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2018-03-03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是一本由曹雪芹 / 高鹗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1.60元,页数:1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赵姨娘和几个小戏子

  看了电视剧红楼梦22集,前半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小说了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玖瑰露引来茯苓霜的故事。读了小说的人大概清楚故事,不详述。特地里把小说的描写和电视里的表演对照着看了看,表演基本上终于小说。拿来说,是因为我对里面“五官”恶斗赵姨娘这一段的表述感到很奇怪,觉得在那个年代背景之下,这种“冲动行为”是发生不了的。

  赵姨娘留在读者心中的映象算是很深的一个,他是曹雪芹笔下反派人物唯独仅有的特例,一个纯粹坏人形象,没有半点好感。看了《百家讲坛》节目里有一集专门分析个人物,用的标题是“莫名其妙赵姨娘”,对这个赵老姑娘也有了半点了解。总得说来她留给我的就是,她是个坏人,她还是主子。因为是坏人,所以这一回写戏子打她也算有可缘。但细想,她堂堂荣府老爷夫人,怎打得的,所以感到迷惑。

  小说里写“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说这几个人年小无知,没大没小,看着伙伴受了欺负,便去帮忙。我看行不通。小说里豆官说得很清楚:“芳官被人欺侮,咱们也没趣,须得大家破着大闹一场,方争过气来。”可以看出,他们的闹是目的性很强的,而且是“破着大闹一场”,这闹的手法也是经过研究。算不得是义气用事。在看看,小说后文里关于芳官回答柳家的那段话“难道哄你不成?我听见屋里正经还少两个人的窝儿,并没补上。一个是红玉的,琏二奶奶要去还没给人来;一个是坠儿的,也还没补。如今要你一个也不算过分。皆因平儿每每的和袭人说,凡有动人动钱的事,得挨的且挨一日更好。如今三姑娘正要拿人扎筏子呢,连他屋里的事都驳了两三件,如今正要寻我们屋里的事没寻着,何苦来往网里碰去。倘或说些话驳了,那时老了,倒难回转。不如等冷一冷,老太太太太心闲了,凭是天大的事先和老的一说,没有不成的。”我看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倒是精得很。说他们年小可以,说他们“不顾别的”,我想是不通。但它还真就是打了。

  也看看了别人写的一些东西,都说是笑谈,写道王夫人、赵姨娘和贾政的感情。赵姨娘坏,可贾政却是喜欢,至于缘由,那无从得知,那叫“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比起和王夫人的感情,那是好得多了,这点从王夫人内定袭人为宝玉的姨娘都一、二年了,却倒是赵姨娘告诉贾老爷有这件事情,方看得出这老爷与他的正牌夫人也是行同神离。赵姨娘受宠,所以才事事都要闹他一闹,因为她有这个资本啊。这老爷身边的红人,哪个奈何得了。所以也顾及不了什么大家风范,也不怕失了体面什么的。骨子里就是那么个德行。这样的人如何打得。还是被几个小戏子打了,按赵姨娘的话“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这话在当时也不假,可就还是这奴才都不如的戏子把主子给狠打了一顿。不奇怪吗。

  怕是有撑腰的?这副的得了宠,这正经的王夫人是不得饶的。王夫人对赵姨娘和她那个儿子可是抓住了就不依,都是被她恶狠狠的骂过了的,夫人、姑娘、丫头、婆子们也都看在心里了。所以几个尊贵些的也都成了帮凶,敢于评三道四的说两句,可也都是些指桑骂槐的手法,正面其冲突的很少。好歹赵姨娘是个主子啊。可这几个黄毛丫头不得了,拿了鸡毛当令箭,打得好不痛快,打得曹雪芹都大笑痛快。可人家赵老姑娘背后可是贾老爷啊,这打的了,打的起来吗?且看了后文,这几个戏子也没有受到”冲动的惩罚”,似乎是因为当时老爷不在府里,姨娘无人告状?似乎探春把这位妈妈言语了一番,说得赵姨娘也觉有愧?按照赵姨娘的品性,肯定是要找个主替她撑腰的。但不了了之

  这奴才打主子,确实让我感到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显得莫名其妙,也觉得这事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我想,恐怕是打不起来,也不敢打的吧。

