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的读后感10篇

2018-03-05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的读后感10篇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是一本由【英】比尔 • 卢卡斯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一):“聪明”是一种可以修炼的武功

  一直以来,我们中有不少人都持有这么一个观点:聪明这种东西是天生的,因为有时自己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不如那些随便花点功夫就可以取得更好成就的人。一旦认定自己不是“聪明”人之后,他们对待学习事业上的挫折失败时就可以更加理直气壮了:没办法,谁让我天生不够聪明呢?

  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聪明”的定义出现问题,他们把“聪明”视作一种与生俱来、后天难以改变能力:我学习差,是因为我不够学习好的人“聪明”;我工作上的事情怎么做也做不好,也是因为我不够“聪明”所致。但《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这本书,或许会改变我们对“聪明”的看法

  这本书开篇就讲“聪明的10种体现方式”,介绍了哈佛大学认知教育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脑力可以划分成八种形态,而每个人在这八种形态上的智能水平可能有高也有低;同时,脑力也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有效训练,在现有的智能水平基础上有所提升

  以学习驾车为例(笔者为了考科目二目前已有相当深厚的学习驾车经历,书中作者在阐述观点时也两次用学车为例),一个简单的打方向动作,有些人可能几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能掌握回正方向盘、快速打方向盘的技巧,但也有些人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也不知道自己打多少圈方向盘才是正的。这能说后者不如前者聪明吗?严格来说,这只能说前者在动觉智能方面优于后者。真正明智做法,不是对自己的“不够聪明”长吁短叹,而是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智能方面水平不够,然后找对方法,勤加锻炼

  破除了这种“聪明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能力”的看法,我们才可以继续谈如何修炼“聪明”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思考、习惯、技巧、记忆、应变等方面谈了聪明人是如何为之聪明人的,书中所说的道理都很简单,既没有冗长的理论分析,也没有援引大量的科学数据,每一节只有两三页左右,更像是文字版的PPT。在这些又干又硬的货中,有很多“聪明”的方法似曾相识或是我们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的。比如我们可以充分感觉运用到学习和记忆上,某一段文字可以通过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方式,调动起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以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例如从犯错中学习,从失败中成长这样的道理,这些其实都早已耳熟能详

  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可以修炼的武功,那这本书可以叫做《聪明心法精华版》,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床头或是书桌,每日勤加练习,他日必能有所作为。只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渐渐有了一个疑惑:书中的道理都懂,为什么我们就是没办法坚持去践行呢?我当然知道做事情有计划最好,也曾试写过一两次计划,但要么是计划执行不下去,要么是计划都写不下去;我也知道保持积极态度可以提高让我在做事上表现更好,但遇到不顺时我就是会落入消极的情绪当中。某些时候,一些外在的因素会促使我们做出行动,但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在发出“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嗟叹。我想,跟这些常见的“聪明”的方法相比,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或许才是最为重要的“聪明”心法。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放下书本继续去探索。

  最后结合自己看书的感受,谈谈这本书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简洁中带点啰嗦。有些小节是可以合并的,如第三章的第16节“学习=经历+反思”跟第17节“我们把失误称为经验”,说的无非都是对遭遇困境进行反思,汲取经验教训,然后为我所用。第12节“拉紧注意力的缰绳”中谈到“如何集中注意力”分两步,第一步是清除干扰,第二就是集中注意力,有种说了等于没说的感觉。二是有些编排上的小错误。如第1节说“聪明的10种体现方式”,但数来数去就只有8种;还有最后1节讲到“第四阶段:核查可行性”,其中有一个错别字,“另一方面,所以永远无法实现目标总会让人沮丧不已,所以停下来想一下明年你要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结合上下文,“所以”应是“所有”。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二):聪明人的思考方式

  前不久,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件小事,虽不能说致命,却深深影响了我。也是在读完本书后,我震惊地发现这个故事开始结束完全符合了作者的预言。

  一篇我甚是得意小说编辑退回来了,她说内容松散,情节断片,人物过多。刚听到这消息,我很愤怒,因为我觉得已经写得足够好了,继而觉得她的评价有失偏颇抱怨起她的严厉来。

  除了批评,她也给我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刚开始,我是打算按照修改意见一一改过的。但只要我一打开文档,看到需要改动的地方太多,就不免泄气。我觉得我没有办法按照编辑的愿望,杜撰好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对话,太难了。

  我心里在想,这些问题如果不存在就好了。想着拖着,交稿的日期近了,我还是没有改好。最后,我主动告诉编辑我放弃了这篇小说。说完推辞的话后,我心里一阵轻松,觉得自己总算是摆脱那些个为小说神烦的日日夜夜了。

