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0:0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10篇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一本由[美]艾丽卡·雷斯切尔(Erica Reischer)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一):优质父母懂得长短兼顾

  如果我们试图习惯性地“转变孩子情绪,包括无聊感,那么,我们就是在教他们,有些情绪是不好的(因为这些情绪需要被转变)。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让孩子学会接受和容忍这些情绪,而生活中这些情绪是无法避免的。或者,我们也没能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参见法则11、13和32)。

  类似地,如果我们习惯性地通过喊叫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我们就在无意中教会了他们:只有父母大声喊叫,我才会理他们。我们也“以身作则”地教会了他们,大喊大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获得他人注意的方式。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关键词:“习惯性地”——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添加,一粒米也能堆成一座山。

  长短兼顾意味着,为了家庭和孩子,尽管我们需要应对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挑战,但还需要在心智中保有一个长远目标。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解决方案牺牲长期的目标(参见法则34)。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二):大宝表示不喜欢二宝,怎么办

  现在有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二宝出生之后,给大宝的爱和时间明显会变少。有时候大宝会表示不喜欢弟弟/妹妹。这时候,父母可能会很紧张担心俩孩子的关系。其实,做父母的大可不必神经过敏。

  世界上只有父母这份职业是没有岗前培训的。伟大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经说过,她无法理解人们看待事物重要性的方式:我们制定了法律要求所有人必须拿到驾照才能开车,但我们没有考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就允许他们自行教育子女。养育孩子是一项既有乐趣又有挑战的工作。艾丽卡·雷斯切尔博士撰写了《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希望能为父母们提供方法工具,用以应对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挑战,同时,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力想要有所改观的话,那么雷斯切尔博士的这本书可以成为“开车路上的交通规则”。这是一本构思精妙、研究扎实写作明快的教育手册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立封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提到,将孩子与他的行为区分开来,有利于弄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孩子的自我意识——他的思想感受——是重要的,你的目标应该是要学会理解和接受它们。试图改变孩子的思想或感受很难获得成功,还很有可能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参见法则39).

  另一方面,你所观察到的孩子的行为,包括他所说的和所做的,则必须符合与是非对错有关道德规范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行为事关纪律和规则,而思想和感受则与之无关(参见法则11)。

  本书教你这样做

  要区分大宝的思想/感受和他的行为/话语。大宝说不喜欢二宝,你可能想要惩罚他,觉得他明显缺乏手足之情。但你反对他的感受,并不能改变他的感受。进而,很有可能,大宝今后将不再与你分享他的感受。

  相反,允许他有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对他的感受表示出好奇。“宝贝,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他的回答可能会帮助你找到改变的方法,使他逐渐爱上自己的弟弟/妹妹。)当你听到孩子的感受时,你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参见法则15),只要你的表达方式不是在羞辱他,或让他很有负罪感(参加法则10)。“我不知道你是这么想的,我很高兴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不过,你的想法还是让我感到很难过。”

  同时,如果你在任何时候发现你的儿子对待弟弟的方式是不可接受的,那就务必要设立清晰的规则和界线。另一方面,除非你的儿子真把他对弟弟/妹妹的感受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否则,他的感受也只不过是感受而已(参见法则19)。

  如果孩子所喜欢、所追求、所思考的失误是父母不能容忍的,即便很多父母还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可能会忍不住去羞辱或拒绝孩子。这就需要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接纳与爱不是一回事,它比爱更难做到。你可以把它称为“无条件的爱”。

  然而,接纳孩子本来的面目,并不意味着你喜欢或认同孩子的所有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接纳了你的孩子,你就是在爱他,并接纳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必然接受他的行为。你需要学会区分孩子和孩子的行为。或者说,不要看孩子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

  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一旦为人父母,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天生就知道如何应对养育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相反,我们必须培养练习这些技能,它们不仅包括同情和自省,还包括委婉表达、重构场景、情绪教导,等等。我们投入实践的努力和时间越多,就越能成为优秀的父母,随着育儿技能的提高,家庭生活将会充满更多乐趣,孩子将会茁壮成长

