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淑女的眼泪》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10篇

  《淑女眼泪》是一本由萨德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一):你相信什么,什么就是你

  这本书给道德家看来想诋毁的直接随便弄一个眼屎情节就能让看者望而却步,想赞扬的则说此书宗旨是为了突出善意,真是觉得这种想法原始。这种自由思想,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人自告奋勇奋不顾身的隐藏它的黑暗,教大家如何从善。

  不过那,也太简化萨德了吧。

  这书对我来说,是种思想的启蒙。里边那女人每每到无法用理论劝服对方时,就将道德拉来挡牌,道德是个什么?说穿又有损大多数人的信仰。至起码,道德的空虚是教容易理解的,用一个空虚的规则(但是大多数人相信的规则)来打击少数人的拥有严密理论逻辑观点,不过是多数人的盲从和少数人的智慧之较量。

  人多力量大,但萨德还是冲击不安分的人们热情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二):有用处的结尾

  结尾,萨德说:诸位,当你们在为美德遭受苦难而抛洒眼泪,为不幸的鞠斯汀娜哀叹时,请原谅我不得不使用的也许有点过火的笔触,只请你们至少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与洛桑热夫人相同结论吧!但愿你们像她那样坚信真正的幸福仅仅在于奉行美德本身!即使出于我们不能了解的、深不可测目的上帝让美德在人间受到迫害的话,那他只是为了在天上以最令人欣喜报酬来给予补偿!

  说实话,看完这本书,我可没有得出这个结论。

  对比萨德在书中以各位坏人的口吻说出的大段大段的话,最后的这一小段结尾实在是太微不足道,太无足重轻,太没有说服力了。

  所以,我想,其实是这样的,他比谁都明白人心邪恶的那部分,而且在描述邪恶的时候津津乐道,虽然他也以泰瑞丝的口吻为上帝和宗教辩护,但总是能被坏人驳斥回来,于是泰瑞丝也只能一次次地承受那些邪恶。

  但是,大概是为了出版的目的吧,或者好歹也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的目的吧,还是要加个貌似光明尾巴,就像我们的地下导演,为了躲过广电总局的剪刀而不得不安插的光明结局一样

  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尾,我们才能看到正规的中文版。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三):淑女的眼泪

  十九世纪容不下一个爱幻想作家,二十一世纪重读却是震撼无比。 萨德的小说犀利又充满趣味,以一对遇难贵族姐妹展开奇特大胆想象,通过悲惨故事影射那个年代独有的文化悲剧特色。 我格外喜欢萨德的小说,喜欢萨德的思想主张,他若生在当下的日本,思想绝对能得到绝对解放,怎么着也是h界的中流砥柱! 很重口吗?只是因为你不适应而已。 主人公鞠斯汀娜虽一心守卫贞操,却屡遭劫难,她所遭遇到的是:吝啬、抢劫、同性恋、无人道、奸淫、奴役、忘恩负义、偷窃、诬告、栽赃陷害。这些社会上何时少过?在遭受这些磨难的人又何止她一个?当然目前社会已普遍接受同性恋,这点无需深究。而其他的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允许。 选择堕落的人步步为营。 选择贞节的人屡遭蹂躏。 在最圣洁地方却有着不为人知肮脏勾当,草芥人命,虐待人性……有哪些语言能真正表述人类的卑劣?那些隐藏在微笑下的刀子,一直一直都没有从这个社会上剥离出去! 萨德就是这样,用愤恨用想象用大胆的思维铺造一个令人发指世界。他生时遭受牢狱之灾,他死后自会长眠,可他的文字终归会醒着会向某些人讨伐罪名。 文/落旻秋 【桐家】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四):美德之罪

  合上了《淑女的眼泪》,我仿佛要继续替鞠斯汀娜流尽她毕生辛酸泪水迷茫于萨德的真正旨意,心中满是悲戚与愤懑

  鞠斯汀娜和姐姐鞠丽埃特原本是巴黎一位大银行家的千金,在修道院里接受着高尚美德与宗教信仰。然而父母因破产郁郁寡欢而死后,姐妹俩便做出了截然不同命运选择。姐姐走向失贞纵欲的妓女之路,而妹妹坚持爱惜自己人格守护美德和对上帝的信仰。

