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性与理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性与理性》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性与理性》读后感10篇

  《性与理性》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A. 波斯纳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6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与理性》读后感(一):一部在大学时读的书

  非常好的一本书,出自极有见地的一位学者,可是却被朱苏里蹩脚的翻译毁于一旦。朱老师虽在美国生活多年,可是中文水平之差令人惊叹。文中多种术语前后矛盾,文法晦涩,按照当下字幕组的标准简直可称为“机器翻的”。对于许多文化之中的专用语不了解导致朱老师很多词都是自己现造出来的,让读者看起来极费思量。

  但是仍然掩饰不了书本身所提到的问题,此书及此作者对于我的整个认识世界方法有了很深的影响,非常感谢这本书,也非常感谢朱老师。只是请朱老师也接触一下社会,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生活用语。

  作者是一个横跨多个领域专家。这给了他更加综合判断。他发现了在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精华,即一切问题的原初来自于经济学。这在当下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似乎很过时,因为经济学家一直以来都被诟病,没有预料到这场巨大的危机。但是,金融思想成本核算如今已经印刻在了当代人类生活的基因里。

  一切的生活的目的都源自于“钱”。而作者通过对法律、金融、道德以及性——这个唯一在当下可以和“钱”比肩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分析了这几点之间的关系

  《性与理性》读后感(二):《情与欲就像饿了肚子一样自然简单

  苏力在法理学的课堂视频)上提到:“这本书能让你明白很多东西!”。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买来看的,有人说翻译的太差又晦涩。我看了,不完全同意。苏力的写作习惯很多时候就是句式冗长但你不能否认很中肯到位。需要放慢细读,看多了,甚至在你写作中也难免会沾染上这样一种“习气”。

  这本书从题目上你会顾名思义的认为:“对于性我们要有理性的态度,切不可一时冲昏头脑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但实际上他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以基因为基础,从而谈到同性恋,异性恋的不同偏好,再由此把这些偏好付诸实践时。我们会考虑到的社会因素机会、成本、资源、制约等),再由此做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抽出精神上的状态,他就是一种理性选择,是经济学家的理性状态。

  弄明白这个,不去陷入一字一句细枝末节纠缠,以章节、段篇的总领性文字为进路去思考,会便于理解

  书中的社会变量涉及男女性别比、城市程度妇女职业格局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对象的选择,对性对象性别的选择都有着重要关联

  有人会疑惑:“对性别还有选择的余地吗?除非那人是同性恋吧”。

  但本书中有大量笔墨用于说明另外一种情况:机会型同性恋。举个例子男子监狱里面,同性恋率很高,但并非他们真的是”纯正“的同性恋,大部分是机会型同性恋。原因:没有女人,有也只是女狱官,搜寻成本太高。于是那些年轻的、漂亮的、女里女气的青年男子,就成为了一种不尽理想的性释放渠道

  男女性别比:

  男女性别比太高,女子少,单身汉就多,单身汉一多,嫖娼就变得兴盛。而嫖娼的影响不仅只有消极一面:性病带入了家庭。他在客观积极的一面在于:“降低了对婚姻不满意的男子婚外性活动的成本,获得了更多性释放渠道,间接”维持“了家庭的稳定。(当然只限于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中)而不是去养情妇,这样会把更多家庭资源转移。不利于生活生产

  城市化程度:

  会促进同性恋的市场,比在乡村里不易察觉,减少了性对象的搜寻成本。但是后来由于艾滋病的蔓延(同性恋更容易传播),受到了遏制,更多同性恋选择“比翼双飞”了(和女子结婚),同性恋资源变的又少了。

  这里再说一下同性恋:

  同性恋并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东西。它就像左撇子、右撇子一样由基因决定。所以所谓的双性恋是极其少的。对性对象完全不在乎性别的选择,就像是左右手能够同时挥洒自如的状态一样让人惊奇

  而那些“机会型同性恋”就是在搜寻成本太高时,男子就会选择漂亮男孩来代替,一旦搜寻成本变低,他们又会变成异性恋。

  而为什么总在说男子?

  这里可以补充的是,男女对于性的态度与战略是不同的。

  男子在性的战略中更多关注外貌、体态。一种性的本能欲望。而女子对于性的态度和战略更多是用于:强化两人的关系。

  所以经常有那么一说法男人因性而爱,女人因爱而性。

  于是,男女在选择对象时成本差异大(女人要求要有感情基础),导致同性恋中男子要比女子多很多。

  同性恋更多会在艺术中寻找职业(时装、化妆、音乐等),趋向于艺术家。(我高中读艺美班,班上有两位同性恋)。同性恋也有更多的自恋情节,容易抑郁。(比如张国荣先生。这里并无它意,我很喜欢他的电影、音乐)脾气不稳定,讲究挑剔,甚至歇斯底里。更容易导致自杀,酗酒。老来境况也不容乐观,即使有婚姻生活,但是没有儿女,若是领养,也没有生物性的意义子女是婚姻最强力的黏合剂,老后的情感支持)。而老了之后的性吸引力荡然无存(这点对男子很重要),婚姻前景变得黯淡

  :色情物品

  色情物品的泛滥,便利了自慰,当然也同时会促成强奸。但它同时也减少了强奸的发生:人们更多以低成本的色情物品变成性释放的渠道。这里是否有抵消关系还没有具体数据分析。但是必须知道这关乎的是一个人性格上是懦弱一些还是暴力一些。

