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水问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水问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水问读后感10篇

  《水问》是一本由简媜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76 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问》读后感(一):一朵含露待放的简媜

  童年记忆里,有一位托儿所(现在叫幼儿园)的老阿姨(现在叫老师),慈眉善目,脸上总挂着笑。每天午饭后,小朋友都要拿着饭碗排好队,由她负责把凉白开水倒在每个人碗里。每次她走到女孩子面前,都会一边儿倒水一边儿说,女人是水做的,小女孩要多喝水,长大以后才会出落得水灵灵地惹人爱。那是我所接受到的有关女人美丽话题的启蒙教育,现在的我,少吃顿饭可以,不时刻喝水的话就要抓狂了。

  一向认为写诗和散文的女作家都里里外外地透着矫情,绝大部分属于无病呻吟,就跟琼瑶阿姨写言情小说,一句为什么,要连问三遍,才显示得出的确要问的是为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年少时的我,却未曾逃脱过矫情的桎梏,我喜欢矫情的文儿,矫情的字儿,比如林文月、张晓风、席慕容,还有简媜。

  六十年代初出生的简媜,长在台湾宜兰县,那里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养育了这位聪明伶俐多情善感、坚强独立女子。如果说出身于北大中文系是文艺青年骄傲,那么出落于台大中文系的女子也毫不逊色吧。如果说北大末名湖是滋养无数男子佳作的源泉,那么台大醉月湖也是孕育简媜水样女子的温床。她在台大四年的思绪畅想,凝结成这本散文集《水问》。

  简媜的文字给我的印象是卷着一团水气而来的,有些是水珠般的透明,有些却是朦胧中裹藏着坚硬。无论是书中的花诰篇,还是水经篇,都把她青春柔媚的对花草,对生灵,对自然,对生活的小小爱恋倾吐无尽,她是有大爱之人。书中的悲赋篇、碎词篇和断语篇,又能映衬出她心底那已结成冰的水,依然透明,却坚硬无比。对于少年丧父的简媜,风华岁月里细密的心思远不及生活的苍凉来得铭心刻骨。如果读到尾篇化音时,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简媜青春爱情痕迹,她以凤凰涅磐之喻来对曾经的爱情说再见,我猜她爱过的那个青年男子的名字中有一个鹏字。

  书封上有一行小字,当三毛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枕边放着的,是简媜。三毛也是我的大爱。简媜和三毛还是无法比,她们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生活阅历带给我们新知。余光中说,如果把台湾散文世界里的女作家,按十年一旬划分的话,简媜是第五旬,林文月和张晓风分列第二、三旬,第四旬是廖玉蕙和陈幸蕙,三毛根本不在散文世界里。就算她也在的话,枕边同时放两本不行吗?干嘛要换掉?健忘是人类无法治愈的顽疾。

  多雨的宜兰县盛产蕙兰花。简媜,犹如一朵沾满晨露含苞欲放的蕙兰摇曳在华语散文世界里,她的路还蛮长。

  《水问》读后感(二):让世界是世界的,我甘心做我的茧

  这本书是我高二读的了,现在已然大二,那是我对生活有很多烦恼,而且我生活的小城世俗化,体制化又太多了,老师曾推荐过这本书,那时我不知道读什么,就拿来读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人情世故看法能在这里得到解答,不过一篇篇文章真的好痛,现在想起来很多文章像是刀子直接划在心头,很触动心灵,但也使心灵受伤。不过,这本书扔给了我很多激励,像题目那句话,在高中那个灰暗的年代给予了我很多能量,不过现在想想可能正能量的成分没有现在很多励志文多吧。

  读过这本书后感觉对我有很多影响,可能和我那时读过的书很少有关吧,读完这本书我有种自然而然想法想要去读《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那本书佛家的成分比较多,想要从那种读完书比较压抑的的心灵状态下走出,(好像这也是简媜的路?)后来机缘巧合直接看了《空灵》,也是简媜的。书很薄,到现在为止我翻过很多遍,这本书要豁达一点,关于时间流逝自然规律的诠释更为轻松点,让人有一种释然感。而读罢《水问》我总会喘一口气,里面有太多的震撼

  简媜在书开头说:像每一滴酒回不到葡萄,我回不到年少,也许,他也想走到追溯青春之路吧,可就像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所说:我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这两人写文的心态年龄阶段虽然不一致,可至少我认为表露出青春虽然有一种蓬勃的张力,可这个阶段或许也是和现实碰撞最为多的时候吧,也许正因为此,才造成了青春文很多留露出了淡淡得忧伤

