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10篇

2018-04-05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10篇

  《创造难忘人物》是一本由[美] 琳达·西格 / Linda Seger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一):手把手教你创造难忘的人物

  我们都有在看电影或读小说时,被其中的角色吸引,以至在电影结束或小说读完后依然为之思考经历。而这恰恰是其间某个难忘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深刻感受。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中,为我们解开了难忘的人物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更是手把手地教在创作剧本、小说、电影和广告时该怎样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形象灵魂,以及人物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全书十个章节,每个章节由若干小节连缀而成,如同精心安排的六十三节精彩课授。对创作者来说,有好的构思还不足以成为一部好作品,构思和故事再好,需要人物来完成。那么如何塑造人物呢?琳达在开篇指出人物的塑造要从研究人物开始,并用九个小节来作细致分析引导创作者有方向有调理地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勾勒出一个轮廓。从人物背景历史地域、文化及职业等等赋予人物具象。作者没有流于枯燥说教,每个章节里层层递进点出如何走进自己创作中的人物,并用一个小节来做个案分析。个案分析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巩固也为接下来的课后实践练习做了铺垫。

  人物的构成是个复杂过程。创作者给予人物外形、内在以及言行等等诸方面,使得人物鲜活起来,并带有人物自身的特性。这一庞杂的过程被作者条理清晰地逐一分解,而这一分解的过程就是创作者需要学习、思考和反复修订的过程。“定义人物是个来来回回的过程”琳达告诉创作者,定义人物时需立足人物具有一致性与矛盾性这一特征,并以此展开思考和构建。一如作者在第二章节的小节中,引用《雨人》原始剧本作者巴里·莫罗的观点,“创造人物和雕塑家的工作相似:‘它就像雕刻泥块、切削木头一样,只有把冗笔去掉你才能得到好东西。’”

  “塑造你的人物是一个六步的过程:

  ·通过观察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作人物的连贯性。

  ·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添加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进一步充实人物。

  ·添加细节使人物非凡而独特。”

  整本书的授课几乎涵盖了创作过程中会遇到的不同的人物创作和分析,包括现实人物和非现实人物,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与人物密切关联对白写作。《创造难忘的人物》不止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剧本创作分析经验,尤为实用的是在每个关键节点,作者温柔地给出一个练习习题。譬如在“创造人物关系”这章中的练习是:

  仔细考虑你和朋友恋人配偶亲戚的关系。你们的关系中哪些地方符合吸引、冲突、反复和改变标准?你和他人的关系有没有够强的动力,能否据此创造一个故事

  类似的练习分布在十个章节中,像是在高度集中听课后,在课堂上做的现场练习,促进对课程理解和消化。诚如作者所言,比才能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训练和练习,如此才能清晰地表达个人的独特观点。

  电影《雨人》剧照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二):如何能够在电影小说中创造令人难忘的人物?

  在一部影片中对于影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物,主题和故事赋予人物的绿叶。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用巧妙绝伦人物的知识和精妙技巧,独特的见解让读者能加能了解到好的剧本和电影中创造难忘的人物有多么重要。

  作者简介:琳达·西格,编剧畅销书作者、好莱坞资深剧本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曾获得救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及月舞影展等其他电影节的多项大奖。

  作品简介:《创造难忘的人物》主要是如何塑造难忘的人物,提供了系列指导和技巧,所遇到难题时如何解决,适合编剧在塑造难忘人物角色时可以参考的一本书,这也是琳达·西格继《编剧“点金术”》这一剧本宝典之后的新作品。

  推荐理由

  1.适合编剧作为参考学习塑造深刻人物时可以参考的一本书,对于单调刻板写作的人来说,也是值得学习,能提升之后写出原创性的作品。写剧本、写广告、写小说,对人物的塑造都非常重要,以及电视与电影,都适合此书。

  2.书中收录了《飞越疯人院》、《雨人》、《走出非洲》等好莱坞一线编剧的专访,而且这些电影作为中国影迷都是非喜欢的。

  3.书中涉及很多优秀获奖的剧本和电影,从中一一举例如何设定人物,编制人物关系,各种指导和技巧。其中自己喜欢的几部电影《雨人》、《飞越疯人院》、《死亡诗社》、《安妮·霍尔》、《红粉佳人》等等。举例了几部著名小说中的片段,《飘》、《证人》、《一条叫旺达的鱼》、《普通人》等等。

