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1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10篇

  《梦的解析》是一本由弗洛伊德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的解析》读后感(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大派的的第一次阅读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代表人物:西蒙·弗洛伊德

  1.《梦的解析》

  ①科学文献

  主要转述其他各前辈观点。是他后来研究所批判或者尊崇的。

  ·关于记忆

  梦中的记忆比清醒生活更加清晰,这是因为人头脑中曾拥有的任何印象绝不会完全消失。瓦歇德:“人们往往能观察到在梦中讲外语比在清醒时更为流利和纯正。”

  这里补充和延伸一点后面所讲的,为什么梦中所选的内容材料几乎都是最近发生事情并且几乎都是琐碎时间、偶发事件和“已经遗忘”了的印象?是因为:那些微不足道元素还没有机会形成各种联系,而新近的元素则的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联想。换句话话说也就是它们还没有获得精神价值。也就像那句俗语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还有关于记忆奇怪的记忆便是,我们常常有过这样类似经历,在梦中我们蒙见一段铃声在响,然而随后我们的闹钟便响了起来。

  ·外界刺激引起的梦

  莫里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断头台的梦,梦中梦见自己被压上断头台,然后醒来时却真的发现木板正好掉落在自己的颈间;

  我妈经常给我说她梦见自己怀孕时正好我的腿压到了她的肚子上;

  还有一个我真身经历的梦,在梦中我梦见了好笑的事情便在睡梦中笑了起来,但随之觉得越来越好笑,是一个人在讲笑话,直到笑醒时发现我爸在旁边已经笑得不行了。据他说是因为看见我睡觉在笑觉得很好笑他也便笑开了,但结果是我就跟着他的笑直到笑到不行——笑醒。

  这三个例子都是说明,睡眠时的外界刺激也是能够形成梦的内容。

  同时借此提出提出弗洛伊德的核心观点:梦是欲望满足

  经常听见有人说“睡眠不好天天晚上都要做梦。”或者是“昨晚睡得太好了,一夜无梦啊。”

  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是真实的,根据生理学的说法快速眼动时期就是在做梦,而快速眼动时期占了整个睡眠时期的1/4。而造成说这些话的原因是在于对于

  做过的梦,我们是记住了还是忘记了?

  梦其实是有利的,就像上面我提到的第三个亲身经历的梦,为什么会越笑越开直到笑醒?是因为:我感知到了外界的刺激(我爸的笑声)但为了保持睡眠、阻止清醒,就努力将外界刺激编织成梦,不让它闹醒我。但最后为什么我会笑醒?是因为:外界刺激太过强烈(越笑越开),超过了一定的阈值,于是过强的刺激便将我从睡眠状态变到清醒状态。

  所以睡眠的真正干扰者无疑正是睡眠过程中接受到的外界刺激和白天残余而不是梦,梦反而在保护睡眠。

  3.从睡眠中被唤醒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在强度一般的声音刺激中我们往往更能被一些与自己相关的的关键词所惊醒。比如如果一个人为了喊醒你起床准备上课便会叫你的名字,这时你会比同样声音强度的其他词语的刺激更容易接收而醒来。这说明:梦中对于刺激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

  (以上我只是选择性的挑了几个能使我产生强烈共鸣思想

  .S:还提到了冯特的“视网膜的主官兴奋性”、约翰内斯·米勒的“幻视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梦与精神病之间的关系,我忘记是谁说过:如果你懂得了梦,你就完全懂得了精神病。

  在这里补充一点关于后面提到神经病的解释

  “睡眠状态保证了必须严加防守的城堡安全,但如果这些力量的移置作用并不是由于严厉的稽查作用的力量在夜间松弛下来。(梦);而是由于防御力量的变态减弱或潜意识兴奋的病态加强。潜意识兴奋压倒了前意识,并因此获得了我们语言行动控制权;或者,它们强制地体现幻觉式回归作用,借助了知觉对精神能量的分配而产生的吸引力指导着精神机构进程。我们便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之为神经病。”

  《梦的解析》读后感(二):看西方的“周公”如何解梦

  据说,民间的《周公解梦》商朝就有了,按书本书中梦的解析分类,周公的解梦属于“解码法”,他把梦当作一种密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并且周公所解的梦都是有预见性的,也就是说你梦见了什么,就能预测出会发生什么。

  同样,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也在解梦,但那里只有一把钥匙,当然这是一把万能钥匙,这把钥匙叫做“利比多”。很多人都只听说过他的那句“梦是欲望的满足”,没错,弗洛伊德认为,欲望只有一种,那就是性欲(利比多是弗洛伊德给性欲定的一个单位)。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源于过去的,并不能预见未来。嗯,这点和周公分歧很大啊 :)

  我不知道周公当年是如何编写解梦书的,但可以知道的是,弗老爷子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临床经验的。他以给病人看病,通过病人的梦,来分析梦的来源。书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不过有些例子,我认为是牵强附会或是自圆其说。尽管他提出“梦的伪装理论

  今天,有关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普遍认为不正确。但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称得上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新开端,并且对哲学产生了冲击(破除了笛卡儿的我思)。

  《梦的解析》读后感(三):《梦的解析》倒着读。整理

  这部书的结构是先用实例浅显易懂的解释梦,然后一步一步将梦的机制加以剖析,最后上升到理论层面用心理学的语言解释更广泛的精神机制的产生。我从最后一步开始,先给出最宏观的精神构架,再慢慢detaild到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装置是这样的:

  感觉(perceive)--memory1--memory2--memory3...--潜意识(unconscious)--审核机构 (censorship)--前意识preconscious--意识(主导我们清醒时的生活,决定我们自主及意识行为的机构),行动movement

