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夜北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夜北欧读后感10篇

2018-02-10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夜北欧读后感10篇

  《白夜北欧》是一本由王受之著作,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夜北欧》读后感(一):均富的芬兰

  写的还是不错的,能吸引人不断往下读,但是背景资料和本次游览的纪录交错有点突兀。

  白夜北欧-王受之

  李欣频巜北欧:湖与童话缤纷的王国>>

  多贝杨森:姆米谷的快乐家庭

  当地的音乐体现文化味道

  神秘、渺远、空灵清静

  「Blomster i Soweto」玛丽安妮.安德森

  北欧爵士 Falkeid「sun shine deep」

  Ketil Bjornstad

  北欧冰原色彩的爵士,舒缓,几乎不流动,场景变换间听得到一种沉静

  「北欧漫步」系列CD

  「I Saw you」珍娜.lindesiqiong

  「my song」每个北欧人家里一定有的cd

  好像万年的冰河、千年的森林一样沉静、稳健

  斯堪地那维亚从政治地理上来说是五个国家: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但从民族基因上来说,芬兰是另类的,应该是外来民族,语言和其他几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化石型语言。

  但1920年最早出现的现代设计大师正来自芬兰,Eliel Saarinen和Alvar Aalto。

  alvar aalto的夫人Aino Aalto也在国际享誉,两人在1935年成立自己家具公司Artek

  欧洲最北部,寒冷,有很多森林、湖泊、冰川,全世界完整福利体制,人高大好看,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半年寒冷,半年温暖,那里有全世界最杰出的设计

  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反映在设计上,就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

  北欧现代设计始于1920年代,正是开始均富改革时期

  他们的宗教基本是路德教派的基督教,教义-均富

  除最南面的丹麦与德国一线相邻,基本都完全与欧洲分隔开,是一个独特的隔离性发展空间

  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是瑞典人

  导演英格玛.博格曼是瑞典人

  塞尔玛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丹麦的lego玩具

  北欧各国设计的差异很费力才能分辨。丹麦较"南部"化一点,芬兰则有点"东方味道",挪威人是"北派",瑞典人则基本中坚,冰岛人自成一套,谁也不属。

  更注重家

  More beautiful everyday objects

  eauty for all

  惠及人人的日常设计

  而不是法国、意大利的豪华设计品

  设计的一个目的是协助人们在漫漫长夜中生存的工具

  自然观很突出。且因为工业化到达北欧的时间晚于西欧与美国,手工传统得到较广泛的完整保存。

  在北欧,"好设计"是那些neng把传统手工艺、自然材料和现代用途相结合的设计。

  不会看到美国那样大量平庸的设计,也没奢华和艳俗,整体水平高。

  也会受东方陶瓷、英国的摄政风格(Regency)、美国的"颤抖"教派(清教徒,Shaker)作风简朴的影响,但总体在历史的来来往往、许多关系下保持着清晰的民族特征

  北欧人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看待,叫做"实用艺术"。

  他们认为德国、荷兰、美国、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其实缺乏人性。他们则通过自然材料、人性化色彩、丰富的材料肌理、良好功能结合、兼顾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手段自成一体

  北欧设计师爱用一个单词来形容设计,"hygge",丹麦语,意思安详舒服、柔顺的感觉

  民主化设计的本质使人们对设计本身的美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设计品所具有的社会地位象征意义。亚洲人追逐名牌,其实多少人真懂得LV的品牌设计品味,无非是拿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而这里小孩子从小被教育那社会地位和财富来炫耀,那是陈旧的贵族社会、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陋习。

  优雅而平民化,是邀请人们参与式,inclusive,而不是贵族性的排斥独占(exclusive)

  雅安「鸟瞰地球」航拍系列

  地壳运动陆地上升,海水消退,在芬兰地面上留下了数千个湖泊,许多湖中就留下了三文鱼。与平常的三文鱼同宗同族,但在湖泊隔绝生存了几万年,各有各风味了。

  有包豪斯的功能侧重的影响,也有艾里尔。萨里宁的痕迹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是有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摇篮。

