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安1460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安1460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13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安1460经典读后感10篇

  《西安1460》是一本由徐璐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安1460》读后感(一):西安,1460……

  那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可以让枯败的空气生出清丽的花…

  还是那座城市,可以让我的心不淡定,不从容

  校内有人留言和我说“爱死了我的状态”,而我,又何尝不是爱死了这座城市。曾经一度认为喜欢这座城市是因为一个叫做付小包的干干净净、单单纯纯的男孩子,可是当冷静地感到付小包是一种友情产物,当它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于是身边与他有关事物慢慢消散。可是这座城,却依然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不愿离去。那一刻,发现,其实关于这个城市的周遭,早已超过一切,停留在我的脑子里不愿离去了~

  提到城,猛然想起了那个让我看的昏昏欲睡的《24城记》,实在是不理解贾樟柯的逻辑,从《三峡好人开始……我就是个混沌孩子,昔日不曾理解对一座城的留恋,可是也为那位阿姨哭泣想念一座叫沈阳的城市而莫名地留下眼泪。也许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名字熟悉的敲打了我那颗脆弱的心吧,一直认为自己冷血地不知道什么叫做思乡,什么叫做想家。可是,会在岁月的某个岔路口,就是那个不经意的岔路口,会脆弱地想起什么……

  在钟南山看日出,在红旗厂看日落。这是昔日的梦想,希望可以在一个还能走得动的岁月可以推开某扇窗,然后静静地看着钟南山,等待喷薄而出太阳。希望可以在一个还能迈开腿的日子里,坐在一个叫做红旗厂的地方,脚边放着啤酒和朋友或是爱人,谈笑间,看着落日黑夜替代,然后落泪,亲吻一种叫做生活东西

  徐璐,徐璐,你是一个让我淡定不了的女人,才知道你是O型血,狮子座,后知后觉地发现你那时是北大的中文系研究生恍惚地发现是你这个女人,让我的记忆里第一次出现了西安这座城市的印象谢谢你,这个给我的生活带来瑰丽的女子……

  西安,这座地埋龙骨的城市。渴望嗅一嗅老城墙倾诉历史味道,渴望摸一摸老街道低吟地古老的歌谣,渴望见一见西安人西北独有的性格骨气。曾经幼稚地以为这样一座黄土味十足的城市必然粗犷,可是慢慢 发现,这是一个出天才、怪才、文才的地方。贾平凹、张艺谋、郑钧、许巍、付小包……呵呵,这座城市孕育的儿女,在向中国世界宣告它的伟大

  这是徐璐,这个我大爱的女人待过1460天的地方,那里有过她美好大学四年时光。这个女人给我生活的感激涕零,给我人生的击节称好,给我爱情理智激情。“人会遭遇很多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做了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是成熟,做好了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是勇敢”。这句话将我击得粉碎……谢谢这个女人,让我淡定地接受些事情。

  和你有莫名地相似,没有参加高考觉得人生不完整(尤其是最近N多人纪念高考一周年~),喜欢一个叫做西安的城市,在一些江南小镇停驻,被一些北方的城市迷住然后爱上他的柔软的美……喜欢动动笔,写一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会为人生的某一秒莫名感动感伤感染。会低低地暗恋一个男孩子,很多年很多年,然后在某个圣诞,除夕,或是情人节和曾经那个笑起来淡淡地男孩子一起喝醉,说些彩色的胡话。会和一个“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莫名其妙的人对骂数年,嘲笑着所谓的青梅竹马,每天生活在笑和被嘲笑的世界里是种习惯,是种幸福;保持着很长很长的通信说些彼此的话,然后在某一瞬猛然发现,彼此的交集少了那个曾经最了解自己了解对方的人消失了。默契变得冰冷于是在可以惨笑的时候毅然转身。恋过,被恋过,没有恋爱过……喜欢电影小说,冰淇淋,巧克力……呵呵,很好

