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10篇

  《神性的温柔》是一本由【印】泰戈尔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一):活得感性,并不是一件错事

  生命是永无休止的话题,太多深深浅浅的观点,在人类历史纵横交错。一部分人成了思想家,一部分人忧郁而死,还有一部分人茫于众生

  当然泰戈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似乎这个来自印度的智者,注定不凡。1931年,世界的齿轮缓慢转动,很多人都生活苦难之中,生活并没有太多值得铭记的地方。泰戈尔在这一年出版了《人的宗教》,即《神性的温柔》的前身。在书里,他不写诗,而是把他深邃思想淋漓尽致地写在纸上。关于生命,关于神,关于灵性探索,关于信仰追求。细细想来,这些都与我们如此相关,泰戈尔其实就在我们的身旁。

  思考是一件极有趣事情,尤其是当你试图寻找一些看似打了死结的答案时候。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的大脑接受信号的时候,要经过传导,传导又需要时间,导致了时间的延迟。这个时间的延迟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总是在处理过去80毫秒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过去80毫秒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在“过去”,一言一行都在过去,那么”现在“又是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善于思考的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对象,成为像泰戈尔那样的智者,却需要天分和自身的坚持。所以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泰戈尔,太多太多的你我都被他甩在身后。

  于我来说,过度思考偶尔也会带来副作用。有时候就会突然地,对所有事物失去了兴趣忙碌是无谓的借口,当时光摇摇晃晃地走过去,留在内心的始终空虚。于是我试着将生活解剖成细微碎片,好观察其中的纹路。可常常无能为力,只因生活过于庞大

  我一直相信神的存在,一切命运都是神掌心上的曲线。生活还没有达到想要的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过于理性满足不满足之间,充其量是一条落雨积成的小河流,绝不是人所想象的那般宽广的沟壑。就像泰戈尔在书中所说,生命在实现的途中会不断出现各种突发矛盾冲突,这是必经之路。所以不必太过计较,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奋斗过程。活得感性,并不是一件错事。

  我们的修行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参透生命的全部,只能在神的指引下,不断向前,再向前。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二):真正伟大力量心灵自由

  泰戈尔更多以诗人身份为人所熟知。

  曾经特别心仪他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痕迹,而我已飞过。悲观一点理解,比之雪泥鸿爪,飞鸟之无痕则更近于虚无,个体生命的渺小不言而喻。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人的精神意识如飞鸟展翅遨游太虚,自由而没有边界,则境界高远又远非我辈凡夫俗子所能及了。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与灵性的演讲集,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距离今天已近百年。然则,大师对于人类思想行为进行的思索与观照,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替我们提问,我们献上祭品敬拜的神究竟是谁?也替我们回答:其实当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更深厚的连接,有了一体感,内心的满足就会出现,也自然体会到无限了。他所预言的,‘如果我们用源源不绝的财富去填补心灵的空虚,智慧越来越缺乏团结和再创造能力,最后使整个人生都一片废墟’,今日不幸得到印证。

  这本书不是诗而胜似诗。当张若虚写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他追问的是哲学命题。泰戈尔不仅思考了人类的起源、进化,还用诗性的语言阐释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价值,人与自然、宇宙关系,与中国诗人异曲而同工。宁愿相信,‘所谓自由,就是不被自我和外在事物所绑架,用占有去制造狂喜’是一种神性的指引,让人类前进的脚步更坚定方向更明晰。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三):信仰与自由

  很钦佩泰戈尔的文采,他的语言是那么的引人深思,他的观点是那么的别具一格,他的描述又是那么的具有哲理

  书的排版也很好,开篇的几幅图片及下边的语句很是喜爱,比如,“一个人潜得够深,就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比如,“想靠着掐住某人的脖子来攫取自由,是办不到的。”真的是棒棒的,对人的评论也是很让人喜欢,“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说到这里,我要说说书中的内容,开头说的人的宇宙中很喜欢他的观点。“至尊至圣者不仅具有理发思考的能力,还有想像力、爱与智慧,他的灵性在所有人之上。对他的爱会扩及所有生命,这份爱的深度力度远超过其他情爱,当我们跋山涉水过后,我们会发现,只有爱会实现所有。”这也是我对信仰的理解,至尊至圣者就是爱,他的爱是远超一切的,是让人无法超越的,也只有借着他才能接纳周围的人。

