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30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本由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35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一):绝代风华,何堪春花秋月——读《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文/望月听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创造汉字以来,便诞生了炎黄子孙独有的诗歌载体。多少的楼台烟雨之中,水村山郭之间,浩瀚巍峨的崇山峻岭文人墨客面对此情此景直抒胸臆,赋诗吟诵,歌颂壮美山河,哼唱劳作之美,且把江山浮名都换了浅斟低唱。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延续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重温经典诗词,穿越千年,缱绻情深地回味那个久远的帝王将相时代背景下的才子佳人、名篇佳作。

  入选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

  中华诗词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披肝沥胆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高尚品格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田园雅趣……无一不再现于滔滔不绝的舌战之间,一场碰触心灵的诗词盛宴,一阙激情四射的唯美古风,如沐春风,如临秋水。

  尤其吸引人的是“飞花令”的对抗环节借鉴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每场比赛中设置诗词中的高频字“花”“云”“春”“月”“夜”等为关键字,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仿若两名高手你来我往、推杯换盏,颇有古代文人雅士“曲水流觞却难醉,墨书千秋孰曾忘”的意境,堪称现代版兰亭集会,“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诗者,天地之心也。”

  董卿的开场白带着浓浓的诗意而来,“第二季我们再次集结,以诗会友,回望中国诗词的历程光芒熠熠,意气风发,正是一路走来一路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盛唐谪仙李白更是豪迈,道虽多阻,又怎能折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奔放!”“希望选手在第二季的舞台挥斥方遒绽放光芒。”裹挟着昂扬的斗志和满满的正能量,“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谁与争锋、气吞山河之势滚滚而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言诗词的顶峰时期为唐宋,唐诗宋词,这两个朝代有其浑然天成的孕育诗词的肥沃土壤,崇尚文官,博采众长,将“盛唐风骨”发挥到了极致。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清朝走完它的历史使命,成为末世纪王朝,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开始,白话文终于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古典诗词并非是文人墨客的专利,古有曹操,今有毛泽东,他们一身戎装,但毫不违和的是那出口成章的诗词佳作,更添一种豪迈的气度与铮铮铁骨的柔情烽火乱世,狼烟不止,诗词间,看他青衫蓝巾扬,风云谈笑,驭酒几觞,正是“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见诗魂。

  让我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展现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弥足珍贵,让厚重的历史积淀成永恒。绝代风华,何堪春花秋月……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二):重回赛场,感受诗词的力量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于中国人来说,诗词早已渗入我们的血脉。别离的时候,我们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困厄的时候,我们会默念“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保国卫家的时刻,我们会怒吼“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词凝聚了中国人的信仰寄托了中国人的志向,正因如此,当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出现的时候才会引发收视热潮,成为一时之间大众热议的话题

  看不够爱不够的诗词大会在十期节目播出后,终于告一段落,但由它引发的对诗词的热爱却并不会就此结束。一时之间,各大书店内纷纷涌现出了一大批主打诗词的书籍,然而在热潮将落的时候,根据中国诗词大会文字脚本与竞赛题库加工整理而成的书籍《中国诗词大会》姗姗来迟,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本书可以说完美的复刻了电视目的精彩,那些让观众广泛参与的题目尽皆展现在本书里,甚至那些中途落败的选手未能答完的题目也在本书中一一补全。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又一次的投身于对抗自我的比赛中,温故知新,自我检验,重拾在节目播出时期的振奋与感动

  本书除了收录补全了比赛中出现的题目,更为吸引我的部分则在于收录集结了节目中几位老师点评。诗词在曾经都是可以和歌而唱的,也因此,那些流传千古名句字字念来唇齿留香,单以音韵而言,已经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诗词在展现美的同时,同样承载着作者的志趣,甚至可以说,这些志趣才是作者真正在意的东西,也是我们为之感动震撼的部分。然而随着白话文普通话的推广,曾经的文言、典故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那些大有深意的诗词,我们在很多时候只能注意单一含义,而忽略了典故符码所携带的更深层次意义

