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10篇

2018-03-16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10篇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一):荒诞中的悲哀

  我读的马尔克斯的第一部作品,也是马老后期的作品,风格语言皆已成熟时代也离我们更近,不似《百年孤独》那般遥远

  “异乡故事”,指一个“落后世界”的游子在欧洲各国的游历与奇闻,我很奇怪发现,马老一面文明野蛮这样带着殖民主义色彩的话描述欧洲与拉美的分野,另一方面看到欧洲“辉煌的余烬和疯狂”,又对欧洲的见闻批判讽刺。

  文字披上了瑰丽魔幻的外衣,在这当中还夹杂了些许荒诞。一己之见,浅谈一下书中明显揭露的三种丑恶与悲哀。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二):异乡的流离

  因着上半年一场离奇的经历,梦中的欢乐葬礼和事儿个异乡故事,五月中到六月末,认真读完的书只有这一本,薄薄一册,加上稀疏硕大的字,却依旧觉得是一场跳跃而不对等的倾谈,

  需要足够的亲密耐心才能有会心的笑或叹息。那个突然出现在眼前融入普通生活国王,与往常新闻中的报导均截然不同那个;白日苛刻严厉家庭教师,也被情欲欲望所困;错然死去的12个英国人,让死亡如此贴近;雪地上不断延伸的血迹,是我看不到的你;只想打一个电话却被送到精神病院的女人,多年之后终于疯掉;借着女儿不朽的尸体,在真正成为圣人的路上越来越接近;航班上偶遇的女性,无声的沉默只是不愿开口;老去妓女的晚年生活里,依旧有一些坚守;还有被恰似水的光,和吞没的一切...这个被我戏称男神男人,终究未让人失望,借着一个个故事,将人性一点点抽丝剥茧地又突兀地呈现出来,拷问每一个人的的孤寂灵魂...

  :只有5页的光恰似水,让我一直想起博尔赫斯和光照的单位“流明”..学物理人的通病..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三):来自异乡的马尔克斯式死亡

  死亡,来自不同城市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死亡。在《梦中欢乐的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里,过目难忘的是烙上城市印记的远方美景,和来自异乡无处不在的死亡。那些死亡有顺其自然,有倏忽而至,有突如其来,有平静安详,有残忍致命······但都无疑是马尔克斯式死亡。

  意图不明的穷迫夫妇遇到比自己落魄的前任总统,想要大捞一笔的预谋一一落空后,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选择默默地帮助被死亡逼迫的可怜老人。在日内瓦夏日漫长的日落下,无论是前任总统还是普通夫妻,都成了辛苦活在世上的小人物。活着,就如黑咖啡味道,在舌尖停留,苦涩而后微甜。

  透过岁月的扭曲和欺骗,遇到一个久别重逢故人,他一遍一遍地等待,将墙等成一扇窗,将一扇窗等成一张门。当不朽的罗马都开始显露颓败的征兆,他不知道真正的圣人其实是独自等待多年的自己。

  来自古老的卡尔达斯,戴着蛇形戒指的占梦人,她什么也不做,她只做梦。最后一个人静静地承受大海的袭击,粉身碎骨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界限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只要人生的巨变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的念头。被关在巴塞罗那的玛利亚最终对精神病院的平静生活感到满足,他们的过往,只有那只被抛弃的猫还记得。

  惶恐地等待死亡的老妓女,最终等来的不是一场痛苦的死亡,而是久等不至的艳遇。黑暗中越来越清晰呼吸声,是一如死水般寂寞终结

  淑女与小混混的爱情,好似看网络小说。当她娇嫩的手指玫瑰花瓣扎破,雪地上残留的血迹,暗示着她们悄然而至的分别。他们如此亲密,却在仅隔一街之遥的地方,天人永隔。

  从小学课本里开始有小说课文开始,老师们便一遍一遍地强调,小说里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可能是最开始的自序作祟,在《梦中欢乐的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这本由十二个异乡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里,总是让人将时而出没的“我”想象成马尔克斯。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从开始的日内瓦到罗马然后维也纳、巴塞罗那、意大利、卡达克斯、潘泰莱里亚岛、西班牙马德里到最后的巴黎。在马尔克斯的一生里,从落魄的前任总统到等待圣女封号的父亲、以做梦为生的女巫、被关入疯人院的正常人、闹鬼的古老城堡、等待死亡的老妓女、中毒的英国人、逃避魔山而跳入深渊年轻男孩激烈性爱快乐死去的女教师、溺亡在光芒中的小学生到平静死于巴黎的高贵淑女。

