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先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先知》读后感10篇

2018-03-05 2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先知》读后感10篇

  《先知》是一本由纪伯伦著作,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5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知》读后感(一):knowing-即使先知又有何用

  http://timetunnel.blog.com/

  很难描述knowing带来的感觉,希望与失望并存,却又让人不断地思索人类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即使先知先觉又有何用。一直期待影片高潮,那一定是拯救成功地抑制了太阳的爆发,将人类、地球、甚至整个太阳系拯救于崩溃的边缘,一直期待着尼古拉斯·凯奇以其惯有的深沉完美地诠释充满父爱和责任感科学家,用超人的智慧力量将对家庭世界的爱将自己融化。情感早已被父子之情、母女之情调动,就等到拯救的时刻迸发。然而,一切都没有出现,太阳无情地爆发,带有高能量的强辐射风暴将一切摧毁。繁华都市、茂密的森林、还有象征精神力量的圣经都在风暴中消失,人类在虔诚无畏的祈祷中毁灭。曾经尘世喧嚣在瞬间平静,一切都走向了终结。不过,导演还是留给观众一线希望:耳语者将为数不多幸运人类带到另一个星球,用智慧和爱重新构造繁荣家园

  尽管预见了未来,但却无力改变,幼小的露辛达颤抖地告诉我们:请阻止他们!然而,无人能够理解,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无所畏惧,露辛达只能在误解中离世。 50年后的孩子只是在竞相攀比时间囊里的图画,无人愿意深究其中的含义,并将对于和平与谅解、善待环境美好希望转化为实际行动,依然重复着人类一直的错误。如果有幸前往其它星球的人类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那么,繁荣过后依然是无情的毁灭。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我们,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改变毁灭的结局,必须阻止我们自己。

  《先知》读后感(二):先知的使命上帝的涅磐

  描述纪伯伦的作品困难的,尤其对于《先知》:分析僵硬而全无意趣,概括太浅薄隔靴搔痒,至于印象的鉴赏,更如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所讥讽的——不过是艺术品的拙劣模仿。接下来我说的话,对纪伯伦作品发表意见,也将不免于以上几种批评。但是,假使话语真诚的,自我的,即使并不高明,也会有一种(如纪伯伦曾提起过的)“疯人”般的可爱吧。

  《先知》除头尾两节(“船的来临”和“告别”)以外,每一小节叙述一种“灵魂中的事物”,如爱、施与、善恶、律法、死等,一共26节,几乎遍及人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篇制不长,但自有一种深沉恢宏的气度。与以前的散文诗集(《泪与笑》《疯人》等)相较,《先知》的结构更为完整、紧密和精致

  “被选和被爱的艾勒--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航船前来迎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

  开宗明义,一位带着光辉骄傲的先知降临人间。接下来,艾勒--穆斯塔法等到了他的航船,将要启程返乡。当他心中泛起离别愁绪,体味着仿佛“用自己的手撕裂一层肌肤”的痛苦时,城中的人们前来挽留,而女预言家爱尔美差(此处从冰本,这一译名使用较为广泛)知道先知离去决心不可扭转,于是请求他“为我们言说真理”,“告诉我们生与死之间的一切”。爱尔美差与城中百姓陆续提问,先知则一一予以回答,每一次回答构成一节的内容。最后,当夜来临时,先知终于登上航船,告别离去,全书亦随之结束。这样的体制令人想起故事里套故事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但这其实并不是东方文化的袅袅余音,而是西方哲人的黄钟大吕,正如米哈伊尔·努埃曼所言:“这不是纪伯伦独创的铸造物。它大体上借用了尼采的查拉斯图拉的格式。似乎纪伯伦要摆脱尼采思想影响,然而又没有摆脱掉尼采和解释手法的影响。” (《纪伯伦传》)

  纪伯伦自巴黎游学(1907年)时开始接触尼采作品,很快就为之深深倾倒。因为醉心于尼采式的“雄心与才力”,他甚至不想把已经写成的《折断的翅膀》付梓——这部中篇小说写一位传统的阿拉伯女子萨勒玛的不幸命运,而纪伯伦感到,在尼采的眼中,这不过是平庸可耻地以眼泪众人乞怜。尽管小说发表后受到阿拉伯世界的热烈赞誉,纪伯伦依然决定抛弃一切含着眼泪与犹疑的文字,以及死去了的昨日,此后无论《疯人》里丢掉七个面具疯子,《暴风集》里狂傲叛逆的掘墓人与魔鬼,无不显现出尼采哲学的批判锋芒,也令我们惊异于这位爱与美的诗人“金刚怒目”的犀利一面