  在诗词大会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出现了辛弃疾的一首小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对于这首小词中出现的鹧鸪,我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然而在郦波老师的讲解下我才知道,鹧鸪在古代《异物志》中是一种“栖至淮南”的鸟,它不飞到北方,所以叫做“但南不北”。鹧鸪鸟的叫声也很有意思,古人拟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辛弃疾作为由北方南渡的起义军将领,他毕生的希望都是北伐成功,收复故土。然而在南宋朝廷里,辛弃疾的志向和愿望总被主和派所阻挠,鹧鸪在此处便是影射朝廷里的主和派,鹧鸪的叫声和习性在这里激发起了辛弃疾的悲愤与愁绪

  脱离开典故符码的诗词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微言大义,要邈宜修也都无从谈起。本书重现了电视节目里出现的精彩点评,例如从一杯酒里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区别。李白写酒总是“金樽清酒”,其实对于李白而言,这样的美酒他也是消费不起的,但李白生性浪漫喜欢夸张,所以他的酒总是清酒。而杜甫的生活很艰苦,他笔下的酒通常都是大众饮用的浊酒,因为在古代,能够喝清酒的人毕竟是少数。

  由一句诗荡开,从不同角度介绍诗句中典故的来历以及写作原因,这样的解说极大的拓展了诗词的广度,丰富了诗词的趣味性。但我们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对这些内容无法一一记下,而本书刚好弥补这样的缺憾喜爱的词句可以反复吟咏,精彩的点评可以记录摘抄,在本书的陪伴下,我们又一次的徜徉于诗词的世界

  牙牙学语之时,我们便不解其意的跟随着父母吟唱那些熟悉句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坐学堂的时候,我们开始理解什么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宽慰过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成熟以后,我们开始更深层次的理解“遍插茱萸少一人”。诗词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无处不在,它抚慰着我们的心灵,教化着我们的德行得意失意清醒迷茫,在人生的任意时刻,我们都能够用诗词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且找到来自千百年前的共鸣,这就是诗词的力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三):在游戏中点燃心焰

  记得去年在台湾环岛旅行时,有一晚住在台东一家海边的民宿,坐在院中就可看见一轮明月从浩瀚的太平洋上缓缓升起,天空中云霞变幻,气象万千。此情此景怎可无诗啊!可是,所有的感动冲到嘴边,却只能化作唐朝著名宰相诗人张九龄的那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己再也原创不出更贴切的句子。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件,有那么多巨人佳作屹立当前,今天的我们怕是再难突破了。第二件,生而为中国人是多么幸运!因为那些人生中最最重要、自己却拙于表达的情感,早已有人为我们备下了各式各样绝妙的答案

  这些精妙绝伦的诗句、词句,承载着无数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深刻又最诗意的思考,它们在忧患时给人以信念,在消沉时给人以鼓舞,在悲伤时给人以慰藉,在欢喜时给人以隽永,在失意时给人以旷达,在得意时给人以警醒……人世间的万般情感,皆可在诗词的海洋中觅得知音,找到归宿

  诗词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那份最深沉的爱。在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静下心来谈诗论词似乎已成为一件奢侈另类、甚至搞笑的事。于是那些已经融入骨血的言语,只能静默于心间。令人欣喜的是,春节期间火遍荧屏和网络的诗词大会,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这团火焰,使当代中国再度成为“诗的国度”,展现了几千年的中华文脉是如何绵延不断,薪火相传。

  相比视频版的“诗词大会”,纸书少了炫目的舞台,也少了激烈的角逐,留下的是安静的诗句里如画的江山、纵横的才气和传奇故事,是对诗词大会本身更具学术性、更有书卷气的延伸。

  在体例上,书中保留了节目的场次和环节设置:无论年龄经历职业,每位选手们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以这样的形式被载入“诗词高手榜”,无疑是对选手们最大的褒奖和鼓励

  与第一季图书相比的第二个特点是:将答案集结在每场比赛结束之后,从而保留了观看节目时的紧张与悬念。在题目与点评的部分,对所提及的单独的诗句都注明了出处,并列出全诗以便读者进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判断,使得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另一个亮点则在于,纸质版的“诗词大会”在“嘉宾点评”的部分为许多诗作搭配了内容、气质都相互契合的绘画——以画品诗,以诗解画,完美诠释了“诗书画一体的传统文化之美。

