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乡是故乡》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他乡是故乡》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他乡是故乡》的读后感10篇

  《他乡是故乡》是一本由沈洋 / 沈力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一):陈孝宁 | 留念乡愁的温情之作 ——读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

陈孝宁先生发言

  最近两天,有一位老人离开了人世,当他离开的时候,很多网络都在发表悼念他的文章,整个华人世界都沉浸在消沉与悲痛中,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因为这位老人用他的诗歌写出了乡愁,他就是余光中。和余光中遥相辉映的还有古代的一位诗人,李白,他用一首非常简洁的二十字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浓浓乡愁。中国人,只要有小学文化的人都能够诵读。

  而沈洋和沈力的这一部《他乡是故乡》,写的也恰恰是关于移民乡愁的故事,他要描绘的恰恰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要搬离自己故乡时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故土难离,但是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社会的发展,永善县的人民群众因国家要修建全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而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首发式

  我大概算了一下,永善人以汉族为例,来到这块土地上就是三百八十年的时间,十多代人。当他们来到永善这块土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不毛之地,但是永善人的祖先来到这个地方以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发了这个地方,建设了这个地方,一代一代的在这个地方修养生息,但是溪洛渡水电站要修,他们就要搬离了。只有紧紧贴在大地上的人才能感受到他们对大地的感情有多深,只有在这个地方把汗水洒下去的人,才知道他对这块土地有多热爱。所以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确实是难以割舍,并不是他们不爱祖国,并不是他们不爱建设,而的的确确是故土难离啊。电站建设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永善的各级干部的拼搏下,在国家有关政策的照耀下,终于完成了。移民群众搬离了自己的故乡,重新找到了定居的地点,但是他们的这种离乡背井,是在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的离乡背井,他们可能有难过,但是并不凄惨,他们可能难以割舍,但是重新开始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他乡是故乡》,书名起得很好。

  移民群众搬到了新的地方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是就像古人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是苏东坡有一次遇到一个唱歌的少女时写下的,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出去玩,在歌楼上,遇到一个很漂亮的姑娘,歌唱得很好,唱完以后,诗人忽然起了怜香惜玉之心,就问这个姑娘她的家乡是那个地方的。这个姑娘回答得非常巧妙,说,先生你不要问我的家乡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一个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心安了,心安的地方便是故乡。于是苏东坡觉得她说的这句话非常之好,就把它写进了诗篇当中。

  所以我想,这部报告文学之所以叫《他乡是故乡》,可能也是源于这个典故,虽然移民离开自己的家乡到了新的安置点,但是由于党的政策的温暖,由于各级政府的关怀,尽管到了异乡,但是仍像他们的家乡一样的使他们心安,更踏实一点,不仅有文学的意味,更有深深的人文情怀在里面,因此我就想到,溪洛渡的修建是一件大事,这是一座位列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巨型电站,那么这件大事肯定要流传到若干年以后,若干年以后的人来到永善的绿水青山之间,看着这个雄伟巍峨的大坝时,在惊叹之余,肯定就会想到当初这个大坝是怎么建起来的?像这样的大坝迁移了这么多人,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那么《他乡是故乡》这本书,就是一个真实的实录。中国的历史很漫长,中国的历史也很深厚,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很多历史,当他消失以后剩下的就只有一串枯燥的数字。比方说在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说日本人在南京屠杀了三十万人,三十万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要深入进去的话,三十万人中,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灵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恨情仇,但是当初这个数字实际上很多中国人是不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在南京曾经有这样一场惨烈的屠杀,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失忆了,记忆忘却。后来,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才重新想到了这个地方,想到了南京,想到了南京的保卫战,想到了南京大屠杀。所以当我们回顾历史事件的时候,一定不能给后代子孙留下枯燥的历史,一定要真实的再现彼时彼地生活过的人、居住过的人,他们的心灵史,他们情感的历程。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时说的,要表彰人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因为她出生在这个国家,她采访了若干人,真实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记录。