  这些人从他或是他的朋友身边匆匆经过走向不知名的远方,却有幸被他捉住留在马尔克斯式的文字里。

  故事里出现的“我”,让故事蒙上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真实感。诚如他自己所说,“我”的神出鬼没,是一种时光流逝能赋予他的,一种置身于时间之中的视角。而死亡总是来得缓慢匆忙,在马尔克斯不咸不淡的语气里,幡然醒悟

  于是,“我”会在二十二年后,再次与还在那里等待的马格里多·杜阿尔特重逢。“我”会在听闻一个戴着蛇形戒指的女人死去之后,想起很久以前预言自己人生走向的占梦人。“我”会在短暂班里遇见难得一见美人······

  有意思的是,马尔克斯为了印证自己记忆里的城市是否依旧,开始了一段短暂的追寻之旅。那些城市没有一个与他记忆有丝毫的相似翻天覆地变化让他吃惊不已。马尔克斯在自序里说,曾经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真实的记忆就像记忆中的幻影,而虚假的记忆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取代了现实,因此我无法分辨幻灭与怀旧的界限。

  不管巴塞罗那、日内瓦、巴黎如今是什么光景,而我也可能永远无法到达那座城市,却早已体会到来自异乡的死亡。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四):第一次读的马尔克斯,不是《百年孤独》

  第一次读的马尔克斯不是《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大名,自然如雷贯耳无人不知。他的《百年孤独》更是在我的“想看”书单里,躺了不知道多少回购书。每次错过,无非就是因为自己心里知道这本书很难读。对于我这种看《生存与命运》要耗三个月的懒鬼来说,长篇小说确实是一种折腾,我很难下定决心开启一段长篇,就像惧怕开始正儿八经恋爱一样

  上大学之后零零散散认真阅读一些西方现代文学,这学期又尤其在上海译文的《博尔赫斯全集》里泡得发霉,也算是半只脚踏进了这个光怪陆离奇妙世界。阅读到精彩处时,表面上平静的很,心里却无数次为这些文字拍案叫绝,阅读记忆里留下的激动兴奋、快乐,在靠着手机度日的无聊浅薄大学生活里,阅读诚如博尔赫斯所言(应该是再引用了),是和一个个作家复活灵魂的对话,真是难得的经历。

  前几天,终于是看罢博尔赫斯的《七夜》和《沙之书》,已经是无可置疑地掉进西方现代文学这个巨坑了,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便打算拿走几本西方文学,正好又遇到了马尔克斯。当然,最明显的位置,还是摆放着他最出名的,封皮都被翻烂了的《百年孤独》。考lan试de紧kan张的我,当然不会选择这本书,恰巧因博尔赫斯而爱上了短篇,因此挑中了老马这本似乎并不怎么出名的短篇集,《梦中欢快的葬礼和十二个异乡的故事》,想着正好入门呢。

  这个入门,还真是选对了书。

  一开始还担心自己习惯了博尔赫斯那精炼而哲理的文风,会觉得老马写字啰嗦,老马的序言我也感觉没有博氏写得好。然而当翻开《总统先生,一路走好!》没几分钟,自己已经无法自拔地喜欢上文字组成的另一个世界的意境了了,一切都那么美妙,果然大师的功力是无可置疑的。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日内瓦的意境很美,哪怕是秋天的寂静清冷。虎落平阳的总统甚至都无法让两个市井小民相信他的落魄贫困。当然,确实家徒四壁的总统最终博得了夫妇俩的信任,得以凑得手术钱。虽然手术之后老总病情并未好转,但是他能自由自在地抽烟、喝咖啡、朗姆酒,他能“想回到祖国…投身革命”,也是生命活力的再现吧,亦或说,回光返照。唉,孤独的异乡过客

  《圣女》:关于坚持的故事,当世俗习惯了各种琐碎的“惊世不朽男/女尸”,真实的神圣也就失去了意义,神圣就如同那个笼中狮子,只能附和男高音,以展自己已无人欣赏的雄风。

