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空中飛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空中飛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7 21: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空中飛馬》经典读后感10篇

  《空中飛馬》是一本由北村薰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中飛馬》读后感(一):触动心灵清新之风——北村薰《空中飞马》

  独步的封面设计一如既往漂亮,只是宣传语有些啰哩八嗦,而且那个“纯爱”的噱头纯属胡扯;宣传语中最值得提出来的是下面这两句话:

  “你,看腻了重咸口味的推理小说吗?你,现在多了清爽负担的全新选择!”

  大概因为步入推理之门最先的台阶是横沟正史的一系列作品,坦白讲我就属于口味偏重的读者。此前也听过数位推理迷的评论,所谓“日常之谜”许多人读起来都不合胃口。于是,怀着好奇心又不敢抱太大期望,我翻开了《空中飞马》。

  全书读过五分之二,我即已确认这本书会得到自己五星的评价,那种清新的感觉的确带来了意想不到惊喜

  《空中飞马》的故事,概括来讲是19岁的大一女生“我”与年近不惑的落语(日本传统表演艺术,近似于我国单口相声大师春樱亭圆紫相识、成为忘年之交,并一起解开了日常发生的五起看上去不可思议事件真相

  1989 年创作《空中飞马》时,北村薰是一名40岁的男性高中教师;他能够将19岁女生的生活模式心理活动写的栩栩如生,简直是匪夷所思阅读本作大半的乐趣也正来自于此,看着一位稚气未脱年轻女孩子种种令人忍俊不禁思想行为(例如第二则故事《砂糖大战》中,自始至终为自己不合时宜的穿着一件无袖上衣耿耿于怀),以及偶然闪现的蕴含智慧光彩人生感悟实在是一种畅快而愉悦体验

  当然,圆紫大师更是位极富知性魅力男人。此外,北村借学习文学专业的“我”来自然而然的掉书袋,以及不时掺入的落语小段子,都为本作增色不少。

  书中每一起事件都可看做独立短篇,不过其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对这五个故事,分别简评如下:

  织部的灵魂——惊艳的开篇,谜题及解谜过程逻辑性与趣味性最强。如果要京极堂来借题发挥说不定就又成了一本鸿篇巨著。

  砂糖大战——重点不在于谜题,而是“我”与圆紫大师之间大量的对话,加上如上文所提及的“无袖上衣”一类细节描写,让两人的形象完全丰满起来。

  胡桃中的小鸟——“我”的两位好友登场,日常色彩越发真实浓烈;谜题简单精致,并且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结尾。

  小红帽——故事氛围梦幻逐渐转向黑暗,用较为温和的笔法揭露人性残酷,仍然令人备感压抑

  空中飞马——对此前四则故事均进行了照应,尤其与“小红帽”搭配充分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堪称完美的收尾。全书读罢,顿觉心头洒满阳光,此前我只在看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时有过相近的感受

  之所以会有人感到“日常之谜”缺乏吸引力,是很容易理解的:本格派的信徒从中难以寻获惊人的诡计,社会爱好者则无法发现深刻内涵。然而一旦放宽眼界,把这本《空中飞马》不仅仅当做推理小说来阅读,相信你也会与我一样被它深深触动。

  包含系列首作《空中飞马》在内,北村共以“我”与圆紫大师这对搭档为主人公写了五部作品。在1999年的《盘上之敌》之后,北村转向本格派发展;2006年的《日本硬币之谜》仿照艾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既是一部优秀的本格作品,同时又是一部“奎因学”著作,受到极大好评,荣获第六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评论及其他部门)。北村的作家生涯还在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在我的读书计划中,下一本就是《盘上之敌》,我对此满怀期待。书评的最后,引用北村本人在完成《空中飞马》后道出的心声