  可是事实却颠覆我们一贯的想法。那些从小被教育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并非在本书里付诸于实践,越是纯净美好事物越是受到最为肮脏的亵渎。在这里祈求和祷告换不来一丝一毫的怜悯,反抗也只会招来更残酷狠毒的虐待。在与姐姐分别后,鞠斯汀娜不断的陷入泥沼,每每当她拒绝和反抗残暴罪恶者的荒诞劝诱时,信奉的美德和上帝只会为她招来更多不幸。女孩遭遇了吝啬放高利贷的夫妻,抢劫团伙,忘恩负义又夺走鞠斯汀娜童贞的商人,同性恋弑亲贵族,乱伦囚禁淫魔医生,噬血财主丈夫,制造假币的暴发户,滥用职权的虚伪法官等。

  当她试图以理性和道德劝服那些人收敛起他们的兽性时,那些人往往给出长篇大论的关于恶德的例举。这使他们完全占于上风,在他们眼中,恶德是顺应自然规律结果,美德只是软弱表现形式势单力薄的鞠斯汀娜,圣母般美德的化身在书中尽管极力辩解却在那些恶德者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一击

  故事涉及到的人群职业的多元,不禁让我想去对萨德本人进行了解。贵族生活的他从小受伯爵父亲和伪善修道院院长影响,沾染了当时贵族浪荡的习性,吃喝嫖赌无所不来,也曾被父逼婚娶了一位法官的女儿,其岳母忍无可忍决定大义灭亲,利用家族特权,不经审判即将其监禁。他在监狱里进进出出数次,并在精神病院中写作和死亡。

  不难看出书里借鉴了他现实生活的影子,书里支持恶德的原则的人几乎都是同一个口吻只是身份形象不同罢了,他们都是萨德邪念的化身,他们蔑视上帝,妇女地位与贞操他们不停与鞠斯汀娜进行辩论,而萨德自己似乎又从自己精彩绝伦的的阐释中看到了同样的嘲弄。

  这场善与恶的并不均衡力量的抵抗也让我们看到了最悲惨的结局。信守美德的鞠斯汀娜遭受了那么多的痛苦之后,享受了片刻的宁静,而最终在大自然的雷雨中结束生命。曾谋害他的恶人像她所疑虑的那样却交了好运,更加有钱和有权的谋害者社会。我无法验证作者的真正意图,然而就像所有劝诱的人那样,他们都已把答案藏于其中,在一个道德法律并不完善的社会讲道德却是在背道而驰。“他们(指法官,立法者)如此严厉地斥责与惩罚的罪恶,有时还有益处,远远超过他们宣扬而自己并不实行而且从来不给予报酬的美德”,我想在当时萨德看到了贵族阶层丑恶权利金钱,是一个人行驶弱肉强食的权利,法律的不完善,贵族之间的包庇成了穷人不断贫穷循环

  鞠斯汀娜瘦弱不堪一击的身躯丝毫不妨碍她强大信念,尽管怯懦却从未放弃她的原则,即使我处处碰壁落入虎口饱受凌辱又怎样呢。即使我伸出援手却被恩将仇报又如何啊,哪怕下一秒是立即死去也不能是我从恶的理由

  对那些恶德者而言,性欲是他们唯一感到快乐的生命的全部,他们把理由阐述的越生动内涵,他们的生活越单调乏味。长篇大论与引经据典也不过是诡辩的方式,法律发展至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又何必偷隙并全盘俱否呢?况且对每个人欲望也许存在于人的原始本性之中,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为他赴汤蹈火,有人珍惜感恩所得的一切。那些恶德者信奉最为原始欲望并以为接近了自然法则,可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逐渐形成的文明才是自然发展规律使然。他们带着虚伪的面具,他们只是四只爬行动物,空壳里已没有了人所特有的美好品质,他们已不配最高级中置身应当与动物们为伍为了口中肉去撕咬。