  纪伯伦出身于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纪伯伦家为马龙教派,是阿拉伯世界穆斯林汪洋中的基督教孤岛),本人亦始终钦慕耶稣。尽管谦和忍从的耶稣与睥睨一世的超人多有抵啎之处,但其热爱尼采并非全无根由。诗人生长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黎巴嫩,稍长便漂泊于阿拉伯世界与欧美国家,饱尝贫穷与孤苦滋味,历经亲人相继去世的打击,对生活的残酷社会不公一生难以释怀。他曾以小说(《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折断的翅膀》)控诉、诅咒黑暗人世,但这种本能的反抗终究无力,最后仍是妥协,在爱与美的失落浅吟低唱伤感的曲调。而尼采雄强的气势、决绝的态度以及富于天才丰富思想恰是对症的一剂强心针,是东方柔顺、纤细、忍让的奴隶美德的破坏者。

  能以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写作的纪伯伦,性格和思想中存在许多相持不下的矛盾。“打右脸给左脸”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两种水火不容的哲学,在这位贯通东西方艺术精神的诗人心中曾有过怎样的此消彼长,我们不得而知,但读其全集,则能明白体会到那焦虑挣扎。诗人一直在寻找内心平衡,以及建构自我的独特方式。从早年开始酝酿的《先知》,初稿以阿拉伯文写成,其间搁置多时,又改成英文,数易其稿才终于问世。其中有语言和思维的转换,思想与智慧的蜕变成熟,纪伯伦称它为“思考了一千年的话语”,实非过分夸张。尽管艾勒--穆斯塔法与查拉斯图拉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诗人在类同的模子之中,浇注的是完全不同的灵魂。

  先知离群索居,却并不以本质上的高贵自命。他“登上高山峻岭,走过偏僻之地”,是为了“从更高更远处”看见人们。他并不向天上的神祷告与祈求,也不敬畏和服膺人世之外超自然的力量;不在仰视的酸痛中膜拜或诅咒高高在上的强力,也不在俯视的得意里嘲弄和斥责地上爬行的庸众。即使不被理解,孤独并不成为他值得自矜的荣耀,也不意味与世隔绝清高。因为“我追寻的只是你们欢乐与痛苦的秘密,我捕捉的只是你们在空中飞行的大我”。先知对于众人,不仅是精神上的偶像与先导者,也不是被放逐的流浪者与疯人,奥法利斯城的老者挽留先知说:

  “你在我们中间不是一个异乡人,也不是一个客人,乃是我们的儿子和亲挚的爱者。”(冰本)

  先知是伟大的容器,包容所有而呈现真理的辽阔。在那广大的视野中,强者适见其弱,短者适见其长,冰炭未必相憎,也许恰如胶漆般相爱;风马牛未必不相及,也许本来就是一体同心:

  “恶不就是被自己的饥渴所折磨的善么?”

  “当你们中的一个人跌倒,他是为后面的人失足,使他们小心避开绊脚的石头

  噢,他也是为了前面的人失足,因为他们步履虽然轻捷坚定,然而却没有挪开绊脚石。”

  “爱虽可为你们加冕,也能将你们钉上十字架。他虽可助你们成长,也能将你们削砍剪刈。”

  这些箴言看来玄妙,人们容易觉得富于神秘主义的意味,但精彩语句之下,是极为朴素道理,平易如我们日常所见,处处可以印证。《先知》所谈的对象具体平凡饮食衣服、买卖、居室等,常有高远的视野和超拔的理解;抽象复杂如爱、自由、痛苦、死,则往往化繁为简,以精美的隐喻令人默会于心,如爱的打谷场,披枷戴铐般穿戴起来的自由、痛苦的药剂、在阳光下融化的死亡——上帝不自外于尘世,先知不自外于众人,纪伯伦亦不自外于《先知》。

  显然,艾勒-穆斯塔法正是映照着作者本身的形象,在头尾两节尤其明显(如先知在奥法利斯城等待十二年,暗合纪伯伦侨居美国的时间)。纪伯伦也并不惮于承认这一点,他告诉女友,“我是一个有使命的人,是一个将自己的影响送到人的头脑中去的人”。这是一种自觉的担负而非自负;在骄傲的承认“先知”的使命之前,纪伯伦首先教育了自己:他不仅是述说者,更是倾听者;并非带来智慧,而是来“求取你们的智慧”。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此种理想主义的使命自有其精神上的神圣性;而经历过“上帝已死”的尼采风暴,纪伯伦对“大我”的追寻,则无疑的意味着灵魂的凤凰涅磐和信仰新生

