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10篇

2017-12-12 20: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10篇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一):微微沙砾,渺渺红尘

  看了蒋勋的不少书,也听过他事无巨细的讲红楼梦,虽然觉得不错,但看到书一本接一本的出,还是觉得在内容上不够丰富。但话说回来,像这样一本专门讲红楼梦里小人物的书,主题非常明确,如果特地想对红楼里各种丫鬟、下人等等小人物做了解,倒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如果已经看过或者听过蒋勋说红楼梦,那书里重复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其实这也非常正常,蒋勋一直以来输出的观点都是相同的,他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一本讲述青春王国的故事,而那些丫鬟、下人们尽管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却使这个王国更加丰富,青春的色彩更加浓郁。自然里面也提到了年长的角色,比如刘姥姥、焦大之类的人物,也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才成就了这个王国。

  那些青春的身影,除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晴雯、袭人之外,蒋勋尤其留意那些男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模糊了性别,有一种单纯的美感。例如蒋玉涵这个戏子,他不同寻常的身份也在整个红楼梦了牵起了一段缘分,如果只是粗略的读一下红楼梦,可能不太会注意到书中提及的汗巾子。袭人的汗巾子很早就通过宝玉系在了蒋玉涵的身上,一直到小说的结尾,袭人和蒋玉涵结婚,这才揭开这缘分天注定的巧合。还有秦钟、北静王等人,这种稍有禁忌的暧昧关系,也正是青春里最容易萌动的感情

  有一本写作书里提出,好的小说大多分为两类,一种是情节导向型的,另一种是人物导向型。《红楼梦》应该属于后者,还有人曾说,根本不必看写作书来学习写人物,只要把《红楼梦》拿出来,认真的把每个人物仿写一遍,整理出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格魅力,也就能练就出描写人物的功力。确实如此,《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拿出来玩味一番,他可能与后面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和她或有一段天注定的姻缘......而将这一切都安排的合情合理,确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些红楼梦里的小人物就像茫茫沙漠的一颗颗沙砾,渺小却又异常的重要。在渺渺红尘中,唯独因为有了他们,才构筑起一个独特的王国。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二):从《红楼梦》看生命的本质

  话说众生在宇宙中都是微尘,在三界中流转,在六道中轮回,如恒河沙数不尽,其中的荣华或卑微,不过是一时之昙花,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那在宇宙时空中不断流逝的肉体吗?

  如果生命只是不断匆匆流逝的肉体,为什么一生要承载太多的爱和恨,太多的俗世牵扯?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伟大就在于它通篇都是对生命的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没有几个红尘知己,能理解作者对生命的领悟,到何种境地!

  看蒋勋解读《红楼梦》的《微尘众》系列,虽是感到作者力求从“青春人物”们的视角看一个大家族的兴衰,看大家族的芸芸众生的喜怒悲嗔,看“微尘般众生”的命运轨迹……但是因为“青春”本来就是诗性的,是充满了最原始、最天真的生命感受力的,所以,这些以宝玉为代表的青春人物的欢喜悲愁、爱和性、美好和死亡,就格外能代表《红楼梦》作者对生命的诗性感受;而青春人物之外的“现实俗人”,则代表了作者对生命在俗事中牵扯的现实感受。

  一半是诗的幻美,一半是现实的丰满。读懂了这两个“一半”,才能算读懂了《红楼梦》。

  《红楼梦》中有太多无法挣脱自己的命运和出身的人物群像,蒋勋说他们是“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这些人物们,才明白生命到底是什么?有情众生虽为尘芥,却和宇宙的时空同轨,构成了复杂大千世界的人情世故。懂了众生,才懂人情。

  (1)尘芥•女子

  《红楼梦》中有一长卷的姿妍繁多、美貌聪慧的女子,除林黛玉和薛宝钗外,我较喜欢的女子有秦可卿、史湘云、贾探春,秦可卿身上有较强烈的性符号,史湘云率真洒脱不拘小节,贾探春刚柔并济内心独立,其他女性人物则多少有点矫情,似乎缺少内在的真正独立性,包括王熙凤、平儿、李纨、袭人、晴雯等。

  读小说时,我一直不理解为何宝玉预知女性的命运档案,要通过他的晚辈儿媳秦可卿,难道仅仅是为了把宁荣二府联结?还是因为秦可卿之名谐音“情可倾”,让宝玉对她有性幻想,正如她的判词里说的“宿孽总因情”。这个疑惑,蒋勋解读成是每个男人心中最初都有个无法曝光的性幻想对象,可能是因为人通常最早感知到的性是隐秘的,爱则是更隐秘的心理

