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10篇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是一本由鲍益新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一):质量人才的几大特质

  质量人才的几大特质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微软、英特尔、IBM、HP等企业都注重招聘质量人才。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提倡“1.05精神”。“1.05精神”,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保证做到“1”,它希望员工在“1”的基础上做到“1.05”,这就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改善创新,追求卓越。外企对人才面试往往重点放在创新意识观念观察力、工作生活中的小细节、新思潮等方面

  这些品质同样适用于做质量工作的人,那么质量人才需要必备哪些特质呢?《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一书提到了一名优秀的质量人才四大特质。

  一、心思缜密

  西方有一首关于细节的童谣: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童谣告诉大家要注意细节,不要因小失大。同理,粗心大意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质量工作,因为质量不但跨业务、跨部门,还牵涉面广。从供应商到研发,到工厂生产流程复杂规范多,心思不缜密会有大多疏漏之处。看不到细节,质量怎么可能好?

  二、善于沟通

  “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说,站在什么位置就说什么话。作为质量人才,对下级,领导,同事,面对客户角色不同,说话方式也不同。只有自身角色清楚了,才知道站在什么角度说话,这是沟通的首要前提

  在质量预防上,要说服别人倾听你的想法,执行你的质量标准或改进方案,没有惊人的口才和充足的论据,很难驱动业务。

  三、独立思考

  在企业传播的资讯,许多电子邮件、口头表达都不全面,不深入,而且意见多于事实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要马上下结论,要经过一番消化、汇总、推理、总结才能得到有用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果断行事

  只会看问题和想原因不够,质量人必须能起而行、速度快。尤其是碰到危机时。危机的种类有很多,大的方面,天灾人祸、市场大批量安全事故,小的方面,产品被抽检发现不合格。这时,质量人必须亲临一线随机应变,果断处理危机。

  质量是用经济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因此,质量人才从事的不只是一种工作,也是保证企业在良性轨道运行的保证人。“中国制造”能走多远,任务就在无数个质量人的肩上。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二):践行三不原则,保证品质,中国制造大有可为

  我一直比较喜欢管理类的书,一个不算太正式的理由是:这些人中龙凤们的思维能力为什么就那么厉害呢?这个理由左右这我思考一些管理的问题。最近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管理者》和《管理的实践》两本书,德鲁克也非常明确的说管理是一个可以训练出来的能力,一般的管理岗位是可以流程化、标准化的培养人才并达到企业管理效果的。也就是说,德鲁克认可后天学习价值,也非常相信一般管理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来补充完善的。这个小小的发现给了我许多信心,因为习得的技能不会因为层次、环境、级别的不同,而有任何的差异。即一个能把几十万牛羊管理好的农民,从理论上来说他也一定能管理好几十万公民。这就是管理的神奇之处,方法技巧可以无缝平移到任何事物上来。

  鲍益新的这本《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完,给我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讲述质量管理的书籍,更是一个把管理本质说的很清晰的管理学书籍。做书中,鲍益新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质量管理概念应用技巧与故事,最重要的是把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起来,分析的很清晰,讲解的通俗易懂,那些稍显生疏的戴明十四条、需求理论、丰田八大方法等概念都用生动有趣案例补充说明出来,非常不错

  质量管理可以用这样一个故事来简要说明,当你懂得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你或许才能真正明白管理的真谛

  故事是说,传说地球上第一个说谎的人(我们就叫他彼得吧),彼得说的每一个谎言,都被其他人信以为真并认真的的去按照他的谎言去做。当彼得说到第一百个谎言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按照自己心意(谎言)行事,真的是太枯燥,太无聊了。他又产生了一些奇怪荒唐念头,比如把老李家的牛分配给老张,把老孙家的毛驴免费送给老王。当他开始欺骗第101个人的时候,被他欺骗的那100个人开始表达自己被欺骗的经历过程了。最终的结局就是他无法再生活在这个群体之中而不得不被迫离开了。

