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束星北档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13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精选10篇

  《束星北档案》是一本由刘海军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一):语无伦次

  从良友的补记上知道了这本书。束星北先生的大名在海大读书时就曾经听说过,只感觉个人提起他的时候总是欲言又止,言犹未尽。直到拼尽力气读完这本名为档案的书才模糊地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本书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的确厚了些。可是对于每个用心读完它的人来说,又的确薄了些。一本这样的书里又怎能塞进一个天才从生到死所有的疑问

  书的形式特别,档案中的原料当事人的讲述占了很大一部分。看过后记才知道,这种形式是作者迫不得已选择。的确,也是比较恰当的选择。因为从一份充斥着虚假臆断和感情材料里是无法得出最真的结论的,把材料的原件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许是一种明智的作法。

  这个看似偷懒的做法却整整耗去了作者十几年的光阴

  一点不冤,真的一点不冤。而且不够。真想不到天天踏在脚下的这方土地曾经无情而无耻地收容了如此不羁的一个灵魂

  性格决定命运的老话似乎在束星北身上重现了,甚至有人满怀同情地认定:这是一个病人,只不过是一个天才一些的病人而已。真的是这样吗?错了,错的一塌糊涂。是整个时代的病让一个原本高贵的灵魂显得如此不同

  现在喝了过量的酒,头脑不太清醒,不过月子口的一节实在没法再重读一遍。读书从未淌过的眼泪险些破戒流下。

  有点明白人为什么会回避过去的历史了。看到饥饿的束先生偷地瓜不成却被施舍一捧花生,然后连皮吞下的一段,浑身鸡皮疙瘩起的一层一层。一种尊严丢失的恐惧狂袭而来。不是他一个人的尊严,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尊严都这样失去了

  第五十六页:“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本该多么让人自豪一句话,现在看来有些讽刺的味道。几十年过去了,这种文化中心点的地位不但没有确立,反而连值得骄傲的一点历史都被抹杀干净了。为什么呢?人的因素关键点。束星北没有了,半个也没有了。

  四十七页,“镇反”是凡是束星北认为属于“误会”或“屈打成招”的,他都会站出来。大家一发现不好,竟都向他求救。这在后来当然成了一种罪恶,而在当时,“快找束先生”好像是呼救信号,因为“也只有束星北听到呼救声音后会奋不顾身地站出来。”这真是一种令人心折的豪气,是一种不丧失做人根本正直之气,比当年那句“我的朋友胡适之”多一份粗豪的勇气,却更加值得敬佩。狂风暴雨中,束星北仍然坚持革命和不革命之外存在着“第三条道路”,那是一条远离喧嚣自由正义之路,可惜它从不属于应走之人。

  忽然想起另一个人,他主张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万象》2007.11三十七页《铁肩辣手有柔情》)——“第三者”和“第三条路”,都给我一种无比震撼的正义感和自由感,人真的应该这样活着是不是?只不过邵飘萍是宁折不弯,而束星北呢?似乎弯也弯了折也折了,可骨子里终于还是直的……

  看完这本书若无所感,真该扪心自问是否已经肠硬似铁了。

  语无伦次,鼻子又酸了。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二):他的命运?

  眼中含泪读完了这本书,完全纪实的手法,我无法深切体会作者完成此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悲痛沉重疼痛,无论是肉体抑或是精神上的都不可怖,可怖的是你觉得痛,很痛时,无法呐喊,无处宣泄,你觉得在一个能够感知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里,只有你的影子与你为伴,你的每一个问题后面跟随的都是长长的沉默,扼住你咽喉的沉默,最后你在沉默中死去,伴随着你的,是你心中曾经如太阳灿烂理想。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理想与信仰同样重要,现今,知识分子对信仰一词也许已经陌生。束先生,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可能载入世界学历史的物理学家,如同一颗流星消逝在浩瀚的星空中,记得他的人很少很少。希望能够读到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位铮铮傲骨的老人。愿束先生不朽。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三):悲怆的一生,时代的缩影