  《睡美人航班》:唯一一篇没那么重口的。嘈杂的现实之中,任何类似睡美人一样的存在,都会让我们记忆犹新吧。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让我觉得很恐怖,细思级恐,有点类似于加缪的《异乡人》:外界社会是如何将自己片面看法强加于人,改造人,甚至扭曲人。无论是浮想联翩而祸害女友男友,还是精神病院人,都他妈是我最讨厌的。这让我想起最近因为美国同性恋夜总会枪击案,而在网上大肆叫嚣穆斯林每一个好人的网络暴民。

  《占梦人》:真是没看懂的一篇,但是戏谑博尔赫斯和聂鲁达还真是好笑哈哈哈,在作品中看到喜欢的作家也真是件兴奋的事。但是,究竟,能预言的梦是什么?为什么能占梦预言的女子,就无法预防自己的死亡?

  《八月惊魂》:写得不是很好的恐怖小说?让我想起博尔赫斯试着写过的那啥,《事犹未了》。不过如果作为电影剧本的话,最后男女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死过人的诡异华屋内,绝对很惊悚。

  《玛丽亚·多思普拉泽雷斯》:做足准备期待很久的死亡,最后居然是年老人难以想象的艳遇?生命的激情也和死亡一般,让人恐惧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有点类似于《圣女》吧,神圣之人,身边都是庸俗而嘈杂的蝼蚁。

  《福尔贝斯太太的夏日》:虚伪的“文明”害死了这个德国女教师。其实我很好奇,老师究竟怎么死的?如果是喝了希腊毒药而出现幻觉引吭高歌、激情之中自杀而亡(27刀,有点难),那才戏剧,那才精彩,那才神话而魔幻。嗯,这也告诉我们,熊孩子惹不得。

  《光恰似水》:很喜欢这篇,拥挤的城市里孩子们即使有了船,有了潜水设备,也只能凭借自己的魔法(艺术?想象?)打破灯泡在光海中畅游。哎,孩子的悲剧,何尝不是所有现代人的悲剧。当然,能死在幸福的光海之中,也挺美的。如果没死的话我会觉得挺浪漫主义的哈哈哈。

  《雪地上你的痕迹》:看了很难受的一篇,狂野而自然、家世显赫的南美恋人,在现代化的巴黎居然因为一系列错误从此阴阳两隔,男主女主的病而深陷痛苦,却不知恋人病危,全城皆在找寻。戏剧中的错过,是爱情的悲痛,是现代社会的畸形,是野性和自任的沉沦。

  有豆油的书评说,这部小说集子的共同主题(马尔克斯自己也强调说有共同点),就是批判嘈杂、混乱、破裂的战后“现代”欧洲,对野性而自然的拉美人的异化。嗯,我认同。不过,也许,“孤独”也是主题?

  最后我想说,习惯了博尔赫斯的书卷气和哲学性,能很容易接受马尔克斯的魔幻和脑洞,反而由于马尔克斯个人生活的丰富,其作品中具有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激情。嗯,我喜欢他创造的世界,我喜欢他创造的生活。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五):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悲凉中又透着点温情,小人物的真实感。

  圣女:偏执作祟,这番等待是否有意义

  睡美人航班:心理活动的描写很是细致,表面波澜不惊内心波涛汹涌

  占梦人:"什么也不做,她只做梦"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惊悚意味最强,最让人背脊发凉的故事,结尾让人窒息…

  八月惊魂:短小精悍却后劲十足

  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蛮喜欢这个故事的,有时候等来的不是准备已久的死亡,而是毫无征兆措手不及的爱情~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这篇我感觉自己还要再斟酌下…

  山魔:"试图逃避那无法逃避的死亡"

  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越压抑越癫狂…用巨大代价换取片刻欢愉

  光恰似水:很有想象力的故事,却有着让人倒抽凉气的结局

  雪地上你的血迹:身份悬殊与人生轨迹颇为不同的两人,淡定与惶恐交错的两人,最终也是阴错阳差地错过,天人永隔。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六):好长的名字的短篇

  最近工作比较忙,最适合在空闲之余读短篇.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古怪.加上看到作者吓了一跳.因为这本书放在新书一栏,打算去拿苦妓回忆录,无意看到这本,再看作者,这不是写百年孤寂的作者吗?这本百年孤寂我永远都只读到前面几章,而在我印象中他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人了.