  没有准备突然兴起想要写篇书评,这也是我第一次写,混乱逻辑请各位见谅。

  《水问》读后感(三):因为懂得,所以开写

  遇见简媜,就是因为这本书。

  “《水问》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个句读.....我是再也写不出的。”

  她写在书序的第二句话。

  第一句话是。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到现在,我没能把这本书看完,只看到109页,一个新的故事

  8月初,我随父母到呈贡南亚风情园开会,临走之前,我把《水问》装进背包。入夜,我本是在酒店房间一个台灯下看这本书,也倒是十楼的窗外,星斗零碎,基本上算得安静,但因了受不了电视机的影响,我出了房间,到走廊上看。

  走廊上整齐的铺着地毯,干净,墙上的音响放着梁祝,我挑靠墙的一角坐下,打开《水问》。

  看到名为《小红虫》的一章,握了满满的感动。可见简媜对生活的热忱与认真,从不忘踏实肯定成长。我一边喜悦着,一边翻书。

  简媜写自己坐巴士遇到的俩小姐妹,稚嫩的小女孩微笑和汗滴维系的点点真情妹妹枕着姐姐右手入睡,突然下雨,姐姐想关上窗子。她用左手费劲地拉动,可没有关上,于是她轻轻地抽出右手,换左手托着妹妹。

  她伸出右手,抬高,用力,关上窗子。

  她的右手没有五个指头

  她看着妹妹甜甜的笑。

  那时,我一个人坐在安静的走廊自顾自的流泪。

  《水问》读后感(四):言

  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此刻正在读大学的我,合上书页,尝试用以后的眼光来看自己的现在,写过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而感慨,放不下什么而久久不能避免言辞中无意提及。

  有太多疑问,但停留在它们把问号渐渐变成句点的阶段,无人答,自己也不再追求答案,任其自己开花结不出果来,最后落尽成一句感叹。

  所以看着那时尚年轻的简嫃,对于世界蓬勃的感情言语中自然地流露,想把自己也放在她探寻与思考的眼光后面,看看她看着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为何在我空见许多疑问却不寻找答案的时候她能够为自己解答出一个世界,为何我眼见的日常在她眼里是饱满灿烂

  我对于台湾作家的一大印象就是感情丰沛,对于我平常以为不能更琐碎的杂事也生得出满心的欢喜或叹息来,妙笔再一描绘,世界从角角落落生出藤蔓,将其温柔包裹,开出花来。然而此时的简嫃又显得特别,她的文字里尚带有未谙世事天真好奇,捧出一心纯粹与世界真诚接触,是带有朝气与深情的甘美。未经太多沧桑纯真,总是发现一些有味的问题努力给出自己的解释,年轻时候能给出的最深沉的思考也不过如此了。她呈现了这种摸索的过程,结合自己的成长,其中有最简单纯净幻想,却也不显得稚嫩可笑,反而因情感纯洁迷人

  因是少年人,经历生活中有情感小小的坎坷迷茫,有时也会希望把自己放在一个茧里面不接触世界,美丽的绝望。也可能放大自己的苦闷,但笔迹里有月色温柔,有时光葱茏,有痊愈的力量,足以把跌倒的自己再扶起来,去网一池星光点亮夜空。走出来,便是新的成长。

  年少会成为过去的一页,像酒回想自己作为葡萄晒着太阳。简嫃说自己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字,是成熟,在另一个河岸回望过去的花海。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让人长大,正如开花之后应该结出果子来,也知道化为雨滴干涸的河床,让受过的伤重又愈合长出新的希望,而人终将奔流在岁月里,即使永不回头,曾经的曲折与沿岸风景也会成为日后的推动力量,知道在很深的地方留有怎样温柔的目光

  一下子想起陈绮贞的歌词,“带不走的丢不掉的我全都交付它”,青春在岁月河里,记忆随时光奔涌,即便往事已经被稀释,总有一天回头看的时候能够拾捡一二,润泽晶莹的故事里永远留存当时纯净的心。

