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绝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绝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09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绝恋》经典观后感10篇

  《绝恋》是一部由迈克尔·温特伯顿执导,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凯特·温丝莱特 / 利亚姆·坎宁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恋》观后感(一):观影记----无名的裘德(上)

  这仍然是一个关于禁忌与企图冲破禁忌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令我以为自己放错了碟片。阴暗压抑天空荒凉大地,有乌鸦飞过,不是鸽子。一个小男孩孤独地,伴随着无章无调的梆子声,遥远、诡异,带着伤心。然后,当镜头转到被吊在十字架上的群鸟尸体上时,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我很担心,这是一个明显的隐喻。而,黑白片段的最后,那对于远方的眺望,会是一个指引吗?

  时间在电影里可以飞快,亦可以定格,这都得感谢镜头切换之间的无穷魅力。几乎是一秒钟的时间,小男孩长大了,英俊高大但依旧气质忧郁,那么不合群。我开始好奇,故事在这个时候往往才真正开始,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事情常常是这样的,性格迥异的人最容易互相吸引,他们将对方当成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那里景色奇异,富有吸引力,像新酿的葡萄一样甘冽青涩而令人迷醉,所以,对于婚礼的到来我一点也没有感到讶异。并且,对于它是一场看似美丽错误,也可以清晰预见,毫不怀疑。

  婚礼是英格兰农庄田园牧歌的情调,明朗的天气,鲜绿的草地花团锦簇人群。然而根据电影通常的逻辑,我开始为新娘此后的命运担心。那个小孩子,拿着面包去喂田野里的乌鸦的小孩子,在一望无际的,曲折的麦地里孤独地敲着木梆的小孩子,在裘德的身上,因为爱情的甜密和婚姻诱惑暂时隐居起来,但一定不曾也不可能死去。当那种力量微弱而变得不可忽略甚而变得强大的时候,爱他的人是一定要受到伤害的。

  然后,就是分离,这是注定的,无可回避。妻子去了澳洲,说对不起,说会有新生活等着自己。简单的,毫无文采的留言,我那时在想,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女人多少说不出口的寂静和从此以后多少年回忆,靠那么一点微薄暖意,度尽余生,真的可以?

  而电影,刚刚20分钟。再然后,是故事的中心地, 。阳光下一袭白衣的女子,专注而娴静地写着秀丽的字迹,浑身上下都是令人心动的气息。走在人群中,在灰暗的周遭映衬下,又是那么的光明耀眼,令人着迷。这就是苏。这就是宿命的爱情。

  不得不承认,悲剧看多了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我就是这样的,在一出悲剧的戏里,如果什么时候音调突然轻快画面突然美丽,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担心,欢乐美好都是转瞬即逝的,困厄与痛辱往往随之降临。

  《绝恋》观后感(二):第3名:英国影片《绝恋》——影史50部平民史诗

  一个人遭遇

  绝恋 Jude 年代:1996年 / 导演:迈克尔·温特伯顿 / 主演: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利亚姆·坎宁安、凯特·温丝莱特

  裘德在农村长大,一心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考取大学成为了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年少欲望却让他与当地一个姑娘发生关系,大学梦也随之破碎。不久姑娘远走澳洲,寻觅更美好生活。剩下裘德和他的梦想,继续在这里萌芽成长。裘德为了能考上大学,专门搬到大学城附近苦苦寻求机会同时在这里,表妹苏让他暗暗倾心。迫于亲缘的关系,二人都不敢打破禁忌。当苏嫁给了他人,裘德终于冲破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他们不理世俗,不想后果,只要一起。即使流浪天涯无所畏惧。然而,不幸终究来临。他们的孩子为这一切付上了沉重代价,裘德和苏的感情,亦迎来了寒冷的严冬。

  总得信点什么

  影片塑造裘德这个人物形象,就像是在打拳击,它把裘德树立起来,又毫不客气地将他打倒,用一切考验来摧毁他得到的一切。尽管结局看来苍凉,但其实在影片阴霾凝重的气氛中,也不乏一些明亮的曙光。