  先知所回答的问题,以“爱”始,以“死”终。而“生与死是同一的,犹如河与海”。死是永生最后的秘密,而“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冰本)。爱与美在此绾合,贯穿生死而成为一体。爱是喜悦感恩,广博的精神和承担苦难勇气。唯有通过爱才能自我发现和救赎:

  “这一切都是爱为你们所做,使你们或许能从中领悟自己心中的秘密,从而成为生命之心的一小部分。”

  “当你爱了,你不应说‘上帝在我心中’,而应说‘我在上帝心中’。”

  “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上帝复活了,因爱得到重生。先知并不言说真理,是真理寻求恰当的自我表现;先知并不转达上帝的律令,却向众人寻求智慧,因为每个人身上的“神性自我”都是上帝的一部分——这是爱与美的宗教,在自我之中领悟了神,在自我身上印证了神。

  (注:所引《先知》原文大多数来自伊宏伊静译本,来自冰心译本的句子已经标出。)

  后记

  纪伯伦的名字我国读者并不陌生。上世纪二十年代,他还在世时,茅盾等新文学倡导者就开始译介他的一些散文诗。1931年他去世后,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并交北新书局出版。因此,《先知》正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纪伯伦散文诗集。此后数十年,国内十多家出版纪伯伦著作计有二十余种,其中《纪伯伦全集》更有补阙申隐之功。其他相关资料,如纪伯伦生前好友、与纪伯伦同为“旅美派”(阿拉伯侨民文学)三巨头之一的米哈伊尔·努埃曼写的《纪伯伦传》等,也均有出版。国内有关纪伯伦的研究为数不少,但不是只限于零散篇什的赏析,就是融入“阿拉伯现代文学”之类的大题目;能找到的研究资料大同小异,我没有多大把握知人论世,只有尽量面对文本自身,倾听先知的言语,沉思它们带给我的喜悦和忧愁

  《先知》一向被视作纪伯伦的代表作,1923年发表以后即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家中朗诵它,把它搬上舞台,并且翻译成多国文字(如德文与法文译本出版于1925年。冰心女士1927年在美国朋友处读了《先知》,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使她一见便生移译之念)。《先知》为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爱戴,黎巴嫩人称他为“我们的先知”,美国媒体称《先知》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罗斯福总统评价纪伯伦道:“你是东方刮来的第一阵风,从根本上扫荡着西方,但是,你给我们带来的只是鲜花。”而对于作者本人,《先知》亦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他称之为“我的精神至今孕育的最好婴儿”。传说纪伯伦15岁就写出了《先知》的初稿,此后历时25年,不断修改与“搁置”,终于完成。这则故事可能过于强调了纪伯伦的早慧,不那么可靠;但据一些传记材料显示,《先知》的写作确实自纪伯伦青年时代就已开始。在1918年以前已完成《先知》的二分之一强,剩下的部分又足足用了五年时间才完成,可见其审慎严谨(见伊宏《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序》)。我初读《先知》时不过十三四岁,很为其中语言的诗意和哲理的玄妙惊艳;而到了今天看来,《先知》依然是一部难以挑剔的杰构,其思想的芬芳并不因熟稔而消散。

  《先知》读后感(三):来自田原BLOG的评价

  那天路过一个小书店,进去看了一眼,买下了纪伯伦的《先知》,小小的一个册子,可以随身携带。其实小的时候,也看过纪伯伦的书,但没什么印象。如今再读,突然共鸣很大。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除了自身别无所取。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

  当你爱了,你不应说‘上帝在我心中’,而应说‘我在上帝心中’。

  别以为你可以指引爱的方向,因为爱,如果他认为你配,将指引你的方向。

  爱别无他求,只求成全自己。 ”

  先知这个词一听就是欧美风范,但这本书里面的思想却和东方的智慧不谋而合。所谓爱,并不是和恨对立的。如果能够抛开二元论的成见,从更加混沌的的视点来看世界,我们也许会更加宽容。

  《先知》读后感(四):《先知》 作者:纪伯伦 备注:古籍,诗歌类读物

  当初摘抄他的东西的时候,感觉没有《飞鸟集》的好。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至于现实比较的受用。尤其又看到里面关于朋友的一段,感慨良多:

  总该邀朋友共享生命才是。

  当你和朋友离别时,不要悲伤;

