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级询问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10篇

2018-02-10 20: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10篇

  《超级询问术》是一本由[美]吉米•派欧 / [美]玛丽安•卡琳奇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一):思想的精华

  《超级询问术》,但看这个书名,或许会觉得言过其实,但是打开书读下去,细细读下去,就能吸引着我继续慢慢读下去,以致我不吃不喝花费了一个工作日将这本书看完,受益匪浅

  我一直是个直肠子的人,有什么说什么,看见什么是什么,不是没想过事情可能复杂,只是我这脑子总也发现不了这个复杂之处;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傻,只是自己无法看出这其中的隐含之意。看过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还是自己的思考问题

  与人交谈,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心中所想说的,但是这话中含义需要别人揣测了,可能真可能假,可能善意可能虚伪,可能废话,可能意有它指。话中深意,就需要我们靠自己知道的信息分析、思考。可是如何思考,要是还有疑问,又该如何提出问题,这就是一种说话的技巧了。这本书无疑就为大家提供了这种技巧,我很喜欢

  这本书不只是提供了多种提问技巧,还包含了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要想提问先有思考。思考就不能像我这种简单的直接的思考了,但是不简单就应该复杂么?那也不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讨论。这本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说明了不同的策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地制宜

  但是读书不能读死书,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所在,可是每个人吸收和理解能力却无法相同因人而异,但是要是真正能够全部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融入吸收成为自己的思想精华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阅历。但是在吸收成为自己的思维之前,那就先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吧,然后再慢慢消化吧。只要长心,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其中获益匪浅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二):本书与《鬼谷子》的关系

  在读《超级询问术》之前,看这个书名就很想读一读这本书。因为我是个讲话比较笨的人,从小在父母老实做人”的教导下,缺乏动力发展方面的能力,甚至有时还隐隐引以为荣----巧言令色者,鲜矣仁!子曰为证。

  可现实生活残酷的,我不喜欢表现自己,往往失去了很多机会。在和朋友们的谈话中,自己往往是被动回答的那个;在招聘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总是腼腆地摇摇头。哪怕过后想起来这样丢失了很多机会,下次再碰到这样的问题,还是再次摇头。

  读完这本书,还是有很多感慨。这本书的来源跟以前读过的许多书一样,来自美国FBI。很多事情本身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问问题、察言观色。但是FBI对这些事情的要求显然要高很多,所以这些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也玩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这就是专业力量。有需求就有相应的技术军事需求往往最强大,所以相应的技术发展得令人诧异。就像因为战争需要,计算机和原子弹被加速发明了出来。前者在民用方面大展拳脚,后者则给改变做出了核电站。军事需要因为紧急,所以很容易进入实用阶段历史上,奎宁、计算机等等都是现成的例子。要是一般的研究,单是要钱、审批都能弄死人;但是战争需要的研究,钱和人力根本不是问题。

  最后的想法是,这本书最好和《鬼谷子》对照着来读。鬼谷子讲了很多原则性的东西,但是可惜言简意赅,没有很多的实例来展现这些原则。而这本书讲的其实就是通过询问来打开缝隙,或者钩拑信息。如果鬼谷子能研读更深,闭盍之术也可以在本书找到一些例子。总之,用鬼谷子的分类来整理这些例子是通过原则整理,而本书用应用领域来归纳整理,是另一种方法。就好像有机化学,大学的教科书是根据基团来分类的,但是高等有机化学思路是根据机理来整理这些知识的。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三):做个好记者 每天要自强

  所以说书封和书腰总爱夸大其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人口中,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其实说去就是我们民间的“套话儿”嘛~

  本来还期待着能从这本书里面取经,结果这本书告诉我要“向记者取经,从新闻取经”。

  (那我还看个P啊!)

  比起其他华而不实的书来说,这本书还是给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1 不要回避撒谎

  对于那些有着判断对方是否撒谎需求的人来说,比如律师警察,如何判断撒谎显得十分重要,可是对于记者来说,撒谎这件事似乎变得不太重要,我们在乎的是他们呈现给公众说法看法意见,至于是否撒谎,便等待事情的发展和时间的检验。在以往做采访,我似乎是有意不去揣摩对方是否在撒谎,可是实际上,撒谎、回避却对后期整理录音和材料时带来麻烦,对方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的东西太多,然而回采的机会又少之又少,所以就只能放弃部分内容,相当可惜。所以若能在询问过程迅速判断出对方逻辑的漏洞和撒谎的痕迹,还是要在当场反复询问揭示出来比较好。

  2 问题如何简练?