  裘德从小在一个小镇长大,他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菲洛森先生。菲洛森在离开这个小镇时,曾经语重心长的跟裘德唠了知心磕。在克里斯敏斯特很多大学,菲洛森鼓励裘德登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殿堂:“我敢保证,总有一天你会考上大学的。到那一天,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你问问小孩子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都会回答“上大学”,而区别只不过是能不能把这份信念坚持到底,是否能转化为努力学习动力。菲洛森这句话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裘德长大成人乃至结婚之后,都在坚持到克里斯敏斯特上大学。

  裘德的妻子是个杀猪的女人,每天拿着刀刮着猪肉,在河里洗猪下水。她曾经用自己的胸部来孵蛋,还说:“女人的天性就是创造生命。”这是在农村是很常见观念人生的目标就是结婚生孩子,女人只要会“创造生命”就可以了。但裘德的目标并未局限于此,当他在屋里端着书本看书,屋外的妻子却在杀猪时,整个画面都有一种挡不住的违和感。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裘德和这个女人的婚姻也没有维持太久,女人很有自知之明的退出,去澳大利亚了。

  上大学对裘德来说就是一种信仰,婚姻都没有阻止这份信仰,那么爱情呢?当来到克里斯敏斯特,他和表妹苏产生了炽热的爱情。两个人围绕着爱情兜兜转转,从曼彻斯特到萨士敦,再到阿尔汉姆,直至回到克里斯敏斯特,经历过口是心非和心猿意马之后,他们终于肯直面感情,勇敢的在一起。当裘德拖家带口在阿尔汉姆卖蛋糕谋生的时候,他又遇见前妻。此时的她由于继承了丈夫遗产,早就成了个富婆。她还不忘嘲讽一下裘德:“那个学校不要你了?你曾经是那么自信。”裘德这才恍然大悟,对啊!当年踌躇满志想上大学的自己哪去了?怎么因为爱情放弃了理想了呢?于是他又回到了克里斯敏斯特,决定再战一程。

  “我第一次来到克里斯敏斯特,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就越拿不定主意。”裘德之所以逐渐模糊了这个目标,就是因为爱情变成了他的信仰。人总要信点什么,否则就跟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无异。但信仰又是脆弱的,就像水晶容易破碎。比如曾经帮裘德构筑大学梦的菲洛森先生,时隔多年成为小学老师的他却说:“我早就改变了对大学的看法。”既然梦都可以改变,那么裘德的大学梦早就碎了,他年轻时曾用拉丁文大声宣读关于信仰的论文,他那时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他的年轻和他的朝气。但是在最后他却说:“傻瓜们,谁知道我说的对还是不对。”由于大学没有接受裘德,给了他强烈的挫败感,即便他写下“我和你们一样优秀”,但还是动摇信心。曾写过《创业史》的当代作家柳青曾说过:“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裘德是最不幸的那位。

  爱情猜不透

  裘德选择相信爱情,但爱情给了他甜头,也给了他苦涩

  在克里斯敏斯特,裘德被一个女生吸引,想不到他是自己的表妹苏。苏是个大方外向的女孩,会抽烟,会喝酒,跟男生在一起很容易打成一片。有的男生可能对这样的女生不感冒,但对裘德来说则完全没有抵抗力,就算苏是自己的表妹,裘德也情不自禁的爱上了她。为了给苏找工作,他向小时候的老师菲洛森先生求助。菲洛森给苏提供的工作是在他的小学里当兼职教员,其实就是助教。当时裘德说了一句话:“我认为你们俩都需要对方。”原本是希望他们能合作愉快结果却一语成谶,苏慢慢的从课堂上的助教,变成了菲洛森家里的“助教”。

  苏和裘德的关系看似再透明不过,却又像是蒙了一层纱,玩着你来我往游戏。苏明明跟着菲洛森去到曼彻斯特了,却还给裘德写信“我想再次见到你。”裘德为了苏,放弃了克里斯敏斯特(因为苏曾劝他“你没要死守着克里斯敏斯特。”),搬到了曼彻斯特。苏大半夜去见裘德,孤男寡女同居一室,苏用言语眼神各种暗示:“除非女人愿意,否则男人不回去碰一个女人的,女人会用眼神或微笑向他表示,不然男人不敢。如果女人不说也不看,男人就不会过来。你属于胆小的。”话说到这个份上,若还不行动,那就实在是有点问题了。裘德却真的一动没动,因为他认为之前的那个妻子尽管已经离开,但毕竟婚姻还在,这是目前最大的障碍。可说到障碍,苏却坚决不同意:“我并不爱你,我不想成为你的妻子。”随后就跟菲洛森结婚。当裘德亲手把最爱的人交给别人,这得是什么心情?裘德只能去找前妻发泄欲望。

