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门公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千门公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9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门公子经典读后感10篇

  《千门公子》是一本由方白羽著作,20.00元出版的2008-10图书,本书定价:331,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千门公子》读后感(一):千门公子的侠义情长路!!!

  我看《千门系列》一书是有特殊原因的,其中有个小的因素就是“千”居然与“侠”联系在一起,让我很是好奇,也在看之前预测了一下,这样的写法,成了则是辉煌,败了就会是笑话了。“千”在大家心中一向都是与骗联系在一起的,大概是看多了香港的电影了,“千”要么就是牌桌上的小动作,要么就是街头几个猥琐之人的小骗局。不错,这确实是“千”。然而“千”的内涵却不止于此。书中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千”的上乘是千天下,千时局,千人心。千钱财不过是“千”的下乘而已。于是“千”与“侠”、“道”、“义”联系在一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江湖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书中描写的以手无寸铁的千门公子为主角的江湖也同样是血雨腥风、暗流涌动的。智侠似乎故意安排,让一个完全不会武功的书生公子也体现着江湖中的侠。一个受过欺凌、被欺骗愚弄过的穷酸公子用“千”的方法智慧来维护正义、天心。这是难能可贵的。明知道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在坚持正义的道路上,一定会面对各种危险,甚至死亡,然而他还是一路坚持,全然不顾自己,碰到任何的困难威胁都坚持着,这才是真正的“侠”,比那些天下无敌的武林高手维护的“侠”、“义”来得更可贵些。书生骆文佳从一个骆家少爷到家破人亡,再到被关进大牢、发配充军,命运似乎把他逼进了绝地,然而他没有屈服,这时候的书生有一个决心,一定要拿回骆家庄,一定惩罚南宫放,这是出于中国传统的“孝”。直到遇到了云爷,受云爷的点拨,他开始看清了现实,这是对势的认识,要实现理想,要实现心中抱负,要行仁者之义于天下,倔强的高昂着头只会一条路走到死,暂时的低一下头是更强烈的坚持,心中的仁义。于是酸秀才连胯下之辱都能经受,这对他是一个质的飞跃。千门公子的“千”是别树一帜的。千门大忌是有情。然而千门公子不仅有情,而且非常有情,对兄弟,对女人,对路人,对老百姓,对天地万物。所以,也只有千门公子的“千”最成功。云啸风算无遗漏最终也只是千门公子的棋子。斩无双只手遮天却也死在千门公子之手。南宫放更是被“千”得家破人亡、亡命天涯最终不得善终。千门公子有一颗仁爱之心。这颗仁爱之心让他不惜背叛实力恐怖的魔门,让他在最危险的时刻也不忍放弃千门老将莫爷,让他路见不平救下了筱伯、隐藏身份的柳公权祖孙俩等等,还让他有拿出自己几乎全部身家救济灾民的壮举,还有智击倭寇,于生命而不顾北伐瓦刺,智破佛、道、魔的结盟,最后粉碎了斩无双的图谋篡位而牺牲自己。结束亦是开始,开始亦是结束。开始含冤被关进大牢是书生骆文佳,结束甘愿替天下苍生受苦而关进大牢的千门公子。开始是骆文佳的结束,结束或许也是骆文佳的开始。骆文佳传奇精彩的江湖路似乎让我们更了解了“千”,仁义之“千”,侠义之“千”,情义之“千”,才是上上之“千”。正是“千门有公子,奇巧玲珑心;翻手为云霭,覆手定乾坤;闲来倚碧黛,起而令千军;啸傲风云上,纵横天地间。”书中除了穷酸公子用“千”的手段来维护正义以外,还有这么一批神秘人物也在捍卫着人间正道。“天地无心人有心,我以我行证天心”,以证天心为己任的天心居也是让人相当敬佩的。从上一辈的妙仙甘以自己骨肉为质要挟魔门退出中原,妙玉十八年寻找天心真义;到楚青霞、舒青虹、柳青梅都不遗余力的为天下苍生劳苦。另外,苏名玉为了天下苍生放弃家族荣誉更是放弃自己的生命实在是让人敬佩。然而书中对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解释似乎是错误的。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所以,天地不仁才是天地之大仁。天地对人有一种大公平存在,让我们不断的去追求进取,不放弃,像公子襄一样永不言弃。

  《千门公子》读后感(二):唯智慧尔

  “人,无虎狼之爪牙。亦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缚虎,驯狮猎象,无他,唯智慧耳。”

  初遇千门公子,便被这句话所吸引,心中大有同感。确实,人类能有今日之成就,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均“无他,唯智慧而。”可见,智慧乃人类发展之本。毕竟再精妙的武功也是人想出来的,再厉害的高手也要有点头脑才能到此境界。纵观武林,凡有大成者,均是聪慧之人。而侠者更应该够聪明,才能更好的为侠,如是不够聪明纵是被奸人所骗,自己受点损失也就罢了;可若是像葛百里、沈放那样误信裴罗(李亮《魔教东来》),害惨的不仅是中原武林的一干侠义之士,更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虎作伥,栽赃陷害,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不过还好柯镇恶遇上了俏黄蓉,就是不知道又有几人还有这般运气了。再观云襄,虽无武却胜于无数高手,办得了武者办不成的事;虽为文弱书生,却可在武林称雄;虽为一介布衣,却可济万民。原因亦“无他,唯智慧而。”

  故而,千门,可以说是智慧之门!

  《千门公子》读后感(三):百无一用是书生

  自古大侠皆为武林中人,水浒写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几乎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好手。有力能扛鼎的,有百步穿杨的,有飞檐走壁的,有踏浪遁水的,不一而足。待到金庸写武侠小说,更是登峰造极,各种武学宗派,秘籍宝典,层出不穷世人不惜以命相搏,只为得见一面。仿佛有了不世神功,便为天下主宰。就是讲究兵法计谋的三国,最抓人眼球的不也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孤胆英雄,何其壮哉!

  故但凡提起书生文人几字,定是略有讥讽的。赵括、马谡之流不正应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书生误国“等语。难怪乎杨炯”宁做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想来这一点都不错,要不然铁骨铮铮的公车上书,总不如武昌枪响来的实在(到底孙中山也还算半个书生,所以辛亥革命只能成功一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总不如南昌一炮来的有用;就是轰动一时的某某事件也铁定比不上党的十八大来的意义深远。

  所以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没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的正确指导思想来的管用。就是斗地主,也是拼谁的枪多弹足。

  但《千门》竟从书生着手,写公子襄如何巧破倭寇,计定魔门,勇退异族,智取福王,周济天下,功成身退。活生生的造出一个“智侠”来,显然违背了上述铁律,也只能说是读书人自己的YY罢了。

  想成为大侠,学武之人需勤学苦练,用计之人需心狠手辣。故以武服人,力也;以计服人,利也;以道服人,难也。

  听人讲三国,说“自古文人帝师梦”。但凡有抱负之人皆恨自己不是诸葛,找不到阿斗这样依赖自己的主公。那时才能一展宏图,一匡天下。可终究没几个秀才成了帝师,就算成了也不免如翁同龢般,凄凉晚年。

  江湖风火急,豪侠斗乾坤。唯武定天下,何处用书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