  我不仅拒绝了这一篇小说,我还拒绝了此后多篇同类型的小说。有了之前的先例,我认为我就是写不好此类小说,对它们我是无计可施

  直到读完《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之后,我才明白那是我情绪变化的抗拒。当一件事情发生变化时,大多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愤怒,继而会觉得不公平,甚至反对、抱怨。接下来,人们便是希望这种变化可以自动消失,而不是主动应对变化。

  是啊,就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篇小说在编辑那儿发生了变化,我便产生了一系列消极情绪,最后自己也放弃了修改,希望有关这篇小说的变化自动消失。

  但逃避变化是不会进步的,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书中也给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能让恐惧、愤怒或悲伤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是要学会明确问题。到底是哪些事情引起了我情绪的变化,分析每一个问题,并对它们提出2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来。

  当时,编辑给我提出的修改意见其实就是一种解决方案。但我尝试按照他的方案来,发现自己无法完成,痛苦无比。这大概就是书中所说的,遇到问题,不要给自己2个解决方案,这样当2个都行不通时你就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你给自己提出2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时,你就给自己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也意味着你也能重掌控制权。

  其实,失去一次机会,放弃一篇小说还没什么。怕就怕像我那样,打心里放弃了自己,拒绝了同类型小说的创作。这样的心态在本书里被称为“解释风格”,当你陷入一种解释风格里,便如走进怪圈一般再也走不出来。

  聪明的人从不会因为一棵树木放弃整个森林,学习本书,你会发现作者惊人地预料到你以往所有的行事方法。而对那些消极的,每一个章节后面都附有学习方法或改进技巧,正确联系它们,你会发现原来聪明的思维也是可以锻炼的。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三):怎样认清自己的思维模式

  学习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只能升级你的生存技能,还能让你更自信,给你提供成功快乐生活的机会。这是一本给学习者的书。

  也就是基于这一点,我才想着要读这本书。原本我以为,这本书一定有着颇为复杂高妙的理论、知识体系,一直担心读不懂,毕竟这是介绍流传于牛津剑桥的高效思考方法。所谓高效思考方法,一定是独特的,高深的知识层面的思考。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聪明人,往往是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化,而只有,愚笨的人才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作者把聪明定义为一种获取更多成功和幸福的能力。想要拥有这种能力,先要查看你的大脑是哪种型号,看看你的大脑采用的是那种学习模式。而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呢?

  本书作者指出,既放松又警惕的状态,是发挥头脑最大潜力特别状态,而聪明人恰恰就是常常保持了这种状态去思考和面对各种问题!

  情绪在决策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尤其负面情绪会干扰正常的学习能力。看到这里,不免想到,现在很多强调情商、逆商的论调,其实也是在宣扬聪明人思考的模式。聪明人之所以能把控诸多疑难问题局面,很大程度上是把控了情绪,尤其是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这并非是天生的能力哦!看,作者为找出问题情绪的原因所列出的表格,相对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目了然。这才是聪明人的思考模式。图表方式,有时真的使问题更清晰化。

  在以聪明的方式应对变化的世界,这一章节里,作者再次提到情绪因素。决绝变化的不是你,是你的情绪,作者引用达尔文的话“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结果

  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使用说明书。曾经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演示过的。这种方法大都被大家接受,的确是找到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的快速、直观的办法。只是,过了这么久,好像都没有把这个运用到自己身上,遇到问题时,仍然是乱糟糟的。

  纵然,一个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很难轻易改变,单凭阅读一本书,尽管方法极好,也未必能能尽然吸收。但书中的方法,其实用性自不必说,单就其训练方式和步骤,就足以说明,聪明人的思考模式,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他们善于训练大脑、拆解问题、寻找答案。聪明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可以训练的,这本书告诉你训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犹如一本功夫秘籍,只看自己是否能潜心体味并深入实践去训练自己,不然,也只能是欣赏一下聪明人的思考模式而已。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四):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这本书如果不是在西西弗书店看见的话,估计我是不会下载来看的。但是看见里面写作的风格简单直白,像极了中学时候看到的那本叫人脑洞大开的《学习的革命》,于是也就看了。本预计1天内看完,但停了又看,看了又停,断断续续还是用了一周。今天也算做个了结。

  书的内容分了思考、习惯、记忆、沟通、谈判、计划等板块,讲的无非也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但是就是因为说得多了说得久了,也就忘记了。于是看完这本书也当是重新做了一次复习。里面关于记忆和演讲部分,恰好是我最近在思考的,看完觉得总结得比我到位,说得也在理。又再次证明了,书不能停的道理。不停,也就能够从书中得到一些东西,管他是不是你主动愿意得到的,反正又再次加深了印象。说人话就是:勾起了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这本书的题目太具有迷惑性,一看就是一本鸡汤满满的书。但就这个题目而言,我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聪明人?我们平常又是在如何思考呢?