  现在解析各个部分

  感觉端/运动端: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都是始于刺激终于神经的传导。精神程度步骤通常由感觉端到运动端

  记忆:属于感觉端的分化,感觉刺激后,精神装置会留下痕迹,即记忆。一种感觉元素会留下很多种记忆痕迹。

  潜意识:像一个Pool,里面的东西永远活动的,没有任何东西具有终点,没有过时或是遗忘了的东西(小时候愿望也是愿望)如三十年前受到的侮辱,只要有足够的激动堆积起来,那三十年来的感受就和新近发生的没什么区别。潜意识是精神生活的一般性基础,每一个意识都有一个潜意识的原始阶段。潜意识经由意识和我们交往,而前意识如一道筛子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控制随意运动的力量。

  审核机构:这是被梦迫使假设的一个东西,把它归结到运动端。就是后面会提到的梦中的censorship,它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卫士。审核潜意识里面的冲动,不让其随便进入意识层。

  前意识:前意识里面的激动将不再受到阻碍而直接到达意识层,前提是它要有足够的强度。

  该精神装置经过了漫长的演化。按我的理解,最初的机制可以让接受的感觉刺激可以很快的经过运动途径而产生反应。但是,这精神装置的力量要使自己尽量的避免遭受刺激而保持平静状态,因此它设计了种种关卡,在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在前意识和运动之间,为了避免过多的刺激消耗精神能量。

  以上便是精神活动机制的简单介绍。弗洛伊德对梦,乃至整个精神活动的分析都是以这个机制为基础。

  弗洛伊德解释梦的宗旨便是“梦是愿望的达成”。

  愿望的来源有4种:

  1.白天没完成的愿望(前意识的愿望)

  2.源于白天,但是遭受排斥,被潜抑(从意识赶到潜意识的愿望)

  3.跟白天无关,受到潜抑的愿望(无法突破潜意识系统的愿望)

  4.晚上随时产生的愿望,如口渴等肉体的愿望(属于前意识的愿望)

  但是梦的源泉仅仅来自于潜意识的愿望(除了心智没发育健全的小孩可能会因第二种愿望产生梦)。不过潜意识的愿望一般是不能达到意识层面的,除非潜意识跟前意识中的一些东西发生关联。在白天的时候,潜意识里的愿望受到潜抑,到了晚上,这些愿望拼命的想与前意识中的东西搭上关系。所以潜意识会寻找前意识中被Ignore的不那么popular的那些东西,比如白天发生的不起眼的事,而且由于一个联系会排斥其他的联系产生(梦就是要产生新联系),所以选取最近发生的不起眼的事情——他们跟其他的东西尚未建立联系。说得学术点——前意识中有一组思想串列,受到前意识潜能的遗弃(思想需要一种叫“潜能”的激动传递,转移,来引起意识的注意。而有一些思想被忽视和压抑,他们的潜能被收回,只有靠自己的激动),但是这些思想串列被潜意识选中作为登上意识层的垫脚石后,它们便由潜意识的愿望获得潜能。

  意识层面的愿望——前意识里的愿望——是没有办法单独形成梦的。它最多是有助于梦的形成。潜意识的愿望是永远活动着的,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和前意识的愿望结盟,将自己较强的力量转移到较弱的后者上。因此,梦总是有显意和隐意的,显意就是前意识的愿望,它不见得是真正内心最渴求的,隐意是潜意识的愿望,由于为了逃过censorship被改装过,不容易看出来,但是确实导致梦产生的源泉。弗洛伊德几乎必用性冲动解释梦,可能正是因为性是最潜意识的,所以他认为这是最本质和最真实的构成梦的原因。

  了解了梦的源泉后,我们再来看梦是怎样通过前述的精神装置形成的。

  梦起源于潜意识愿望(这个冲动在白天发生),在白天这个愿望由于censorship的原因是不能进入意识层的。但是到了晚上,守门人censorship去休息了,没有那么严格了,于是潜意识的愿望就趁机与前意识中的一些东西发生关联,借此登上意识层的舞台。但是censorship休息的同时也将行动的大门关闭了,因此不管这些潜意识的跳梁小丑如何在舞台上兴风作浪,它们也是无害的。

  这解释了概念式的梦(?),但尚不能解释幻觉式的梦(我最开始理解为梦魇,但按弗洛伊德诉说的好像大部分梦都是幻觉式的)。对于幻觉式的梦可以这样解释:行动的大门关闭后,激动的传播方向变为倒退的(regressive),即从运动端到感觉端,于是产生了幻觉——逆向的精神激动使感觉端受到刺激。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所有梦思的逻辑关系都在梦中消失殆尽或难以表达,因为梦使精神回到了感觉端,逻辑关系是不存在于记忆系统的,而是建立在后面的系统上。其实回忆正常思考时也需要精神装置的这种后退作用——由一些繁杂的概念回到构成它们的记忆痕迹原料上。但是在清醒的时刻,这种后退不会超过记忆影像,因此不会使知觉有幻觉式的重现。

  为什么我们清醒的时候不会产生这种可以倒退到知觉的现象呢?因为清醒的时候有感觉的激流源源不断的涌进,而做梦时,这股激流减弱了,因此流向发生了改变。一些精神病人就是在上面这种机制产生了问题。他们的潜意识病态的强大,控制了前意识,如果他们行动的大门也很脆弱,那潜意识就可以控制语言和行动,即使行动的大门对于潜意识关闭,他们的倒退机制也可能过于强劲,在清醒时都可能产生幻觉,这样再通过progressive的方向,由知觉吸引意识(先regressive,再progressive)。