  说起大会的比赛性质,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游戏,一种让大家借此机会了解古人的情感、襟怀、抱负智慧的游戏。《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宝钗等人结海棠社、拟菊花题,在今天看来似乎高雅遥不可及,其实就是一群喜爱文学的年轻人在玩那时读书人之间玩的游戏。游戏之间可以看山看水看性情,将才思锻炼得更加敏捷,同时吸纳更多的词汇培养对格律平仄的语感,也在工整的对仗中思索人生,看到世间诸事皆为一体两面,明白山穷水尽之时,也许就是柳暗花明之处,从而潜移默化地练就一颗不死之心。

  这也正是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所提出的“心焰”之说:诗无法带来物质富足,却可以使人的心不死。其实,汉字“心”的形象就是一团火焰。我们的祖先将“上下求索”的执着生命落空的怅惘、定国安邦的壮志忧国忧民的慨叹……汇成一缕魂魄融于诗中,默默燃烧,留待后辈再领风骚。

  金代元好问曾以一首绝句评价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这后两句,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伯牙与子期相知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千古之憾。“诗词大会”正在做的,就是激发、引领更多的当代中国人,重燃当年寂寞之心,让这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四):诗词之美,穿越时空橐橐而来

  诗词往往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无限阔大深远的意境,而为我们所激赏。诗歌起源于劳动,自上古《弹歌》质拙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其后《诗经》的思无邪,再到唐诗宋词的灿烂光华,迄民国尚有优秀的诗词篇章问世,诗词以其经久不息魅力每每萦绕我们心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今人已写不出质量上佳的诗词,追其原因多半是失了诗词生存的土壤或曰氛围所致。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类文化益智节目的相继播出,不仅吸引了大批热爱诗词的观众,而且激发了一股阅读学习诗词的热潮。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引导下,《中国诗词大会》同名书籍的出版也就水到渠成。继第一季图书出版之后,第二季也已问世,并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分上、下两册,生动再现了节目的精髓。全书共分十场,前附序言,后列“主持人嘉宾寄语”、“附录”、“后记”等部分。在每一场开场白部分,董卿及各位嘉宾对于诗词的理解把握都极为精到传神。开场白提到的诗词全文附于页脚部分,解说部分提到的诗词则全文附于正文靠近书口部分。正文部分有选手照片及其精心选择的出场语,并在下面全文照录引用的诗词全文。然后是选手简介,了了数语,即勾勒出选手特长。题目部分满足了读者参与的愿望,可以逐项答题参与其中。题目后是“自我评价及答案”部分,最后是嘉宾点评部分,此部分提到的诗词都全文录于嘉宾点评前面。此外,更有与诗词内容相契合的古代名家画作,图文互映,阅读文字之外亦可鉴赏名作。 综观全书,可见节目组精心挑选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少有冷僻、小众的诗词入选。考量的是选手对诗词的记忆、理解与把握,我们在节目中也看到有些选手临场发挥欠佳,不排除紧张导致的头脑空白现象,更多地是选手停留在较低阶段,缺乏对诗词整体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对照我们自身,在阅读并答题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不断提高自已的水平。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诗词大会》做出了有益尝试,也令读者对今后相关类书籍的推出报以期待。 反过来看嘉宾的表现,在十分抢眼之外,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深厚的诗词理解把握能力,是基于平时大量的阅读、体会、理解的一个积累过程。当然,我们也不应排除嘉宾临时准备。但如果没有平时的深厚学养,嘉宾也是难以发挥到完美的境地。主持人董卿的才华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人们惊叹于她的出口成章。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由于董卿从小就浸淫诗词之中的长期历练,才有节目现场的光彩夺目。主持人和嘉宾的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对于读者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可期待。 诗词之美,不因时代的变幻而失色,它正踏着响亮的跫音向我们走来。你我是时代的普通一员,在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更应奋发激扬,应该努力汲取诗词中积极向上的营养,继承发扬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与《中华诗词大会》相遇,与美好的诗词重逢,打好自己的基础,请从现在开始。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五):赴一场诗词的盛宴