  生活中喜欢阅读,阅读之后会看电影,因为国外很多好作品都会改编成电影,会通过电影的角度再和书籍对比,看看电影呈现的人物角色如何定义,演员如何去表演,去年看了一百零六部电影,并且给电影简单的概括和图片都保存起来了。自己想再看的时候看一下这些收藏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在手机电脑上观看,比较方便

  比较喜欢的是《乱世佳人》、《危情十日》、《死亡诗社》、《听见天堂》、《海上钢琴师》、《英国病人》、《伊豆的舞女》等等,好的电影打动人心的都是里面塑造了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人物的情感,人物的角色,人物的关系。作为影迷来说过了很久依然记得影片中的角色传达的含义,演员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都会留在脑海里。

  在生活中从小看电视,电视广告也有一些深入人心的,舒肤佳广告语:促进健康全家农夫山泉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语言的魅力很大,不论是以文字创造一个难忘的人物,还是文字可以创作一条几十年深入人心的广告,都离不开文字的画龙点睛的妙处。

  电影中有特别让人深刻的人物,在平时读小说中也有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余华《活着》中一直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徐富贵主角,富贵的性格老实善良,却也因为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过了惨淡的一生,在巩俐和葛优饰演的电影《活着》同样人物也是有特色;通过电影的徐徐推进让我们了解人物的内在运作,去了解徐富贵的年轻时候,中年时光,以及孤独的老年,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变化

  《活着》创作背景是讲诉了大时代,什么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诸多社会变革之下,人物徐富贵的年轻到年老,他的语言、工作、衣着环境变化都形成了后来我们印象中特别深刻的徐富贵这个人物角色。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语言传达出来更触动内心,跟着一系列情节变故,徐富贵这个人物不断失去家人,经历苦难,最后仅剩下一头老牛陪伴着年老的他。

  余华要去研究徐富贵这个人物,创作背景,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他当时的所处的文化时代,那个变革之下的历史时期。地域是余华设定的上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世事变迁

  通过小说作品和电影呈现的形式,我们更加清楚了解徐富贵他的人物背景,环境和时代,理解到上世纪40年代的文化。距离我们二十一世纪这么远,我们和那个时代的巨大差异,对那个时代的人物生活方式和居住地方也是通过电影和书籍了解到。通过电影和书籍了解到他们那个时期,语言、生活条件、衣着等等,从而使自己认识了那个时期人们的说话方式和用词。

  身边喜欢的人,是因为对方生理特征,他的长相,他走路的姿态,观察他身上的小细节,通过初步的观察和体验了解一个人的外貌和肢体语言,近一步寻找他的语言,了解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人物就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最后他身上不同常人的细节使得这个人物变得独特。

  琳达·西格在《创造难忘的人物》中说了几点建议:创造者创造人物时使用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对微小细节的观察,在为广告创造人物时,观察就更为重要,读者会对在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形成一种视觉印象,人物描写创造出的细节能够使人物很快被辨认出来,要使人物更加立体还得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最后添加细节细化人物,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

  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两部电影《霸王别姬》和《胭脂扣》,这是自己特别喜欢的电影,小说和电影都塑造了难忘的人物,作品人物有美而壮烈的内在,故事往往抓住人生光辉、最灿烂的刹那加以发挥。

  《胭脂扣》中张国荣塑造了风度翩翩的十二少,相比小说十二少这个角色着墨比原著更浓,梅艳芳塑造了深情的如花,一心一意寻找十二少。《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独特,张国荣用演员的身份演绎给予角色另一番生命,故事中蝶衣其实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命运是相互影叠,电影的结局更吊诡,同原著小说中相差甚多。

  电视剧中《红楼梦》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一直招人怜惜,这就是创造的一个难忘人物。黛玉人物出场,一进贾府,每个人先后出场,铺垫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一一出场,黛玉金建不同的长辈与同辈姐妹

  黛玉的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妩媚风流

  ”

  黛玉的衣着描写着墨较少,在大观园姐妹们一起赏雪作诗中有描写道:“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缎双环四合如意绦。”