  苏爱的是裘德,由不肯让爱顺其自然,因为在这段感情中,她享受追逐被关爱的感觉。当她再次搬到萨士敦之后,她却恳求裘德“不要放弃我”。菲洛森其实早就看在眼里,只不过假装不知道而已。当苏想要离开菲洛森投入裘德怀抱时,菲洛森曾问裘德:“你早知道我们的婚姻是个错误?那你为什么不反对。”裘德不反对,不代表他不这么想。但毕竟兄妹之间的爱情在世俗眼中不被看好,何况还是在相对保守封闭的19世纪。两个人若想冲破束缚在一起,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裘德和苏终于可以享受爱情了。他们还领养了裘德前妻的孩子小裘德,小裘德是个十足的“淡定哥”,在鬼屋里看表演,别的孩子吓得尖叫,他却无动于衷。就连妈妈生孩子,他也是一脸淡然,丝毫不害怕。冒着有家族遗传病的风险,裘德和苏的爱情结晶诞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小裘德才8岁,就要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十分懂事。一家人回到克里斯敏斯特之后,麻烦接踵而至。由于没有结婚,裘德和苏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在城市里四处碰壁。婚姻带来的宝贝成了累赘——当然他们并不会这么认为。然而成熟的小裘德则看懂了这一切,苏一句“我们家里人太多了”的无心之语,竟然惹来杀身之祸。小裘德掐死了弟弟妹妹,随后上吊自杀。大喜大悲落差太大,这该让人如何接受。就算是在一起,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似乎成了命中注定。

  爱情追来追去,竟变为伤害彼此的利剑,这难道是他们兄妹相爱的不伦关系酿成的吗?苏认为是报应,名正言顺的婚姻才应当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可爱情原本就没有对错,为何要用勉强来斩断情丝。当暴瘦的裘德在1889年的圣诞节,面对苏转身离去背影大声喊道“天下还有谁比我们更像夫妻!”,天空都暗淡了。

  在线观看地址

  http://www.funshion.com/subject/17442/

  原载于2013年6月25日《看电影》周刊

  《绝恋》观后感(三):“天下还有谁能比我们更像夫妻”

  理想的灵魂不容于时代,只能领受时代给人的悲哀

  这是一个书生的爱情。

  但可能很少的人敢于从肺腑里喊出来:“我们比世上的任何夫妻更像夫妻!”。

  很喜欢这部电影,使我学习坚韧

  但多年后,才明白也该惋惜JUDE的无力。

  爱从来就不会完全自由,如果秩序是无往不在的枷锁理性是生存得以可能的要义,那么人的感性必须受排挤。这或是悲剧的宿命,却是JUDE不信的。我们所理解的爱的实现是“要活在一起”才是爱,超越一切就是为了能够与爱厮守,也就是JUDE执意追寻的那种,想要看到苏,想要得到苏,为了苏他愿意辗转于许多城市,让理想于现实中找到可以栖息的天地。或许悲剧的存在就在于此---我们善于为爱找到万千种坚持的理由,却不善于为爱找到绿野仙踪似的途径;我们拥有感性的火热,但却不足把心炼铄为金。

  看这电影,是一次悲情的求证。

  《绝恋》观后感(四):何去何从

  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无名的裘德》,原来是哈代小说改编的电影。

  几年前在火车上看过,后来大概MP4没电了就没看完,回来后大概忘了看了。

  不过今天看完之后觉得最后那一幕我看过的,但为什么小孩死去那段完全没印象呢?