  其次在人的天性中,也深入描写了一下信仰在人心中慢慢巩固,并带给人对完美理想的追求。无论我们对信仰的想法是怎样的,人心中的理想都是植根在一种合一的连接上,并贯穿了人的整个追求永恒的过程。并且用了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真实的体会到了这一过程的变化及巩固。

  再有灵性的自由,自由是内心真实的感觉,不会流露在外,因此没有任何速成或巧取的捷径。自由也不是无规矩就算为自由的。

  还有生命的四个阶段,也让人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与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分别。

  整本书也多次使用光明国度时,黑暗降临时,来对比的让大家了解他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观点,真的觉得是一本要多研究的书。

  最后附录中与爱因斯坦的对话,对信仰与真理的探讨,也让我深深的感觉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但其根源相似的,仅是因经历与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分歧

  很棒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四):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

  泰戈尔的诗歌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而其中蕴涵的精深博大人生哲理启示,则总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在唤起人们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泰戈尔的诗被人们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 泰戈尔不是通常西方意义上的诗人,也不是通常中国意义上的诗人,在他的本土,诗人之意比以上所称要大得多,那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我们说,预言家——凡人神明之间的一座桥梁。尼赫鲁一干人以“祖师”称他。他和甘地作为两个方向上的巨人共同孕育了印度独立解放的一代人。用现代身份来定义他,必须加上更多字眼: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诗人、音乐家、剧作家画家……只保留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的成就都足可傲世。他的通广深厚,近世也许只有少数几位人物堪可比肩:歌德、托尔斯泰……。诚如其研究者、孙女婿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所说:那些只能通过译文了解罗宾德拉纳特的人,难以对他天才的博大和深邃作出任何正确判断。 从8岁到80岁,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100余短篇、20余戏剧、2000余歌曲、1500余帧画以及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中的仙风道骨,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能回归生命本真。他是“人类的儿童”,泰戈尔的心从没老过,他一生清新与灵性的芬芳就像他的诗,不必押韵、不需雕琢,却最能说出生命、自然乃至宇宙本身。他一语道破天机:“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出现最多的人称是“你”。大多数情况下,这“你”是抽象的用法,指的是“梵我一体”的神。诗人常常把近乎崇拜赞美献给笔下的“你”,而且大部分赞美都非常深刻,以充分体现出梵--这神性的真理。泰戈尔的“梵我同一”的思想,是一种古印度的智慧。虽然在生活的表象中,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及其平常的人和事,但诗人却总可以发现超越于表象的东西,感受到隐秘冲动。诗人在万物生长和凋零中,在对邻人和家人的爱当中,领悟出神的慷慨宝贵的赐予。 这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帝或神灵,而是充实于宇宙,无处不在最高实体(“梵”)。在泰戈尔的诗里,神不是远在天国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人同在。神也不统治人,驭使人。相反,神创造和延伸自然,赐予人生命,启迪爱。 爱他人,就是体验到神,就是聆听神。在一切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人的爱,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中,神与人合而为一。 诗歌,歌唱美丽的自然,歌唱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赞颂神。 这里揭示的是这种神人关系:神以倾注生命为快乐,人以得到神的庇护而幸福。 神不但创造人,而且神通过人实现自己的神性。这神与人的相容,神性和人性的交织,是一切爱,幸福和希望的源泉。万物都是神灵的使者,当我心里有爱的时候,神和我们在一起。 瑞典人瓦尔纳-冯·海登斯塔姆大力推荐曾这样评价泰戈尔:“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新鲜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这位泰戈尔诗人。” 泰戈尔还为后人留下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部短篇小说和二十余种剧本。其中短篇小说艺术成就和影响,并不逊于他的诗歌创作。在泰戈尔之前,印度短篇小说还处于萌芽阶段,正是泰戈尔,使短篇小说在印度现代文学中展示了广阔发展前景。一些文学史家指出:“泰戈尔不愧为孟加拉短篇小说的真正创造者”,“优秀的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泰戈尔自己也说过:“这些短篇小说一向是我的宠儿。”可惜的是,印度国内和世人对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五):The Religion Of Man