  黛玉的语言,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性格鲜明。红楼梦中有一段是宝玉去梨香院看望薛姨妈,同宝钗互换配饰欣赏,又闹着想吃一粒冷香丸,黛玉这时进来明显吃醋了,好一个口齿伶俐讲了一番。一见宝玉,就说:"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问她怎么说,她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追问她是什么意 思,她说: "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黛玉是灵性诗人,《葬花吟》、《秋窗秋雨夕》、《题帕三绝》、《杏帘在望》,菊花诗等等。

  用琳达·西格《创造难忘的人物》中讲解的人物的知识和技巧来说,《霸王别姬》、《胭脂扣》和《红楼梦》中这些人物主角的诞生,无疑是很出色的,难忘的人物,成为经典,历经时间考验,段小楼、十二少、林黛玉,这些都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人物角色。难忘的人物是因为有哪些独特,非凡的细节让人牢记,而人物极少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关系中,一部好看的电影,出了主角还有印象深刻的配角和一些有特色的小角色。

  琳达·西格这本《创造难忘的人物》更适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想起一些曾经看到过的电影和印象深刻的人物,电视剧中的深刻角色,电影中呈现的难忘人物,广告中出现的人物传达的广告理念,还是书籍中那些文字描写让你对一个人物印象特别深刻。写剧本,写小说,写广告,都可以创造一个让读者听众难忘的人物角色,透过小说文字,电影视觉,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三):冰山一角

  一本非常有用工具书。甚至有一章专治糟糕对话,简直感激涕零。

  我觉得这本书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究竟如何塑造有感染力的人物,同时避免刻板化。

  我认为一个好的故事最重要的部分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情。读者的感情需求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得到满足。而产生共情的方式是建立读者和人物之间的联系

  比较基本直接的方式是让人物经历读者在现实中会经历的事情。读者会对这些角色产生代入感,进而对他们所感受到的一切感同身受

  但读者并不希望把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中再重复一遍,所以一个故事引人入胜要素同时也要包括放大的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经历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构建一个读者所熟悉的能够接受的环境,使读者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果自己面临故事中的情景会作何选择

  以上是我认为的塑造一个有感染力的人物的方法,但要如何实现呢?

  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尽量多维的思考和设定。人物的性格不应该是平面的,这决定了能否成功的让读者产生共情。

  一个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很多背后的设定支撑着这个角色的所有行为举止思维逻辑。我认为关于人物的思考越多,对这个人物的了解就越深入,也就不容易把角色写崩。

  不仅仅是主角,其他配角也需要有强烈的动机贯穿所有活动,而这个动机的逻辑链条必须是完整的。

  但如何能够避免塑造的人物落入窠臼。

  我认为需要在合理情况下为人物的不同性格元素设定一定的关系。它可以是因果关系,或者干脆是矛盾的。

  不写千篇一律的角色,不写性格平板的人物。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人设写太多有时候也会绊住情节,他们应该是相互补充而不是阻碍的关系。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性格,但被表现出来的最好都是和情节有紧密联系的。

  最后还是需要去生活吧,去观察和体验,去感受世界。

  享受写作的过程,享受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的过程。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四):当你的人物活不起来时,可以看看这本书

  创造难忘的人物有多重要

  关于创造难忘的人物,我想是作为编剧、小说创作者、甚至文案策划都会遇到的难题。创造难忘的人物究竟有多重要,书里举了一个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广告。

  创意人塞斯沃纳这样解释广告概念的形成:

  “客户跟我们说:想找名人作推广,因为我希望推广不局限于葡萄干本身。我觉得,一个名人能让它有个性,更有内涵,这可能是我们靠产品本身做不到的。而我们说,可以考虑葡萄干个性,让它自己成为名人嘛。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一群葡萄干在‘我透过葡萄藤听到了’的歌声中起舞。然后我们又考虑葡萄干长什么样,我们觉得它应该更酷,有一点盛气凌人。而作为反差,其他的零食就不那么酷,不那么时髦——比如萎缩的薯片,融化的糖块,鞋子粘到桌子上的口香糖。葡萄干穿着不系带的高邦运动鞋,带着墨镜。而脆饼干穿的是翻口皮鞋,糖块穿的是沙漠靴——它们的一切相形之下都不太时髦。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不再仅仅依靠找名人作代言塑造品牌的单一模式,有时候,会自己去塑造它。这个产品不再是产品本身而已,它被赋予了一种角色,角色人物的性格就是产品的文化。我相信,比起看见一个名人拿着一包葡萄干,一群穿着酷酷的葡萄干小人显然更容易让人记住。