  我相信矛盾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也许有善的地方少不了恶的存在,善并不是通往幸福之路的保障,有时,善也处于劣势,让你饱尝痛苦。善有善报并不是真理问题是,在这荆棘之路上,走到最后你还会不会依然保留着你最初携带的那份纯真善良

  我并不信奉上帝也没感受到恶德者们的劝诱俘虏了我的内心,对于鞠斯汀娜的死亡我同情悲悯,她就像海的女儿之中的小人鱼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拥有纯净的人格。所以她才不再是海面晨曦泡沫而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灵魂。 持恶德原则的人们,也许依然逍遥自在,罪恶的行径也许被植被遮掩但沧海桑田,时代的风最终会吹散迷雾让这些劣迹在风沙中裸露出来,而这需要善良人的反抗与斗争。善与美德不仅被拥有更应当被我们好好维护,不让他们成为被欺骗的工具,对于丧尽天良的人多一丝善意都是奢侈的,渴望被同情也只会更使对方轻蔑,唯有壮大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屈服的反抗才不会动摇。这世界也许充满了伪善下的欺骗,书里提炼了一些现实的现象直到现在还是会上演,待夜深人静之时,请你闭眼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来到世界上的意义,就像宫崎骏所说的:即使是在憎恨和杀戮中仍然有些东西值得人们为之活下去。

  : 整体写的有点悲壮了,哈哈,我看完之后心情还是有点难以平复啊,但是就像我上面提的我不信奉上帝,我信奉的就是人类的美德,相信温暖理想,爱和勇气。一切一切可以令人闪闪发亮的美好事物,这是我追求的,我也会好好珍惜和维护。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五):他是婚姻和美德的敌人

  这些天,我在闭门思过,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幸福与不幸的根源,反思的结果是:我的上半身燃烧着博尔赫斯的血,下半身燃烧着萨德的血,而在它的衔接处,是费尔南多"佩索阿,一块虚无之地,一堆两种不同的血燃烧之后的灰烬。

  我也有了大把的时间,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许多年以前,一个朋友问我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对他说,我想过一种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生活,现在我终于过上这样的生活了。

  在这些随心所欲的生活里,我同时打开两本书看,一本是《金瓶梅》、一本是《淑女的眼泪》。《金瓶梅》让我想哭,《淑女的眼泪》让我想笑,尽管后者的残酷程度是前者远远不能相比的。《金瓶梅》先不说,今天先说说《淑女的眼泪》,它是萨德的代表作,我虽然还没有看过萨德其他的作品,但我相信,他的其他作品,不会脱离这本书的主题

  背景是十八世纪末的法国,一对姐妹,姐姐鞠丽埃特,妹妹鞠斯汀娜,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二岁,他们的父亲是巴黎的一个大银行家,正当他们象所有的人过着寻常而又幸福的日子的时候,他们的父亲破产,然后死去,母亲也不久去世,他们的父母没有给她们留下什么遗产,于是,她们不得不面对一生中一个重大的选择。

  姐妹两个得长得如花似玉,姐姐坚信脸蛋身体的力量,妹妹坚信美德的力量,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姐妹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姐姐很好地利用了上天赐给自己的资本,先是混迹于低等的妓院,然后混迹于上流社会。在十年的时间内,她战迹辉煌,她先后把三位外国大使、两位贸易商、两位主教、一位红衣主教和三位御前侍卫害得倾家荡产,她自己也成了赫赫有名的洛桑热夫人,最后一位五十多岁的有钱男人打算为她献出一切,并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她,他们去巴黎以外的一个省份去购置一块价值不菲的地产,在一个小驿站里,她与她的已经沦为囚犯的妹妹相遇了。十多年,她们的生活道路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她们都发生巨大变化,她们都没有能彼此认出来,姐姐旁边的那个有钱的男人,是一个有些善心的男人,让这个可怜的囚犯讲一下自己的经历,妹妹的经历构成了这本小说的主体

