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10篇

2018-04-10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10篇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由[加] 布兰登·罗伊尔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一):大师都是如何写作的,这本书都告诉了你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把写作比喻为建房:“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我们写文章也必须先选好材料,想好结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此观点正与加拿大作家布兰登•罗伊尔的写作观点不谋而合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哈佛大学毕业生写的写作入门书,并被誉为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的必备读物。

  布兰登•罗伊尔任职于Kaplan期间,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都相继出版,成为全球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通过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写作方面的技巧,其中包括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教你如何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并用13道写作练习题验证了写作技巧的有效性。

  一、整体结构

  我们都知道,盖房子的第一步是先设计好房子的整体结构,然后开始浇筑地梁,主体砌筑盖出这房子的基本结构。

  说明文写作就像盖房子,而结构就是你对一篇文章的“设计”。

  1.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

  对于小说和其他创造性写作来说,延迟给出总结无伤大雅,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比如给出意外的结尾,这是因为小说或其他创造性写作的主要目的启发或娱乐。然而,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说服,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应该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手法开门见山,先写出总结。

  你想写好内容,就必须决定你的作品是由哪些基础要件组成。这时候,你应该把主题分解为三个部分(在写作中,“三”是个神奇数字思考围绕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构建你的文章)。在这里最好使用引导句,它与主题句类似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到:“不同的是,主题句归纳的是文章或报告中一个单独段落的内容,而引导句总结的是一整篇文章或报告的内容。将引导句放在文章的开头,就是对整篇文章的一个概述。”

  2.语言中的“交通灯”

  生活中,我们通过交通信号灯来维持行进道路秩序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在语言中,也有一些词语可以作为写作的“交通灯”,这些词语被称作转折词。

  比如:

  此外、而且、换句话说,这些词表示正在进行,是绿灯(持续词);

  首先、其次、例如,表示在这里要注意,是绿闪灯(举例词);

  然而,但是,不过,另一方面,表示准备转弯,句意准备发生变化,是黄闪灯(对比词);

  总之,显然,因而,故,表示即将到达,是红灯(总结词)。

  在一个句子、文段中,采用转折关系是为了突出强调转折关联词后面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段的主旨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快速阅读

  3.结构也分主次

  尽管我们设计好了房子的整体结构,也主体砌筑盖出这房子的基本结构。可是,在后面的建筑过程中,盖房工人会先去盖厕所吗?答案肯定不会的。工人们肯定会先把最主要的部分盖好,走好水电,再根据水电的走向进行对厕所的完善

  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而且应该把最重要的观点放在前面最先被人看到。因为我们希望最重要的观点能得到最详尽的阐述。

  最常见的六种结构包括:

  范畴结构

  评价结构

  时间结构

  比较结构

  线性结构

  因果结构

  结构也分主次

  所有结构对观点的强调或侧重都很重要,顺序也很重要,但是在不同情况下重要程度不同。以下是顺序重要的几种结构:

  在时间结构中,先讨论最早发生的事件,然后按照时间推进;在比较结构中,先谈最重要的观点;在线性结构中,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一项结束;在因果结构中,先确定并讨论原因,然后才是结果

  而范畴结构和评价结构中的顺序就不那么重要。例如: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无论先说谁都可以。以评价为基础的结构,不管你是先说正面还是反面,都没有多大却别。

  二、风格

  每项事物都有风格。

  一个人的风格可以通过她/他的行事作风和吃饭穿衣上得以体现,一栋房子的风格可以通过它的建筑形态及室内装潢得以体现,一首歌的风格可以通过它的旋律及音色得以辨别。

  而写作的风格,要通过使用准确具体词汇个性化举例及恰当的句式才能充分体现。

  1.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

  《韩非子•喻志》: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一篇极佳的文章,细节处理一定是非完美的,而完美的细节就要用准确具体的词语呈现。

  “呈现,而不述说”。

  张爱玲的作品就是这句话最好的验证。《琉璃瓦》中,姚先生的七个女儿个个生的都很美,是这样描述的:

  “社会流行着古典型的美,姚太太生下的小姐便是鹅蛋脸。鹅蛋脸过了时,俏丽的瓜子取而代之,姚太太新添的孩子便是瓜子脸。西方人对于大眼睛,长睫毛崇拜传入中土,姚太太便用忠实流利的译笔照样给翻制了一下,毫不走样。姚家的模范美人永远没有落伍的危险亦步亦趋,适合时代需要,真是秀气所钟,天人感应。”