  我们常说的聪明人,大多脑袋灵光,反应很快,别人举手投足他就能够领会意思……我反正以前就挺羡慕这种人的,因为有“能干”的光环加身,总觉得叫人无法靠近。就拿我初中一个数学神人举个栗子,他平日上课看不到他专心听讲,空了就打牌睡觉,作业也并不常按时上交,但是他就是数学成绩好,每次考试都是前茅,于是老师也就容忍了他的一些“怪癖”。对于数学不好的我来讲,这位同学简直是太聪明了,简直是学霸的化身啊。那个时候我就好奇啊,我就经常找他请教问题,经常找他玩……直到后来,有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到他家做客,席间对着他的父母一堆羡慕之言,说得他父母也都不好意识。然后说出了一个让我们感到惊讶之极的”秘密“,原来这位学霸白天听不进去课,晚上就熬夜到一两点自学数学,把奥数题做了好几本。我似乎也从那个时候变”聪明“了,晚上加班加点读书,后来成绩也是嗖嗖往上奔。原来,哪里有什么聪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啊!!

  相对而言,学生时代变”聪明“是很容易的,出身社会后要想聪明那真是难上加难。当学生的时候,成绩落后了,多做几套题,多看几本书,慢慢的也能跟上。但是社会上的那些学问,仅仅是看书做题那是学不来的,唯有不断试错才能获得成功。我们从毕业开始,就选择了不同难度模式,遇小怪打小怪,遇大怪打大怪,遇见BOSS了,也就想办法硬抗过去,没有退路,无法逃脱。这个时候的聪明,可能没有谁敢用来评价自己。也就埋头干事,不断积累了经验,最终做出一些成绩来。网络上说,凭你的努力程度还没有轮到比智商地步,我觉得很有道理。许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那都是相当努力的,没有哪一个的成功没有付出艰辛,就连中彩票的都在每天划线分析明天的下注号码。谁敢自侍聪明,不加倍努力?

  再多说下去也不算是读书笔记了。总的来讲,这本书对于我这种看多了所谓成功学、鸡汤文的人不算一本好书,但是我从中还是得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我开始回顾我的那些知识,试着将它们形成一个体系,逼着我朝着”聪明“的方向不断努力。去掉前面那一段废话,留下两个字就是:”努力“。

  最后,我把摘抄的里面关于演讲和记忆的放在后面,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有所得。

  如何准备演讲:

  了解自己的观众是什么人及演讲要进行多长时间。

  确定演讲的内容和顺序。语言简洁有重点。你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出主要论点。总结关键词或做几张写有标题的提示卡片。

  演讲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注意力要格外集中.效果比较好的开场白应该包括:自我介绍,概述自己的演讲内容,讲个与内容相关的有趣小故事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或者将自己与演讲的或即将讲述的地方联系起来。把前面的一两句话写下来能帮助你在开始的时候建立信心。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内容,可以给演讲做一个不错的收尾,确保自己结束时的语句是积极向上的。

  用“记忆的4项基本法则”加固自己的主要观点。

  如果你需要记住人名、事实证据或者统计资料,可以用第31、32步。

  确定自己是否需要挂图或视频片段这类可视的辅助工具。这样做能丰富你的演讲,也能帮你唤起记忆。

  站在镜子面前或者让朋友当众练习演讲,一边做一边自己计时。

  “记忆的4项基本法则”:

  首尾内容印象深

  创建记忆关联

  越奇怪,越好记

  定期联系,时常复习

  31步:记住别人的姓名和面孔

  注意不寻常的细节

  用相同的字或发音帮助记忆

  联想

  尽量多重复对方的名字

  如果在开会,就把对方的座位和名字对应起来

  事先熟悉出席名单

  32步: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

  重复你想记住的东西

  创建线索或记忆触发点

  首尾最好记

  找到记忆连接和模式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五):别和自己较劲

  前段时间同事谈起一个以前的高中同学,高一时成绩很好但偏文科。到了高二分班的时候,虽然她本人想要学文科——毕竟又喜欢又擅长,但她父亲硬是逼着她选了理科。结果高二高三两年无论如何努力成绩也不见起色,高考毫无悬念地考砸了。复读一年,重新选了文科,第二年才勉强考上个二本学校。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也并不少见。那会儿我家那边高中整体氛围就是重理轻文,“文科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差生才会选的”也是不成文的共识。不知道是因为受大环境的影响还是不愿意被视为差生,很多理科成绩并不好的同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理科。当然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两年的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但更多的人只是勉强够得上分数线最后去了非常一般的大学。