  鞠斯汀娜与姐姐分手后,不肯用自己的美貌交易,坚信美德的力量,也坚信凭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养活自己,但事实并不想她想的那样。她先后遇到的有放高利贷者、强盗、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个想杀死婶子图谋她的财产的年青人、一个外科医生、一群教士………..,总之她有十次不幸的遭遇,一次比一次不幸,而那些她遇到的男人还有女人,一个个都是性欲高涨的,变成法发泄性欲的人。

  我现在对小说的内容并不是太感兴趣,我更感兴趣的是小说的写法,说实在的,我觉得萨德的这种写法并不出奇,鞠斯汀娜那些不幸的遭遇也大可不必当真,就象《香水》里的那个年青人杀了二十多个少女只是为了制作香水不必当真一样,这本小说,抛开那些有些离奇的情节,这本小说,完全可以当成萨德的一本宣言书,那些强盗,和那些教士,抛开他们的面具,我看他们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鞠斯汀娜遭遇的那些坏男人,都可以理解为带了面具的萨德,如果你对他的身世和一些言论有所了解的话。

  那些带了面具的萨德,都是一流的演说家,比希特勒还厉害,在他们犯下罪恶以前,都会大段地阐述他们所作所为之所以合理的理由。这些精彩的演说是这本小说真正的精华所在。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觉到萨德文字的魅力,以及他那邪恶的灵魂。

  在这本宣言书里,萨德几乎把几千年以来,人们所珍视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嘲弄了一个遍,美德、处女膜、婚姻、爱情、怜悯、平等,甚至人们信仰的根基—上帝也被他阐述成了一个非常可笑的东西,唯一被他不停地赞美的东西,就是人们身体的快感,更确切地说是男人身体的快感。在他眼里,甚至杀人,也并不是什么罪恶,只是物质不同形态的转化,是加快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萨德也许并不这样想,因为他反对过死刑)。李银河在评论萨德时说:“他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向社会倾倒了毒液。相比之下,弗洛伊德只是在我们的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大门前徘徊了一下……,而萨德却兴高采烈的摧毁了全部私人与公共的大厦,并且宣称,那些碎砖乱瓦才是我们真正唯一应德的命运。”在我看来,萨德本人其实就是一只毒青蛙。

  他既有了这样的言论和体质,他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先后坐了二十多年的监狱,无论是任何一个政体都没有放过他,他能最后寿终正寝,活了七十多岁,实在是个不少的奇迹。在好来坞的大片《鹅毛笔》中,萨德享受了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里那样的待遇,最后吞下神父胸前的十字架而死,而那个神父,却被他改造成了另外一个萨德,可见他的毒性。

  但在小说中,鞠斯汀娜,这个美德的化身,最后却有了个最恶的恶人应该享受的结局,她遭雷击而死。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六):好姑娘,愿你一心向善

  对于以“上等人”的道德与上帝为信仰的泰瑞丝来说,在赤裸裸的现实磨难与时时的不失逻辑的道理说教的逼迫下未被洗脑,不足为奇。

  所以我常常读到善恶理论辩驳时都“一目十行”……那除掉这部分,剩下的大都是什么内容?

  ——跟我一样认真研读好了啦。

  要有心理准备哦,萨德才不像你,或是任一SM爱好者所想的那样简单。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七):并不只是SM(这书评它废话连篇一点都不文艺/-)