  《红楼梦》这样开始来写贾宝玉的爱情,也许就是伏线,正因爱是隐秘的,不可说,神秘莫测,才注定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外人理解不了这层隐秘的爱,他们只会按照他们想要的世俗利益布局。

  秦可卿是我读《红楼梦》第一个魂牵梦萦的女性,是很有女性特质的精魂,蒋勋也说“我总觉得她的魂魄时时处处在《红楼梦》里出现”,和我的感受颇为相近。我们都读出了她是个情欲纠缠的性符号,存在于每个女子身上附着的令男子沉迷或胡来的性吸引力。

  (2)尘芥•男子

  无独有偶,秦可卿之弟秦钟为“情种”之谐音,凡所到之处必播撒情种,无论尽为男子的学堂还是尽为女子的尼姑庵。蒋勋用后现代的酷儿理论解读这个人,他没有特别明确的性倾向, 甚至也没有明确的个性,他就是一种爱和性的“魂魄”,不管场合、不分性别地耍性。

  这本是尘世男子的本质,介于腌臜和干净之间。

  宝玉撞见过秦钟和小尼姑、茗烟和小丫鬟,以及自己族人内数不清的风流勾当,偌大家族的人物关系无非靠性(包括纠缠在其中的爱)形成伦理关系和情欲关系。

  生命就在这些事情中消耗着,有的青春短暂而逝,至死执迷不悟,有的在古老家族结构中纠缠,一生都走不出这个生命框架。

  所以,秦钟,他不是具体隐射的某个人,而是众生像中的情种,每个男子身上附着的有情有欲的“魂魄”,只是并非每个都能像薛蟠之流倚靠巨大的权势任性妄为。

  (3)尘芥•小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真正的小人物当然不只是指身份低微的人,比如说古代阶级等级结构中的丫鬟、戏子等,而是人格卑微的人。

  贾瑞就是这种令人可怜可悲的小人物。按理贾瑞是贾家玉字辈的后生,和贾琏、贾珍、贾宝玉是同一辈分,应该同享荣华,本不该卑微,命死如尘芥。本来家世不济,不如其他几个玉字辈的家底厚,又偏不该爱上王熙凤。

  蒋勋说他“没有个性,畏头畏尾,卑微邋遢”,很是瞧不起,但是又充满了同情,因为他爱上的是最厉害的女子王熙凤。

  他们之间没有阶级、辈分上的巨大差异,最大的差别是贾瑞除了在学堂里当个班长,背后靠山已经无权无势了,是贾家最没落的,而王熙凤仗着母家靠山,除却贾母及族内男性长辈权势第一,权势的差异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鸿沟,甚至超越了伦理,王熙凤戏弄这样一个族内卑弱的人,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

  贾瑞暗恋王熙凤,情欲使他们相关联,但情欲不足以要人命,最根本的是他因无权无势被折腾致死而不自知。大多数红学家解读贾瑞,都说是“风月误人”,也就是情欲害人,蒋勋看到了他的卑微,看到的是他被羞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小人物,不是阶级上的低微、身份上的卑贱,而是人格低微、却又因此被更厉害的人戏弄玩耍得更卑弱的人。

  倘若一个人身份微贱,但情感真挚,“心比天高“,像晴雯,虽是小人物,也因权势而死,却不会让人感到如同草芥尘埃,还是有个性的生命。而贾瑞既无自知之明,又无识人之明,愚痴冥顽,猥琐盲从,才是真正的可怜虫。一生这样追求,这样掩埋,才是没落士子的最大悲哀之一,而生命就这样自弃自贱,比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底层农民阿Q,更像是传统士林社会没落低层人物的一个微缩符号。

  生命能多繁华,也就能多卑微,能被众氓捧多高,也就能被强权多蔑视。蒋勋带着我们看到的是 形成大千世界“微尘众”的一个个生命,而不仅仅只是文学上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他们或有青春的肉体,还纯粹,还浪漫,或汲汲于名利,或高贵,或卑贱,这难道不是众生?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三):微尘众,悲悯心

  小时候看电视剧《红楼梦》,看到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当下心惊动,也说不出为什么,除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外,脑海里的印象就是那惊鸿一瞥的相见了。后来让我每每哀婉的是,大观园中的青春女儿,在梦中如繁华盛开,在现实中风流云散。那时的我眼里都是黛玉晴雯之流,哪里会去关注薛蟠之类的浊物呢?看到这本《微尘众》,看蒋勋的悲悯之心,如莲花一瓣一瓣打开,在黑色的水面上,于是,那些被遗落被弃掷的生命,渺渺微尘,其生命微光,在浊世的阳光下,一一映入眼帘