  《红楼梦》读后感(二):读红偶得(六):梦

  读红偶得(六):梦

  读《红楼梦》,过去不得其法,总觉得很难进入。其实,不要被其庞大的体积吓到,也不用惧于家长里短,没有什么故事性。此书的妙处,在于那些随处都会引发个人的人生体验、体悟、感慨惆怅细节

  读第十三回,“平儿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矇,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然后就讲到该如何防止这个大家族的“树倒猢狲散”,讲到天机“三春去后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这个情节,写得真切,令人感同身受,——我想起我家的一件事。

  我奶奶是去年五月过身的。过身那日,正是侵晨三四点时分我母亲睡得正熟,突然感觉奶奶进来了,睁眼望去,只见她穿戴得整整齐齐,腰下挟了把伞,再仔细看,她却是站在老屋的门楼前,对着母亲笑笑,唤了她的名字后,说,我今日要走了,这几年,真是辛苦你了。你以后要把这个家看好呀。说毕,就自顾自沿着门楼行了出去。母亲正觉得奇怪,正欲追上前去,突然,挂在墙壁上的老壁钟,哐啷哐啷响了四下,她一个激灵,也就醒了。看看窗外,尚未天光。这时她方发现自己浑身是汗。

  好容易挨到了天蒙蒙,母亲忙忙叫了父亲起来,一同过去隔壁间看奶奶。手脚是冰凉的,但还能吐气。看看奶奶没事,母亲就到厨房早餐了。过了一阵,母亲又进房里,奶奶两眼已经没有光了,看着就要不行了。她忙忙把早就整理好的衣服拿了出来,含着泪帮奶奶换上。

  奶奶死于那天九点多。

  《红楼梦》读后感(三):读红偶得(三):按住与拦住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一群人,浩浩荡荡往潇湘馆开来,那时,“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叫起来,只说:‘睡着罢,我们就走的。’这边且说些闲话。那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这段叙述,文字简洁,却写得热闹无比。尤其是凤姐“按住”黛玉这个小细节,意味深远丰富,读至此处,令人不禁击节叫妙。

  《水浒传》的第十九回,也有一段极妙的描写,和凤姐的“按住”,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拼!’吴用便假意扯林冲道:‘头领不可造次!’公孙胜便两边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阮小二便去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小七帮住朱贵,吓得小喽啰们目瞪口呆。……林冲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胳察地搠倒在亭上。”

  这两段情节,虽然写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场景,但在艺术手法上,都是用简洁明画的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将各色人物之形象,都鲜活勾勒出来。而凤姐的“按住”,和晁盖等人的“拦住”,可说是写尽了人性复杂,读来真真让人一再回味。

  《红楼梦》读后感(四):人生第四十六本书

  第一次读完全本,就真的明白了这小说的伟大之处,吸引我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人物对话,如丝般顺畅,且惟妙惟肖,这种感觉只有在读百年孤独时候体验过,红楼梦刚开始时,读得比较慢,越往后越顺滑,加上过了古诗词密集区,就没法停下来了,一泻千里,银屏炸裂水浆迸。

  第二,是书中对于中医治疗诊断,开方抓药和道士的挥剑,洒水,布阵,驱魔。

  第三,就是读的时候会时常感叹,曹公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怎么人情世故这样周至,这样鲜活,凡人有凡人的人情世故,神仙有神仙的体态神情

  读完这边或许可以打开我的古典文学之路,随后我又有了读四大名著,金瓶梅的欲望。且我抱了一个信念,我认为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国水浒和西游,这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方被收集编著成书,可见必定是大杰作,遣词造句世人所喜欢,必定强于国外翻译过来的文学,而要想读国外的文学,尤其是英语,若非十分难懂,定要读英语原文。难懂就要读名家好的译本,否则便如望梅,而不能止渴也。

  说到书中人物,其实我最心疼的是环儿,长得难看,又是庶出,虽说是个男娃,却也总不得喜欢,加上那么个妈,他的成长可不就得另辟蹊径了,无德又无材,虽然心疼,但是真的讨厌。