作者: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7-7

  之前看各种诗词赏析,从来没有像看诗词大会这样上瘾。这是一道全民的精神大餐。在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相央视荧屏。连续十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感受诗词独特韵味,节目根植传统文化,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境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是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美画卷,引爆全民追看热潮,迅速在大屏小屏走红,我们多了更多的话题,诗词大会,飞花令,百人团,被誉为春节新年俗。在看得见的传统之外,诗词更重要的贡献,是静水深流的想象力,是逆风顺风,无阻飞扬。

  这个最重要最幸福的时刻,全家人、全国人,因为中国诗词,围坐一起,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分享惬意、美意、诗意,成就生长、生活、生命。短短数日,圈粉无数,有70老翁,十岁小儿,中东大叔,非洲小伙。有执法民警,市场保安,乡村教师,全职妈妈;有理工女生,文艺青年,农民大伯,IT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年龄不同,都拥有同一个梦想: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在全社会掀起诗词大合唱,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诗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经典!节目在比拼诗词时,讲述选手与诗词结缘的感人故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臂女孩张超凡、在工作之余抄读古诗文的毕凯,用诗词磨练意志的抗癌农民白茹云等众多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展现了诗词之美,更让人看到了诗词熏陶下的高尚灵魂,看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本书系根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文字脚本与竞赛题库加工整理而成,在保留节目原有精华的同时,丰富了部分内容,是一本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读物。入选诗词以中小学教材名篇为基础,选题精准、命题范围恰当、重视孩子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题范围从《诗经》一直到毛泽东诗词,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选择具有“当代意义”的经典名篇和名句,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进行高度凝炼,透过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引导观众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将题目与现实生活相关联,题目生动活泼而不呆板,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我们可以从书中回顾当年舞台的情景,回看选手们的情况,从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诗词的乐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明清诗词尽在其中。特别是将毛泽东诗词纳入题库,通过其《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的名著诗篇,为古典诗词注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基因,进一步升华了节目的思想内涵。嘉宾专家的点评精彩精辟,把中华诗词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释,很多点评的金句在网络上迅速热传,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尤其是栏目组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诗词题库,注重寓知识于趣味性之中,注意对诗词所蕴含文化意蕴的诠释,以引发读者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邀请的点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主讲过《百家讲坛》等重要文化节目,点评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

  这是现场诗词的狂欢,有眼泪,有悲伤,有纯粹的欢喜,有凄凄的别离,有限文字背后是无数故事。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是文辞美,意境美,色彩美,心境美,更是每一个灵魂诗意的激发。白茹云的诗意是“前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武亦姝的诗意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陈更的诗意是“恰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的坚韧乐观,纯真可爱,甚至是急躁冒进,都让人看到的诗词是火热的、是鲜活的,是有力量的,是的,人生自有诗意。

  诗词是有温度的。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传承,晋朝人都是是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雨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因为诗词是会飞翔的,会把你带向遥远的山水田园,会带你自由的飞翔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会让你任意穿越任何一个时代,诗词何处无世界!一扇门,世界就关在门外,一首词,世界就尽收心底。中国诗词大会,打通了文化传播的另外一种路径,让几年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上的聚点。读诗词,从一个人的事,变成所有人的事,这是平台的引领,更是文化的力量,激发情感共鸣,寓教于乐,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滋养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六):2017年最后一个星期:

  1.看完《人名的名义》;

  2.开始搜集今年的《最给力华语解说詹俊经典解说合集》视频素材。考虑到相比于2017除夕来得特别早,2018年除夕又这么晚。所以可以到明年1月下旬再开始密集制作;

  3.继续写《新白娘子传奇》,元旦前就在网易云阅读发表已经写好的部分。随着重温剧集和持续关注20年来各位主创的近况,越写越入佳境。这跟与电视剧同步问世的剧集赏析可不一样,我将在《青城山下白素贞:珍藏<新白娘子传奇>》中,以电视剧中的插曲与台词为线索,着重描写原剧中主创的近况,及2013年暨《新白娘子传奇》播出20周年时,‘小青’陈美琪、‘白蛇’赵雅芝、‘许仙’叶童三大女神重聚南京江苏卫视的现场盛况。对于5年的创作生涯而言。选择它(指为轰动全球华语世界的《新白娘子传奇》制作20周年纪念册),作为2017年的最后一件事。就好像又跟小时候的那个我,谈过一次恋爱了。不过现实中,我身边的女孩,倒是越来越多——