  在翻开这本《束星北档案》时,我一再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因为我可以想象这又是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倍受屈辱折磨故事,就如我已经听过、看过的许多类似故事一样。所以,当看到他在三反,反右,文革中受到的种种屈辱待遇时,我没有太深的感触,但是,当这本书快结束时,当我看到束星北为科学事业做最后一搏时,当我看到他的一本著作竟然时隔39年才出版时,我难受了,我心里感到一阵憋气了,我的眼睛湿润了,面对束星北悲怆的一生,我无法再保持所谓的冷静。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位科学奇才的经历是的,看束星北的故事,一个不断从脑中蹦出的词便是――天才。这个词很俗,当我们探寻一个人做出杰出成就原因时,最懒惰的做法莫过于给他打上天才的标签。束星北在早期的科学事业中无疑表现出了巨大潜力,甚至已经做出值得一提的成就,在欧洲,在美国他与如惠特克,爱丁顿,爱因斯坦这样的杰出大脑交流,写出了优秀论文。回国后在浙江大学的日子里他也在物理学研究上颇有斩获,同时他又是一名出色教师,书中不只一次由他过去的学生回忆他传道解惑的场景,而他的学生中又走出了如李政道那样的杰出科学家。可以设想,如果能给束星北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他专心科学研究和教学事业,他将做出怎样的成就,但是,后来的历史却不是这样,这位本想专注与科学事业,不理会政治的人却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场场政治运动的靶心,他本应成为科学的传奇,却不幸成为一个知识分子抗争的“传奇”,这样的传奇故事的错位才是最大的悲哀

  天才多少都有些个性,束星北也不例外,在科学上他自恃甚高,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世界的科学家都比低下去”,在科学研究上这本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束星北也同时是个乐于跟人探讨问题易于接触的人,尽管他发现他人问题后常常让人下不来台。同时,束星北早期的求学和学术生涯都在欧美度过,在欧美的长期生活中,西方的民主,自由,法制等理念对他影响很深,这本来也很正常,何况束星北不关心政治,只是希望个人的正当权益的到保证。可是,这些没问题,很正常的个性在特定的年代却成了大问题,充满个性的他本来顶多只是个“怪教授”而已,那时却成了傲慢,瞧不起普通群众的表现,而对西方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和宣扬则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他本不想涉足政治,但是求真和倔强的个性又让他不肯轻易屈服,他是好斗的,不光在科学上,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他一再跟人辩论,一再让人难堪结果是他也一再被斗,一再被折磨。束星北在捍卫自己价值观上显得非常执着,这在他同华岗的那场辩论中可以充分表现,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华岗是当时中共杰出的理论家,应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他也是颇有成就的,同时,他不是一个爱“整人”的人,对知识分子也是颇为看重的,这从他对山大学者们的重视就可以看出。而束星北偏偏跟他较上了劲,展开了关于哲学意义的一场大辩论,应该说,他们的信仰都很坚定,所以辩论起来也格外激烈。从这场辩论看,束星北不是一个只是埋头自身学科的“书呆子”,而是有个人思想,关注社会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又表现出了不知人情世故的“书呆子”气,在辩论中咄咄逼人,不知按照默认的游戏规则进行。总的看,两人的争论是在学术和思想范畴进行的,后来的束星北被整很难说是华岗一手所为,这本书在这点上很客观公正,作为一本“档案”,它更多提供的是原始素材和时人的回忆,不像很多类似书籍,在讲述受迫害人的故事时往往将与他对立的人都说的一团漆黑。从这场辩论中我们已经可以预知束星北的后来命运,这样一个善于思考,同时对坚信的理念不肯轻易放弃的人是容易招人反感的,何况他信奉的东西往往跟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不合拍,甚至根本站在反面,受到一轮轮迫害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束星北的人生轨迹就成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样本,他足够坚强生命力也足够强,让他在历次运动中无一幸免的被整,却又都挺过去,活下来,这使得他走完了整个政治运动的历程,他身上浓缩了当时知识分子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他成了一本历史书,你可以“翻开”三反的一章,也可以“翻开”反右的一章,还可以“翻开”文革的一章,你唯独再也无法“翻开”杰出科学成就的一章,事实上,束星北真正想做的恰恰是这些,他也在有限的空间里试图做这些。他曾经被迫改行研究气象,竟然也颇有斩获,他同时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修理、改进了大批机器,但是他一直缺乏连续的足够的时间让他从事他心爱的物理学研究,他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在夹缝中求知,有时却到了生存都成问题地步,对于一个想在科学事业上做出惊天成就的他来说,可以相见那时的他心里是怎样的焦灼与无奈。当他平凡后近乎拼尽全力希望在科学事业上做出成就,而现实是无情的,毕竟他年事已高,毕竟他耽误了太多时间,所以,在最后他只能不甘的离去,而悲哀的是,到了最后他捐献遗体的愿望都无法实现,遗体被人遗忘腐烂,以至于匆匆葬在学校篮球场边的双杠下,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一位曾经有望成为世界级大事的学者,一位曾经指导李政道这样的科学家的名师,一位抗争命运的斗士,最终竟然葬在双杠下面,准确的说应是匆匆埋在双杠下面,这是怎样的悲哀?