  还有提问技巧,但是矛盾地方在于,很多时候我的采访问题和提纲是需要给别人过目的,而无论是编辑,还是采访对象的经纪人/公关,他们不见得完全理解我的一些问题,反而需要给他们适当的材料解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所以问题要“精简”其实不容易,只能说在真正的询问过程中做到精简。同一时间内只关注一个问题,不跑题,对于后期写文章大有好处,尤其是,如果事先罗列了几个可预见的新闻点,就可围绕着你想要的内容去展开问题。这同时也涉及到了作者所说的Framing的作用

  3 偏见影响

  这点在采访事件对立方的时候影响就特别大,尤其是当记者已经有了自己预设立场的时候,记得以前有一次和项目合作伙伴去采访当地团委的负责人,由于事先就了解到不少事件利益受损方的情况,所以我当时那位合作伙伴一开头就用指责性的语气开始问问题,这点非常不利,瞬间就将我们和采访对象的关系隔阂开来。

  “偏见可以一定程度上在询问者和被询问者之间进行交互传染,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问题的力量和力度。”

  4 鉴别“告知型”和“销售型”

  虽然这两者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区分,但实际上如果能好好区分对方是否有目的性对于后面判断他的回答有很大帮助。至少省去了帮忙做推销的部分

  我在刚开始实习工作的时候,很经常把采访对象的内容大段大段地放在稿子当中,这些内容大多为自吹自擂之词,洋洋洒洒地吹嘘着自己的能力、产业、成品、工作,但是如果不用其他信息去支持证明,即使多么优秀也只能被判断为“销售型”。

  5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所以,在我们发言之前,我们应该学会聆听两次,再开口讲话。”

  6问题设置要让对方能产生叙述性的回答

  7 5分钟原则

  这个虽然不是采访技巧,但是日常交往很需要

  “如果某人在与你交谈的过程中,在第一个5分钟内没有提出任何关于你的问题,那么你该离开了。”

  8 What else

  这个问题的确是我没有意识到的,这可能也和中英语境不同有关,英文当中“what else”似乎很容易就脱口而出,而中文当中说“除此之外呢”似乎总觉得有点书面化,不好口语表达

  9 关注对方如何回答

  在面对私人问题上,“不要纠结于对方对私人问题答复的内容,而是要关注对方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点用在细节描写上非常好。

  若说这本书还有什么遗憾,可能我觉得在询问者的肢体语言表达,语言情绪表达上还不够具体吧。更多的是揣测对方的回答。此外,在“专业领域的询问”那一部分,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教你如何“快速成为专家”、“如何在不熟悉的领域当中像专家一样问问题”,结果居然是罗列了几个具体的情境(急救,问路),有点小小失望。同时,在书中,Jim认为leading ,Negative ,Vague,Compound这四类问题属于坏问题,然而我却在后面的实例和其他情况下看到他反复使用这些坏问题,虽谈不上自相矛盾,但还是有种“既然你后面还能派上用场你说他们是坏问题有个卵用啊”的凌乱感。

  还有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校对应该拿出去吊打,光只是读一遍就发现了好几个错字。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四):如何获取你想要的信息

  这本书对我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本来自己就笨嘴拙舌的,想询问却先透漏出自己底气不足,往往事倍功半。而这本书的主旨就是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人口中,得到任何你想要的……” 。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并非是想要去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是自己在这方面实在是欠缺,所以更想弥补一下。

  这本书推崇的是我们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回归儿童般简单的思维方式——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一个问题。本书的引言中讲述了询问术的起源。这是源自于美国情报界尖端的训练科目,用欧纪委强大的“通过交谈获取信息 ” 的能力。让我也开始学会套话吧,不会轻易暴漏自己的目的,不会显得那么愚蠢落入别人的圈套就好,明哲保身

  询问术更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可以帮助我们开拓另外的生活维度,还能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积极的聆听习惯功能让我们的辩证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还能在提高强有力竞争力方面发挥作用。我们作为父母,更能发现孩子可以隐藏的一些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加以指导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五):一技之长,刺探秘密

