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像邦妮一样爱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像邦妮一样爱你》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1: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像邦妮一样爱你》经典读后感10篇

  《像邦妮一样爱你》是一本由柏邦妮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一):逊不逊由我决定

  柏邦妮,也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名字

  爱她的人会很爱她,但是如果你不懂她,那你就无法理解她的思想

  这本书是手写的,一开始是因为她那QQ的字体才决定要买的。

  看到内容后觉得这才是书。里面有很多我平常无法想象的前卫思想以及一些行为,是无法言语的。

  其实柏邦妮本人也是个书评着,真心,崇拜她,可以说是发自内服的

  其中她对父母的爱更是...“我永远不是什么小资,什么乱七八糟。我只是一对工人儿女

  “对不对有他们决定,逊不逊由我决定。坏不坏无所谓,但不能逊。”这是她教我的,即使我并不是什么高贵名流之士,但是尊严是人所必须的

  而“我爱的人都死了,只有我还不怕活着”这该是有多么豪情壮志的话。即使他们都死了,柏邦妮,我陪你活!

  像邦妮一样爱你,像我一样爱你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二):像邦妮一样留住21岁

  或许我不适合点选“看过”这一栏,准确说,我是翻过。翻过一半就停下来,忍不住,写下感想。

  她的豆瓣我一直在关注(或者说形式上关注),照片里是一张干净清秀的脸,莫名其妙的是偶尔几篇影评几张照片,却从来没想过要进一步追逐深入了解

  这次翻开她的书,也是随意碰上,随意一读。

  以为是她在网络中随手敲下的心情杂记,可以无所畏忌的什么都缓缓道来。好多篇都停留在21岁的年龄,所以我单方面认为这些的纪念仪式都属于她在21岁这一美好年华完成。

  然后在有机会的2011年,编辑成书,留下那时真情,纪念那时记忆

  我浅显有执拗地以为,这一本书是邦妮写给自己的。

  其他人若有共鸣,留下痕迹固然更好,但21岁时的每一篇中的她都是值得留驻以供日后回味的。

  这是属于她自己的留恋,若不谈出版,纯属纪念。

  我还相信,现在的她断然不会依旧如此絮叨琐碎文字应越发精炼独到,焕发时间划过的历练,从而更加剔透有趣

  说到这儿,我还特地又到她的豆瓣主页再次浏览了一番。

  这个皮肤白皙一塌糊涂聪颖女孩儿,有她执着追求的前方,这一点,很吸引人。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三):这是一本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的故事

  先认识作者,柏邦妮,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女生,写出来那封校内上疯传的书信“一个女生,二十几岁,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而且这封信居然被误认为是李开复写的,而我当初也居然没有怀疑,应该能看出来的,李开复怎么会说的如此细腻,表述如此女性化呢?李开复为自己辟谣,在微博上@了原作者,我也就是顺手加了关注。

  邦妮是个剧作家?或者是个影评人?最近出了一本书叫《老女孩》,我本想文艺的去发布会凑个热闹的,但是没有门票,只好作罢,于是又打算买来读读这本老女孩,然后调笑下我周围这些没有男人的女同学们,但是又怕新书不好看,于是打算先买本成名作读读,于是就有了这本《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完虽不是泪流满面,但也是心有戚戚焉,想对着她说,有这样的一本书,即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书中大多是邦妮之前几年在论坛的一些帖子,结集出书,让人一睹为快,但是想必当初论坛上几千几万人等着看新篇,而且可以直接下面评论,也是很幸福事情。不想我现在关注的几个博客,即使读到新篇,读完也是故作深沉,感叹当世艰辛,却没有更多感性的恭喜夹杂其中。

  喜欢这本书,读它的时候,能感受自己的感情实际上前不久刚被朋友骂了冷漠,感叹自己因为2b的以为自己是技术流,结果感情都丧失了。书里有不少邦妮小女生时代的小感情,恋爱失恋、对人、对物、对生活、对理想。那天在咖啡店读到她每天都在看电影,有时也会抵触,不想看,而又不得不看,为了是自己的理想在那里,工作在那里。我只想到了一个词——死磕,当时我就写了“生命中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当做自己的事业,都可以当做自己的理想,一旦你为之奋斗,免不了,你都要跟它死磕起来,看他们和电影死磕,和植物死磕,都是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而我却苦逼的和程序死磕,死的心真有了。”第一次读书的时候想到记笔记,看到有所悟的地方,在手机上记下页号,留待稍后摘抄回味,下面就是一些摘抄:

  不足20岁的男孩子,他们闭上眼睛,五分钟就睡着了。他们的眼泪,我会觉得这就是皇帝给也赢得贵重礼物,因此,夜莺喉咙出血,仍然会艰难婉转歌唱

  我认为寻求伴侣,是为了完整生命,在对方身上寻求契合,但并非为了得到新生改变生活,放弃自我,得到刺激快乐

  你曾问我,会不会介意你的黑,我跟你说,为什么要介意呢?又不是罪恶使你变黑。

  我相信每一次的喷嚏是你在想念我,没一回脸颊上的酥痒,是你悬浮在空中的吻。别人不让我们见面,我们不能互通音讯,我们却能找到无数神秘方法。因为上帝是为爱服务的。

  文字是私人的,电影史公众的。文字是自娱,电影需要去娱人。我希望自己能享受这个过程,将一切工程当做魔法,将读者变成观众,将纸片变做胶片。并且一直快乐。

  真实重要人们试图寻找真实才重要。我的勇气来自一句俗语:“解读就是误读。”

  马龙-白兰度的名言“如果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支付我相同薪水,一个选择是扫地,另一个选择是演戏,那我更愿意去扫地。我并不想赢得掌声,我只想做我自己,难道我只有在观众的掌声当中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吗?”

  和朋友电话,问,我们去打雪仗吧。她懒洋洋的说,我怕滑,还有衣裳谁洗,我说,我们杀狗来煮汤喝吧……她娇滴滴说,你真不爱护小动物。(得不到回应,是多么痛苦啊)

  善良的人看到别人的痛苦就暂时忘记了自己的不幸

  脚下的路越来越不同,现在我们的烦恼不是哭一场可以解决,也不再是为了班级最后排的男孩子,更不是看搞笑漫画可以排解,但是好朋友啊呀,请你不管什么时候,都陪我身边。

  喜欢什么句子,多半和你当时的心境有关,自己并不大气,多半现在自己又是低谷,喜欢的风格就是如此。

  最后的三篇,讲述了她与好朋友约在一个城市见面,三个人写了三篇文章记录了同一件事,同样的聚会,同样的几个时间点,三个人着墨不同,也看出了三个人性格的不同,文笔不同,但都爱着对方,聚会的过程中很开心真正的朋友。因为自己终不会有这样的经历,所以羡慕。我也有如此亲密的朋友,但是大多不善表达感情,总不会把每次聚会写的如此生动。这也是我逐渐喜欢参加果壳网活动、看书、旅行的理由,去接触下那些不属于我们这个圈子的人,看看他们的生活,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感情,对待朋友,对待一草一木,让自己知道生活原应该丰富多彩,而不是因为学了理工科,学了技术流,就过于冷静、过于理智的对待世界,工作中就善于沟通生活中就宅男本色。最近其实也发现了不少同事,都有文艺本色,不管什么方式,他们寻找着生活中更多彩的一面,想起来蒋方舟前不久写的《痛斥理工男》的最后一句“真正的geek,内心有一个春静如水的科学世界,他们孤僻,但对于俗世人间浪漫却又含蓄向往。”我想我不应该总是用文艺来标榜自己了吧,文艺毕竟不是一个靠谱男人的标识,而上面那句,深得我心。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四):女孩的美有一百种

  并不是多么华丽的文字,也不是多么动人的故事。可是当我读到最后一页,“无论你是谁,谢谢你”,当这一行映入眼帘,我突然就被邦妮的真诚打动了。

  她是摩羯女。

  但她有一个叛逆骄傲青春,而我只有中规中矩。她也爱过,深深受伤过,恨过,然后痊愈。

  她有梦想,也有为梦想不断努力坚持

  她说,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而守护这个家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心愿。她不希望父母再操劳,她希望自己能撑起一片天。