  关于用心理学术语的解释到这就差不多了,这些都属于该书的最后部分,其实读懂了这部分再倒过去读前面的部分,会有茅塞顿开之感。我再插入几句我突然冒出的一些想法

  潜意识是一个神秘,强大的pool,里面的东西有好有坏。释放潜意识可能可以取得不可思议潜力,也可能造成精神上的创伤——如果控制不当的话。催眠就是将意识的能量减弱,将潜意识的能量加强,然后催眠师引导被催眠人的潜意识。那些修炼的僧人我觉得可能也是在一种催眠的状态,在冥思中可以让潜意识释放 for good。

  另外的,精神机制本身可以趋利避害痛苦的经验会被删除或潜抑。我觉得自己Push自己遗忘痛苦的这段时间,记忆力好像变差,是不是因为我的前意识不能有意识的精确的识别痛苦经验,如果要有意识的遗忘,那会连其他一些东西一起遗忘了?

  终于读完了,还想看看荣格的。他们的分歧在于,相对于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隐晦表达,荣格更强调梦具有一种补偿作用。梦不是伪装和欺骗,而是一部用特殊语言写成的书。在梦的分析上,荣格强调不应该仅局限于单独的梦,而是关注梦的系列,着重分析与个人有重要影响的“大梦”。

  《梦的解析》读后感(四):解梦秘籍--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达尔文《物种起源》、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最近才翻阅了第一本著作《梦的解析》,对弗氏解梦理论有些许认识。说实话,于我个人而言,弗氏解梦理论满足了我对梦的好奇,并没有体会到其作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的地位。但放眼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地位不言而喻,其开创了对梦的精神分析法之先河。个人与历史之间体会的反差,就像我们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已是事实,不觉惊奇。如果我们亲睹巨人之成长,则会由衷感叹。

  先记录几个要点:

  梦的本质:梦就是被压抑的欲望与潜意识的产品。

  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梦想要满足的愿望主要是性和攻击欲,但即使是在梦中我们的这种愿望的满足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会遇到自己内心的不安与阻碍,这种不安于阻碍来自个体心灵中的超我结构。

  梦的来源:梦中的片段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生活中经历的片段。梦境有时候很夸张,是本我、自我、超我博弈的结果。

  解梦的作用:通过解梦能揭示本我的欲望,有助于了解人格。

  在中国古代对梦的解读一般用于预测事件的吉凶,如所熟知的周工解梦。这些理论充满着神秘主义的色彩,与佛洛依德的科学分析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这种预测功能是否准确,倒是值得深入研究,说几个可信的例子。

  一、重庆巫溪县的宁厂镇,地处偏僻的大三峡腹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安静小镇。可前段时间,这地方却名声大噪,热闹起来了。慕名而来的人是一拨又一拨,一下车就扑镇上一户李姓人家。他们就为了看一眼李家的“鱼泉”。“鱼泉”顾名思义就是能涌出鱼的泉水,李老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让他掘地挖泉,“鱼泉”就是这样发现的。有纪录片为证:http://tv.cntv.cn/video/C29472/8371d0a4dbba3ddd338ce7430a4e5c44。

  二、我父亲以前喜欢买彩票。有一天晚上梦见奶奶托梦给他,告诉了他几个数字。第二天他去买彩票,结果命中率特别高。

  《梦的解析》读后感(五):梦

  暑假每晚睡前读十来页,对于这本书我的认识模棱两可,梦境会随心中所想来发展。看到比较有争议的部分是说小孩最原始的性愿望发生在很早的年岁,女儿最早的感情对象是爸爸,儿子的对象是母亲。这个理论我在武志红的巨婴国里看过,当时就认为有问题现在回想的却想哈哈,这本书现已下架。其实在我看来梦的解析,巨婴国也好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心理学宏观的看可以说是虚无,它针对的是个人,而大体上看所谓心理学家研究性的课题都面向群体,一个人即是一个世界,又怎好一概而论,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推倒,乱象叠生。也因此梦的解析评价好坏参半,而人的实际命运轨迹是不间断选择相信什么。 前不久睡前看到一个很喜欢的大学老师发的朋友圈,结果晚上梦到我对他表露心意,梦里他和我保持距离,奉劝我以后不要再这样,他已是有家室的人了,且儿子与我同龄。第二天醒来整个人恍恍惚惚,可能我的确对他有敬慕之心,自身道德又约束着自己。这是我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现的,我以为我对他只是崇敬,清醒后回想,这梦着实吓了我一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无道理,不过人活着不就像做梦。千奇百怪的梦我做过的也不在少数,且大部分无据可依,想到这儿稍稍松了口气。

  《梦的解析》读后感(六):浮生如梦

  第一次买三联的书,觉得译的不是很好。许多话读起来挺绕口的,有时得反复看几次才能明白。

  书的确不错,作为“第一势力心理学”的教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梦的解析》已经经受住漫长时间的考验。