  芬兰有两个人物如果没听说过,基本对芬兰毫无认知。一个是大作曲家西贝柳斯,国父级人物,他的「芬兰颂」的全世界音乐会长期保留曲目。

  另一个便是Alvar Aalto,代表作维堡图书馆(目前在俄国境内)、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是奠定北欧现代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设计了赫尔辛基的"文化中心"、"芬兰宫"(finlandia hall)、著名西餐厅Savoye(赫尔辛基十大建筑之一)。

  芬兰宫要和大赫尔辛基的规划放在一起看,是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彻底独立。芬兰被俄国和瑞典先后各占领100年,赫尔辛基是19世纪初成为首都的,但是芬兰也有自己的大公(Grand Duchy of Finland),并有较独立权力,当时的城市中央广场是现在芬兰国会旁的参议院广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沙皇占领的土地归还,芬兰独立。当时,Alvar就提议再设计个城市中心广场。最后在60、70年代建造,芬兰宫等一批建筑是芬兰精神的凝聚。

  赫尔辛基不大,沿着横跨整个城市的一条叫Mannerheimintie的大道,可以看到芬兰宫,还有艾里尔.萨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大楼,以及请美国人来设计的Kiasma博物馆

  Helsinki Design Museum

  染织设计大师Maija Isola(2001年去世了),为Marimekko设计

  玻璃器皿设计大师Tapio Wirkkala,他的作品在任何一个北欧国家的设计中心、礼品店都能看到,代表了最高水准。

  最喜欢设计教堂的建筑师大有人在,仔细一想不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有功能第一的要求放在那里,但是教堂抽象,可以发挥极致,它的第一功能就是精神。

  世界上最突出标志性建筑里,教堂也的确占了很大一部分,从弗兰克.莱特的联合教堂,约翰逊的水晶教堂,柯布耶西的朗香教堂,再到马谢.布鲁尔的小教堂,都在建筑上达到极端化的个人风格。

  在赫尔辛基也有一个不得不看的建筑,是在旧矿坑里建造的Temppeliaukio Church,俗称"石头教堂"。

  它面积很小,其貌不扬,出自两个青年建筑师之手,和意大利、巴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制完全不同,没有尖尖的屋顶,没有彩色玻璃,没有象征性,也没有任何叙述性的主题艺术品,它的成功在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处雷同,是一个现代的宗教圣地。

  {关于独一无二:什么都有可能,复制很容易、到哪都一样的时候,是多么渴望真正自然而生,或因岁月侵蚀、或因某个人物留下故事、或因独特的地貌气候才酝酿出的综合风味,唯有此般才称的上特别。}

  美国大建特建的国际主义风格潮流

  瑞典

  相机平日以日本为登峰造极,其实,日本与德国有差距。而瑞典的相机在世界又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称"哈苏"的Hasselblad相机,建立于1941,现在还在瑞典的Gothenburg

  北欧人自己说,没有一个公司在推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力度上能超过宜家。它形成了一种全球的设计竞争力

  宜家的口号:Form,function and affordability。这三个词包含了北欧设计的基本的全部的思想精髓。

  一开始以邮购节省批发零售环节而形成出厂价销售竞争力。之后。聘请一流的家具设计师,提出了家具拼装的概念,运输邮寄更方便,仓库储藏、加工都更低廉。

  还有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Modular Thinking。家具间都有模数单位,在尺寸上容易互相配合。

  广泛使用北欧盛产的光滑的松木家具,有很浓郁的自然感,配上色彩绚丽的纺织品面料,形成新的设计风气,所谓的"informal style",80年代以来,居然成了主流风格。

  在设计、生产、销售上的另类做法,完全打破了原有家具业的格局。设计对一个产业能造成如此大冲击,把不少传统家具零售业逼到溃败,在设计史上也绝无仅有

  「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的自传式描述,丹麦50克朗货币上竟就是她的头像。

  《白夜北欧》读后感(二):与王受之感受北欧设计

  外面的世界充满着传奇风情,只是,我们身处一隅,意识难免偏颇,近日读到王受之先生的《白夜 北欧——行走斯勘迪纳维亚设计》,也算对外界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讲设计,涉及北欧几个国家,如芬兰、瑞典、丹麦等,所以更多的,是对这几个小小国家设计的了解

  在作者眼中,这几个国家代表着世界设计水平的顶尖水平,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建筑、汽车,函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凡是涉及设计的领域都叙述了一番,顺带也说了说北欧的同居与婚姻问题