  The Religion Of Man 神性的温柔,如果是一个没有很多经历的年轻人,除非是天才,否则写这类型书籍,我是主观上不认可的。作者是在1930年即出生后的第69年才将自己的感悟,关于哲学上的‘‘人的宗教’’整理成书。就如睿智的作者所写,这本书对于某些读者来说,可能仅仅是蜻蜓点水的兴趣。不过深入体会,随着年岁增长,我还是会体会到更多触及心灵与宗教的思想价值。 阅读本书,没有被说教的感觉,更多的是去主观思考。第二章开头的故事小女孩即兴编了个剧本,要我做其中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开头,生命确实也仿佛如此。读这书,感觉读起来很舒缓,读过看待一些烦恼也变得淡然,任何人,都无法回溯时间,将自己与众人隔绝。民族之间可以共存,人与人认知不同也可以友好共存,会有矛盾和冲突,更多的是谅解与包容。 写美丽的诗的人,他的思想心得读起来很舒畅美好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六):神性的温柔

  《神性的温柔》是一部泰戈尔的思想集,沉淀了其一生的思考智慧,于世人、于生命、于艺术都是极大慰藉。读泰戈尔的诗集不禁对这位百年前诗人肃然起敬激动不已。在我看来他是位真正的诗人。他的诗不在乎形式内容从那些优美的词句里我看到了一个美好宁静的世界。虽然和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但当我翻开书本那些跳跃出来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在某些时候和诗人的灵魂有某些契合点。

  对与自然爱情生和死宇宙等诗人有其独特的思考虽然刚开始对有些写得晦涩的文字无法理解其根本意思但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我发现不同阶段的自己读他的文字会有着不同的意外收获。 也许书写就是如此难以把内心的感情表达准确也不能完全取悦别人但首先要取悦自己并且是真诚的。 我喜欢那真诚平实的诗句中洋溢出的细微的快乐 而在这些细微的快乐中体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深刻的罕见的生活哲理所以他不仅仅是诗人也是哲人。 细细读来泰戈尔的诗句中犹如看到了他的灵魂仍旧在这世界上闪动着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诗中的疑问 ,“不知百年后还有谁在采摘这些花朵 。”那些文字犹如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远方呼唤也犹如一朵花的香气经久不衰四处飘逸。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七):神性即人性

  神性的温柔,这样一本大师的著作,总是会让人带着虔诚进行翻阅和思考。神性,实则探讨的是关于人性的哲学。本书大量的篇幅阐明了作者关于人、关于爱、关于人性、真善美、奋斗、自由等等,自身和时间和物资世界的关系,一本倡导人性、倡导爱的著作。

  我们各自生活的世界,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不舒适,不和谐,我们在各自世界行走的愈久,我们就与难以自明生命的意义,我们越会沉迷其中,难以参透格局。我们似乎忘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似乎忘了美,忘了善,忘了满足,忘了真正的爱。

  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升华自己的过程,泰戈尔用自己的思想来撬开读者的世界,送来一缕久违的振奋的阳光。人,要有爱,还应该懂得爱,心与心的共鸣给我的喜悦,即使面对种种限制和困难,我们依然要努力践行善行实现爱,这份爱足以接纳我们所有的悲苦。我们需要对生命进行思考,对人性进行思考,短暂又漫长的一身我们应该留下些什么,我们需要获得些什么,我们需要践行些什么,生命的历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努力朝向“永生者”迈进的历程,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信仰,我们可以塑造最美的人性,我们可以拥有至善至真至美,我们可以让自己圆满!