  这就是创造难忘人物的重要性。

  如何创造难忘的人物

  在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陷入了写小说的瓶颈中。发现自己在故事里塑造了一个人物,但这个人物和故事里另外的人物除了名字不同之外,找不到很明显的差别。我知道,这样的雷同性不会让读者记住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指出了关于创造人物的一些技能,我把它大致总结为三个步骤:

  1、 研究人物

  首先你得了解你想塑造的人物,他处在何种文化历史背景之下,他的身份职业。你得去对大环境做研究,才能将他不会太突兀地放进故事环境中去。包括他的过去,也有可能成为他性格或作出某种行为的原因,这些不一定是要在故事里详细表现出来的,但是你得知道,你得掌握笔下人物的逻辑性。

  2、 定义人物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提出了两个词:一致性与矛盾性。这也是我在写小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人物太一致,扁平化,不丰满。书里给出了几个方法:

  a、 为人物添加矛盾性

  矛盾性并不无视连贯性,它们只是在补充。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位非常谨慎,害羞,谦逊的教授,他对自己的领域非常了解,对自己的学说抱有强烈信念,在任何宗教问题上都有旗帜鲜明的立场,这就是他的连贯性。然而这个教授竟然做过牛仔,还以在犹他州的盐沼上赛车而闻名,这就是他的矛盾性,这些特性使这个教授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物。他不再是呆板的。

  、 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如果你创造的人物只有连贯性,那么他们是立体的。如果添加了矛盾性,那么人物就会独特得多。如果想进一步深化人物,那么还有其他一些可以添加的品质——可以在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上拓展他们。情感深化了人物的人性。让人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起来。

  c、 细化人物

  灌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任务是多维的。但是另外还有一步才能使人物成为原创性、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添加细节。

  严歌苓是我读过的对于细节描述很是精湛的作家之一。人物在她的笔下不是靠对白而活起来的,而是靠细节。一个人物的小动作,眼神,甚至微表情,都能被她捕捉到并放大成为人物的一个特质,让人物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解决人物难题

  写作者会遇到困难,人物也会遇到困难。有时候,想法就是不来,人物哪也不肯去。这会写作者很沮丧。但是,不妨把这当成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看待。

  卡尔索泰说:“你必须尝试去生活。你必须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个创作者,意识到外面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进入这个世界,你就会错过正在发生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我遇到写作瓶颈,感觉自己笔下的人物怎么都活不起来,故事也毫无推进的时候,我就会走出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找灵感。比如地铁上遇见的偷偷哭泣的年轻人,酒吧角落里神情凝重的中年人,旅途中遇见的行为怪异的陌生人等等,这些人物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我会去想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毕竟,创作还是来源于生活。擅于进入这个世界并观察它的人,才能打开写作思维的大门啊。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五):这是学习创作人物必备的工具书

  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大泽在昌在他的著作——《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中用5个维度4个等级来评价一本小说的质量。这5个维度分别是:情节、角色、文笔、对话、立意和噱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角色”,其他要素都是围绕角色展开的。

  看书时有个一闪而过的疑问——那如何写出立体饱满令人难忘的角色呢?没想到,很快就从后浪出版公司看到《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正好可以解答我的疑问。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六):如果吴聘没有死

  我从读小学开始,就是一个十足的电视剧迷,追过的剧无数,记住的人物、剧情颇多,碰到臭味相投的朋友,聊个几天也聊不完。

  身边有朋友会写剧评、影评,我追了这么多年剧,要写这个,却提笔忘字,什么也写不出来。于是就想看看到底这些深入人心的人物和剧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是美国作家琳达·西格教授的编剧教程系列中的一本,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琳达·西格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策划咨询工作,且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因为在剧本咨询上的成就,还获得了救赎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创造难忘的人物》从研究人物、定义人物、创造幕后故事、理解人物心理、创造人物关系、添加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对白写作、创造非现实人物、超越刻板描写、解决人物难题等十个方面对如何写出一个好的人物给出了方法和建议,并且用多部经典剧中的人物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琳达·西格在第一章创造人物中指出:“创造人物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只有一条路能够突破人物的问题,那就是回到研究中去“。这让我想到了电影《一代宗师》拍摄时,据传演员张震为了能够饰演好一线天这个角色,实实在在去学习了截拳道,并且最终拿了个冠军。后来这部戏反响很不错。