向图书馆赠书

  《他乡是故乡》这本书,是有温度的,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令人感动落泪。所以感谢作者沈洋和沈力,他们给我们这个时代做了忠实的记录。沈洋曾经写了两部长篇报告文学,《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现在又写了《他乡是故乡》,我觉得非常好,这些东西是能够流传下去的,是有文献和史学价值的,为纪录这个伟大的时代作出了贡献。同时我也倍感欣慰,我们昭通作家除了写诗歌的以外,还有能写报告文学的作家。像曾令云老师、杨莉老师、沈洋和沈力老师,他们都为我们这个时代在昭通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事留下了可贵的记录,我们的历史需要这样的忠实记录者,时代需要这样的忠实记录者,未来也需要这样的忠实记录者。同时也要特别感谢作者沈洋和沈力,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写了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他们采访创作的艰巨程度恐怕不亚于移民工程的艰巨程度,非常的好,非常的值得骄傲,祝贺沈洋,祝贺沈力。

  作者简介:陈孝宁,云南昭通人,原昭通师专校长、地区文联主席。云南省政协特聘书画家。昭通书画研究院院长,昭通市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顾问。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二):郑萍 | 在《他乡是故乡》首发式的讲话

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产办主任 郑萍

  今天,永善县委政府和市文联在这里举行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首发式,可喜可贺!这是永善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共享昭通文学创作成果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对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些年来,我多次到过永善。对永善,对永善那方土地,对勤劳善良的永善人民,特别是为溪洛渡水电站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移民群众,我也是熟悉。可以说,对那片土地和人民,我是充满无限感情的。

向市图书馆、昭通学院图书馆以及作家和读者代表赠送《他乡是故乡》

  也许大家都还记得,2005年12月26日,在溪洛渡水电站拉开全面建设序幕之际,我们昭通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曾令云先生,便以一种前瞻的眼光、以一名作家的责任和担当,率先而行,紧扣时代脉搏,不畏辛劳,只身实践,深入一线,收集掌握了大量关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昭通重大发展变化的典型素材,以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建设为背景,紧扣时代和生活,激情创作,真情写作,于2007年8月创作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充满时代气息、体现地域风貌和人文风情的精品力作——长篇报告文学《溪洛渡》。

  今天,我们又欣喜地看到,由昭通本土中青年作家沈洋、沈力为主创、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乡是故乡》,可以说,这是继曾令云老师长篇报告文学《溪洛渡》之后,同一题材、同一地域、同一表达形式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可以说是十年前《溪洛渡》的续写,也可以说是十年后《溪洛渡》的姊妹篇。这是昭通作家传帮带、创作路上接力前行的最好见证,是永善县委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走文化与企业联姻,繁荣文艺创作的又一举措。《他乡是故乡》的创作、出版发行,为昭通文学的繁荣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的出版发行,见证着我们永善、乃至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一段历史过程,见证着国家金沙江水电开发、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十年移民工作的艰难历程和历史的辉煌,见证了国家、省市县各级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昭通作家在社会实践、创作成果上的又一重要贡献。这是昭通文学的骄傲,是昭通作家的骄傲!

  近年来,昭通文艺创作在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文联和作协的悉心指导下,在“昭通作家群”的感召和文艺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昭通文学攀登文学高峰,文艺创作佳作层出,精品不断,喜讯连连。在此,我代表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作家、文艺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我们正处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家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上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发挥所长,敢于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昭通,有有许多丰厚的社会资源,有许多厚重的人文历史,发掘和宣传这些社会资源、人文历史,不仅对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位,占领舆论前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助推地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传承本土历史和文化,我们不仅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同时,我们还具有浓厚的故土情结。作为昭通人,发掘和宣传昭通历史人文,弘扬本土人文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跻身时代潮流,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繁荣昭通文学事业,传承昭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此,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紧紧围绕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弘扬主旋律,用如椽的巨笔,唱响时代精神,书写时代华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推进昭通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兴盛,再上新的台阶。

  最后,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大家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祝各位作家朋友前程似锦,万事顺意,创作丰收!

