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的观后感10篇

2022-03-13 12:56: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的观后感10篇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是一部由颜芳执导,董卿 / 康震 / 王立群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一):江山代有才人出

  在寒假期间,每一期都看过,和全家人一起,讨论畅聊,会是每一天很有意思的时光。 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真的是一股清流,在这搞笑无厘头的综艺满天飞的世道。因为诗词大会,让我燃起了重温古诗词的兴趣,忍不住去学习,去探索,想要捡起自己读书时代厌恶背诵的东西,想要成为像武亦姝,彭敏甚至董卿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诗词之美,情怀之美,让我充满了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我们的古人如此优秀,今朝青年怎可蹉跎荒废? 诗词大会中,我最喜欢是飞花令,这个名字就很美,让人仿若穿越了时空,围观了一场行酒令。这是我每一期最期待的环节。刺激,又最考素质。每每看见选手的失败,我总会非常惋惜,因为还有很多可以对上的诗句。但我又想,如果是我参赛,恐怕脑中只会是一片空白吧。 我特别佩服彭敏,从成语大会就欣赏他,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却让人忽略不了他的出色。虽然他其貌不扬,但十分让人佩服崇拜,他的表现,告诉大家他在中国成语大会的成功也绝非偶然。他好像也是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有时间,我要把这个也补起来。所以说,优秀的人会让人忽略他的外貌去发掘他的内在。 很多人说诗词大会的题目过于简单,缺乏挑战,但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热爱诗词文化,领略诗词之美。容易的题目只能说明流传度高,而每一句诗都是文化,都需要被传承,何来难易与优劣?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希望能够一直办下去,继续发扬它的意义。 最后,贴一句很喜爱的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二):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诗词为心。

  是的,标题说的就是董卿老师。

  看了这个节目,我觉得董卿老师当真当的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评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像董卿老师这样饱读诗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温婉美人,才是能真正代表我华夏女性的人。

  正如某位选手所说:美得清醒隽永,令人见之忘俗。

  这样的女子,更适合在寒冬落雪时节踏雪寻梅,在秋风瑟瑟时分煮酒烹茶,在那些花与叶的盛开与凋零中去与它们谈心,去倾听花叶心中的故事,然后再将之加工书写出来,能让我们这些俗人从中窥得一二。

  整个节目的所有环节都很完美,场景,配乐,环节设计,嘉宾,主持人,乃至每一位选手,都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气息,它唤起了我心底深处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喜爱与向往。曾几何时,我也曾向往诗中那快意恩仇、肆意潇洒的心境;我也曾梦见那繁华昌盛、人才遍地的盛唐;我也曾留恋那温婉流转、凄美艳丽的落叶。这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骨子里对祖国的亲近,流传了千百年的诗词之美,岂是寥寥数语就能描述的呢?

  康震老师和蒙曼老师,不得不说这两位评委老师在一起真是完美的结合,他们对于诗词的解说既能让诗词更加浅显易懂,也能让人从短短几句诗中充分感受到作者那个年代的沧桑,作者作诗时的心境,将厚重的历史感用诙谐幽默、简单易懂的文字解说出来,无疑更能吸引人去感受诗词的美,诗词的重。

  所有环节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花令和攻擂争霸赛。飞花令不多说了,你来我往、君子的战场,看得人紧张刺激,高低跌宕;攻擂争霸赛中我尤其喜欢的是看画猜诗环节,康震老师的画技十分厉害,这位“维吹”也并不仅仅只是有吹嘘评判的本事而已,每次到这个环节,看康老师画画总是我的一大享受。

  中国诗词大会,从诗词中看人生,在人生里找诗词。几千年的文明之美,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三):好一个中华诗词背诵大会

  觉得#中华诗词大会#不如中国成语大会,董卿的主持也不如张腾跃,诗词大会更像是中国填鸭式教育的阅兵式,原创性思辨性堪忧,看了几分钟忍不住出戏,选手的记忆力才是核心考察的内容;我也不觉得武亦殊同学能重现“人民”对李清照的记忆,甚至人民日报发文章表示人们想多看武亦殊中央大力支持;现在好端端一个女同学好像又要被媒体变成一个文化的标杆,诗词的楷模,让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背人民诗词的事业中。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四):众人皆夸亦姝好,而我独爱若西美!