  这本书结合前人对梦的观察和研究,再结合作者自己对病人以及自我的梦的记录和解析,为我们揭示了梦为何会产生,梦意味这什么,为什么大多时候梦会如此千奇百怪……

  弗洛伊德把梦从玄学带进了科学。这一点,是我最为推崇的。

  这本书得要点不是很多,而且整本书有点晦涩难懂。不推荐阅读。不过,你真的很有毅力和耐心,看看也是有益无害的。每天醒来回想自己昨晚的梦,然后解一下,感觉挺有趣的。

  还有一件很诡异的是。不看这本书,我很少做梦。只要一看,天天晚上做梦。

  或许,一切都只是梵天的一场梦。

  《梦的解析》读后感(七):《梦的解析》要点总结--大家来讨论一下啊

  晚饭前,在烦躁中把《梦的解析》翻完。确实是翻完,尽管我一开始看得尚算认真,但到后来越发地感到它的难读。翻译是一个问题(我读的是周艳红、胡慧君的译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感觉翻得不好),作者的写作也是一个问题,长篇累牍地讲述关于自己的梦的联想,让人很难理解。这些联想相当的跳跃,而之间的连结又相当薄弱,在作者本人看来可能很合理,但就一个读者的角度,尤其是一个与作者有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读者的角度,是比较牵强的联系。我个人倾向看作者对别人的梦例进行解析,至少是较为客观的。另外,所谓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并不是很清晰,我觉得只能说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和合理的解析体系,但能否说这个体系是科学的呢,却无从证明。(不过这也是梦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性所决定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套理论里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不无极具说服力的地方,以及让人震撼的地方。读这本书的初衷不过是为了兴趣,希望能从自己的稀奇古怪的梦中理出一点头绪。现在我仅凭自己的浅薄理解,总结一下这套理论的一些要点,某天你从梦中醒来被一些梦境缠绕时不妨想想它们,说不定有什么顿悟呀。

  1. 我们的夜里所做的梦,称为“显梦”。“显梦”多数是由梦者做梦前一天发生的事情或脑里想到的事情的片段和碎片(而且多数是琐碎的几乎不在记忆中停留的事件)组成。倘若“显梦”涉及到年代久远的记忆,比如童年经历,也是由于做梦前一天有什么事情触发梦者回忆起这些经历。

  2. 与“显梦”相对的,叫“梦念”。“梦念”就是潜藏在“显梦”背后的做梦的动因,可以说是一种欲望。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梦是欲望的表达”。而一个梦背后可能有不止一个“梦念”。

  3. 如果能解开“显梦”与“梦念”的关系,即是找到解析梦的办法。因为这一办法,可让人们从梦者描述的“显梦”中解码出背后做梦的动因,从而得知潜藏在意识中的未满足的欲望。

  4. 为什么会有“显梦”和“梦念”之分?为什么人不直接把意识里的诉求在梦中直接表达?根据《梦的解析》,这是一种称为“稽查作用”的力量导致的。所谓“稽查作用”,就像我们清醒时候的道德观念一样,抑制着某些欲望的表达和满足,在梦中,则表现为阻止潜意识中的欲望直接表达,由此就有了“显梦”和“梦念”之分。(但是为什么即使在睡梦中,仍有类似人类社会独有的道德观念来约束思想呢?毕竟做梦是极其私人的事件,即使你通过做梦使自己不见的光的欲望畅快淋漓地满足,也不见得会损害任何人啊。难道说是一种惯性?这是我的一个疑问。)

  5. 那么“显梦”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弗洛伊德,大致可以这样描述:首先,有若干的“梦念”存在,这些梦念的内容必定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相联系,如果某些事物被梦者的各个梦念强调了好多次,那么它们就很可能进入梦。通常梦表达的欲望是梦者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承认甚至刻意忽略的欲望,这种抑制的力量如此强烈,以致在睡梦中都有“稽查作用”阻止它们的表达。为了绕开“稽查”,梦的工作就是不断让与梦念有关的事物替代梦念原本关涉的事物。而且这种相关性,根据弗洛伊德,是不容易察觉的,当中的连接点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不显眼的事情,这就解析了为什么梦中常常关联到一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除了替代,梦还可能欲望倒转过来表达(比如你内心希望得到某样东西,但梦里你却厌恶那样东西),可能打乱人物角色(使我变成他人,他人变成我,以实现我的愿望;或把两个人的特征混合到一个人身上)等等。这些是梦的工作。

  6. 如果说“显梦”像个不断说谎的孩子,将真实的欲望婉转地有意歪曲地表达,那梦中的情感则比较“诚实”。所以很可能出现那种情感跟梦中的“情形”不符(即按道理说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不会产生这样的情感的)的现象。比如你梦见亲人的死亡,但是你并不悲伤,相反,你感到很兴奋,这不一定表示你憎恨那个亲人以致希望他死亡,而很可能是这个梦背后的“梦念”,让你感到兴奋,而很明显,你的梦的焦点不在亲人的死亡,而在于那个“梦念”。

  7. 外界的刺激,以及身体的刺激,有时会进入梦境,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是刺激激发起梦的产生。但是,佛洛依德认为,进入梦中的刺激是有选择性的,必然是有助于表达“梦念”的刺激才能进入梦中,而且是以有助于表达“梦念”的方式进入。比如说,你在睡眠的时候双臂伸到被子外面,你可能感到冷,但你并不一定会做关于“冷”的梦。你有可能梦见自己在雪地里很冷,但前提是这个雪地的联想是有助于表达“梦念”的。

  8. “再睡一下”的欲望是永恒的,梦常常帮助人们完成这个愿望,比如说把闹铃变成梦中的音乐声,比如梦见自己已经起床梳洗了,比如梦见自己生病了不能起床等等。所以佛洛依德的结论是梦是帮助了人们睡眠,而不是相反。倘若梦影响了人们睡眠,那么人的生理机制断不会花这样的精力去做一件让自己受苦的事情。由此,可以支持梦是有价值的观点。梦是人欲望的表达,是欲望的满足。