  红楼一梦,如流水落花,那些明媚可人的青春女儿惹人怜爱,还有那一干小人物,如浮在空气中的微尘,被人遗忘。这些人,有无名无姓的给宝玉演示纺线的二丫头,有精明的马道婆,有一出场就被打死的冯渊,还有仗义的街头混混倪二……人性何其复杂,曹雪芹笔下的芸芸众生,各有其善恶,而那些小人物,可鄙的,可恶的,遭人嫌的,在蒋勋慈悲的眼里,也值得让人去认真了解。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配得一份了解。

  以前读红楼,每次读到赵姨娘被小丫头打,都感觉心里解气,读到贾环欺负丫头的酒钱,就看不起他。在蒋勋眼里,这些小人物,也有着小人物的辛酸处。在宝玉华美的阴影下,他那卑陋鄙俗不堪的弟弟贾环,是不是太被亏欠了?我们欠他一份理解,我们讨厌他,我们鄙视他,此外便不再关注。如果用众生平等的视角看过来,我们就会看到,这个输不起的贾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都输,这输不起的悲剧,读来心酸。一个男人,连丫头都看他不起,这是何等的悲哀?蒋勋说,贾环是在这样痛苦的比较中一路长大的,没有人认同贾环。看看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少吗?人生的失意者,事业失败者,在痛苦与被弃中沉沦,这是何等令人哀叹的生命境况。

  还有薛蟠,恐怕没人会喜欢他,这个放在现代,就是一个粗俗不堪庸俗至极的花花公子,不学无术的富二代,还有贾瑞,更是让人嫌恶的角色,他几乎是一露面很快就死掉了,而且是那样不堪的死法,蒋勋说,贾瑞的“痴”是最彻底吧!他看到的是,贾瑞以一种最卑微甚至卑贱的方式暗恋王熙凤,让人心痛,仿佛许多现世社会中在不自制的爱情欲望中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毁灭的男子。

  所有的果,都有各自的因,这天地间的渺渺微尘,都用其自己的方式活着,也许卑微甚至卑贱,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渴望,欲望,不禁让我想起沈从文的话来,每一个人都是在承担着摊派到自己身上的那一份命运而已,而无论崇高还是卑微,所有的一切,都碎为微尘,流浪在生死途中,最终灰飞烟灭。对此,我们只能持一份宽容的谅解。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四):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节选)

  作者惋惜悲痛的似乎不是她们个人的遭遇,而是一整个时代青春女子共同的迷惘茫然。她们有才无才,品貌好或不好,不是重点,她们在男性为主体的父权社会里,其实都只是棋子,最终逃不过“原应叹息”的屈从命运。

  许多女性朋友在《红楼梦》里读到自己,忧愁如黛玉,刚强如王熙凤,圆融如宝钗,干练精明如探春,豁达如史湘云,然而命运若不自主,富、贵、贫、贱没有差别,一样都是悲剧吧!

  刘姥姥的“掸掸衣服”,让我感觉到一种做人的庄重,即使落魄卑微,即使可能被别人歧视、看不起,自己还是要认真庄敬慎重起来,不能失了生命的本分。

  贾瑞是《红楼梦》里青年男子中最不出色的一个,没有个性,畏头畏尾,卑微邋遢,从家世到才情到长相都不起眼,他有点儿像一个班级里永远不被看见的那个学生,他也像一个团体里常常被遗忘的那一个。贾瑞完全不是精明的王熙凤的对手,他被情欲煎熬,他一生在祖父的压迫下活得一点儿光彩,连学堂里的学生都看不起他,好像他想借一次疯狂绝望的爱情证明什么,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也有爱,也有欲望,也可以大胆,也可以自信,也可以义无反顾决绝地走向死亡。贾瑞的爱,像一次悲剧的自杀。王熙凤像一只厉害的猫,狰狞地看着面前的老鼠,老鼠连跑都不想跑,一再被猫的指爪玩弄,遍体鳞伤。被羞辱,然而不跑、不逃避,或许连那狰狞的玩弄凌辱都是她要的。二十岁,活得这样窝囊,她好像终究要这样轰轰烈烈地爱一次,死而无憾。

  宝玉的往事是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的全面记忆,让人想起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红楼梦》是一部作者的“忏悔录”。道德批判是不断指向自己内在的检查力量。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五):微尘的因果——读蒋勋《微尘众—红楼梦的小人物1》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讲述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但是,这本书真的只是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吗?不是的,我们都知道,这不光是一本写青年男女爱情的书。

  很多人或许知道“金陵十二钗”,或许知道贾家的那些主要的人物,但是,我们可曾关注过那些配角?那些路人的角色?那些在书里描写了不到一页的微尘?