  或许因为当时快进看了结尾,或者因为对那段内容太抗拒了,因此竟然完全不记得了。

  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无从记忆。印象中看到那个男孩说我们人太多了就没再看了。

  这是一个梦想与现实的故事吗?为什么坚持梦想会这样艰难,却让人那么执着

  裘德童年时期遇到的老师在离开的时候对他说必须上大学,要看书,抓紧一切机会学习。

  只有那样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因为只有那样的话,才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后来一个女孩诱惑了他,他们结婚了,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那个豪放的女人觉得自己拖累了他,于是丢下他走了,让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去了自己向往的城市,但他一直没有机会,尽管辛苦地做工,还是不能够去上大学。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表妹,他们相爱了。

  当她知道他已经结婚了的时候,负气而走,嫁给了别人。

  但她始终爱的是裘德,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她离开了那个人,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那时候,曾经那个女人说她离开之后生下了他们的孩子。裘德把那个孩子带回了家。

  后来他们又生了两个孩子,因为没有结婚,一直被人驱逐,到处漂泊。

  裘德说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只能一次次搬家,直到这个世界改变。

  后来有一次因为苏说家里人太多了,裘德那个大儿子就把弟弟妹妹杀死,自己也死了。

  在前一晚,那个男孩曾经问裘德:要是世界上的孩子太多了,人们为什么还要生?

  他说:我不知道,也许人们相爱。也许他们没有想过,事情就是这样。

  苏无法忍受裘德的儿子杀死了她的孩子,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他们,于是离开了。

  裘德告诉她这是意外,不是判决,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始终无法留住她。

  他们有过很美好的爱情,一起骑单车去玩,一起读诗。他们读诗的时候多幸福啊!

  “每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都心旌摇动。他那迷人的目光,温柔的笑容,将我的心融化。”

  当她陷入痛苦的时候,他说:你让我讨厌基督教和上帝,给你带来痛苦的事情我都讨厌。

  裘德始终没能进入大学,我曾经担心他会抱怨是女人妨碍了他,但他没有。

  在困顿漂泊的生活中,他对苏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你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别人问起他曾经的追求的时候,他说:人总是会变的。

  别人问他你后悔吗?他说:无论谁问这个问题都不好回答,追随梦想一事无成也好,放弃梦想任生活摆布也好,都是一样。当我第一次来到克里斯敏斯特的时候,我的目的很明确,可是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拿不定主意。谁知道生活中的好男人是什么样子呢?天底下男人的背后又会发生什么事?

  他说他非常喜欢那里,虽然那里的人看不起他,自学需要很大的决心。

  苏说:而且你还是个非常爱做梦的人,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可是你又像是圣史蒂夫,人们向你扔石头,你却见到了天堂。

  而她,爱着的就是那样的男人。裘德找到了工作,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但一切都完结了。她痛苦地说他们错了,他们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不应该相爱。

  最后,他们在墓地相遇,裘德让她回到自己身边,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了。

  看着冰天雪地中她哀伤的背影,裘德大声喊了起来:

  如果这世界上只有一对夫妻,那就是我们。

  最后这一幕,我一定看过的。这真让人难过。梦想和爱情原本不应该有冲突。

  梦想是那么美好的事情,给人憧憬,让人永远怀抱着希望,在寒冷的世界中感到光亮和温暖。

  但是遇到现实的时候,会变得那么艰难,让人深深挫败。这是一个不容许梦想存在的世界。

  然而,如果没有梦想和爱的话,又如何安慰自己的灵魂?

  我觉得梦想无法实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开始动摇,觉得有没有梦想都一样。

  如果放弃梦想和爱,在单调枯燥冷酷的现实世界,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绝恋》观后感(五):如果这世上只有一对恋人,那就是我们!

  这也许是我看过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永远记得男主角在影片结尾对着女主角的背影嘶喊:“如果这世上只有一对恋人,那就是我们!”,那是锥心刺骨的痛……

  本片改编自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爱情大悲剧《无名的裘德》,凯特扮演男主角的恋人——苏,一个封建社会的前卫女孩,一个大时代的牺牲品。这种独立,叛逆,同时又对爱执着的角色总是十分适合她,而她又总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新鲜感,你不得不惊叹她的创造力和才华。《时代周刊》评价到:“Kate Winslet is the star of her time.”

  影片的配乐、摄影都是世界级的,上映时在伦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是英国当年最卖座的本土电影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温丝莱特电影之一!

  《绝恋》观后感(六):Father,I come to the world as a creature,but why let me surfer.

