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门阀旧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门阀旧事读后感10篇

2018-02-12 20: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门阀旧事读后感10篇

  《门阀旧事》是一本由倪政兴著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294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7-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门阀旧事》读后感(一):一本像小说一样有趣历史

  喜欢历史,喜欢读历史书,最近就深受倪政兴的《门阀旧事》吸引。

  对魏晋研究的人很多,陈寅恪先生是其中翘楚,也许他是太过忠于古籍原著的关系吧,在他的著作里,喜欢引用大量古籍的摘录,这对训练我辈后学古文基础也许很有用,可是,读起来欠缺生动活泼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对魏晋风流的研究精辟独到,一时无人能及,他是提倡文言文转向新文学的前锋健将,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因而他作品的有些章句,现在读起来会让人有生硬之感。

  很多人写历史书,但有的历史书让人感觉像是空中楼阁,或者会让人读起来沉重而无趣,读倪政兴的《门阀旧事》,却是一件让人感觉愉快的事,可以将历史写得如此生动活泼,没有精湛的历史和文学底蕴,以及幽默开朗个性,很难写出这样的著作的。

  《门阀旧事》以东晋的谢安为主角,写出东晋的门阀旧事,其中有我们都很熟悉的,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雅仕风流,有他与政敌桓温的高手交锋,有王马共治的前因后果,有四大门兴衰成败此消彼长分析,有对肥水之战前后北国英雄符坚的心理刻划。

  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西方的佛家学派在中土已传播了一段时间,与儒道文化互相交融,优雅贵族,很多都是性情中人,喜欢谈空说玄,不拘小节,竞逐风流。

  当写到著名的《梅花三弄》,更加让人神往:当年王徽之进京,船泊在码头上,还未上岸,这时有车队经过,他听到船上的一位客人说,车上的是音乐造诣江左第一的桓伊,他便派人替自己传话给桓伊:“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能不能为我奏一曲?”桓伊那时已是高官,但也听过王徽之的名声,立刻下车上船,为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就是《梅花三弄》,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数百年后,苏轼有词写到当时的意境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从历史看今天,以今天看历史,当然少不了作者抒发的议论,可知道作者的议论也是书中一绝,议论风趣和幽默,贴近时代,让人读起来不禁拍掌称叹,开怀而笑。倪政兴的《门阀旧事》,是一本像小说一样有趣的历史书,也是一本让人感觉娱乐性很强的历史书。

  《门阀旧事》读后感(二):谢安在他的时代

  读《门阀旧事》

  从许昌回家,在新郑机场登机,等机时买了一本书《门阀旧事-谢安和他的时代》,书中详述东晋谢氏家族如何养望、上位、内斗政敌、外御苻秦,终于成长为名门望族,然后又走向衰败的故事

  我读《世说新语》,却从未象《门阀旧事》那样,从政局角度理解当时人物言语,更多是从意境方面去遐想,揣摩其清淡,领悟其秀彻。所以,初读这本书,隐约有些抵触情绪,不过缓缓读下去,感受到了书中描述时局时刻意渲染出的剑拔弩张气氛,刻画人物时着意条析出的内忧外患处境,不觉沉浸进去,仿佛也进入了那个江左偏安的时代,有魏晋风度,也有阴谋诡计,有群贤毕至,也有英雄气短。

  从情感上,不愿意把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归于政治动物行列,但平心而论,古往今来绝大部分风流人物首先都是政治上得势或者曾经得势,然后才谈得上性情与文章,以布衣草民而流传青史的,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忽略他们的政治属性,其实是很不应该的。然而强调他们的政治属性,也往往会因人废文,以瑕掩瑜,比如秦桧,比如蔡京,他们的人不好,但他们的字好,却埋没了,摈弃了。

  《门阀旧事》笔调犀利,行文却很中正,虽然也臧否人物,但并不绝对,揣想的空间很大,这使读者能够从书中所述的史料中自己暗地里下个结论,然后与作者的看法印证,然后与史籍中的论断比较,宛如一种思想上的按摩,舒筋活血,很是享受