  研究人物,包括很多方面,背景、文化、地域等等,这些都不难想见。我喜欢的作家路遥,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很有地域特色的。

  看书的意义在于实践,《创造难忘的人物》可以说是为编剧们准备的教材书籍,但是我本人并不是编剧,至少短期内是写不出一本小说或者一个剧本的,而书中所列的诸多电影、电视剧都是我没有看过的,所以整体感觉书看完以后,领悟不够深。

  琳达·西格在每一章后都留有作业,我虽不能完成一份创造工作,但是觉得可以试着用书中的方法来分析下自己追的剧。恰好近期刚刚追完年度大长戏《那年花开月正圆》,从收视率来看,这部戏无疑十分成功,剧中主角周莹、吴聘、沈星移形象深入人心,而大反派杜明礼的饰演者俞灏明,据说在剧外被观众骂的不行。

  可见,单从剧情及人物的创设上来看,《那年花开月正圆》是十分成功的。那它为何能够成功呢?

  一、研究人物

  1、背景

  《那年花开月正圆》的主角周莹,并非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她是有历史原型的。因而,针对这个人物的创作,首先不能与历史脉络相悖,无论中间的细节如何,她身上发生的大事件都得在剧中体现,而且与历史相符。

  这一点这部剧完全做到了,周莹的历史评价就是一个优秀的晋商,一个女商人,一个死了丈夫撑起一个家族的女商人。但是光这么些亮点,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必须得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因而,在不违背历史环境的情况下,就得有虚构,符合背景的虚构。

  周莹本身其实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但是剧中把她虚构成了一个江湖卖艺的,聪明机灵但靠坑蒙拐骗为生的姑娘。当这样的周莹嫁个温文尔雅的吴聘,遭遇大家氏族文化的吴家东院时才有冲突,有了冲突才有了看点。

  而这样的周莹如何一步步征服家族众人,站在领导者的地位,又更是纠结着人心。当然,周莹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大背景——她的丈夫死了。历史上的吴聘应该是病死了,但是在这部剧里,唯一一致的是,吴聘过早的死了,他的死牵动着几方故事背景,一环扣一环,因为他死了,周莹不得不撑起吴家东院,因为他死了,重情重义的周莹必须给他报仇,于是才有了后面的精彩纷呈的剧集。

  2、文化的影响

  如果单纯说因为性格冲突,导致周莹与整个吴家东院矛盾,那么冲突太过单一。当时的大背景是清朝末年,西方思想逐渐进入中国,周莹是迫于生计养成了那样的性格与习惯。但吴家虽不是士族,却是大家,吴聘也是饱读私塾,个性温和,待人真诚友善。也正如此,他深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性不能抛投露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这些思想他都有。所以没有遇见周莹之前,他觉得即便不爱胡咏梅,也是可以娶她的,娶了她也是能做到敬她爱她的。当听闻周莹在大街上与洋人说话,他也气愤不已,与周莹发生争执。

  但另一方面,吴聘是欣赏周莹的个性的,并且深爱她,所以即便违背他的固有认知,他依然愿意包容她,接纳她。但是其他人却不能如此了,所以,周莹与整个吴家东院格格不入。在吴聘死后,周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代价,才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赵白石身上,赵白石比起吴聘更是深受封建礼教之害,期初对周莹厌恶至极,可是当他爱上周莹以后,她的行为变得率真可爱,更为真实。

  3、地域

  这部剧几乎就是发生在晋中,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晋商经商的状态。而吴家东院、胡家、沈家都是当时晋商的代表。而吴家东院诚、信之本,也贯穿整部剧的始终。一个靠坑蒙拐骗进入吴家的媳妇,被吴家长辈做人做生意的诚信影响,最终接着长辈的重担挑了下来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4、职业

  周莹最初的职业就是一个卖艺走江湖的,后来机缘巧合嫁入了世代为商的吴家,开始了经商之路。而整部剧里,出场的重要人物几乎职业都是经商,但在那个年代,经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跟官府打交道,要有官府的庇护,因此又导出了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