  《水问》读后感(五):讓我為你寫一封情書。

  其实,能在悬崖年少的时光中,遇见你,已然足够。

  在生命中,总有些温馨的东西,在潮起潮落不知不觉遗落在生活的孤独的沙岸。像是阴霾气氛教室里少年突然灿烂的笑容,或者冗长的文章中突然欣喜的美丽句子,那样令人惊讶,也令人从内心微微笑起来。任是潮来潮往的日夕,任是动息不止的涡旋。任是悬崖风铃的年少,任是青灯黄卷的迟暮。那一捧清浅却一直在。

  人生本来就是诘屈聱牙的文。清踏的跫音一路过去,最后洗落我一身红尘。似一桩深情的悲剧,必被以生死句读,才能来的铭心刻骨。

  于是觉得,万事到头来,都摇落。

  心里的有时候会同她一样觉得: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又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不舍。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光阴没有两岸,不会有谁一苇渡之,更不会有人普渡慈航。我们也不用以沧桑为饮,以年华果腹,岁月不是锦衣华服,时光不是锦帽貂裘。一语成谶更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无论是行吟者,或者放牧者。菲薄流年,太阳会破空而出,清清朗朗照在寒冷生命河川。而我们的生命,纵然干旱炙烤过,洪水淹没过,火焰燎原过,冰雪覆盖过,可是不曾枯槁过——遇到爱就能再次当绿。

  青山月明为你网一江星斗的日子皓首穷经为你摘一朵诗情的日子,落日余晖为你羞一海霞色的日子。抚掌大笑,开怀痛哭,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后,于是就成了,你的阳关在我地球的极西,我的斜阳更在你的斜阳之外。没有誓言,没有承诺,在面前横亘的是时间空间以及干干净净的缄默。天地自在荒老。海石自在枯烂。

  路正长。

  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迷失的人会继续迷失。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最後,谢谢简媜的文字。

  《水问》读后感(六):《水问》

  我又要说说我跟简祯的缘分了,哈哈,在读《巨流河》的时候齐邦媛已经是白发老人了,再写这么大的书自然是很累以及容易累的,那时有个中年女人帮助她,这就是简祯。当然齐邦媛还提到了王德威,我正在读他的《当代小说二十家》,我想以后会再提他。我留了这个心之后,便买来一本她的书看,就是这本《水问》,然后读完前几篇散文,就彻底被她的文笔和气力和敏感给征服了,于是一股脑把她全套的散文全买下来了!这是我唯一一次这么做,其他作家即使再喜欢我也是一本一本买来看。我能感觉到的如今我的阅读与过去有所不同有一点即是,我能读漂亮的文字了,即使在我有不理解情形下,这是我以往对散文嗤之以鼻原因。很难有一本书,它从头到尾都能令你处于亢奋状态,即使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一样,但是读完一段平淡之后你才能等来新的欢快和感动,如果我早一点懂了这一点,大概就会早学会坚持住平淡甚至是痛苦。《水问》于我正是这样起起伏伏,却从未抛在脑后。我也不愿对散文求快,经常是洗完澡,坐在床上等脚干的时候读上一篇或是两篇,就非常安静珍贵。简祯的散文完全不同于我所避开的散文的地方不是她的学院气质,而是在她的气力,指的是她思想的方圆之广,她能有小女子的天真烂漫有趣,也能有天地洪荒的思想跳跃,笔在纸上就像一把把利刃在混沌中划破口子,使光射进。后者是最令我吃惊和着迷的,阴性的敏感细腻加上阳性的力量胆魄能不让读者如我视若珍宝吗?这是简祯二十岁及之前的作品,爱情和童年幻想是主体,这时期的文字带着一点偏爱的愁怨和遗憾,也是日后再也不能写出的纯真,在二十岁的年纪,有纯真如她且有博览如她有文笔如她的人,我能想到,大约也只有简祯和那《巨流河》中的齐邦媛了。等待着读她的第二本大一点年纪的散文《女儿红》。

  《水问》读后感(七):如水合水

  简媜《水问》封面便是“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我也不知我是否懂了,但总知,确是有一点相触与启发的。

  “《水问》是简媜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意蕴”(编辑语)。的确是如此,以“花诰”为头的散文,特别是前几篇,充满了少女情怀,浪漫且细腻,那欢腾的文字仿佛是少女的笑靥,眉间含羞,却又如兔般往前跃去,渐渐不见,但那如泉间逝水的笑语却回荡在耳边,久久萦绕,不能忘绝。这时的简媜,该有多美啊!