  鹅蛋脸,瓜子脸是不是比圆脸、长脸更细化更具体?忠实流利的译笔是不是比单单一句照着样子翻制更形象生动

  2.个性化举例

  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与个性化举例是相辅相成的。要有个性化举例,就必须要运用准确具体的词汇,使用了准确具体的词汇,举例就体现出了个性化。

  例如,“小名最近很忙,没时间玩”是一种宽泛的描述,但“尽管晚上在公司工作,小名回家以后还会努力家庭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就是一种表达相同观点的个性化陈述。

  个性化举例有引用、类比、明喻和暗喻这几种方式

  引用伟人名人所说的话能够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通过寻找两种完全同事物的相似性,能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例如:你要解释生产部门销售营销部门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使用“枪和子弹”的类比:“生产部门生产子弹,营销部门瞄枪,销售部门扣动扳机。”

  明喻和暗喻能够成为表述观点的强有力工具

  个性化事例不仅使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而且使文章令人难忘,也会形成你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而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3.恰当的句式

  “这个计划不完善。”

  “这个计划有缺陷。”

  上面哪个句子更恰当?显然是第二个。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否定,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用积极地、个人化的语气进行写作。使用积极和个性化的语气使文章充满“温暖”,也让读者更加顺利地阅读。

  文章除了要用积极和个性化的语气之外,重要的是还要能够清楚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传递信息,威廉·斯特朗克说过:“文章有力贵在简洁。”保持内容简洁,删除不必要的词语,砍掉长句,是一篇好文章的基础。

  例如:“没有经验的新手”这句话中就存在冗余,因为“新手”这个词本身就暗示了没有经验。

  这里要注意一点,内容的简洁,与前部分的用词具体、准确的要求并不冲突。简洁是为了避免冗余。具体、准确的词汇并不属于冗余的范畴。

  太长的句子,内容复杂容易让读者迷失分析句式结构的迷雾中,增加了阅读难度,降低了表达的清晰度。如果有太长的句子,考虑切分成短句表达。

  恰当的句式还包括:使用主动语态,多用动词、少用名词,多使用平行句式,这些都是让表达风格更符合读者的常规习惯

  三、可读性

  好了,现在房子基本盖的差不多了,要想让人来参观的时候能够赏心悦目,就要在室内进行一些设计,比如在墙上挂几幅有意境的画啊,客厅布置协调啊,卧室的壁灯要作为亮点啊,文章的排版和设计就跟这些室内布置的小心一样,这样才能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下面这些排版技巧,能够让你的文章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1.段与段空行,一行紧凑,两行正好。

  2.文字部分两端对齐,看起来两边整齐,适合强迫症;居中对齐,是很多文少图多的文章排版常用格局;左对齐省事儿

  3.字号选择有诀窍,16号正常,15号舒服,14号精致

  4.文字颜色,少用纯黑,多用高级灰,所谓高级灰就是比灰更灰,比黑不黑。

  5.标题或提要要使用粗体、斜体、项目编号等提炼信息。

  下面有个顺口溜,更方便大家记忆哦!

  井号代表是标题

  一个六个随你意

  星号表示要强

  一斜二粗三合体

  加减都可设列表

  后面空格别忘记

  “>”表示要引用

  回车一行算另起

  还有中小俩括号

  超级链接很容易

  完成排版和设计以后,一篇文章还不算真的完成,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你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了,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未经色的文章就像沙尘暴中移动沙子,当风暴最终停止,沙子也就静止了。对于写作来说,“完成”这个词应该加引号,因为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真正完成。

  说再多的技巧,没有练习,终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这件事,必须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领悟,才能“下笔如有神”。

  所以,热爱写作的你,不去运聿一试吗?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二):写作不再烦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lue编辑

  提起写作,估计很多人就会回忆学生时代的作文了吧,除了那些喜欢写作的人士来说,其他人尤其是后面偏爱理工科的人士来说,写作可谓就是天生上天派来的冤家,甩也甩不掉。可以说我们这一辈子不管是学什么还是做什么,都是与写作脱离不了关系的。如何能够顺利的将上司或者老师交代文案工作或则论文漂亮的完成,这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身为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20年的经典读物,对于从我们常用的日常写作的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归纳,可谓是干货满满。本书的正文框架结构采用的总分要点形式。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大部分入手,将写作中需要注意的20个原则进行了阐述。