  

  (2017年12月15日)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三):吕亚平 | 移民文学的新收获——读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

  洛渡水电站是昭通近百年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自2005年开工,到 2014年进入投产运行,历时十年。这十年,库区群众为了国家建设,舍小家,顾大家,拖家带口,依依不舍地让出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与家园,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到他乡去生活,为电站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广大移民干部排除千难万险,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执着顽强、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移民工程,抒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为了将永善人民可歌可泣,大无畏的移民精神呈现出来,永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严格筛选,邀请昭通本土作家沈洋、沈力创作一部展现永善移民工程的报告文学作品。为圆满完成永善县委、政府的重托,沈洋、沈力二人历经半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深入永善县乡村、移民库区,辗转昭通,普洱等地,进村入户,采访移民群众、县乡村干部两百余人,行程上万公里,创作历时两年,完成了30余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的创作任务。在采访过程中,沈洋、沈力以记录者的角度,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将永善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重大工程面前发生的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再现了永善人民舍小家为国家,惜别故土再创新业,建设溪洛渡水电站的艰辛历程和壮举,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见证了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

  移民移出精气神,搬迁搬出新天地。十多年来,永善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进步。永善人民移民他乡的悲壮情怀,值得后人为之敬仰;永善干部群众用汗水、泪水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移民壮歌,铸造了可歌可泣的“永善移民精神”,值得文学记录和书写。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以非虚构创作的方式,为昭通文学创作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题材,提升了内涵,抒写了一个时代,提练了一个重大主题,弘扬了一种移民精神,传递了一种社会正能量,是一部研究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文化的重要文献。同时,沈洋、沈力历经艰辛创作的《他乡是故乡》,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群众中进行采访和创作的、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伟大号召的新实践、新成果。

  今天,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人民心中所想、人民心中所念,写出人民的希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对我们的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家只有真正和人民的心连在一起,才能写出好的文艺作品。对沈洋、沈力而言,《他乡是故乡》无疑是一个新的收获。希望沈洋、沈力以此为新的起点,再写新篇,再创佳作。也希望昭通作家群深入昭通脱贫攻坚火热的生活现场,再谱新篇,再出佳绩。

吕亚平发言

  作者简介:吕亚平,男,汉族,昆明晋宁人,1965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现任昭通市文联主席。在《中国作家》《边疆文学》《昭通文学》等刊发表过作品。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四):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简介(作者:沈洋 沈力)

  为全面展示十余年来金沙江开发、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给永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真实再现十余年来,永善各级干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服务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壮举,数万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情怀,大力宣传永善县在移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永善干部群众的良好形象,激励、鞭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顾全大局、敬业奉献、攻坚克难、奋力赶超”的移民工作精神,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实现永善富民强县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中共永善县委、永善县人民政府与昭通爱鹤文化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创作、出版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他乡是故乡》,全书20余万字,由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夏天敏先生题写书名,由昭通青年作家沈洋、沈力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全面展现了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二大的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永善移民十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以作者在永善移民区行走采访的所见所闻,和移民流浪诗人金江游子见证十年移民的真情叙述两条线索并行,相互映衬,相互佐证,相互支撑,相互包容,从而促使移民群众与移民干部之间内心的隔阂和误会逐渐消融,相互理解,使得十年移民的艰辛历程得以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现。

  为了创作需要,作者历时两年,跨地州采访,查阅大量史实,辗转上万公里,专访两百余人,用详实的资料、深情的叙述,把十年来发生在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身上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讲述得不动声色,不事夸张,不加粉饰,却震撼心灵。在这场永善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移民中,场面感人肺腑,事件惊心动魄,精神感天动地。全书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蕴藏着饱满而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当前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宝贵实践和经验,彰显着无穷的正能量,为丰富中国梦,注入了滇东北高原最具活力的内涵。

