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10篇

2018-02-14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10篇

  《塞莱斯廷预言》是一本由詹姆斯・莱德菲尔德 / 唐建清 / 张健民著作,昆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8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一):什么是能量

  听朋友介绍看了《塞莱斯廷预言》,有人讲这本书是与《哈里波特》同源流的,属于另一种神秘意识体系。《哈里波特》我没有看过,电影也没看,我以为我不喜欢那种类型。但看了《塞莱斯廷预言》我倒不觉得它有多神秘,秘鲁玛雅文化只是一个幌子,作者更多地像一个传教士。我对传教士一向有隐约偏见,觉得他们自大,总以为自己是真知的化身。这本书也是这样,目的是向读者传授真知,可以总结为一条人类走向未来美好前景的理论向导。我估计,作者应该是为他的基督教传统下的信徒或异见人士而写。反正,对于基督教文化,我们这个国度既非信徒,也非异见人士。我们是第三种人,呵呵!他们说是“东方”。难怪它出版于1994年,火热了这么久我都孤陋寡闻。与《哈里波特》对比,可见电影的魅力了。

  我直觉它就是一本传教书,虽然披上了小说的外衣。丛林冒险故事太直露了,人物没有性格,也没有任何描写刻画之类。作者要说的话太多了。一个掌握了真知的人,是怎么也掩盖不了那种传教的热情的。

  但是,它传的内容我觉得还是可以了解一下。为了摆脱陈腐,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

  这个预言包括九条真知。我把我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第一条真知:注重巧合。这是我们觉醒的第一步。因为,我们平日的生活太过忙碌了,我们只关注那些最切近的事情,往往忽视生活中的种种巧合事件。即使,有时候碰巧产生一些奇异的想法,也马上因为匪夷所思无关痛痒而被扼杀了。而实际上,人生路上,只有巧合的事情,逸出常规的事情才能真正改变我们。就像那些关键的转折,它们都是由巧合构成。可是我们只是在事后才浅浅地叹息,而不是事情发生之时就抓住它们,改变它们,让它们导向我们理想的航向。

  第二条真知:了解历史。这是我们拓展意识的必经之途。因为,不了解历史的人就不了解现在,也没法预知未来。只有糊涂人才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只靠本能生活。本能是需要超越的。而对历史的了解首先是将自己置身于至少一个千年的历史中,不要觉得历史与你不相关,也不要觉得这个时间太长。千年才只是一个完整阶段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物质进步的历史,更是精神思维的进化史。想象,中世纪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么一个现在看来简单常识我们的祖先至少花了500年。然后在1500年左右的时候,人类的认识开始加速,开始突破自己狭小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向一切未知领域迈进。这个过程在过去的五百年间不断加速,带来了物质财富巨大增长。正是这一增长蒙蔽了我们的意识。我们以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更富足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忘记自己是为什么来到世界上,我们被置身于一个理所当然地争夺物质财富的生命进程中。实际上,这个使命并不是一定如此的,它在最近五百年里才被推崇至极,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我们在人类进化链上的崇高使命。

  第三条真知:观察物质世界。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物质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规定好的,实际上它一直处于变动不息当中。而变化核心就是能量,是能量在此消彼长。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人类应该有意识地去获得物质世界的能量,因为它是唯一的强大源泉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这么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争夺能量,使自己更强大。

  第四条真知:能量之争必然引起权力之争。人类世界是一个争夺能量,进而争夺权力的巨大的角斗场。因为我们整个世界还处在物质的匮乏期,虽然看起来有很多地方的很多人已经足够富足。可富足不是唯一的目的。因为占有的能量总是会转化成一系列生物。比如,支配权,控制欲。占有能量的人总是希望占有一切进而控制一切。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参与这种权力的争夺。就是一个小家庭中的一个孩子,他也从父母的争夺当中产生了控制的欲望,并且养成自己的控制方式。比如,要是他的父亲老是命令他,他的母亲要是一直忽视他,他就会在长大以后试图命令他人并且忽视他人的情感

  第五条真知:真正的不竭源泉在更广大的宇宙当中。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争夺并不能增长他们的能量,反而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只有从更广阔天地当中,我们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

  第六条真知:认清过去。为了更好获得能量,必须明了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精神面貌,包括我们控制他人的方式。我们都得回到我们的童年和我们的家庭体验中去,思考我们是怎样养成种种思维观念习惯,包括我们如何受伤害又如何应对,这些都是铭刻在我们身上的精神史。对于精神史的追问使得我们清晰自己的局限,包括父母的局限。我们不仅是他们物质结合的产物,更是他们精神结合的产物。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有怎样的精神遗产落到我们身上?我们习得了怎样的控制方式?