  这些原则在呈献给我们眼前的时候,采用了通过具体事例与结论结合的形式来展开,并辅以相应的练习来达到巩固的目的。例如在第二部分“风格”里面的‘原则6 支撑所说内容’里面在谈到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支撑所说内容的时候,就通过举出一个围绕‘公司利润下降’中心思想的论题展开的四种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四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比较形象的体会到在写作中‘支撑所说内容’的重要性。在后面给出了两个推荐信的范例来供读者进行模仿学习

  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我们平常的日常写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有包含,对于我们日常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封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三):看完这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我终于学会修改文章了

  上初中的时候,你一定做过这道题:请分析《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用的好不好?换成“过”或者“满”行不行,为什么?年少时,每当试卷出现这类题,我都是一边绞尽脑汁地分析好不好、为什么好,一边在内心气愤:出题老师就是想为难我们。

  现在想来,“绿”字用的真好。一个“绿”字,春风吹过江南、万物复苏的景象便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画面感很强。据说王安石曾经多次修改这个字,用过“满、入、到、过”等字,最终才敲定“绿”字。很多时候,写文章、改文章就是如此,改变一个字,改变一段话的顺序,改变一种表达方式,都会让文章焕然一新,变得清晰易懂。

  我常常自诩热爱写作,偶尔也写一篇文章。但无一例外,写完之后从不修改。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我不知道要修改什么。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正确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所以我找不出文章中的“错误”。直到我读了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培训考试机构担任主管。他的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罗伊尔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文章结构、风格和可读性三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这些原则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朴素好用。每一个原则,都简单到让人一不小心就忽略,同时也实用到让人能够自如地修改那些“写完就扔一边”的稿子。

  把话说明白、写明白,别让读者做阅读理解

  1.先说结论

  日常说话、工作汇报、写说明文,最重要的就是把话说明白,让别人听懂、看懂。

  设想一个这样的情景:

  你的朋友小明向你寻求帮助。他对你说:小红,你等会儿去后街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一个忙?从手抓饼的摊位往左转,再直走200米,就会看到黄焖鸡米饭。你能不能帮我带一份?

  说了这么一大段,原来是要你带饭。可惜这时,你根本不会记得黄焖鸡米饭该怎么走。可是,他如果换种方式说,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小红,你等会儿出去的时候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我想买一份黄焖鸡米饭。店铺在手抓饼摊位左转200米处。

  当你的大脑已经明确重点是需要买一份饭的时候,就会刻意去记住买米饭的细节,不需要说话的人重复。

  因此,当我们写说明文的时候,重点要自上而下,采用倒三角结构。当然,虚构写作并不一定要遵循这种方法。

  2.观点不要混在一起

  杂糅的观点让人难以提取关键信息,说完一个主题再说另一个主题则可以让事情变得条理分明。这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不管是高考还是考公,我们都见过语句排序题。如果不经过刻意的练习,即使是很简单的排序题,我们也会做错。从侧面可以看出,对于一段主题混乱的文段,我们的大脑没那么容易看明白是什么意思。

  写文章的时候,先说重点,再加上逻辑分明的主题,最后配合一些转折词,想不把话说明白都难。看完结构这一章之后,再看以前的文章,很容易就发现了需要修改的地方,犹如醍醐灌顶。

  运用准确的例子,让读者记住你说了什么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能长久记住的,往往是书中的例子和细节。

  如果我告诉你,小红以前喜欢吃虾,但是现在不喜欢。过一会儿,你基本很难记住小红现在吃不吃虾。

  如果我告诉你:小红以前喜欢吃虾,但是现在不喜欢。因为她每次和前男友出去玩都会吃虾,就连分手饭都吃的虾。所以小红现在一点也不喜欢吃虾,怕想起以前的事。

  这样,你就很容易记住:小红现在不喜欢吃虾。

  由此可见,准确的例子能给人留下多深的印象。后来,我修改文章的时候,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是否运用了准确的例子,是否能让读者轻松地理解某段话。修改文章又多了一个好办法。

  别让排版毁了一篇好文章

  我们常常在意文章写得好不好,却觉得排版不重要。这就像做了一盘美味的大餐,却用一个破旧的盘子装着,让人没有想吃的欲望。不信请看下面的两个排版。显然,第二个读起来更顺利。