  听着英文的原声,那一丝一扣的情怀全部缓缓的滑入心底。

  O1.引子:片头的回忆处理成阴暗的灰白色,阴霾沉重。(有点像《远大前程》的片头,大概是惯用手法了)小Jude在田地奔跑看到一排像是被挂在绞刑架上的乌鸦,低着头意味着屈服。jude出于怜悯同情,轻声唤着“come on.it's for you.come on!”把面包屑喂给更多活着的乌鸦。被农田的主人追着打。 这大概从一开始就预示着jude一声中不断的抗争吧。

  O2.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出演的 苏 ,96年的她真美。尤其是片中朝气十足风趣可爱的她。抽烟的样子也很美(推断她是会抽烟的,因为泰坦尼克里也有类似情节。也觉得她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是比较特立独行,不轻言放弃的人。演员,说到底,就是在演自己。)

  O3.面对梦想:费勒先生将梦想教会了JUDE,但他自己轻易的放弃了,归于平凡相信命运。 阿拉贝拉,我甚至觉得她是这个故事中——唯一一个追逐到梦的人(世俗的梦)。从一个养猪的姑娘变成一个贵妇,她有目标,敢爱敢恨,遵从而又利用好了现实。舍弃了一些东西,比如小JUDE,不过她成功的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 苏,那个和JUDE“几乎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分开的” 的苏。她是最让我心碎的一个人物。不屈服于男权(我始终记得她那句话“我不害怕任何男人。没有男人会对一个不情愿的人干出那种事儿,只要我不对他们微笑并说着来吧。JUDE你胆子太小了。还想再试试吗?”),敢于怀疑,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她和JUDE并没有正式结婚,而这恰恰又是社会所不容的,但她从没否认,这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最终她屈服了,虔诚的祈祷,回归世俗.... 我觉得,她的认输才是对JUDE最大的最致命的打击吧? JUDE 让我怎么说?这是一个让人不忍评说的家伙。来几句我印象深刻的语录吧。关于爱情的:与苏同坐在钢琴前,种种之后,当苏要他发誓说永不放弃的时候,她没有向任何恋爱中的男子那样不顾一切头脑发热的答应。“我不会这样承诺,这太难了。”的确——谁能对自己的情感做出承诺?什么海枯石烂天长地久,从嘴里说出来的都是他妈的鬼话。但他做到了。在孩子们的墓地前,他像要离去的苏大声质问:“是你要我发誓永不放弃的。如果你不爱我了,我不会缠着你。可是我要你说!”苏的背影越来越远,裙脚漫着扬起的雪花,他的心是否在滴血呢——像普罗米修斯的惩罚,持久缓慢的折磨,最痛彻心肺的伤害。用那个时代学者们所追捧的拉丁语大声呐喊:“没有比你我更像夫妻的了”。像是对天对时代的控诉,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是吗? 当发现三个孩子都已死去的时候,慌乱而又镇定的将孩子们的尸体一个一个的抱到一起——门板上那张“我们人太多了”的字条是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啮噬着他的心智呢?孩子们竟然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挽救自己的家庭,对他来说意味着作为男人的无能——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给他们幸福,而且竟然将这样的苦果让孩子们承受! 看着苏在夜里去教堂虔诚的祷告,他又是什么滋味儿?听到苏说:“我已经不爱你了。不过我会替我们祈祷。”后那一句决绝的“DON'T FOR ME "有透露着多少的失望与悲恸。

  这个世界上有JUDE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他们的抗争,让有良知的世人一次次拷问自己。而JUDE们是注定要忍受这一切,承担所有的痛苦的。只想起这样一句话:Father,I come to the world as a creature,but why let me surfer.

  《绝恋》观后感(七):你們為上帝所殺

  原文來自:Amanda | 滿眼煙花

  http://chengkaiamanda.blogbus.com/logs/20254701.html

  這並不是懲罰,而是審判。

  香港天水圍倫常慘案,為母親的把孩子扔下高樓之後自殺,聳人聽聞。倫常慘案多半與貧窮相關,道德在此之前對當事人橫加指責,之後對著屍體卻背過臉去,封殺輿論。正如哈代筆下「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e),儅夫婦兩人窮困潦倒為棲身之処來回奔波之時,大兒子勒死弟弟和妹妹,爾後上吊自殺,一門慘烈。淑自此精神遭受極度折磨。對著心愛的裘德,悲愴的一句:這並不是懲罰,而是審判。