  质量管理对一个企业、创业者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做人类浩瀚的管理发展历史中,质量管理发生了不太多的变化,他永远追求的就是真诚善良、品质和价值。自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把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来,人类近现代的管理学开启了大门;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走到了德鲁克的企业管理时代;做这个时代变迁中,质量与品质就像一颗挺拔大树深深的扎根与每一个人心中。说到丰田,每个人都能想到丰田的品质;说到慈善,每个人都能忆起红十字会,这些存储在每个人脑海里的概念和服务或产品,都是用质量来保证与支撑的。

  没有良好的质量管理,智能时代不可能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没有优秀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国的制造业不可能屡创佳绩;没有一批批像鲍益新这样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做质量管理路上的有志者,如何早就“品质中国的2020”?丰田把“质量就是生命”当作自己的经营哲学,每一个我们也应该努力像鲍益新做书中说的那样,努力做到“三不”原则要求(“三不原则”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践行三不原则,保证品质,中国制造大有可为!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三):打怪升级三大法宝:SOP、柏拉图、PDCA

  干货时间

  鲍益新书中提到客户满意度=实际值/期望值。这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提到的超出期待用户体验是一个道理

  品质是客户愿意用两倍的价格来向你买,而且还很高兴

  丰田出产的凯美瑞汽车因为质量好,开了不会出问题。后来,丰田一度击败通用汽车,坐上了世界汽车第一的宝座。

  有个用户说:“我要抱怨丰田,老婆答应我,只要现在开的这辆丰田坏了,就马上给我换新车,可是这辆丰田开了快20年了,就是不坏,看来这辈子换新车无望了!”

  丰田把质量成为公司的生命线。

  是来自美国的戴明博士协助丰田导入了一系列基于统计原理的品管方法改进质量,很快产生效果,大大地提升了丰田汽车的质量。事实上他基本改善了当时整个日本制造业的质量。后来日本政府为了感激他,把日本最高国家质量奖命名为戴明奖。他的“戴明十四要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工业界有个1:10:100的说法,生产的产品出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纠正,流入下游工序,会产生10倍的损失,如果流入市场,会产生超过100倍的损失。

  影响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人(人员)、机(机器)、料(原料)、法(方法)、环(环境)。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IOS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不要只依靠品质检验提升质量。

  选择供应商,不能只看最低价格。供应商也要吃饭,明知过低价格不可行,迫于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下,之后只好想着方法节省成本偷工减料

  KPI就是关键绩效指标。SOP就是标注操作程序

  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干掉自己的饭碗

  (只要设计出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的流程,也就不需要质量管理部门了。)

  世界上持续经营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最多,有3000多家,德国有近1000家,荷兰、法国也有200多家。研究显示,这些企业都具有追求完美的特质或企业文化,即工匠精神。落实在质量管理上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做到质量的“三不”原则——不 接受/设计/流出 不良品。

  兵马俑在刚发掘出来时仍是彩绘的,十分漂亮,发掘出来后,颜料碰到空气迅速 氧化,色彩消失。

  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也就是不可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行。

  必须有的功能,做的再好,也只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而那些用户原本为期待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会给客户带来惊喜

  内建质量:一个简单的排线连接器,如果装反,要一致等到电流测试才能被发现。如果不啊接头形状做成不对称,装反时插不进去,则可以预防错误发生。

  欧洲所有的葡萄酒庄都种植了美丽芬芳玫瑰,这是为了吸引能引发葡萄疾病的害虫根瘤蚜,因为根瘤蚜虫似乎更喜欢玫瑰花,如果在葡萄树旁种上玫瑰花,能引开蚜虫,也可以提前发现蚜虫,从而获得宝贵的时间来抢救葡萄。

  打怪升级三大法宝:

  第一宝:SOP

  就是标准操作程序,变准话可以消除许多无效的动过、时间,把浪费及工作循环时间降至最低。

  感悟: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标准化,类似于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要设计和记住最高效最省力的流程,然后刻意重复练习,让一些本来可以节省时间,可以不用动脑的工作,熟练起来,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少出错,就算出现问题,也便于检查每一个流程来锁定问题,更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让工作更轻松和高效。

  第二宝:柏拉图

  就是把各种因素的发生频率依照高低顺序排列、绘制的图表。

  生活中,很多行业很多技能,只是因为你在某个点上的短板,就像是木桶最低的那个木板决定了木桶能装多少水。而见效最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去补那几个最低的木桶片。正所谓,分数低了不要紧,说明你进步空间大,努力的方向对了事半功倍,努力的方向错了,还容易南辕北辙人生在世,有些短板可能被我们忽略了,或者我们以为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有一点进步,就放弃努力了。不妨翻找你人生中致命的那些缺点,再排个序,从高到低,一个一个的努力看看,看看哪个努力了之后会有大起效的,哪些是真的死活改不了的。

  第三宝: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改进)

  这简直就是人生奋斗模板。做计划,去执行,做调整,再出发,然后继续做计划,去执行,做调整,再出发,不断的循环下去,不要停。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突破瓶颈,企业才会欣欣向荣。一旦这种上进心停止了,企业的发展也就到头了。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可以按这个流程来做计划,并实现梦想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四):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

  目睹了很多朋友创业,然后又失业。聊来来去,每个人失败的原因都不太一样。看了这本书之后,其实能够得出一个较为普遍答案,那就是他们并不注意自己公司的质量管理。这种粗放的管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公司运营上的各种问题,进而导致了财务上的问题。

  今天就来用这本书讲述的逻辑分析一下这几个朋友失败的案例。

死于客户满意度的P老板

  老板是我一个朋友认识很多年,创业也是很多年。他在几年前开了一家活动执行公司。在开这家公司之前自己已经有了多年的活动策划、执行经验,可以说是非专业。在公司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个人在业内的名气,他能够接到很多业务。但是在后来,甚至一个月都很难竞标成功一单。

  他跟我这么说的:我们公司拥有业界一流的创意,一流的执行力,价格也没有高于市场价,但是为什么甲方会选择那些看起来并不专业的公司呢?他把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甲方的策划人员吃回扣。

  后来由于朋友关系,于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活动执行就交给他来做了。活动结束之后,我才发现,我确实不能再跟他合作了。不然我自己的饭碗都成问题

  他的方案的确非常完美,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让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舞台方面,我们确定节目单临时被更改,导致台下的领导一片惊愕,询问我的时候我也很难有满意的回答。虽然节目效果也不差;布场方面,他将舞台的红色地毯换成了烟灰色地毯,这也是让我始料未及的,他的理由是灰色地毯更加时尚一些,而价格也更贵。

  其它细节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一场活动,虽然从效果上并没有与预期有太大差别,但是总是感觉不是很爽。

  根据作者的理论:

客户满意度=实际值/期望值

  他的实际值很高,但是与我们的期望值有所差距,所以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这个客户满意度实际上就是本书所说的质量的一方面。

死于内耗的Y姐

  Y姐也是一位多年的朋友,在某大型媒体工作多年之后自己出来创业,凭借一支笔杆子拿下了某网站的区域代理权。跟随她的首批员工都是朋友或者自己的学生。由于这样的人员结构,所以在管理上很难进行下去。

  作者认为,质量的管理一定要有“领导力的体现和制度化”。而这恰恰就是P姐所欠缺的。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管理混乱的情况。某个周五下午召开公司例会,然后等到周一上班才发现公司的大门没有关,整整两天两夜公司灯火通明,大门敞开。P姐作为总经理马上叫来办公室主任,最终无法查出是谁的责任。而当她准备处罚办公室主任的时候,却发现当天办公室主任请假,公司也没有任何制度参照。于是她临时决定每个人都扣除当月的绩效奖。