  他们当初选择理科可能还有这么一种心理:别人能做到的凭什么我做不到?这种略带着些赌气性质的想法其实也是从小被大人灌输的。一直不停的被拿出去比较,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如果仔细思考,这句话背后的假设前提就是你和别人一样都是人,也不缺胳膊少腿也不弱智,你做不到唯一的原因就是你不努力——仿佛每个人都是生产线上出来的标准品一样。我也是这样,这种“别人行我也得行”的想法控制了我很长时间。一旦遇到做得不如别人的地方我就会下意识地觉得是自己不够用功,然后卯足了劲地加倍努力。如果还是没有成功往往就会产生觉得自己笨这种自责的想法。悲观的想法一旦冒出来就会不停的生长,慢慢吞噬人的心理,也就更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了。整个人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完全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开头提到的那个姑娘也是,高考失败后一直被父母视为耻辱。父母不停地骂她笨、不努力、给家里丢脸。我猜想在这种长期“洗脑”下,姑娘自己也会生出类似“我笨得要死,别人都做得好就我不行,怎么努力都没用”这样的悲观情绪来吧。姑娘失去了不仅是两年痛苦备战和一年更痛苦复读的时光,还有原本的自信。

  人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说谁比谁聪明或者谁比谁笨。只是大家擅长的东西不一样,能取得最高效学习目的的方法也不一样。可就是有不少人坚信“勤能补拙”,把这奉为至理名言加以实践。大学时隔壁寝室的姑娘就是其中一个。她每天一早6点起床就去图书馆,除了上课的时间都在那儿呆着,一直到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了才回来。不要想多,她去图书馆不是那种换个地方玩的性质,而是真的认认真真复习预习每一门课。但是最后考试成绩出来,她的名次永远都在班级20几名的样子。我们班一共也就32个人,这个名次算是中等偏下了。她自己着急,就更加勤奋地去图书馆学习,但越到后面名次却不升反降。看着她那么拼命的样子,说实话我们都替她着急和不平。怎么她那么努力那么拼命,成绩还是上不来呢。倒是我们这些从来不去自习日常看剧为主的反而考试时成绩比较靠前。其实我们私下里讨论过,觉得不是她不适合这个专业就是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只一味地死磕,倒不如换个方向来得好。

  我会羡慕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做什么都异常轻松的天才,但这毕竟是极少数。而另一类就是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这种人也是少数。相较而言我更欣赏后一种人,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才是真智慧。他们遇到问题会认真思考,面对事情有自己判断。他们不会被别人或所谓的主流裹挟而行,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真做事。他们不会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就勉强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情。不和自己较劲的他们身上自然会带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淡然、沉稳和大气。

  牢记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见得适合自己。别跟别人瞎比,也别和自己较劲。

  .S. 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在看到第一章“你的大脑是哪种型号”时想到的。这个想法就一直贯彻了看书的全过程,所以面对书中提供的那么多思考法,我也尝试着一边判断哪些适合自己一边探索实践着。我觉得这么做的自己就已经离聪明人更近一步了。嗯,一定是这样的!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六):人与人的差距 其实只是心态跟方法

  人与人之间是真的有差别的,长相差不多的人,会打扮的人看着会更舒服;工作能力差不多的人,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那个升得快;资历差不多的人,懂得思考的成长会相对更快。

  以上观点,只是我今天猛然间的总结,但却真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书中有一个章节是讲与人谈判(沟通),思考一个跟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关系的人,回想最后一次向他表达他在你心中的地位多么重要的情形。如果你想了半天才想到或者根本想不起来,说明你们之间可能不是良好的双向关系。

  下午跟我表姐聊天,忽然她跟我说,小时候跟我在一起,不管有什么东西,我都会给她一份,她很喜欢跟我玩。她爸爸也超级喜欢我活泼开朗的性格。我说,小时候我很羡慕你啊,你家里好多好吃的(表姐家开大杂货店的),又有洋娃娃玩。我每次去你家都给我拿好多没见过的零食吃吃吃。额,小时候的吃货本质就这么暴露无遗了。

