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10篇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是一本由(英)贡布里希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3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一):很久很久以后

  《21世纪经济报道》中,最喜欢的栏目是《读书》。

  在公司并没有时间报纸,所以通常是下班的时候,拎几份报纸回家,睡前看。《读书》中介绍的书,大部分是我没有看过的,涉猎甚广,以经济为主,间或有文学著作,如对余华《兄弟》的评述,有历史,如鲁惜福《很久很久以前……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这是今天读到的最喜欢的文章

  因为是周末,虽然也加班,但心情终究是放松得多,这样的情绪下,看东西特别专心和入心。这篇文章是介绍《世界小史》写作的由来,穿插着《世界小史》中的句子,隽永、优美、平缓,而又隐含悲悯,和疑惑——

  “为了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需要回头去看历史里的斗转星移,然后看着眼前的一切也变成‘历史’,仿佛我们自己也是慢慢凝固的石膏像。我们每天发出的,消失在茫茫的电子虚拟世界的信息到底是什么,会被什么人在未来拿出来回味?”

  而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啊!

  在窘迫环境中,年轻的贡布里希,用轻柔亲切语气,把世界历史写给孩子恋人,“很久很久以前……”充满诱惑的熟悉句子,他说,“‘很久很久以前’就像一个无底的深井。从上往下看,你会头晕目眩吗?”

  他还说,“这有点像回家,不是吗?”

  那久违了的家园,“回到太阳,回到大地,回到美丽海洋,回到植物、蜗牛和恐龙,回到我们的群山,最后,回到人类。”

  假如,以后再有一本历史,写现在,我们存在的现在,会是怎样的句子呢?他们会提及太阳、大地、海洋和植物吗?

  一切是实际同时又是虚妄的。

  昨日,在园博园里,认真录下那副对联:

  心养德朗襟抱

  翰墨飘香舒雅怀

  竹影婆娑,水里有游鱼,水边有大片的兰,紫色的兰花有的在盛放,有的已经凋零,树荫浓稠,花香悠长,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静谧。斯情斯景,的确是润心养德,但我们,我们只是过客永远的过客,我们来了,看了,但我们留不下,飘过去,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可能是荒草漫坡,在很久很久以后,可能复归于荒草漫坡,今朝的我们,和今朝的园林,都是不长久的。我们,即使离开,是走在回家的路上吗?  何处是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点燃一张纸片扔下去吧。”假设这纸片就是我们的心,它可以比较长久地坚持着不熄灭,而又能照亮这深井多长时间呢?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热烈喜悦,和悲哀绝望,交织在一起,因为,我们只是过客,在今天,即使看到,即使握在了掌中,也还是要放手

  在很久很久以后,我在哪里?你在哪里?

  也许那时候,会有人用悲凉的语气,重写这个故事

  “我们的记忆就像那燃烧的纸片,我们用它来照亮过去。”——只有过去能够被照亮。“‘很久很久以后’就像一个无底的深井。从上往下看,你会头晕目眩吗?”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二):尝试迈出自己的脚步

  “从前……”我真的被这样有趣优雅的叙述方式给吸引住了,那么多的“从前”一直追问下去,无所休止,直到“从前的从前……”一个个久远的故事就这样铺展开来,似乎它们已经亲切的笼罩在你的周围了。这是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的开篇,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位伟大人文主义学者,还是那么的年轻,但这些文字却充满了智慧温情

  “从前你还是一个孩子,你站起来才可以勾到大人们的手……”真的,我们从前都只是孩子,但现在我们正在渐渐忘记这些。我们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歪歪扭扭的学着走路,我们不清楚自己第一次拿起铅笔到底勾画了什么 ,我们不清楚为什么从前固执的在课桌上刻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我们不清楚从哪时起自己开始在镜子面前摆弄自己的发型,我们不清楚离开学校丢下书包之后自己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开始忙碌工作生活,我们不清楚心里狂妄的理想为什么会越来越惨淡孤单,我们不清楚饱满热情为什么在成长的托词之下变得一文不值……一切都变得不再清楚,连年累月的记忆慢慢的堆积,许多东西被悄无声息的埋没,不再醒来。