  由此也产生一个念头,何不模仿这种笔法写写荀彧呢,他从极端受曹操宠爱,到最后怀疑死于曹操之手,这中间的隐幽曲折,若也能用小说笔法加春秋态度来展现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快事。(文/um31 )

  转自天涯: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 ... amp;PostID=11300102

  《门阀旧事》读后感(三):一本像小说一样有趣的历史书

  喜欢历史,喜欢读历史书,最近就深受倪政兴的《门阀旧事》吸引。

  对魏晋研究的人很多,陈寅恪先生是其中翘楚,也许他是太过忠于古籍原著的关系吧,在他的著作里,喜欢引用大量古籍的摘录,这对训练我辈后学古文基础也许很有用,可是,读起来欠缺生动活泼。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对魏晋风流的研究精辟独到,一时无人能及,他是提倡文言文转向新文学的前锋健将,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因而他作品的有些章句,现在读起来会让人有生硬之感。

  很多人写历史书,但有的历史书让人感觉像是空中楼阁,或者会让人读起来沉重而无趣,读倪政兴的《门阀旧事》,却是一件让人感觉愉快的事,可以将历史写得如此生动活泼,没有精湛的历史和文学底蕴,以及幽默开朗的个性,很难写出这样的著作的。

  《门阀旧事》以东晋的谢安为主角,写出东晋的门阀旧事,其中有我们都很熟悉的,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雅仕风流,有他与政敌桓温的高手交锋,有王马共治的前因后果,有四大门阀兴衰成败此消彼长的分析,有对肥水之战前后北国英雄符坚的心理刻划。

  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西方的佛家学派在中土已传播了一段时间,与儒道文化互相交融,优雅的贵族,很多都是性情中人,喜欢谈空说玄,不拘小节,竞逐风流。

  当写到著名的《梅花三弄》,更加让人神往:当年王徽之进京,船泊在码头上,还未上岸,这时有车队经过,他听到船上的一位客人说,车上的是音乐造诣江左第一的桓伊,他便派人替自己传话给桓伊:“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能不能为我奏一曲?”桓伊那时已是高官,但也听过王徽之的名声,立刻下车上船,为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就是《梅花三弄》,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数百年后,苏轼有词写到当时的意境: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从历史看今天,以今天看历史,当然少不了作者抒发的议论,可知道作者的议论也是书中一绝,议论风趣和幽默,贴近时代,让人读起来不禁拍掌称叹,开怀而笑。倪政兴的《门阀旧事》,是一本像小说一样有趣的历史书,也是一本让人感觉娱乐性很强的历史书。

  《门阀旧事》读后感(四):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谢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且值得学习的人,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成功了“淝水之战”,更加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也因为他的经历智慧。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了解他,这也是为何当我找到这本书时,充满了喜悦

  可惜,至少从这本书中,我无法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或许,我想要的,在任何一本历史的书籍中都无法找到。

  本书大多围绕谢安的生平加以介绍,不过非常巧妙的忽略了最著名的“淝水之战”,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效果,因为这件事情太大,太引人注目,一旦写进来,谢安的一生和他参与的政治斗争都将被弱化,相信作者能够忍住不碰这样一个既容易写又吸引人的故事是很困难的。不过,依旧,其中的政治斗争内容让我并不能有很强的感觉,大多平铺直叙,史料不齐,当然,这也很可能并非作者不做过多研究,而是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史料可查的缘故结果自然,故事无法变得丰满,人物形象更加不必妄谈跃然纸上

  让我失望的一本书,虽然尊重作者的劳动……

  《门阀旧事》读后感(五):苻坚与谢安

  自己觉得对于中国传统仕途的现实哲学,还有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没有想通。

  一战之后交战双方得到了不同结局

  淝水之战,前秦帝国内部有必败的因素,宰相王猛的去世导致了前秦突然被抽空了决策力量形势急转外强中干局面看起来很美。前秦帝国直接因此战导致乱国之祸,军队部将叛乱此起彼伏,各自宣布立国自立门户,前秦平叛内乱应接不暇疲惫不堪,随之瓦解。

