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2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人的性情》是一本由阿瑟·史密斯著作,长征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一):书摘

  恩斯特·费伯博士《孔子思想体系类编》一书的最后,有一节名为"儒教的不足与失误",它指出,儒教中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精彩论述,在基督教的《启示录》中也得到回应。下面的二十四条即是引自其中,我们偶尔加上了几句评论

  1."儒教自认与现存的神没有关系。"

  2."人的灵魂肉体之间没有区别,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生物学的角度,都没有对人进行明确的界定。"

  在人的灵魂方面缺少明确的说法,这很令学习儒家学说的外国学生迷惑不解。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来说,这种教诲的最终结果是使他们除了在肉体的生命力方面之外,根本了解什么是人的灵魂。人死之后,传统的说法是,他的"灵魂"升天,"肉体"化为泥土。但时常还出现一种更简单理论,认为"灵魂"或生命气息消融在空气中,肉体化为尘埃,这一观念与真正的儒教的唯物主义不可知论完全一致。问中国人,他有三个灵魂,一个灵魂,还是没有灵魂?几乎难以引起他的兴趣。对他来说,这种问题就像问他,人体的哪块肌肉带动了咀嚼一样。只要咀嚼舒服,他才不管是哪块肌肉呢。同样,只要他有好胃口,还可以养家糊口,他也不去管什么"灵魂",除非它与米价有关。

  3."没有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像一个圣徒,其他人却是普通人。"

  4."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却不能解释每个人都没有成为圣人的事实。"

  5."儒教对罪恶态度坚决认真,但除了道德上的惩戒外,没提任何惩罚措施。"

  6."对罪孽和邪恶缺少深刻认识。"

  7."因此,儒教发现无法解释死亡。"

  8."儒教中不存在一个中介,使人的原初本性与自身的理想重归和谐。"

  9."祈祷及其道德力量与儒教无缘。"

  10."尽管一再强调信任现实中却很少鼓励作为信任前提诚实,而且恰恰相反。"

  11. "认为一夫多妻制天经地义。"

  12."赞同多神论。"

  13."相信算命、看日子,预兆、做梦和其他的幻像(如凤凰等)。"

  14."伦理道德和其他的仪式搅在一起,成为一种十足的专制形式。"

  15."孔子对待古代制度的态度反复无常。"

  16. "断言某些美妙音乐会对道德产生荒谬影响。"

  17."夸大楷模的力量。孔子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如果像儒教所宣称的,君为器,民为水,器圆则水圆,器方则水方——似乎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伟人没有对他的研究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果楷模确实像儒教所说,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现实中恰恰相反,看到的都是苍白无力的现象?对"圣人"的神化(第20条将提到)正反映了第8条所言的中介的缺失。无论"圣人"多贤明,他也只能提些好的建议。假如人们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他也无可奈何,最多以后不提而已。

  我们觉得,孔子的一句话非常富有启发性。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话是针对圣贤们说的,很精彩,可决不是预防针,只能算一剂补药。眼睁睁地看着旅行者受盗贼抢劫,却大谈加入互助旅行团的好处,说他之所以头破血流,就是因为没有加入该团。而受伤者对此全都知晓,可他现在大量失血,早已昏晕过去。他最需要的不是反思过去违背了常规,而是油、酒和可以供他尽量恢复的避难所,而且首先要有一个聪明乐于助人朋友。对于肉体有残疾的人,儒教或许可以做点什么,可如果是道德或精神方面的,它也无能为力

  18."儒教教义中,社会生活由暴政控制女人奴隶孩子权力,只能绝对服从长辈。"

  19."绝对孝顺父母,把他们奉若神灵。"

  20."孔子思想体系的最终结果是崇拜天才,例如人的神化。"

  21."除了没有伦理价值祖先崇拜,不存在关于不朽的明确观念。"

  22."现世现报,无形中鼓励了利己主义,不是贪婪,就是野心勃勃。"