  我们不再有从前那么多的疑惑了,但绝不是说我们已经无所不知,只是我们多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本领感伤流泪、开怀大笑或者畅所欲言都显出最最的难得。我们玩耍小聪明,施舍小恩惠,在满满的城市依赖公司的薪水日复一日的生活,甚至更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保守着一份工作而已,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谨小慎微,生怕落伍于街头那匆匆的人流。是不是该停下来,像那个古老的故事里做搬运活儿的苦力,停下来等等因急着赶路而落在后面的灵魂

  故事总会有从前的,但对于个人来说却需要回到一个开始,而现实中,故事的开头都是艰难和不遂人愿的,面对这些我们该如何呢?读到一个关于联想的故事,里面有一段那么振奋人心演讲词:

  我们在一起互相排忧解难

  我们在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像兄弟一样彼此关心

  也毫不留情的互相批评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肝胆相照休戚与共

  人生真的需要一点激情迷茫吧,或者回想一下从前,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第一次的脱开父母双手,我们是怎样直立前行的呢?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三):唔,柱顶圣者

  历史书我觉得是知道一点不知道一点看起来最有劲,处处会有融会贯通和那种“哦!原来这样是那样啊”的感觉,但西方的历史我一懂也不懂,就觉得信息量太大,前看后忘记,不过总体来说还蛮好看的类,不知道是不是我脑洞过大,觉得文字有一种微妙的喜感。。。

  1)有这样的修道士:他们坐在市中心的一个高墩上,或坐在一根圆柱上,在那里几乎一动也不动地在沉思人类的罪恶中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所需要的些许食物由他们用一只篮子吊上去。他们就这样坐着 并俯视下面的热闹景象,希望更亲近上帝。人们称他们为柱顶圣者。但是在西方,在意大利,有一个圣徒,一个修道士,他跟佛祖极其相似,在这孤寂忏悔生活中内心仍得不到安宁。他叫本尼狄克,意指受祝福的人。他认为,光是忏悔并不符合 基督的教义。人们必须不仅自己变得善良,而且也要行善事。可是要行善事,人们就不能坐在一根柱子上,人们必须工作。所以他的格言是:祈祷和工作。话说啊。。。我觉得柱顶圣者这个命名方式也太简单粗暴了。。。老让我想到面包超人。。。囧

  2)说路易十四:“这一切全是极精确地安排好了的。最高荣誉是,可以把衬衫递给国王,这衬衫是事先仔细加暖过的。享有这份荣耀的是国王的兄弟,如他不在,便是一个级别最高者。宫廷侍从拿着一个袖管,一个公爵拿着另一个,国王陛下就这样一下子穿上衬衫。就这样一件一件穿衣,直至国王穿罢衣服站在那里,他身穿彩色丝袜和短丝裤,一件带色的缎子紧身上衣,系一条宽腰带,佩带着剑并穿着刺绣外衣系花边领带,这领带是高级官员、王家领带保管官用一只银盘递给国王的。然后国王就头戴有羽饰的帽子手持棒杖面带微笑步履轻盈地从他的卧室走进大厅,对每一个人都摆出一副煞费苦心琢磨好的亲切神态,而人们则张口惊视他并谦恭而矫揉造作地宣告,今天他比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还漂亮,比希腊的英雄赫剌克勒斯还强健,噢,就像那上帝的太阳本身,以其光芒维护着一切生命。你看到,这几乎就像对待叫做太阳之子的法老,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古老的埃及人确实相信这一点,而在路易十四这里,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他本人跟其他人一样分明知道,这是一场庄严肃穆、精心排 练和十分好看的游戏而已。

  国王做完晨祷后便在接待室里宣布这一天的安排。他确实安排了许多个钟点的行政事务工作,他也每天都遵守这样的安排,因为一切国家事务他都要过问。此外还有许多狩猎、 舞会、大诗人和大演员戏剧演出,他的宫廷臣仆们欣赏这些戏剧演出,他也总是出席观看。吃每一顿饭也跟起床一样艰辛和隆重,甚至上床睡觉也变成一种错综复杂的、芭蕾舞式的演出。在这方面有极夸张的滑稽动作,譬如每一个人都必须像信徒向祭坛鞠躬那样向国王的床鞠躬,哪怕国王根本就没躺在床上。”虽然这样,但是这个人其实是很有是非观的哦,他虽然享受谗言,但是亦深知谄媚者不可信,所以贡布里希说“他就是这么一个集虚荣、优雅、奢靡、威严冷酷、轻快和勤奋一身奇怪的人。”,我觉得那一段仪式描写的可真有画面感而且好好笑