  于是我拿起这本书加深了下对作者的认识.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生,1967年百年孤寂问世.2014年病逝.

  既然不是上个世纪的作者,但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还是有古老的感觉.大概是受百年孤寂的影响.

  我只是来打个电话-特别喜欢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典型的你无法在精神病院证明你是个正常人.而当你有一个蠢cry了的丈夫时,在别人眼里,你更加是一个精神病人了.

  加西亚总能在很短的篇幅来个意料的结尾.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七):我读过的最好的书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昨天还在微信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运动后懒得拉伸,阿嘟ki,小瓜跑步就是为了之后的拉伸,拉伸的时候所有汗都飙出来了,整个人像是水做的,那感觉,人生赢家阿,你还犯懒。 拉伸的过程中,你腰对每一块即将被伸展到的肌肉和它在心里交流,四头肌啊小四头,接下...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八):梦中随笔

  第一次看加西亚马尔克斯先生的作品,不是《百年孤独》,不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甚至不是《苦妓回忆录》。梦中的欢乐葬礼,和十二异乡故事,使我第一次接近这位久有耳闻的魔幻主义文豪。十二篇短篇小说,极具情节,让读者目睹了有着时代大背景亦或是漫长平凡岁月里的一位位充满个性特征的小人物。他们可能是褪下光环的总统,靠梦赚钱的女人,被命运作弄的富二代亦或是老去的妓女。他们平凡得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又鲜明地得让人感觉未曾见到过。

  这是一本少数被我翻阅之后,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从候车室读到火车上。而后下车,迎面撞上车站的人生人海,觉得熙熙攘攘人群中的每一个人,可能都像书里的每一个角色一样,曾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与饱满。两者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缺少了一个像马尔克斯先生一般的叙述者。

  平凡、鲜活只是这十二篇短篇小说的一面,魔幻主义和超现实手法是它的另一面。有了里子才有面子,两者的相互契合,成就了这部伟大而又有趣的作品。1992年此书面世,而里面的场景搬到如今的美剧与话剧里也毫不过时。《我只是来打个电话》的欧亨利式情节,女子监狱的生活如现代美剧的节奏,都能时刻抓住读者的心。

  世界之大,给每一个人拼搏与冲破界限的机会,但又给他生活的牢笼,无形的钳制着他直到磨光他所有的棱角,直到他放弃冲出原来的界限。一批批奔赴在与世界和命运挑战的人们中,一批下来,又一批上去。长此以往,永不间断。路过的石碑与坟墓,土地里长眠的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也都有过各自的爱恨与奇遇。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像书里的每一个短篇,或许有光鲜的背后,或许有悲苦的曾经,剥开如与芸芸众生相同的外囊,内在却繁复绚烂到让人惊讶。他是总统,她是妓女,她是骗子,他是教徒。当传记为每一个生命书写时,不在乎它是否不朽,只因他们都曾经活过。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九):《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打卡,《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p32,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使自己被遗忘了。总统先生,一路走好!第二遍读,发现一细节马尔克斯在这个短篇中第一次提到卡尔维诺:总统先生会在卡尔维诺的塑像前发呆,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令人难以置信,时间不仅摧毁了他的生活,也让世界变得满目疮痍。

  打卡,《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p106,《总统先生,一路走好!》总统从认为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成功的使自己被遗忘,手术后他对预言置之不理,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人生苦短,想做啥就做啥吧,反正,就一个总统而言,最狼藉的名声可以既是事实,又是谎言。《圣女》教皇相继离世,圣女仍在等待,二十二年真正成就的圣人只有马格里多。《睡美人航班》在她身上唯一能觉察到的生命迹象是她眉间掠过的梦的影子,就像云朵在水中的投影。《占梦人》她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同时也非常可怕。她从牙牙学语开始,每天在早餐前讲述自己的梦,这时候能回忆起的内容保存着最纯粹的预见性。在无数个梦与梦之间,她已经完全拥有了应避免提及的维也纳那户雇主的财产。这个短篇提到了博尔赫斯。《我只是来打个电话》半路车坏了,她只是想打个电话,却上了精神病院的车,精神病院是个可怕的存在,如果全世界都认为你是个疯子,避无可避,你只能是个疯子。