  23."中国历史表明,儒教不能使人们获得新生努力追求一种更高尚神圣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儒教己与道教、佛教相融合。"

  24."整个儒教对死者、生者都不能给予安慰。"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二):对这本书感情复杂

  首先,作者虽然努力做出一副公正偏见姿态,但显然还是会时不时流露出西方文明自以为是优越感

  而且这本书的成书目的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为了证明基督教要传播到中国来的可能性必然性。这一点在结尾几乎表露无遗。作者说,儒教显然不能做的更好了,因为已经在中国努力了两千年了,如果能结出更好的果实,那么也早就结了,但是没有。另一方面又反复说,中国人是勤劳的,聪明的,但是缺乏同情心冷漠,如果能获得这些道德上的性质,那么中国将有美好未来。他说的当然是对的,但是作者的目的是,基督教自然而然的要来负担这一使命——这就有点想当然了。

  书中提到的中国人的很多缺点毛病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也有很多在我看来是因为作者语言问题造成的沟通问题。在一个,作者一直抱怨中国人没缘由的对外国人鄙视,所以得出结论是中国人很自傲,这个就……那个年代,外国人在中国干了些什么事儿大家也都清楚,中国人怎么可能愿意打理外国人呢,如果能从外国人手里骗点钱,估计很多人都是乐于干的。在一个就是作者认为租界帮助中国发展了,所以中国应该设立更多的租界,这个……我只能说,你也太自我感觉良好了吧!

  不过书里提到的中国人的缺点大部分都是能让人认同的,不如不精确,顺而不从,互相猜疑缺乏信任,缺乏同情心(这一点现在又拜南京老太所赐,从新出现在中国社会了)等等,但是原因并不是作者说的那样,解决方法也不能按照作者说的那样来。

  不论如何,此书值得一读,也能引人思考,是本好书,但读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三):真正的革命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现今中国在政治、社会和生活上的一切问题原来是百年前的延续。革命、新中国……人心却未更新。

  史密斯说,中国人在儒教的影响下,具有许多很好的品质,比如忍耐、勤劳、知足节俭等等。但唯独缺的是人格良知——过于务实,缺乏对自由平等热爱。百年前的中国急需科学,尤其是化学,他担心由于缺乏良知化学技术会被滥用——如今实现了,滥用在生命必需品食品上面。他还提到了政治、民主腐败慈善……一切问题和如今并无二致。

  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知道为什么才知道如何改。史密斯认为信仰是关键,那么儒教的内容具体是什么,究竟对每个人有怎样的影响?不过我不认可他的“基督教才能救中国”这种说法,但自由平等博爱是否源于基督教呢?

  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中国长期的贫穷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如今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字是贫穷,那么为什么会贫穷?生养众多是一个因素,而男尊女卑则是生养众多的一个因素。所以最后,我又开始怀疑孔子了。

  历史读的不多,不敢乱下断言。但可能了解儒家学说是了解并解决如今问题的一个关键吧。

  心意更新——那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更新了——才是真正的革命。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四):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读过四书五经吗?

  很惭愧,我没读过,但在中国生活了54年的阿瑟传教士读了,然后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尽管有的地方略显幼稚,但有的方面却一针见血。

  当然,100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情的改变,中国人的性格也在不断变化当中,但有些中华民族根深蒂固东西仍然在那里,岿然不动。因此,在看书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经常会摇头无奈一笑,一个外国人也把中国人看得清清楚楚啊,关于好面子、重虚假的礼数、功利性地行善、盲目的孝道、无诚信勤勉忍耐、历史的叙述等等。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五):重塑道德--读后感

  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的原因,中国人冷漠,自私,小农思想,保守麻木,最喜欢说的就是素质差,奴隶性。

  我只是一个连高中都差点没毕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前下岗职工,一个家庭妇女,一个普通的读者,假如我对鲁迅或者那些曾经探索中国何以落后失败的贤哲做一个反思,或者去对我们中国人已经接受的我们的毛病是所谓的劣根性和制度问题这种公论产生怀疑,是有点自不量力和触犯众怒的,但是我不怕,还是想说,因为我认为再不说就晚了。

  虽然我知道,自己说了也没用,没人听,但是还要说。

  假如真的象本书的作者和那些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的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劣质有问题的文化,中国人的劣根性产生了诸多问题,那么这样一个简直一无是处一无所长民族何以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久?是否在该自动消失了?