  香港導演許鞍華曾有把天水圍倫常慘案拍片的打算,無奈題材過於敏感,為計劃不至流產計,忍痛轉換主體,生出一個悲城之下溫情脈脈的畸形怪胎。但十年之前,1996年,英國導演邁克爾•溫特伯頓,改編自哈代小説作品「無名的裘德」,已將一個兒童的悲劇、一對有違倫常的男女感情,拍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愛情是一個永恒的名,沒有上帝的榮光與恩賜,他與她,内心永無獲得平靜的權利,從愛自心底而生的那一刻起,備受煎熬與折磨,直到上帝的審判使他們分離,裘德抑鬱而終,淑的下場只有這麽一句蒼白的話「她自從離開他的懷抱后,就從來沒有得到過安寧,並且直到她像他現在這樣死去,再也不會得到安寧了!」

  内心無法安寧!這句最後的審判重復了兩次。

  婚姻是一種骯髒愚蠢的契約。

  裘德的身上帶著亞當的影子,因爲偷食了禁果,與不愛的女人上了床——其實,他的第一次,是在骯髒的豬圈,與代表原慾的阿拉貝娜,倉促興奮的刺激與快樂——經歷草率無知的婚姻(並且這種婚姻的不幸伴隨了他的一生),從而墮入了人生痛苦的深淵,被糾纏的債務、被摧毀的聲名,不得不離開了人生最初的伊甸園——那是他還沒有被阿拉貝娜的豬膀胱打中之前,在夏天的樹蔭下大聲朗讀拉丁文的日子,是全片中唯一色彩飽滿猶如油畫的段落,自此之後,不復再現。

  第一次婚姻對裘德留下陰影,這個家族的人,無論誰,結婚都不會幸福。他的表妹淑對婚姻的恐懼卻超逸常人的理解。她僅僅認爲,世人都要結婚,但世人的婚姻都不幸福,她深愛裘德,無法忍受與裘德的婚約使他們的愛情減色。少女時代的淑,身上都是自由的光芒。反抗一切既定的世俗,帶異教徒塑像回店裏而遭到革職;與裘德徹夜未歸而遭到開除;和平地離開菲洛特桑,她的第一任丈夫;與身無分文但是心比天高的裘德同居,接受他與阿拉貝娜的孩子,並為他生養了一男一女。

  在愛情面前,婚姻是一種骯髒愚蠢的契約。他與她的天性,都是要自由地結合,擺脫一切無意義之束縛。這就是他們爲什麽多次進入登記處,卻遲遲未領結婚証的緣由。他們在結婚証上贏了世俗一回,但是,世俗的力量,很快就進行了絕情反撲。

  他背棄上帝而去,她皈依上帝而來。

  愛情是虛幻的,婚姻是實在的。世人不認虛幻的愛情實質,認準的都是婚姻千篇一律的臉孔。他和她沒有結婚,在重返基督寺時,命運讓裘德發出最後精彩的講演,卻讓他們錯過了找房子的時機。不是夫婦,無法入住。最終的兩地分居,淑的文藝特質與絕望情緒,催生大兒子「時間老人」早熟厭世的觀點,最終釀製慘劇。

  他不再相信上帝,因上帝導演出這麽一場悲劇,對他的上進與用力視若無睹。而她卻祈求上帝給予她内心的平靜,結束這悲哀的生活。皆因她此前對上帝的不尊,上帝的審判,讓「正確婚姻的兒子」殺死了「錯誤婚姻的兒子」。

  兩顆心靈無法再對信仰持有相同的觀點,他無法説服她,她執意向信仰回歸,向傳統婚姻回歸,明明兩人相愛,卻薄弱如同風中微弱燭火,照不亮人心。

  因爲那字句是叫人死,精義是叫人活。「新約•哥林多后書」

  裘德是一個失敗者,愛情上、婚姻上、事業上。慾火炎炎的求學就職計劃,在現實面前不得不低下他高傲的頭顱。任憑他才華蓋世,但那些穿著紅、黑學士袍的人永遠不會是他,而是那些在酒館裏連拉丁文都聼不懂的貴族學子。兩度與女人的糾纏,他離開學業的路越遠。由一個為教堂工地服務的高級石匠,變成一個墓碑工人。他所激昂背誦的聖經典義,無法拯救他社會地位的墮落。