  本书的采访创作,到得了昭通市及永善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四班子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县直各有关部门及移民乡镇的鼎力支持与配合,得到了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三峡公司移民局和云南建工集团水电公司等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社会各有关方面及广大移民群众的热心帮助。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他乡是故乡》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贯常的单线推进或者块面呈现的传统结构,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推进。一条线以作者在溪洛渡库区和移民区行走采访,直击移民干部群众的正面现场描写、访谈客观推进;另一条线则以移民诗人金江游子的视角,每个章节通过摘选其一首诗歌和一篇日记的巧妙叙述,呈现了移民心态,群众视野,百姓观点。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报告文学有对比,有反思,有观照,有碰撞,而不是单一独家观点的推送,使得移民干部、移民群众和广大读者在读了整部报告文学作品之后,都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包容,相互体谅警醒。

  为使叙述更为客观准确,还原事实真相,给读者讲述一部真实的、鲜活的移民史,在表现手法上,以访谈为主,描写、叙事、说明、议论并用,纪实、散文、日记、诗歌等体裁共存,实现跨文体交叉写作。同时,在叙写移民故事的同时,有机地融入了永善的历史文化、地理风物、传奇故事、民俗风情,力求带给读者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从而进一步形象地加深对永善大地,以及溪洛渡十年移民艰难历程的认知和了解。

  一部文学作品,创新至关重要。没有了创新,必然导致僵化,失去了灵动和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乡是故乡》无疑在创新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读全书,文字优美,叙述客观,饱含深情,既让读者透过大散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了永善大美的山川奔涌的江河,也透过历史感受了永善久远厚重的文化。更透过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看到了永善人民善良、勤劳、质朴、奉献的心灵之光。可以说,这是一部永善的小百科全书,是一部以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移民工程为线索,串起永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情风俗的一部永善宝典。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五):胡性能 | 一部移民乡愁的故乡之书 ——读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先生在《他乡是故乡》首发式上发言

  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是由永善县委、县人民政府从2013年就开始策划创作,由昭通青年作家沈洋、沈力历时两年深入溪洛渡库区,玉溪化念、普洱孟连勐马镇等永善移民安置点作深度采访后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可以说,该书的问世,是对永善溪洛渡十年移民史的一次客观表达,一次冷静生动的文学审视,一次震撼心灵的深情回顾。里面的许多细节,历历在目,锥心刺骨,读来令人感动感慨,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一部文学作品,创新至关重要。没有了创新,必然导致僵化,失去了灵动和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乡是故乡》无疑在创新的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通读全书,文字优美,叙述客观,饱含深情,既让读者透过大散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了永善大美的山川奔涌的江河,也透过历史感受了永善久远厚重的文化,更透过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看到了永善人民善良、勤劳、质朴、奉献的心灵之光。可以说,这是一本永善的小百科全书,是一部以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移民工程为线索,串起永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情风俗的一部永善宝典。

  同时,在结构上,《他乡是故乡》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贯常的单线推进或者块面呈现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推进。一条线以作者在溪洛渡库区和移民区行走采访,直击移民干部群众的正面现场描写、访谈客观推进;另一条线则是以移民诗人金江游子的视角,每个章节通过摘选其一首诗歌和一篇日记的巧妙叙述,呈现了移民心态,群众视野,百姓观点。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报告文学有对比,有反思,有观照,有碰撞,而不是单一独家观点的推送,使得移民干部、移民群众和广大读者在读了整部报告文学作品之后,都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包容,相互体谅警醒。

  在写作手法上,《他乡是故乡》也作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诗歌、散文、日记、纪实、叙述、说明、议论水乳交融的跨文体写作,使整部书稿读来不枯燥,不僵化,更显灵动和丰富。尽管本书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玉,不影响《他乡是故乡》这本书的根本品质。

  《他乡是故乡》的采访、创作和出版,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系列重要讲话的生动实践,愿沈洋、沈力两位青年作家继续保持贴近大地、贴近人民的书写,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也希望昭通作家坚守故乡大地,守望心灵家园,不忘文学初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精品。

