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御伽草纸》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御伽草纸》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8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御伽草纸》读后感精选10篇

  《御伽草纸》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御伽草纸》读后感(一):就算无奈又怎样

  太宰治的一生可以说具有满慢的艺术家气质,那部《人间失格》全世界基本上很少有人没听说过的,他在21岁时自杀未遂,总共自杀5次,最后还是自杀成功了。其实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日本文学,所以那本经典的《人间失格》我也没看过,这本《御伽草纸》可以说让我认识了太宰治这位性格特异的作者

  故事开始是一位父亲在防空洞中伴随着炸弹的轰炸声给儿子讲故事,这个洞很小,只有父亲、母亲孩子。孩子一听父亲讲故事就不闹了,而这位父亲则是一讲起故事就乐此不疲。这位父亲可以说是一位文学奇才,其实就是作者太宰治,他在讲述一些经典故事的时候总是在内心考虑一些题外话。这种延伸的心理描写用特殊的墨绿色字体表现,书中还有插画,使这本书令人捉摸不透。不知道到底是一本单纯童话故事,还是被升华了的高等文学,总之在简单有趣文字背后仿佛藏着更深层次东西

  对于一个自杀过这么多次的人来说,其实从这样的文字中根本看不出来任何迹象,因为这些角色被作者塑造的十分可爱。太宰治说,他写的故事大都是来源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看起来都很贴近生活,这种文字看起来十分舒畅,就连地域不同也不成问题。这本书是属于对过去的作品进行在创作,以这种方式来解读经典作品,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

  在这几篇故事中,这些角色仿佛都是居于一种比较自我的状态,这些人物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然而这些作品太宰治依然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他所选择的这几篇故事都很有特色,尤其是摘肉瘤,这其中的孤独我想就是太宰治的孤独。老爷爷有着看似完美家庭,但是他却不快乐,后来脸上长了一颗肿瘤之后竟然比从前快乐了,他把肿瘤当做自己孙子。这位老人其实是很可怜的,可能在孩子眼中这是一位十分可笑的老人,但其实这是一件十分无奈的事。

  然而这些孤独与消极情感在太宰治看来是一种生活状态,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些文章体现出了人性。太宰治从来不会对生活或者人性做出绝对的评判,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所属,但是这一切只是存在于他们的内心,别人是看不出来的。可以看出在这本书中充满着一种无奈,而太宰治则把这些无奈当做是调侃的对象

  《御伽草纸》读后感(二):成人世界里也需要童话

  成人世界里也需要童话

  说起太宰治,熟知日本文学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因为多次自杀而出名的作者。对于太宰治的评价,真可谓褒贬不一,爱者众多不假,诋毁者也不少,其中三岛由纪夫或许是最为严重的,批评太宰治“气弱”,人也很讨厌。虽然三岛由纪如此不喜欢太宰治,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御伽草纸》这本书了。

  《御伽草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宰治躲在防空洞里给女儿讲述的根据日本传统民间故事改编的故事。太宰治说:“《御伽草纸》这本书,我是想将其打造成一件玩物。好让那些为了度过困难时期奋斗着的人们,于百忙之中能得到片刻慰藉。”如此看来太宰治的世界里除了颓废外,也有希望与童趣,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期盼,也有对人性与现实命运的无奈。这些矛盾地方普通童话不可能有的,因此也变成了给大人看的故事。

  这本果麦文化出版的《御伽草纸》包含了《摘肉瘤》、《浦岛太郎》、《噼啪噼啪山》和《拔舌雀》,不同于其他版本少了太宰治改写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竹青》和《清贫谭》两篇作品,是完全的对于日本民间故事的改编。书中的四个故事都十分有趣,但结局都充满了让人深思的意味,而且作者也在故事里穿插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摘肉瘤》讲述了一个有趣的老爷爷,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对他有些漠不关心,自己脸上长了个肉瘤成了他平日交谈的对象。一日他宿醉山中,碰到了一群山鬼的酒会,阴差阳错中山鬼为他摘取了肉瘤。后来村中又一老先生为了摘除脸上的肉瘤而特意去见山鬼,却不料又多出了一个肉瘤。这个童话里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却体现了现实的无奈,正如作者所说他想表达的无非是一个“性格所造成的悲喜剧”。