  因为他最为你所珍爱的特质会在他离去后显得更加醒目,一如登山者在平原上远观高山更能得其全貌。

  而且,除了追求心灵的深耕之外,友谊当别无所图。

  因为,只求表露自我而无所他求的爱,不能称之为爱,它只是一张向前撒出的网:捕获的尽是无用之物。

  给朋友最好的一个你。

  《先知》读后感(五):阿拉伯, 西方, 老子, 共产主义

  总结是, 一个阿拉伯人,在美国文化中,写的东西和老子的辩证常常丝丝入扣, 也常和共产主义信仰同出异名. 有趣吧:)

  下面是每篇摘出关键的一两句.

  love

  Love has no other desire but to fulfil itself.

  marriage

  Fill each other's cup but drink not from one cup.

  children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giving

  They give that they may live, for to withhold is to perish.

  //辩证,拥有即死亡

  work

  And when you work with love you bind yourself to yourself, and to one another, and to God.

  //工作即社会关系

  joy&sorrow

  Your joy is your sorrow unmasked.

  //辩证,喜就是去除面纱的悲, 难怪悲剧更高

  crime and punishment

  o the wrong-doer cannot do wrong without the hidden will of you all.

  //暗合共产主义的全息观点:个人是有机整体的缩影. eliot<传统与个人才能>关于'文学的基因'观点类似

  laws

  ut you who walk facing the sun, what images drawn on the earth can hold you?

  freedom

  I have seen you prostrate yourself and worship your own freedom,

  Even as slaves humble themselves before a tyrant and praise him though he slays them.

  Verily all things move within your being in constant half embrace, the desired and the dreaded, the repugnant and the cherished, the pursued and that which you would escape.

  //辩证,追求自由即不自由,一层上的自由即另一层上的不自由. 价值中立.

  reason&passion

  Your reason and your passion are the rudder and the sails of your seafaring soul.

  ain

  It is the bitter potion by which the physician within you heals your sick self.

  elf-knowledge

  For self is a sea boundless and measureless.

  //'know thyself'; freud本我;等等.

  friendship

  Your friend is your needs answered.

  And let there be no purpose in friendship save the deepening of the spirit.

  talking

  When you meet your friend on the roadside or in the market place, let the spirit in you move your lips and direct your tongue.

  time

  And let today embrace the past with remembrance and the future with longing.

  //时间是生物对一个维度的感受;

  good&evil

  For what is evil but good tortured by its own hunger and thirst?

  //辩证, 好坏是硬币两面, 好人坏人是同一'人'的不同投影

  rayer

  You pray in your distress and in your need; would that you might pray also in the fullness of your joy and in your days of abundance.

  leasure

  And to both, bee and flower, the giving and the receiving of pleasure is a need and an ecstasy.

  eauty

  And beauty is not a need but an ecstasy.

  eauty is life when life unveils her holy face.

  religion

  Who can separate his faith from his actions, or his belief from his occupations?

  farewell

  //说的都是共产主义'全息人''全面发展'观点,也合微软的mission: to enable people...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先知》读后感(六):knowing-即使先知又有何用

  很难描述knowing带来的感觉,希望与失望并存,却又让人不断地思索。人类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即使先知先觉又有何用。一直期待着影片高潮,那一定是拯救者成功地抑制了太阳的爆发,将人类、地球、甚至整个太阳系拯救于崩溃的边缘,一直期待着尼古拉斯·凯奇以其惯有的深沉完美地诠释充满父爱和责任感的科学家,用超人的智慧与力量将对家庭和世界的爱将自己融化。情感早已被父子之情、母女之情调动,就等到拯救的时刻迸发。然而,一切都没有出现,太阳无情地爆发,带有高能量的强辐射风暴将一切摧毁。繁华的都市、茂密的森林、还有象征着精神力量的圣经都在风暴中消失,人类在虔诚与无畏的祈祷中毁灭。曾经的尘世喧嚣在瞬间平静,一切都走向了终结。不过,导演还是留给观众一线希望:耳语者将为数不多的幸运人类带到另一个星球,用智慧和爱重新构造繁荣的家园。

  尽管预见了未来,但却无力改变,幼小的露辛达颤抖地告诉我们:请阻止他们!然而,无人能够理解,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无所畏惧,露辛达只能在误解中离世。 50年后的孩子只是在竞相攀比时间囊里的图画,无人愿意深究其中的含义,并将对于和平与谅解、善待环境的美好希望转化为实际行动,依然重复着人类一直的错误。如果有幸前往其它星球的人类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那么,繁荣过后依然是无情的毁灭。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我们,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改变毁灭的结局,必须阻止我们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先知》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