  这档节目是过年回家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游子在外,看惯了手机电脑,尽被网络首推左右,忽然回到了家里,面对无法快进的老电视机,和选择性不多的电视节目,没有WIFI的影响下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的欣赏下节目了,然后就被央视这档在黄金档的中国诗词大会彻底的征服了。

  说实话,已经好久没看过央视的节目了,平时都是看的能让你捧腹大笑或悄然泪下的大片或综艺节目,忽然看到这种弘扬国学,宣传古诗词的节目一下让我触手不及,瞬间就为之倾倒,原来在我的内心深处也是有诗意的,也是个文艺小青年(或许是假文青),看着选手们答题时我这种诗词储备量仅限学校学到的(多数已还给老师了)也能参与进去一起答题,也能着急的等待答案的公布和老师的点评(这也许就是节目组的高明之处,选的大都是很大众的,大家都很熟悉的诗词),在听了老师们的点评讲解后能有一种获益匪浅的感觉,这才真的是边娱乐边学习,这真的是谢谢央视了。

  大家对参赛的选手们的印象怎么样,我看 这几天网上都是武亦淑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这个冠军,这个00后的美丽小学霸,也有为满腹文才,连续好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着自信的笑容的陈更所折服的,当然,我也喜欢她们,但我更喜欢的是仅仅昙花一现,出现过一场的王若西,虽然她只从百人团在杀出来一场,而且表现也不佳,没能从个人争夺赛中脱颖而出,但却就在她那短短的出场秀中我已为她折服,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气质美人,她夸赞董卿姐为:“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这段话我觉得完全就是她自己的写照,夸人美都能夸的这么有水平,而我想夸下她也只能把这段话再送给她,因为我才疏学浅,实在是没有更好的话给她了。虽然她这次没有发挥好,但我希望她能下季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期待能在下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再见到她。众人皆夸亦姝好,而我独爱若西美!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五):题目难度偏小了

  其实本来没有看诗词大会的,但是微博上关于这个节目的消息铺天盖地(这样形容应该不夸张),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了。全部看下来,还是不错的,值得夸赞。首先,这个节目确实激起了观众学习诗词的热情;其次,嘉宾的点评也很到位,可以学习的同时听一听故事啥的;最后,董卿又圈粉了。

  其实最早看到的消息是武亦姝,很多文章把她称为才女,什么“满足了我对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之类的,但是另一边又有人反驳,“不过只是会背一些诗就成为才女未免名过其实”。还有折中的看法,武亦姝确实厉害,但是没有厉害到能被捧上天的地步。我自己也倾向于这样的看法,但是不止武亦姝,这个节目里的很多人都是,比如陈更,彭敏,姜闻页等等。我个人最佩服的是彭敏,最喜欢的是姜闻页这个妹子。

  终于要说到这个节目的出题了。我看到过一些说法,有“这都是学过的”,也有“很多我都不会”,在看这个节目的最开始,我自己也跟着做了题,还顺便做了个纪录。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大四,社会工作专业,大学四年没有上过文学专业的课,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语文成绩中等,高考成绩109。那么,我的答题情况是这个样子的:

  一共十场,我仅计算了每场四位选手在个人追逐赛的题目,答题准确率最高的是第三场,91.7%,最低的是第8场,46.7%,平均答题准确率74.08%。粗略一点来算,我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出四分之三的题目。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情况,但是就我而言,我认为题目是简单了点,而且想到董卿每一次都在节目里强调的“从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选出来的诗词达人”,这种难度是不是略低了,更不能理解的是百人团的错误率其实在我看来偏高了。还有一点是,选手的填字题和给下联答上联的题,百人团是有选择范围的,而选手和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也是在没有这些提示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准确率的。

  但是,应该看到的还有他们在场上其实会紧张,可能脑子容易短路,而且每个人的知识盲点不一样,所以我想对于百人团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失手也应当给予一点的理解。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六):诗意里的率真

  昨天刚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决赛,武亦姝拿了冠军,首先要说恭喜啊。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题目有点简单或是赛制不科学,我倒觉得无伤大雅,大家看的其乐融融,起到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并让大家对中国诗词重新产生兴趣不就好了吗?再说一个我个人感兴趣的事,总决赛时,武亦姝九宫格辨认诗词,答案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兴尽晚回舟”。康震老师解释这句说李清照真是那个时代的“阳光少女”,一个大家闺秀,还是个大才女,在那个时代不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天吟诗作对或者玩玩琴棋书画的吗?而李清照居然玩到很晚才往回划船,在那个时代真是很难想象,她真是玩的时候尽兴玩,文采也好的不得了(非原话,大概意思)。康老师这段话虽然是对武亦姝说的,但我却想到了陈更,比起武亦姝的温婉大气,我还是更喜欢陈更那率真甚至有点急躁的小性格。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七):《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火热,正是文字阅读的挽歌