  而在其他的几个故事里,作者其实讲述的是对于岁月爱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浦岛太郎》中最后龙族公主留给浦岛太郎的礼物,是为了告诉人们岁月无情,忘却有时候是一种幸运。《噼啪噼啪山》中作者将兔子和山狸比作了一对男女,郎有情女无意,最终山狸败给了爱情。《拔舌雀》中隐世的老爷子的生活态度,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太宰治的影子,颓废中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只是在用“无欲”来等待机会的到来。

  除了故事中的道理外,书中四个故事中的人物其实还有一种特性就是纯粹,无论是何种性格他们都是很纯粹的代表。在《浦岛太郎》的故事里,公主是一个存在于神话中的人,因为她没有普通人喜怒哀乐,只是活着,没有不满和私欲,在浦岛太郎看来她是高雅极致,但又何尝不是冷漠到极致呢?而《劈啪劈啪山》中的山狸被他写成了一个完全沉迷于爱情梦想中的男人,而《拔舌雀》中老爷子的“无欲”才是他最后能够功成名就原因

  这样看来之所以说这本书不只是给孩子看的童话故事,因为书中的四个故事讲述的确实都不是孩子能够明白的道理。简单的故事,稍加改变和思考就变成了寓言似的有了新意,无论何人读来都能在有趣的情节里多出一些思考,这就是太宰治的高明之处。

  《御伽草纸》读后感(三):介绍一下这本老少咸宜的彩图故事书

  这个版本的御伽草纸更纯粹的日本化,因为删除了之前国内出版的最后两篇改编自聊斋志异里面的故事《清贫谭》《竹青》。虽然这两篇出自太宰治之手,而且这两个改编的故事也确实比聊斋志异要好一些,但是跟御伽草纸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惊喜的是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插图,这让书中的事物变得更加的形象,也让阅读恐惧症的人们和小朋友更加的想要去读它。

  《摘肉瘤》(肉瘤公公):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脸上有肉瘤的并把肉瘤当做孙子的公公去山上碰见赤面鬼们,然后和赤面鬼们跳舞,赤面鬼们很开心,要了他脸上的肉瘤,让他答应下次还要过来跳舞。老爷爷难过的回家后,又一个脸上有肉瘤的公公让他带他过去让赤面鬼帮忙摘掉肉瘤,结果赤面鬼误以为他是要来讨要肉瘤的,就把肉瘤也安在他脸上,这样,他左右脸颊就各有一个肉瘤了,倒也对称。视肉瘤为孙子的,肉瘤倒是除掉的,想要除掉肉瘤的,却得到了另一个肉瘤,祸兮福兮,求不得,去不掉,这样的事情常有。这样的落差可以制造一种戏剧效果,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奇葩的事情,还是看淡点哈!小知识:一夏是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九十天,古时候这段时间因为蚊虫多,出门容易杀生,所以这段时间出家人不出门。

  《浦岛太郎》小知识:水深千寻(长度单位。1寻约为6尺,约1.8米。)海月:即水母。我觉得拿海月来当做水母的名字比我们中国这个名字更加的风雅,更加的形象,天上的月亮时圆时缺,而海里的水母从上方看是圆的,从侧面看也是缺了的圆,很形象,我们还能想到镜花水月,海底捞月,如果水母是海月的话,那么海底捞月还真不算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哈!这本书封面双手捧着个贝壳,这个画面展示的是浦岛太郎的故事,也是本书最引人遐想部分。这个故事是说浦岛太郎救过一直海龟,海龟为了报恩载他去龙宫看了各种美景,还认识了一个海中的仙女,临走前仙女送给了他一个礼物,是一个贝壳,让他会陆地之后不要打开,后来的某一天,浦岛太郎打开了贝壳,贝壳出来一股仙气,浦岛太郎瞬间老了三百岁,贝壳里面还有一颗希望之星,后来他又活了十岁才死掉。在常人看来这就是惩罚嘛,还说是礼物呢!但是如果他意志力坚强的话,是不是可以一直活下去死不了?他错就错在不听实力比他还要高的仙女的话上面,又一次印证了,不听高人言,吃亏在眼前。或者说这也算是好奇心害死猫,也说明了欲望的坏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都是一笔糊涂账啊,有时候欲望和好奇心也是个好东西,让我们得到更好的东西。再说说里面一段精彩对白乌龟要让浦岛太郎去龙宫,他将信将疑说:“真拿你没办法,那就悉听尊便,我就试着坐在你的龟甲上吧”乌龟说:“你讲的我全都不同意,试着坐在龟甲上,这是什么话?试着坐在龟甲上,和坐在龟甲上,结果还不是都一样吗。就像边怀疑边想着往右转看看吧,和您直截了当地往右转”其命运都是一样,不论选择了哪一种,都无法再回到原本的状态了。就在您试试看的当下,您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人生中是不存在着尝试的,做做看和做了,是一样的。你们这些人在紧要关头的时候很难下决定吧,真是不干脆,总以为还可以复原。”想想也是,我们有时候为了凸显自己的将信将疑,凸显自己的谦虚,或者好像自己还有余地,会说出试试看的话,但是实际上结果几乎是一样的,还不如坚决一些的去做,要做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去做到最好,不留后路,反正也没有后路,这样更容易成功。这段话将塑造我果决的性格。