  其实看完这本书蛮久了,虽然就个人而言这本书对我来说启迪很大,但因为懒本来也不想写什么书评,倒是最近因为一些事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所以还是决定提起笔来写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想法。 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总的来说讲的就是有对漂亮的姐妹花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自己外出谋生,信奉恶德的姐姐和信奉美德的妹妹分道扬镳,姐姐靠着恶德而飞黄腾达妹妹却因为美德处处遭人陷害一路吃尽苦头,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姐妹俩相认妹妹总算能过上好日子了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妹妹就被雷给劈死了的这么个囧囧有神的故事。 没错,拿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故事是挺囧的,至少我听完别人跟我这么剧透完我是觉得挺无语的。老实说一本小说情节都被透完了照理说也没啥看头了,不过吸引我看这本书最大的理由果然还是作者的名字吧。 萨德——至少对我来说这个名字还是颇有吸引力的。一直久闻其大名听了关于侯爵各种牛逼哄哄的私生活八卦但却从未拜读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让我觉得很惭愧。我得承认当时我是抱着不怎么纯洁的“猎奇”和“开开眼界”的目的去找到他这本书拿来拜读的,我之所以会抱着这种心态去看他的小说一部分原因得归功于大众对他以及他的作品的普遍评价,而这种心态也一直延续至我读到结局之前。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本书的卖点会在于香艳绮丽而又略显扭曲病态的【】描写,但是看了之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描写还不如某些工口同人文呢,于是有些失望。(我对侯爵先生的文笔期待还挺高的,但是我失望倒也不是对他文笔失望,只是错误地估计了故事风格期待落空而产生的失望吧orz)我不知道是翻译删节了些内容还是鉴于故事本身的叙述者是女主角,考虑到她坚贞的性格所以也不会出现过于露骨的叙述,(我们经常能看到朱斯蒂娜说到一半突然来一句“请原谅我不能详细地叙述对方的暴行”诸如此类balabala)总之如果是抱着想看情色又香艳的故事的想法的话你会跟我一样失望的。 看了没多久之后我突然发现这是本披着情色【】变态小说皮的哲学书。当第一次看到某个强盗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地说服女主角入伙时我是深深地被震慑到了,我也渐渐开始明白萨德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了,他并不只是个写写黄书的【】变态呀。之后我们的女主角每次身陷狼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她总会遇到一个富有哲学家气质的坏蛋在对她进行肉体摧残的同时不停地通过辩论的方式对她进行洗脑。洗脑的主题无非就是一个——恶是顺应自然法则的而善才是逆天的。可以说占据整本书一半篇幅的就是这种哲学思辩般的“说教”,那些个强盗、诬陷者、忘恩负义的商人、弑亲夺财的同性恋贵族、囚禁少女满足淫欲的主教……他们每个都是萨德的分身,萨德借他们的口向读者循循善诱地诉说他自己那套邪恶的理论,每个恶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恶德哲学让他们行恶行得光明磊落底气十足,他们并不是单纯被符号化的恶人也不是为了发展剧情需要的存在,而是萨德自己那套哲学里的一个个“章节”。相较于恶的能言善道,善的化身朱斯蒂娜在故事里的表现却让人失望透顶——她既不机智也不够勇敢(她也时常会心生怯意跪地讨饶)常常为了救助别人使自己陷入水深火热(她每次都能救到坏人自己羊入虎口)或者让别人更为不幸(每个女主想救的好人也都挂了)。就连嘴炮也完全抵不过那些坏蛋,每次辩论她也总是处于词穷的下风。她无法说服那些恶棍改过自新甚至连自己都难以说服(她也会动摇但每次都会被善的天性所感召)。她只是单纯地出于宗教虔诚相信着美德相信这善,我曾一度认为小说里女主对美德善念只是为了相信而相信,为了遵从而遵从,不存在任何逻辑思考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的行为。