  其余地,是佩服你这样的一个女孩子。纯粹地喜欢摇滚,喜欢郑钧,理解里那种看见他痛哭的感觉选择人生道路的决绝选择中文的毅然(对不起,我没有……),喜欢罗大佑李宗盛,喜欢如楚辞的妖娆伴着疾走罗拉的鼓点。吃得漫无边际,暗恋的枯骨铭心,喜欢咒骂愤慨崇拜感激……规律曲折地走着人生。

  “没有香烟的女人没有过去,没有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没有冰淇淋的女人没有现在”

  “有一天,站在郑钧的面前,潸然泪下

  西安,1460,承载了你太多,沉甸,沉淀

  是你,让我发现枯败中的妖娆~于是希望亲身寻找……

  可是,发现身边无人可相随

  于是,决定只身……

  突然想起,想去过“开悍马,握单反,高高迈步,低低望天”的日子,这……姑且算作第一步吧。

  要走遍大街小巷,走遍古今沧桑,走遍前尘过往,给自己一个故事,给自己一段历史……

  《西安1460》读后感(二):最爱西安1460——与徐璐有关。

  这是我的床头书。一本关于大学关于青春记录,关于梦想,回忆的阐述。看到这红色封面就感觉很亲切。因为在西安上大学,读这本有种格外的亲昵。

  徐璐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子,不会因为时尚或者流行改变自己的风格中学在《萌芽》上偶遇她的文章,《永不凋零的春天》,《莫名湖》,和很多人不一样,我并没有看到《忽然长大》,我不想八卦她的爱情,但是我喜欢她的文字里传递给我们的那种精神气质

  从大一在汉唐书城买了这本《西安1460》开始仔细读她,四处搜寻她的痕迹。十分迷恋她那种行云流水洒脱以及天马行空浪漫无拘无束中青春舒展的让人羡慕。因为太熟悉她的文字,甚至可以揣测到她的过去或者未来。只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因为一个人的气质是在文字中可以完全体验出来。

  她对音乐诗歌态度与我是那么相似。她说这是一个音乐市场化诗歌无市场的年代。对,就是这样子。可是我还愿意用一种澄澈的态度去读诗,去听歌。去感受一些别人忽略或不屑的情绪以及细节

  她有个“美人情结”,《被海迷死的鱼》里的萨仁塔娜,《我捡到了秘籍》里的阮斯语,以及《滴答》狄夏都是很好的例证。其实一个人在写字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解剖自己,徐璐也不例外。她写到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是把自己分解开来成不同角色。比如狄夏与倪薇拉,她们或许就是是徐璐的想象和生活,我想,或者说她在生活中和倪薇拉相似,想象中却渴望同狄夏一样有别样的经历。除此之外她还有物理情结,这和她少年时代的恋人有关——其实我们的种种情结都与自己的过往有关。

  她喜欢读书,对一些高尚思想会由衷的钦佩并引用,书生意气浓重但不拘泥与教条。她低调,不张扬,不骄傲安静的生活认真的写字。对文学慎重虔诚,不矫情却不失浪漫,偏执却不失宽容

  失落的时候我就会默默的重温《你是即将到来的日子》;一遍又一遍的默读她写的那些明媚振奋人心的段落:

  呵,亲爱小姑娘,勇敢起来快乐起来飞扬起来吧。

  请相信,会有闪电划破你的夜空,快的让你想不起所有的阴霾

  请相信,上帝选择你来到人间,就会选择你直接升入天堂

  请相信,你的生命独一无二,你的未来充满奇迹你的梦想会通

  过你的不懈努力一一实现

  请相信,你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待续)

  《西安1460》读后感(三):我在想念一座城

  拿起这本书来看是由于它的名字——《西安1460》,对,西安,我一直想念的那座城。这个和我一样学中文的女子把她的“西安”给了我看,我在赞叹她的文字犀利又不失细腻同时,也在自己的心中把我的“西安”想了一遍。我不似她在那座城中生活了四年,经历颇丰,我不似她可以用铅字来纪念所爱,我不似她拥有值得铭记的多彩人生。我只是在遥远的南方山城用我不可名状忧伤来想念那座城。不敢写,也怕写不下,同是中文系让我自惭,但我读到别人的文字,别人的故事,我庆幸,我们曾爱过同一座城,熟悉,才可以感觉如此亲近。