  原来,前秦苻坚一代英雄,目的在于天下一统,以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的主力部队南征,东晋宰相谢安以五万人迎敌,整个东晋王朝在前秦帝国强大的兵力面前摇摇欲坠

  英雄不知归处,苻坚最终被自己曾施恩深重的降将所杀,帝国四分五裂,从此瓦解。刚强缔造了英雄盛名和帝国声威,最终却化为历史的尘埃

  但是东晋却无必胜的原因,一代王朝帝国的命运改变,谢安主演了一段奇迹,尽管其中说不清楚多少偶然性的成分。东晋暂时保全,但是以谢安的宰相身份处世方式的成功,反而进一步激励了东晋统治阶层中士大夫更加不务实,隐士谈玄之风遍布朝野,政府行政事务效率低下,帝国最终被宰相篡夺。

  如此君子之风,温润如玉。谢安是不是一个特例?

  谢安的成功,有他的运筹帷幄的因素,自己强大的运作资源能力直接掌握了全局。淝水之战,不能不说胜利因素很多在军事之外,谢安把一切演绎成一局游戏

  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入世而儒出世而玄,既朝臣又名士,适时完美的切换身份和思维,也许自此能发现解决两者矛盾融合的方法

  我想在以后的阅历积累中我能够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谁可曾想,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场戏剧,展现了谢安的低调声名远扬,结束了符坚的政治生命英雄扼腕叹息

  《门阀旧事》读后感(六):历史小说?

  读到后记才发现,作者在福建新闻频道工作。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本该打点同情分,但阅读时的不适感犹在,勉强给个三星吧。

  买这本书,当然最主要是因为我喜欢魏晋风度。不过本书属于一个书系:“汉语江湖”。书系的名称颇别致,封底的宣传辞说“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现在有影响的只剩下汉语了。。。我们该留下怎样的汉语呢?”且不说这段话是否妄自菲薄,留下可传之后世的汉语文本,这志向不可谓不远大。冲着这句豪言壮语,也该拜读一下。

  唉,宣传辞到底是宣传辞。言过其实只会适得其反

  首先,文笔也就一般,如果我们只能留下这样的汉语,那么汉语可以休矣;作者又好作比喻,常拿台湾政事、企业管理比附,可是作者功力有所不逮,作起比喻来常常文不对题,似是而非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以上这一段,是《世说新语》里我最喜欢的一节。不料本书的引用居然两处出错,虽然都是细节:一是让桓伊上了王船,原文只是下车;二是把胡床当成马扎,胡床非床没错,可也不是马扎那么寒酸吧。

  作者印在封面上的警句“温是君子的仁”也让我看不明白。莫非还有小人之仁乎?又或此“仁”非子曾经曰过之“仁”,而为果仁之“仁”乎?

  以上啰嗦了一大篇,都是对宣传辞的反弹。说到正文,作者驾驭一个历史题材的能力也有限。行文颇为凌乱,感觉是一堆材料的拼凑,而不成为一个整体

  作者花大量的篇幅讲谢安与桓氏的角力,看上去谢安步步为营,桓温一退再退,塑造了谢安诸葛孔明式的形象。问题在于,谢安果然胸中果然有一个完整明晰的蓝图么?可有依据?宫廷斗争,官场角逐,总是不断折冲,错进错出。可是在作者那里,好象一切尽在谢安掌握,真神人也。作者可能忘记了自己在写历史事件,不是在编小说。比如说到桓温同意谢万刺豫州,理由之一竟是谢万会死,且谢万一死,谢安必因哀痛而不出仕。桓温能卜人生死么?当时是否有丁忧之制?可有为弟服丧致仕的么?我们看到桓温与桓冲步步退缩,原因何在呢?作者只顾树立谢安的光辉形象,竟吝于对其对手稍加分析。

  我想我对作者太苛刻了。只是关于我喜欢的晋朝,到现在也没找到一本写得好看的书,真是无奈

  《门阀旧事》读后感(七):谢安及千年前的娱乐江湖

  娱乐说史,也许这年头就流行这个,继《江湖外史》之后,“汉语江湖”书系推出了第二本:讲述东晋名士谢安的《门阀旧事》,笔法却似易中天、于丹般活泼、通俗,“超级男生”这样的词汇时不时出现在书中。本书作者倪政兴在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主管《娱乐新闻网》节目,这次“触电”历史小说,终究没忘了他的老本行———娱乐!