她只知道要去那么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那么做。这点与那些恶棍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美德是空洞的但恶德却极富内涵的。比起恶人我觉得萨德对小说女主人公的刻画是很粗糙的,像个提线人偶,反倒是善的化身被符号化了。在这部小说里完全没有所谓的善恶交锋,善从头到尾就是被恶踩在脚底下肆意欺凌的。对于小说里如此单薄的善人形象你总是很难对其产生同情,那些形象丰满的恶人却倒很能吸引人眼球(我就很喜欢里面那个弑亲夺财的同性恋博瑞萨克伯爵)。萨德肯定是有意而为之的,以至最后女主角被雷劈死的设定我也一度认为那是他对美德的嘲讽和不屑。 “在萨德笔下的故事中善的化身总是受尽屈辱的,口笨嘴拙的;而恶的化身却永远都是“正义凛然”而又咄咄逼人的,行恶行得光明磊落。能够把恶徳哲学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真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侯爵先生本身是否就是撒旦的化身。”在小说看完大半我还未读到最后时我曾发出过如此的感叹,但是看到小说最后结局我觉得自己像被煽了俩耳光被春秋笔法所玩弄了一样。 结尾他是这么写的:“诸位,当你们在为“而抛洒眼泪,为不幸的鞠斯汀娜哀叹时,请原谅我不得不使用的也许有点过火的笔触,只请你们至少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与洛桑热夫人相同的结论吧!但愿你们像她那样坚信真正的幸福仅仅在于奉行美德本身!即使出于我们不能了解的、深不可测的目的,上帝让美德在人间受到迫害的话,那他只是为了在天上以最令人欣喜的报酬来给予补偿! ”——于是搞了半天这是本称颂美德告诫人们即使善无善报我们对美德仍旧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念头的书?萨德其实是披着撒旦皮的道德捍卫者?他在用极端的方法在向世人阐述美德的真谛么?抑或是仅仅是为了出版萨德迫于无奈在结尾加了个这么个看似光明的结局? 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有时候总是很难被读者一下子发现,要不多想要不少想。看了下这里的书评也无非分为两派,有人觉得他是在抑扬先抑其实是在赞扬道德,有人觉得后面的结尾是画蛇添足纯粹多余这就是本恶魔写的小说。但是毕竟萨德已经死了,我们无法从他口中去获悉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我在这里也只能通过些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他不完全的身平以及其他作品去揣测他可能想在这本书里所表达的东西。 我曾看过他的另一本短篇小说集《爱之诡计》(另一版译法叫做《伪贞洁的女人》,他的那本传世大作被吹得很神很道德败坏的《索多玛一百二十天》我始终没找到可以阅读的途径,也许看了那本我会改变现在的看法也说不定),故事风格和这本就完全是天壤之别了。在这本小说里侯爵先生化身为市井的讲故事人,将一个个啼笑皆非,自作聪明,虚伪做作的故事给你一一道来:有嘲讽官员虚伪而洋相百出的,有放荡的丈夫被妻子出轨而报复的,有夫妻言归于好的,有男子通过善意的“诡计”获得爱人芳心的等等,各式各样的故事一应俱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萨德。你或许可以说《淑女泪》的大光明结局是为了应付出版所补出来的,但我却很难相信这整本书是萨德为了维持生计违心写出来迎合大众口味的。联系萨德的一些身平事迹我也很难把他跟“妥协”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更何况在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些权贵滑稽可笑的嘴脸,极富调侃的笔触我也不觉得像是为了生计应付着写出来的。如果说他是个纯粹的恶德宣扬者又何必在这里嘲讽恶颂扬善呢?(他的那本小说中也有精神出轨的妻子因为丈夫一个聪明的计谋而迷途知返最后两夫妻重归于好的故事)当然我也不认为他是个道学家会把宣扬人性真善美作为他每本书的主题。 有人说萨德是个哲学家,这是事实。他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哲学理念和世界观,这点在《淑女泪》中都有详细阐述(也许有空我该把每段恶人的“诡辩”单独拎出来仔细研究下)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闺房哲学》中似乎也有涉及(这本我没看过只扫过几眼书评)。