  《咔哧咔哧山》一只狸猫被老爷爷抓了去炖汤,结果狸猫为了求生不小心老奶奶被炖了汤。然后狸猫去找他心爱的兔子,兔子就数落他,还带他去火山,害他烫伤了,还假扮卖膏药的给她辣椒做的膏药,让他身上的伤更加的痛。后来兔子用泥巴做了个船,陪他上海捕鱼,结果船漏了狸猫落水了,而坐在另一条船的兔子还在一旁用船桨拍他的头,把他拍沉下去。虽然这个故事是要宣扬要惩罚恶人,然而从现代人性的角度来看,狸猫他有错么?他只是刚好出生为一直狸猫而已,有些事物因为有好的出生就各种好,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再说说这只狐狸说的一句话“爱上你我错了么?”因为爱,所以狐狸处处忍让着兔纸,而兔纸就更加的有恃无恐,更加的可以变本加厉的加害他,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因为对方女神你就百般迁就,你也是有人格的,你也可能是男神,要加油!

  《拔舌雀》一个无欲无求的老人有一天碰到了一只会说话的麻雀,他的老婆听见了以为他找小三了,然后就唠叨,老人说了实话,老婆就不信,还把麻雀的舌头给拔了。后来麻雀就消失了,老人就四处寻找,直到有一次倒在了竹林,结果醒来发现来到了麻雀的家,被款待之后回家跟老婆汇报了这事儿,老婆也去竹林躺下,结果带出来好多的金银财宝,只可以在出来的路上冻死了,老爷爷因为这些财产后来当上了一国的宰相,并告诉大家说,这都多亏了他苦命的老婆。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另一半的牺牲上面,这想象还真是挺痛苦的。当然也可以说,好人的成功多亏了恶人的成全,就像小偷彰显了警察英勇一样。还有一点儿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味。越说越悲壮了哈!

  《御伽草纸》读后感(四):不只有颓废,有也有幽默和狡黠

  提起太宰治,熟悉日本文学的人最先想起的莫过于“无赖派”这个标签作为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太宰治主要以小说《逆行》、《斜阳》和《人间失格》等闻名,最能代表他文学与人生态度的一句话,即是那充满绝望遗憾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然而,除了那些鄙夷人生之作,他也曾创作过一些充满希望,甚至略带幽默与狡黠的“异类”,《御伽草纸》便是代表。

  《御伽草纸》包含有《摘肉瘤》、《浦岛太郎》、《噼啪噼啪山》和《拔雀舌》四篇。这四个故事全部脱胎于日本传统民间故事,但却被太宰治进行了改编,因此也被称为“翻案作品”。由于这些故事产生的背景是在1945年3月东京遭受美军空袭,太宰治带着四岁的长女圆子躲进防空洞中为女儿讲述的一系列绘本故事,所以最初看还以为真的是充满童趣与神秘色彩的童话传说

  《摘肉瘤》里有神秘有趣的“酒鬼”,《浦岛太郎》里有静谧浩瀚的海底龙宫,《噼啪噼啪山》中住着兔子妹妹和山狸哥哥,《拔雀舌》中有会说话的小麻雀。鬼怪、海龟、公主,兔子、山狸、麻雀……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里的人物和动物在太宰治的笔下新鲜活起来,有那么一点复古,却又带着新的眼睛,因为太宰治一再强调他希望抛弃这些故事原有的教育意义,不再以黑白善恶去简单判断,而是换个角度去思考性格造成的悲喜、时间与救赎、爱一个人有错吗等等问题

  当人性的面具被摘下,天真烂漫的故事也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意义。故事里太宰治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与“孤独”、“高雅”、“自负”、“清高”、“贪婪”等问题有关的辩驳,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机智狡黠,颇有“无赖派”的风格。联想到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多次自杀的人生,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才创作出的“杰作”,《御伽草纸》突然有了一种窥见其生命中另一种意味的可能。能在无比糟糕与黑暗的社会情况之下,抛开以往的“颓废”,呈现出“希望”与“明亮”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亲情、爱情的世俗温暖,《御伽草纸》的出现着实引人深思。