  在红楼梦这一本大小说里,曹公滔滔不绝写了许多人,有仅仅一场戏卖官的戴权,有仅仅是匆匆过客的王二丫头,也有不耐寂寞却心存微善的门子。他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人?难道仅仅是为了陪衬吗?为什么我们此刻读来,每个人都栩栩如生,好像他写的,不是几百年前虚构的人物,而是我们曾经在生活里看过的某一个人,遇到的某一次擦肩而过的缘分?

  常常读红楼梦,对很多人物都很熟悉,甚至可以长篇大论说一些对于人物命运的分析与感慨。有时候我不知道,一本没有写完的红楼梦,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我们孜孜不倦追求那些主要人物的生命脉络,可曾有人注意,那些在书里已经写了,又不见的人,他们的生命脉络又是怎么样的?

  我曾经认为,红楼梦是一本充满悲悯的书,曹公悲悯地看着眼前的繁花似锦,看着眼前的诗酒年华,看着眼前的倚翠偎红。他知道这些都是繁华一梦,都会走向虚无,都会万境归空。但是他执著记录此刻的美好,他认真怀念此时,此身,此情,他陷入回忆之中,觉得生命因此纯净而美好。

  茶道里有一个观点,叫做“一得永得”。所以曹公在滔滔不绝地怀念每一次聚会、每一次拌嘴、每一次诗会,然后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实都是对往昔深深的依恋吧。

  一个可以增删五次的人,他会写不完这本书吗?还是说,他愿意写出来的,愿意留下来的,都是这些温存的回忆。在生命里,记录下的这些甜蜜,是不是就已经够了呢?

  所以,如同他做过的谶语,他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在大家搬进大观园的第三个年头,在第三个中秋节以后不久,整本书的故事不见了,故事到了八十回,就没有以后了。我们谁也不知道真正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我们只能从那个署名“脂砚斋”的批书人的批语里,窥见一丝半点曹公的想法。

  如果不是曹公心存怜惜,为什么,在他五次的增删里,在他十年的批阅里,这些悲伤的故事结局,没有流传下来呢?

  后来,看多了红楼梦,我们已经熟悉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他们的性格,我们知道他们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怎么按照自己的生命脉络走下去,我们可以透过迷糊的路途,看到每个人令人哀伤的结局。

  恰如欧丽娟所说,“ 在真正的小说艺术中,书中人物虽是经由作者的创造而产生,却可以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活生生的生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化、立体化,从而彰显出丰富奥妙的人性。”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左右书里每一个人的命运。他们曾经被命运摆放好,他们曾经被命运驱使,然后最后,他们依然要在没有人写完的情况下,各自走向各人的因果。

  我们知道了这些主角的因果了,然而,那些配角,那些微尘,那些渺小如我们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因果呢?

  在这本《微尘众》里,我们看到更多人的因果,他们或许没有那么鲜明的特点,他们或许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与我们一样,是大千世界里的微尘,是在生活里各自沿着各自的期望前行的普通人。与那些风花雪月的公子小姐的生活比起来,他们的生活与我们更为贴近。

  这世间,微尘广布,各有因果。山水之间,纷扰之中,每一份缘起缘灭,便是我们的“历幻之劫”了。

  在生命的过程里,即使我们微小卑屈,即使我们无人关注,但是,萤烛之光,依然可见世间,百态悲凉,欢喜盼望。

  2014.9.16夜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六):用来送人比自己看更值得

  微众尘是青春红楼系列的第二本。

  蒋勋先生的立意是新颖的。

  一般看红楼的,研究红楼的,都关注的是主干人物林宝薛三人以及荣宁二府。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故事中如一缕烟尘飘过的小人物。正如书名一样,他们是不起眼的尘埃,在这洋洋洒洒字的红楼梦中占据的只有几页纸的空间。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姓名,以各种代指而称,比如替贾府看守的“门子”。但是,奇妙的是,当蒋勋先生他们的故事时却可以立马浮现在脑中,不会完全想不起他(她)是谁。比如贾宝玉去参加秦可卿葬礼的路上遇见的二丫头。正是有了这些人才让它更加的充盈丰满。当通读过后,再去细细品味这本奇书时,相信很多人的视线也渐渐的从那些带着光环的人儿中移开,去关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更能了解红楼梦的情怀。一本红楼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历史、一个世界。