  第七条:有意识地进化。明了我们习惯的控制方式,是为了不再使用它们。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不必通过窃取他人的能量来充实自己,世界会向我们展开更大的天地。我们应该在了解历史,物质世界和自身精神历史的基础上来关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巧合。比如,我们预感到生活处在了一个转折点上,我们就应该有所作为。我们要相信,当我们努力改变自身,散发自己的能量,那么整个能量世界就会产生回应,就会带领我们到理想的地点。无论我们在任何一种处境之下,无论事情有多坏,我们都要找到好的一面,要相信是真知把我们带到这里,答案也一定就在这里。同时,对于那些产生恐惧的预感要警觉。比如,如果你产生了翻车的念头,要是有人主动提出用车带你,那么你可以不接受。

  第八条:注意人际伦理。在有意识地进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潜在危险,避免夭折。比如,我们已经知道控制他人的方式有:威胁者、审讯者、冷漠者、可怜者。当有人从心理上来支配你,实际上就是使你魂不守舍,这时你就要保持自己的能量,然后分析他支配你的方式并指出来,他会因为被揭穿而主动放弃。要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使用了自己习惯的那种方式来企图控制他,那么你们就又回到原始的权力之争中去了。不幸的是,这种心理暴力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中时有发生,而且常常是由所谓的好心人来实施的。还有更大的危险就是对他人的依恋。我们的成长不应受到阻碍。如果你依恋于一个人,那么你的成长一定会受到阻碍。尤其是对异性的依恋。这也源于人类的本能。单性人总是渴望来自异性的能量。在一个理想的家庭中,小孩是通过对异性亲人的索取来获得这种能量的,而父母因为有足够的能量并且不存在权力的争夺,他/她会尽力帮助子女充实自己。情侣之间就不一样爱恋刚刚出现时,俩人都无意识地给对方提供能量,所以俩人都感到精神振奋,喜气洋洋。那就是让人难以置信高潮,我们都称之为‘恋爱’。不幸的是,一旦他们指望从对方获得这一情感,他们切断了同宇宙的能量联系,因而开始越来越依赖于对方,以求获取能量。可是现在又没有足够的能量,所以他们不再给对方提供能量。这样他们又倒退到他们玩的把戏中,以期相互控制,强迫他人的能量向自己这边流动。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通常蜕化成权力斗争。我们要学会与异性同胞建立柏拉图式的关系。但要记住这个过程。你只能和对你完全敞露心扉的人建立这样的关系,因为他们告诉你,他们如何和为什么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这就好像一个人在他理想的童年时代与他异性单亲所发生的那样。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些异性朋友,那么一个人就可以冲出性别幻想投下的阴影。而那样就可以使我们摆脱束缚,与宇宙又一次发生联系。

  第九条真知:当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地进化自己,未来的大同世界就不远了。到2500年,人类会生活在有五百年树龄的森林中,生活在经过精心修理的花园内,但离技术发达都市很近。到那时,诸如食物衣着交通等生存方式完全自动控制,而且各取所需。我们的需要可以完全得到满足,而无需通过货币交换,当然也不能纵欲和贪懒。人人都受到直觉的引导,知道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而这与他人的行为相协调。没人会多吃多占,因为他会放弃占有欲和控制欲。

  呼呼!我已经努力精简了,还是有这么长。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我觉得作者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起码作者已经努力在建构一种人类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这是最难的一点,也是我们的文学思想家们最缺乏的一点。尽管,作者的某些真知谈不上"真知",因为已经有人说过了,但是能够试图做这样宏大的一个课题已经不简单。可见,外国人有他们的天真,也有他们的认真。我们东方人是不是自以为已经有自己通天地的那一套了呢?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二):发掘现象之下的

  也许有些人一生都不会去想这一生是被什么引导前行又有何意义,也许有些人发觉了生活中的冥冥注定并且有兴趣探其究竟。也许有人已经得知了推动命运秘密而且一直在沿着机缘的指引向前。