  以上是我的浅薄认识,大家有不同意的来讨论一下啊~~~

  《梦的解析》读后感(八):分裂的精神系统- -

  精神装置:1)精神活动始于刺激,终于神经传导;2)其活动是避免激动的堆积,以及使自己尽可能地维持在平静的状态

  =>1.感觉刺激(装置的最前端,不留下丝毫痕迹,没有记忆)后,精神装置会留下一些痕迹(第一个装置背后的第二个系统,能将第一个装置的短暂激动转变为永久痕迹)即记忆痕迹,和这有关的功能则称之为记忆

  =>2.感觉是相互联系的,尤其当两个同时发生,称为关联(没有记忆的话,关联则不可能存在)

  =>3.同一个感觉材料在后来的记忆系统中则根据其他的巧合而安排

  =>4.运动端(批判装置,更接近意识层面)

  =>5.前意识:表示此系统的激动程序能够不受阻碍而直接到达了意识层,同时也掌握了自由运动之钥

  =>6.潜意识:前意识背后的系统。因为除非经过前意识的协助,它无法到达意识层

  *精神装置最早期内部需求而产生的激动要由行动中寻找发泄,即"内部变化"或"感情的表露"(eg.婴儿时期会无助地大哭大闹,需要得到外部协助,即达到"满足的经验"后才能使内源之刺激终止

  =>愿望:上述"满足的经验"主要成分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而它在脑海中留下的记忆影像从此以后和需求所产生的激动的记忆痕迹相关联,这种联系建立后,一旦此种需求再次产生,就会立即引起一种精神冲动,重新加强此感觉的记忆影像,即重新建立第一次满足的情况(即减少激动,并且产生愉快的感觉)

  =>愿望终于幻觉

  **性格乃是基于我们印象的记忆痕迹。那些发生于早期的童年印象则是潜意识的

  ***精神病:潜意识压倒前意识,控制了言语和行动,或强有力地造成幻觉式的退化

  =>歇斯底里症:可实现潜意识愿望的表露及前意识中满足这个症状的愿望

  (潜意识思想途径只要有足够的激动堆积起来,就可能再度重蹈一个三十年前所受的侮辱)

  "潜抑"的基本源自幼童时期:潜意识愿望借以释放情感的记忆,既然不会为前意识所接近,因此附于此等记忆的情感释放也不会受到它的抑制。所以即使把附在它们上面的愿望能量转移给前意识,前意识思想也会因为这种感情的起源而无法和它接近。反过来,"痛苦原则"却支配大局,使前意识远离这发生转移的思想。因此它们就被遗弃了,所以许多幼童时期的记忆一开始就被前意识疏远了,这是潜抑的必须情况

  =>最理想的情况是不愉快的感情在前意识内

  梦的形成:

  1.梦的动力是由潜意识所供给的,即潜意识是梦形成的起点,它努力地想达到前意识,然后借以进入意识层

  2.经由前意识进入意识的过程中,白天因为审查制度的阻抗,要到晚上才有办法进入意识层

  1. Q:为何梦只能在睡眠状态下进行?

  A:睡眠使得梦进行因为精神内涵审查制度减弱(阻抗力越强,醒来时忘记的越多)

  =>在清醒时刻中,由于矛盾态度的相互中和,所以心灵中被压抑材料无法表达,并且无法被内部知觉所感知;但在晚间,却由于冲力对妥协结构震撼的结果,这被压抑的材料才找到进入意识的方法与路途

  =>清醒时刻进行梦的分析时,以相反方向跟随一条由梦思通向梦元素的途径,而梦运作所遵循的那条路线也和我们反向

  2. 梦的解析基本原理:

  1)弃除一切意见,让任意的思想浮现

  (潜意识)

  =>但其实并非意味着我们追随着无意识的思想潮流,因为一旦完成成功的摒除工作后,潜意识就出面把持大局,从而决定了那些非自主意识的浮现

  =>没有任何影响力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去做一些无意义的思考,甚至精神混乱的状态也不可能

  =>结合1,2 (1)谵妄或意志迷乱的状态也是有意义的。

  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审查制度不再隐瞒它的操作;即它们不再同心协力制造一些不被反对的新想法,反而粗率地把不合格的都删掉,因此剩下的都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了

  (同苏联报刊审查委员会,把国外的杂志涂黑好多段才允许留传到民众手中)

  2)表浅的联系不过是更深层及被压抑的关联的替代物而已

  释梦:梦的象征意义(辅助作用)与梦者的联想(决定性作用)必须相辅相成

  =>必须把梦的各成分间的联系看成是无关紧要的,同时必须由每一个元素本身去探索其缘由/即:梦是一个凝合的整体,但在研讨时必须把它恢复成碎片

  (密码释梦法/释梦天书:这种象征并非梦特有,而是潜意识意念的特征。通常可在民谣,通俗神话,传奇故事,文学典故,成语等上发现,并且比梦更为彻底

  =>梦的象征被用来表达隐匿的思想

  =>但象征应以它适当的意思来解释,而不是象征式的。虽然是典型的,但还是各有不同

  (eg.并非所有建筑都代表"性"))

  =>论点:梦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梦借助着各种扭曲而表达出由潜意识而来的愿望)

  =>梦中所呈现的愿望一定是幼童时期的

  =>清醒时的愿望冲动(非白天留下的精神刺激)在梦形成的时候是被放置在次要地位的,仅为梦提供一些真实感觉的材料

  =>梦者本身对这愿望有所顾忌,因而使得愿望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得以表现(同实际社交中的虚伪)

  =>两个心理步骤: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检查者(即梦的改装)(更接近于意识层面)

  *梦的裁剪过程中的"仿同作用":不仅能把自身经验用某种症状表现出来,甚至也可以丛别人的一大堆其他经验而表现出各种奇奇怪怪,乍看无法解释的症状;可以模仿一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却使他们十分印象深刻的症状

  (注:仿同效应并非刻意模仿,而是基于同病相怜的同化作用,再加上潜意识的相同状况所发生的结果)

  =>潜意识的最后产物,心理感染(eg.一个病人突然发生类似其他病人发生过的抽搐)

  *梦中的仿同作用:自己梦中取代了其他人的身份,而仿同她来编造同一个症状

  =>Q:梦中不愉快的内容为何解释为"愿望的达成"?