  当我们回顾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命运时总是难免带些大义凛然态度,仿佛这一切都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些人造成的,仿佛如果他们生活在今日,一切将大不同,仿佛我们一定会善待这些人。可是,面对束星北,我不敢作此断言,即使在今天,我们就一定能接受这样一位天才但是个性同样突出的科学家吗?能接受一位在你给学生讲课时突然冲上讲台数落你的错误让你下不来台的同事吗?能接受一位无视你的领导地位跟你倔强的争论事理的下属吗?这些问题只能提出,却无从回答,因为束星北早已离开我们,再杰出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有他令人尊敬的地方,也有他的人格弱点;他有他坚强不屈一面,也有不得已妥协的无奈;他有春风得意荣耀,也有灰头土脸时刻。《束星北档案》不是一本煽情的纪实文学,更不是伤痕文学,书中更多采用了原始素材和当事人的回忆,很多时候,你不得不读束星北写的有些拗口同时错别字不少的大段文字,但是这正是其“档案”特点所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你只是抱着猎奇的态度很可能觉得没劲走开,所以,留下的是真正关心束星北极其代表的那些人的命运的读者。我喜欢这样的方式,作者刘海军显然对束星北心存敬意,但是也显然保持着克制,没有极力颂扬谁,也没有极力痛斥谁,他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让读者阅读,判断,将一个真实鲜活的束星北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书中,当事人回忆束星北在1955年被抓走时,“他从房间被一个人‘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本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的那本书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感觉他在努力地朝我们微笑。”即使在那时,束星北仍然抱有希望,而也是这希望让他挺过了一次次困苦,同样,回顾这些令人心痛往事后,我也对未来抱有希望,希望我们能记住束星北们故事,希望他们的命运不再是后来的知识分子们的命运,希望我们回忆这些后来的天才的科学家们的一生时,更多篇幅书写的是他们的科学成就和人生幸福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18851.html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四):泪流满面的一本书

  几年前,在图书馆复习考研,某个凉风嗖嗖的下午,眼瞅着窗外树影婆娑,怎么也看不进书去。起身到书架上抽了一本书。然后一口气读完。我现在还没学会怎么去准确的描述内心那种感情。总之是国家误他们一生,他们却不误国家半点的人。内容感慨,可能只有用“泪流满面”来形容。到现在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写检讨,被扫地等等。

  之后复习考研,忙自己的事情,这本书就忘却了,书名也忘了。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经常想起这本书,尤其是看到与物理学家有关的故事或书的时候我都会 45度仰望屋角,去想想这本书和这个主角。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不仅忘记了书名,连“束星北”这个名字也忘却了。所以,尽管我尽力想找出这本书再读。但是都没有再找到过。

  前天晚上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写希特勒的原子弹,写玻尔、海森堡、奥本海默。写他们的深厚的有着科学主义情怀的感情和在动荡年代人生十字路的的分道扬镳。看了内心澎湃,仅仅是这些名字就让人热血沸腾,不是么?在加上,哥廷根、普林斯顿………这几个字组在一起真是最美妙的中文!