  拥有厉害的口才,是人生幸福的必备条件,作者吉米在《超级询问术》这本书中给我们带来了相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目的便是拥有强大的“通过交谈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交谈刺探到对方的秘密,这本来是运用于军方的技术,如今被很多相关的行业借鉴,如新闻采访或者其他的人际交流,特别是商业性的活动能说会道真的是一项艰难的事情,毕竟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喋喋不休,啰嗦地讲个不停,但最后谁也没有听明白对方的问题,询问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停地绕弯,或者说是思维上跟不上,问的问题相当不专业,没有针对性,这是一本教我们询问的书籍,当然也如作者所说的,询问是一种邀请,而不是把询问当成是一项激进或者侵入性的行为,这说明了我们不能把这个行为当成是审判犯人那般,而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是学习询问术的前提,我觉得非常重要,把询问的对象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犯人。

  首先,询问术讲究针对性和直接性,最简单的思维方式便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关注一个问题”,而不是在一个问题中重复问了几个问题,或者是与之前问题无关的另一个问题,那样只会导致被询问的人胡乱作答,而询问的探深性也被毁灭了。其次,我学习到的就是不要把问题简单地设置成为“是”和“否”的问题方式,而是需要开放性的回答,在设计问题之中,改变自己的思维,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你的提问,会激发别人的灵感;如果用不同的方式不停地向一个人提出问题,那么这个最终会获得更多知识吗?”答案便是,只要向一个人提问,不需要任何人教他,他就会自己教会自己,找到最终的答案。只是运用询问问题的启发性来启发人的智慧,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我觉得非常有用。其他的吉米在书中给我们做了很多详细介绍,如询问的类型、发现秘密的区域,倾听与记录、分析别人的回答和专业领域的询问、私人的询问等等,这本书运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给我们演示,非常明了清晰,毕竟语言本来就难以言传,运用实际的例子能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模型,能让我们一点点去学习。

  我们有兴趣,但不应该被破坏,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完美地与人沟通,刺探秘密,却又饶有乐趣

  y江焕明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六):如何提问

  拿到[超级询问术]后看了两次,再对于家人,工作时间进行过实践.可能因为个人社交狭隘,实践时间过短,所得出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个人的最好的感受,不过,这本书还是带给我不少的启发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大家都知道,因为文化差异,欧美人心态和国内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怎么说呢.欧美人的心态更开放一点,而国内人更内敛和含蓄,这个在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中也有数次提过.在此不一一而论.而这种文化在提问时所引发的思考就会有所表现。所以尽管作者可以把问题来进行汇总,归类,也列出数种解决方案,真的是非常详细,但是在我和家人,同事去实践中,也会有碰壁的情况。比方说想在要求老板加薪的问题上,我和同事就研究出几种不同的问题去向老板提问。虽然大家都参考了本书的数种方案,但是,个人还跟据今年工作表现,老板的性格,明年的个人职业发展等等因素,而想了一些更实用的提问方法。而同事则完全按本书的方法去试用的。当然最终我们同事都或多或少根据今年职业表现对明年的职业规划会更期待。

  在我看来,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教我们怎么去提出问题,但是其实是在教我们怎么去解决问题,如何去思考。更好的提问题和适当的回答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像是在书中所列举的,好的医生会去问患者是哪儿不舒服等等,这样患者快速回答,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最快的让患者康复。这点很实用

  再举一个例子,当看完这本书后,我家人问我,这本书能带给我怎么样的好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本书把问题细分了很多,虽然没法完全的记住,不过根据一些去试用在工作上,帮上了忙。所以,再好的书,只是读一次,那也只是读一次。去试过了,才能评价倒底好不好。于是,这本书家人现在也带去和他们同事一起去看了。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七):我不问怎么知道你

  拿到书的时候,整个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喜欢悬疑的我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等到翻开书,慢慢看到内容我就笃定它一定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因为作者将鸣谢放进了最开始的地方。

  好了,言归正传。通篇读完,没有了神秘感,但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将你从死胡同里拉到了宽阔的大路上,从此便能不再迷失。我现在的职业也与询问有关,在这之前也包括现在我都十分不接受我工作当中的咨询部分,读完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门学问,一种让你认真生活的技巧。