  本书有何特色

  与很多其他的i教育类书籍不同,你不需要阅读或浏览几百页的文字,才能抓住该书的要点和有用的思想,本书意在成为一本实践手册:读起来简明易懂,内容上专注于有用的行动原则,让你可以现学现用。

  本书的法则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本书所呈现的观点、方法和案例主要适用于10岁前的孩子。当然,用本书的法则教育10岁以后的孩子也绝不会太晚(参见法则75)。对于大龄孩子的父母而言,教育的难度会更大,但仍然值得为此努力。无论我们的孩子是2岁,还是22d,我们总是在持续不断地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雷斯切尔博士在与各种家庭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父母想要采用她所教导的法则,但也许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执行它们。出于这个原因,本书中的每一条法则都会以一个特别部分作为结束(“教你这样做”),以便给你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导,更好地运用于家庭。这些指导包括分步指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说、如何做的相关案例。

  本书为谁而作

  如果你刚成为父/母、即将成为父/母,或者,你已经有过当父/母的经历了,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当然本书也是为祖父母老师和监护人准备的。它适用于任何在生活中要与孩子相处的人。

  如果你很劳累,或者工作太忙,无法阅读一整本书(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情况),本书绝对是为你准备的。与典型的大部头书籍不同,你不必从众多信息中撷取可资采纳的精华,本书将直接告诉你这些精华。

  本书如何使用

  为了获取知识要点和行动窍门,你不需要将本书从头读到尾。作为一本手册,你可以很容易地跳读或翻阅本书,然后找到你最关心的内容。而且,一旦你需要,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部分内容。

  每一条教育实践或法则都清楚地呈现于页面的顶部,随后,我会对这一法则做出解释,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在“教你这样做”部分,作者会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执行它们。

  维持一段关系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如果一个人变化了他的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要跟着变换。这个比喻尤其适用于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因此,今后,当你希望你的孩子少一些吵闹,多一些倾听时——记住,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你必须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展封

作者简介

  艾丽卡·雷斯切尔,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毕业生。作为麦肯锡前咨询顾问,雷斯切尔博士是“幸福健康宝贝”(Happy Healthy Kids)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学校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她撰写了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并发表于《今日心理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大西洋月刊》等诸多杂志

推荐

  本书覆盖了从管教到鼓励好奇心的每一个教育原则,雷斯切尔温和而又坚定的教育理念简单有力。如果父母能每天学习一个教育原则,假以时日,就能对孩子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出版人周刊》

  心理学家雷斯切尔的教育风格也许可以被描述为“科学型”。在教育研讨班和本书中,她提炼了孩子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的学术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一系列最佳教育实践。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于,每一章节末尾都有“教你这样做”环节,其中包括真实的生活案例,以及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挑战性的环境应用教育原则。与很多教育类书籍的作者类似,雷斯切尔撰写本书的初衷在于,当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找不到适合她的此类书籍。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年轻一代的父母不再有她当时那样的问题

  ——《书目杂志》

  很想寻求子女教育方面的建议,但又不想深陷大量的学术研究之中?这本书正好为你提供了这样的帮助。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艾丽卡·雷斯切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很多教育实践的窍门,用非主观的、中肯的文字呈现了各种教育原则。

  ——《华盛顿邮报》

  心理学家和父母教育工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的《优质父母就是懂教养》一书,其宣传推广口号是“解答了你反复咨询的教育问题,为你需要知道的每一项教育实践提供了思维图”。这真是一句极为大胆的口号,但我表示同意。

  ——《真父母杂志》

  通常而言,一本教育类书籍总是泛泛地分享子女教育的大原则,但《优质父母就是懂教养》中有很多充满智慧的提醒,告诉父母不同教育原则的优先顺序,以及如何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贯彻你想要实现的教育理念。

  ——《父母杂志》副主编 戴安·德布洛夫娜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海报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三):亲密关系中的同理心

  同理心可能是所有父母都具备的最有力的单一教育工具,它总是很有效。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那就试试同理心。同理心是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其他人有一种得到理解的感受,这种感受反过来又驱散了不愉快的事态和冲突的关系。