Word版宋体小四字体,段落紧密,重点不突出秀米排版15号字体,段距合适,重点分明

  如果你还从来没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再动手写。除了上面的几个原则,作者也从多用动词、砍短长句、减少不必要的词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果你像我一样,写过几篇文章, 却从来不知道怎么修改,更要看。看完这本书,再去看写过的文章,一定有很多“惊喜”等着你。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四):职场化写作?不用拼天赋就能掌握的20个写作技能。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2017年,毕业生795万;2018年,据估计,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20万!哪里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分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职场如战场,大学生们早就开始练就职场技能,为了在这艰难的就业市场分一杯羹,那除了常见的英语,PPT,计算机,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去努力的呢?

  其实还有一个——写作。

  领导要你发一个通知,怎么发的清楚明白?

  怎么写请假条,领导更容易批准?

  会议记录怎么记的逻辑清楚,重点突出?

  总结汇报怎么写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想表达的内容?

  这些都是我们职场中最常见的写作。如此看来,写作实在是重要的很,一段好的文字既要让人迅速明白你想表达的含义,还要读起来不枯燥乏味,那我们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告诉你,没有好文笔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勤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清楚、高效,动人的好文。

  本书于2017年4月翻译出版,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就职于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

  就职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除了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之外,还有《一本小小的绿色数学书》《一本小小的紫色概率书》《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相比现在市面上很厚的书来说,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很薄,总共才9万字。红色的封面和封底,加上欧式的花纹,看起来十分亲切,让人信心十足。

  我们都知道,写作分为四个重要部分: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本书重点描绘了前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

一、结构

  1.先写总结,再解释。

  如果你想请你的朋友帮你去买一样东西,你会怎么说?

  方法一:亲爱的,你能帮我一个忙么?我想要一卷特大号的透明胶。离你办事单位的后面就有一个文具店,你穿过巷子向东走50米就能看到。

  方法二:亲爱的,你能帮我一个忙么?你办完事从后面巷子穿过去,再往东走50米有一个文具店,麻烦你帮我带一个特大号的透明胶。

  如果你是被委托人,你觉得哪一种说法你更清楚?如果路线再复杂一些呢?

  很显然,第一种。这就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方法“自上而下”写作法,写作时,请你记住,按照这个方式写作。

最重要的

  次重要

  次重要

  最不重要

  你想想看,生活中是不是常常有类似的经历,你为了想要说明一样东西,之前要铺垫很多,别人听的云里雾里,最后实在忍不住打断你,问“你到底想要说什么?”你只需要将你想表达的重点放在最前面!

  职场中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这种方法几乎可以解决所有职场写作的套路,除非你对你的文笔特别的自信,否则请不要摒弃这种方法。

  2.使用关键句、关键词分解主题

  ①所谓关键句,就是引导句。

“引导句类似主题句,不同的是主题句归纳的是文章或报告中一个单独段落的内容,而引导句总结的是一整篇文章或报告的内容。”

  比如,我当下这篇文章在前面写得:”我们都知道,写作分为四个重要部分: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本书重点描绘了前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这就是一个引导句。是不是我在写这句的时候你就已经明白,我会按照这个逻辑和你具体描述?这就是引导句的作用。

  在你的职场写作中,你一定清楚明白的写下来,不管你是口头汇报还是书面汇报,都会很清楚的让看的人明白你的想法,逻辑上也会表现的非常清楚。

  ②所谓关键句,就是各种连接词,特别是转折词。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分析,“转折”词被称作语言的交通灯,它们有四大作用:对比、距离、接续和总结。

  这些词语,能够帮助我们快速锁定目标句子,理解含义。类似的有:首先……其次……再次……例如……此外……最后……

  拿去用就就是。

二、风格

  1.支撑所说的内容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子。“模糊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因为它迫使读者猜测你要表达的含义,而无法完全专注于你的观点。”

  比如,如果你要描述一条狗。有几种写法:

  一条狗。

  一条生病的狗。

  一条生病的流浪狗。

  是不是第三种更有画面感,也更形象生动了?就是这个意思。

  2.增加个性化的例子

  这条是对上一条的补充,书里说到,准确、具体的例子是左右写作技巧中最为重要的。那我们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补充呢?