  A:因为其中某些内容为第二个步骤不许,而同时这部分内容正是第一步希望达成的愿望,而第二心理步骤却加以破坏裁减

  梦的来源:

  1.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理由无法满足(前意识)

  2.源于白天,却遭到排斥(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中去)

  3.和白天全然无关,受到潜抑,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

  4.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eg.口渴或性冲动)

  梦的显意均与与"最近"有关(因为它们还没广泛的关联/还未有时间去形成关系),而其隐意则与之前的经验有关;

  琐碎元素之所以较易入梦是因为不受审查阻抗

  =>梦往往看出来有好几个意思,很可能是一个愿望的达成隐蔽了另一个愿望的达成,需要经过最后层次的分析,才能找出那个最早时期的某种愿望的达成

  梦的显意所具有的两个独立的特征:

  1.思想在这里以一种眼前的情景表现出来(eg.XX医生为XX打针)

  2.思想被移形为景象及言语(象体验过似的)

  肉体的刺激

  焦虑/痛苦的梦(处罚的梦:因为梦者有一个被禁忌的愿望)

  =>意识与潜意识/潜抑与自我间的不调和被泄漏,潜抑愿望的满足产生强烈的悔恨,甚至以焦虑感来中止梦的进行

  =>受压制的愿望得以脱颖而出,于是"续发系统"的压制力便消失,不愉快情绪便宣泄出来

  =>梦的愿望并不源于潜抑的材料(虽然是在潜意识),而是它引起的处罚的意愿,属于自我但同时也是潜意识的

  =>神经质性格:某一原因产生的结果虽然在质上来说是适当的,不过量则太过了。过去的部分仍是压抑而留在潜意识里的情感所引起的

  =>恶魔式的梦:青春期可以使一位健康不佳的男孩变的非常软弱,并且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大脑贫血=>大脑贫血会产生人格的变化,产生恶魔式的幻觉,以及非常剧烈的夜晚焦虑状态

  梦中惊醒:梦开始的时候是对潜意识愿望的满足。但如果这个愿望达成的企图太过激烈地扰乱前意识以致不能继续睡下去,那么梦就破坏了前意识与潜意识妥协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梦完全被中断了,并且变为完全清醒的状态

  荒谬的梦:梦中的荒谬性用来表达对梦思的情绪,因为它必须要表现梦思所含的一些批评,荒谬与嘲笑

  =>梦越荒谬,其意义越深远

  =>不管在什么年代,那些想要说什么,但知道说出来就会对自己有害处的人无不将那些话冠以一顶愚蠢的帽子

  =>用智慧与不可解来掩藏真实的情况

  (哈姆雷特把自己装扮成疯子的行为象是梦在真实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幻觉式的梦(后退的):它激动的传播方向是倒向的,即它并非指向运动端,反而是向着感觉端,而最终传到知觉的系统

  (清醒时回忆和正常思考的程序也同样需要精神装置的后退作用,由一些复杂的概念回到架构成它们的记忆痕迹的原料上)

  =>产生原因:睡觉状态对感觉端所产生的能力变化:白天有一道连续不断的激动由此系统的感觉端流向运动端;晚上这道激流停止了,因此再也不能阻挡激动的反向传导

  =>凝缩于妥协的产生是为了促进退化作用,即把思想转变为影像的作用

  典型的梦:

  1.裸体 (童年时期的"暴露症")

  =>其实天堂就是每个人童年一大堆幻想的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天堂里总是赤裸身体而不羞惭,而一旦达到了羞恶之心开始产生的时候,我们便被逐出天堂的幻境,以后唯有借着梦境我们才能重温这天堂的日子

  2.仇视兄弟姐妹

  3.弑父母

  4.梦见死人:如果梦者不被提醒说那人已经死去,则梦者把自己看成死者;如果梦者突然惊奇地和自己说这人已经死了很久,则梦者是在否认自己的死亡

  **补充:对一个人可能产生两种相反的情绪

  =>莎士比亚「凯撒大帝」中布鲁斯特的演说:因为凯撒爱我,所以我为他哭泣;因为他幸运,所以我为他高兴;因为他勇敢,所以我荣耀他;但因为他野心勃勃,所以我杀他

  梦表现梦思(理性的,不在意识层面的思想程序)的方法:

  1.梦的凝缩(eg.词的合成)

  =>a.相近元素间的置换

  .置换有关思想的语言表达

  (**梦思中一个抽象的概念改变为图画或具体的形式

  =>能够被意象化/被表现

  =>在形成梦的中间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花在使梦思转变为适当的语言形式

  =>梦的改造亦因表达的置换而获利:误导和混淆背后真正的含义)

  2.心理强度的转移(又名:梦的转移)(审查制度的一种)

  3.表现力(eg.荒谬的梦)

  注:任何一件在梦中看来显然是理智活动的事件都不能被看作为梦的运作的心智成果,而只属于梦思的材料

  4.精神功能的再度校正:并非梦中每一事物都源于梦思,有时能由一种和清醒脑袋不相上下的精神功能所制造出来

  (eg.醒来后急速忘却的部分)