  胡性能,云南昭通人,1965年6月出生。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现为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中短篇小说集《在温暖中入眠》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4年卷,中篇小说集《有人回故乡》收入中国作家前沿文丛,中篇小说集《下野石手记》收入云南文学精品丛书。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云南文学奖等。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六):夏天敏 | 倾注浓情的现实书写 ——读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既让移民群众精神振奋,向往新生活,又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组矛盾。而能把这些矛盾处理好,能真实生动地记录这段历史,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觉得就非常难得。

著名作家、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昭通市作协主席夏天敏先生在《他乡是故乡》首发式上发言

  沈洋、沈力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创作、出版历时5年之久,采访两百余人,跨地州采访行程数万公里,而且还需要极大的情感付出,这样艰辛的创作过程非常不易。

  昭通境内金沙江下游三座巨型水电站建设,涉及移民十余万人,在全国水电站建设移民工程中,移民数量都位居前列。我到过绥江、水富、永善,这三个地方移民的数量都非常大,当初我就听到很多可歌可泣、让人揪心揪肺的一些非常复杂的故事,所以当年我曾经倡议在金沙江流域的绥江县搞了一个移民文学创作基地,效果还不错,后来可能因为经费和其他原因没有继续下去,甚是遗憾。我觉得移民这个题材太巨大了,内涵丰富,不是一本书两本书写得完的,如果要深入下去,完全可以写出一部非常浩大的作品来,这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很多人来完成,而且里面要挖掘出更丰富的东西来,而不只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这点东西。

  沈洋和沈力在永善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完成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对移民工程来讲,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且非常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移民搬迁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不仅要表现在数字上,而且要表现在气氛的描述上。也许我们觉得移民无非就是从甲地到乙地,无非就是在做工作中有很多艰难困苦,但事实上其中蕴藏的东西太多太多,有很多东西你一深入下去,一听下去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复杂。一方面你为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感到高兴和自豪。另外一方面呢,也为他们故土难离,为他们对故乡的这种拳拳之心,为他们对故乡的那种诚挚之爱,还有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怀感到难过和沉重。

  文化这种血脉实际上是维系国家、民族、家族最重要的一个纽带。移民它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搬迁,还要割去他出生那个地方的文化和其他方面曾经有过的联系。比如说民俗,搬到城镇或者城镇附近,很多习俗就要改变;譬如说乡音,搬到一个地方去原有的群体打散了,听不到朝夕相闻的熟悉的声音;譬如说节令,在老家那个地方有他特殊的节令。还有更重要的是在移民群众世居的那个地方,祖先世世代代埋葬在那里,所以文化上的东西是非常深刻的,是难以割舍的。我曾经走访过搬迁到昭通的这些移民,他们到了昭通后,最不习惯的就是七月半,按照老家的习俗,都要给逝去的祖先烧纸,但到了昭通这座城市,他们就只能面对空荡荡的一间屋子,一个社区,没有具体所指。这烧纸就是一个使他们变得非常沉重的一件事。如果是在他们的故乡,他们可以去上坟,但是现在埋有他们祖先遗骨的地方都已经被淹没掉了,他们再也回不去了。他们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指代,要有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文化的东西是深入到骨髓里面的,深入到灵魂里面的,深入到骨髓和灵魂里面的东西不是我们简单的搬迁到什么地方去以后就可以改变的。更何况,搬迁到一个地方去以后,要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方面永善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其他有移民任务的这些县区,也一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后续工作还是很重要,所以沈洋和沈力完成了这部报告文学的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通过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可以看出,沈洋和沈力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作家。昭通作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责任感有担当,昭通的任何一次大事件、任何一次重大变故、任何一次灾难面前,昭通作家从来没有缺席。他们有正义感,有责任感。包括彝良大地震、鲁甸大地震,还有其他的一些灾难,昭通作家都是率先进入到灾区,率先去抢救第一手资料,去做大量的采访。彝良大地震沈洋就去了,市文联也组织了一批作家进入灾区。沈洋还承担了重要的采访写作任务,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遥远的洛泽河》的写作。鲁甸大地震发生后,市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高度重视,让昭通作家编了一部文学作品集,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昭通老作家曾令云先生也是第一时间进入灾区,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采访,写出了煌煌巨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沈洋在历次的灾难和其他事件中,有担当、有责任意识,难能可贵。众所周知,写报告文学和写其他的作品不一样,非常艰苦,要能够吃苦耐劳。彝良地震发生后,沈洋第一时间挺进灾区,日夜奔忙采访十余天,那时,也是灾区最危险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我听着他深入地震后破碎的大地和村庄采访的经历,都感到后怕。他要到很多十分危险的地方采访,甚至连路都不通,有时候是搭农用车,有时候翻山越岭步行,吃尽各种苦头,非常艰苦,这点让我很感动。没得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写不好报告文学的。