  在书中说,通过哪些步骤来向他人展示对方在你心目中地位:1.首先,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2.要肯花时间。3.在对方开口请求前,伸出援手。我跟我表姐读书不在一个城市,工作也不在一个城市,相处得时间其实很少的。但一直是对方重要的人,在很多时候不管愉不愉快,总是能把握本质就是:互相关心,愿意为了对方去花时间做事,只要你开口,我愿意为你做。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这本书是从本质上分析生活中与人相处,学习等等技巧,透彻事情去分析,找到本质问题去解决。就如一些生活压力技巧:打几个轻松的电话,跟对方聊一些正面的话题,整理整理情绪。也可以把你内心的挫败跟失意全部用踢打枕头垫子来发泄。或者开怀大笑的看一部DVD等等。

  学习经验上例如讲到记忆的方法这块,【重复记忆、创建线索、首尾记忆、找到记忆连接和模式】这些是很受用的。我记得高晓松老师在大学演讲时,学生在下面提问,为何高老师能有这么大的知识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时他是这么回答的,一,感兴趣,就多看多学。二,把知识点都连接起来,原本是知识点然后到知识块再到知识库。这就如书上提到的如何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是一个道理。

  什么叫聪明的人?回到我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觉得就是心态跟方法。用难过的时间来看几本内涵的书,看点高质量影片。找对方法来学习,用情商跟技巧来来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奔着聪明人的道路前进!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七):了解自己,用对方法,你也可以是聪明人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指导你全力发挥大脑潜力的书。刚拿到这本书,发现涵盖的内容太多,涉及的层面太广,我很担心这是一本浅尝辄止的读物。但当我仔细阅读,做了课后的练习,并有意识地将这些东西应用在实际中时,我想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大脑使用书。前提是你一定要多做练习。而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踏踏实实地练习!练习!练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发挥自己大脑的最大潜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大脑。书里讲脑力有八种形态,你可以评估自己的在哪个方面是短板,有意识地提高。比如,我就是跳舞无能星人。幼儿园曾经创造过因为总做错动作跟不上被提出舞蹈组的记录。看了这本书,我打算去学舞蹈。接下来,你需要了解你自己的学习模式。是活跃型,实用型还是反思型,理论型。这样你可以看到你自己所擅长和需要弥补的地方。我是理论型人。好了,前期的了解完成了。下面开始上心得。

  先说情绪和感觉上的技巧。作者提到好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又警醒的。仔细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情况下是苦着脸被迫学习的,结果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阻碍,觉得自己再也学不好了,不是那块料,甚至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在这里,书里提到,你的心态源于你的“解释风格”,也就是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给出的一种持续的,一贯的解释方式。就像跳舞这件事情,因为我惯常把事情归咎于“天赋”,因为小时候小小的经历过一次挫折,就此我就告诉自己,我就是身体不协调,这辈子都跳不好舞了。所以后来有需要跳舞的时候,我总默默地躲在角落里。但其实呢,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思考可能是我“小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我是左撇子,所以我转圈的方向总是潜意识跟别的人不太一样”。再拓展到别的方面,我觉得这种解释风格,限制了我在很多方面的发展。

  再讲讲技巧。我觉得作者在这部分做得太棒了。每一个技巧都是我们或多或少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候用到的。在这里,我特别推荐书里提到的ABCDE法。当你读到这里,结合前面的内容,就可以形成一个很清晰和明确的方法和思路。还是回到我跳舞这件事来。A-analyze.我为什么学不好舞蹈?是初步接触舞蹈时候收到了挫折,之后一直在这方面没有自信。B-break it down.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小问题。在这里,我需要克服胆怯心态。然后从简单易学的舞步学起,在这里,我不妨从“广场舞”开始。我还真的就去公园跟着大爷大妈们跳了几天,发现只要我慢一点,不怕丢脸,其实我也能舞步流畅。C-criticize.评估我现在的想法。发现其实跳舞没那么难。是自己把自己吓坏了。D-describe 描述思考的内容。其实我是一个再学习过程中特别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的人,很容易被悲观的想法所干扰。很多时候把太多问题归结于“不可抗拒因素”。所以我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就认为我自己没有天赋学不好了,这样就可以不去费劲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开始,保持乐观,多练习,我也可以学好舞蹈。E-exclude the noise .最后,深呼吸,静心,然后开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在思考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永远是“提出正确和有意义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情的本质。问对了问题,事半功倍。