  神性即人性,来自人类本身深沉美好的人性!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八):内心安定的力量是生活智慧的宝库

  最近我看了《神性的温柔》,这本书不是说宗教,只是说生命,人生路上的一切及整个世界的变化。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们一直想不通的东西。如果你初看此书看几页可能不太懂,别把它放下来,有空的时候慢慢看。我已全部看完,不过一年后再看可能又有不一样的领悟。

  哲学,其实是人生旅途上的医药箱。生活中不时困扰我们的坏情绪、负能量,它们很多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有害的信念。这本书带你把内心阴郁的念头拿到理性的阳光下,学会反思和改善你的心智。《神性的温柔》传播着哲学对人性的乐观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把握自己的生活。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照顾好自己的灵魂,这是我们的责任。

  书里没有艰深的哲学理论,更像老朋友一样和你聊一聊生活并汲取信心和力量。

  一次遇见更好自己、练习美好生活的哲学之旅:书里,也许你会巧遇令人终生受用的哲学金句。在人的心灵中得到的安定力量才是我们生活智慧取之不尽的宝库。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九):原来泰戈尔还是心灵大师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成小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679573/

  泰戈尔的诗句,素以言语优美,浪漫抒情,一直广为传播,尤其这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更是耳熟能详。这本《神性的温柔》谈的是超越哲学领域的“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是泰戈尔晚年对人生思想的升华总结,他说,“从我稚嫩的少年时期开始,到如今的花甲之年,我的文字几乎都是这一思想的衍生物”。

  何谓“人的宗教”?泰戈尔把个体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完美的自我,透过工作,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礼拜来实现的,称谓“人的宗教”。若用现代的话说,其实就是灵修,泰戈尔则是心灵大师。

  相比现在五花八门的灵修,泰戈尔则强调是清源,以内心的感知,感受内心无限的存在。灵修不应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静坐冥想,诵读经书,更应是透过个人的知识、服务和创造力来达成。泰戈尔在晚年时,筹建了一所学校,以爱和行动,让孩子们参与生活中感受万物,既有快乐,也不回避痛苦,完善真实的人性,以人性为核心,让每一个人都能挖掘自我的潜能。

  泰戈尔的灵修,有三大特点,第一,既尊重、顺应人性,又提倡对人性的温和约束。第二,灵修只有要通过个人的知识、服务和创造力来实现。人性的完整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生命修炼来完成,离开生活的修炼并不能算上真正的修炼,只是浅薄的惯性使然戴着面具努力克制的愚行。第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需和谐共存。我们有两颗心,一颗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四处寻找目标,另一颗则向内体会一致与和谐。当两颗心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达到美好和谐的境界。

  泰戈尔谈灵修,不像现在的灵修流行读物,没头没脑的浓缩提炼,他的精华散于每节文字中,把观点由来自然说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个人灵修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神性的温柔》读后感(十):神性的温柔

  以前,只知道泰戈尔是位诗人,而当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写到“有别于清新质朴行云流水的诗歌,而是用典雅考究的文字解读人、灵性、生命”,很是好奇,特别想知道诗人是怎么思考宇宙、天地、万物生灵的。在思考人类的产生中,感觉泰戈尔是从社会科学层面去阐述宇宙诞生、生命出现在天地间的,他将人类的进化讲的是如此“教科书式”,然而,优美的文字里又带着文人的气息,不得不说他将社会科学同宗教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讲述。也许为了回应这种方式,附录里又收录了泰戈尔与 爱因斯坦关于“现实的本质”的探讨,他们有共鸣,也有分歧,而这场世纪之谈启发百年之后的我们,更多的对宗教的思索。在中国,对宗教的思考,可以说大众接受度远远不及哲学,然而,宗教,在泰戈尔看来,却是代表人类永生的灵魂。宗教简单说来,远古时期的图腾可以是一种宗教,复杂点,有神明、有信徒、有思想内涵、自成体系,是一种超越个人存在的能量,它的产生,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缺陷,如果人人都完美,还需要什么宗教来约束人的行为,更不会有千百年来人类对宗教的追随。从这个层面上讲,宗教存在于人类对其的信奉,人类成就了宗教,宗教也成就了人类。

  泰戈尔这本关于生命、关于宗教的思考,细细读来,直击心灵,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