  2016年春节前后,似乎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文化类综艺节目。刷爆屏幕的《见字如面》,捧红武亦姝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及让董卿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朗读者》。这三档在豆瓣上评分都高于8.5的综艺节目,被人们称之为“清流”,甚至被给予复兴文学热潮的重担。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年前易中天、于丹等人在《百家讲坛》主讲时,国内短暂掀起的一股国学和历史学热。有关诸子百家的解读和历史书籍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古老的典故和先哲的名言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十年之后,这种文化类综艺节目似有抬头之意。至少在目前看来, 网络上的热点话题里边包括以上所说的三挡节目,很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也不断被提及。我们也可以预见,随着《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火热,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视频,相关的节目定然会接踵而至。

  但是,靠这样的节目是否能够掀起文学热和阅读热,甚至扛起文学的大旗?我很悲观。

  文学属于印刷时代。自广播和电视的兴起,这门古老的艺术便逐渐被边缘化,娱乐行业开始粉墨登场。尼尔•波兹曼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将观点表达得很清楚: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也就是说,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

  可惜尼尔•波兹曼在2003年便去世了,他虽然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是无缘见到移动互联网以摧枯拉朽地速度,摧毁这个世界用几千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文化秩序。世界变得更加娱乐化和碎片化,甚至宣布告别“纸质时代”。

  科技的进步,让这一切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暗流涌动。人类所有的习惯都面临改变,大家都不愿意错过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物质和经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面临这样的浪潮,文学变得网络化、商业化和碎片化。很少有人去守护这门古老的艺术,文字也已变成娱乐和商业的附庸品。

  许知远在文章里说,世界进入2000年之后,新的偶像人物已经从罗素、卡夫卡、鲁迅和李敖,变成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马云、马化腾和丁磊,书籍与思想已经让步于资本与技术,成为时代精神的载体。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病了,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他病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诗歌在国内最好的时代。但是离开那个年代之后,世界开始抛弃诗歌,甚至文学。一个有趣的故事,反映了这种抛弃的戏剧性。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在九十年代的华东校园里是个名气很不错的诗人,他的诗名可以让他随便约到一个姑娘。但是,在1992年伟人南巡之后,时代的风向却变了,商业浪潮席卷整个国家,连校园也没放过。

  那时候,江南春开始觉得自身的影响力已经不够用了,很多女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跟本地改变,从最初的学者变成了个体户。在一次邀请女生的过程中,江南春强调自己的诗人身份,却被女生冰冷地拒绝了。对方还撂下这样一句话:你觉得诗人跟穷人有太多区别吗?

  从此之后,江南春的世界观被改变,他再也不说自己是诗人,而是成为一名广告片导演,后来进入商业,成为时代叱咤风云的商业人物。

  三十年来,又有多少个江南春从诗人或者作家,摇身一变成为商人?尽管人们说互联网时代,大家表达的自由度得到空前地解放,但是从事真正文学创造的又有多少人?真正热爱文学阅读的,又剩几个?微信公号里大家追求的10万+,又有几篇是纯正的文学作品?

  这是最好的时代吗?当然。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所有人都在转型,所有人都在追求世俗的成功,而脚步匆匆的人们,早已忘了文学的优美。许知远说他曾经很渴望看到街头出现捧着书匆匆走过的年轻人,但是他始终没有发现。他以后也不会再发现了。

  所以从这些层面来说,无论是当年的《百家讲坛》,还是现在的《见字如面》和《朗读者》,都无法再掀起巨大的持续性的文学热或者阅读热,因为世界早已改变了。这些节目的存在,除了短暂地唤醒人们内心对于阅读的记忆之外,恐怕再也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这些节目本身,终究还是娱乐的综艺节目而已。

  尽管这样,我觉得还是应该感谢这些节目。至少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知道这个遍地垃圾信息、快速运转的星球和国家,曾经有过这般优美的诗歌,有过这般优美的情书,有过这般优美的文字。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八):真的要娱乐至死吗?

  昨天晚上看完了大会的最后一集决赛,来豆瓣打分,感慨良多,我就随便写写我的感受,您也可以随便看看,可能没有太好的逻辑,请担待!