  这本书是我无意之中逛书店看到的,同类型的书看过不少,但是这一本是最接近我的想法的。作者只是通过简单的情节展开,开始了这条被机缘带领的探寻预言之路,预言逐次深入不会觉让人觉得冗长,很直接的阐述了作者发现的‘能’的作用,一个预言接着一个,其实纵向观之,是对自我的一个认知过程。由自我意识不到自我,到开始意识自我,到发现自我意识的作用,有意识的治愈受伤的自我,到如何应用自我意识完成生命的意义。最有意思的是他对家庭关系里形成的四种角色说法,审问者,胁迫者,乞怜者,冷漠者。我把我自己可以归结在最后一种里面,当限定在这一个角色里时,会错失很多东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己本能发展给自我作出了一个出色的伪装,迷惑别人的同时也是迷惑了自己。而能,存在于客观之中,因为过于抽象而仅被少数人接受。能不仅仅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气场,比如能量场,小宇宙之类的。是将我们体现我们精神状态的力量之词。以前置身于茂林之中会觉气爽,山峦之上会觉神清,沉迷于欲念之中会觉萎靡,恍然大悟之后的豁然开朗等,都是‘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的正负能量带来的效应。这本书很适用探究现象之下的规则所在的人看,我们的精神世界主导着我们的物质世界。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三):难道没有人觉得与此书很有共鸣吗?

  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留意巧合现象并期望得出某种结论,但是研究多年一直没有定论。直到大学时代一位老师推荐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地球上同样有人一直在留意巧合现象并且得出了他自己的结论。开始搜索莱德菲尔德的个人经历,介绍他的中文没多少,英文的多点。

  =========================

  此书被列入最能启发我的书之一。

  =========================

  相信每个看这本书的人都会有受到启发。无论是书中提到九点中哪一点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这本书。至少在你现在所处的这个年纪。未必人人可明白。看不懂的朋友先放一放吧,事隔几年后再拿出来看看,也许就懂了。

  一直在疑惑为什么现代的中国人没有写出这样的书?为什么写出来的都是外国人?难道是中国人不再象古代的中国人那样爱思考了吗?

  见到有书论说跟中国的道家的理论有些象。

  不过我感兴趣的部分是“巧合现象”。而关于“巧合”的书却很少很少。

  关于靠第六感,能量开发,直觉赚钱的书倒蛮多的。

  “巧合现象”这个主题,看来还是要靠自己继续挖掘下去。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四):发现单数真知是玄虚的,双数真知是实际生活中的

  关于觉醒,我认识到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是能看透身边一些事儿(比如透过文字概念真实的那个东西、看到苹果广告背后传达的信息),看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从内心寻找真理,改变某个社会现象也是,从人的想法启蒙开始。

  关于慢慢千年,启发了我对科技对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影响。从原始部落纪录片,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现代科技文明给人类带来什么。从哥白尼、牛顿开始到现在的互联网是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改变思考方式,但带来的极大的物质丰富占据了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关于科技快速发展与地球资源环境矛盾,现在人们环保意识成为常识,相信会有改善。

  能量告诉我的是体察自己,他人的精神状态,善解人意,体会大自然的美。

  关于能量的争夺,我的理解是,展现了’让一个人丧失自我觉醒’的现象。可能是身边的友善的,不友善的人,也可能是自己。

  关于神秘信号,我理解是在大自然中汲取爱、关切。化入自己体内,然后散发出去。

  关于认清过去,是对生活中人际场景,角色的提炼,意识到并摆脱这个角色,进化到充满关切的交流。分析自己家庭,生活环境,理解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所要做的不是影响(控制)世界,而是与世界交流。

  关于汇入洪流,有点玄,感觉只是故事发展的需要。

  关于人际伦理,是对认清过去的补充,告诉我真心对待孩子和不依恋爱人,而是完整的人的高级浪漫。充满关切的交流是益人益己的。帮助提高精神的传达效率。(我就是时常感到要炫耀,没有感到时常要发泄)

  关于新兴文化,有点乌托邦,感觉只是故事发展的需要。

  现在再看,发现单数真知是玄虚的,双数真知是实际生活中的。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五):精神进化论?!

  两年前,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能量”这东西非常神奇,那白色透明的光圈,仿佛传说中的“灵光”。于是,傻冒似的开始瞪大眼睛在周围开始寻求书上所谓的“能量”。当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得出来的结论仅是——哎,我真的没有通灵术!