  4.无论是在重庆市巴南区恒大城A区37栋快递点做事的这个妹子,还是QQ联系人名单中的95后、全国各地的迷妹——杨梦雪、邹岳辰......抑或街子古镇台北甜品的......‘甜品女孩’(家人和朋友都知道了,我以写书的方式......向你求婚),你们都是我亲身接触过的。2017年这最后一个星期里,我还是会时常......把你们记在心上——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拔已经结束。明年春节就将播出的第三季......对于成功举办了两季的这档近两年央视的王牌文化节目,还有多少新的惊喜呢?对于节目录制的关注,也将是年末这一个星期,所要重点关注的——

  就在家里......过完这最后一个星期了。在全城的永辉、新世纪百货门店里,四处搜寻‘金汤肥牛’、‘金汤虾球’这两种康师傅近年推出的方便面品牌后,渝北新光天地、九龙坡‘御江洲’、渝澳大道‘恒大新城’三个地标突然出现在眼前。虽然这两个星期,我都有去石桥铺(在科园三街,又发现了一家‘黄嘉家米线’),但感慨时间......真是要与繁忙的车流拼黄昏。而在这其中,人的生命,才真正是最脆弱的......陈家坪长途站旁的富丽大酒店,赶上了又一对90后的婚礼,男孩女孩颜值都不算高罢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七):重遇诗的美好

  很少看电视节目的我,偶尔一次看到看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即刻着迷,那场正逢武亦姝出场以及后来的“飞花令”环节,当选手不断说出带有月字的诗句,脑中不禁浮现出钱基博老先生的话:“我也不知道哪国的月亮圆,只知道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是呀,没有哪个国家写过像中国那么多的月亮诗,而且没有哪个国家写出过这么多美好的月亮诗。就在那一刻,我同很多人一样,又一次为中国诗歌之美而折服。

  我想之所以如此多人的喜爱《中国诗词大会》,并形成现象级传播,是因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有情而美。儒家的思想指向即为诗,所以诗词一直是中国文人最为推重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士的高洁、才华、济世、隐逸、风骨与傲气,都在诗歌中展露无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文人们都把情绪化为诗,即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应该说诗歌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情操,也把这种情怀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在阅读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涌现出无限的意象,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美好之处。

  另一点为人称道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诗歌再次与时代、与人相遇,使诗歌充满了更多的现实意义。每一个参赛选手的不同经历与各自气质,都为诗歌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既有果敢自信的陈更,也有淡定从容的武亦姝,既有独臂女孩,也有修自行车的老大爷,还有从事高压电工作的工人与抗癌农民,令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诗歌独特的精神魅力,苏轼历次被贬,他却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李白仕途不顺,他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论你在高峰抑或低谷,最终总能在诗词中找到属于我们的内心慰藉与精神力量。

  而这本《中国诗词大会》无疑是精彩的延续,其中再现了百人团对抗 “飞花令”、沙画线索题等环界,并力争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参与进来,题目完全复原了节目中的设置,每个读者都可以解答,包括“飞花令”的环节,附有答案与自我评价,并且对于每位嘉宾所提及的诗词都有备注。书末附有的诗词索引,详细记录了自先秦以至于现代所选取的诗词及作者,让我们体会到编者选取诗词的苦心,在经历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之后,我们还可以将时间凝住,细细品味咀嚼诗词中的言外之意。而这本书,让《中国诗词大会》这个现象级节目由屏幕上重新回归到纸端文字间,让瞬间风采留驻于墨色之间。

  书的编纂也花了很多巧妙的心思,解读诗句之余,还点缀有中国古典画作,且与诗作遥相呼应,更易体会诗中意境,比如在点评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字旁,附有一幅元代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轴》,笔致苍健洒脱,须知竹石是苏轼特别喜爱的绘画元素,在文字之旁更衬托出诗人的隐逸高洁。或许这本书与这档节目一样,可以激发出更多喜爱诗歌之人的兴趣,重拾诗歌之美,重拾古代艺术之美。

  历史上每遇文化变革之际,每次文学走到无路可走之处,人们总是以古为鉴,总能在古代文化中寻找到新的精神力量,因为那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民族根基,而诗歌则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滋养出的美丽花朵,久经岁月而不凋,藉由《中国诗词大会》这种形式,我们又一次与诗歌相遇,与诗的美好相遇。这就很好。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八):奔跑的路上,我们丢掉了什么?