  第二个事情。她公司是一家行业网站。但是由于员工都是朋友或者学生,所以在薪资上面并没有很严格的级别。都是自己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承诺的,所以薪酬结构并不成体系。与之相关的KPI考核制度也没有跟上。

  她经常就抱怨公司员工懒、没有斗志、不为公司着想。觉得自己经常带员工出去吃东西,发钱也一视同仁,所以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日子久了,公司新人换旧人,有些朋友都做不成了。

  这在我看来,P姐就是没有理解到企业管理出了业务能力意外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

  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关于制度的几点原则:

不要只依靠品质检验提升质量建立员工岗位培训制度推倒部门间的高墙领导力的体现和制度化消除员工的恐惧心理,让所有人都可以有效的工作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五):无质量毋宁死

  考过高项的我,对IT生态伦理突然非常感兴趣了。这时才发现,原来一时的灰心失落失望,并不是因为自己不爱这个专业了,而是缺少一个契机,让人去发现:原来当初所选择的专业和选择的行业并没有选错,还可以继续坚持。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一书谈的是高项九大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质量管理。读这本书,也是重新温故质量思维,或者换一种从全行业的角度看泛质量问题。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建立质量观念,并给出质量方法。特别是在前者,将“人人都是质量官”质量思维意识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观念一:质量不等于客户满意,客户满意=实际值/期望值。拥有超过用户期待的体验才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根本。

  观念二:质量一词,先质后量。在制造型大国的国情之下,我们常常是以量多价廉的方式赚一点点羊毛血汗钱,所以才有了从制造到创造的提倡和努力。这也是质在先,量在后的关键所在。质是品质、素质、资质、性质,是一件产品与众不同抓人眼球的那一处“痛点”所在。现在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专注、投入到极致的美学精神,其实也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业制品。日本的德国的许多物件为什么大受欢迎,无非“精工”二字,无非“质”上一筹。为什么许多有识的中国企业大力自主研发并在许多领域有所成就,就在于对“质”的意识的重视和力行。

  在生死存亡关头,在彼此四下张望大家都一样活得粗糙之时,质量似乎没有那么重要,凑活着也过下去了。但在他人他国大步前行,创造无数可以选择机会的时候,人人就开始向往更有“质量”的生活。那些粗糙的走量贩式的生产便会慢慢被淘汰,当无人认可、无人购买、无人接盘时,等待的只能积压变废,最后倒闭的命运。只是死得有快有慢,有悄无生息,有惊心动魄之别而己。所以,建立质量意识将是一条需坚持前行之路。

  在项管之中,一个重要的观念是从过程的角度看待管理。比如,质量管理就有3个关键过程: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计划中重点明确质量标准、确定关键因素、建立控制流程。质量保证则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这也是QA、QC们的工作日常。质量控制则是对阶段性成果的检测、验证,是PDCA循环往复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有目标,有行动,有反思。

  在《人人都是首官质量官》里,有一些项管质量管理方面的补充知识,比如用户满意度的卡诺模型。这是把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分为三种类型:“惊喜兴奋”型需求,“性能加分”型需求,“必须有”型需求。在曲线上看,三种类型用户满意度为:高中低。用户需求实现程度为:低中高。也就是说只提供必须有的功能,用户只是满意;如果提供一些超性能的功能,则满意度提高一点;或能让用户惊喜有加当然是满意极了。

  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对用户满意度做了一个细致清晰的分类,并进一步通过可以量化的方式测量这些与让人无所从的玄妙满意度,比如,可靠性、弹性、尺寸、重量、速度、反应度、声音、触感等等。硬件制造商看到这些指标应该心领神会。