  剧中将当时朝中存在派系斗争的几个关系全部通过生意场上的较量融入了剧情,这些暗地里的斗争直接导致了吴家东院的衰落和吴聘的死亡,也就是后面故事的引子。

  从研究人物来看,《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编剧无疑是将当时的大小环境、大小背景都研究的十分透彻了,各种因素杂糅在一起,催生了这部剧的冲突和矛盾。

  二、定义人物

  《创造难忘的人物》中提到定义人物,既要讲究人物性格的一致性,但添加矛盾性才能让人物更为有趣。如果还能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那么人物将会更为立体。

  《那年花开月正园》中的很多人物,都是符合这种立体化的标准的。

  1、赵白石

  赵白石是封建思想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女子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方为正道。从一开始他就觉得周莹不守妇道,不听教化,看不惯周莹的所作所为。他的价值观就是封建礼教价值观,他对待妇女的态度就是封建守旧思想的典型代表,可是当日渐熟悉和接触的更多,他开始不受理智和思想的控制,爱上了周莹,当出现这种矛盾后,他企图用礼教来战胜自己,每天读几遍礼义廉耻,可是最终还是情感战胜了愚昧。

  2、沈星移

  沈星移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他喜欢可以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下人周莹,当他奶奶说可以给他收个人的时候,他觉得周莹合适,他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给下人的莫大恩宠,周莹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所以,当遭遇拒绝,他怒不可遏,自己一个少爷,对你一个下人如此之好,你竟然不识好歹。

  这是由小到大沈星移的性格,他冲动、人性。可是随着家族矛盾的深化,他卷入了商战和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接受了新思想,反而成为了坚定的反清份子。

  3、沈四海

  这个人物给人的印象首先就是贪图利益,是一个典型的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对待下人苛刻,不能做到像周莹要分红分股,任何时候能够小气的决不大方。但是对待杜明礼却十分大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

  剧中有一段对白十分经典。杜明礼不允许沈家经营机器织布剧,沈四海便放弃了,后来沈星移问他为何,这么巨大的利润,你舍得?沈四海说:我这个人啊,别说是几百万两,就是几两银子不挣,那也是在割我的肉啊。但是与命相比,自然还是命更重要。

  4、杜明礼

  杜明礼这个人从小遭遇凄惨,他自私阴毒,但他一直感念胡咏梅的一饭之恩,他喜欢她。所以,他不能忍受她嫁与他人,他想尽办法接近她,让她依赖他。以期获得常人般的爱情,可是当她走投无路向他求助时,他再三挣扎却放弃了她。

  以上这些人物前后矛盾吗?自然是矛盾的,但是这些矛盾与他们一贯的性格违背吗,其实并不,杜明礼放弃胡咏梅本身就是其自私的延续体现,而沈四海放弃金钱也体现了 一项贪利惜命的特点。

  不光列举的这些,剧中几乎每个人物都符合《创造难忘的人物》中关于定义人物的特点,如周老四,向往自由,但骨子里爱女儿,又愿意为女儿放弃自由等等,都是矛盾与一致性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些,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真实的。

  三、创造幕后故事

  要说幕后故事的创造,《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编剧巧妙利用了历史上周莹的丈夫吴聘早亡这一情节。

  通过吴聘的死,创设了三个不同的暗杀故事,贯穿整部剧的始终,使原本的一个女人的励志故事穿插了如警匪剧般的破案情节。

  又通过吴聘的死,虚构了沈星移这个人物,丰富了女主角周莹的情感生活之外。沈家与吴家的恩怨遭遇两个人物的爱情,将矛盾升级,增添了剧情的可看性。

  而这种幕后故事的创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多了很多人物心理活动,尤其是女主周莹,如何对待可能是杀死自己的丈夫的沈星移?如何对待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星移?如何对待害死吴蔚文的沈家?