  ①轶事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世人都喜欢有趣的故事,有趣的人,在你的文章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内容,会让你的文章大大的增色。

  ②引用

  引用是不会出错的选项,那些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而沉淀下来的伟人的名言,是智慧的结晶,适当的使用会成为你文章的亮点所在。

  ③类比

“类比是寻找两种完全不相同事物的相似性,从而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给定关系。”

  假如你在描绘一个人的脾气和情绪之间的差异,你就可以类比说“气候就像我们的基本性格特征,而天气就像我们的情绪和心情。”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清楚明了了?

  ④明喻和暗喻

  学生时代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常常让我们再文章中找到比喻句,明喻好找,暗喻要稍微下点功夫,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将比喻的技法应用其中。

  一个好的比喻句,容易吸引眼球,会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可读性

  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微信公众号呈现井喷式增长,除了扎实的内容是保障持续关注的重要依据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左右我们的阅读

  1.突出关键词和短语

  这就叫做敲黑板,划重点!

  你考试的时候恨不得老师把所有的重点告诉你,为什么在你写作的时候不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呢?

  写作者是最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的,在写作时将你觉得重点的,需要对方格外关注的画上黑体或者斜体,节约了双方的时间,也更能够准确的突出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

  试想一下,如果眼下你看的这篇文章,所有的黑体字都消失,字体保持一致,你能快速的找到文章的骨架和核心么?

  2.回顾和修改文章

  没的说,改!改!改!就对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是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十一遍。

  没有谁能一口气完成一篇完美的写作而不需要修改,再伟大的作家也做不到。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像一个小女孩,却浑身充满惊人的力量。朴实的语言,精准的事例解读,详细的点对点的指导,20个技巧指导你不用靠天赋也能写出文,在职场掌握一手先机。

  除了职场化写作,这本书对于任何和写作相关的内容都有指导意义,大到像作家一样写稿,小到给朋友发一条短信,都能够用书籍中的知识去解决。

  作为一个学习者,一个职场人,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写作有所困惑,想进一步的提高,不妨打开书籍去看一看,一定会大有收获。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五):写作不是“麻烦” ——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文/岸晓风

  说到写作,对于很多人是乐趣是爱好,但是对于有些人就是心病;或者说,对于有的人是来说是高高兴兴的接受,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赶鸭子上架。这也难怪,如果你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你就知道上班下班最不准时的、脸色最苍白的、头发最稀疏的,那多半就是搞文字的了。

  当然,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对象不是那些文字高手们,和文字高手讨论写作本来就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说的好,人家并不会叫好,因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文人相轻”的味道;说得不好,人家只会从喉咙里冒出一个“哼”。因此,今天主要是和一些感觉写作有困难或者不愿意写作的人讨论一下写作问题。

  这首先要从一本小书说起,这本书叫《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听名字,这就是一本让人亲近的书。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套书,叫“大家小书”,并且大家都爱看,为什么?能够写“小书”的人都是高手。《老子》是小书,《君主论》是小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小书,《常识》也是小书,这些书都是传世佳作。《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会不会传世,这个不好说,但是却也有这方面的潜质。

  首先,这是关于写作的,还是一本小书。140多页的篇幅。读者不会觉得耽误时间,那些动不动几百页的写作指南、写作词典,从气势上来看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其次,作者竟然敢用140多页的篇幅就写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看来作者还是有很深厚的功底的。没有几把刷子,这样的字数只够写某一两章的。

  所以,这本书是让人期待的。

  那么,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真的是害怕写作的人的“红宝书”呢?

  当然,要说,看了这本书,就一定会爱上写作,我作为一个读者,也不敢表这个态,但是,我觉得,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看了这本书后,写作不再是一个麻烦。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他在潜心研究写作后,提炼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注意,是面向“所有人”,作者具体归纳为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章节。

  在“结构”一章里,作者明确了5条原则,比如“自上而下”的写作法,这对于写公文、写新闻稿、写说明文的人都是值得一悟的;比如“分解事物”,这适用于那些无从下笔,受“凑字数”之苦的人,让大家不再为字数发愁。

  在“可读性”一章里,作者对于我们通常的排版都进行了关注,比如如何写标题和提要,如何修改,这些往往容易忽视的内容,但却又是很重要的细节。

  总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不高深、也不惊艳,也谈不上是秘籍,它就是一本帮我们解决写作“麻烦”的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六):点击率高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