  作者的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比如“质量最终是由客户判定的”。质量与客户息息相关,但质量并不完全由客户决定。客户的决定有时候会将一件产品带入沟里,当然这里也涉及到大数据和统计的问题。一个客户,几个客户,还是成百上千的客户,这是不同量级的问题。问卷调查是个好方法,但问卷也存在局限性,很有可能与质量策略相背。墙里开花墙外香,或者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构造了一间质量策略屋:客户满意度为屋顶,内建质量与早发现早解决为屋柱,标准化和组织能力是基石。这套策略简明易懂,也易于让人接受。书中对于质量管控的方法,危机处理,质量人才的培养以及领导力等都有清晰的涉及。

  作者以30年从业经历全方位讲述了质量意识的方方面面,对于项管系统知识也有很有益的补充,这些质量知识对企业建立一整套质量思维体系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中国企业若要改变命运,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靠的就是质量。抓质量也必须从建立质量意识开始,从此身体力行。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六):谈品质

  谈品质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从 Made in China 到Created in China,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傲人的奇迹。从德国的工业4.0到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大到建筑物,小到纽扣螺丝钉,世界各国的人民在使用中国制造或创造的产品,中国发展中大国的形象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品质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业发展的路程中,质量这一关键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质取胜”,质量的标准在不断发展,从未停止,对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在企业里,质量思维应人人皆有,质量管理当处处皆行。曾获亨利福特技术奖、深圳市质量奖等的鲍益新,先后任职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北美丰田汽车公司、富士康集团及国内知名手机和互联网科技公司,担任质量、制造、研发、工程等总监,首席质量官等职务,总结多年来关于质量的研究和演讲,在《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中,解读质量思维,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思路,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策略引导。

  质量在传统意义上多见于有形产品中,不论是建筑、机械工件,还是服饰、食品等等,品质不仅是企业家关注的焦点,同样是经营者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当下社会中,质量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质量也在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不仅仅在有形的商品中,也体现的无形的服务中,”质量管理同样也能应用于非盈利组织,企业的服务质量,与用户的满意度直接相关,质量管理成为当下企业取胜的重要因素。

  作者在本书中,从质量管理的定义到质量管理的策略,从提供质量管控的基本方法,到解决重大质量事故问题,培育质量人才,都事无巨细的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特别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管理者的领导力方面,深思熟虑,有的放矢的给出品质意识和品质文化的建设引导。质量不仅仅是一种工匠的精神,也是一种优良的服务理念。“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命脉”,重视品质,创造未来。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七):质量高才是硬道理

  对于质量,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发表一下不同见解,然而真正懂得质量的人并不多。作者鲍益新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与案例给我们讲解了质量的重要性。鲍博士生于台湾,学于美国,从事质量管理工作30余年,先后在福特、丰田、富士康以及多家高科技企业工作,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与客户满意程度都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两者却不一定是完全正相关的。质量最优不代表客户的满意度就最高。

  书中对于客户满意度给了个公式,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比。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实际值和期望值。比如口很渴时,花3元买了汽水,瞬间得到满足,很满意;而当吃饱饭足后,再花个10元,喝了汽水,心里却不一定很满意,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为什么,不都是汽水吗?质量完全一样,带来的满足感却不一样。

  当然质量与满意度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强相关的。但是在高质量的情况下,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还要进行情景模拟分析,而这涉及的知识就更多,也更难把握了。

  企业更能掌握的是质量,从质量入手效果更明显,质量好了,客户的满意度即使不是太高,却也低不到哪里。富士康集团郭台铭总裁有两句名言,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句:品质是什么——就是客户愿意用两倍的价格来向你买,而且还很高兴;第二句: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命脉。

  普通人的思想,认为质量搞上去了,一定会浪费很多成本,从而利润就少。其实上,恰恰相反。当顾客心中的质量水平已是不可动摇时,口碑影响购买力,收益上去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反之,为了降低成本而修改质量标准,不仅影响销量,还由于不良品造成各种浪费,加大了不良质量成本。诸如:来料不良造成的报废,重测、重工产品,各种原因造成的停工或停线,产品召回维修及退化换新等等。

  基于对质量的重视,就有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出世。谈质量管理离不开戴时的十四点原则,这些原则看似普通,但想执行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几点看起来似乎与质量没有关系,但真正落到实处就会发现这正是做好质量工作不可或缺的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讲述质量理论的书,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新人,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八):你渴望质量吗?

