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56: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精选10篇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是一本由李希凡 / 李萌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元,页数:5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一):经典常读常新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研读的文人学者举不枚举,各类著作各有思想闪光点。这本由李希凡 和李萌合著的《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更多的从几位代表女性的身上进行归纳、总结、反思与评说,对男性人物除贾政、贾宝玉、薛蟠、焦大外少有笔墨描述。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处于感情上受欺骗,身体上受玩弄,经济人格全无独立尊严的地位。

  书中众多女性的悲剧,从贵为金字塔顶的史太君到贵妇如王夫人、刑夫人、尤氏之流再到贵族小姐如林黛玉、薛宝钗及众多丫头的命运悲剧无不与那个时代的腐坏堕落朽败相关联。《红楼梦》所取得的文字高度、思想深度引得许多文学功底相关,更重要的是此书所表达的对各类美好形象的惋惜。韶华易逝,流水无情。警醒着现代人珍惜美好,做个真善美的之人。

  此书文笔流畅,语言简洁,点点数笔即将心中所感生动传神展现。独到的见解在文字间跃动,对于热爱《红楼梦》的人来说不可不读。书中的工笔画优美意境深远,字画双佳,引人沉醉。经典常读常新。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二):红楼众生,真境独得

  一部《红楼》阅一生。当然,这仅仅是对读者而言。《红楼梦》从小读到老,每每捧读,况味不同,所谓奇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更堪咀嚼的是,八十回之后的谜团终究未能解开。红学之所以成为学之一派,大体根源于此。

  做红楼考据的人和书籍洋洋洒洒,红学家也罢、作家也罢,不同背景不同视角的融入,使得红楼成为一个现象存在,只要谜底一日未揭,红学就一日不辍。在大量的相关书籍中,李希凡先生与女儿李萌的著作《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是相当值得一读的佳作。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收录作者剖析红楼人物的文章三十三篇,对红楼众生相几近全景扫描。无论对红楼权贵贾母、贾政、王夫人、邢夫人,还是太君座上“清客”薛姨妈、“阴微鄙贱”赵姨娘,以及贾宝玉、十二钗,乃至丫头、优伶、小厮、老仆等六十余人,无干主次、轻重,精雕细刻地加以逐一分析,可谓众生平等,皆入法眼。全书五百多页的容量,使得对每一个人物的剖析都具备了相当的厚度。相较于妄加臆断、一语惊人的许多红楼书籍,本书的究底溯源、扎实考据着实令人钦佩,老一辈红学家的治学精神尽在字里行间,一点一得皆有来处,不空谈、不妄语,可谓经典之作。

  对于大众阅读而言,本书的行文措辞一派生动流畅,全无掉书袋的艰深晦涩,在严谨治学与遣词优美之间达成了高度的和谐,足见功力。再加之著名工笔画家谭凤嬛女士为红楼人物新绘插画三十幅,文字典雅,画面精美,更给读者以良好的观感。如果说这部书是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的一人之力,未免失之偏颇,他的女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电脑工程师李萌女士的心血融入,更使本书增色不少。不同专业背景的交汇,使得一部红楼研究之作有了立体丰富的轮廓。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番享受。

  以书中《略论贾府诸爷们儿的末世形象》一章为例,几个标题的设计就足见精心,总标题是——“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之后的分论点分别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从家族的繁盛到败落,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再如对“都是些阴微鄙贱的见识”的赵姨娘,作者的分析立体丰满,尽管她“心灵扭曲,愚呆恶妒俱全,是荣国府中最不知自重且最没人缘的人”,但作者仍旧以——“熬灯似的”可怜人、“辱亲女”的糊涂虫、惹是生非的害人精等角度对这个曹雪芹笔下的卑贱人物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刻画,入木三分。

  对于丫头、优伶、小厮群体的分析,也不因他们的身份低微、篇幅短小而予以忽略,对每一个人物的描摹都下到了功夫和气力。何况宝黛钗。

  得之于心,传之于手,一部《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直是李希凡、李萌父女二人心血之作,当得一观。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三):透彻剖析,尽览风云