  而另一方面,《御伽草纸》的故事里也可以看到他一向青睐的爱情元素。《浦岛太郎》里,他说:“只是突然一下子开始喜欢你了。因为喜欢,所以才说你的坏话,才开始想要和你开玩笑的。”这种逆反式的恋爱观,恰到好处诠释了他个人的经历。而“爱一个人有错吗?”“爱,是要搭上性命的。”这样的反思与定论也同样被他的人生和作品“实践”着。

  本是大人讲给小孩的故事,讲着讲着便生出了新意。越是往后看,越是发现,太宰治还是在写人生,写生而为人的困境,写感情生活中的得到与失去,写命运的现实和无奈。他一边讲故事,一边科普日本民间传说的历史,一边思考时事与人生,一边品评着文字与创作。《御伽草纸》看似适合孩童,其实只不过是让读者打开太宰治的方式不同罢了。

  2012年重庆出版社的版本中还特别收录了太宰治改写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竹青》和《清贫谭》两篇作品,可供读者一览。此版本略去导读与介绍,只留艳丽的图画和内容上的双色印刷,形式简洁纯粹,也算得上是个卖点。没有读过的朋友不妨找来看看,毕竟这里有一个不一样的太宰治,有这位以“颓废”闻名于世的作家幽默和狡黠的另一面。

  《御伽草纸》读后感(五):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本不太像太宰治的作品

  对于太宰治的印象并不多,著名代表作品《人间失格》也没有看过。写这本书的书评我的内心惶惶——凭什么?一个连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都没看过的人在这里评论他的书?

  百度上说,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的代表。对于无赖派的解释,我更愿意将它划归于一种陶渊明式的隐居派,过着那种对于世俗无所谓态度的人生。

  《御伽草纸》这本书准确的来说是太宰治对于日本童话的一种改写。对于日本童话的印象,大多是背景在日本乡下遇到的鬼神发生的故事。人物性格非善即恶。说实话,里面童话的原著我之前也没有阅读过,原版是什么样子我也是知之甚少,只能从这个版本来说明。

  在这个版本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小孩子甚至成年人都非常喜欢看。故事内容不多,仅仅采用了四篇。据说是删除了《聊斋志异》的其中两篇,使得《御伽草纸》更加的日本化。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篇《摘肉瘤》,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的联想到了中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是通过两个人不同的状态,对于肉瘤的态度——一人求着没有,另一人却当做孙子。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是日本童话故事别开生面的地方。

  我们看不到他送给读者们的道理——这也是这本书能够反复阅读的原因。

  太宰治不得不说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作品文字平淡如雪——很难发现他的主观个性在其中。如果单纯从“无赖派”三个字而言,他作品中的文字蕴含着他对这个社会深深的思考。而如今的日本作家出品的文字,大多是什么计划快速完成时间管理一类的,没有内容,只是工具。

  中国的古典故事很多,但大多数情境下都尊重原著,鲜有人加入自己的理解并进行适当改编。可惜的是,大多改编成影视作品都少了几分客观,刻意的去迎合观众,反而起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今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作家的一些作品更倾向于市场,内容过于浮躁。古典的作品也许只是读过,却没有内化于心。在快节奏的商业年代,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兢兢业业的用二十余年写一部作品。那些快消品非但没给读者的思绪掀起波澜,反而成了书架上的一堆废纸,最后消失。

  《御伽草纸》读后感(六):我也曾经努力的活着

  《御伽草纸》读书笔记

  [日]太宰治[著] 徐建雄[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100,000字 167页

  我也曾经努力的活着

  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太宰治的“生而为人,对不起”,然后买了《人间失格》,阅读之后只记住了“失去的做人的资格,所以我很抱歉”。也正因为没看懂《人间失格》,才会拿起这本《御伽草纸》想去更多的了解太宰治。

  太宰治在日本被送到了文学史的巅峰位置之一,虽然他终结自己生命的方式不是日本民俗的切腹,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解剖了自己,将自己人性中不好的一面铺在字里行间。《拔舌雀》中的老爷子,最后选择了出世并成功的扬名立万,而太宰治选择了自杀来谢幕。