  平生最为羡慕的一个时代,就是盛唐。 那是个绚丽辉煌的年代,也是个豪情万丈的朝代。那些年,才情横溢的盛唐诗人宛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难以计数的佳作,浩渺如繁星的意境,这些能跨越历史的溯流穿越千百年流传至今的名作,不仅是独居美感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当时,写诗成了人们内心默许的独特娱乐活动,正如现代人饭后刷朋友圈的习惯类似,古人喜好举办斗诗大会。或是一方凉亭,几杯烈酒,荷叶满池,池塘边是盛放的一簇簇牡丹,大家围坐一桌……于是就再这样充满生机的愉悦环境中,诗人们纷纷调动了全身的文艺细胞,不下片刻心中便有了大致,千古名句一挥而就。 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那的确是一个值得永远怀恋的年代。 这便是古人的惬意生活。可是如今我们现代社会,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东西,慢慢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从前的一切都依存自然而生,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恰恰是这种紧密联系,才让人类社会自然和谐,且人人都拥有着富有诗意的灵性。 现如今,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里的现代人某种程度上,已经渐渐丧失了这种与自然为友的纯美灵性。或者说这种灵性被压抑掩埋在了心里最不可见的一个阴暗角落。 有时候不由会想,现代的我们这些人,和古时的平头百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生活环境,科技水平,人文思想,还是别的什么东西?我看到过一句非常发人深省的话:“被闹钟或者机械化声音吵醒的人和被晨曦、鸟鸣唤醒的人完全是不同的人类。”是了,区别也就在这里了。现代人的生活里确确实实应有尽有,火车、电梯、楼房、高耸的水泥建筑、精雕细琢的食物、不断更迭的智能电子产品等等,这一切事物,我们周围的这些,我们所依靠的这些,其实都是没有生命的,更不用谈让人有美的感受的灵气与生机。没有生气与生机的氛围,现代人很难再如古人一般悠闲度日,满足的生活标准越来越高,我们不得不为之奋斗。耕田犁地的田园生活也成了奢望,腰酸背痛才是实况。于是再这样日复一日的摧残下,当然很难再生出一份写诗抒情的心境。 以前的时代,人们生活的背景板上画着日月星辰,还有有蒹葭、荇菜、木槿等植物,也有关雎、布谷、杜鹃等动物。这些源于大自然的煤海事物是可以让人人感悟与敬畏的。比起我们现如今,整日盯着一部智能手机,急匆匆地穿行在冰冷的水泥大厦间,古人们穿行在落英缤纷的桃树林里悠闲漫步,这样我们的生命体验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上文说了这么多,并非是贬低如今社会有多么负面,只是在想,如今仅仅是这样,生活终究很难见到诗词的影子了,那等社会再高速发展十年,二十年,甚至六十年,到了那时我们的传统诗词还能继续存在吗?这并非杞人忧天。可是为了适应真的该丢掉这些传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今央视接连推出的这几档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都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产生的思考范围也颇为广阔。 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拥有那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首诗的悠然心境了。我们日复一日过着“吴刚伐桂”般的枯燥生活,急匆匆在红尘中奔波,日复一日的生活挑战着我们的耐心,我们无法停下,只身独行。生活这颗桂树永远不会倒下,我们的斧子即便再锋利,也几乎改变不了哪怕它的一条纹路。于是单调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薄膜。这样的高速社会中,《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像是一道温柔缠绵的午后和煦的日光,它的热播,驱散了人们心间密布的沉郁雾霾,让“传统诗词”这一甘霖,重新撒遍了所有人的心田。 看着节目中一位又一位登台的选手,他们中既有稚气未脱的纯真孩童,也有风度翩翩的儒雅人士,温婉多情的柔弱女子,亦有精神矍铄的鹤发老人……其中他们答题的风度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沉稳把握,有急躁不安,有的惋惜叹气,有的激动欢呼……尽管结局不尽相同,但是从那一张张面庞上洋溢着对诗词歌赋的欣赏之意中,屏幕这边的我也不知不觉便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这套丛书的上部,介绍了几篇《诗经》中的经典之作,来自一些参赛选手的叙述以及节目组的细心挑选。 《诗经》就是我国诗词的经典代表之作。 首先《诗经》中很多诗很美。很浪漫,语言美,画面美,意境也美。我最喜欢《蒹葭》这首,水边,蒹葭,美丽的风景,又有爱情的主题,追求心中的爱人,婉转反复,值得反复吟咏。并且《诗经》也使我相信了一件事: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人有一种灵性。 每一页都有着不同的选手,不同的佳作,也得到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书里的插图内涵悠远,诗词旁有着详细的注解,在细品之下,古色气息朦朦胧胧。近似眼前而又触摸不到,朦胧憧憬,清远宁静的深情优雅之感,古色古香带着清隽而又烂漫的气息,心中迷漫而又隽永清灵。于是愈发觉得我们国家的诗词非常之美了。 那如何才能守住这些传统的精神产物呢?这里突然想到曲黎敏女士对诗经解读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中国自古就是诗教,诗教是美育,远比德育重要。因为美育源于天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小孩子看到花开就喜悦,这就是天性的同情。而德育源于后天,道德教育是为了防止人的过度自私而设定的维系互利的社会契约。我们之所以有道德约束,实际上是在告诉大家,因为我们是一个群居社会,人不可以滥用自己的自私。就是说在群居社会里边,大家要想都过得好,就必须遵守规则。 关于诗教和美育,大家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诗教就是背诗。其实,诗教不是背诗,而是要培养诗意的心、诗意的眼。可怜今人喜欢以“有用”“无用”区别事物,不知“有用”之物陷你于庸常,“无用”之诗则解脱你于庸常——有用之知识,是让你活着;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 不管是什么样的诗词,只要是有益于精神层面的,都是好诗。有时读诗,心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自己表达不出,那索性便不表达,反正不管怎样,读诗,赏诗,总归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读诗人,读词人,读伟人,读哲人,读圣人,再读寻常人,再读世间百态,最后才能读得自己半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九):生活处处有诗意