我不能说他的那些思想全部都是对的或者全部都是错的,我只能说他的有些思想在我看来很超前有些就很荒谬了。 扯回这本小说本身,我觉得既然作者本身的思想不能粗暴地被划分为对的错的好的坏的,那么他的作品也不该被简单地归成“颂扬道德”或者“贬低道德”(况且鉴于在前面提到的他在他另一本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他的另一面,以及他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一些表现我也没有办法把他看做是一个纯粹的道德沦丧的恶人,对于那些过于妖魔化他的评价我也持质疑态度。他不是天使但未必是魔鬼)。 看完这本小说后我曾自问人为何要行善,这或许是这本小说带给我最大的启迪。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是“恶有恶报”,“人在做天在看,老天绕过谁”,“自古邪不压正”……诸如此类的。我们总是相信美德善良正义最后总会打败邪恶的,就算一时无法胜利我们也能很阿Q地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道“老天总会让他遭报应的”(讽刺的是小说里恰恰是美德遭了“报应”)。但事实是怎样呢?这个世界的法则真的是正义必胜么?萨德在这本小说里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让我开始思考我原本一直习以为常的事是否真的是如此,并且让我开始思考如果道德不是必胜的,它甚至弱于邪恶(我们总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事实就是一个人要堕落是非常容易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坚持美德和道德呢? 现在在很多人观念里行使善行的前提是自己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我们的美德是有条件的,要满足一定条件它才能够触发。我们坚持美德与邪恶对抗是我们从小相信美德是正确的并且它总归会胜利(就好像有个后台一样),但是当社会渐渐让我们相信善未必有善报,善行只会让我们蒙受灾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够像朱斯蒂娜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善事呢? 用现在大多数人的眼光来看朱斯蒂娜一定是个愚蠢至极的女人(我也曾经是这么觉得的),她的悲惨遭遇根本不值得同情,一切都是她自找麻烦,什么善良美德,她只是个让人唾弃的“圣母”。萨德用朱斯蒂娜的遭遇阐述了他眼中善的本质,或许他一直所作的并不是嘲讽践踏仅仅是叙述他眼中的事实。善良美德不会比邪恶更聪明也不会比邪恶更具力量,它们最多势均力敌,但往往美德还是处于下风。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权益都得不到维护有人还愿意去贯彻美德么?看啊,美德它就是这么弱不禁风的存在。可以说朱斯蒂娜才是萨德心目中真正的美德(而不是大众眼里的),虽然弱小但却能贯彻始终。美德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是神明的旨意也不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总是胜利的一方,而是因为它能在劣势中坚守阵地。哪怕它是空洞的,没有任何道理的,被人认为是愚蠢而又幼稚的。我们那些需要讲条件的可以随便放弃的“美德”并不是真正的美德。我们无法透视人心永远也无法鉴别哪些人是真正需要救助的而哪些人是心怀叵测的,当我们因为犹疑而开始选择渐渐沉默的时候,我们的德行就已经开始变质了。 关于最后的那个结尾,虽然他使用的是劝诫和肯定的句式但我认为那其实是一个问句。“在这本书里你们已经见识到了邪恶的“不可战胜”以及你们所信奉的神明的无力。当美德让你们遭受苦难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从一而终呢?” 或许这才是萨德在《淑女泪》中想要传达的东西吧。 (不知不觉竟然废话连篇写了那么多/-我也懒得去查当中有啥逻辑错误以及表达得不够清楚的地方了(跪)只是个人观点,欢迎赐教)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八):美德与邪恶。。。。