  “我认为写书、阅读小说,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抗议。

  发生的事件如此不可思议,若去探究原因,这当中绝对会产生人的‘戏剧’。

  与其写故事,我觉得自己更像是透过主角眼睛,以惊奇、怜爱、悲哀情绪,看着那些自由行动人物

  不管是《织部的灵魂》里的陶艺家青年,还是《空中飞马》的蛋糕女孩,都是在那样的场面突然出声叫道‘请写我’、‘我在这里啊’。而最活跃的,当然是高冈小正了。

  搁笔后的现在,我莫名怀念起主角以及所有角色。我由衷的希望他们能够受到更多读者的眷顾与喜爱。”

  《空中飛馬》读后感(二):生活的偶尔飞起

  日常推理这种东西,看起来没那么深学问,一旦处理不好,效果很可能糟糕,因为“日常”和“推理”本身是有矛盾的,和推理的阅读人群也有矛盾,许多读者之所以读推理小说,本身就是要摆脱乏味的”日常”,而进入梦幻和谜充斥的虚构世界需要重新在小说中体会“日常”的,往往是有着另一类阅读习惯的读者。

  说到《空中飞马》,很难不让人想起另一部少女视角,名声同样不错类似作品,加纳朋子的《七岁小孩》。我要说,加纳的作品绝不是不好,许多人喜欢她的空灵洒脱更喜欢她故事套故事的精巧,但她作为女性写女性,加纳相比北村,有一种纯天然的自负,这使得她下笔可能更自然笔下的人物却未必呈现的自然,而且也缺乏推理小说那种“紧绷的弦”,我看《七岁小孩》时,总觉得叙述口吻更像一个中年家庭妇女而非少女,也许这就是作者的一种本色演出吧。北村大叔更有一名作家的自觉悟,更加“可靠”,他不是在抒发情感,而是在塑造人物和讲故事,他笔下的人物,无论主要次要,为故事服务体现得都更加“敬业”,故事的推理成分也展示地十分巧妙。

  加纳的本色和北村的技巧,形成了两部风格差异的同题材作品,虽然加纳声言像北村致敬,但她并未抛弃自己个人风格,问题在于,推理不是靠灵魂书写的文学模式,推理作品在推理上的成功,背后没有推理作家的“处心积虑”和“绞尽脑汁”,是不可能的,北村写日常,更加写推理,这就和加纳展现出不一样的方向,可以说两个人面对的潜在读者群体也是不同的,不过本村以男人写女人,反而写的更加青春洋溢,谜团的解释也更具现实性,始终是领先于同行了。

  《空中飞马》收录的五个作品,《织部的灵魂》是完整历史本格加交代人物,《砂糖大战》是人物的深入演出,《胡桃中的小鸟》是人物扩展,《小红帽》是真正的推理高潮,《空中飞马》则是质感十足的温馨结局。其中,第一篇虽然内涵强硬,但人物参与度很低,属于展示身手的精彩亮相,二、三篇明显是人物戏份,案件成了配角,伤害度也非常有限,第四篇急转直下,无比惊艳而残酷的真相,却有强烈的实在感,第五篇终极治愈,浑然一体,让作品结构近似完美。

  然而北村要传达的是什么?合上这本书时,我忽然想到的是:许多时候我们在超市里,在地铁上,在公共场合,听到没有背景的片断对话,看到没有因果的特定行为,也会无聊的臆想这些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那个老大爷为什么做那个动作?那个妈妈为什么对孩子那么说?意图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生活有时乏味无聊,无聊到需要YY来调剂,在现实中发现超越日常的因素,这也是推理小说爱好者的一种共鸣吧,北村不是靠日常吸引你,也不单纯是靠推理吸引你,他用诚意的技巧写书,也有诚意的愿望和读者一起,用看起来最温和,却又最不可妥协的方式,向现实共同提出抗议。

  什么是空中飞马,就是偶尔会飞上空中的人生,会有那么一点难以驾驭,但那也是难以忘怀美妙所在。偶尔飞起,哪怕摔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

  《空中飛馬》读后感(三):男作家展现女性细腻之作

  1992年加纳朋子在发表出道作《七岁小孩》的时候,称自己这部作品是“向敬爱的北村熏致敬”。

  我十分喜欢《七岁小孩》,这次独步出版北村熏作品集,首发作中就包括这部《七岁小孩》的源点之作《空中飞马》,自然想要一睹真颜。

  这部作品属于“日常之谜”,所以并不会出现推理作品中刑事案件的桥段作为主题。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我”在日常中遇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怪小事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求助于崇拜的落语表演家圆紫大师来一语道破天机。