  同理心具有回避或驱散冲突关系的力量(参见法则61)。同理心还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上的安全场所,使我们的孩子能够体验艰难的感受,比如,被拒绝或失望

  请注意,练习运用同理心的时候,并不必迫使你改变或修正孩子的行为。比如,你可以运用同理心理解你儿子的不满,因为他对在车上系安全带感到很不舒服,但你不需要把安全带抽出来,帮他系上。你只是有一种感受,你对孩子的情绪有了一种真实的理解,并且验证了这种感受(参加法则32)。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四):优质父母,不在这件事上耗精力

  周写过一篇文章,谈父母如何有效辅导孩子写作业后台很快有家长表示说,“说得容易,做起来难。”“遇到实际情况,根本忍不住吼叫。”也有家长作出了理性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思考和行动之间有鸿沟。”

  然而,鸿沟是什么?

  鸿沟就是“情绪”。是它导致了你在面对育儿困境的时候,不能够冷静处理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指出,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即使再优秀的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而父母最常范的错误,就是不能在恰当的时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优质的父母,不应该在“情绪”上消耗太多精力,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前麦肯锡咨询顾问,在美国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修班。《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他多年父母教研班的实践总结,因此,这本书读起来简明易懂,内容上专注于有用的行动原则,可以现学现用。

  阅读此书的体验与一般的育儿读物不一样,区别在于,它绝不停留在说教,而是手把手告诉你,在育儿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面对的75种情况,并耐心地指导你,当面对这些情况时应该如何思考,又应该如何去做。

《优质父母教养指南》

01孩子的成长,家长的修行

  当你感觉到育儿困难的时候,说明你正在体会成为家长给你带来的成长。《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博士说,他所认识的最有技巧和能力的父母都非常善于自我反省。这些父母的行为重心不在于改变孩子,而在于改变自己。

  过去我们常说“为母则刚”,时至今日,我们爱说“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原因在于,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识一位父亲,他从小没有什么音乐细胞,但是在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他发现,当自己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练琴时,对待孩子学琴的态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他还学会了弹琴这个新的技能,不论从技能上还是心智上他都跟着孩子一起又成长了一遍。

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

  需要反复与负面情绪和惰性作斗争,稍不注意,它们就会在育儿过程中原形毕露。正如,辅导家庭作业这件事情,你说你吼一天没用,你吼一年没用,那你还打算吼一辈子吗?你当然要跳出来,反思自己,而且每每“吼叫”复发,你都要问问自己,这是你希望看的局面吗?理性的看待自己当下的情绪,发现它,并且熄灭它。

02淡定,做情绪的主人

  雷斯切尔博士指出,说理对于支持规则、要求和纪律是很重要的,但它仍然有局限性。有时,装傻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时,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淡定。当你的孩子以吵闹的方式争取你的关注,或者正试图激怒你时,淡定是最好的策略。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举过一个她的亲身经历,她女儿5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在超市里女儿一定要买一件玩具,李玫瑾教授不同意,于是女儿开始哭闹,撒泼和打滚。看到这一切,通常家长都会选择投降,满足了孩子的心愿,自以为是处理了问题,实际是为今后的育儿埋下了深深地隐患。李玫瑾教授没有这样做,她的做法非常淡定,但是也非常决绝,她停止了当下的购物活动,带孩子回家,将孩子送进自己的卧室,让她继续哭闹。等到孩子苦累了以后,她才拿来一杯温热水,这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只要人还处于激动的情绪之中,说理基本上是无效的。情绪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决策过程的一部分,但当我们处于激动或疲乏的状态时,情绪会有效地压制我们清晰、理性的思考能力,导致我们做出随后让我们感到后悔的事情,说出随后让我们感到后悔的话。这种情况既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发生在成人身上。无论是哪种情况,一旦愤怒或沮丧控制了你,情况只会变得更糟,还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负面后果,损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雷斯切尔博士说,他并不认为当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应该感到生气或沮丧,而是说,父母不应该把这些感受冲动地表现出来。即便不发火或不搞冷战,父母仍可以有愤怒的情绪。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温柔而坚定的态度。