  由于我是理论型的人,所以我在做事方面根据清楚的基本概念和模式行事,喜欢中规中矩,不喜变通。所以在面对变化时,我是适应的非常不好的一类。而作者在书里提到的如何更灵活主动的适应变化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你只要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你也可以成为聪明人。前提是,你认真使用了这本书。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八):情绪的变化

  直到读完《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之后,我才明白那是我情绪对变化的抗拒。当一件事情发生变化时,大多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愤怒,继而会觉得不公平,甚至反对、抱怨。接下来,人们便是希望这种变化可以自动消失,而不是主动应对变化。

  是啊,就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篇小说在编辑那儿发生了变化,我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最后自己也放弃了修改,希望有关这篇小说的变化自动消失。

  但逃避变化是不会进步的,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书中也给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不能让恐惧、愤怒或悲伤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是要学会明确问题。到底是哪些事情引起了我情绪的变化,分析每一个问题,并对它们提出2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来。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九):摘录

  第一章 你的大脑是哪种型号

  ·越健康的人就越聪明吗?

  ·你究竟拥有哪些脑力?

  ·你的思维属于哪种类型?它是如何运作的?

  ·你的大脑偏爱哪种学习模式?

  ·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应该摒弃感性的干扰吗?

  脑力划分成八种形态: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节奏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语言智能

  你热衷于各种词语游戏。词汇的组合能激起你的兴趣,让你变成一个充满热情的读者。你词汇量丰富,也许很喜欢学习语言。你喜欢写作,可以背诵长篇的文章,讲述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语言脑力的表现。

  数理智能

  你喜欢探寻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计算、抽象问题、脑筋急转弯和猜谜感兴趣。你能鉴别各种模式、种类和体系。你可能经常制作表格。

  空间智能

  你会注意到事物的颜色、形态和结构,喜欢通过图像帮助自己记忆,写便条的时候会综合使用图表、地图和图画等。你可能比较擅长绘画和雕塑。

  动觉智能

  你热衷运动和跳舞。无论是去参加会议还是聚会,你通常都是第一个动身。

  节奏智能

  你善于分辨不同的音调和节拍,从小就喜欢唱歌、听音乐,能清楚地记得听过的歌曲和旋律。音乐对你情绪的影响特别大。

  自省智能

  你比较重视自己的内心,常常自省。你可能会喜欢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经历、情绪以及各种想法。你喜欢静静思考,表达观点时比较慎重,你通常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

  交流智能

  你喜欢跟其他人协作,总是想要了解他人,在聚会、会议、群体游戏以及各种交际活动中表现自如。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十分善解人意。

  自然观察智能

  你热爱大自然,能抛开干扰,看到事物的本质。你还喜欢户外运动,喜欢与动物接触,十分关注家中屋里屋外的环境。

  犯错,然后成长.学习=经历+反思.“我们把失误称为经验”

  既放松又警醒,这是一种能发挥头脑最大潜力的特别状态。工作时间要有间断,每小时休息几分钟,每天至少20分钟,每周几小时,每个月至少两天,每年至少两周。

  解释风格的特点总结成了3P,即:持续(Permanence)、普适(Pervasiveness)、个人(Personalization)

  持续(Permanence):如果事情持续不见好转,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可能会发出这样的哀叹:“永远也不可能好起来了!”其实,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持续不变,你应该尽量避免说出“一直”“永远”“这辈子”这类的词汇。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可能会说:“挫折只是暂时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应该养成这种思考习惯——只是今天不太顺利而已。

  普适(Pervasiveness):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一生充满失望与障碍,这种心态会影响所有的事情。可以简单总结为:前一秒你误了火车,后一秒就会抱怨火车经常晚点。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把这种挫折当成孤立事件对待。尽量不要让自己产生这种“一棍子打倒一片”的想法。

  个人(Personalization):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就会开始自责,陷入巨大的压力中,感觉很受伤,眼里只有失败的结果,觉得自己运气差。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先着手控制事态的发展,想着“我怎样才能扭转局面”。不要再自责,要用积极的思考方式,找出所有能让事情顺利解决的外部因素。

  这项练习是认知疗法和语言神经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要正确地看待问题,二是要换个角度分析问题。

  1.设想一件会让你不开心的事情。

  2.搞清楚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不管眼前的问题看起来多严峻,想象一下如果更糟会怎样。如果你因结束了与某人的一段关系而伤心沮丧,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同时丢了工作、患了重病或是从来没有过值得信赖的亲朋好友,岂不是更糟。再回到现实中来,你会觉得不管现状有多痛苦,都还可以忍受。

  4.尝试着从两个角度看待事情:首先,从局内人的视角看待;再者就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尽量想象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这样一来就会发现情况其实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糟糕透顶。