  最近出门散步,总能瞧见青石板上落满了星星点点米粒一般的桂花,萦绕在侧的也都是甜甜的桂花香,那种浅浅淡淡的香气就那么飘到鼻子里,让人微醺又很享受。很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搜肠刮肚,倒觉得古诗词更能妥帖的表达心意。

  “花味袭人露浅黄,不看姿色闻秋香。”“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

  其实,平日里的这种情境特别多,一夜忽来的春,天高气爽的秋,再细碎到波光粼粼的水;洒满庭院的月光;还有漂泊在外的离愁;美好的爱情、友情……

  这时候,就会发现古诗词的妙不可言,因为什么都不能比这更好。言简意丰,意蕴悠远,随口念出一句,就能很合时宜的熨贴人心。

  最近在读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下两册书将电视节目中的个人追逐赛、擂主争霸赛、飞花令搬进了书中,让关于诗词的内容不再那么单调古板,多了许多趣味性。里面除了有完美的赏析,还有好玩儿的答题机制,闲暇翻上几页,倒也有趣。而且越翻越觉得生活处处是诗意。

  说到美丽的景致,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说到抒情,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都不过寥寥数语,却能道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与情谊,实乃古诗词的一种特有境界。

  而且《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还解读了我们平时很多刻板印象的误读与曲解。

  像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一直把“蓝”理解为“蓝色”,然而实际上,这首诗中的“蓝”是一种水草,叫“蓼蓝”,为碧绿色。

  还有《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也一直认为这是浪漫的场面,而实际呢?其只不过是为了衬托后面归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悲伤之情。

  说起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也是在怀孕后重新正视起来,每次读诗都心下沉静。宝宝出生三个月后,每天读一首诗词和童话给他,小人儿总能很认真的听,还望着我笑。那么小的宝宝自然不懂我在干嘛,可是诗词自有它的韵律,光是读出来就很动听了。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有琴瑟和鸣把诗词唱出来的习惯,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乎曾经有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就是关于要不要孩子背诗词,一部分人觉得学诗词没必要,小孩子纵使熟读熟记也是无用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腹有诗书气自华呀。古诗词这个东西就是如此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读多了,自然悄悄在内心扎了根。有一天当你真的触景生情,脑中冒出曾经读过的诗句,才会意识到它的妙不可言。 秋天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周末在家不出门,泡一杯热茶,啃一口月饼,看看这书,倒也是有滋有味,生活处处有诗意,诗意在人心。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读后感(十):诗词是我闲常事——从诗词谈到《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