  王受之先生说,在北欧,人们的性观念是十分开放的,因此在介绍这章的时候,他的标题也比较的突显:北欧性解放。在北欧,同居是受到政府法律保护的,享受着政府的种种福利,同居所生的孩子也不会受到歧视,好象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比较的散漫,而离婚讲最关心的是财产分配的问题,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北欧人则将浪漫的童话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就是分开的时候,财产一人一半,一种好聚好散的乐观心态

  当谈到北欧优秀公共建筑设计的时候,王受之先生难免会发牢骚一通,在他的眼中,建筑讲究的是与周围大环境的相互融合,而目前中国兴建的许多建筑片面讲求形式上的新颖,而从来不考虑与周边氛围的搭配,也不注重城市文脉的继承。在这个问题上他讲得最多的就是荷兰人库哈斯在我们北京设计的那个光怪陆离的中央电视台大楼,还有在故宫前面、人民大会堂后面的那个国家大剧院,他说:“建筑不能够单纯的看和研究,要和周边环境放在一起,综合地了解和认识。建筑家绝对不是架上艺术家,他们是在做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城市结构这个基本地要素,不就等于在金銮殿立面上加个玻璃幕墙盒子组哦警卫间那样无稽吗?”其实,真正看看那个国家大剧院,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搭配在一起,确实在形式不协调,非常的突兀,而且整个城市的文脉以及历史的继承也因为这个建筑的存在而断裂了,以前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还不能理解,现在看看王受之先生的一些话,理解也就深刻一点了。

  在北欧的各个国家,应该说国民素质是比较高的,当然也不能说绝对,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其不足一面的,相对来说,从他们的城市风格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对待历史和文化的态度。在我们的城市在追求大干快上,追赶现代在主义的时候,北欧的国家都在保存历史的情况下发展着现代主义,他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相当到位,不会为了兴建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就将历史所抛弃,兴建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一般都到郊外或者新的都市区,总之,他们的城市文脉具有很强的继承性。

  作为设计来说,不仅仅是外观美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用,在这本书里,他介绍了在中国很受小资阶层推崇的家居大卖场宜家,在商业上,瑞典人的智慧在这方面发挥了出来,而支撑他们持续发展的,则是他们的是设计,以及“形式、功能、价宜”的核心设计思想。有时候,想想我们国家,确实也是值得思考地方,其实,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设计水平应该会比他们更优秀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好好的挖掘属于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而非要盲目的崇外呢,到头了,丢了自己,也学不了别人,真正的邯郸学步

  这本书很有趣,因为他的内页的颜色很丰富,图片更让人目不暇接,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会觉得累,也不会感觉枯涩,这也是王受之先生一贯的写作风格,让人在平实的语言中去了解设计,去了解国外的种种美好事物,当然,也有一些罗嗦的地方,他不是专业的作者,这些都无关大雅,从他的书中,总是会感到这位学识渊博教授对中国目前设计界现状的担忧与不满,有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一位叛逆的青年!

  《白夜北欧》读后感(三):记录习惯

  在前往赫尔辛基的飞机看完了芬兰部分。

  写的有些不连贯,但是观点都在了,帮助更好的理解这个自己即将前往的国度。

  李欣频巜北欧:湖与童话缤纷的王国>>

  多贝杨森:姆米谷的快乐家庭

  当地的音乐来体现文化的味道

  神秘、渺远、空灵、清静

  「Blomster i Soweto」玛丽安妮.安德森

  北欧爵士 Falkeid「sun shine deep」

  Ketil Bjornstad

  北欧冰原色彩的爵士,舒缓,几乎不流动,场景变换间听得到一种沉静

  「北欧漫步」系列CD

  「I Saw you」珍娜.lindesiqiong

  「my song」每个北欧人家里一定有的cd

  好像万年的冰河、千年的森林一样沉静、稳健

  斯堪地那维亚从政治地理上来说是五个国家: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但从民族基因上来说,芬兰是另类的,应该是外来民族,语言和其他几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化石型语言。