  ■ 谢安身上有知识分子的一切

  记者:为何要选择写谢安?他的这段历史对今天的老百姓有什么意义?这是一本有准备的书,还是无意之作?

  倪政兴:这本书其实是无意之作。2006年,我们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做《看东岸》,主要是台湾社会新闻,做这个节目过程中,我做了许多功课,自然而然会上溯到上世纪的民国史,而民国史其实只是古代史的延伸。

  谢安生活的东晋是个转型的时代,与20世纪以来我们所处的时代有许多地方异曲同工:阶层分化、文化转型、体制变革等等。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谢安这个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琴棋书画不用说了,关键是他还玩隐居、玩“济世”,关键是他做了高官,还做得不错,关键是还玩隐退,关键是还玩战争,而且是留名千古的大战,关键还培养了一批人,带出了杰出的队伍来。总之,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分子的一切他都玩过了,而且玩得很好。

  ■正史的娱乐,给人体会乐趣

  记者:说到历史类图书,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有新的研究发现;二是提供新的观点、见解,新的角度;三是重新演绎。而您的写作其实是在用新的语言体例来讲述谢安和他所处的时代。前一段时间流行“梨花体”,现在又流行“知音体”,换一种说法,我把您写的当作是“百家(讲坛)体”,时尚风趣不枯燥,却也讲究考证。这类图书还有《明朝那些事儿》、《流血的仕途》,既不能算“野史”,也不同于“正史”,您对我这个归类怎么看?

  倪政兴:准确地说,我写这本书是师法蒋廷黻在上个世纪初写的《中国近代史》,历史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给读者新角度。你所谓的“百家体”,其实不是新创,以前的历史笔记小说,本来就有这种杂七杂八写作的传统。我们知道,《世说新语》也是归于正史的,以这样的分类来看,单就易老师的书来讲,他的许多书还是应当归于“正史”中的别类,因为他的史实还是来源于正史,不是另起炉灶记录历史的,是正史的二次创作。

  记者:从书中的内容看,还是很严谨的,但为什么要提出“当作一个娱乐的时代”?历史能够娱乐化吗?

  倪政兴:有许多“戏说”是篡改历史,而我只是改变叙事方式,给大家一个新角度,一个可以体会乐趣的角度。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来自正史,事实上,我在写作过程中,订正了许多论文,甚至《世说新语》里的不实之处。还有一点,我的这本书虽然不是通史,但是每一章其实都有一个主题,比如第一章讲政治制度,第七章讲教育和经济等等。这些主题在传统史书里可能很枯燥,但是换个角度读,可能就读得很愉快。

  记者:都说现在是娱乐至死的时代了,什么都可以娱乐化,可以拿诗歌娱乐、拿历史娱乐,作为娱乐节目负责人,你觉得娱乐有底线吗?

  倪政兴:我觉得娱乐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诗人是特立独行的人,历史是离我们远去的现实,对于这些跟我们不怎么相干的人与事,我们除了开开他们的玩笑,还能做什么呢?

  但是娱乐不是随意挖人私隐。举个例子,《娱乐新闻网》每天都有每分钟收视分析,在我们的分析中,只要有宋祖德出场的新闻,收视一定是0或接近于0,所以他被我们“封杀”。还有就是谢娜,收视也不高,我们做调查,说大部分人不喜欢她莫名其妙的疯疯癫癫。但是赵薇就不一样了,因为她表现人的纯真一面,是人人都有的“疯”。所以总结起来,在我们组里,有个共识,就是三不做:1.触及人伦底线的不做;2.形象虚伪以及高高在上、让观众不舒服的人不做;3.违法违规的不做。谁也受不了一些讨厌的人在面前晃来晃去。

  ■ 以“尿布神功”的坚持体会谢安的自信

  ■ 记者:谢安是一个门阀,他对你的为人处世有意义吗?