  北村熏的文笔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的确十分女性化,(或许主角是女性的关系,再者我也没看过他其他的作品。)各种古怪的比喻与联想让人忍俊不禁,作者有意无意地也透露出自己“书痴”的身份。但和某些炫学作品相比,这种掉书袋的方式是很自然的,不会令行文上下充斥着“XXX说XXXXXX”之类生搬硬套的用典方式。

  总之是一部让人读来心情愉快的短篇集,要说唯一不够完美的地方,几个小短篇中的悬念,和《七岁小孩》一比较,还是感觉不够灵巧。

  《空中飛馬》读后感(四):名为大叔写作少女,北村薰和他的《空中飞马》

  预警:本文不涉及《空中飞马》一书的谜题解答,但对情节有较多讨论,请谨慎阅读。

  推理小说发展到今日种类繁多,有一类争议与喜爱并存,便是“日常推理”。谜团大多缘起自生活中的小事,少有凶杀重案般的刺激,但也多了从细微矛盾中抽丝剥茧出真相的奇趣。

  从短篇到长篇,推理小说的长短不一,而有一类能够兼顾长与短,就是“连作短篇集”。一本作品中包含数个短篇,更方便口气读完。但各个短篇间又有情节上的关联,甚至有深深埋下的伏笔。好的连作短篇集,能够在全书的最后掀起惊人的逆转,打破此前篇目的看似无关。

  如果说黄金时代的欧美推理盛产各类熟男神探,那么到了日本,“少女”则成为了推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元素。本来在日本文学中就承载了诸多寓意的少女形象,涉身于案件之中,更滋长出别样的魅力。西泽保彦笔下的高濑千帆,麻耶雄嵩的独眼少女,都是耀眼案例。

  经典轻小说《文学少女》中的少女形象,要是细说话可就长啦。

  《空中飛馬》读后感(五):「日常解謎」加上「日常」

  北村薰覆面的時候,大多數日本讀者以為這是一個女性作家,一來是筆名引人作此想,二來是文筆清雅舒緩,十分中三分剛毅不滿,倒有七分柔弱

  這個短篇集是北村薰的處女作春櫻亭園紫與「我」系列的首作,也是臺灣與大陸讀者認識北村薰的春風首度,知道這是個覆面作家以來,兩岸推迷變翹首以待,這一待就待到了零八年,這個覆面漸漸有鐵面那樣的紋風不漏了。

  讀完本作五枚日常解謎的短篇,最大的感嘆來與倘若我不識其人還則罷了,正因早知其男作家身份,便自然留心字里行間的蛛絲馬跡,盡管如此,在讀到某些段落時,依然讓我心生作者應該是如同恩田陸、宮部美幸那樣的細膩女作家的感覺。雖然也有不少男作家愛用女性作為描述的視點,但是像《空中飛馬》這樣的作品是大概必須作家本身具備完全女性化的視覺角度才可以寫就的。

  其實就日常解謎的這五個謎團來說,在一眾日常解謎小說作家的作品中并不出眾,也并不具備加納朋子《七歲小孩》那樣每一篇一個日常之謎與童話故事相呼應,整體上又成套匣式的連作的結構優勢,可以看到這五個短篇真正著墨於落語師春櫻亭園紫解謎的篇幅少得可憐,更多的筆墨被作者著墨於「我」身邊的世界中日常的經歷,由于「我」這個時候剛進大學校園,也就讓作品平添幾分青澀,其中有年輕人對世界的獨特感悟——希冀與哀傷,這個感悟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也許到了這個系列的后幾部作品,「我」的想法就會大為改觀,但也正因其一生一度的青澀更顯珍貴。

  其實,用日常解謎來定義春櫻亭園紫與「我」系列大概不足以確切表達讀者的觀后感,至少在《空中飛馬》中,這是「日常」與「日常解謎」的結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