  打卡,《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完结。《八月惊魂》细思极恐的鬼故事。《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一位魅力女人七十六岁时的一场注定的艳遇。好美。即使老了,还是有脾气。在最不利的境地活的美丽。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全篇弥漫着一种哭泣的悲伤,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山魔》死亡的风衰败的风夺走生命的风,永远不要试图逃避那无法逃避的死亡。《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她清醒的知道这是她快乐夏日必须付出的代价。《光恰似水》光就像水,拧开水龙头,它就出来了。济贫者圣朱利安学校小学四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在光中溺亡了,世代生活在坚实陆地上的人们从不擅长在光中航行。《雪地上你的血迹》太过悲伤,无法鼓起勇气再看一遍。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读后感(十):送你一本拉丁美洲魔法书

  “这是状态最好的马尔克斯。他通过独一无二的讲述让我们看到现实。”

  加西亚 · 马尔克斯,这个名字容易联想到以厚重华丽的深色为主色调的亚马逊雨林的彩图。

  他作品的封面设计想必深谙作者文字特点,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绚丽夸张的插画风格,恰与书名相呼应——《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谁还会像马尔克斯一样善于取题目呢?

  “梦中的欢快葬礼”就如一句神奇的咒语般富有魔力。所以,你只需大喊一声此咒语,这本书就会发出金灿灿的奇幻之光,哗哗翻响,邀你前往一个瑰丽的国度。

  你驻足于入口,十几扇不真实的通道镶在宏伟的金壁上。你不加选择,闭上眼向某个方向走去。

  你喟叹于撰写这本书的人自身所持的魔力。他并未给你展示一幅全面辽阔的奇异世界,而是怎样呢,他教你辨识如何辨识一个西班牙女人的裙摆,如何优雅的在口袋里插一支新鲜的花,他以他的视角让你感悟,你手中所执,不止是一支笔,更是一支神奇的魔法棒。

  我能想象到作者在伏案写作时“纯粹的叙述快感”,“仿佛整个人都漂浮在空中”。虚无缥缈的欢快。

  那是想象力的海洛因。

  《光恰似水》一群天真的孩子打碎灯泡,光便如水流般流泻,积到两㖊深。他们“像两条温顺的鲨鱼一样,漫游在家具和床底下,并从光的深处打捞出一些被遗失在黑暗中好几年的东西”。

  《占梦人》中一个只会做梦的卡尔达斯女人靠梦为生的神奇能力。

  《睡美人航班》里的美与《遇见百分百女孩》有某种相似,却更氤氲着亚马逊雨林的阳光气息。

  再说,构思。短篇小说写起来很费力,作者需要不断的撕掉,重写,不满,重撕,重写。因为一个精妙的情节用几千字容纳,初看时想往下读,看完后还意犹未尽实在很不容易。我尝试过几次,无奈水平有限,没有一篇好好收尾。

  《总统先生,一路走好!》潜移默化的转折,你会感到一种温情的人性之美。《“我只是来打个电话”》,情场上游刃的魅力女子误进精神病院,最终弄假成真。

  《八月惊魂》全篇没有一个恐怖的字眼,哪怕在倒数几句,你以为这是个幌子时,加西亚挥动他的魔法棒,寥寥数语,你已被渗人的恐惧感入侵,凉意从脚底上爬。

  为伟大小说沉迷,不只是因为绚丽的故事本事,不只是你跟随而想象出的一生无法入足的瑰丽画卷,有时,更会被颠倒、转折、布局、谋划所吸引。这是文字的魅力。

  《百年孤独》受人追捧,其中拉丁美洲的瑰丽想象和几百年的世事顿迁而营就的变换顿错之美被人称道。我不够幸运,或许是年龄原因,对此感触不深。

  但读《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的我,是真正感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优雅的拉丁美洲绅士的魔力。

  最后,略提我感兴趣之处,《“我只是来打个电话”》里力大无穷的女看守对玛利亚虐待式爱情,与王小波的《似水柔情》里小警察与同性恋者阿兰的爱情可以类比,我觉得十足有趣,毕竟SM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写作或电影的心头爱啊。完毕。

  送你一本拉丁美洲的魔法书,

  go readin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