  倪政兴:这本书是用别人的事,写自己的体会,所以,或者是我影响“谢安”更多些。最近《色•戒》火爆,陈冲在博客上评论说李安是一个工作上“自信”、为人上“谦卑”的人。这是优秀的品质,谢安的身上也存在,他在淝水之战前多自信!但是他对王彪之等人,多么谦卑!这些品质,都是我的榜样。

  记者:电视台的工作其实和报社一样高强度大压力,你怎么还能抽出空来写东西?写写小说也就罢了,还钻这么难的历史来写?

  倪政兴:其实写小说才费工夫。我原本是学市场营销的,从业电视新闻,其实更热爱网络编程,对于历史谈不上偏好,这本书是练“尿布神功”的产物,利用我儿子晚上9点睡觉、1点喝奶的这段两不靠的时间来写的。我觉得每个新父母都可以利用这种时间做点什么,因为这阵子我们满怀激动、精力过人。

  记者:后记中说到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某个人和你们台的主持人同事对应起来,我们倒很想听听怎么对应?

  倪政兴:没法一一对应。但是某些片段倒是有的,比如大家看电视里的郭炜叽叽喳喳,其实现实生活里,他也是一个开朗但有坚持的人,这一点就跟王献之有得一拼。比如几个谢家子弟,很像我们的几个女孩子,充满进取心,而且感情丰富,纯真。

  (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记者 宋晖)

  《门阀旧事》读后感(八):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

  小时候学历史不过拣自己爱的读,魏晋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只是建安风骨竹林七贤,东晋以后便是诸国此起彼伏一片模糊了。看倪政兴君的《门阀旧事——谢安在他的时代》,掩卷遥想,一时竟有难以自抑之感。

  他是风神秀彻才华横绝当世的男子,意向高远,丰姿特秀,“象孤松独立,似玉山将崩”。可这样一个人,却隐居东山二十年,寄情山水啸傲泉林,这并不只是一种策略,而是他对天下大势的洞彻和清明。作为陈郡谢家最出色的那一个,他洒脱放达的外表下,有的始终是一颗经国济世的心,这是他的宿命。

  “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隐居东山二十年后,谢安,这个1600余年前最著名的隐士,在朝野殷殷的呼唤中,终于在40岁时走向了庙堂。之后的二十余年间,他总揽大局领袖群伦,挽遥遥欲坠的东晋王朝于即倒,终创不世功勋。淝水一战天下大势尽改,谢安登上了声名和权力的顶峰,然风云变色,他终在其倾力重振的皇权逼迫下黯然转身,郁郁而终。

  有人说谢安最后的隐忍退却不过是顾全道德名声。我想如他这般的人物有的是政治智慧,不屑的是阴谋鬼祟。出入玄儒内圣外王,骨子里他还是那个隐士,有他的高洁,也有他的坚持。后人曾评价谢安所欣赏的侄女谢道韫“无闺秀气,有林下风”,林下风,其实是谢家底子里的东西。

  人说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与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合上书本,我仿佛看到千余年前那个芝兰玉树倾绝天下的男子唇边淡淡的笑,三分深,三分浅,三分的不可捉摸,却是四分傲。那种轻浅的微笑,是将天下操入棋盘中,驱使着风云之势,却又顺手抛开的人才有的笑容(借清净君的文字,汗~~ )。千秋令名,在我的眼里,其实比不上这样的笑~~

  《门阀旧事》读后感(九):看謝安也是看自己

  在工作的壓力中溺水很久了,因此,原本享受閱讀的快感,回憶中變得十分稀薄。

  看三聯,提及和這本書一同出世的民間史學作品,興趣油然而生。

  讀史其實是為了看當下。每個人的當下不同,讀史的興趣點也不同。

  對歷史人物的臧否,是作者的自言自語。

  對作者的評論,則是讀者是否在書中和作者的臧否中找到自己當下思索問題的共鳴。

  門閥,向來是偏貶義的。但是門閥其實在中國的宗族社會中無處不在。

  每個公司其實都是不以血緣關系而維系的門閥。利益代替了血緣。

  因此,對比謝安所處的時代,門閥的掌舵者要考慮更多因素。

  這本書,深深觸動我。是因為謝安這個人的人生經營策略。

  作者分析雖然屬于揣摩或者馬后炮,但對于生活在目前浮泛和缺乏智慧,只有技巧的年代的我們來說,還是頗有啟迪。

  謝安的目標是政治,我們每個人的目標各自不同,但是我相信,你多讀此書,看謝安的每一步出發和考量,一定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裨益。