  此书,定会再读。就像一个大冰川,她对我露出了水面一角,可内有的洞天我也想窥得。

  《红楼梦》读后感(五):读红偶得(五):焦大与老革命

  读红偶得(五):焦大与老革命

  读《红楼梦》,似乎随手翻开一页,都可以读下去,毫无障碍。大概是因为这部大书里,处处有真切的人生真相,处处有细致入微的人性。

  譬如第七回,读到焦大骂贾蓉:“蓉哥儿,你别在焦大面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跟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我不禁想起了一桩乡里旧闻。

  我们村里,过去有一个单身汉,叫狂祥的,——他在九十年代时,就死去了,——当年解放里湖镇,他是去了的,据说只是做挑夫,远远挑着茶水,跟着部队后面。但他却说自己是参加了游击队,拿过枪的,只是解放里湖时,知道打仗要死人的,有些害怕,才回了家来。

  但这件事,他一直引以为资本。他渐渐老了,干不了体重活,又没有子女照顾,于是,他隔三差五就到乡政府去,找到民政部,要补贴,要救济。

  一日,部里的年轻科员烦了,就喝了他一句,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脸没皮,三头五日就来讨债,我们民政部门也不是开银行呀。听得这话,狂祥登时跳了起来,手伸到腰间,做出掏枪的动作,然后往天空一比,恍若开了几枪后,方怒道:他妈的老子这会要是还有枪,立马就把你这不知天地家伙毙了。这共产党天下,谁打的你知道吗,没有老子当年率领部队辛辛苦苦去解放里湖,有你们今天舒舒服服坐办公室?!竟然把我们老革命说成讨债的!小青年被骂得面红耳赤,忙忙摆手,好好好,我服了你了。俯身在办公桌前开了救济单,让他到信用社取钱了事。

  自此之后,民政部远远看他弯着腰往这边来了,就赶紧关门。窗口上则留了道缝,扔出张写着十元的救济单。狂祥自然知道那是给他的,拿到手中,瞄了两眼,往地上啐了几口痰,妈的,这么对待老革命,扭头走了。

  他死后,房族里的人在他屋里搜出了五千元。这笔钱恰好帮他办了白事。

  《红楼梦》读后感(六):对话

  2013.10.30

  前几天,开始重读《红楼梦》,这会子才发现它的好来——仅从物质世界来说,有很真切的细节描写,实物感很强烈,很逼真,人物的语言完全是贴着性格来写的。《红楼梦》真的是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以读的,比如,这次,我是前几天的晚上睡不着,随手翻开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读着读着,不禁骇然,大叹其妙处无处不在

  譬如这一段:

  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便一径往他母舅卜世仁家来。原来卜世仁现开香料铺,方才从铺子里来,忽见贾芸进来,彼此见过了,因问他:“这早晚你什么事跑了来?”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辩儿去。这是一。二则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要立个主见,赚几个钱,弄得穿是穿吃的吃的。我看着也喜欢。”

  贾芸笑道:“舅舅说的倒干净。我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后来听见我母亲说,都还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难道舅舅就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卜世仁道:“我的儿,舅舅要有,还不是该的。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个算计儿。你但凡立的起来,到你们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见不着,便下个气,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爷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和尚道士,往家庙里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

  贾芸听他韶刀的不堪,便起身告辞。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一句话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道:“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事”,去的无影无踪了。

  曹雪芹这里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根本无须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只须写人物的对话,便将卜世仁(不是人)夫妻二人的嘴脸活脱脱勾勒出来。这类势利的市井小人物,我们自然是随处可以见到的。可见,作者正是通过精细观察,很自然的,就把文字的力量依附在了这平常的人的平常对话之中了。

  这才是真正的小说家。对话是最最彰显作者能力的地方,把人物写活,写立体,都靠这个。张爱玲和贾平凹,也是擅长通过大段大段的对话,把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的。现在的许多小说,写得不真实,不真切,大概就在于他们常是向壁虚构,人物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傀儡,要用线牵着,抽一下,才会动一下。我读《水浒》,最注意的地方,也是在这些个地方。通过人物的许多对话,来了解人物的个性和内心真正的想法。最精彩的,莫过于王婆这个人。真真是写活了市井人物的势利嘴脸。我猜想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大抵也不过如此,但跟中国的小说相比,还是缺了那么点人情世故在,故而我读了,觉得不够味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红楼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