  这本《御伽草纸》是太宰治对四个日本神话故事的改编,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情节的重新演绎。比如《噼啪劈啪山》中的山狸和兔子,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中年老男人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死缠烂打,被残忍的伤害之后终于还是丢掉了性命。没有孰对孰错,只是各自的世界不在一个维度上,强行接触,只能落个惨淡收场。

  书中第一篇的《摘肉瘤》,给我的柑橘就是“肉瘤”之于老爷爷就像“作品”之于作者一样。一个作者非常珍视自己的作品并且会细心照顾仔细雕琢,那么也会被别人所看重。如果作者的作品就像是无心之失一样的意外产物,那么即使是白送也不会有人愿意要的。甚至还会对这个作者劳心劳力的白送过程躲闪不及,然后收获另一个恶名。

  感觉上就像是太宰治也曾想过甚至是努力过,想要成为那个右脸老爷爷,可是内心的自卑也在惶恐自己是不是无意间成了左脸老爷爷。

  这些纠结和批判则汇成了《浦岛太郎》中浦岛太郎与海龟的对话,借海龟之口和公主的行为来批判自己或世人的附庸风雅。

  一个人要心思细腻到什么程度才能对自己剖析的这么清晰,在面对自己无能为力改变自身时又该是多么的悲哀和无奈。即使曾经努力过想要无欲无求的自在圆满哪怕是敝帚自珍,最终还是因为太过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从而自卑自暴自弃,自谢于世。

  这本书,封面是虽然鲜艳却属于冷色调的深蓝色,那么深,那么冷。

  《御伽草纸》读后感(七):讲给小孩听的民间传统故事

  之所以翻开这本书,是因为太宰治这个名字,他的《人间失格》虽然阴郁,但却非常精彩。这本书,我首先奇怪于《御伽草纸》这个名字,搜了一下,才知道“御伽”是大人说给小孩听的故事,“草纸”则是属於较通俗、娱乐性的书。的确,这本书是太宰治根据日本的民间传统故事,改编而成的四个小故事合集。

  比较新鲜的是,太宰治似乎有“自言自语”的习惯,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观点、故事的背景等等等等都用小一号的蓝色的字体表现出来了,让整个故事更加的丰富和立体,读起来就感觉更有意思了。但是我觉得,就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样,这些所谓的故事童话的都不怎么适合给孩子看,我想太宰治写的这几个故事,本身也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给我们这些大人看的,比如噼啪噼啪山,明明就是一个看似年轻善良貌美的小姑娘(兔子),却有着如蝎子般凶狠恶毒的心肠,只因为一个老实的男子(山狸)爱上了她,她就用尽各种手段来杀死了他,而且还是狠狠地折磨了一番之后才下了手,而且没有任何羞愧之心,这样的,我这个大孩子看的都心惊肉跳的,无法想象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家孩子听,她得是什么反应了。就像山狸临死前说的“难道爱上你还有错吗?”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只因为是爱上了一个人,就被那个人任意折腾,随便羞辱,而被爱的人还一脸的洋洋得意,很有成就感,人心啊,就是这么的险恶,现实啊,就是这么的无奈。太宰治的这个故事也许是日本流传多年的故事,据他自己说还是改变了一些残忍的片段,那只能说明小日本们的确是有点心态不正常的,其实细想起来,貌似很多国家的所谓的童话故事都是这样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里,貌似也有把热油浇到大盗头上的情节,三只小猪貌似也是把大灰狼给煮了,甚至小红帽里也是把大灰狼给开膛破肚了,所以,感觉不到三四年级,还是不能给孩子看格林童话之类的比较好,一个个的都好阴暗。。。。。。

  貌似扯远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摘肉瘤》这个故事的,生活悠闲自得,没有大追求,凡事不放心上的老爷爷肉瘤就被鬼摘走了,而处事讲究,啥都要一板一眼的地主反而不能得偿心愿,甚至还多了一个老爷爷的肉瘤,如此的讽刺也真是绝了。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书,等娃大一点,可以给她看看了。太宰治的除了《人间失格》,这一本也是很不错的。

  《御伽草纸》读后感(八):《御伽草纸》:敬“无理可讲”的世界

  大多数时候,作家们都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把“说服读者”当成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这样的作家所拥有的读者,只能是越来越像作家本人的读者——他们都已经因“被说服”而同质了。又或者,这种说服只能是心甘情愿。