  对《红楼梦》的着迷源于年幼时陪外公外婆看《红楼梦》,听外公外婆讲《红楼梦》里的故事。太小的年龄,还看不太懂《红楼梦》到底讲些什么的时候,外公外婆的讲述是很重要的,这种方式建立了我对《红楼梦》的初概念。外公外婆是文化人,所以他们讲出来的《红楼梦》既保留了原著里的内容,也能让我听得明白。再大一些以后,就自己看小人书,因为那时候还看不懂原著,太多文言文无法理解。即使是后来长大了看原著,还是有很多地方理解不透,一知半解。穿插着看了一些关于红学研究类的图书,听了名人讲解红楼。此番读了李老与其女儿的《红楼梦》人物论,对红楼梦里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贾母是《红楼梦》贾府里权高位重的中心人物,其实后来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出场的人多半是围绕着贾母出现的,所以李老论红楼梦里的人物,首先就是写这位“老祖宗”。我只记得以前看过某本书上说到贾母是个懂享受的老人家,光是她吃的东西,就很有讲究,当时我还特意去记贾母吃的食物,什么“牛乳蒸羊羔”之类,光听名字就做得很细致,想必这样的一位老人家,在方方面面也是特讲究的人。看了李老的分析,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李老在文中就指出贾母是个懂得享受的“福寿老人”。

  这种原著与解析穿插撰写的文章,既能让我们回想起原著的内容,又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原著中的晦涩难懂的内涵,深度地剖析让我们进一步透视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所处的境地引起的思想变化等。

  说到《红楼梦》,众所周知“十二金钗”,她们是大观园里最亮丽的风景,十二个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优秀、漂亮女子,为首者为林妹妹。有人评说她太矫情,有的则批判她过于悲观,……我倒更喜欢李老对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分析,这个我极喜欢的女子,在曹雪芹的眼中和笔下本就是这般令人敬佩的女子,她善良、纯真、待人真诚、对爱情忠贞,虽然她有小任性小叛逆,但是她的那些看似不好的一面也正是她坦荡纯真的反映。李老对她的分析评价是客观的,尊重原著,因为当我读那些描写林妹妹的文字、她的言语、她做的诗词时,也是这番感受。林妹妹是众人最钟情的《红楼梦》女主角,其他十一金钗也各具特色,有人真有人直,有人忠有人倔,有人可爱有人高情商。除了林妹妹,我还喜欢史湘云。书中对她的剖析也十分到位,说她无拘无束,有“名士之风”。

  如此一本书,把我们喜好的红楼梦人物仔仔细细分析一番,既结合原著文字给出了客观的剖析,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以人人都可以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文字和语言来评价每个核心人物,帮助读者深入地认识大观园中众生,也帮助读者进一步地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而此书,则是那帮助擦亮明珠的布,有了它,那蒙在原著上我们没有读懂的“迷雾”慢慢地消散开来。就算是《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此书中也有对提点代表予以剖析,仿佛把读者带进了大观园,去仔细聆听小厮优伶们见证的兴衰。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四):精细解读红楼人物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经典之作,其人物之多。作者用如椽妙笔把大至主角如宝黛钗小至昙花一现的配角如焦大、柳湘莲等等,把当中的每个人物刻画得鲜明、立体、丰满,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社会群体人像。

  黛玉的犀利、孤傲、敏感、纯真;宝钗的温柔、敦厚、庄重;宝玉的偏僻、乖张、叛逆……通过他们富于个人特色的语言、对话、神态、动作等等……作者书写有的洋洋洒洒,有的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描摹了出来。

  《红楼梦》怎样去解读都是经典,里面有真切的人生百态,触发深思的社会现象,更有文学爱好者们鉴之不尽、学之不完的文学书写方式。

  红学家李希凡老先生和他女儿李萌(遗憾的是,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老先生的女儿已作别人世4年之久了)两人共同呕心写就的这本《红楼梦》人物论,在我看来,是不可多得的红楼人物论著。

  李老先生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著有《红楼梦评论集》《红楼梦艺术世界》《说情》等多本红楼梦文学评论。

  专业的李老先生透过此书深入解读红楼人物,当中论及的人物有几十个之多,每一个人物,在李老先生和他女儿的精细解读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弥补了对原著阅读不够深刻,对人物了解肤浅的遗憾。原来我读《红楼梦》只看到黛玉是一个敏感,得饶人处不饶人爱使小性儿的高傲女子。看了李先生对黛玉的解读,我对黛玉有了更全面公正的认识,看到她还有纯真、俏皮、活泼的一面。