03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家有二胎之后,会更多的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嫉妒、厌烦、自卑、委屈,你会感觉自从有了二胎,家里的大宝变得比以前更敏感,更粘人。一方面,孩子长大了,情绪的表达更多了。另一方,二胎的到来,导致他的生活被动的发生了许多变化,最主要的是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发生改变,关注度大大减少,心理落差造成了情绪的多样化。

  “妈妈,妹妹把我的书撕破了。”

  “妈妈,妹妹没经过我同意,动了我的自行车。”

  “妈妈,我讨厌妹妹。”

  这些都是孩子真实的表达,只是作为二孩的妈妈,你多少有些难以接受,因为,在二胎出生之前,你想象中的姐妹(或兄妹、兄弟等)应该是相亲相爱的模样。

  因此,你通常会回应:“你是姐姐(哥哥),你应该让着妹妹(弟弟)。”殊不知,你的劝诫,只能够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疏远。

在被情绪所困扰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说理而是从情感出发。而最好的情感工具,就是同理心。我们必须注意到那个时刻发生了什么,因此,我们才能知道,在那种场合下,应该用同理心,而不是说理。

  所以,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最好的方法是去理解他,而不要对他的情绪和行为去做对与错的评判。

  你可以回答“宝贝,妈妈知道,妹妹撕坏了你的书,你一定很伤心。”这样孩子就能够得到宽慰,因为他感受到了你对他当下心情的理解。 同样,孩子犯错带来的坏情绪,有时也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

  孩子可以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最多。我们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汲取的教训”,有些孩子会用心听,并从这些教调中学到很多东西,但很多孩子还是会选择自己去尝试和经历。当他们选择了某个行为,但结果或体验并不令人愉快时,他们会沮丧、会发怒,但是他们从中会学习,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最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做出更好的决定,这就是经验式学习。

04稳定的情绪来自于好睡眠

  督促孩子写作业之前,先想想,你的孩子睡好了吗?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你睡好了吗?

  稳定的情绪来自于好的睡眠,而烦躁、愤怒、焦虑的情绪,通常的起因其实是你睡眠不足。

  雷斯切尔博士告诉我们,在指导孩子之前,你需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一天睡几个小时?因为,睡眠质量与冲动控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你发火之前,先想想,是不是因为没睡好。

睡眠充足所需要的时间与睡眠不充足所需要的时间,差别惊人得小:研究人员能够在睡眠时间相差27分钟的孩子之间发现行为和情绪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每多睡一分钟都很重要!

05注重个人管理,育儿也轻松

  我们时常发现,那些工作上顺风顺水的人,家庭也经营的幸福美满,而那些工作上一团乱麻的人,家里也时常是鸡飞狗跳。原因在于,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雷斯切尔博士发现,处理不好工作与家庭分工的人,他们通常没有意识到,缺乏自我照顾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不把时间花在家庭或工作上,而是自己身上,他们会感到内疚。也就是说,他们满脑子想着如何应付外界,如何获取他人的好评,而没有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这样做是我愿意的吗?

  当你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做自己的时候,你会神奇的发现,外在的工作和生活也跟着你的脚步前进,一切都会跟简单,更顺利。不要再总是那样疏于照顾自己,不要再总是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做最好的自己,不光是为了自己,也可以给周围的人带来轻松和愉悦。

  放松自己的方式:

  健康的食物日常锻炼(简单的步行也可以)

  日常的私人时间(独处、从事个人爱好,等等)

  日常的社交时间(与配偶/同事/朋友)

  充足的睡眠(多数成人每晚至少需要8小时睡眠)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经常的参加组织团体活动,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做孩子的榜样。

  做优质的父母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家长反复不断的参与育儿实践,并且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言行。

《优惠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思维导图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读后感(五):和优质父母你可能只差这一本书

  作为心理咨询师和父母效能讲师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我会教那些父母怎么提升自己,怎么搞定他们所谓的“问题孩子”。面对那些原本应该天使般的孩子,我则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打开他们与父母,社会的结。