  「可是我失敗並不是因爲我一直不堅,而是因爲我貧窮。本來要兩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我卻極力想在一代人中去完成。我的衝動、我的感情,也許它們應該叫做我的惡習,太強烈了。一個沒有優越條件的人必然要受到其阻礙,我的血應該像魚一樣地冷,心應該像豬一樣地貪,這樣才會真正有好多機會成爲國家的名人。你們也許要嘲笑我——我倒很願意你們那樣做——因爲我無疑是一個適合受人嘲笑的對象。但是我想,假如你們知道我近年來是怎樣過來的,你們就會同情我。假如他們知道,也很可能要同情我的。」

  淑•佈萊赫特——凱特•溫斯萊特

  她在「無名的裘德」裏預熱,仿佛這個孤苦的少女,淑,在一年后的「鉄達尼號」光華萬丈地斜戴帽子出場,為挽救她的命運,要嫁給她不愛的那個男人,卻最終愛上一文不名的傑克,那個英俊風流、來自下層階級的小賭徒。

  不能抑制地發肥,影人暱稱「肥溫」,今年再不捧回奧斯卡小金人,她即將創造紀錄——連續6次提名,卻一無所獲。但是,又什麽所謂?小金人,不過是一紙婚約的世俗。我愛她,一如既往。

  《绝恋》观后感(八):如果是宿命,我也愿意重蹈覆辙

  基督圣堂!去到那里就能改变你的人生,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这需要你起得比别人早,在别人玩乐的时候,你抵御寒冷坚持学习,最终有一天你可以到达那里。

  我深深爱上Jude求知的执着与刻苦,他是个真正的学者,是受难耶稣的化身,在世俗之中勇敢执着着!!

  信仰害死人?那只是理想的化身!事在最艰难的时刻对自己的暗示与鼓励。

  文学害死人?我敢问,如果Jude没有如此的学习过,他与苏的崇高的爱情从何而来?

  Jude站在酒吧里,高声用拉丁语背诵信条,他孤独的嘶吼:你们这些蠢猪,有人是否知道我背的是对还是错?

  假如文学害死人?试问Jude是否应该和底下那些蠢猪一样动物的生存?找个女人,如同阿拉贝尔在猪圈里说的:女人的天职就是繁衍后代?!!

  对儿时的Jude来说,无疑是崇拜老师的,但当偶像坍塌,理想破灭,文学对Jude而言,究竟带来了什么?

  美妙的诗句,用来表达自己兴奋与喜悦,无需非要与人分享。那是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苏对J的理解,是阿拉贝尔这样的世俗女子永远无法匹敌的。那是只属于崇高学者的爱情。

  Jude是勇敢的,只是最后Sue退却了。如果他们错了,请告诉我,是否应该遵循阿拉贝尔和其他世人那样的生活?如果他们是对的,那如同受难的耶稣,愚昧的是世人!即使最后走向毁灭,也值得我虔诚的追随脚步。

  你永远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要去向哪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像夫妻了!

  所有痛苦来自——崇高的精神思想,超越了迂腐的社会现实——这,错了吗?

  关于孩子的惨死,我震撼了!!!我猜测了许多结局,估计Jude会默默而终;可我不可能猜测到,如此当头棒喝的高潮。伟大的电影,伟大的编剧,伟大的导演!

  孩子的死是个错误。但是,Jude是个好父亲,Sue是个好母亲——远远伟大过小Jude的亲生母亲,而小Jude也是个乖巧的好孩子。那这一切是谁的错?

  如果你也觉得是Sue的话,害死了孩子,那我要问: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因为她们必须搬走,因为房东丈夫要赶走这对自由恋爱但没有结婚的夫妻!现在你该知道了吧,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孩子们?

  害死的远不止孩子们的生命。Jude,Sue,他们的爱情与理想,还有其他许许多多个Jude,和很多个Sue、很多个崇高的理想与纯真的爱情,被一起断送和掩埋。

  如果这结局是宿命的悲剧,我也愿意成为虔诚的门徒!

  《绝恋》观后感(九):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don't be afraid !!!!