  这本人物论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引领读者更真切清晰地了解红楼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而这红楼里的人物群像,他们的性情里有我的你的他的影子,这也是这经典的魅力之一吧。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五):红楼梦里鲜活的人物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以前囫囵吐枣看过2遍。此书博大精深,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我只记住七八个人的名字,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清楚,性格啊,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只不过喜欢里面的几副对联,还摘抄了一些精美的句子。前几年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这么重要的角色啊,隐藏着这么多秘密啊。后来看过周汝昌写的一个小册子《红楼小讲》,才知道,哦,原来红楼梦还有这么多版本,学界还有这么多争论。只可惜这个“小讲”太薄。直到读了《红楼梦人物论》这本厚书,觉得甚为过瘾,加深了对红楼人物的了解,一个个人在我心中鲜活起来。

  这本书专讲红楼中的人物,多是一章讲一个人,用的标题也往往是原书中最能概括这个人的一句话。它的好处在于,条分缕析了红楼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像我这样的人,细细读下来,觉得是在听李希凡、李萌讲课,讲得有理有据,生动透彻。人物复杂的性格表现,让人叹服,作者分析得好,曹雪芹写得好。

  红楼梦原著第5回太虚幻境梦中,贾宝玉阅读金陵十二钗正册全部判词,又在警幻仙子盛情邀请下,聆听十二位舞女的现场演唱。曲子共十四支,其中首支、末支分别为引子、收尾,中间十二支分咏十二个人物。本书的分析完全证明了红楼梦曲及判词图册十分重要,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

  比如,比如说香菱的画是: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用的是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指“桂”,寓意夏金桂。照画面与后二句判词,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写香菱最后被“扶正”,与曹雪芹的原意相反。这样我就明白了,怪不得说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做,类似这样的伏笔、暗示太多。

  袭人虽外表贤良,但有一些心机,让人刮目相看。最后还是嫁与了蒋玉菡。那条血红汗巾暗埋下的姻缘线。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千里伏线的高超写作技巧。

  大观园里无比热闹,我是外行看热闹。本书作者一分析,各色人物的表现,其实大观园里等级森严。那些丫头们,虽然身份都是伺候人,但也有很多等级,贾宝玉的丫头最多,有的都不能尽到宝玉的房里。就算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也还有受重视的,有不受重视的。大观园里开诗社,多么快活,但各怀心思,命运迥异。

  传神的红楼人物在文学百花园里熠熠生辉,感谢李希凡、李萌父女带给我们的红学研究。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六):咬文嚼字之乐

  拿到这本厚厚的《红楼梦人物论》,发现其作者正是去年生日时好友送的《红楼梦大辞典》的作者,那本书以词条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红楼梦里出现的各个事物,以此可见李希凡老先生苦心孤诣,在红学研究中花费不少心血。合作者李萌是其过世的女儿,看了李老对她的简介,不禁唏嘘,父女二人合名出版了几本红学作品,也算是了了女儿的遗愿,全了老人的爱女之心。

  李希凡老先生的红学之路,与政治也有所关联,他与好友蓝翊在1954年9月《文史哲》发表的《〈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第24期)刊登的《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批驳俞平伯红学研究文章得到主席亲睐,从而引起了一轮反胡适与俞平伯等新派红学研究的政治风波,特殊时期,由一本清代小说引起了文学届的政治动荡不免让人觉得可笑,上百年来红学索隐派和考证派争执不休互相批判,也未能评出个高下,但也足以看得出《红楼梦》一书的魅力,主席将它看作历史书,也有人把它看作清代贵族日常勾心斗角纸醉金迷,也有人将它列为香艳禁书,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之胸怀定其眼界,也便是如此。

  且不谈李老此前特殊时期的作品,仅从此书而论,不同于刘心武索隐秦可卿身世不凡的离奇,也不同于周汝昌先生真假宝玉原型研究的苦心辩证,李老对于红学人物的研究属于三观很正的解读派。在李老笔下,贾政虽正直但有心无能,王夫人也是一副仁慈之心,相对于宝钗的圆滑处事,他更倾心于黛玉的出世与风流,老祖宗对于宝玉的婚事,李老认为从她看见薛宝琴便想着要张罗亲事来看,她并不独衷黛玉,因而实际上宝黛分飞的悲剧早已埋下伏笔。每位文学家,在自己的领域都能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体系,在红学里李老深耕几十年,见解深刻,本书中他对于各个人物的身世性格以及未来进行剖析,引文颇多,也着实让人信服。虽恨红楼梦未完,但不得不承认,这失散的后半部让整本书成了多少人的心头肉,念念不忘,回味悠长。文学研究中,找到线索就能提出见解,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远比数学的解多得多。所以多是博览群家,取赞同之处与自己的见解融为一体,得到抽丝剥茧般的解密,实在是一种乐趣。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七):好作品塑造的人物,就是会让人反复品评意犹未尽