  然后我又想起来了这本书,想到无以复加,当时大概是晚上12点多了,我着急的跳下床,开电脑去想试图再凭借着仅有的那些记忆,找到这本书。但是还是徒劳。

  然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刚才我试着在知乎上找物理学家的传记,然后看到了叶企孙,然后搜索叶企孙的时候就找到了这本书。

  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先不说了,先去亚马逊把这本书给买回来,不能让她再跑了;。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五):自然科学第一,马列主义哲学第二

  《束星北档案》被誉为2005年出版的最好一本书。我买回来的两个月后才决定翻开它。阅读这本厚达380页、形式和内容都特别沉重的书,却只花了我不到一天的时间。我是那么迫切地想来到书的结尾,看看主人公最后的归宿。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束星北。看上去更像个北方老农民的束星北是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启蒙老师。1949年以前,他的物理学术修养和教育才华在国内难有比肩者。可读完后人们所发出的感叹,却只能针对他在1949年后那多舛的命运。1949年,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个分水岭。之前,他们政治上困惑,学术上进步。之后,他们政治上依旧困惑,学术却停滞了。1949年带给他们的不是解放,而是没完没了的折磨。皇帝和战犯都被特赦了,可知识分子依旧是洪水猛兽。

  无论是在1949前,还是在1949年后,束星北抱定的思想与信念从来没有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束星北正直、高尚和顽强。他甚至还是个侠士。在三反运动中,束教授甚至为当年同在浙江大学任教授的苏步青大打出手,自己却因殴打革命干部成为被批判的罪魁。

  涉足物理之前,束星北对哲学发生过兴趣,研究过康德、黑格尔。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哲学。他认为哲学是虚幻的。当人们对自然世界的现象不能作出明确解释的时候,就需要哲学出面救场。1953年,束星北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课上,起身当众喊道:自然科学第一,马列主义哲学第二。这和储安平的“党天下”同样振聋发聩,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厄运。在以意识形态取人的当年,储安平失踪,死不见尸。束星北侥幸活着,却人格尊严全无,生不如死。1955年的一个冬夜,当人民警察冲进束星北的家拘捕他的时候,束星北似乎早有预料。他手里拿着一本书。那本书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束星北用这个近似行为艺术的方式无声地抗争,控诉专制苛政猛于虎,宪法形同废纸。

  束星北被迫离开了物理讲台。在批斗间隙,他研究起气象学来了。当年,中国的气象界一直在为中国的降雨从哪来这个看似特别简单的问题争论不休,有说来自太平洋,也有说来自大西洋。束星北一口咬定中国的雨水来自印度洋。西藏高原没有挡住雨水,却挡住了很多人的思维。束星北的观点在有了卫星以后得到了证实,他专业修养和学术积累达到了多高的境界,由此可见一斑。

  再后来,束星北的气象学研究也进行不下去了。他以一个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的身份,为造反派安装高音喇叭,为医院修理脑电图机,甚至打扫厕所,清洗实验室。在那饥饿的岁月,堂堂的教授竟然向自己的保姆乞讨,还跟五岁的儿童争食。1962年,陷入绝境的束星北曾经想过出逃,据说他的一个学生把出逃线路和海上的接应船只都准备好了。

  1972年,已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回国访问,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李政道适时地提到了束星北。在中国,一向是外来的和尚能念经。李政道就是这样一个和尚,他挽救了恩师。

  往事如烟。1979年束星北重返讲台,讲授的却仍然是四十年前他在浙江大学所讲授的内容。对于一个想把天下所有科学家都比下去的天才科学家来说,束星北在自己最佳的学术时期没有发明,没有成果,没有著述。他只能黯然神伤,甚至躲进橱柜独自泪流。他的学术生命先于他的自然生命消亡。1983年,束星北嗑然长逝,得到了解脱。他的遗体被遗忘在青岛医学院的太平间,最后被草草葬在篮球场边的双杠下面。束星北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的最后愿望,跟他毕生的追求一样,彻底破灭了。

  回首这样的往事,总令人痛心。没有人为此负责,没有人能够为此负责。如果这样的命运降临在自己的身上,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接受,我们只能期待另一个世界。也许,在另一个世界的空气里,有着我们向往的自由和民主。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六):一个天才物理学家对我的启示