  另外呢,要沉得住气。要写好一部报告文学,不能操之过急,要总结、梳理、发酵,要认真思考、认真总结补充材料。报告文学我觉得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难写的一种,因为枯燥、乏味,限制很多,甚至是带着镣铐跳舞,有很多不能碰的禁区,你都得要处理好。既要把党和政府、各级各部门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把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舍小家顾大家这种大义之情反应好,同时要把他们内心的沉重,他们碰到的困难,各种各样的东西处理好,这个尺度的把握十分困难,把握不好,就会顾此失彼。

  一部好的报告文学,既要把大政方针把握好,同时要写得让人感动,让人不能埋怨,让人过目难忘,这点我觉得沈洋、沈力是做得比较好的,花了大力气的。另外在文体上,这部报告文学也花了心思,一反过去写报告文学的风格,单线推进,《他乡是故乡》采用的是双线推进,这就使得作品更加立体而生动。同时,把文学这个类别当中要用的可以用的一些手法都有机地融合进去,这就使文本变得丰富而不呆板。如果作者只满足于写成一本非常准确,但只剩数字和枯涩的事实,我觉得这个报告文学估计就没人看了。因此既能做到客观准确的把溪洛渡水电站这个事件反映出来,又能够把移民群众那种丰富的、沉重的、面向新生活的、非常复杂的心情反映出来,很不容易,值得赞赏。

  总之,作为一部报告文学,既让移民群众精神振奋,向往新生活,又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组矛盾。而能把这些矛盾处理好,能真实生动地记录这段历史,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觉得就非常难得。祝贺沈洋、沈力写出了这样一部好作品,也希望我们昭通文学创作队伍中,能够陆续涌现报告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使报告文学这种文体在昭通得到发扬光大,记录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首发式现场

  作者简介:夏天敏,中国作协会员,原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昭通市文联主席,现昭通市作协主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曾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名作欣赏》《中国中篇小说精选》《2001年中篇小说精品集》《中国30年改革精品集》《鲁迅文学奖作品集》《新世纪获奖小说精品大系》《小说月报获奖作品集》等书刊选载。获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一等奖,2001年《当代》文学拉力赛总冠军,首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人民文学》“爱与和平”中篇小说一等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绽放文学艺术成就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好大一对羊》在法国、美国、加拿大分别获奖。已出版长篇小说《极地边城》、《两个女人的古镇》及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10本文学专辑。作品被译成英文、韩文版在国外发行。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七):在《他乡是故乡》首发式上的致辞 中共永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洪芸

首发式会场永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洪芸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首发式,共同分享这部著作的历史承载和文化魅力,共同回顾溪洛渡水电站十年移民工作的艰苦岁月和丰硕成果。

  今天,由中共永善县委、永善县人民政府策划、组织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在此,受县委戈昌武书记、县人民政府傅再胜县长的委托,我代表中共永善县委、永善县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永善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永善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来参加《他乡是故乡》首发式的各位领导、文艺界前辈、各位作家、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磅礴乌蒙,神奇昭通,也造就了永善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为永善47万人民带来了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金沙江流经永善境内9个乡镇,穿山越岭168.2公里,由南向北一路奔腾而去。傍水而居,依山而行。永善,就在这方山环水抱的天地里栖息,怀揣梦想的永善人,就在这片热土上,开疆拓土,繁衍生息,与时俱进,挥洒豪情!