  但1920年最早出现的现代设计大师正来自芬兰,Eliel Saarinen和Alvar Aalto。

  alvar aalto的夫人Aino Aalto也在国际享誉,两人在1935年成立自己的家具公司Artek

  欧洲最北部,寒冷,有很多森林、湖泊、冰川,全世界最完整的福利体制,人高大好看,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半年寒冷,半年温暖,那里有全世界最杰出的设计

  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反映在设计上,就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

  北欧现代设计始于1920年代,正是开始均富改革的时期。

  他们的宗教基本是路德教派的基督教,教义-均富

  除最南面的丹麦与德国一线相邻,基本都完全与欧洲分隔开,是一个独特的隔离性发展空间

  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是瑞典人

  导演英格玛.博格曼是瑞典人

  塞尔玛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丹麦的lego玩具

  北欧各国设计的差异很费力才能分辨。丹麦较"南部"化一点,芬兰则有点"东方味道",挪威人是"北派",瑞典人则基本中坚,冰岛人自成一套,谁也不属。

  更注重家

  More beautiful everyday objects

  eauty for all

  惠及人人的日常设计

  而不是法国、意大利的豪华设计品

  设计的一个目的是协助人们在漫漫长夜中生存的工具

  自然观很突出。且因为工业化到达北欧的时间晚于西欧与美国,手工艺传统得到较广泛的完整保存。

  在北欧,"好设计"是那些neng把传统手工艺、自然材料和现代用途相结合的设计。

  不会看到美国那样大量平庸的设计,也没奢华和艳俗,整体水平高。

  也会受东方陶瓷、英国的摄政风格(Regency)、美国的"颤抖"教派(清教徒,Shaker)作风简朴的影响,但总体在历史的来来往往、许多关系下保持着清晰的民族特征。

  北欧人把艺术感和实用性结合看待,叫做"实用艺术"。

  他们认为德国、荷兰、美国、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其实缺乏人性。他们则通过自然材料、人性化色彩、丰富的材料肌理、良好的功能结合、兼顾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手段,自成一体。

  北欧设计师爱用一个单词来形容设计,"hygge",丹麦语,意思是安详、舒服、柔顺的感觉。

  民主化设计的本质使人们对设计本身的美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设计品所具有的社会地位象征意义。亚洲人追逐名牌,其实多少人真懂得LV的品牌设计品味,无非是拿来显示自己的富有。而这里小孩子从小被教育那社会地位和财富来炫耀,那是陈旧的贵族社会、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陋习。

  优雅而平民化,是邀请人们参与式,inclusive,而不是贵族性的排斥独占(exclusive)

  雅安「鸟瞰地球」航拍系列

  地壳运动陆地上升,海水消退,在芬兰地面上留下了数千个湖泊,许多湖中就留下了三文鱼。与平常的三文鱼同宗同族,但在湖泊隔绝生存了几万年,各有各风味了。

  有包豪斯的功能侧重的影响,也有艾里尔。萨里宁的痕迹,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是有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摇篮。

  芬兰有两个人物如果没听说过,基本对芬兰毫无认知。一个是大作曲家西贝柳斯,国父级人物,他的「芬兰颂」的全世界音乐会长期保留曲目。

  另一个便是Alvar Aalto,代表作维堡图书馆(目前在俄国境内)、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是奠定北欧现代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设计了赫尔辛基的"文化中心"、"芬兰宫"(finlandia hall)、著名西餐厅Savoye(赫尔辛基十大建筑之一)。

  芬兰宫要和大赫尔辛基的规划放在一起看,是标志着这个民族的彻底独立。芬兰被俄国和瑞典先后各占领100年,赫尔辛基是19世纪初成为首都的,但是芬兰也有自己的大公(Grand Duchy of Finland),并有较独立权力,当时的城市中央广场是现在芬兰国会旁的参议院广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沙皇占领的土地归还,芬兰独立。当时,Alvar就提议再设计个城市中心广场。最后在60、70年代建造,芬兰宫等一批建筑是芬兰精神的凝聚。

  赫尔辛基不大,沿着横跨整个城市的一条叫Mannerheimintie的大道,可以看到芬兰宫,还有艾里尔.萨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大楼,以及请美国人来设计的Kiasma博物馆。