  此后,忧伤渐渐占据了她的眉头,但她是天鹅,忧伤也是美的。何况那忧思中饱含着对人生大问的思考,这是一位思想者在行吟,唱出她的疑惑,也一步步在解惑。思想的确是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它能让不美变美,且愈加迷人,思想者如简媜,愈看愈是迷人,却又不是摄人心魄的媚,倒是醍醐灌顶的清。

  这样的散文,是值得细看的,欣赏的不只是那如指间流砂不可触摸的文字的美,而是那其中欲跳脱而出的思想者的种子,她如花神将美散播于大地,让你捡拾——不过,你要是一位有心人。

  现在,也只有简媜,能将愈见平白无力的散文写得如此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你,是真正的以柔克刚。

  《水问》读后感(八):尽了

  哭了,累了,枕边,水问。。。

  这是2009寒冬里的温暖。疑惑中的质问。。

  只是最后,没有再言语,没有再说话,所以,一切都变了。

  醒了,尽了,就都知道,不必再问了。

  他说,多愁善感的无聊了。

  我想,可能对于他是吧。

  我说。好吧。

  或许是很无聊的对话,或许是很凄然的漠然,或许是有一种近在咫尺的远离。

  早都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就没有必要在继续,即使可能是在继续,却也了无生趣。

  弥漫着的夜的繁华,也许,我能记得一辈子。

  苦苦的昂贵的咖啡,也许,我不会再记得它的苦。

  隐隐约约的,似乎,我也是这繁华余烬的一抹清风。~清醒~与我同步。记下太阳即将升起的那抹红。

  《水问》读后感(九):荐书:《水问》及经典摘录

  荐书:《水问》及经典摘录

  与这本书的缘分,也是与一个人的缘分。简媜和水问,从贵芳口中早有耳闻,只是一直也没借来读读,恰好又从她的微博上看到,便心血来潮,借来一阅。

  感叹,简媜是水一般的女子。清风微拂,岁月静好,把蓝天这本无字天书映入自己的怀抱,她有着水一样纯洁、空灵、寂静的心。

  青春的记忆、人性的悲悯、爱情的波折、人生的疑惑等都有在《水问》中讲到,那些方块儿字在简媜的笔下如水一般流淌,从山涧里滑落,淌过葱郁的森林,也跨过坦荡的平原,与静谧的湖泊有染,与惆怅的飘零有关,最终,这条溪流回归,回归到那一望无垠的海,无论是哪滴,都可以尽情做自己。

  整理完那些经典的语句,就要还书了,左手拿着书脊,右手拇指和食指快速地做最后的留恋,却看到最初的惊喜:

  彦超:

  《水问》我带过来了。你什么时候过来办公室就拿走吧。

  沈贵芳

  11.11.1

  这些水一般清秀的文字,这个水一般的女子。

  经典摘录: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是了,那段年岁里最大的主题是爱。渴求美善的爱,却不懂得去彼此守护;总在拥抱同时互使出个性的剑芒、在赞美时责备、倾诉时要求、携手时任性分道,分道之后又企盼回盟,却苦苦忍住不回眸,忍着,二年,忍着,三年,忍到傅钟敲响骊音,浪淘尽路断梦断,各自成为对方生命史册里的风流人物,便罢。

  哪怕仅仅是花的朵影、叶的凋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我变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万难。

  那样好问,要问清楚生命的缘由、存有的道理、宇宙的奥论;又倔强,在心里傲骨嶙峋以掩饰内在的贫乏与弱小,在举止起落之间拗格以掩饰言语的笨拙,却又狂热,为着知识的进行曲那么嘹亮雄壮,便希望成为坎坎击鼓的人;为着笔墨的田是那样深厚柔美,便痴迷着要荷锄。而更多的时候忧伤,眼见着季节无止的嬗变,大自然不息的荣枯,而忧于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鸟之未喑音、恋之未折先残。

  ——《序:如水合水》

  天空大大方方地蓝着,在无际的绿稻平原之上。就像夜晚灯下变化多端的蓝色晶体,总让人觉得神秘。可是还不至于深不可测到像一本有字天书。天书有的有字,有的没字,对我而言,无字天书是比较好懂而内容丰富些。读有字天书需要一等的智慧,读无字天书,则需要一等的心情。那天下午,我读的是一本全开蓝底没有封面的无字天书。踩着脚踏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反正没有字里行间。书名叫“天空”。