  这个女子念念不忘她的偶像,几乎在每篇文字中都有提到。这仿佛又是一个相同。所以我能体会,在她那些看似无比清醒字里行间,我知道,她也曾有过激动与颤抖。当然我不知道,她喜欢这座城是因为她的偶像,还是因为生活了1460个日子。但我又知道,她的爱不得不与这座城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摆脱不了回忆,也许沉重,但她让生命延续

  我是一直爱着西安这座城的,十三朝古都,天飘皇气,地埋龙骨。我爱她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爱她的真实质朴菊花诗人和酒,又是我迷恋唐朝文化而带来的另一收获。一直以来,时常会出现一种错觉,我该是生在那座城那个时代的人。总归是因为太着迷了吧。进大学读中文系才开始看很多很多书,读很多很多古诗,这样的幻觉更甚之。同时也促使我看更多的书,读更多的诗,对中文有了更大的兴趣

  我有一个姑妈住在西安,年幼时去过一次,可惜印象全无。现在只有几张照片为证,钟楼之上,大雁塔前。那时我对西安一无所知,我怎能记得住?到后来,因为一个人而倾心一座城,西安便成了我的一个向往,我开始刻意的了解她,熟悉她,因为我想亲近她。可是,我发现我爱的那座城是——长安,现代的西安与我无关,因为我无法遗弃我的故乡。那座城我同样热爱

  我穿越千年的时空想念那座城,我站在山顶北望长安之时,也满心希望能看到千年以前的长安,我爱的菊花、诗人和酒早已在我脑海中根深蒂固,我无法不去想念。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我真想目睹那样的豪情与横溢的才华,我也期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谧安稳,我想看“蓝田日暖玉生烟”,我也想体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奋喜悦。但现在,我只能想念,我不曾苦恼,也不曾急躁,远方有一座你挂念的城,足以美好。想念变成一条线,在时间里面蔓延。这样的想念来得纯粹,因为无法到达,我便不奢望,我便可以无止境地美好的想念。

  皮埃斯:这是两年多前的字了,幼稚啊幼稚。

  《西安1460》读后感(四):远离这cd的高三

  早上重温了此书,第一篇文章每次看完都爱不释手

  高三,女孩,摇滚乐,出国。

  子曰,HH, 我

  当年的愤怒少年HH依旧带起墨镜,拿起愤怒的吉他,仿佛两年前唱着《薄荷茶》的高三新年联欢会。

  看台上飞来的苹果,校领导脸上的惊讶

  花火一样的少年,开始对这个世界妥协,以自己的方式表面温顺服从一切秩序朝九晚五,晚上抱着打碎一切的姿态自弹自唱。

  “这是一场没有结局表演

  包含所有荒谬疯狂

  像个孩子一样满怀悲伤

  静悄悄地熟睡在大地

  现在我有些倦了

  倦得像一朵被风折断的野花

  所以我开始变了

  变得像一团滚动炽热的花火

  看着眼前欢笑骄傲的人群

  心中泛起汹涌浪花

  跳着放荡的舞蹈穿行在旷野

  感到狂野而破碎辉煌

  现在我有些醉了

  醉得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野鸽

  所以我开始变了

  变得像一团暴烈炽热的花火“

  我爱徐璐,远离这cd的高三。

  《西安1460》读后感(五):关于西安1460的记忆

  这是我的第一本散文书,在狂刷各种名著的年纪很高兴遇见它。

  初二那年,一次作文课,老师说我给大家读篇我的同学写的文章吧,这是我们的青春。然后,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应该是同龄中比较早熟的孩子,对于那些文字实在是无法割舍。厚着脸问老师作者书名,默默的记了很多年。怎么说呢,因为年纪小,也没钱,只能在一遍一遍的唯有的一些记忆中记住徐璐,西安,1460······高中,离家,住校,在离学校不远处的独立书店万邦找到了它。那些日子几乎和文字几乎重合,只不过是我的忙里偷闲。我爱西安这座城,也许我不能一直在这里生活,但我永远眷恋着它,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1460个日子里,童年与青春都在这里。在我还看花火的年纪遇见它,真好。