  如果你当了父母,你可能就知道,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做多少准备,都可能显得无力。尤其是当自己想改变孩子和改变自己我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你接受了一个理念,想要自我改变,你会发现自己执行了还没有一周呢,就回到老路上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整个的认知就像是参天大树一样,你只改变了一个枝条,认知树没有根本的改变,所以你往往会追随你曾经的认知,回归到自己的习惯上去了。

  而且,现在的育儿著作多如牛毛。很多育儿专家的观念还是相互冲突的。这本书上说我们可以通过喊1、2、3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另外一本书里又说对于孩子喊1、2、3容易破坏孩子的独立性。这本书说夸奖孩子可以说“你真棒,你很聪明”这样可以增加自信;那本书又说不能夸奖孩子“真棒,聪明”,那会导致孩子面对困难退缩和更加自卑的。

  到底听谁的?谁的更准确一些呢?

  作为普通父母,大家可能无法像育儿专家一样去涉猎那么多的育儿专著和接触那么多的孩子,最终去找到:“哦,这个方法是适合3岁阶段的孩子的,我的孩子已经9岁了,这个方法不适合了!”

  试想一下当你读了几百页书,终于从中领会到一个可以用在自己或者自己家孩子身上的方法,就一定能成功吗?往往很多时候,是不能的。

  为什么呢?因为认知树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是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来理解,可别人写书的时候是根据他自己的认知树来写的,结果我们错误理解了别人的意思。

  我曾经一个朋友,孩子叛逆,不听话,亲子关系很恶劣,她高呼着我要给孩子我条件的爱,我要尊重他。然后把孩子尊重到看守所里去了.

  当孩子最初不想上学,跟妈妈折腾的时候,我建议她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他可以不去学校,但是必须有规律的生活。如果无法适应规律说要受到惩罚的。

  可是朋友舍不得,她告诉我她读了很多育儿书,书上说了“要给孩子尊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所以她不能给孩子提要求。

  可是人家并没有说无条件的爱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他想几点睡就几点睡,他想干嘛就干嘛啊!

  结果悲剧了!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研究所有的专著然后去伪存真,我们也没有时间去改变我们的认知树,让自己做到准确的理解每一个理念。怎么办呢?

  第一听讲座,毕竟现在育儿讲座很多,找对了还是很受益的,第二就是多读书了。多多益善。

  可现实时间比较值钱啊,有没有一本可以涵盖几乎所有正统,科学的育儿方法的书籍呢?

  有,就是它——《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人类发展系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毕业生,麦肯锡前咨询顾问,幸福健康宝贝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且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同时她还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雷斯切尔博士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很多育儿书籍,当她自己成为一名母亲之后,她很想找到一本能囊括所有育儿方法又有具体操作步骤的育儿书籍,最终她写出了《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由75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育儿黄金法则组成。这75个育儿法则每一个原则都可以独立的拿出来使用,但是真的想要用好,我们又需要其他法则对自己认知树的改变。

  整体来说,《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炼,全面,而且科学。

  75个法则每个法则差不多2000字左右,从法则介绍,实例和具体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来描述,简练明了,抽根烟的功夫就能读完一个法则。

  其次,全面。从最经典的父母效能,正面管教,到这两年刚流行的双向养育,鼓励教育等育儿理论,《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里面都有涵盖。

  但它不是简单把方法总结出来就完了,它教会你如何运用,比如在用到温和而坚定的执行规则的时候,这里面既涉及父母效能中的“边界问题”,同时还有正面管教中“规则”的设置,更有双向养育中“父母自我的成长”。如果我们单独的读某一个理论,我们理解不全面往往做不到,都读了没时间。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怎么为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它规则的联系性。

  当执行某一个规则的时候,它会把牵扯的规则放进去。大家不用去翻那么多书,只要这本书的某一页就讲清楚了。

  我专门拍了一张,大家一看图就知道这本书是怎么设计,有多么的简单实用了。

  我们既想管好孩子,又没有时间,这本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我记得刘振云写了一本书叫做《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是一本至少顶一百本。

  科学,简单,易操作,亲测有效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