  不过,也有不爱说服人的作家,比如太宰治。他更喜欢告诉读者的是“不管你信不信,世界就是这样的”。读者可以在“不必同意”的状态下欣赏他——欣赏他近乎呓语的“人间观察”,欣赏他看似弱不禁风,实际上也许“略大于整个宇宙”的自我意识。

  《御伽草纸》是太宰治的一件“玩物”。这是他自己说的,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那些为了度过困难时期而奋斗着的人们,于百忙之中能得到片刻慰藉”。作品由四篇经太宰之手改编的经典童话组成,配以太宰本人“絮絮叨叨”的解说,可以称之为太宰的“私房书”——庞大的“自我意识”也许在写小说时还会有所收敛,但到这里简直有点“无法无天”了。

  为何会这样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是成人故事,而童话是真正老少咸宜的——小说世俗的故事,囿于经验、阅历等门槛;而童话却更像是一面镜子,无需做准备,人人站在前面,都可以映出某种图像。《御伽草纸》的第一篇《摘肉瘤》,本是一则寓言,但到了太宰之手里就变成了一篇“没什么道理可讲”的故事。两个老人有着相同的苦恼,经历了相同的体验,却收获了不同的结局。这确实只不过是命运的戏弄。也许里面有“性格”的因素,但性格本身,也不过是命运使然。就像是奥田英朗也在说“性格是唯一的不治之症”一样,生活里有太多如命运一般的“不可捉摸”、“不可逆”之物,性格只是其中一种。

  《御伽草纸》里最深刻的,大概是接在《摘肉瘤》之后的《浦岛太郎》了。从故事的角度,它是很典型的“报恩故事”,一个老人救了一只海龟,“龟的报恩”就是带老人去探寻神秘的龙宫世界,老人饱览了美景而返,分别前龙女送给他一只宝箱,海龟却叮嘱他不要打开来看。老人扛不住好奇,而后果然发生了奇妙的事……

  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在太宰治手中却变得如“慢才”一样充满戏谑。浦岛太郎和龟两个角色的对话成了故事的主体,对话的主要内容则是对“人世”的吐槽。而当老人返回人世,发现人世早已沧海桑田,却又生出无尽的悲凉。太宰的这一改写,在突出了原本故事里“时间感”的同时,又将时间纳入到人世的范畴,探讨其世俗意义。其实人人都乐意反世俗,但倘若“世俗”背离了自己,诸如乱世下秩序沦丧,诸如传奇经历中的一眼万年,都是人难以承受的巨变。人想逃离,却又不愿被抛弃,这便是人生无解的所在。

  接下来的两篇,《噼里啪啦山》和《拔雀舌》,大致上可以看成是两个爱情故事——它们都不太适合小孩子读,不是因为都关乎“爱情”,而是都有些“残酷”而近于“暗黑”了——这里我们似乎仍可以推导出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就是像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断言“所有爱情故事都是鬼故事”。《噼里啪啦山》,一只苦恋小白兔不得的中年山狸最后被后者折磨致死;《拔雀舌》中一只喜欢老爷爷的小麻雀被爷爷的夫人残忍地拔了舌,而夫人最后也命丧竹林。爱情向来是没什么道理的,它是人类情感中最偏执,以至于可以无所顾忌一面的集中体现。因而爱情故事的可怕,正在于它会导致结局走向不可预知。对于太宰而言,他固然像个闲汉一般,旁观了这样两个悲惨的故事,但“吐槽”里却带有若隐若现的同情与关怀。他替痴恋者正名,写出了他们的可怜与可悲。

  纵使说来,这世界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因而想要说服别人的,无论是作家还是别的什么人,到底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说服别人,其实最后能说服的只有自己。而太宰,却总在表达自己。“我只是说说我自己的闲话,让大家消遣”。没什么道理好讲,所以也没什么可讲,更谈不上警醒或训诫云云。

  可这至少有趣,不也是很好的事吗?

  《御伽草纸》读后感(九):“丧神”的童年

  太宰治到底能不能被奉为近现代作家中的“第一丧神”,在读完《御伽草纸》后我持怀疑态度。

  太宰治在序言里写得很清楚,这是给小孩子读的书,故事也按照“睡前故事”的模样,被他“删了又改”。他的原则很朦胧又很明确,那就是——绝对不塑造“绝对”的人物。不论是绝对的英雄还是绝对的坏蛋,亦或者绝对的弱者,甚至绝对的完美之人,在《御伽草纸》中你都见不到。