  写作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世界进行沟通。

  我曾经以为上了这么多年学,写作不是一件难事,但真正写下来,却发现即使我能找到灵感,找到一些素材,却很难把它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我的印象笔记存了十几篇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的文章,每篇文章里的内容就像一颗颗散落在地上毫无光彩的珠子,需要一根线把她们穿成美丽的项链。

  直到我遇到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才发现自己原来是没掌握写作的基本原则,导致文章半途而废。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布兰登·罗伊尔从文章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而且每条原则下都有丰富的案例来加以说明。无论是新手还是写作方面的老司机,都会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高效写作原则。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必备之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就读于哈佛大学,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也是布兰登·罗伊尔的经典著作。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三点收获:

  一 结构化输出,实现高效写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文章也是这样,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关乎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如果写文章之前先列出文章的结构,决定内容的先后顺序,这样写起来就会有依据,不会像一匹撒欢的野马不知要跑到哪里去。《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书中列举了6大写作结构,我感觉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首先掌握一种写作结构,刻意练习,会在短期内把握文章的全局观。比如书中提到的“线性结构”的写作方法,不仅在新媒体文章中被大量运用,也是新手入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文章的线性结构:

引言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立法层级 地级行政区方面 省级行政区方面 国家级方面 结语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很清楚的了解线性结构,它是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一项开始。

  在运用线性结构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原则要遵循: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就是先写总结,开门见山。我在写这篇书评中就运用到了这个原则,先总结整本书的内容,然后用线性结构逐一说明书中的亮点和自己的收获。

  如果我们在写文章前,就能确定好文章的结构,并据此列出大纲,这样就不会在写作时跑偏 ,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写作方法,

  二 使用准确,具体的例证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比如你在写一篇关于红烧肉的食谱时,有两种写法,一是罗列食材,详细写了做红烧肉的做法。但这并没有特别之处,因为网上做红烧肉的食谱太多了,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种写法是不仅写了做法,还写了自己小时候妈妈做红烧肉时自己的垂涎欲滴,吃到嘴里的满足和回味,以及对妈妈的思念 ,这样加了自己的一个例证,这道红烧肉就得到了升华,并且会被读者牢牢记住。

  在使用例证时有很多方法,利用逸闻趣事,引用名家名言,类比,明喻和暗喻都可以让自己的例证更具特色。

  lt;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运用例证说明观点的典范,书中每个写作原则都有大量的例证来解释,说明,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各个原则。

  三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标题和修改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们刷朋友圈,看公众号文章时,吸引我们打开文章的一般都是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的可读性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打开率,去看看10W+的文章,每篇文章的标题必定是可读性很高的。

  文章的可读性不仅体现在标题上,标题只是吸引读者打开,而决定读者能不能看完文章并传播出去,还要看文章内容是否吸引读者。很少有人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数写作高手至少要修改两三遍稿件,直到无可修改。

  我参加的一个写作班的学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谢谢你做我的孩子”,不近收获了10W+,还上了人民日报夜读这样的权威平台。她分享经验时说这篇稿子写了近半个月,先后修改数次。可见文章的修改和打磨对文章的可读性有多么重要。

  在另外一本写作书《完全写作指南》上,也提到了修改的重要性:

修改并不意味着你写得不好,它是写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无论你写得是什么,都应该留出时间来修改初稿。

  结构化输出能提高写作效率;使用准确,具体的例证,让你的文章更出众;标题的打磨,和文章的再次修改,决定了文章的可读性。掌握这几点写作原则,会让你对自己的文章建立全局观念,从而写出一篇完整,优秀的文章。

  写作大咖们也大都是掌握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写作原则,并不断地使用,才收获了一篇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写作没有捷径,需要一种专注,持续的匠人精神,好文章是聪明人加笨功夫打磨出来的。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七):三个部分,全面征服你的写作之路