  这本书刚刚出版之时,我就特喜欢它,只是当时舍不得买,时隔多年,在国图重新找到它时,我如获至宝,对束星北的崇敬之情难以磨灭。于是每晚挑灯夜读之时,我又开始重新研读此书。束先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对待学问的态度,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想想我虽然是一个工科研究生,但是却每天在学校混日子的时候,我真的有点自惭形秽,做学问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否则是难以学到真才实学的。由此及彼,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认真的态度才行,束先生在40年代就可以在《自然》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文章,在那种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仍然可以有巨大的研究成果,而我现在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年代里,却在蹉跎岁月。。。。

  我不想说得更多了,一句话:向束先生学习,学习他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学习风格!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七):青岛,又一个心中向往

  去年暑假回家,在火车站买的那期《南方周末》其中有个版是各院校学者的暑假推荐书目,《束星北档案》便是其中的一本。这学期在学校,想不到见到了这本380页厚重的书。米黄色的封面,页面上有一个显然的红色印泥盖章作饰,沉重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全书著者通过成千的资料卷中,整理归纳了作为物理学家的束星北坎坷的一生。读这本书时,我曾向同学推荐这本书,实质上是推荐束星北这个人,我很惋惜,因为在高中及至大学的教科书或一些常规的文献资料从未出现过束先生,因此,也只能得到敷衍似的回答“是吗?都没听过这个人”。

  我想,你知道杨振宁吗?你知道和他一起合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吗?你知道李政道的启蒙老师吗?这个对他有巨大的影响的三个人之一吗?对,就是束星北。于是,这条脉络的裙带关系也就形成。

  或者,我想,是一个文科生,那么这个老人能告诉你他所见证的20世纪近七十年的历史变迁、遭受的运动;是一个理科生,那么这个老人则是一个拥有的超群智慧的物理学家。诚然,他的自然科学成果在他的岁月中被捉弄折扣得太多太多,但他的人文科学绝对能告诉人何谓执着,何谓未被打开的历史。

  近七十年的命运,只有一个星期的解读,总有一种亵渎感,总被束先生的性格时时地影响,能一天读完的内容不断将其分解成两天三天读完,迟迟不想离开束先生的生活追述。束先生在月子口的那段日子,在青岛医学院的那段日子的描写,我曾有段时间把束先生最终性地想象误理解成《1964》里的温斯顿,改造把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磨灭成一个久经温炮变圆滑的石头,但是,我错了,犹如我没想象到一个劳动改造是如此的思想堪重,当束先生执起教鞭,对学生苛刻时,我眼泪盈眶,有些性格最终未被岁月抹杀,还是那个“硬骨头”。

  我的最终目的,就是推荐这本书,就如著者所想,我想主要的是去认识一个人的品性,了解一段很少被人们所真正认知的历史,其实“往事真的并不如烟”。即使这个人早已被淡忘,或者在那个年月就早早将其遗忘。

  去凤凰的梦想,因为沈从文笔下的质朴;而青岛,则成为又一个向往,因为束星北,所以要去看看青岛,看看月子口,看看青岛医学院双杠下那隆起的一堆黄土,而非在脑海中不停的想象,追寻一个物理学家一生的思想命运变迁。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八):悲壮的豪侠

  很久以前了解了束先生的生平以后,一直想读这本书,后来终于找到了。

  作者在搜集材料上确实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但是内容上有些罗列堆砌,有些内容甚至偏离了主线。后来作者也描述了本书的创作过程,也许作者就是想呈现出这样一种真实的 ,不掺杂个人感情的感觉。总感觉束先生的人生可以描写得更精彩。

  如今那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学生在网上戏谑地用物理学理论探讨如何在马桶上压水花,但是谁曾经想过我国像束先生这样的大科学家居然被迫用人生中大把时间来刷茅房,而且是兢兢业业地刷茅房。

  本书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束先生历经磨难终获解放后的爆发,束先生没有因为多年的折磨而丧失内心的高傲,风雨过后,依然挺拔地屹立于山巅。与张科长的吵架让人觉得束先生的人格更加丰满,更加高大。第二,作者发掘了束先生人生最宝贵的品格,“翻检束星北的历史,会发现一条贯穿其生命的主线:天才情节。与其相对应的是对平庸的蔑视与憎恨。这也是一种现象,一种科学家或艺术家所共有的现象。”。相信这是作者长期研究束先生生平获得的感悟。