  =>梦中合乎常理与逻辑的部分,必受此类精神功能的大量修正

  =>看起来似乎是有意义的,但却和真正的意思大不相同

  *梦的运作其他形式:

  1.表达"不"的方法:

  1)扭转到反方向

  (eg.背着女人上山坡,开始很累,越走越轻松=>违悖常理,故因倒过来分析=>被女人背着上坡)

  2)梦里"无法做任何事"/被限制住

  (梦中被限制感与焦虑相连时,一定为性冲动)

  2.时间的倒置

  *梦中梦:为了减少对梦里所见事物的重要性。梦里所梦见的是梦的愿望,欲在醒后将之蒙蔽的事实

  =>梦里所梦的是真实的呈现;而相反的,梦里所表现的其他事物则是梦的愿望而已

  *最复杂的思想成就也许不需要意识的协助就能完成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一个难题解不开时,不妨再加上一道难题一并考虑,有时反而能意外的找到解决办法

  《梦的解析》读后感(九):《梦的解析》的观念整理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创作于1899年11月,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被读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该书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经久不衰。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来自百度百科的评价,还待考证。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确很伟大, 因为它开启了一扇窗,让人们关注自己的梦境,尝试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这种特殊情境下的意识活动。但它是否能带来想物种起源和天体运行带给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能力,我不置可否,因为自己本身不学心理学,也没有资格对其著作给出任何评价,但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我还是学到了不少。

  书中的观点

  书中基本上是在阐述梦是欲望的表达(他提到了说梦是睡眠的维护者,因为沉入梦境的人必然是保持着睡眠状态的,关于这点有人质疑说有些噩梦反而会将人惊醒,但是弗洛伊德反驳说这些并不是梦的问题而是内心的抗衡机制的问题,关于这点,我并不是很了解),是自我的一种宣泄(书中的原译文是梦是自我主义的冲动)。弗洛伊德提到了显梦、梦念和隐梦。字面就可以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显梦就是我们梦到的样子,隐梦是藏在显梦背后的真实的意图,梦念是纷繁复杂梦的材料中体现出的各种观念元素。回到前面欲望的表达和自我主义冲动的观点,梦的真正本质在于隐梦,梦的解析的目的就是要抽丝拨茧,还原梦的真实面目。

  但是梦是怎么将隐梦转化为我们以为的显梦呢?梦中的稽查机制会砍掉那些日常我们过于关注的重大型事件(相比较进入梦中的梦念的微不足道而言),而因为意识的微弱注意,那些我们日常不关注的细枝末节才会进过伪装进入我们的梦乡。但是即使这些枝节,也会互相连接,然后经过梦的凝缩、移置、表现和润饰,所有的梦念经过这样的重组、压合和互相链接,最后呈现在我们梦境中的可能是非常荒诞,不能理解的或者前后似乎杂乱无章的一种境况。其中弗洛伊德提到了情感和观念材料的互相独立,用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梦中的喜怒哀乐跟梦中画面传递出的情感元素是相背离的。例如我们自己的亲戚朋友的死亡,我们反而很欣喜。就像案例中的那位女士,梦到自己的外甥的死亡,心中的欣喜,是因为她情感愿望是想通过梦境看到自己的心仪的那位初恋情人。弗洛伊德指出,情感元素往往是隐梦中藏得很深的元素,当相对应的观念材料随着梦的运作被扭曲变形,情感却会不变而进入显梦,所以才会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那种情况的存在。弗洛伊德在文中引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这种梦念的交织,他说就像《浮士德》中描述的织工的工作,梦就像大的加工厂,将各种梦念进行或浅或深的加工,最后就会出现一块跟当初丝线完全不一样的布料,你甚至看不出之前丝线的材质。(后面这种类比分析是我自己加的)

  弗洛伊德的这本书被人称道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开始在这本书中论述潜意识(在后来作者人格结构理论中构成本我,其他是自我和超我)。上段中论述的愿望和自我冲动都可以看做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我自己的理解,这种等同并不能作为学术意义上的严格等同)。在文章的最后,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心灵机构的ф系统:正常的活动系统脉络是知觉系统(作用于感觉端,具有感性特征,但不具备记忆功能)-----记忆系统 (将短暂的兴奋通过连接和联想转化为记忆,并不断加深,仍具有感性特征)----- 潜意识 (多样性的感觉记忆转化为潜意识,不再具有当初的感性特征)。

  用这个系统的活动方式来分析梦 (梦也是人体的一种运动),弗洛伊德解释说虽然梦念来自前意识,但是最深的梦的动机还是来自于潜意识,所以他将梦的作用的起端放在了潜意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生活的经验,我们所感知的一切在潜意识中沉淀,在经过梦的作用,最后转化我们做梦和梦中身体的各种反应。

  1. 如果按照正常的系统运作流程,经过梦的作用,梦念会进入前意识,弗洛伊德指出这样产生的梦是观念性的梦,应该是不带画面,不带感性特征的一些观念意识类的东西(前面已经说过,潜意识中从记忆传递过来的“联想”将不会带有很强烈的感性特征),那么无法解释我们很有画面感的梦(文中的译文是幻觉性的梦,举得实例是父亲梦到去世儿子梦中对他说自己被燃烧的案例)

  2. 所以弗洛伊德提出了“退行”的假设来解释幻觉性的梦。他指出这样的梦实际进行得活动是与上图中标出的相反路径,即潜意识-记忆-知觉系统-记忆-潜意识-前意识-运动端,因为这种回溯,所以梦重新具有了感性的特征。弗洛伊德还指出,这种退行并不只是发生在梦中,他说在我们的其他意识活动中也会发生,但是清醒状态下的意识的“退行”不会超过记忆意向,不会导致知觉意向的幻觉复苏。弗洛伊德认为之所以梦可以达到这种神奇的效果是因为梦自身的具备的凝缩和移置作用。