  山的壮美,水的蜿蜒,在永善27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山、关于水、关于人的动人故事,成就了一个镶嵌在祖国大西南、金沙江怀抱的水电基地,造就了诗意的“云上马楠山”,成就了雄伟博大的“世界溪洛渡”,把大山大水的壮美、欢乐金江的神韵、民风民俗的绚丽,馈赠给了“德行隽永,善行天下”的“永善”人,写下了“欢乐金江•壮美永善”诗意的画卷。

  同志们,朋友们,自2003年12月溪洛渡水电站筹建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的心支持下,永善县委、政府积极而为,未雨绸缪,群策群力,举全县之力支援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十年磨一剑。”肩负金沙江水电开发“一肩挑两站”重任的永善,随着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的整体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十年移民工作中,省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移民群众、社会各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展现了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大局、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进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华章。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为全面展示十年来金沙江开发、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给永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真实再现十年来,永善各级干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服务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壮举,数万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情怀,褒扬在移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树立永善干部群众的良好形象,激励、鞭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顾全大局、敬业奉献、攻坚克难、奋力赶超”的移民工作精神,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为加快永善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永善县委、政府与昭通爱鹤文化公司合作,创作、出版了这部在水电移民工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在这里,对该书的顺利出版发行,对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以及付出辛勤努力和汗水的作者,再次表示感谢!

  记住乡愁,是人们对过去生活和对从小长大的故乡的一种独特的眷恋。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的“记住乡愁”,蕴含的深意就是提醒我们要记住我们的“根”,让“记住乡愁”成为时代发展新主题。《他乡是故乡》从策划、采访、创作到出版,从当初的《十年磨一剑》、《世纪工程溪洛渡》、《移民精神铸丰碑》、《百年梦想》,到今天的《他乡是故乡》,其实就是一个体味“乡愁”的过程,是永善“两站”移民工作及移民安置、后续发展的写照,尽管大多数移民仍然居住在永善这块热土上,但他们毕竟离开了世居的家园、离开了故土,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这些年永善县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在移民安置工作中付出了汗水乃至血泪的代价,确保了移民的稳定、生存和发展,无论移民群众走到哪里,都力求给移民群众营造处处是“故乡”的归缩感;《他乡是故乡》其实就是一部让永善人民特别是移民群众“记住乡愁”回忆录,也是一部记得住“乡愁”的大山典籍。

  各位领导,朋友们:永善,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有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故事,有移民搬迁的故事,有产业发展的故事,有基础建设的故事,有社会文明进步的故事,有精准脱贫的故事,大故事,小故事,昨天的故事,明天的故事,汇集成为永善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壮丽史诗。

  因了金沙江,因了溪洛渡,永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开始声名在外。永善,这个大江之上的“水电明珠”城,见证着金沙江奔腾咆哮、桀骜不驯的前世,见证着碧波蔚蓝、静若处子的今生;见证着“云上草原•浪漫马楠”的梦幻与悠远;见证着“魅力金沙江•神奇溪洛渡”的激情与豪迈。如今的永善,今非昔比,“世界溪洛渡▪云上马楠山”,已成为金沙江畔的永善文化旅游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今天,勤劳的永善人民,正在这方大山的皱褶里,挥汗如雨,耕耘大地,耕耘着一个关于金沙江的梦,一个关于永善全面小康的梦,一个国强民富的中国梦。今天,一幅“清洁能源基地、特色农业重点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愿景和蓝图,正在这方大山大水之间徐徐展开……

  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走进永善,走进《他乡是故乡》,感受那一首唱不老的歌谣,阅读那一部读不尽的典籍,欣赏那一道看不够的风景,聆听那一段听不完的故事!

  谢谢大家!