  我曾经一度恨极了销售类的工作,那是因为询问方式不对,从而产生的反馈就不对,所以最后就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自然就不能成功销售。如此周而复始,自信心之间就低至零点几毫米,对自己认识不充分肯定会去怀疑这种工作,慢慢就回避掉整个行业。

  又或者说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揣测对方的喜好,而去扮演这种角色,但是最后还是被人拒于千里之外。也许你身上会有很多对方喜欢的地方,但是由于你没有问或者没有问清楚,而让彼此产生了错误的磁场,势必是相互排斥。所以科学的询问是必须的,以免彼此浪费了时间,又伤害了感情。

  当然以上的询问即使不当也不会伤及生命,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或者是律师,如果你的询问是失败的,那么患者的生命可能随时都有危险,你的委托人也有可能因为你而多坐几年牢或者提前结束生命的权利。所以某些职位的人可以利用它影响别人的生死。

  其实决定询问结果好坏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你询问的方式。小时候我们通常都很直接,“这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给我买吗”,这些通常都很容易的被解决,关键是痛快。而后来我们长大了,各种心都有了,拐弯抹角的很多问题,再碰上些傻或装傻的人,你也只能干跺脚。

  所以其实询问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吃饭和呼吸能让你维持生命,而询问能够让你维持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你可以用它交往、理财、救命、发财、出名,它不神秘但你也绝对不能低估它的价值。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八):提问是个技术活

  在看到《超级询问术》这本书之前我不止一次的看过成功人士的演讲和访谈。特别是一些带点大众化和综艺性质的访谈内容,会特别让自己欢喜。并不是说传播的正能量有多积极,而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让我觉得很享受。要知道参访或者询问,一不小心就会给别人带来莫名的反感,更要命的是有时候别人的回答根本不是你想要的答案。所以,当一本貌似很权威的书籍出现时,给了我更多的参考,也给我在提问方面有了更多的收获。

  书中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交谈得到任何你想要的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人口中,得到任何你想要的……看起来似乎很神奇的询问术,作者就这样的为读者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吉姆*派欧说过:你知道的许多问题是我不知道的,但是如果我不问你,那我将什么都不知道。为了更贴心的和别人相处,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习一下超级询问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优秀的询问,并不是知道要问哪些问题,而是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询问。掌握良好的询问技巧,首先是要使你的询问具有真正的力量。获得你想要的信息的秘诀就是:直接地问出正确的问题。如何去正确的问出问题呢?其中就有效的方式就是回归儿童般简单的思维方式--在同一时间内只关注一个问题!你需要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对你的问题进行组织,分析你所获得的信息,掌握倾听和记笔记的技巧。了解你的问题所针对的“区域”,以及了解和学会如何进行“追踪询问”,它会一次性告知你所偶你需要知道的,包括人物、地点、事物或者时间里发生的事件。实用有效的提问,可以让你在专业领域获得极大的优势,并且快速掌握哪些难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询问技巧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帮助你开拓另一个生趣盎然的生活维度。询问可以使你的辩证和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明白他人对事情的潜在态度,也会让自己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按照作者的思恋和方法去观察和询问,你会发现说话也成为了一种艺术,提问也讲究着技巧。可能这就是平常人们说的感觉有人说话特别暖心、贴心的一种表达。不管是面对客户、面试者、同事、商贩还是朋友,对任何人,你都可以挖掘出这些人在与你交谈时所暗藏的想法和信息,相信这本超级询问术会给读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帮助。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九):全书摘抄笔记

  引言:

  17——询问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同一时间内只关注一个问题。这是你在阅读这本书时,需要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一章 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46总体来讲,询问那些可以获得“叙述性”回答的问题,而不是对你的询问,对方只能简单地回答“YES”或者“NO”

  第二章 解密:什么是优秀的询问

  65在提出一系列问题前,在心中对谈话结构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性预测或者预估,以此来确定应当以什么样的问题“打开话儿头”,这是一种帮主对方更有效的回答问题的“结构方式”

  一般而言,起初,友好地评价对方提供的一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引导对方进入下一步的谈话内容。

  第三章 询问的几种类型

  70 好问题的6种类型:

  1.直接型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基于正常的逻辑进行询问。

  2.控制型问题: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你已经知晓其答案。之所以提出该问题,只是你测试对方是否说谎、掩饰或者是否集中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3.重复型问题:询问两遍及以上的问题,基于同样或类似的信息。

  4.持久稳固型问题:针对相关信息,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询问一个问题,以窥测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

  5.总结型问题:你询问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同时包含了一些总结性信息,旨在通过总结,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以获得对方更加明确的回答。

  6.非稳定型问题:可能与主题无关,可能是验证某人是否撒谎的一个侧面性或非关联性问题;它会让我们通过不同的问题逐渐接近事实真相,并促使对方敞开心扉谈及内心的真正感受。

  第四章 发现秘密的“区域 ”

  114 当你的询问与“P—人物(People)” “P1—地点(Places)”“”T—事物(Things)”和“E-时间里发生的事件(Events in time)——这就是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几乎任何信息,你都可以通过对这四个”区域“的询问来获得

  117不要纠结于对方对私人问题所答复的”内容“,而是要关注对方”如何回答这个私人问题的“!

  第五章 技巧:倾听与记录

  150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只是着急于抛出自己的问题,至于对方的回答,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听到,或者没有听到核心的内容。

  169我只要多提醒一句:对于你听到的和看到的,请你一定记录下来!

  第六章 分析别人的回答

  198在”追踪询问“时,不同耍太多没用的花招,而是用线性的思维方式,追踪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聚焦信息本身的一些漏洞,适时回到最初的需求上,时时观察自己是否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所有信息。

  第七章 专业领域中的询问

  243(每周工作日总结)列举出5个”使你的工作变得与以往不同的五个询问“。在每个问题的旁边做一个简短的注释——为什么这些问题给你带来了帮助。

  列举出5个”你希望你从来没问过的问题“提醒自己为什么

  列举出5个你希望可以以不同方式提问的问题。

  第八章 私人生活中的询问

  256如果某人在与你交谈的过程中,在第一个5分钟内没有提出任何关于你的问题,那么,你该离开了。

  第九章 成为专家的快速通道

  279在阴谋论的情况下,多数时候我们所要关注的并非是争辩中的某人没有提前掌握相关的信息以支持其观点,而是需要注意其信息的来源——有没有相关证据来证明其来源的可靠性。

  《超级询问术》读后感(十):教你舌灿莲花“套话儿”!

  从小到大,我都是个笨嘴拙舌的家伙,什么“嘴巴跟抹了蜜一样”“嘴儿真甜”“真会说话”这类夸奖和形容跟我从没怎么沾过边儿。儿时印象里极深的一点,就是老妈带着我出门,在路上碰到亲戚、朋友、邻居时,时常对我谆谆教导:“叫叔叔、叫阿姨、叫婶婶、叫伯伯……”这一类嘱咐我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依旧是对于跟人打招呼不大乐意,不情不愿。大概一方面是因为我心敏嘴拙,另一方面则是太过于羞怯、胆小的缘故。很多年过去了,至今的我见了人依旧是嘴里笨得没话说,其实心亲着呢!看来,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老妈当年那么辛苦地教育我,始终没把我变成个甜嘴精。以至于至今都苦恼于如何跟人搭话的我,还是忍不住常想,“搭话儿”这种事到底能不能学?会不会有什么神秘技巧可以让我一夜之间变得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舌灿莲花?其实说到底俺的要求也不高,就算没办法让我变得字字珠玑,至少我见了领导、同事不再迎头撞上、尴尬无言就行啊!终于,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在碰到这本《超级询问术》的时候,有了实现的可能。

  原来说话也是个技术活,需要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不断地加以练习。当我们拿出自己儿童时代“十万个为什么”的执着劲儿,拿出自己毫无成见的好奇心时,我们就能学会“搭话儿”甚至“套话儿”了!

  这本《超级询问术》不仅适合我这种讷于言的家伙,更适合很多在询问界、商界工作的人,它更多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有效询问和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科学方法。如果您是一名心理学家、记者、警察、律师、法官、销售人员或人力资源管理者,那么一定会在这本书里学到“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特别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我更期待着,通过《超级询问时》教给我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有那么一天,我也能够舌灿莲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