  书的装帧设计精良,简直可以作为礼品书赠人。而就蒋勋的文字,看过的人都知道,是没办法可以挑剔的。不过,微众尘这本如果是红楼爱好者还是要仔细考量一下。因为编辑的选编是有些问题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过,就是内容的重复。这个应该是蒋勋先生开设的某个专栏。作为专栏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没有人会将下一篇与上一篇放在一起看,但是作为书出版出来问题就出现了。对一些人物的讲解总是在不同篇章以相同的语言重复出现。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二丫头这个角色,不仅仅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篇讲了她,在北静王与二丫头中又出现了一次。还有就是秦钟与智能儿的交欢、薛蟠“保养”相怜、爱玉等等情节也是反复出现。最初读来还觉新鲜,总是看到只能叫人皱眉觉得编辑是拿来凑页数的。或者是硬要出蒋勋的系列而不得不翻出的一些文章,不加挑选而成书。破坏了每篇文字本有的美感是很可惜的。

  除去这个诟病,单独拿出一些篇章来还是受益匪浅的。

  比如“戴权”中写当时的买官卖官,经蒋公分析后,不得不说这公公的说话艺术真是叫人拍案叫绝。贾珍想给儿子买个官,戴权说三百员的龙禁尉缺了两员,一个已经卖了,一个有人拿着一千五百两送到我家求我,但是我现在让给你。一句话已经交代了很多信息:我是给你特别待遇、价钱是一千五百两、条件是送到我家来。这种说话的技巧其实在马道婆那里也有体现,只是换了买卖的东西而已。

  有些篇章,蒋勋是将过去与现在相比较。比如“焦大与李嬷嬷”,这两个过气的角色倚老卖老,仗着自己辈分长而肆意撒泼放混,蒋勋将他们与当代一些政客相比较,他们都是不想让自己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使人感到难堪而且悲哀。还有“酷儿”形态。他将宝玉、蒋玉菡、秦钟、薛蟠、北静王等人统统归入了时下流行的这个词汇中,将书中的同性之爱单独抽离出来,无论在什么年代,这个年纪的少年本就没有对性别清晰的概念,一方面他可以爱慕娇柔的女性,一面他也可以喜欢男性,这不是简单的同性恋问题,而是一种青少年所拥有的感情形态。

  总结一下,觉得自己红楼梦的故事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可以换换口味,但是对此书不要抱太大希望。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七):微为众尘的精彩

  在戏剧舞台上,导演们向来都喜欢让聚光灯跟着主角转,人们也喜欢盯着主角来看,评论一般都围绕着主角来解读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有时候一些配角演绎出的精彩会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甚至可能盖过主角的光芒,就象《人生》里的那个睿智的德顺老汉,就象《非诚勿扰》里范伟那个性感惹火的女秘书巩新亮。

  《红楼梦》中虽然写到了不下数百个人物,但以往的解析和评论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定钗和王熙凤这几个有限的主要人物来展开的。蒋勋先生是台湾地区著名的诗人与作家、公认的读红楼的名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在其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上着力,志在找出里面的德顺老汉、巩新亮来——他曾应《壹周刊》之邀,在《肉身供养》专栏里,每周细写《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小事件,看人所未看,发人所未见,很有一番别样的意趣在里面。

  他在这本书里分析了《红楼梦》里很多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试图从他们在书中仅有的几句描画中去窥见其后的生活。象王狗儿,祖上曾经有过风光,但又失去了积极务实本分的能力,在遭遇现实的困厄时只会靠打老婆孩子出气;象醉金刚倪二,在粗莽的草根气息里却有着一番侠义心肠,所以才会出手救难于贾芸?象那个门子,他处处钻营,想要博得一个好的前程,却又因为知道了贾雨村太多的秘密而被充发了;象刘姥姥,这是《红楼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之一,她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粗俗与精明,恰恰满溢着一种生命向上的积极本能,让人可亲可敬;象内相戴权,作者只用了了了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官场掮客形像;象马道婆,她这种搬弄是非的小奸小坏,正是利用了普通人心中的不平才得以屡屡得手、左右通吃;还有贾宝玉的书童茗烟、农家的二丫头、高贵的北静王、掮客冷子兴、酷儿、金钏、万儿、焦大……他们都是如此地无可替代!