  (2017年12月15日)

  《他乡是故乡》读后感(八):沈洋、沈力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正式出版

  近日,昭通青年作家沈洋、沈力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他乡是故乡》以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移民为主线,抒写了电站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行十年来发生的感人故事。为支援电站建设,库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依依不舍地让出赖以生存的土地与家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广大移民干部排除千难万险,以执着顽强的精神、认真细致的作风,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移民工程,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移民壮歌。为了将永善人民可歌可泣、大无畏的移民精神呈现出来,永善县委、县政府邀请昭通本土作家沈洋、沈力创作了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接到写作任务后,两位作者历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深入乡村、移民库区,辗转昭通、普洱等地,采访移民群众、县乡村干部两百余人,行程上万公里,历时两年完成了这部3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将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重大工程面前发生的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再现了永善人民惜别故土再创新业的迁徙历程。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讲话

  首发式上,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讲话,他说,《他乡是故乡》在结构上,打破了报告文学写作贯常的单线推进或者块面呈现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推进,使得整个报告文学有对比,有反思,有观照,有碰撞;在写作手法上,作品也作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诗歌、散文、日记、纪实、叙述、说明、议论水乳交融的跨文体写作,使整部书稿读来不枯燥,不僵化,更显灵动和丰富。

  昭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郑萍讲话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郑萍说,《他乡是故乡》是继作家曾令云先生创作报告文学《溪洛渡》之后的又一力作,作品对繁荣地方文化艺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沈洋、沈力两位作家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保持贴近大地、贴近人民的书写,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也希望昭通作家群守望心灵家园,不忘文学初心,深入昭通脱贫攻坚火热的生活现场,再谱新篇,再出佳绩。

  昭通市文联主席吕亚平讲话

  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发言予以肯定。他说,这部作品以非虚构创作的方式,为昭通文学创作拓展了视野,丰富了题材,提升了内涵,抒写了一个时代,提练了一个重大主题,弘扬了移民精神,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是一部研究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伟大号召的新实践、新成果。

  昭通著名作家、昭通文学研究院院长曾令云

  著名书法家、昭通书画研究院院长陈孝宁发言

  著名作家、原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昭通市作协主席夏天敏讲话

  永善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洪芸致辞

  永善县副县长李之嵩主持首发式

  永善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和朝介绍长篇报告文学《他乡是故乡》

  昭通爱鹤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珊发言

  曾令云、陈孝宁、夏天敏、郑萍、吕亚平、吕翼、刘洪芸、李之嵩,作者沈洋、沈力及该书的出版策划方昭通爱鹤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珊等领导和作家参加了首发式并发言。与会领导和作家还分别向昭通市图书馆、昭通学院图书馆以及作者、读者代表赠送了《他乡是故乡》。

  作者简介

  作者沈洋

  沈洋,70后,云南昭通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中国校园文学》《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文学》《广州文艺》《黄河文学》《绿洲》《橄榄绿》《散文选刊》《边疆文学》《滇池》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已出版小说集《红裙子的流向》《穿透瓦房的阳光》、长篇小说《大救驾》《万物生》、长篇纪实文学《彝良大地震》《遥远的洛泽河》《他乡是故乡》(与沈力合著)。中篇小说《包裹》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编剧之一),入围第三十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金像奖”、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获评为国家教育部和广电总局第三十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十部优秀影片之一。央视八套、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电视剧《锻刀》文学原创作者之一。曾获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政府文艺基金一等奖、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等奖项。首届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中国文联第九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级研修班学员。长篇小说等创作选题曾两次获得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现居昭通。

  作者沈力

  沈力,80后,云南昭通人。云南省作协会员、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四级编剧。先后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云南日报》《散文诗》《边疆文学》《滇池》《青春》《时代风采》《中国诗影响》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千年一吻》,长篇纪实文学《他乡是故乡》(与沈洋合著)。中篇小说《我和三甲有个约定》改编为同名电影,并于2014年荣获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梦•云南美”百部微电影创作优秀作品奖,2015年荣获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CCTV7农业频道)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组诗《家园》曾获得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首届鲲鹏文学奖。文学作品曾获得昭通市第二、四届政府文学奖。央视八套、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电视剧《锻刀》文学原创作者之一。现居昭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