  今日,再读之,虽依然有神奇之感,但也突然产生了另一种别样的体验。我已经不在追究这个世界是不是能量系统,反而认为“能量”可能只是该书作者所借用的一个载体、一个视角、或者一个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利用了“能量的观点”揭示相对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关于全人类精神领域的进化。

  如果在有机体生物机制上存在进化的话,那么在精神方面应该也有一种进化——存在于全人类精神领域的进化。这种进化如同生物进化论一样是跨民族、跨文化、贯穿整个历史的。精神领域的进化是凌驾在宗教之上,融于历史洪流之中。它也许汇聚了哲学发展、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物理学等所有知识的庞大意识体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走向未来的精神之路。

  从这样宏观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观念与价值都是精神进化中的一个微小但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无论是崇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精神领域前行的双腿。

  在文章立意中,我尤为欣赏的观点是第六条真知中所提及的,每一个不仅是父母的生物创造者,也是精神上的合成物。在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不仅要对自身性格、能力特征及形成方面有所反思,另外,父母或者家庭的其他核心长辈成员,亦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参照物。这样一种反思,不在于评判谁是谁非,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理解-融合-继承”长辈的某些品质,从文学的角度上而言“对逝去的人最好的纪念方式是继承她的品质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从更长远的进化角度而言,这便是每个人在小小的进化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在细节上面,我亦对有些部分产生疑惑,甚至于不敢苟同。

  比如对于巧合的重视。作为女性,我也非常崇尚直觉的。我重视自我反省、强调自我觉察,相信直觉的判断,并且尽力区分幻觉与直觉的混淆。但是,无论我们多么警觉,都难以捕捉生命体验中的直觉,我们会遗忘我们的梦境,会受到期待的影响。可能在这一点上与作者有着分歧,我认为反观自身是在于确认和矫正自我觉知和个人价值观,形成不易受外在环境影响的较为稳定、正确和积极的内在价值体系和准则。在我的理解上,不是要刻意遵从每一次意象的出现,瞬间的意象也许源于幻觉、期待或者逃避,并非一定是真正的指引,加以甄别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关于能量的观点,我无话可说。这是超自然主义的见解,也无非一定要用科学方法寻求证据,所以不能绝对说这是虚构,但同时亦无法将其作为确实的存在。如果可以,我毋宁用一种拟人的视角,去体会“人-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或许这也不失为一种形象化的方法。

  ,也看了这本书的续篇《赛来斯廷预言II——第十种洞察力》,感觉更加虚幻玄乎,或许若干年后自有一番领悟。

  ===============================

  以下为九条真知的摘录:

  第一条——大众觉醒:

  巧合让我们感觉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中,还包含着更多的东西,即精神方面的东西。

  整个文化感受到巧合这种神秘的色彩,而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观。

  第二条——漫漫千年:

  提供一种历史观,真正重要的是每个历史阶段的世界观

  不只是从我们所在的时代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整个千年的角度出发。它揭示我们的偏执,从而帮助我们超越偏执。这种偏执是必要的,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阶段。

  我们的意识是真实的。我们知道我们一直考虑的是物质方面的生存问题,为了安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控制人类在宇宙中的局面,我们知道,我们敞开心扉代表我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觉醒。

  第三条——能量问题:

  宇宙的基本物质,就其核心来说,看起来像一种纯粹的能量,这种能量可因人的意图和期待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化;这一观点否定了已有的宇宙的机械模式,好像我们的期待行为本身引起我们的能量流向世界,并影响其他的能量系统。对美的感知实际上是每个人如何感知能量的标志。通过美,人类终将学会观察能量场。

  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能量系统——完全的能量世界,这个能力会对我们的思想作出反应

  第四条——权力之争:

  揭示了人类相互窃取能量的倾向。我们人类下意识地争夺的只是为我们所有的那部分能量:即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人们通过控制他人,统治他人的思想来实现这一点。我们做这样的勾当是因为我们经常感到能量不足,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第五条——神秘信号:

  我们与较高的能源接通后,这种能量短缺可以得到补救。如果我们向宇宙敞开心扉,那么宇宙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一切。

  我们必须学会有意识地加足能量,这是因为这样的能量可以导致巧合,而巧合又可以帮助我们永远保持一个新的能量水平。我们要让这个过程变得有意识。

  第六条——认清过去:

  每个人都必须从进化论的角度,从精神的角度重新解释他的家庭体验,并且真正搞清楚自己是谁。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控制戏剧便自行解体,而我们真正的生活便开始。

  我们不仅仅是我们父母亲的物质创造物。我们也是他们的精神创造物。要发现你真正的自我,你必须承认,真正的你始自你父母起所认识的真理采取的立场。你的生活道路就是要发现一个真理:即你是你父母亲所信奉的高级合成物。

  我们都应审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并用进化的观点来重新解释这些转折点。

  我们可以结束我们重复上演的老把戏(威胁者、审讯者、冷漠者、可怜者),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七条——汇入洪流:

  有意识地自我进化过程,对每一巧合,每一宇宙提供给你的答案保持警觉。

  通过提问题,凭直觉做事,寻求答案来推动这些真正的自我向前进化。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处在这样的急流之中

  第八条——人际伦理:

  要确保这种神秘现象的运行,这样答案便会纷至沓来。

  第九条——新兴文化:无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六):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在看这本书之前就知道它在国外有不小的影响力,所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能说这本书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时,其中蕴含的深意没有远见性,但是像我这样新千年都已经过了十余年的现在读者来说,这种言论似乎跟其他那些千禧年末世预言之流的伪科学一样,带着挥之不去的可笑感和无力感。而从现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社会愈发严重的物化倾向来看,一方面证明了本书观点的预见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本书所谓的影响力实质上有限得很,大概属于早已过时的遗忘之物吧。

  撇开时代的局限性,回到文字本身,牵涉古文明的惊世预言、宗教威胁论、政府阴谋论、主角无辜卷入的冒险故事等等这些元素,是不是觉得跟达芬奇密码以来众多悬疑惊悚小说的卖点非常近似?即使不管其中的灵修思想内涵,单从流行文学角度看,本书也堪称类型小说的先驱之一。但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方面的试探尝试显然还不足够,角色众多但刻画不够,常常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性格平面又单薄,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剧情也是看似有惊无险,实则平淡无奇,主角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自动自觉把手稿主动送上,这种理所当然的巧合一多了,就让原本就缺乏悬念的故事愈发调动不起读者的兴趣;政府和主教对手稿的压制也显得不愠不火,既不紧张刺激,又缺乏很深的动机支撑,导致其暧昧的态度令人感觉十分儿戏;冒险故事与手稿预言的结合也显得生硬,大段大段的思想阐述犹如学术论文,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枯燥乏味,更与故事情节推动完全脱节,变成填鸭式的思想灌输,这方面显然与丹布朗等后来者相去甚远;至于最重要的手稿思想,其中不乏东方哲学思想的化用,因此在中国读者看来,无疑很亲切,但反之亦难以造成太大的心灵震撼。

  此外要一提本书的翻译、校对和制作都很简陋,词不达意、文采平淡、语句不通乃至错别字的现象都很普遍。2010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则比这个老版还更糟糕,光看标题连一点文采都欠奉。对于一本重视思想内涵和文化传达的作品而言,实在是不幸中的不幸。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七):可以作为唯心主义启蒙教材

  记得是高中时候读的这本书了,现在已经完全记不起来全书情节,只是模糊记得其中的几个片段和读后那种走进了又一片天地的感觉。

  十几年过去了,正如当年卖这本书给我的贝塔斯曼那样,我的青春也已经不知所踪了。

  高中及以前每天只是忙着玩,从来没想过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类哲学问题。不过很喜欢看一些能带来新鲜感觉的书。

  朋友推荐,我上贝塔斯曼买了一本。(事后证明他也没看过,完全是忽悠我买,然后他借着看。)

  不过看了之后,马上感觉自己对道家思想之类的唯心主义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前觉得和尚、道士什么的很奇怪,与我们完全不是一类人。生活在两个世界。看了这本书后却感觉,原来都是一样的,只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从此,对“唯心主义”这个政治老师怎么讲我也不明白的高难词汇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而且完全走反了。感觉自己多了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和能力,自此开始比身边的人高明了。。

  多年以后,返璞归真,发现就是简单的道理,可能也是许多唯心主义吸引人的手段:盯着东西会眼花+牵强附会+引导性的主观想象。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当时完全无知的自己,感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种感觉很奇妙。

  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追求这种感觉,无关对错。不是吗?

  《塞莱斯廷预言》读后感(八):寓言故事

  这是一个用冒险故事的外壳讲述的带有寓言性质的哲理故事。

  在秘鲁一个名叫"塞莱斯廷"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部古代手稿,经过翻译,人们得知这是一部预言书,它预言人类社会将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发生重大转变。手稿的思想引起秘鲁政府和教会的不满,他们封锁消息,查禁手稿,并对那些热心于研究和传播手稿的科学家和神父进行镇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笔调描写一个美国青年在听说手稿的事情后只身前往秘鲁寻觅"塞莱斯廷预言"的种种"奇遇"。

  小说故事带有某种传奇色彩,主题却相当严肃。手稿残存九章,每一章包含一条"真知",小说通过对九条"真知"的逐一阐发,提出了关涉人类生存及意义的一系列"新的见解"。这本书是'95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当然,在今天看来那个预言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更大价值并非对人类上个千年的反思与审视,而是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关于过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新的意义。

  这本书关于真知的部分读起来还是有点枯燥的,哲理性的东西总是要想想才能懂。

  我自己最受启发的是关于家庭生活中的控制戏剧问题。强烈推荐读这一段,你将用新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与父母的关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