  可以说,他并不希望小孩子从小被《伊索寓言》里那样简单粗暴的二分世界框定,他想要传递的是另外一种非道德层面上、仅仅情感与人的性格上的共情。

  由此,被日本国民大为传颂的《桃太郎》他都给去了,仅留下《摘肉瘤》,《浦岛太郎》,《噼啪噼啪山》和《拔雀舌》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也就像他每每结尾处跳起来说的那样:并不是为了教育大家一些什么道理。

  “寓教于乐”的儒家思想被“丧神”太宰治完全抛却了啊。他写的故事总的来说,是只负责了“呈现”的部分,这可以说是十分具有现代感的“睡前故事”了。怎么个呈现法呢?以我浅弱的理解来看,《摘肉瘤》呈现出“性格差异”与人之命运;《浦岛太郎》最后的落脚点却是关于“时间”的叩问,虽然这个故事一开始极尽传奇、奢华、炫目,令人击节,最后却落得那么古典的一个词汇上,真是让人意犹未尽啊;《噼啪噼啪山》大概可以说是我最爱的故事了,阅读全书的过程中,不断有区别于故事本身的“作者”自我阐述,与正文的黑色字体略作区分,用了封面的蓝色,“作者”由此干预作品本身,“干预”读者。说是干预有点敌对了,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协助。

  还没说为什么最喜欢《噼啪噼啪山》,因为这个故事里,太宰治跳出来说得话太多了,不仅像是“批注”一般的存在,而更像一边吐槽,一边把故事写完的“话痨”。看电视的时候喜欢有人在边上讨论,或者喜欢开着如今的弹幕才能食用视频的观众,建议买来这本《御伽草纸》加入和太宰治一起的吐槽队伍吧。

  《噼啪噼啪山》让我喜欢的不仅仅是太宰治的旁白,还有每次旁白里他的“引导”,以及最后抛出的问题。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不断地想起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面貌丑陋的阿西莫多,青春热烈的爱斯梅拉达,还有那个,最让我“同情”的坏人——红衣主教。太宰治问的是:爱一个人有错吗?

  《噼啪噼啪山》讲述了一个浑身恶臭的山狸爱上小白兔的故事。(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两者之间有“爱”可言,但如果太宰治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在“爱情”中来讨论的话,那么就按他说的来看吧。)山狸在伤害了老婆婆之后,被老爷爷抓住,老爷爷本想把它炖了,但是好在它命大逃了出来。

  逃亡后的山狸遇到了它一直很喜欢的小白兔,太宰治称小白兔为“小萝莉”,并警告大家:萝莉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心肠很是歹毒,特别是些对她们有非分之想的男人,常常会因为一时迷了心智,而忽略了这一事实。

  小白兔知道丑陋肮脏的山狸喜欢自己,但她轻视山狸,甚至想要利用这一份“爱”来致山狸于死地。期间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设计”,被爱迷了心智的山狸哪里想到会被美丽可爱善良的小白兔给整了?死里逃生后仍未发觉危险的制造者,自投罗网到自己死掉为止。

  太宰治说,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嘲笑爱而不得的人,或者不要求追求与自己不够“匹配”的对象,事实上,他想问的是爱情本质是否有“匹配”一说,也就是:爱一个人有错吗?

  弗罗洛主教跪在爱斯梅拉达双脚前,乞求道:”求你了,只要你说一句,你爱我。“

  当他无计可施,知道此生都不会得到眼前的这个女人的爱的时候,他说:“我决定你的生死,你决定我的灵魂。”

  求也无法,亲吻双脚亦或是土壤也无法,得不到爱情的男人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模样,陷于爱中的人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模样。

  我们的太宰治,“嘻嘻”地似乎带着主人公那种自我奚落的哂笑,就这样结束了一个要读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对于错综复杂的事物向来抱有热情,热情不是在于其“故弄玄虚”的成分,而是由于本身的丰富性,扩展了语言和理解的可能。其他的故事本质上说也都是这样——《摘肉瘤》并非在批评谁是否太紧张或者太想做好什么而最后适得其反,相反的,一件事在这里行不通,在别处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一样的时候),但实际上,我想说,大家都有幸福生活的可能(相应也有不幸的可能),甚至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也都如此。只是,是否能够遂愿,不过就如书中所言,受制于“性格”的因素罢了。