  这是你渴望力量吗?把后面的力改成了质,有此一问乃是书里和这生活中有些人对于质量始终是不闻不问或是质疑,毕竟卖次品也是能赚钱的。以前家里种菜卖菜的时候为了好看把大个人好看的放上面,下面都是些中等品,还有一两筐都是次品,我说的是西红柿和黄瓜,不过别的菜估计也是一样,推至其他东西也是如此书里也是这样说,很多时候为了扩大规模赚更多的钱,或者压低原材料进价、人工之类的措施压低成本导致次品,最近今年召回事件也不少,还有满大街的好书,我想初衷是好的想要推荐优质的图书,不过你真的渴望质量吗?会对残次品说不然后摧毁?

  说到书我对于这书里一千三百个错字也好,两千八百个错字也好,封面儿好看或者不好看,或者排版再或者他的内容拖沓之类的,并没有多在意,我只在意他能不能自圆其说的糊弄我,让我觉得这书并不差我花钱值得,假如书凑合它里面要是有张自己出版社出版图书的广告,里面有已经出的和待出的书也是欣慰的,最厉害的是一张二开的纸正反面好大一张上百种书籍,包括书名简介,顿时感觉赚翻了。不过我大多数时候对于满大街的好书和畅销书之类的没啥兴趣的,除非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历史社科或者我想看的类别,比如偶尔也会看经管类。

  读书很多人都有自己对于书的质量的要求,关于质量从标准到执行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理论,你拿来实践就是了,只不过呢不要一拍脑袋就随便下决定,还有就是执行的时候不要脑子一热就随便改变,不然出现损失怎么办?谁管呢,手拍脑袋或者随便改变一下,次品就出来了,然后就便宜卖了,然后生产更多的次品再召回,真的好奇怪为什么执行不彻底呢?书里还提到过一个我以前也看到的观点就是兵马俑也是类似用质量管理发挥制造的,当然后来的瓷器也是类似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呢?没有形成近代的理论,只注重实践忽略理论,也不对啊,最近这些年包括作者也说咱们的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你真的渴望提升质量?

  书里关于质量提到的很多,更多关注的是理论和理论实践,还有质量管理人才,可是人到底是更愿意用质量高的还是次品呢?我想了会儿也想不出来,毕竟会有瑕疵的或者说有些并不能满足你的个人需要,毕竟工厂是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比如差不多模样的汽车(小轿车,四个轮子,流线型)很多东西都是标准化的零件儿坏掉一个能拿到另一个替换的,当然还有模块儿化的方式,一点儿也不个性,当然也不否认有些个性化定制生产,比如匠人精神的产品。突然想到一句话貌似是有个人说自己之前的东西都是垃圾,他不满意想要追求更多更符合他追求的东西,可是你想要的东西变来变去的,只是自我满足。不过好像这个人好有名的,忘了是谁。

  溪川上

  2017.09.17 夜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九):质量大于一切——《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有感

  lue编辑

  质量安全可以说高于一切。对于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 ,这句话的份量尤为沉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依靠进口到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扬名海内外,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取得的成绩可以说足以让国人感到骄傲。但是另一方面,产品的质量问题可以说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随着新媒体等的快速普及,产品质量问题一旦出现就会被迅速传播或转载。而国内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屡屡发生,影响重大的当属食品药品类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内的民众对于这一块的容忍度可以说基本为零。例如前些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新闻报道可谓铺天盖地的倒向弱势的消费者一边,虽然政府的处置还算及时,但是消费者此时已经丧失了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自那以后香港的“水客”职业开始兴起,国内很多宝妈们宁肯花高价从香港走私或者直接“海淘”奶粉回国给自己的宝宝,也不再使用国内的奶粉。