  《西安1460》读后感(六):陪我走过的·徐璐

  通向理想火车,每天都会定时驶去。但却是单程的。实现理想,必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也许是欲望,也许是生活,也许是几年几十年的追寻。

  ——题记

  第一次读到徐璐的文章,是高中时候的一张报纸。吃饭的间隙,我随手扯过来一份打发时间。不经意地看到了那篇《出走与回归》。散文。攫取很多个闪现人性光芒片段,用流畅的笔触和从容的叙述,拼合成了一次关于灵魂的旅行。一瞬间,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并且把这小小的一块剪了下来,贴到了我的日记里。

  2003年,一个“服从”,轻轻松松把我送到了北方城市,开始了四年的他乡生活。如今,6个年头过去了,最初的状态和情绪,已经慢慢虚化掉了,只能抽象地记得很多别别扭扭的目光交错。

  03年的冬天,那座城市开始下雪,下得人心慌。但慌乱的冬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雾凇,第一次看到了冰灯,第一次在冰天雪地里走,第一次裹得像熊猫,然后重重地摔了下去,第一次吃到了那么长串、可以很多人分享的冰糖葫芦,第一次在结了冰又覆盖了积雪的湖面上恣意奔跑……哦,忘不掉的,第一次在操场了见到了那么高,那么多的雪人,我和同宿舍的她一起在操场上跑啊跑,遗落下了一串一串的脚印。但,所有的情谊也都冻结在了那个冬季。

  如今看来,那时候的我算不得可爱,算不得聪明,却倔强得要命。舍不得向任何人低头,舍不得向任何事妥协。当然,当下的我,已经能笑着回想6年前的我了。指缝真的太宽,以至于瘦弱的时间,一不小心就从中溜走了。

  04年,我在网上无聊地瞎逛。那时候的我经常会买《萌芽》,延续着高中的习惯。然后零零散散地看到徐璐的文章。直到很多篇之后,我才把《萌芽》里的她和《出走与回归》中的她重叠起来了。竟像捡到了珍宝般的偷偷开心。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与人分享的乐趣,所以把那些字字句句都珍藏了起来,或者挑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去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温习。《萌芽》上,我记得清楚的是《此时彼刻》和《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

  那些踽踽独行的日子里,我一边读着这些温暖的文字,从文本里收获感动;一边抱怨着为什么生活离我所预设的轨道愈来愈远。为什么是相似的年纪,相似的象牙塔,她的生活里春光明媚,而我的生活里阴雨绵绵。最初的喜欢里,掺杂着我复杂的情绪。

  2005年,我在博客上写徐璐。写她的文字陪伴我的那段岁月。不经意间看到留言,一个叫“小溪”的同样喜欢徐璐的女孩。她说她是在搜徐璐的时候搜到了我的博客,喜欢我的文字和那些文字间透露的蕙质兰心,并且交换了博客链接,还给我看了她写的关于徐璐的文章。这个博友是我所喜欢的。曾经有一段,她说因为要考研,所以要关掉博客,我们纷纷留言说不舍,可她依然好几个月没有更新,也没有到我的博客里留言。直到考研的分数出来。联系才又联结上了。后来,我的博客因为一些原因关掉之后,光顾她的空间也变得极其稀少了。我只是知道,如今,她在她心爱的北大,读着她最爱的电影专业。

  2005年初,《西安1460》集结出版。而我直到05年的年底才在联合书城的畅销栏里看到了它。05年的年底,我已经大三了,和中文系的她们住到了一起。四年里,一半的时间,却占据了快乐的四分之三。

  我把《虚构》《随想》和《身边》读了一遍又一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我都会把它翻出来。从任何一页开始都是我所熟悉的。《虚构》部分是小说,我并不太喜欢,因为我不得不说,在我的认知里,她说故事的能力并不强。哪怕是后来拿了北大原创第一名的《被海迷死的鱼》我也并不太喜欢。她的小说用接近散文的笔触说故事。从容是从容,却少了些张力。而因为说故事的需要,又使得散文的那份精致减淡了许多。