  赵白石如何面对自己的真实内心?这些都是人物心理描绘,在剧中很多场景有体现,可谓精彩纷呈。

  《创造难忘的人物》中提到大多数故事都是关于人际互动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也不例外,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同一组人设关系还分很多种。比如周莹与沈星移算是仇人,却又是恋人,还是生意上的竞争对手。

  我想不可能每部剧都能达到《创造难忘的人物》中的所有要求都齐全,但是《那年花开月正圆》几乎都全了。这大概就是它成功的一大原因吧。连剧中的小人物都被观众记住了,那么这部剧无疑是成功的。所以,《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编剧应该是深谙创造人物之道。

  只是于我个人而言,看完以后常常还是会想,吴聘这么好,怎么就会死了呢。可是吴聘死了是事实。如果吴聘没有死,我想历史上的周莹也许也不会成为那个成功的女商人吧。她大概会缺少这个机会。那么,今天也不会有这么一部剧了。如果非要拍,大概角度会是一个女贤内助的故事。女人,从幕后走到台前,需要努力的岂止一点点。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七):写人

  作者琳达不是编剧,而是剧本顾问,这意味着两件事。

  一是不太会像那些编剧写的编剧书,作者要花大篇幅去写“我是如何写《XXX》的”,倒不是说这么写有啥问题,而是我实在是不乐意看作者自嗨。二是我更私自的看法,做事的人和教做事的人常不是一回事。创作者专于创作,但未必对创作方法有系统的总结。

  虽然不是编剧,但琳达看过太多剧本,而且和编剧们有广泛深入的讨论。所以这本叫做《创造难忘的人物》的书,简直可以改叫“我认识的编剧是如何创造人物的”。

  这本书把编剧如何创作人物,做了归类整理,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定义人物,如何处理人物关系,如何写对白,然后琳达做了这件事。她把问题一一罗列,又把自己的建议,和编剧们基于创作的分享合在一起。

  结果这成了一本查询类的工具书,在某一个具体如“如何理解人物”的问题上。琳达干脆直接转其他编剧的建议:“假如你对一个人物及关系了解不够……有一种处理方式是,把这些人物放到和故事完全无关的场景去,例如一个人点了午餐又把它退回厨房,其他人因此而为他羞愧。他们会如何谈论此事?这种方式比几乎其他任何方式都更有助于你理解人物。”

  你看,这是不是看起来很着调?

  假如你想看到创造性的编剧建议,又或者大而全的剧作法,这不是周全的教材。但是,假如你和我一样,只想在某个剧作的小问题,立马查到一些有的没的建议,那这本书不错。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八):怎样写出一个拥有灵魂的人物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或是小说,人物的塑造始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看完一部好的作品,人们可能会忘记作品中的某一个场景、情节、关系等,却仍然会记住那一个让人刻骨铭心,或者说真实得似乎曾经存在过这个世上的人物。

  《情人》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九):小说作者、编剧必读10条创造让人难忘人物的方法