  蒋勋先生认为曹雪芹因为经历过命运的起伏与波折,所以他是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来写《红楼梦》的——他看到了众生的无可奈何,所以才会书中那些最微小卑屈无能的小人物都充满着同情和体谅,而不是抓住他们的弱点去嘲讽贬抑,极尽挖苦。所以,蒋勋先生同样也是以佛家慈悲那种极大的宽容与理解来审视其中的芸芸众生的——这些人物在书中的那简短的一次露面,了了的几句话语,往往就代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形式,高贵的、卑贱的、善良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代表着其身后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现世生活,代表着那一类人的所背负着不同的宿命悲剧,各自还债,各自了结。

  其实,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注定微为凡尘,但又无限地向往着成功,所以人们看戏喜欢看主角,在生活中也喜欢当主角,所以中国人才在生活中无不削尖了脑袋拼命的往前挤、往上爬,去争取所谓的成功人生,去争取成为社会上的主角。但一个无比残酷的现实却是,成功的人永远都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注定将会与《红楼梦》中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样,成为蒋勋先生所说的“微尘众”。而其中多少人都心有不甘,都在抱怨时运不济、世无伯乐、天妒英才,以至于郁郁终生。然而,按照蒋勋对于《红楼梦》的解读,以及他对于一众小人物的温情,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哪怕是最为卑微的小人物,也都是自己生活中当仁不让的主角,所有所经历的苦痛、彷徨、无奈、粗鄙以至卑微都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是生命的一种体验,都可以算作是自己独有的精彩。实际上,即便多才、孤傲、冷漠如张爱玲,在面对自己所爱的男人胡兰成时,不是也只能低到尘埃里去吗?

  正如蒋勋先生所说,《红楼梦》是可以看一辈子的书,也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其中看到另一个自我。当我们学着象曹雪芹、蒋勋那样,怀着一种理解与宽容的心态去读《红楼梦》,去看待世事与众人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每一个角色都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种生活都有精彩。所以说,我们每个微为众尘的每个人都根本无需去执着于拥有什么样的命运,争取什么样的成就,而只要去用一种更加自觉的主角的态度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必定能够演绎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八):大观与微尘——读蒋勋《微尘众—红楼梦的小人物1》

  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大小姐元春入了宫,成为高高在上的“贤德妃”。因为皇上仁孝,可令她们回家省亲,共聚天伦之乐。贾府急急忙忙盖了迎接贵妃的省亲别墅,名字叫做“大观园”。大观的意思,就是盛大壮观。

  刘姥姥进贾府逛,看什么都是高大的:高大的牌坊、高大的卧室、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刘姥姥觉得“果然威武”。她还暗自琢磨:“(贾母屋里)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刘姥姥看得眼花缭乱,并没有着重说什么,而大家气象尽显。

  贾家很喜欢这个“大”字,也许不只是贾家,我们大家都喜欢。

  我们喜欢庞大的建筑物,津津乐道的长城,还有城市里越来越高大的楼房;我们喜欢大的物品,一次次做最大的月饼、最大的年糕,乐此不疲地申请吉尼斯纪录;我们喜欢说别人“高大上”,“大气”成为每个人都追求的东西;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也常常说“他的身影在我心中立刻高大起来”;就连最流行的手机,前几天刚刚发行的“苹果六”,也变得越来越大。

  可是,当建筑变大了,食物变大了,东西变大了,我们还是这个渺小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因为外物的变大而改变。

  在“高端、大气、上档次”外表包装下的我们,仍然是渺小的微尘众生;我们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左右命运的安排。

  我们习惯了让自己变得“强大”,羞于承认自己的微小。

  所以,当我们在看《红楼梦》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喜欢那些大的场面,比如元春省亲,何等威风赫赫;比如贾母带刘姥姥吃饭,刘姥姥面对一盘茄子不断惊叹。我们心里会羡慕元春与贾家的繁华,同时嘲笑或体谅刘姥姥的卑微。——但是我们看书时,大多数都是把自己带入到贾母或是凤姐的角色,没有人会把自己带入到一个忙忙碌碌的小太监或是插科打诨的刘姥姥身上。

  没有别的原因,我们喜欢强大,我们渴望强大,我们或许选择性无视那些卑微的弱者,或许高高在上地给予他们一点点怜悯。我们喜欢“大”,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下意识回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是在《微尘众》这本书里,蒋勋带领我们看的,不是大人物、大场面、大情节,而是那些书里匆匆过客一样的小人物。看他们的生命历程,看他们的悲欢离合,看那些在每天追求“大”的我们每每忽略的人物与事情,看那些渺小的微尘众生。