  先说决赛结果,连庄四场擂主的彭敏叔败给了真年方二八却身高一米八的少女武亦姝,其实应该也不是败给,彭敏的实力大家都有所见,他应该是输在了太心急上,而武亦姝则是赢在了实力和心态上,多少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是也很出彩,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心态放松,跳出了求胜心和比赛的框架,更沉浸在诗词中,也正是这样回归了诗词大会的本意,输赢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和我们文化传承的命脉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这个节目的争议不外乎以下几点:

  2.关于赛制合理与否。任何赛制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放在这种诗词比赛中,很难找到一种绝对公平的赛制,谁输谁赢或多或少都有点运气成分,高考也不公平呢,就应该要考我会的,干嘛要考我不会的呀!我们说的不算,只要参加大会的人,输的人心服口服,赢的人胜之有道,我等做看客的,鼓掌叫好也是乐事一桩啊!

  3.关于节目里的鸡汤。我一开始也是觉得这个环节对节目本身来说有点拖沓,而且于大会无益,直到我看到了那个河北邢台南和县患有淋巴癌的大姐后我才知道这个鸡汤环节设置的真正意义所在。千百年来,我们中国的诗词作品浩若烟海,也同样是千百年来,我们无数人从诗词中找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支柱,我们的诗词不分性别年龄阶层,一直都抚育着我们的心灵,这碗鸡汤作为中国人你自己敢说没有喝过吗?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近乡情更怯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衣带渐宽终不悔到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从儿童急走追黄碟到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都在这里找到过自己,给我自己安慰。不太准确的说,诗词应该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鸡汤,清新有营养!

  4.关于董卿的主持。实不相瞒,董卿主持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做作之气也太重,其实,康老师的诙谐可爱和郦波老师的儒雅风流这种火花碰撞的日常,我可以看一百期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很遗憾我没有看,是从这一季开始看的,尤其是看到飞花令那个环节,选手的表现和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回到高中辩论赛和给老师背诵课文的时候,辩论赛的激烈和给老师背课文的紧张,那个时候真的自己文化水平的最高峰啊!哈哈!节目中好几次用到《琅琊榜》中的主题曲《红颜旧》,好听的不行,《琅琊榜》也是我非常喜欢额电视剧!我们的民族越有自信,就越会关注自己文化的挖掘吧,从前两年开始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每一次都能点燃人民大众的学习热情。放眼望去现在黄金时间的节目,娱乐搞笑撕逼,诗词大会在这儿真的算是一股清流,难道我们真的要娱乐至死吗?好的节目难道不需要鼓励和赞赏吗?

  有些事情,一个民族中总要有人去做,希望这次刮起的诗词风能持续刮下去,起码不要随着节目的终止而淡下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让自己更加沉浸在诗词中,保护和传承,这可能更接近节目的本心!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九):应该是过奖了

  最近一直有朋友强力推荐《中国诗词大会》,刚才终于看了第二季第一期四十多分钟,上一次看央视节目是哪一年的事已经记不太清了,这背景资源还真是不得不服,估计很少有人注意到陕西卫视两年前自制了一档《唐诗风云会》,一开始还是很能吸人眼球的,但很快就演变为枯燥乏味的背诗大赛。康震为诗词接上地气而难免落了俗套,蒙曼既有专业又有情怀,让我想起网球界的童可欣,董卿主持竞技类节目早已经驾轻就熟,比较好奇如果是王小丫来主持会是怎样?可能是第一期的缘故吧,闯关选手能算是勉勉强强,百人团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这种下三滥水平真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听说后面有飞花令,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场中国诗词背诵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观后感(十):诗词之美 由内展现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大会,会,表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而赛,是指比赛,这也说明了诗词大会的宗旨不仅仅只是一场谁胜谁负的比赛,更重要的是弘扬诗词之美。❤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千千万万的千古名句,其中不乏有许多美丽的诗句,我们后人却并没有细细去品味,甚至都不曾去专心研读过,许多人对于诗词的理解,可能仅仅局限于教科材料之中,对于教科书中的四书五经,知晓的也仅仅只是教科书中记录的那了了几篇,甚至许多学生认为,古文毫无意义,并且觉得十分无聊,种种表现,都反映出了人们多中华文明的知之甚少,让人担忧。

  现在人们喜欢在电视上看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也是在看电视上打发一下闲暇时间,央视应该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想到要办这一场《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的,他让人们了解到了古文诗句的强大,也让人感受到了诗词之美❤

  在这个网络语言横行当道的时代,中国的儒雅诗词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是时候该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投身于诗词的海洋之中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