  也许你梦想成为一名东野圭吾那样的小说家,也许你正在公众号上努力练习写故事,也许你是一个渴望成功但却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小编剧,但你应该要知道,所有的这些目标,都需要刻意练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练习怎样创造让人难忘的人物。 琳达·西格的《创造难忘的人物》中就给出了10条创造难忘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想成为著名小说家和编剧的同学们注意了。 1 研究人物 创造人物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大多数写作都是对新领域的个人探索。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做一些研究,以确保人物和环境真实并有意义。你故事中的人物总会来自几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那些和你具有相同背景的人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到他们的节奏和态度。而对那些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物,你就必须做些研究才能保证他们的文化得到真实的反映,才能保证你创造的人物是有区别的,而不只是说话做事都一样的不同名字而已。 那怎么做研究呢?琳达·西格说,如果你除了写作还从事别的工作,比如医疗、房地产或历史教学,那么你在工作中吸收到的一切素材都能被运用到写作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一篇关于房地产业的短篇小说或一部以中世纪英格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中。注意观察生活,留心细节是做研究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创造有力人物的过程中,理解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解研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一旦新手们克服了最初的研究阻力,很多人都会找到一条最令人兴奋的、最有创造性的、最愉快的写作途径。它为赋予人物生命的想象铺平了道路。 2 定义人物:一致性与矛盾性 如果你只设定了一两个前后一致的品质,那么你就会有创造出俗套人物的危险。合情合理的人物不能成为受限制的人物。通过对连贯性的创见,你可以产生很多并非俗套的联想。但你仍然要选择人物的某些方面在剧本中揭示出来。如果你了解和理解某种人的核心气质,那么读者或观众就会感到清晰很多。 创造人物通常都以有力的刻画开始。生动的第一印象给予了你对人物的感觉。 琳达在《创造难忘的人物》里说,创造人物有几个阶段。尽管你不一定按照如下的顺序,但这些阶段必须包括: 通过观察和体验,得到第一个想法。 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刻画。 寻找人物的核心,以创造人物的合理性。 寻找人物身上的矛盾之处,以创造人物的复杂性。 添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进一步充实人物。 添加细节使人物非凡而独特。 3 创造幕后的故事 幕后的故事不能讲得太多。如果人物必须坐下来谈论往事,他们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气。用冗长的独白、闪回和展示传达过多的幕后故事信息将是致命的,它会拖了故事的后腿,而非向未来推进故事。 通常,以只言片语每次透露一点幕后故事是效果最好的。 如果一个人物现在要经历重大的改变,那么写作者往往需要一些幕后故事信息,以帮助解释这些行动和决定。 4 理解人物的心理 很多创作者都明白童年的影响有助于构建人物。科尔曼·勒克说:“当我传授编剧技巧时,心理学中只有一个领域对我是极端重要的,那就是理解过去的孩子。假设心理学中有什么更为重要的东西能运用到写作中,那就是要理解——即使是成熟的成人,在内心中依然有一个‘过去的孩子’存在。如果你理解了‘过去的孩子’,你就能创造出影响人物的童年经历的关键性事件。” 人类比分类系统复杂得多。然而,肯定有一些稳定的行为和态度模式支配着人们的心理。鉴于人们都有基本的欲望,他们都是相同的;鉴于人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反应,他们又是各不相同的。理解这一点即是创造具有丰富内在和外在生活的立体人物的关键。 5 创造人物关系 戏剧本质上就是关系。它极少关于一个人的,通常是关于人的互动和影响,而结果就是由于这一互动导致了人的转变。 没有富于动力的关系,人物就会变得平淡无趣。冲突和反差提供了人物之间的戏剧,并且证明人物关系可以和任何个体人物一样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你可以把这些元素——吸引、冲突、反差、转变,运用于爱情、友谊、合作乃至任何类型的人物关系的创造中。 6 添加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 添加辅助人物可以为故事增色。正如画家不断添加细节使画作完满一样,作家也通过添加辅助人物赋予故事深度、色彩和质感。 创造辅助人物的过程: 决定人物的功能。 创造一个人物,与执行这一功能的人物形成反差。 添加细节,充实人物。 7 对白写作 优秀的对白传达出冲突、态度和意图。他不能讲述人物,而要揭示人物。 首先要精简地写作,别的什么都不用干,你就能把对白提高百分之五。不要写“真是”或“我已经”,把所有的语气词诸如“好”、“哦”、“你知道”都去掉。只需让它更加富于对话性,改进便已经开始了。 8 创造非现实人物 琳达在《创造难忘的人物》里给出了一个练习:尝试创造一个代表正义的人物。从列出与正义有关的品质开始。这张列表中可能包括正直、中立、没有种族性别歧视、对法律精神和条文都有认识。 刻意练习,是快速进步的最好方法之一。 9 超越刻板描写 添加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的积极描写不仅能拓展故事的色彩,也有助于创造出更有力、更清晰、更立体的人物。 10 解决人物的难题 通常作者会遇到诸如以下的人物问题:人物不可爱,理解人物的问题,人物模糊的问题,商业性问题,辅助人物问题等。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写道,盖尔·斯通说,有时候,一种名为“自由写作”的技巧会有帮助,基本上,这就是说,写任何你认识的人,写任何你想象的人,写任何你看到的场景,甚至只是描绘窗外的景色。这经常有助于你把头脑中的想法和情节、故事、人物问题上的解决方式联系起来。 卡尔·索泰说:“你必须尝试去生活。你必须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个创作者,意识到外面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进入这个世界,你就会错过正在发生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只有你真正在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手写生活。

  《创造难忘的人物》读后感(十):李奥•贝纳的大师课:如何打造令人难忘的广告人物(附人物检查表)

广告是人与人沟通的行业。我们应永远力行这个原则。 ——李奥·贝纳

  太多的广告“How to”书籍、课程都在教大家如何写出销售力千万的文案,但是却忘记了除此之外,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优秀广告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说到威猛先生,你就会想起那个在你们家马桶和厨房间穿梭的超人;米其林宝宝的形象已经摆脱了轮胎圈走向了儿童摄影界;还有娃哈哈,已经和王力宏的形象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