  蒋勋说,在一部好的小说里面,不是那些大的情节是最重要的。因为,从文字的作用来说,每一段文字都是同样重要的。而的确,在这个世界上,不是那些大人物是最重要的,从每个生命本身来说,所有的生命都是同样的重要。

  如果你从前读《红楼梦》,只看到那些主要的人物,看到整体的故事,默默忽略了那些卑微的生命,常常无视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你可以看以看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你看到那些卑微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命运同样充满选择与悲剧,命运是如此不可捉摸,富贵或贫穷,高贵或卑微,其实都面临一样的悲剧。也许你去思考这些,才会更深层的理解曹公说的“万艳同悲”。

  《红楼梦》这样一部大小说,写的不光是软丈红尘的万般繁华,写的不光是那些名门闺秀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写的不光是富贵人家走向末世的悲剧,它其实是在写“万艳同悲”的哀伤与悲痛。

  而这里的“万艳”,不光是名门贵族的当家少妇,不光是显赫世家的闺秀,不光是妩媚艳丽的姨娘侍妾,不光是为奴为婢的大小丫鬟,还有书里没有细说的过客,芳官、二丫头、银姐儿、卍儿······她们的人生,都打上了悲剧的烙印。

  在《微尘众》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卑微与爱憎,我们可以看到蒋勋对她们的关注与爱惜。大千世界,三千微尘,我们一一体察寻访,存万般怜悯体谅,看命运的悲凉无常。

  2014.9.20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九):小尘埃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是蒋勋先生"青春红楼梦系列”的第二本,与第一本解读《红楼梦》里的青春与孤独的《梦红楼》不同,这本书讲的是《红楼梦》里的小人物。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在血肉鲜明、性格鲜明的主角衬托下,更加黯淡无光,被人遗忘在红楼梦的尘埃角落里。

  蒋勋先生眼里的《红楼梦》,是很具包容性的:“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是最卑微的角色”。如果《红楼梦》的主角们是一条条亮金色的丝线,青春华丽,细致精美,那么一个个小人物就是一条条灰滞老气的线,两条线纵横交织,经纬交错,相互秉性对比,才有了《红楼梦》这一部图纹锦绣,熠熠生辉的经典著作。

  初读《红楼梦》,会被宝黛之间的爱情感动落泪,被薛宝钗的圆滑世故折服,会被王熙凤的狠毒泼辣震撼。我们的眼光总是被这些主角们吸引,随着他们的欢喜悲愁,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跌宕变幻。《红楼梦》要多读几遍,才会看到那些躲在主角光环之下的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如不知名的农庄里的无名无姓的二丫头,会做法念咒指使小鬼的马道婆,无法无天的薛蟠,俊美清秀的蒋玉菡,懒惰不事生产的王狗儿,善良智慧的刘姥姥,心比天高的晴雯,嫉妒宝玉的贾环,颇懂为官之道的门子,步步堕落的贾雨村,卖官得利的太监戴权,冤枉受屈的金钏,耙耳朵的贾琏等等。他们在《红楼梦》里戏份少,出现场景不多,有的出现还不到一页的篇幅,多被读者们忽略。但是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现实却传神逼真,也是作者极力书写的重点。

  在这些小人物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刘姥姥。刘姥姥女婿王狗儿不事生计,贫穷落魄,脾气又大又无能。刘姥姥务实能干,敢做敢扛。“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刘姥姥的语言漂亮,也勾勒出了农民本分。刘姥姥几进荣国府,不卑不亢,分寸拿捏的极好,不动声色中,既哄得太太小姐们高兴,又得到了自己想到的东西,这个农村老太太,确实是个厉害角色。

  除了刘姥姥,丫头晴雯也是一个心比天高,孤傲自负的人物,“晴雯撕扇”,“晴雯补裘 ”体现出来的是晴雯的个性刚烈和度宝玉的关心,可惜最后死掉了,正应了那句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红楼梦》越多读几次,越觉得作者有一种平等心。他不介入书中人物的好恶,只是具体呈现一个人的真相,留下许多余裕的空间,交给读者自己去评论判断。蒋勋先生的这本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把我们平时不会去关注的小人物作为主角,用平淡的讲故事的节奏为我们讲述了那一个个小人物生命中的命运轨迹,看着他们的故事,我们也许能找到一些共鸣,也许能收获一份感动。好与坏,悲与喜,就像蒋勋说的,还是让我们自己去体会感悟吧。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读后感(十):红楼梦小人物之众生相