  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叶先生的话指出,就像日升日落,潮涨潮退的自然规律一样,写作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正是因为掌握了核心的写作原则,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运用,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变得出色。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这样一本向我们介绍高效写作原则的书籍。我们都知道在几何学中最稳定的结构就是三角形,而结构、风格、可读性这三个方面也在写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由一个哈佛大学毕业生写的写作入门书。 这个人就是布兰登·罗伊尔,他毕业之后任职于考试培训机构,在此期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和逻辑推理教学,并且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获得“年度教育图书奖”。布兰登罗伊尔的作品也因此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第一部分:结构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我们经常说一个词语叫做开门见山,意思就是要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文章的开头,而不是和读者玩躲猫猫的游戏。或者文章由于篇幅限制,不得不砍去最末尾的内容,那么开头的结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写作中,“三段式”我们都不陌生,无论是传统的中文写作还是不太熟捻的英文写作,或者是把大象放进冰箱也分为三步,三步的分解连结成一个结构紧密、逻辑合理的整体,引导句统领全文。在《沟通圣经》中提到语言标记,也就是不同类型的转折词,例如接续词、举例词、对比词和总结词,当看到这些标记,就象征着行文思路会延续或者改变。写作中有六大基本写作结构,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和因果结构,结构是内容的暗示,把握结构意味着对文章的重要观点加以关注。最后,同类事物要放在一起整合,比如衣柜里的衣服分门别类,才能有条有理。写作应遵循这些原则。 第二部分:风格 要想让干巴巴的陈述变得生动起来,就需要论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在文章中运用轶事,有效引用,加以类比,使用明喻和暗喻,都能够塑造难忘的细节与饱满的观点。高尔基说,“最大的智慧是在于字句的简洁,谚语和民歌总是简短的,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情感是足够写成整部书的”。我们有时会陷入一个误区,是不是文章的辞藻堆砌得越华丽,越显得作者的手法高明呢?当然不是这样的,简洁意味着短小而有力量,并非笔下的匮乏。相反,通过拆分长句,交叉使用长短句,会使文章风格更具趣味,更能抓住读者眼球。同时,简洁还意味着删除不必要的词,也就是摆脱繁琐的修饰。在写作中,主动句和被动句也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比较而言,主动语态以结果为导向,更加简练。在英文写作中,多用动词,少用名词也是因为名词化会使句子更长,更繁杂。我们知道平行句式,也就是相似的内容应该使用相同的句式表达,句子会更清晰有力。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如果所有的句子都是同一个句式,毫无疑问,文章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灵活使用句式,也会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写作中具有强烈情感倾向的就是语气,积极的语气与个人化的语气会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选择恰当的语气也是文章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我们在文章中也很常见性别“他”的泛指,避免使用阳性泛指保证了公平公正,也不涉及性别敏感,不过这点通常都会被忽视掉。 第三部分:可读性 排版与设计基于人类的美学与视觉的倾向,使文章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我们说写作是一种艺术,可以根据情境进行变化,《沟通圣经》中也提到“视觉路标”,就是说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阴影等视觉标记会强化文章重点,厘清条理,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欲望。除此之外,使用标题划分章节内容,使用提要概述下文,都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便捷之路。写作这个过程不会轻易地就完成,需要不断地回顾与修改,一篇文章不会有确定的结果,一本已出版的书也可以修订和再编。 平行结构意味着用一致、平行的形式表达一连串事物,与我们熟知的排比相似。比如陈亚珍的《羊哭了,猪笑了,蚂蚁病了》,书名采用主语+谓语的统一形式,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三个名词高度概括了全书内容;在《鲍勃穆尔黑德论我们时代的悖论》中写道,“我们清洁了空气,但污染了灵魂;我们征服了原子,却没有征服偏见;我们写得更多但学得更少;我们计划更多却完成更少;我们学会了奔跑却忘记了等待;我们制造了更多计算机存储更多信息,生产比任何时候都更多的产品,但我们却交流得越来越少”,一连串的句子极其工整,气势极强,引人深思。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放下笔的时候,并非文章的创作真正完成了,后续的修改、润色与完善也是文章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以为第一遍就万事大吉,须知写作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程。《小王子》中说,“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正是你为你的作品付出的汗水,才使你的作品变得金光闪闪,感激这个过程。 写作的道路上也许会布满荆棘与钉子,也许会充斥着风霜与严寒,只要掌握了写作的核心规则——结构、风格与可读性,从规划文章组织、改善写作的方式和提升易读性入手,不断练习,终会走出一条独特的写作之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这样一本为我们展现写作之路的书籍。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八):学会这三点,你也能靠写作实现财务自由