  3)说俄罗斯:“一位1580年前后时期的俄罗斯君主名叫伊凡雷帝,这 真是名副其实,与他相比,尼禄皇帝还算宽厚着呢。对于欧洲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事俄罗斯人不甚关心。他们自己内部有足够的纷争,他们得互相杀戮。他们虽然是基督徒,但是他们不受教皇而是受主教或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的大主 教的领导,所以他们与西方关联甚少。”他们得互相杀戮。。。他们还。。。真忙啊他们!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四):走近有魔力的从前

  “所有的故事都以‘从前……’开始。……在每一个‘从前……’之后总是还有一个。你可曾在两面镜子之间站立过?你不妨试一试!你就会无休无止地净看见镜子和镜子,镜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不清,可你看到的还是镜子,仍还是镜子,但是都不是最后一面。……”

  从来没有哪一本历史普及读物,会像贡布里希的《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历史》,以这样充满日常生活趣味的比拟开始,整本书就像这句富有魔力的“从前……”,充满令人难以抗拒的激情和个性

  是的,忙于生计的我们,生活在文明前所未有发达现在的我们,面对浩浩汤汤的历史,常常如同井底之蛙般面对整片蓝天无动于衷。可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有成就有识之士不是通古博今,蕴涵着经验与真知的历史才是睿智源泉

  在自愧我们的懒惰之时,也不得不抱怨的是,太多的史书让人望而生畏,浩瀚的篇幅,晦涩难懂的语言,呆板平直的叙事很难勾起我们的欲望。那么,就从这本《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历史》开始吧,相比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我们无法确定它是最为经典的史学著作,却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一本真正把知识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世界史读物。

  从史前时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鸦片战争时期“大洋彼岸”的中国,从印度王子乔答摩到诞生于巴勒斯坦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这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犹太老人、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以他特有的方式分解历史长河的一些瞬间,以生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从前……”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勾画了人类文明发展踪迹。人类5000年充满风云变幻的文明史,就浓缩在短短的18万字里。

  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发明家、一个伟大民族的一个伟大导师、一个历史的敌人星光闪烁的夜晚来临、有骑士风度的骑士、一个不幸的和一个幸运的国王……仅仅是一个个零星章节的标题,就可一窥贡布里希这位百科全书式的老人,是怎样将历史的惊涛骇浪神奇的方式转化为一个个或温暖或凝重的故事。画龙点睛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亚历山大大帝、先知穆罕默德、中世纪骑士、达·芬奇等,他们从历史深处如同跳跃的音符前后串连起来。

  而文化的传承显然是这位艺术史家的兴趣点和关注所在。该书着力费笔墨的,不是王侯将相的文治武功,而是作为文化现象的人类历史变迁。文字的产生、历法的产生、孔子老子、市民城市兴起、东西民族融合、三大宗教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甚至秦始皇焚书坑儒等,这些贡布里希都一一专章叙述,这是本书相比其他同类作品独具特色地方

  如同房龙、韦尔斯这些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历史作家,贡布里希一样不满足于现象的描述,还将自己学者式的理解如颗颗珍珠见缝插针地衔接到书里。那些深入浅出的议论在不经意间引发你的思考,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更是唤起我们的共鸣。在叙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汉朝却到处搜寻古书时,他这样温和而沉着地说:“秦始皇的焚书不管用,你已经感到高兴了,它无济于事。如果人们这样想随随便便地禁止历史,这恐怕是不管用的。”

  还有一个是你阅读此书而不是别的历史读物的一个甜美而自豪的收获。贡布里希没有偏颇地对人类历史上重要文明的发展都进行了叙述,他给予非西方世界文化的篇幅和地位比较公正,基本上契合它们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的贡献。这一点,哪怕在韦尔斯的煌煌巨著中,你依然很难感受。自然,答案不难猜,这是一位有着很深中国情结的学者。喜爱中国诗歌和水墨画的贡布里希,当然能轻而易举赢得中国读者的偏爱。