  Helsinki Design Museum

  染织设计大师Maija Isola(2001年去世了),为Marimekko设计

  玻璃器皿设计大师Tapio Wirkkala,他的作品在任何一个北欧国家的设计中心、礼品店都能看到,代表了最高水准。

  最喜欢设计教堂的建筑师大有人在,仔细一想不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都有功能第一的要求放在那里,但是教堂抽象,可以发挥极致,它的第一功能就是精神。

  世界上最突出标志性建筑里,教堂也的确占了很大一部分,从弗兰克.莱特的联合教堂,约翰逊的水晶教堂,柯布耶西的朗香教堂,再到马谢.布鲁尔的小教堂,都在建筑上达到极端化的个人风格。

  在赫尔辛基也有一个不得不看的建筑,是在旧矿坑里建造的Temppeliaukio Church,俗称"石头教堂"。

  它面积很小,其貌不扬,出自两个青年建筑师之手,和意大利、巴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制完全不同,没有尖尖的屋顶,没有彩色玻璃,没有象征性,也没有任何叙述性的主题艺术品,它的成功在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处雷同,是一个现代的宗教圣地。

  {关于独一无二:什么都有可能,复制很容易、到哪都一样的时候,是多么渴望真正自然而生,或因岁月侵蚀、或因某个人物留下故事、或因独特的地貌气候才酝酿出的综合风味,唯有此般才称的上特别。}

  美国大建特建的国际主义风格潮流

  瑞典

  相机平日以日本为登峰造极,其实,日本与德国有差距。而瑞典的相机在世界又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俗称"哈苏"的Hasselblad相机,建立于1941,现在还在瑞典的Gothenburg

  北欧人自己说,没有一个公司在推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力度上能超过宜家。它形成了一种全球的设计竞争力。

  宜家的口号:Form,function and affordability。这三个词包含了北欧设计的基本的全部的思想精髓。

  一开始以邮购节省批发零售环节而形成出厂价销售的竞争力。之后。聘请一流的家具设计师,提出了家具拼装的概念,运输邮寄更方便,仓库储藏、加工都更低廉。

  还有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Modular Thinking。家具间都有模数单位,在尺寸上容易互相配合。

  广泛使用北欧盛产的光滑的松木家具,有很浓郁的自然感,配上色彩绚丽的纺织品面料,形成新的设计风气,所谓的"informal style",80年代以来,居然成了主流风格。

  在设计、生产、销售上的另类做法,完全打破了原有家具业的格局。设计对一个产业能造成如此大冲击,把不少传统家具零售业逼到溃败,在设计史上也绝无仅有。

  「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的自传式描述,丹麦50克朗货币上竟就是她的头像。

  《白夜北欧》读后感(四):观感

  言谈受之

  王受之先生在我心里大概有个这样的轮廓:关于设计什么都懂的人;设计文化的传播者 传译人,有资格能俯视设计的人;中国设计理论届混的最远的人,有最多机会接触世界级设计师的人,喜欢批评国人的人;武汉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的人,国内大多考研学子都得跨越的一道障碍。

  因为对北欧设计有点兴趣所以买了这书。看玩啦也没太多想法,可能是先生的书我多看了两本,看到后来也不像看第1本那样为之动容。感觉先生书的主体 一般 就所谈的方面介绍设计思潮,而后随之谈谈自己的想法,取笑国内此方面现状。当我形成了这种看法以后就难以再为先生犀利,一针见血的批判感动。呵呵,因为我知道他肯定会这样批判。先生笔下介绍过各行各业的设计大师,品评大师们的设计及成就,各类的设计思潮。可惜身为理论研究人员很难涉及到设计师们在创作方式,经验,心得。但这才是一个设计学子最想知晓的东西。

  总的来说,先生的书是很值得我们去读。我们能在书中看到比老师所讲立意更高的言谈。了解到设计你不知道的故事。能帮我们在心里建筑一个设计史的宏观轮廓。在羡慕先生阅历的同时也勉励自己奋发向上。

  这本《北欧白夜》是先生的游记,当小品来读咯!介绍了先生眼里的北欧设计,文化。书里面关于北欧式的“社会主意社会”和性开放程度是我最有兴趣的问题,呵呵!关于北欧设计我会更多的从图片中去细细体味。本书也给我了解北欧设计开了个好头。记住这些故事,体会文化差异,设计靠自己。