  5.反思自己想象的结果,再回过头来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像你一开始以为的那么糟。

  有些人真的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大脑,因为他们每做完一件事,都会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反思:这件事是怎么做成的,怎样做更行之有效并且值得再次尝试,什么地方会出现问题,从这些经验中能学到什么,等等。

  准备

  做好情绪准备,为自己找到充分的动力。动力不足时靠制订好的计划鼓励自己。

  行动

  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最适合待处理任务的一个或多个方案。

  稳固

  评估自己的发展,考虑是否需要帮助,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总结过几句关于学习的真知灼见:“每天做几件你不愿意做的事。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可以帮助你养成认真尽责而不以为苦的习惯。”当然,不管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你想变得更强,就应该更自觉地去尝试,多加练习,直到这些习惯变成你的本能反应。

  技巧1 清除杂乱思绪

  ●留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关掉手机,告诉家人你需要安静的时间。

  ●闭上双眼,深呼吸几次,让思想彻底放空。

  ●如果思绪中还有一些不愉快、分散注意力的想法挥之不去,可以把它们写下来,有意识去忽视。经常这样做,你的思绪就能收放自如了。

  技巧2 集中注意力

  如果总是才读几页书,你的思想就飘到九霄云外了,那么这些方法能帮你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

  ●标出重要的词句,把你遇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

  ●如果你想熟记一些东西,每十分钟停下来一次,看是否能把之前记过的内容写下来。

  ●把资料总结成形象化的东西——做个缩略图或画成示意图。

  解决现在的问题:

  1.把所有可能实施的方案全列出来,挑一个之前没试过的。

  2.向他人寻求建议。给朋友打个电话,说说问题的经过。或寻求专业帮助,不管是按摩师还是电脑高手,视需要而定。当然也可以上网寻求帮助。

  3.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最终成功了,感觉该有多棒。

  4.如果是因为太疲惫,做些能提神的伸展操,或者早点休息。

  “看来我们的观点存在一定分歧。先放一放,明天早晨再谈吧。”或者“咱们都已经又饿又累了,稍微休息一会儿,吃完饭再继续探讨吧。”

  有意识地完成反思(经历+反思=学习)

  ●做交易。计算出得失,向对方展示交易内容。可以适当做些让步,这样一来对方就更有可能满足你的要求了。

  ●诉诸情感。借助“如果你这次能帮我,我一定会报答你的”这类的情感表达。

  ●奉承你要说服的人,但是切记一定要真诚、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

  ●给出明确的解释。给出原因比单一的请求更有说服力。

  ●先请求对方帮忙解决一个更大的难题,也许这件事并不是你所期盼的,然后再提出你的真正请求。

  ●在你设法说服对方前,先得到对方会帮助你的承诺,这样成功率更高。

  ●准备好证据,证明你的需求的真实性。

  ●使用对方容易理解的语言。

  ●有礼貌、耐心倾听,还要理解对方。这些会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一来对方通常不会拒绝你合理的请求。

  ●我想要得到什么?什么会让我感觉良好?

  ●如果我得到自己想要的,其他人会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计划做的事让别人觉得不舒服(不太可能同意我这么做),做什么会让他们舒服点呢(更有可能认可我的做法)?

  你还可以这样做:

  ●评估他人的需求和目标,向对方表示你会努力满足对方。

  ●寻求妥协。这样做可以建立合作,让他人愿意倾听你的愿望,满足你的要求。

  ●当你觉得自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对你有利,一个对你有害时,努力想出第三个(甚至第四个)选项,也许能让双方都满意。

  第一阶段:抽出时间

  这不是吃完晚饭到睡觉之前随便挤出点时间就能完成的事。你应该腾出一个周末,不要被家人朋友打扰。制订好计划之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花时间去学习、感受和思考。

  这期间你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拉个朋友一起,这样你们可以互相讨论、相互扶持。如果有另一半,你可能希望两人一起为你们将来的生活制订密切相关的人生计划。安排出充裕的时间来谈论你们的感受,探讨如何才能帮对方达成个人目标,如何才能实现你们共同的愿望。

  我和妻子发现,暑假结束后恢复工作的第一个周末对于我们来说最适合。我们很轻松,又重新回归到了工作当中,因此不会觉得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父母和朋友们帮助我们照顾孩子,这样我们就有了绝对的私人时间。另外,进行这项活动的时机选择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你制订人生计划时的心态要正确,是全心全意的。如果你不愿意做这件事,也是徒劳。同样的,若你或搭档的心思不在这里而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也不会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开始

  先从个人事务开始,通过询问几个关于自己生活方式、友情和各种活动方面的问题,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你可能看了几部影片,思考过几个对于你来说比较特别的问题。如果你正和另一半一起做这件事,在这个阶段应该给彼此一点独立的私人时间,这样你们的感受和想法就会完全属于自己,未受他人影响。下面的问题可供参考。

  家庭

  ●你家庭的环境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吗?