  如果,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云必是无字的注脚,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疏。天空以变幻的蓝色铺叙,云以干净的手法描绘,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印刷,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

  我读懂了这一本无字天书。

  从此热爱天空。无论何时何地,总献上我舒畅的笑声与问候的眼神。

  ——《问候天空》

  《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一书里,杜斯妥也夫斯基借着伊凡的口问道:

  “假使你自己要建筑一所人类命运的房子,目的在于最后造福人类,给予他们和平安谧,但是为了这个目的必须去折磨单单一个小小的生物,就是那个用小拳头叩击胸脯的婴儿,在他那无可报复的眼泪上面建造这所房子,你答不答应在这个条件之下做这房子的建筑师呢?……”

  ——《走过一处荒凉.瓶中婴》

  “横在你底睡眠和清醒之间的距离才是最大的距离,横在你的行为和你的欲望之间的空间才是最大的空间。”(纪伯仑《先知的花园》)

  ——《行路的幸福》

  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做,

  如果,有走不完的路,我一定去走;

  如果,有变不了的爱,我一定去求。

  如果,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让我回到宿命的泥土!

  这二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我带着最美丽的那部分,一起化作春泥。

  生活是一个刽子手,刀刃上没有明天。

  让世界拥有它的脚步,让我保有我的茧。当溃烂已极的心灵再不想做一丝一毫的思索时,就让我静静回到我的茧内,以回忆为睡榻,以悲哀为覆被。这是我唯一的美丽。

  被深爱过,也深爱过。认真地哭过,也认真地求生,认真地在爱。如今呢?......人世一遭,不是要来学认真地恨,而是要来领受我所该得的一份爱。

  把微笑还给昨天,把孤单还给自己。

  让懂的人懂,

  让不懂的人不懂;

  让世界是世界,

  我甘心是我的茧。

  ——《美丽的茧》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此去,此去经年,千山万水,永不相离,生老病死,永不相弃。

  而是不是今日的下弦曾是十五的月圆?

  是不是眼前的沧海曾是无际的桑田?

  是不是来自于生的终归于死,痴守于爱的终将成恨?

  是不是春到芳菲春将淡,情到深处情转薄?

  是不是湖水如翡翠,依然是你不死的柔情,涨潮于干旱的季节?

  是不是满湖莲韵,是你含辞吐语,字字的叮咛?

  是不是一帙帙的书卷,有你不忍撕毁的,海市蜃楼的模型,要给另一对情偶的注解的提醒?

  是不是年年杜鹃的鲜红,是你遗传的,爱情的色泽?当那一对对的足印踏过花冢春泥,你是不是愿意他们在举足之间,牢牢记取,聚与散在人间,都要相待以礼。

  且守护无源的川流,爱字不易写,但愿你湖心风纹,勾勒一笔一划。

  且让萍水相逢的,在湖畔栏杆,拟下他们的约誓。

  且让相识相知的,用你的神话湘绣成他们的嫁纱。

  让长年分离的,偶然相聚。

  让幽怨的,冰释所有的尘土泥沙,让他们知晓,聚是一瓢三千水,散是覆水难收……

  而今夜,且让我来冠冕你,花城曾经痴守爱情的女子,魂归来兮。

  ——《水问》

  夸父追日只能一次,我们在少年的野旷中完成自戕和戕人的爱,我们歃血为盟,我们伤痕累累,我们的祭典完成了,应该绝版。

  ——《水经注》

  那么要送,就用目送,送我千里行,送到看不见了,就将情谊收藏。人生的艰难我们都懂,懂得百般的不能割不能舍只能收在自己心头,思也罢,忆也罢,这一路漫漫人生,都不忍去问彼此归期。

  ——《不忍问归期》

  我的愛情是一部水經,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註定了流程與消逝。因而,奔流途中所遇到的驚喜之漩渦與悲哀的暗礁,都是不得不的心願。

  ——《水经》

  《水问》读后感(十):遗世而独立

  简媜的文字,如天女散花,却浸润着深刻的情谊。

  她是个文字把玩的高手,语句例如:“今夜的天空是手染青布,鎏云精雕细琢,我想成为风的一部分,向青天泼釉。”“三月的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

  她的情感不如三毛般倾情平铺,而是在有形与无形间淡然旁出,热烈的时候读三毛,宁静的时候才能读懂简媜。佛在我心的时候可以读懂简媜。

  这是个遗世而独立的女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水问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