  《白夜北欧》读后感(五):北欧设计再加上王受之

  说真的,特别特别喜欢王受之,身上既有那种东方的内敛和智慧

  又有西方式的开拓和进取。他的文字总让人那么印象深刻。不管是评论还是叙述,都带着那么一种不偏不倚的劲儿,而从中也能清晰的看到他的个人观点。说白点儿就是觉得他说的话都特真诚~特有水平~

  我特想去北欧留学,打我有思想开始就对北欧设计崇拜的一塌糊涂。当然我估计跟我们哪儿开的宜家关系也很大~当年我一初中生还很厚脸皮的在宜家的儿童天地里玩儿呢。。。哈哈

  这书不光讲了北欧设计,我觉得与其说他写的是北欧设计,不如说他写的是北欧设计为什么牛。里面照片儿拍的也好~

  《白夜北欧》读后感(六):我觉得不错的一本书

  下午在图书馆偶尔遇到这本书,因为之前看过这书的名字,所以就借来看看,看了以后觉得我没错过它真是万幸.

  首先,我本人很喜欢北欧的设计,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好好的去了解过它,对北欧的设计,我只停留在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而这本书里,王受之先生带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斯堪迪纳维亚的设计.

  其次,我不太喜欢纯理论的东西,而这本书更像是游记,而旅游我是很喜欢的,有趣的游记我也是爱看的,在轻松的环境里了解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王受之老师的观点我也是很赞同的,包括他对北欧,韩国的看法,包括他所谈的国家大剧院,呵呵,是共鸣啊.

  总之,我是喜欢这本书的,希望大家也喜欢.

  《白夜北欧》读后感(七):了解北欧设计很不错的一本书

  这本书应该算是作者北欧之行后旅行见闻的一个整理吧,作者将自己团队在北欧三国——瑞典、芬兰、丹麦的所见所闻加以整理,向读者展现北欧前卫时尚兼具人性化和实用功能的高品质设计水准。无论是否有设计基础,读者都能从作者平时易懂的文字中领略北欧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感觉非常舒服的一本书,只是纸张较厚,加上图片多,排版教稀,所以实质性内容并不是太多,而且还有好些缺陷:

  1、没有挪威和冰岛的设计介绍,北欧五国一下子少了2国,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不知是否有续集。

  2、在瑞典那一节,作者打着设计的幌子对某品牌的车的性能进行大篇幅的直白描述,有打广告的嫌疑,个人觉得是个败笔。

  3、作者一方面对丹麦作为后起之秀而且设计大师人数远超美国赞赏有加,但实际对丹麦设计的描写又相对特别少,除了哥本哈根机场重点描写后,其他设计只有寥寥数笔,收尾让人觉得很突兀,让我非常失望。而且最后结尾滥竽充数描写丹麦饮食文化一节里,图片几乎全部照搬异域风情丛书关于丹麦这本书里的图,显然是匆忙成章,缺少自己的东西,而且效果居然还没人家的清晰,呵呵。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仍然值得一读。

  《白夜北欧》读后感(八):到北欧去!

  中午随便逛建筑区。翻到这本书,于是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

  现在别跟我提艺术人文,我现在连数学物理都开始感兴趣了。

  王受之,又是一个海外人才,字里行间就是性情中人的不拘小节——不过真的很算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人文艺术角度的北欧三国,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所以我才看得津津有味。

  然后开始有了去北欧学设计的冲动。

  那是理想王国,满街的高大男生和高挑女生,民主社会主义,提倡均富、节约和生活品味——是因为一年中有超过半年都被暗夜淹没所以特别懂得珍惜生活和生命的原因么,还是因为在寒冷黑暗中就自己容易引发很多哲思呢?

  这会是个大的话题,但至少我知道的是,西贝柳斯、英格丽鲍曼、安徒生、诺贝尔、IKEA、NOKIA、ITTALA,都是来自这片安宁聪慧的土地。

  而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是,只有重视人文的土壤才会长出充满人性的人才,以及人才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到他们随便一个建筑都可以充满巧思和实用设计,更不用说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羡慕不已。生活品味,其实是整体的熏陶。

  这才是为什么北京就永远没有另一个雨果,上海就永远没有另一个范思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白夜北欧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