  我只觉得,虽然里面美德的代言是鞠妮斯汀,虽然她一直没有放弃上帝,而且所遭受磨难无法想象,但是,她所谓在父母还在时接受的道德教育除了让她笃行上帝什么都没得到,与罪恶抗争,只凭着一股善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邪恶的人的世界根本和她不在同一个地平线,她又如何试图打动他2呢?可悲的是,没有一次磨难让她醒悟过来,依然毫无戒备的相信所有人,毫无一次次磨难应该成长起来的成熟,想救的人也没有一个成功,最后她也是悲剧而死!不过,让人看到一点希望的是,她不是死在罪恶手里的,而是在雷电下离开,雷电,其实是通往天堂打开的门缝!

  但是,我没有看出结局处罪恶是怎样被制服的。。也还不能理解文章序言所说,“....刻画了人们的欲望的尴尬和人性的困境,直到今天才让人们了解到他的真实性和他所具备非凡的价值”。、?

  我以为自己是基督教徒,但是真正看完圣经这本书后,却对上帝产生了疑惑,我只看到,上帝不过是另一种称号的统治者,他选择相信他的人们帮他们战胜其他人,对他不相信的人制作困境,他也不知道谁是忠诚谁是虚伪,所以要想法试探人,也会做错事,人们应该有一种信仰,那为什么信仰只能是上帝,不能是其他?不能是自己?那么多教堂,虽然他真的成为很多穷人的天堂,但很多同洋也是罪恶的发生地。上帝到底除了给人们一个膜拜的对象,还发挥了什么作用??人们的欲望不会消失,但也不能以为这个理由而为因为欲望而滋生的罪恶开脱,佛家曾经有一个比喻,欲望就是像是不断生长的田地里的杂草,你不可能一把火把他们烧掉,因为这样会吧种子也烧掉,但是,你需要常常去清理它,这样他就不会对种子的生长构成威胁。。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九):痛苦的眼泪 无奈的眼泪 幸福的眼泪

  很佩服萨德的想象力,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想得出那么多不同类型的苦难,有肉体的,有精神的,而且种种新奇别致,超乎凡人的想象。所以说有些类型的作家是幽闭的只靠大脑生存的,比如普鲁斯特。

  故事最发人深省的在于结尾,作者将种种种种的苦难都一股脑的倾泻于可怜的主人公一个身上,但还始终能让你看到生的希望。岂料最终的结局是死亡。但又一想,也许只有死亡可摆脱一切苦难,只有死亡能带来那一瞬的幸福。

  唉,真服了你了,萨德,能做的如此决绝的,恐怕只有你了。

  《淑女的眼泪》读后感(十):道德在刀尖上行走

  但萨德还是冲击了不安分的人们的热情。

  这是看完这书时所见书评里最印象深刻的评论,不知道应该感谢看书时的漫不经心,还是世事终于在合适的时候纷扰了一下,总之,还好,长期没感受到过的世界观如此坚挺,没有崩毁,甚至想要感谢新时代,新思想,总之我们提倡的公平,平等和自由万岁就对了。

  相由心生,看到那些性虐的文字如此令人咋舌,不免会想到作者在描绘这些场面时脑袋里的景象,本以为这些只是为了凸显光明而特设的黑暗,只是小小疑惑了一下何以如此精细,其实就是不敢想象作者就是这性虐的施暴者,就是那些绝望甚至绝望之绝望的理论的拥护者,哎,还是没见过世面啊。

  在这里,淫荡与沦丧显得很合时宜,走上高贵的殿堂,势必要先将自己廉价一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书中姐姐的道路,竟然寥寥几页纸就写尽了,一个认清了现实的女人,在那个被描绘得不耻女性为何物的时代,能够顺应所谓时代的要求,凭着妹妹完全不能忍受的狡黠让自己的身价水涨船高,获得几乎所有人的敬畏,10年间没有人能够再用卑贱来形容她,是否也是一种能力?

  在这里,善良总是被算计,道德总是被践踏,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结局就是一道毁了面容与身体,真正可称作绝望的闪电,是啊,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心理,现实的案例,书籍中总是告诉我们最最可怕的是心灵扭曲,而那颗心却总是太脆弱,但这里,心,在哪儿呢,似乎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受到命运的影响,因为那位小姐有太过崇高而极其难以理解的圣洁的信仰,对于上帝的依赖和我认为是片面的信服使她的生命看起来这样无怨无悔,10年,相较于她的姐姐,受到的不公正,惨痛的经历和代价,她直的让人不能理解。但,的确,对于10个自有一段道理的哲学家来说,他们的道理让人不敢去想,因为哲学是聪明的,但它却像是黄蓉一样,聪明,却太具有依赖性,倘若是跟了欧阳克,想必也如魔女一般,与郭靖,却是巾帼英雄,而这里的哲学,我想,就像是书上说的,老师讲的,但我们直接略过的那样,他本身没有善恶,正邪之分,为了这一时代的统治者所用,达成了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效果。在这里,这可怕的性虐经历的统治者们,无一不歧视女性,伤害女性,与女性的价值提升做顽强的抵抗,代表了旧的人,确实会被新事物所取代,我想,萨德也许到了最后也必须要去接受这一点,所以,尽管妹妹鞠里艾特一生坎坷,还要突然惨死,但这土壤,却深深刺激了我们从来没报希望的她的姐姐,借由这曾经的女巫升华出了道德最后的光明,在看似嘲讽中,也看出了这作者对于过往赎罪的无奈。

  但萨德还是冲击了不安分的人们的热情,我不是个不安分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