  她看很多很多电影,并能从中体会各种各样情感,再把它们写下来。

  记得在昂立上高口培训班的时候,老师问你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当时我写下的是,free writer。

  所以,出书的梦想,我也是有过的。

  并不是想要贩卖自己的故事,我只是觉得如果能为身边的朋友写一些故事,如果能让父母也出现成为重要的角色,如果能用文字将自己所不能言传的感情都让他们明白

  他们的阅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肯定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很羡慕邦妮。当然,我最喜欢的,永远都是有诚意的作者。

  女孩的美有一百种。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五):充满力量的向前奔走

  从似懂非懂年纪看邦妮的专栏,就喜欢她,喜欢她活在阳光里面的透明纯粹。我才懂,女人的心也是可以在阳光底下的,欲望并不可耻,我们美好而真实的活着,有尊严的活着。好不容易才找到这本书,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刻。这段时间面临各种压力与选择,我迷茫压抑,变的不会说话,词语到了嘴边说不出来,好像那些修辞手法,那些主谓宾的句式,统统不会用了。如鲠在喉,咽不下,吐不出。我的心需要指引。

  《像邦妮一样爱你》引导着我思考自己的心,我到底需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的心在哪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力量,让我拨开厚厚的黑云看见温柔充满希望的晨曦。有人说看邦妮的书就像在与她对话是的,正是如此,让我觉得温暖不孤独,让我有力量,继续往前走,轰轰烈烈向前奔去。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六):但愿你不需要被迫成长

  但愿你不需要被迫成长。

  窗外雨停了之后我合上书页,头顶绿色的吊扇飞速旋转带出一丝凉意。是柏邦妮的《像邦妮一样爱你》。内心有些微的触动,混合着夏季燥热空气。说起来并不是多么引人入胜的文字,也不过是一个少女青春期的成长记录而已,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但是却被我断断续续的翻完了。在这本书之前我看了她的《老女孩》,明显感觉到邦妮的成长以及成熟

  说起来东子拿来这两本书给我的时候我还嘲笑了他一个大老爷们买这样的书。然后心有灵犀般的我刚想起这厮他就在大雨倾盆的杭州某个街道上的站牌下面给我打来长途电话了。我能感觉到他故作轻松语气下面沉重心绪,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自己将往何处去,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境地

  只是因为我们都不够努力吧,我想。

  柏邦妮在坚持不懈写作,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能感觉到那种汨汨流淌如泉水般的力量,从文字里流淌出来,沁人心脾

  她努力,勤奋聪慧,灵气。将痛苦和悲伤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她写她的那些无疾而终或是热烈或是冷酷的爱情,写她的生活,写她内心的情绪,写她身边的朋友亲人,写她爱的电影,写能够感知到的一切。虽然文字还有些稚嫩,但是却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

  相较《老女孩》的沉静,我更喜欢《像邦妮一样爱你》的纯粹与真实。好像让我再一次回到十七八岁的年纪,总觉得时光还停留在某一节体育课上我坐在奋飞园的花坛上翻看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那一刻。大概就是因着这样的心绪,在这样一段动荡的日子里就更加的想要去逃避了。想要缩回那个叫做年少的壳里,永远不要出来。

  可是人总归要长大的,总要学着去抵抗扑面而来的重重压力。二十三岁再回过头去看十几岁的自己,有时候也不免觉得可笑,怜悯那个时候对一切怀抱幻想的自己,觉得真是可悲,永远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的种种残酷与艰难。可是现下的自己呢?带着对生活的怨恨过得也并没有比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时有多么好。依旧对很多的事情无能为力,依旧没有动力为自己想要的一切去努力

  柏邦妮说要坚持、要自立、要相信、好好去爱、好好去生活。

  虽然是看上去是空洞的说教,但是她自己都做到了。

  她也说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以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

  爱情是不是生活的必须?

  然后我想起那些我一个人踽踽独行无人依靠的时刻,大哭以后又好似没有发生过一般自我调整过来。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什么才会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者最后成为了自己不愿意成为的样子?