  是活泼或者含蓄,是刚强或者柔弱,在“摘肉瘤”和“拔雀舌”这两件事上来看,实则都没有万全之法。说着说着又绕远了,我是想说:好好地接受自己,不要去做过多的强求吧。“丧神”太宰治大概并不是一个“命运”论者,否则在第一次自杀失败的时候就该认为是老天爷并不想让他自杀。但由于人类是比其他动物更能强迫自己做些什么的生物,好比《松浦太郎》里海龟对松浦太郎的吐槽,本来大家互不相干自由自在地吃喝玩乐,才算是真正的待客之道,而刻意尊敬或者劝酒之流,只不过增加了不舒适的感受,可是世人似乎非常乐意做后者的行为,以此来彰显“文明的力量”。

  言归正传,太宰治的四个加入了自身“弹幕”的故事,是很值得读慢一点,想久一点的。“想”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是在想的时候抛却些什么(比如“文明的力量”?我可真的是一个野蛮的人啊。)

  另,插画非常好看,配色一流,和风十足,看起来简单的人物形象,面部表情却丝毫没有马虎,甚至连拔雀舌里的阿照都画得是我想象的神态,不知是巧合还是匠心。

  另另:因为不懂日文,只能说翻译有趣而流畅,一扫太宰治之前给我留下的阴霾,也许是这15个月心态同样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感觉“诅咒”到现在“去他妈的”,只能说:有了爱的人,底气可是很足的啊。

  《御伽草纸》读后感(十):人性悲喜剧

  人性悲喜剧——读太宰治《御伽草纸》

  文/凡悦颜

  《御伽草纸》出版于1945年,是二战期间躲在防空洞里,太宰治根据日本的民间故事改编、扩展而来,同《奔跑吧,梅勒斯》一样,属于作者翻案作品系列中的代表作。

  据作者自言,《御伽草纸》创作的初衷是想打造成“玩具”书,借以陪伴战乱中的人们,而在当时,他自己也是忙于应付公差及家务,且低烧不断。这样的状态下,作者还有闲心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一本正经的编故事,过程中还不忘分析改编原因和故事的现实意义,这样看来太宰治还真算得上一个奇人。

  之前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小丑之花》,感叹其犀利的洞察力,他毫不留情地将世间所有美好的伪面具扯下来,看透世人的同时也剖析自己。《御伽草纸》这本故事集里有着他一贯的犀利,也有着他少有的玩世不恭,太宰治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讲述故事,表面还像是依据小人书在给孩子营造童话梦境,但实际已悄然将人性的面具撕下来,真正思考便深感沉重,那里除了恶,还有很多无所谓对错的复杂。

  全书共四篇故事,塑造了四个不同的“圣人”角色,“孤独”、“高雅”、“自负”、“清高”,他们拥有以上一种甚至几种特质,就如同世间许多人一样。“只有贪心不足的人才会为孤独所困”,《浦岛太郎》里的龙宫公主和《拔舌雀》里的老爷子看似孤独,却不为欲望和杂事所扰,所以他们不觉得孤独,甚至认为语言都是多余的东西。作者不赞同以己之心度人,大家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哪怕是习以为常的事情都可能另有玄机。正如那些所谓的待客之道——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劝客人吃饭;肉麻地互相吹捧;明明是老生常谈,也要故作惊讶,如此种种,不过是最虚伪的社交罢了,主人想到的只是如何不让自己“掉份”,试想那些强颜应付又有多少出自真心呢?或许真不如龙宫公主的“一切随意”来的轻松、自然。

  对于世人心理,作者深谙其道,诸如浦岛太郎对别人好一点,便觉得是美德,而惦记着回报;或是陶醉在自以为是里而无视别人对自己厌恶的山狸,作者以故事中的人物影射社会现实,慈悲多过讽刺。他总是不动声色地道破玄机,借以来引发读者反思。就像《噼啪噼啪山》里有太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小人书为求发行对民间故事所作的改编;关于人与人的交往;关于男女之爱;关于化身为少女兔子的“青春之纯真”,在人类那里,凶狠的杀意和对美景的欣赏为什么可以共存两不耽误?或许日常生活中,感觉上的好恶(wu)与道德观念上善恶(e),前者真的能更多地决定处事结果。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与其妄判,不如尊重。两个长肉瘤的老人因心态不同而导致结果不一;浦岛太郎因孤独打开贝壳而选择遗忘;老爷子的清高最后终于被世俗征服。对于人生,什么是圆满,什么是悲哀呢?没有唯一的标准,就像面对一部作品,与其找出作者都没想到的角度来高呼是其成为杰作的原因,不如安安静静当一个旁观者。人活于世,没有真正的“尝试”,一旦选择,便是决定,后果皆由自己承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