  作者简介: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移居英国并入英国籍。1936年起就职于伦敦大学瓦尔堡学院,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任客座教授。曾荣获史密斯文学奖、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黑格尔大奖、法兰西学院勋章,并获得了牛津、剑桥、哈佛、伦敦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艺术与错觉》、《理想与偶像》、《秩序感》、《艺术与科学》等。贡布里希是西方传统美术史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作为人文主义的学者,他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生著作颇多,几乎涉及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注:看到有香港的豆瓣朋友把这本书的繁体版《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的书评贴出来,而有人认为简体中文版没出,就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恨透了沉闷历史教材导致世界史知识几乎支离破碎的历史盲去读的“恶补”书,我是第一次以读小说的心态去读一本有个性的历史书,想有个最基本的知识奠底,以后就可以看看韦尔斯的《世界史纲》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了。)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五):历史是真实的神话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一系列掠夺与反抗的血泪故事,顺便在和平时期,在战争的竞争时期,好奇心以及获胜心促使人们研究并征服自然,以便使自己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那里频繁的战争与掠夺、不断有伟大人物诞生率领自己的民族征服别的民族和别人的领地,然而欧洲各部族的意志是如此难以统一,以致几乎每次成功的征服之后,在伟大领袖驾鹤西去之时,原本强大的帝国立即解体,统一事业前功尽弃……这一点跟中国的情形大为不同。以前总是难以理解西方童话中类似“老国王死后,他的国家便分成了三部分,分别赐予他的三个女儿”这样的句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欧洲历史长期实行采邑制度,类似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封土建国。自秦以后中国便进入帝国时期。而欧洲西亚历史上建立的帝国对各地区的管理是十分松散的,而且帝国统治始终无法长期维持,于是欧洲的历史显得比中国历史复杂和丰富很多。欧洲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稳定的统一的政权,也许跟他们游牧民族的性情有关,跟他们不统一的信仰有关,也许跟地形也有关系。不断的征战给人民带来灾难,但也给文化传播和新思想的产生带来土壤,并且,他们并不迷信皇帝,不那么容易搞个人崇拜。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深深地埋下了种子。看看过去的故事,才更加容易相互理解。

  西方人的世界史对东亚的提及总是很少。中国除了彪悍的元朝以外,几乎没有直接参与地中海沿岸的历次烧杀抢掠。中国在“遥远的东方”默默演化着自己的历史,形成了世界上唯一延续千年至今没有消失的中华文明。这对于中国来说,是该骄傲还是自省?

  欧洲历史上有许多征服者被后人传颂,比如亚历山大、凯撒、腓特烈,近代也有征服者,比如拿破仑、希特勒(该不该提这个人呢)。凡是征服就必然有流血牺牲。远古的征服的疼痛人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而且那些成功的征服者的确有勇有谋,于是可以被人们歌颂;而近代的征服者,人们的回忆还如此清晰,痛感还如此强烈,于是这些征服者便是人民公敌。所以历史永远不是真实的。太过久远的故事已经与自己无关,于是很多细小的故事便被遗忘和埋葬了。

  还有一点感受,就是欧洲近代的社会发展对当代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百年一脉相承下来的传统和法规。而近百年中国的变化太剧烈了,以致文化观念出现了断层,当我们不理会历史教科书而去翻阅正经而有趣的历史读物的时候,常常惊异于自己祖先的伟大和自己对祖先的无知。

  我觉得世界历史至少要分两部分:欧洲史和东亚史。他们虽然交集不多,但至少应占有相同的篇幅。像本书这样只在两个章节提及了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明,是无法窥见我们文明的全貌的。

  《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读后感(六):优雅而平和讲述

  仅仅300+页的图书,可以叙述完地球上5000年以来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求他有多么的详尽,他可以给你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应该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么讲述历史的,仿佛一个和蔼可亲的老者,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微笑的,优雅的为你叙述历史。仿佛他亲身经历过过去的故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至于历史事件的意义,你自己去体会吧。

  由于他是一个欧洲人,因此书上对东方,以及美洲和非洲的历史讲述很少。大抵因为,在他看来,世界的中心在西方。对于中国,简单的讲述到秦汉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笔墨,唐朝一笔带过,宋朝更是没有提及,而说到元朝,是因为蒙古帝国入侵欧洲。朱元璋的明被忽略了。对清朝的形容是,300多年,中国的男人们不得不在脑后留下小辫子……

  看这本书,倒是想起了以前中学时代所背的那一段一段的历史,似乎还能想起一些,诸如铁血宰相匹斯麦,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法国大革命攻陷巴士底鉴于,俄罗斯的1861革命等等

  如果想更深刻的了解历史,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