  深情至此

  只能感叹

  唯美悲哀的故事

  用情太深

  最后却只剩空余的躯壳

  看完电影

  披头四的那首歌不断在我脑海徘徊

  好适合这个故事

  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彼此相爱

  但她很特别

  她说过她不会为了一纸婚约才和他在一起

  所以我想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结婚的

  这是挑战世俗的勇气

  也是他们想要的

  只是这个世界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简单

  无论是jude年轻时的理想

  还是小jude和他的兄弟姐妹对这个世界的不适应

  还有他们的生活价值

  jude最后一句呐喊

  真的很悲切

  爱情很简单

  加上生活就很复杂了

  就相爱吧

  就互相折磨吧

  爱情不就本来如此吗

  《绝恋》观后感(十):伤逝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这次看的又是哈代……《无名的裘德》,结局雪地里茕茕孑立的裘德的身影让我想起了这首《半死桐》。

  别人家的悲剧用编的,搭了舞台、请了戏子,敲锣打鼓,堆砌许许多多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桥段演出来给人看。

  哈代的悲剧简直是用血泪哭成的,字字句句都剜在人的心尖上,那声音响彻肺腑,叫人悚惧的共鸣感让自己几乎忍不住要惊呼他写的莫不是自己的前世今生?

  他所有的悲剧似不再有戏剧性,或者说,在其他小说家那里称作“戏剧性”,到了哈代这里就成了‘宿命论’。他写的悲剧无一不是水到渠成,就连惊愕质疑的反问都不给机会。

  他悲观消极,他悲天悯人,又愤世嫉俗,个人爱他大过雨果,雨果的文章里太多矫揉造作与废话连篇,哈代的小说只给人感觉无尽的坦诚和穿透人生的真实与质问。

  看过哈代之后方才知晓,风花雪月的生离死别凄楚断肠那还不算悲剧,真正的悲剧不仅仅在相爱的两人的天各一方,而是在分手时的哀莫大于心死,而在于灵魂的幻灭,美梦的幻灭,希望的幻灭,未来人生的统统幻灭。

  曾经健康聪颖的那个女子死了,曾经两个互相偎傍的灵魂死了一个。

  悲哀的不是死亡……

  悲伤的是她亲手杀死了那个青春活泼、充满力量与智慧的自己。明知宗教的愚昧道德的虚伪,最后她却不得不投靠宗教,借此麻木自己的灵魂。

  她本是聪慧的人,却硬要自己变得无知。

  她本是可爱倔强青春焕发的人,却把自己弄到麻木苍老的地步。

  一个人是要经历何等沉重剧烈的打击,打击到一个人的精神与肉体都无法承受,才会咽下那味麻药当良药?

  我很怀疑现在的人还有没有哈代那样的勇气与真诚,去把那些叛离经道、被奸污、被伤害被社会压迫且不被同情的人的故事这样写出来,顶着世俗舆论口诛笔伐,去维护自己心中的纯洁与理想。

  裘德的故事,若是放在现代,放在当今社会,估计也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都已经被驯化被僵化了。在我看《苔丝》的电影小说看得走火入魔泣不成声的时候,同学来一句:“我觉得苔丝的表哥很好啊,给她钱,又总跟着她。这不是很爱她吗?怎么不好了?”

  我竟然无语凝噎,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不知该如何跟她解释赤裸裸的欲望与自由理想的爱情的区别,不知如何辩解一个酒囊饭袋的无赖花花公子和如今的霸道总裁到底有何分别,不知何从说起,那被欺凌、被侮辱、被捆绑被霸占的苔丝姑娘的一生竟不是爱情狗血剧而是真真正正的大悲剧。

  我意识到我整个的思维都混乱了。我意识到作者传达给读者的真善美在其他人眼里其实很荒唐——我觉得苔丝姑娘很悲惨,她却会直接忽略了所有的压迫与仇恨的来源而觉得苔丝是个没良心的杀人犯。哈代想极力去维护去同情的对象,比如裘德,比如苔丝,比如苏,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能也是被批判的对象,放在当今社会可能也是要被骂得很惨,他们都已经背叛了社会的道德,按照自己的精神与意愿去活着。所以他们身上带有耻辱的烙印,耻辱之人是该被批判的,所以哪怕他们活得纯洁内心高贵,就越要受到惩罚与责难。

  ——这不也是一个悲剧?

  《无名的裘德》里,主人公的死亡不算最悲剧,直到死亡那一刻,悲剧的阴影都未曾脱离。哈代的悲剧论最狠的地方在于他把那种人性与宿命的悲哀探入了人的心底,于是合上书本你还看得到那种悲哀还挣扎在人的心间、还蔓延在这个人世、还在这世世代代中宿命轮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