  而且这里面还有网络的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各种言论能够迅速的在网上传播,谣言和一些误导性语言可以说杀伤力极大。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想要发展壮大,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我们熟知的瑞士手表,犹豫期过硬的质量,建立起来的口碑即使价格再贵也有很多人愿意购买。

  产品质量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将自身的产品质量提升上来,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就能凑效吗?在这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曾经担任过富士康集团首席质量官的鲍益新在《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艺术里面对于产品质量把控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我们可以在本书短短的八个章节的篇幅里面对于质量的重要性,如何制定对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质量策略等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其实对于质量控制,相关的理论在很多书籍上都谈过,不过本书不同的是作者所谈到的这些理论都是基于自己在富士康集团的实战经验得出。富士康能够一直作为质量要求近乎严苛的苹果公司的很多产品的代工厂,其质量管控手段是值得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去学习的。

  在这本书中,通过作者浅显易懂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质量管控的手段,以及在碰到重大质量事故时如何处理。本书不仅仅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很有启发作用,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也有普及教育的意义。如在第四章“质量管控的基本手法”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点检图、目视管控、现地现物、推移图等管控手法。这些基本手法的介绍也很浅显易懂。

  建议相关的质检人员已及管理人员都可以准备一本以备不时之需,相关的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其实也可以看看本书,这对于了解企业的质量管控等也有一定帮助,这也方便相关的日常监管工作。

  《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感(十):人人都是首席质量官读后有感

  “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娱乐业的核心就是体验,所有的电影,所有的秀能不能成功,就在于它能不能提供一个巨大的、超出预期的情感冲击,提供一个良好的体验。这是本书推荐序1的一句话,这句话的观点非常的标新立异,让人无力驳斥。

  我是某高新技术公司一名技术部门的经理,我们公司的公关能力、技术能力都是在行业内一流的,但是近几年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利润的降低,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少,客群关系也越来越糟糕,这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问题,多个客户明确的跟我们表态,你们的产品成熟后运行很好,但中间调试的过程实在是太艰苦了,质量太差,如果要我们再来一次,我们绝不让你们中标,最近的一个项目中所有设计的机械关键部位产品几乎换了一个遍,刚开始为了节省成本选型时以次充好,现在看来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客户也留下非常糟糕的体验感,这也是我阅读本书的目的,如何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质量把关,而不是空喊口号。

  所以带着这个目的,我选择了这本书,我刚开始的时候很害怕这又是一本大谈质量如何重要而不谈具体实施的书,也很担心是一本专门讲枯燥的专业知识的书。还好随着整本书的不断深入,我发现作者非常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本书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来阐述质量的重要性,又有具体的方法来教导如何具体实施。

  作者用前两章来阐述质量的重要性及对质量管理的深入思考,从而自然的引出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第四章中作者提出了用点检表、目视管理、现地现物、推移图、柏拉图、鱼骨图,5why,PDCA循环等实用的方法来管控质量,当时我们公司的一个品管的小姑娘看到我在看这本书后也非常惊讶,说这书上讲的这些方法就是他们之前工作中作用的一些手段,这从侧面来说这些方法确实是真实有效的。

  看完了本书后,对于我们部门的质量管理这块,我有了很多想法,将思绪整理了两天后,我开始实施了第一步,就是制作点检表,以前我们的设计工作完成了后都是设计者自己检查,这会造成一个问题是自己检查自己的产品由于思维惯性的原因很难发现一下惯性漏洞,而且我们的检查是没有任何明确性的标准,这也是设计完的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的原因之一,书中有提到说飞机起飞之前,点检工人会拿着30000多项的点检表对整个飞机进行逐项点检,确保飞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正常。所以我也开始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就对每一项工作提出点检的标准,并形成表格,然后点检的时候由他人按照标准进行点检,且对每一项检测出现的问题按鱼骨图来测绘,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出设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疏忽的是哪些问题。

  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对质量管控希望有所作为而又没有好的思路的话,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