  这些都只是我对书中论述的一些片段总结,不成体系

  但汇成一句话:以经济学为角度,性态是一种在基因、资源、成本、制约等环境中的理性选择,我们只是在这其中分析出一些理论提高预见能力控制能力。

  如苏力所说:”你明白了更多东西吗?“

  我觉得,即使语词概念多又抽象,偶尔少字,语句不通。 但至少我更关注同性恋、更尊重同性恋,试着去感受到了那只”调整社会于无形中的手“了。

  所有的这一切分析,都必须抛开那些片面的宗教伦理束缚禁忌来谈论。而只有突破禁忌,发现生命中合理性,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情与欲就像饿了肚子一样自然简单“别藏着、掖着了,豁出去吧。

  《性与理性》读后感(三):乱谈《性与理性》

  这几天看理论书,看啊看,连正常说话都不利索了,多半是在看书后开始写,写的腔调又像在写论文--“作者是什么什么进路”“见...出版社,...版”

  近期在看波斯纳的《性与理性》,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同性恋,性犯罪,家庭,婚姻,嫖娼等等,这些素来是禁忌字眼,而且要学术化排除道德情感和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干扰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吧,引用他一个和我们生活比较贴近的观点---“为了让婚姻生活多一些伴侣性质,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男女双方的受教育的程度和工作状况平等。”

  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时代不是伴侣型婚姻,由父母安排,老夫少妻,丈夫仅仅需要尽一些财产上扶助以及“夫妻生活”的义务,而且当时女性地位低下,不准上学,关在深闺。

  苏格拉底娶到一位悍妇,夫妻生活肯定是不如意的。倒是可以用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来解释苏格拉底的哲学成就,对于爱欲的压抑反而是文明进步所必需。人类在满足生存繁衍等基本需求之后,剩余精力的合理规制的程度就造就了文明的各自的不同程度。

  弗洛伊德认为性压抑导致了精神疾病,马尔库塞的观点正好相反。

  关于性学,人们一提起来,好多人满脸鄙夷,大致国家经济的人口控制,小至夫妻同床共枕,这个学科涵盖可是很广的。

  神学,生物学,民俗学,经济学,女权主义,心理学,刑事政策,社会学,犯罪学等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都有涵盖。

  《性与理性》读后感(四):《性与理性》的那些事:处女情结、性教育、HOOKER、非婚生子女相关,2012读书记

  开篇:妓女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2012年,因为爱情,为了避免某种茫然,某种严谨的态度,多方面的原因,让我首先去阅读了美国波斯纳法官的那本《性与理性》。

  本书确实给我一个全新的视野,去审慎的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与性有关事务

  简单的举几个热门话题

  1.处女情结:

  男士在结婚前的处女情结根植于在古社会为“最大限度”的避免自己的妻子不“红杏出墙”,要求太太在结婚前是处女。

  婚前的处女从某种方面上证明这名女性在性这方面不是“情不自禁的”或者“随意的”,是深重而克制的。

  这让男人对这位女性从心理上放心下来。这种潜意识尽管一直存在在男人的脑海中,但很难被发现。

  波斯纳在文中讲到有些社会为了避免女性沉沦于此,甚至在女孩出生时切除她的阴蒂。

  2.性教育

  早期性教育的利与弊,波斯纳谈到是否应该在孩子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性教育。

  对此,他提到了利在于:可以最大的避免意外怀孕。

  弊端也是明显的:人类往往对未知存在恐惧,当性对于15,16岁萌动的少男少女来说,已经不再是未知的恐惧的时候,为什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是个问题。所以早期性教育的提前会导致发生性行为年龄段大大的提前。

  3.hooker(妓女)

  hook在英语里是钩子的意思,hooker代表放钩子的人。

  波斯纳谈到了妓女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有利于社会的。(不记得是否是他准确的观点阐述)

  妓女和路边摊位上的打气筒一样。我们每个人付出廉价的5毛钱,就可以用一起,而不是支付昂贵的40~50一次性购买。

  那么妓女和老婆区别,对于普通为了解决问题的男性来看。妓女显然是廉价的。

  同时穷困的男人因为讨不到老婆(无法一起性购买昂贵的打气筒)而每次付出5毛钱进行使用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妓女的经济来源或者说养活老婆的是老公,养活妓女的就是那些来打气的男人们。

  当然在波斯纳谈到这些的时候,不忘提到随着文明的演进,结不起婚的男性越来越少,对妓女业的冲击转变。或者妓女开始转型。

  当然了,这在中国还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因为还有很多结不起婚的男性。。。。

  4.非婚生子女

  波斯纳研究了瑞士还是瑞典的非婚生子女的概率,发现非婚生子女的概率高的惊人,达到了50左右。

  波斯纳问为什么?

  他发现高福利待遇支撑着瑞典,而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已经被“政府”(高福利来源于政府)所替代。。。

  当女性没有因没有男性抚养子女的负担的时候,她往往愿意把孩子生下来,而并不在乎这个男人是否决定负责。

  书没看完,大概也就记得剩这些了。。。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大家都去看看。

  -----------------------------------------------------------

  看完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法官会写这本书?

  法官不得不在某些情况对性有关的问题进行判案,可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他怎么去判断是非呢?

  所以波斯纳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思想不应该有边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