  对我来说,读诗还有作诗都是闲常事,是生活的一种方式。闲时,忙时,都可取一册诗词集来读,翻他几页,看他几首,都是一种消磨岁月,增进自己的方式;遇云,遇雨,遇月,都有一种诗情在胸中激荡,于是不能不吐而为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诗的民族。从《诗经》到《楚辞》,到诗,到词,到曲,诗文化从来不曾断绝,一直在流传,几千年的岁月下来,中国的诗文化从未变色,也从未改变,中国人是最脚踏实地的民族,也是最诗意浪漫的民族。诗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基因,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处境,都可以发而为诗。只要有诗,人总不会绝望,就总有路,我想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五千年而不绝,诗的功用是绝不可忽视的。

  所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我一有时间都会去看看。这次又遇到这个节目出了书,所以也自然地要翻来看看了。怎么说呢,就像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播出以来,引起的争论就不小,因为这个节目实在是有些别致的,和别的综艺节目都不太同,而又不是严肃的诗词讲坛,所以质疑的人不少。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这本书时,我也有一种直觉,觉得这本书引起的争论恐怕也不会少,因为从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实在是有些别致,里面的内容和传统的书大不一样。传统的书一般是只提供知识,人是不能和书互动的,这本书却可以让读者和这本书发生互动,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是比较欣赏这种做法的。

  我来说说这本书的优点吧,一是这本书选取的诗词好,这是最主要的一点,这也是这本书最值得买的一点。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各种诗词选集,比如《唐诗三百首》这些,其实诗词都在那里,读者想去读,现在网络又这么方便,都可以找到的。但是问题是中国的诗词太多了,光拿唐诗来说,就有数万首,其中好坏并存,一般的读者是很难分辨的,也没有精力时间去分辨,所以诗词选集的作用就是在中国的诗词宝库里,选取最好最能引人共鸣的诗词来呈现给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书选取的诗词,首先量多,再有都是好诗好词,有些是大家常见的,有些则是好的却不常见的,本书的编者应该在选诗词的时候花费了很多苦心,读这本书,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了解中国诗词的面貌,也最多地接触中国的好诗词。

  二是这本书用了十分灵活新颖的方式,在书本和读者之间有了互动。让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那些嘉宾可以在这本书里比一比诗词储量,就像是参加了一个纸质版的《中国诗词大会》,这对于读者看这本书的兴趣将会有很大提升,而且能让读者看完这本书后,想起许多以前背过的却忘记了的诗词,也能记住许多新的诗词。这本书是极其适合小孩子或者学生的,真心推荐之。

  当然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啊,封面插画啊,都十分美观大方,这些读者都能见到,就不多赘言了。

  最后我想说一些我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诗词是一少部分人的游戏,起码是属于那群读书人,或者上层精英的,所以《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一直有一种论调说,将诗词搞得这么娱乐化,这么让普通大众接触进来,会不会让诗词的形象受损,让诗词滥觞。针对这个论调,我想说的是,诗词从来不是一部分精英或者文化人士的游戏,中国是诗词大国,绝不是因为那一少部分人成就的,而是全民族一起成就的。从《诗经》开始,普罗大众就加入了诗的创作,《诗经》里的风,乐府诗等等,里面就有大量篇幅是地方民歌转化而来的。而且中国的大诗人,大词人,都是在中国这篇诗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篇肥沃的诗性土壤,我们有理由质疑,李白杜甫还能成为李白杜甫吗?中国自古以来,诗词在民间就有很高的流传度,中国是一个全民读诗,全民作诗的国土,所以让诗词回归大众,让诗词在平常百姓间流传,这是正该的,这是回到了诗歌的传统轨道了。让诗词复活,是有利无弊的事情,所以不管怎么说,见到人们越来越关注诗词,都是一件幸事,都是应该要大力支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