  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也就是束先生长期生活工作的山东大学老校区附近,有一个百花苑公园,其中有许多名人塑像。束先生被塑造成一个留洋学者的形象,似乎刚走下越洋轮船。感谢作者搜集了束先生详尽的资料,而没有任其消失于历史的灰烬当中。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九):如果今日还有这样高傲的天才 只愿我可以有一点胸怀容纳他的高贵

  算是和学术圈的大佬们有些接触,事实上,我所在的领域如此小,几乎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人际脉络。确很少有类似束先生这样的学者,概括起来很简单——惜才、有才、脾气差。惜才和有才似乎已经滤去大批在岗者,剩下脾气差一个还尚可当作学者的一点共同特点。

  我只是很困惑,如果我是束星北的学生,我是否有这种能力,不成为他嘴里不思进取的猪脑子;假使能力尚且好用,我是否又可以受得了他的高傲脾气。

  我无法担保。但我知道,从我浅薄的视角望出去,太多人仅仅因为一个人态度谦不谦虚,自尊强不强,姿态低不低来评价人。说随意一点,只能接受喜欢自己的人,大概是人的通病。若是有一天,一个孩童一样的天才闹着脾气和这个世界交朋友,我是否能忍受他的不安全依恋,又还是我会成为玩坏这个无能人懂的玩偶的恶魔之手?

  《束星北档案》读后感(十):命运的螺旋

  当我们静悄悄地,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历史的潜流已经在我们的身上流过,再通过我们血液和精神,慢慢伸向远方……

  翻开厚厚的《束星北档案》前,我再三犹疑,52万字,对于这个消费的时代来说,未免太多了;我没想到的是,两天中的8个小时,手不释卷地读完了这本厚厚的书,对于这个叫做束星北的物理学家的漫漫一生来说,这52万字,真的太少了。

  束星北是一个非典型的知识分子,他超拔出众、拥有完整的逻辑和清醒的理性、他有很好的西学功底,有彻底的民主精神,他在30、40年代逼近了世界物理学的极限,但他不够“典型”。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个人秉持的精神人格和自由信仰像瘟疫,威胁着整个刚刚建立的庞大红色政权,在“三反”的千夫所指中,他为备受煎熬的大数学家苏步青愤而出手,把“革命干部”打得鼻口蹿血,飞出几米之外;在山东大学“肃反”黑云压城之际,他发出了“自然科学第一,马列主义哲学第二”的狮子吼。束星北是个“用生命维护宪法的尊严”的顽固堡垒,每次大潮卷来,曾经喧闹的大地上留下的,不过他这一个孤零零的小小山头。在他漫长的人生中,被一次又一次攻克,这山头顶上,红旗飘飘。

  他终于成为了青岛医学院最优秀的厕所清理员和山东省最为杰出的仪器修理工。

  只是,在失去了尊严和人格后,这个清洁工僭妄的雄心仍然没有被打败,他在空旷的操场和街道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大雪是他的黑板,扫帚是他的板擦。只是,这部纸上的《美丽心灵》中,我不知道这个叫做束星北的高大老人,是否也曾仰望星空。

  命运是一条幽暗的河流,历史中的波浪,是我们那些高高昂起的手,和深深低下的头,这个叫做束星北的人曾经那么接近人类智慧的峰顶,但却终于沉入了无穷无尽的黑暗与寂静中。

  这个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在逝世十几年后,终于出版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本学术专著《狭义相对论》,这本书,从他写完到他逝世,经历了漫长的三十九年时光。而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的遗产——他捐献作医用的遗体——被一群争权夺利的官员们彻底遗忘,腐烂后,被草草掩埋于青岛医学院宿舍对面的双杠之下。

  缓缓合上书,面对那些流光中真切的幻影,我只能沉默不语。一种最好的阅读,会让一个人经历生命中所有的幸福和创痛,而后仿若重生。

  补记:山中无老虎,这样一本书,竟然没有一篇像样一点的书评,我只好蹦出来充一回大王了。有一种阅读中,充满了丰富的意味和浅薄的期盼。我只盼我的文字不致辱没了束星北、刘海军先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