  假如真的象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因为我们贫穷,制度有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饿着肚子,蹲在茅坑,光着屁股的年代可以造出原子弹,却在吃饱了饭,屁股做在马桶上--有的还是金的,穿着名服装的年代,却连一包合格的,可以让人吃的咸菜都造不出来了?

  是没钱吗,是没技术没知识吗?

  都不是,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中国人缺少的不是勤劳和忍耐力,而是良知和道德。

  这是美国人说的。现在很多人只要听到是外国人说的,就点头,是中国人说的无论对错都摇头。

  孔子在两千年前说过,礼崩乐坏。

  我们骂孔子,说他害了中国和中国人,埋怨他不是卢梭没有民主思想?

  你们不觉得这种想法可笑吗?

  就象我的一个农家子弟大学生亲戚总是抱怨自己的父母不是教授而是农民

  孔子之所以老是说,仁义道德,我们也总说那时封建道德加一批判,我就奇怪了,仁义道德难道有错误?不应该讲仁,义,礼,智,信,应该讲坑蒙拐骗

  是的,孔子的思想中确实有过时落伍的不好一面,但是连外国的思想家都--我用外国人的话更容易被中国认同,在全世界的道德伦理文献中,只有孔子的书是最干净的。

  虽然黑格尔不无偏见的说他的道德哲学只是一些简单的朴素的日常伦理,但是这不也说明,我们缺乏的就仅仅是这些朴素实用的道德准则而不是高深的理论吗?

  总是骂孔子,骂过去的人,骂祖宗,可是自己却是个只会吃祖宗自己拿不出一点东西的败家子。

  否定孔子否定中国文化,最后一定是否定的是自己,因为文化这个东西是深入每个民族骨髓的,只要这个没有被灭亡就一定存在于每个人的血液中。我们否定孔子,否定中国文化,最后的推理结论一定是,中国文化是劣等文化,中国人是劣等民族,应该被消灭。

  那就是说,我们都该死,死了是活该。

  所以我们才有给孩子吃的毒奶粉,黑心的砖窑,杀害儿童,等等,因为我们的命不值钱穷人就该死被淘汰,对吧?

  每一一种文化,包括被中国人崇拜得不得了的西方文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为什么基督教要宣扬爱呢,因为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的科学艺术,罗马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基督教的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本书的作者也强调,希腊和罗马会灭亡,西方世界因为接受了基督教就被拯救了。文艺青年喜欢看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电影,但是西方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强权的,逻辑性很强的,冷酷的文化,假如没有宗教宣扬的爱与拯救奉献,就会很危险了。

  大家都爱看西方电影小说,那么你们看到了什么/

  不是绚丽的科技个动人的故事,只有一个---寻求人的尊严和爱。

  法斯宾德的电影里没有爱,安东尼奥尼的电影里只有机器的冷酷,卡夫卡控诉人的异化,这些都是在说人的拯救和堕落。

  假如你看懂了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文化,就会明白这一切。

  有人喜欢说是制度问题。

  我承认有制度的问题,但是任何一种制没有法制和道德做基础,都注定会失败。

  我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很多了,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几乎试用了所有的现代制度,但是结果呢,还不是失败了?