  我最爱的依然是《随想》部分。因为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环境与人事。每一份喜怒哀乐都能牵动自己的神经。那些安静的午后和深夜,六篇随笔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并且试图顺着这些图迹追溯出一个最立体的她来,也很八卦地把小说里的他他他跟真实里的他他他进行排列组合。

  2006年的年底,我在为一场考试准备,到最后心力交瘁的两个月里,我一度焦躁得在图书馆里呆不上半个小时。外面依然是冰天雪地,但装有暖气的图书馆五楼是极温暖的,并且屋顶是透明的,阳光大大方方地撒进来,温暖得如同春天。

  在和身体里的那个倔强的自己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对抗着外界一些不太善良的挑衅。一度使得这场仅仅出于我内心渴求的考试,成了一次与他人对抗的符号和手段,让我都不忍承认自己的妥协。所有负面的声音都像一根带刺的钢绳,从四面八方把我拉扯开,我被扎的生疼,撕得支离破碎。那些我看不到光亮的深夜里,我搬着小板凳坐在走廊里。不是看我的专业课,也不是背政治和单词。是把《随想》拿出来复习又复习。记得有一个夜晚,我的眼睛扫过那句“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好”的时候,眼泪争先恐后地涌出来。我终于对一切都释然。终于懂得对手只有掩藏在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而不是任何第三者。而真正的勇者,能做出任何忠于内心的决定,并且有承担与之相关的一切结果的勇气。

  我相信,是那个深夜里的一句“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美好”,才让我开始了从07年起在南京的生活的。

  07年,我看到了那篇《忽然长大》。看到了陆希接近十年的漫长等待后,高远牵起了她的手。那一刻,我竟比自己获得了幸福更觉幸福。那些天,我把那首《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爱你》在mp3里循环播放着。《忽然长大》里,我最爱的是那一句“公元后我们还不太老”。

  可是,07年,我又看到了那篇《乒乓的38度5》。我知道的,乒乓是她。故事又结束了。高远真正去了天高地远的大洋彼岸,从此天各一方了。彼时的我还不能明白,错过了那么多年华,耽搁了那么久的情谊,怎么会盛开得那么短暂?直到今天,我领略过了生活里的奇谲,又咀嚼到了生活里的苦涩之后,才懂得,这艰难人生,远比判断题驳杂得多。张靓颖唱的“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却即将成为别人的某某”真正是悲哀到骨子里的。可廖一梅的话是对的,“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

  《曲终人散》里,用了小男孩的一个谜语:猜猜看,一堵墙对另一堵墙说什么?答案是:在拐角处见。于是,行至“祭念曲”的时候,她许下愿望:在对方还没有老的爱不动,彼此的笑容里还没有皱纹的时候,还能在某个拐角处重复。曲终人散,从来都不是人走茶凉,只是另一场剧目的序曲。某个拐角,就是那一伸手可以触摸得到的前方,不是彼岸。

  《蒙娜丽莎她是谁》是一篇准影评。我最爱的是最后关于《金刚》的一段: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写出一部也许还能堪称经典的剧作,会有不错的导演和演员来演绎,还会在各大剧院上映.上演的时间应该是岁末,是黑夜一般深沉的隆冬.你会去看戏的.你孤独的坐在人群之间,别人为表面的笑料逗乐,而你却明了其中隐藏的忧伤.你的表情复杂如一道谜题,比表情更复杂的是你的心情.然后思绪万千的你会跑出戏院,穿越风雪,穿越一条条街道,去寻找我.我会在城市最高的楼厦等你.等着你轻轻喊出我的名字。

  如果你不来,我就一个人唱歌:我很孤单,但我并不悲伤,因为我站在世界的顶端.

  哦,我最爱的徐璐。这多像奈奈嘴里的那场走在幸福顶端的初恋。过程的美妙,淡化了所有的结局。不是吗?

  《滴答》出版的前夕,我再一次搜到了《春天的卡夫卡》。“资料室内安安静静。只有我一人对着书卷默默流泪。窗外是温柔温柔、很慢很慢的春天。”那一刻,我也在坐在图书馆里,窗外同样是温柔温柔、很慢很慢的春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