  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我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抵抗成长。

  2013/6/24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七):时间在眼前飞过

  对于邦妮的喜爱,始自中学时代。那时她是南艺的学生,是《东方》杂志的撰稿人,是叛逆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为了梦想退学北上。我是头埋在课本教辅书试卷堆里的中学生,憧憬心能像邦妮一般勇敢飞翔。

  时间流过,邦妮与我都在成长。很长一段日子里邦妮是我在国外生活的必需品,邦妮满桌的私房菜杀伤力持久发酵。只要回国就不断在网上搜这本书哪里还有卖的,仅在当当就已经登记缺货N多次了。

  之后换了环境换了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每天写5篇blog的邦妮不再更新博客了,邦妮与大厨也已分手,才惊觉我们都变了。这个时候拿到这本终于再版的图书,为的是一个成长的轨迹,一个成长的梦。时间在眼前飞过。纪念我的学生时代。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八):像邦妮一样做个老女孩

  读这篇是在邦妮的下一本《老女孩》之前,五年前仍然对邦妮的博客毫无兴趣,虽然关注但看着每天四五篇的更新完全无视的翻过去,然而现在却很珍惜邦妮写下的字字句句,这些都实实在在地让我感到自己的变化。

  很喜欢邦妮在这本书中的最后几篇,描写好朋友的几篇,仿佛看到过往的自己,我们不会像电视剧中一样拥有每天跌宕起伏的剧情,也不会遇着什么奇闻异事或者倒霉到彻底然后来个人生大转折,但是我们拥有平淡的细节。

  依稀记得陪我一起哭一起笑的你,在冬天迎着寒风陪我聊电话的你,总是等到我生日12点发来祝福的你,当我站在十字路口彷徨无措时不断给出诚挚建议的你,喝多了在电话旁一直等到我睡着的你,在我神经大条的时候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你,又气又急骂我的你,发神经时陪我喝酒的你,无论何时一通电话就能让我见到的你(至少现在是,很怕以后会不是),谢谢有这些“你”包容一个这样的“我”,一个有时太任性、不懂事、过于逃避、总是神经质一般说些有的没的还有些矫情的我。如果要写遗愿清单,我希望你们能每天一直一直都幸福着!

  《像邦妮一样爱你》读后感(九):因为这些。

  就像我在短评里说。这本书的语言是不是美的,我的答案是是的。是不是积极的,我的答案是是的。但是我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读完的。

  我曾经跟天然呆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有的人的书为什么看着就呵欠连天,那天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为离我们本身太远了。书中所见到的那些人,书中所提及的那些事,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做不来,模仿不来,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达到,不是不努力,不是不相信,但是就是因为原因的存在,无法达到。

  之前我姐姐一直在说:“一个人要是真的想得到什么的话,拼了命也会去达到。”我之前一直深信不疑的姐姐,我现在真的对他已经不再深信不疑,因为我没有必要成为她那样的人,精明,理性,坚强甚至是强大。

  对,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像邦妮一样的人,那是她的人生,任何人复制不来模仿不来,我们每个人去好不容易上大学没有那个勇气提着书就回家。那里面有每个人对生活的成长的见识,有坚定有等等等等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离我们太远了,这本书不是写给读者的,而是写给书中的提到的人的。更像是一封长的情信,与我们无关的情信。

  早期的文章读起来真的很像安妮宝贝。我们都没有必要要去模仿她穿棉布裙抽烟怎么怎么的,但是从我的感觉出发,就是觉得书中的某些东西好像是有些读者的模仿对象,因为我当年就是其中的一个模仿者。我们读到刺青就想也去刺青,我们读到抽烟也去买包红塔山。

  也许这本书的不适合我吧。我最早看见邦妮的文章好像是在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上,是一篇叫做《比起娜娜来,我更喜欢奈奈》(题目好像是这个),邦妮有她的优点,有她的坚强,但透过这本书,你能够吸取到的不是坚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使出浑身力气来不顾一切。

  同时出版社能不能再出书的时候考虑下书的名字和书的内容的联系,不要什么样的文章都往里面塞。我的感觉是,影评部分好于其他部分,但是那些手写体真的没必要。看不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