  ●你在和谁的相处上花费的时间最多?你需要在和谁的相处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你对自己目前的朋友圈满意吗?你的朋友圈是经常变动,还是比较稳定呢?

  ●你正在读什么类型的书?

  ●你的爱好和休闲活动是什么?你是否放弃过一些旧的活动,或发现了新的兴趣呢?

  ●你做什么运动?是否曾经放弃了一些运动,或者开始进行新的运动呢?

  在这个阶段,你应该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工作、事业、收入、房贷或其他实际的问题,但是要放在个人事务之后。

  工作

  ●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还是觉得枯燥乏味?

  ●你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还是一直在努力发挥到最好?

  ●你的工作性质发生过变化,还是很多年来一直在做同一件事?

  ●你是雄心勃勃想登上事业的顶峰,还是已经如日中天?

  ●你急切地渴望发生重大的改变吗?

  ●经济前景如何?与你的日常生活之间紧密相关吗?

  回顾过去一年的沉浮,然后看自己能否分别列出“我希望多做的事情”以及“我希望少做的事情”。

  第三阶段:确立目标

  你的前进方向是什么?一些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因此可以先设定长期目标。你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你想要永远为人工作吗?如果你成立了家庭,你是怎么为你们的未来打算的呢?回顾上一小节练习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提醒自己已经设立的目标哪些应该体现在计划中。

  现在把你的思路转到未来的一年。思考你打算做些什么,不必想如何去实现的问题。先从原则性的大事着眼,比如工作时间缩短、多花时间跟一些特别的朋友相处,然后再思考生活中的困难。

  ●你能为自己创造什么新的学习机会吗?

  ●为了让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更有意思,你能做哪三件事?

  ●有什么你想要开始学习的东西吗?

  ●如果你对自己的朋友圈很满意,你们想过对什么新鲜事物发起挑战吗?如果对朋友圈不是很满意,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去接触新的人群?

  列个表,分别用下列词汇做标题:家庭、伴侣、朋友、家庭环境、园艺、假期、金钱、健康、休闲、精神,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提高脑力”。看你自己能否给每一个标题下面制订一两个计划。

  第四阶段:核查可行性

  如果你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切顺利,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整个过程中最轻松愉快的。挑选几个你有把握实现的决定做例子。评估你对自己生活的掌控程度,然后告诉自己你不打算再做哪些事情,而开始另一些激动人心的任务。另一方面,所以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总会让人沮丧不已,所以停下来想一下明年你要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这些目标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还是不切实际?

  ●你应该做些什么来完成这些任务呢?

  ●你设定了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吗?

  第五阶段:确定计划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你自己许下积极的诺言(勾勒一幅未来的蓝图也是一样),对你未来一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这还能让你不断回顾自己的计划,查看进展。

  1.要有自信,至少显得有自信;

  2.事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收集信息;

  3.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

  4.学会倾听,真正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

  5.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把对方放在你心上。

  《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读后感(十):拒绝了此后多篇同类型的小说

  除了批评,她也给我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刚开始,我是打算按照修改意见一一改过的。但只要我一打开文档,看到需要改动的地方太多,就不免泄气。我觉得我没有办法按照编辑的愿望,杜撰好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对话,太难了。

  我心里在想,这些问题如果不存在就好了。想着拖着,交稿的日期近了,我还是没有改好。最后,我主动告诉编辑我放弃了这篇小说。说完推辞的话后,我心里一阵轻松,觉得自己总算是摆脱那些个为小说神烦的日日夜夜了。

  我不仅拒绝了这一篇小说,我还拒绝了此后多篇同类型的小说。有了之前的先例,我认为我就是写不好此类小说,对它们我是无计可施。

  直到读完《聪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之后,我才明白那是我情绪对变化的抗拒。当一件事情发生变化时,大多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愤怒,继而会觉得不公平,甚至反对、抱怨。接下来,人们便是希望这种变化可以自动消失,而不是主动应对变化。

  是啊,就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篇小说在编辑那儿发生了变化,我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最后自己也放弃了修改,希望有关这篇小说的变化自动消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