  前阵子看了某瓣达人亚比煞的一篇文章,《读者愛人物,胜过爱情节》,觉得很有感触。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剧,多数时候,还真是为人物所感动。哪怕是男二、女二,甚至男N、女N的小角色,只要在某个小情节上的一个闪光点有所触动,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一部大热一时的剧集,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种文章,多数也都是从各种角度品评人物,联系生活,抒发己见。可见对人物的关注是大众的共同之处。

  小说和剧集各有特色,文字所传达出的丰富内在信息,剧集所展现出的生动直观形象,各自的感染力都是不可替代的,每每也都有经典之作。比如广受关注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不但作品本身被广大的专业、业余的爱好者反复研究,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也是引发热议。《红楼梦》中人物繁多,即使是不太熟悉的人,也叫得出宝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角色,这些角色足以称得上深入人心。《红楼梦》能够成为传世经典作品,各方面的成就不一一列举,其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一定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在《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一书中,作者就重点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深入的点评。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读后感(八):新颖、精准的《红楼梦》人物研究

  看了作者的简介后,好奇地去翻后记,没想到竟流下了眼泪。自然不是为《<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学术价值而哭,因为我根本还没有看正文,我是为李希凡先生写的不知道女儿李萌离世的消息而哭,是想到他在知晓自己女儿在三四年前早已去世的消息后,那种无法描述的情感而哭。

  好在,他还有这样一本和女儿李萌合作的书存在。

  ——读正文之前心情

  金陵不乏美女,为什么金陵只有十二钗?因为曹雪芹写活了林黛玉、薛宝钗等12位女子(据李萌而言,还有晴雯和袭人)。中国小说中,不乏年轻的男性形象,为什么贾宝玉成为无可超越的男性形象(即便是今天偶像剧中的男主人公怎么做,我想都是无法超越贾宝玉的)?因为曹雪芹把历史责任、社会现实都系于宝玉一身。既然,曹雪芹已经将这些人物写活,那为什么李希凡、李萌还要对它们进行研究,况且从民国时期开始,就有很多学者陆陆续续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出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那是因为,李希凡父女是从自己的感动和爱憎出发,去诠释《红楼梦》的真善美。这种界定,将他们和读者放置了同一个水平,是一场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新意了。

  一个家庭人口多了(尤其是富贵之家),祥和、乐融融的背后就是各种矛盾和冲突,作为没落世家的贾府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而名义上掌控这个没落世家命运的是贾母,如此,李希凡妇女从贾母展开对《红楼梦》人物的研究就是再正确不过的事。名义上的大Boss研究完了,接下来就是实际的大Boss贾政了。这两个掌控者研究完之后,那自然是要对“竟一代不如一代了”的贾府诸爷们儿进行研究。这种研究顺序,鲜明地看到了《红楼梦》存在的根本及《红楼梦》中贾府发生一切事情的根本原因。看似是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谁先谁后都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问题大了去了,就像作为在贾府生活时间最久的史湘云为什么会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主要人物呢?曹雪芹是有自己思考的,这个答案在书中史湘云论里,李希凡父女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从掌权者(贾府最高辈分)——中间一辈——下人们,每一类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有自己的戏份,它们的特征和戏份如何,曹雪芹没有明说,一般读者也无法明确看出,但是专门研究者却是能够看出来的,李希凡父女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笔下,写出了真实的林黛玉,一般人(如我四年级的女儿)在看《红楼梦》时,对林黛玉的感觉就是小心眼、任性且话语刻薄,但是在李希凡他们这里,林黛玉是真情、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人物,是“悲剧中的悲剧”的女主人公,是经典的女性形象。是了,曹雪芹一个文学大家,夸一个人、贬一个人,又怎么能够明说呢。比如,人人都喜爱的薛宝钗,完美得如圣母,未尝不是曹雪芹的一种贬低。可以说,林与薛是真性情与假道学的鲜明对比。

  李希凡、李萌的语言既富有诗意,又有学术蕴味,读之,觉得自己之前没有想明白的《红楼梦》人物关系变得清晰许多。看来,这或许是《<红楼梦>人物研究》能够再版的重要原因。而且,锦上添花的是,书中还给出了精美的插图,文字与插图的结合,倒使得夏日读《<红楼梦>人物研究》,别有了一番韵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