  弗洛伊德在文章中提出梦中的稽查作用,在相关论述中更是明确提出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的稽查作用 (可以看做后来作者提出自我对本我的约束,和自我的最高评断和道德制约的雏形)。

  弗洛伊德在紧接着论述了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在这中间,弗洛伊德指出我们原始的精神结构就是通过释放兴奋来实现减少痛苦的作用。兴奋在书中指的关注能量,有一些兴奋会由于进程受阻,要么能量分散逐渐弱化最终消失,要么潜伏在前意识,随后跟潜意识中的观念连接得到加强,重新获得意识的关注,把潜意识所具备的能量移置上去。当然这种加强的观念也没有强大到加入意识。弗洛伊德称之为前意识思想被“拉进了潜意识”。之后由于梦的凝缩,梦的联接,互相矛盾却可以并行等,这些思想被进行了异常的处理,而变成一种精神症状。弗洛伊德是在尝试用这个解释梦和心理紊乱的关系吗?(这长达好几页的论述我也没太搞清楚,个人觉得是为了引出后文关于痛苦,快乐和两大系统的话题)。简单点说,原发系统是一种对这种异常思想的直接表达,寻求知觉同一性,即兴奋的释放,即卯足力气,要将异常观念插入意识,再经过运动释放,但是继发系统,则寻求思想同一性,即避免观念被异常处理(前文提及的观念经过凝缩,中介结构和妥协结构等作用而被观念的强度带入歧途)弗洛伊德说思想就是记忆的满足和记忆之间的畅通流通(我自己的理解,换言之,就是愿望得到了满足,兴奋得到了释放,不存在任何痛苦,因为痛苦就是累积的兴奋没有得到释放)。

  弗洛伊德指出精神结构的最早形成的是原发过程,继发过程是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的。他指出由于继发过程的发生的滞后性,使得前意识永远无法对我们的存在本质进行理解和抑制。前意识发挥的作用,也只能永远地限制在起源于潜意识的愿望冲动引导一条迅捷的道路。婴儿期的有些愿望的实现与继发性系统的目的性原则相悖,有些愿望的实现会带来痛苦。正因为这些童年的记忆没有办法进入前意识,相对应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但这些情感即使经过思想转化也因为痛苦控制的原则无法进入前意识。这样,这些移情思想被“抑制”。随着贯注消失,痛苦消失,但是当发生器质性强化,移情思想进入前意识,受到反向贯注,这些思想属于原发性思想,寻求释放,产生非理性的过程(不是所谓的理智错误)。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欲是被压抑的,随后会复活。(完全解释了他老人家所有思想都纠结于性欲的来源)。

  关于潜意识和意识,决定以后有时间读更多的他的著作,了解了本我、自我和超我后再做解读。

  最最应该提的,那么有名的俄狄浦斯情节 (恋母情节)居然是来自于莎翁的剧《Oedipus the King》,不得不说莎翁真是大家的宝藏。 (此处不想解释)

  写在最后

  首先想批评一下书的译者,好些地方译得莫名其妙,看得我都快急火攻心了,感觉译者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弗洛伊德老人家的思想的来源和逻辑。总之感觉自己花费了不必要的力气去解读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地方。

  佛洛依德研究的案例的来源主要是病人,朋友的梦(少数),自己的梦,和文学中的描述。借用维基一句话,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该书本身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弗洛伊德在文中想要将理论普世化的努力能看出一斑,但是就我这个外行来看,并没有涉及更多的普通的人的梦,还是让人怀疑太个人化。

  文章比较乱,不太容易看出逻辑,反正看得我挺难受的。

  文中概念的模糊和相互借代,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梦念,观念,思想,兴奋等等,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当然可能因为这是心理大师的初期作品,思想并未完全形成体系,所以会存在定义不清,界限不明的情况,让人产生混乱也情有可原。

  原发系统和继发系统真是挑战人的思维啊,我是看了前后断断续续两三遍才大概了解了外壳。

  关于幼儿欲望和性欲部分,论证不明,感觉是拽过去又被丢到一边,并没有给出完全论证。关于噩梦,关于梦的愿望的悖论都没看到很好的解释。

  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很受启发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十):梦是可以解析的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一部巨著。尽管第一次印刷只卖出了800本,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现在在我手上的已经不知道是中文的第几版了。弗洛伊德在书中阐述了对梦的独特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时释梦的经验与技巧。

  以前读过一本跟解梦相关的书——《梦知道答案》,与本书一比,简直就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区别。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难以放到一个level上比较,但是《梦知道答案》更生活化、科普一些,通过举例来告诉人们如何去释梦;而《梦的解析》则更偏重学术一些,同样用了一些实例,但怎么看都像教科书般说教。各花入各眼。

  比较有意思的是,本书第一章就充分体现了学术的高度,援引了如此多的观点。从梦的角度讲,各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由于不是我的领域的东西,hold不住。但是翻到第二章的时候,看到一句话,颇有意思。第二章一开头就摆明了态度,第一章介绍了那么多的思想,其实就是一句话:梦是可以解析的~~~大师就是大师,一句话能说清的事情,一定要摆事实、举例子。

  弗洛伊德对于梦的基本观点是,梦是对欲望的一种体现,满足了潜意识的一种欲望,是具有凝缩和移置作用,是可以被伪装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