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9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读后感10篇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一):孔子喜务实,老子喜空灵——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才子城学术论文网打杂的小编辑来说,接触到很多有关先哲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看多了,难免有一些想法。只是有一些想法,而不是评论哦。因为本人学识不够不适合使用评论一词,只是对孔子和老子的学术有一些想法吧了。

  众所周知,孔子和老子,是并峙于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座奇峰。

  孔子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篇幅都不长,却分别奠定了儒教、道教的思想体系

  孔子务实,老子空灵。若以文学术语比喻:一个属于现实主义,一个属于浪漫主义。

  无论后人肯定还是否定,推崇还是批判,接受还是排斥,都无损于孔子和老子的巍峨挺拔。而那些自以为惊世骇俗的贬抑,恰似大风吹动的随坡乱滚的碎石,陡然发出几声震耳欲聋的轰响。响声过后,碎石不知去向大山依然伟岸坦荡

  正因为孔子务实,故此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就紧贴着社会现实,从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到人的服饰礼仪,几乎全方位地渗人人意识形态;正因为老子空灵,故此老子创建的道家学说,就极力回避人间烟火,倡导顺其自然返璞归真,以神秘玄妙的醒世孔子像箴言,融人人的精神灵魂。最终,务实的,成了圣人;空灵的,成了神仙

  圣人和神仙,恐怕都有悖于孔子和老子的初衷。老子生前一味逃避现实,恨不能雁过无声、踏雪无痕。战乱时借道函谷关,却被关令尹喜强行扣留,只得留下一部《道德经》,尔后骑着青牛远遁他乡;孔子生前一味渴求君主重视,以便实现匡扶社稷、拯救万民的政治抱负。他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倾力推销精心研制的儒术,却处处碰壁、屡遭白眼。不是被围于匡,就是被吓于宋,再就是奔逃于郑,“累累若丧家之犬”,“厄于陈蔡之间”……

  是孔子的学说不合时宜,还是遇到的买主都不识“货”?倘是前者,为何汉武帝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倘是后者,为何秦始皇要“焚书坑儒”——焚和坑,恰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儒学的货真价实!(来源:www.caizicheng.com)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二):准备在买这本书的时候 突然看到了百度上的评论 伪书一本

  在卓越上正在准备下单

  突然看到伪书的评论

  对于这样思想性的书籍

  就算是伪书

  自己又怎么去评论

  所以

  还是买来

  看了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三):中国精神的经纬线

  几千年前,如果说古希腊人在忙着用科学认识客观世界,那古中国之人多是活在自知自识里。孔教和道教作为本土最主要的两种学术派别,与其说他们有对立有高下,我更愿意把二者比作编织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经纬线。凡是华夏儿女,几乎无人能逃脱“经纬”的坐标定位不同区别无非是孔学的成分多些还是道家的成分多些。如何综合两家看似矛盾的的观点,如何吸纳两家对立的精华,应该是国人最大的功课

  正在忖度如何认识两家的精义,林语堂的《左手老子 右手老子》突然跃入眼帘。随手翻翻,虽然大半是孔子和庄子的言论翻译整理,但也算有些体悟和心得。虽然林老先生的言论我不一定都同意,但他的一些梳理和定位的确值得一提

  林语堂认为,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本。最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而道家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夺取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

  其实,如果能一辈子能待在老庄梦想的人兽共居的伊甸园里,何必费心操劳齐身治国平天下呢?老庄怀抱着的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素朴的追求。而孔学则总是向前看,如何在纷乱的世界里建设秩序伦理社会、品德人生。人不能永远向后看也不能永远向前看,孔学和道学,仿佛一对平衡力量。一旦哪个朝代“极左”或“极右”,那后果不是吃人的礼教就是害人的长生不老药。

  谈到个人修养,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如果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那孔教就是工作姿态。”官吏多尊孔,诗人作家则多崇老庄。林语堂慨叹,一旦作家诗人戴上官帽,却又公开激赏孔子,暗地里研究老庄。“出世”、“入世”如一切中国伟人传记,每劝服一个强盗或隐士,使之与家庭团聚而重负世俗责任,常引用孔子的哲学理论;至于遁世绝俗,则都出发于道教的观点。

  从个人角度,我还是赞赏老庄。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徒然,故尽力鼓吹“无知”为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节省精力延寿养生。他强调柔弱的力量、居下的优势,以及警戒成功。最近有空听了几堂王立群讲史记,每当王立群教授讲到某朝代某人的悲剧,心中总是会升起道家触及世间奥秘一般的“预言”。

  “孔学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行,老子却轻蔑的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个人以为不无道理。孔子是都市学说,而道家的本质田野哲学。孔学太过崇尚现实,而道家则多有浪漫气质。在我看来,孔学真像一本职业教育手册或者个人修养大全,实用有用却难以触及心灵。林语堂总结到,“那些不愿服官又不愿磕头的人,孔学难以打动他们的心灵,那些愿意披发行吟的人最终还是归于了道教。”

  生活幸福在于多种多样选择。中国精神的精髓之一,个人以为,应该是兼容并蓄广阔胸怀。孔学和道学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最有高度的本土文化,用道家的话来说,二者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也许,缺了谁都不行

  原文:http://www.jinbifun.com/Blog/100000273/100048599.shtml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四):和页数无关,和近事有染

  这几天看书,感触颇丰。古有诗圣酒圣药圣,但没有限定词、只称圣人的,也就孔夫子一人了,而他自己却觉得自己配不上“君子”二字。他眼中的君子,绝不只是含有“君王”

  何称其圣?管中窥豹:儒学千年不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遑论其它,单“齐家”一条,绊倒多少当今“治国”者?

  或离婚、或纠纷、或偷情、或独身,各种状况。或许孔夫子的要求太高,人治已成法治,现在的服务者不再等同于过去的父母官。然家败,其影自陋。初败,眼拙,识人不慧;中败,反复,善变小人;后败,志糜,意志不坚。而孔夫子“齐家”一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求为任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否则,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做一个社会人都不合格,何来做上位者?外则雷霆呼啸如鱼得水,内则祸起萧墙满目疮痍,其眼力、忠义、意志总有捉襟见肘之时,德自何来?威至何方?礼及何人?仁施何土?不过一能钻善营方士尔。

  ——2012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