  红楼梦小人物之众生相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by烟波浩渺1980

  蒋勋说:我喜欢《金刚经》说的“微众尘”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传。所以用此名为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做书名,《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

  作为读者我特喜欢这个名字,形容的贴切无比。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在夜间,关上所有的灯,打开手电时,会看的的景象。微小的尘埃飘在空气中,只有这种手电筒光束下我们才会注意到,数量如此多,飘飘摇摇密集在空气中,围绕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呼吸中也是不能摆脱。然而当你把灯打开,这些细小的尘埃就再也看不到了,看不到就不存了吗?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关乎渗透入每一项生活中。

  红楼梦中的这些小人物是不是也与这些尘埃有些类似的情况?在这部经典的八十回小说中,很多人只是过场客,小到你从来不曾在意过他们。关乎笑声、关于泪水;关乎善良,关乎丑恶;关乎赞美、关乎挖苦,息息相关都是以人作为传播的媒介,一传十十传百。比如路痴问路得到热心人的指路;比如总是挑你刺的同事;比如遇见捡到手机送还失主的好人;比如没人能理解的孤独感••••••如此,谁又能说微众尘,红楼梦中的人物只是书中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对应的形象,或者说是对现实的影响。

  于是蒋勋结束《梦红楼》中的主线人物的讲解后,转而投入到对红楼梦小人物研究中。有了众多小人物的加盟,这些一二线的人物有了陪衬的绿叶,更增添花香。人情世故、冷眼旁观、耍弄心机,这些小人物的手段一点也不差,曹公虽然惜字如命但是刻画起来又毫不留情的展示出真性情,好的、坏的一个都没有少。蒋勋便是将这种真性情的慈悲心在本书中解读出来。人物虽小写出了的意味不差“宝钗黛玉原应叹息四姐妹”,人情冷暖的情感依从这小看似渺小的人物中蔓延开来,她们的悲欢离合、爱憎别离亦是无比动人。

  曹雪芹的生活境遇由富转贫,历经了人世间爱恨情愁、世态炎凉,所以写出了像“仗义每多屠狗辈”的倪二;写出了“仆世人”-不是人的舅舅,连一口热饭不舍得让贾芸吃的舅妈。曹雪芹完全看不出情感起伏的笔触,却写出了最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不虚不假,表露出来的人情让人心生敬佩。蒋勋则将这些小人物的戏一一给读者做详细的解读,从小处入手,才显得蒋勋观察之细,爱红楼梦到骨子里。

  “《红楼梦》里许多小人物写得极好,却因为戏份少,出场故事不多,多被忽略。每读一遍《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每个不同的年龄段关注的点也不同。尽管自认为反复阅读过,很多小人物竟然都被忽略了,读书不细致不思考,结果让这些精彩纷呈的小人物“隐身”了。

  在宝玉见过北静王之后,路过农庄见到珍惜工具的二丫头,二丫头只有两句台词:别动;我转给你看。二丫头不惧怕富家公子反而怕他弄坏了纺车,后又善意的演示纺车的使用方法。曹雪芹写宝玉刚刚遇见一个尊贵的人物后又写二丫头用意何在?

  为贾雨村献计策的“门子”因为久居公门,尤其擅长官场之道,钻营油滑,什么原因会是他变成这样?

  金钏无辜的死亡,晴雯撕扇子,宝玉与蒋玉菡交换贴身汗巾子,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机关”透露着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为什么贾环会心怀嫉妒使坏用蜡烛油烫伤宝玉。惜春对赵姨娘不可理解的态度?贾瑞对王熙凤的痴迷,被折磨捉弄也执迷不悔,风月宝鉴的神器也救不了痴迷之人,可叹可悲,而如今像贾瑞一般的执念,又像谁?

  于是蒋勋讲这些个妙趣的众生相独立成章,展览展示出来。红楼梦的“真事隐去”,托借“假语村言”,为你展现曹雪芹的悲悯慈悲心,对红楼梦中出现每一个人物都倾注了感情。如:马道婆、蒋玉菡、二丫、赵姨娘、仆世人、倪二、智能、静虚等等。

  蒋勋的文字是温润优美的,而红楼梦是如梦似幻又不脱离真实。

  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拿出来都是可圈可点,主角主线人物有她们的光彩夺目,小人物同样富有意味。所以蒋勋说:曹雪芹在静观来来去去、碎为微尘的众生,各自有各自的因果,各自要了各自冤孽。

  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的百家众生相,蒋勋用优美的语言,用完备的分析解读出这“一把辛酸泪”,这样你就读懂了“其中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