  語言雖然并不華美或者精致,但是,讓我們這些現代人可以低頭,從霓虹燈的天空下低頭,去看遙遠的非主流年代,已經足夠。

  看完,向往江湖和運籌帷幄的感慨,端的會令我們心頭舒暢。

  《门阀旧事》读后感(十):旧事里的生存智慧

  读《门阀旧事》

  是文人,骨子里就常有股清傲气。有满腹诗书垫腹,不堪与一般俗人为伍,所以清于世,傲于群。然此清傲多折腰于五斗米之前,玉蟒带之下,真正能守之直至狂狷境界的,少之又少。故常羡东晋名士,横眉冷向众权贵,抬手怒骂黄衫儿,实是不羁真风流。而读倪政兴先生的《门阀旧事》后,方觉原来狂狷亦是表面,掩藏于内底的,乃是深深的无奈。真不用无奈的,亦无须狂狷。

  《门阀旧事》写谢安,铺展开来的,却是整个东晋王朝的兴亡史。史,有正史,野史;说史,有正说,戏说,甚而反说,《门阀旧事》中的史,貌似正史,却掺了几分野狐禅的谐趣,说是正说,倒又添了几点戏仿的笑闹,写的是古事,可桩桩件件,无不针砭时弊,笔力所至,直入腠理,往往在作者导引下不知不觉进入历史之时,又被其拖出,拎至当下,当头棒喝一声,振聋发聩,耳目立见一新。

  写东晋历史,名士自当浓墨重彩,正是他们,造就了东晋的风流名声。仅以谢安的时代说,就有谢安、谢玄、王羲之、王献之、司马昱、殷浩等一大批名人。《门阀旧事》所讲的,正是这些高门大户的名人之事。表面上,他们执手清谈,不轻言物之喜悲,大有超然世外之风,实际却只是披了层道家脱俗的皮囊,渗入进筋骨里的,依旧是儒家汲汲入世的品格。谢安自不必说,出世原本就为入世而演,现实到姻缘皆被用作政治筹码;王羲之、司马昱、殷浩也均如此。他们是名士,自有名士的气度与雅趣,曲水流觞,成就千古名篇《兰亭序》;他们亦是朝臣,胸怀野心和抱负,淝水之战,留下永世青名。能处到两全其美,自不必强装狂傲。谢安就是这两全其美的代表,所以,他不怒不傲,不狂不争。人能做到如此境界的,实在不多。有语曰,“君子比德于玉”,以玉之温润泽仁况比谢安君子之风,真真恰如其分。

  东晋风流名士无计数,作者偏偏看中谢安,从他入手书其时代,原因恐怕也就基于此吧。谢安能忍,且能大忍,数次不出山,屈就桓温府,不是轻轻抚下心头的悸动就能做出来的;谢安有才,且有大才,清谈万余言,巧夺恒冲权,又能将一整套人际关系学玩转自如;这样的人才,放到今天也是稳居金字塔尖的一类。作为东晋时代的成功范例,谢安的生存哲学历经千年风霜,依旧魅力如新,透过《门阀旧事》的行行字迹,影响着每位读它之人。做官的智慧,做人的学问,在作者的提点之下,有心寻者各有所得。如若无心觅此道,那么就把它当作本信史来读吧,《门阀旧事》的作者秉持娱乐的写作方式,但对待历史的态度却是严肃之至,在今词古用这类看上去颇为时髦的文字背后,处处可见作者用心的史料比对、考证。这种别开生面的历史叙述方式,加上激扬飞越的灵动文字,带给读者的,是开启智慧与拥有阅读快感的双重享受。(詹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门阀旧事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