  你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对人的尊重就没有领悟到西方的智慧。都是表面的,山寨的。

  任何一种好的制度交给没有道德法制约束的人都要失败。

  革命是什么。

  我想请大家想一想,无论是我们中国的改朝换代,还是外国的革命,其实只有两个动力,一是改变社会财富的分配制度,二是重塑道德。

  我们中国人说,等贵贱,均贫富,,外国人说自由,平等博爱。

  一个是要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二是要新建道德。

  中国人喜欢讲外国的例子,我就讲。

  以美国---最吸引中国人了,为例子。

  看过吉布森的爱国者吧,那是讲独立战争的。

  可是其中只是一个父亲保护孩子保护家园为切入点的,并且谴责的是英国殖民者的暴虐,强调的是人的尊严和道德。

  再以美国为例子,南北战争,是有一本书为导火线的,那就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林肯说这本书的作者引起了一场战争。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北方的工业和南方的农业要争夺劳动力和市场,但是重要的是解放人,解放作为不平等奴隶的黑人。所以林肯才伟大可以和华盛顿并列,并且比他还要伟大。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奴隶制度,而林肯却解决了。如果不是由于那本书在道德上的谴责奴隶制度,不是公布了解放奴隶的宣言,就不会有南北战争。

  假如你读过《危险的关系》或者看过法国革命前那些描写贵族骄奢淫逸的油画,就会知道大革命的爆发的原因,罗伯斯比尔被叫做不可腐蚀的人要执掌政权,用鲜血净化法国。英国的革命者是清教徒,是以宗教的名义反对贵族和国教的,固然都有新阶层要掌握权利的要求,但是都以道德的名义进行讨伐。

  假如你看了俄国革命前那些伟大的大师写的作品,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甚至契诃夫,他们写的是什么--是人的痛苦,压抑,绝望和渴望人的灵魂的解放,虽然他们开的药方不同,宗教,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都是要人的解放和谴责当时的社会道德堕落。

  假如你对基督教的历史有所了解,就会明白早期的那些教父很多是过着奢华生活的人,后来痛改前非,接受了基督教并且成为最严厉的自我谴责和谴责罗马日益腐化堕落的人,而后来的宗教改革也是基于对罗马教廷腐败的不满,当然有民族独立意识和新兴的资产者要求掌握权利的问题。

  所以绕勒斯说,在有良心的地方才有革命。

  所以,道德的堕落一定是革命的前兆,是国家灭亡,民族危急的显证。

  因此,重新评价我们的文化,民族,理性的分析认识其中的优劣,有目的真正的学习外来的文化,吸收好的东西,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能关门主义,重要的是要建立道德和人的尊严才有希望。

  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技术,不是表面的,人是一种有灵魂的有良知的存在,重要的是灵魂的洁净,道德的树立和公正的实施。

  没有这些,任何好的东西都要注定失去。

  写于清晨。

  《中国人的性情》读后感(六):过去的中国人

  这样的书,说道出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不过只能说是在当时。

  首先作为一本写在19世纪末的书,该书的大多数“中国人”的性情都是由当初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像我能回忆起来的节约、勤劳、孝悌等等,而另一些很大部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诸如雇佣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这些性情是深刻打上了旧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烙印的,而社会的发展,我认为那终极意义就是让最多的人最大地破除由物质(经济状况)及思想(社会观念)的束缚,更加自由独立地发展(从这点来看,我认为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像同时又富有个性是不可避免的)。环顾身边的人以及走过的大大小小的地方,这些所谓性情已经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提高而逐渐泯灭,在走向一种更加成熟的文明。

  其实书中的大多性情并不能冠以“中国人”作为定语,作者除了在美国,其余的生活便是在中国度过的,个人局限是很大的。我相信在当初与中国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一定也会有勤劳节约能吃苦守礼仪等等的“中国人”的性情,作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性情罢了,而这些更多的是由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差异决定的。

  我并不是在批评本书的不公正及局限,这些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历才能看得更清楚。只是希望提醒读者,这样的书是过去中国人的写照,不是现在。过去的东西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但不能拿来评说今天的中国人。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逐步地走向成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着这些劣根性,而路的前方,我想会是人类文明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的的终极汇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