  一位知名平台的编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讲述贫穷故事的文章,后附评论说:“贫穷令人写作”。 哑然失笑后我意识到,在这个打造全民阅读的时代,写作早已成为众生趋之若鹜的大潮流。 不用坐班,每天只用动动手指,就会有许多人为你的知识买单。网络写手唐家三少在2016年仅一年的版税就高达1.1亿元在互联网传播的大背景下,网络写作与传播应运而生。 资源池中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收入就必定有支出。那么如何让你的作品有人买单呢? 这本由布兰登·罗伊尔写作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将教给你三个要点,学会了,你也能踏上财务自由之路。

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构建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封面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教授英文写作技巧的书,曾广泛被美国学生学习,是学习写作最经典、最基础的一本书。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迄今,布兰登·罗伊尔所著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已成为全球英文写作的标杆之作。

  本书教授了20条让你高效写作的原则。如何使文章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且看布兰登·罗伊尔给你总结的如下三点。

  一、写作结构 你是不是烦透了别人说话时的语无伦次?

  糊涂隆咚讲了一堆,听完后你却毫无头绪,get不到其中的任何信息。

  写作和讲话一样,都是表达的产物。你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给别人,语言就是桥梁,你需要做的是让桥梁畅通无阻,这样才不阻碍信息的传递。

  想想看,建桥的过程往往是先打钢筋水泥,建设一个骨架,然后再整体填充。写作也是如此,先建立一个逻辑,再整合成为篇章。

  这个时候,作者对于结构的把控就非常重要。《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针对结构问题,布兰登·罗伊尔阐述了自己独到的写作脉络。

  先说重点,再说不重点;先说总结,再说分论点。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技巧。传统写作教学中,这种方法叫做“开门见山”。自上而下主要是说写作重点应该自上而下,先说最重要的那个,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

  第二个要点,是议论文结构最常见的——三段论。

  简单来说,就是总分总模式。第一段总结中心思想,分论点列出两到四条,最后结尾点题。整篇文章持什么观点一目了然。这种方式最适用于研究报告。

  此外,还有一个最不像是结构的结构——转折词。

  没错,转折词不仅仅是词汇,更是文章中对写作方向的一种提示。一般转折词分为四种:接续词、举例词、对比词、总结词。

  接续词一般表连接,如而且、此外,如一马平川的马路,告诉你的是“一直往南方开”。

  举例词 则提示你下面有具体例证了,可以适当放缓速度,看看这条路上的风景。

  对比词是弯道,然而、但是等词汇提示了前面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总结词则如赛车比赛时终点的红线,告诉你“嘿,快到了,准备下车吧”。

  以上这些只是写作的基本原则,还有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一般来说,观点的安排顺序都是由浅入深,由早到晚,由粗到细,由小到大,由因到果。正如范畴结构、时间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都是递进的关系。

  然而,评价结构和比较结构有点特殊。

  评价结构是无论先讨论一个硬币的哪一面,都会都行文有所影响。先讨论正面再讨论反面,此时文章的批判寓意就比较浓厚。先讨论反面再讨论正面,文章看起来就会更加积极。

  比较结构则通常先讨论最重要,差异最大的特征。再讨论差异更小的,运用的也是自上而下原则。不知道看到这里你发现了没有,规则似乎都是固定的,最优解法往往适用于同一类型的题目。

  最后就是要重点注意整合文章结构。你无法想象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都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同样,你也不能把所有的观点揉在一处。

  相似的观点放在一起,更容易读下去,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东一榔头西一棒是不可取的,要知道,读者是世界上最难取悦、也最容易始乱终弃的人。

  当你的文章暴露出太多缺点时,读者会毫不犹豫的扔掉你撰写的书卷。抱着这样的“读者意识”去写作,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精进:写出风格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当你涉猎足够多作家的作品时,常常不看作者也能辨出是谁。其中,方言最易识别。

  “吴妈,我想跟你困觉。”鲁迅作品中常有吴语。“我一个长辈怎么和娃娃说这号事办这号话哩!”《白鹿原》里一嗓子接一嗓子的关中腔调,“你有啥事就言传。”路遥捏着一把陕西话,写出《平凡的世界》。 此外,因着文字、用词、和语法的不同选择,写出的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文风。

  比如同样是描写下雨,杜甫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柳永写:“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内容相同,杜甫朴实精妙,柳永华美隽永。差别甚是明显。但无论是什么风格,都一定有同一个特点:不冗余。

  人常道舒淇的脸是“高级脸”,能hold住各种风格,非常的大气。却不知文字也分三六九等,越高级的往往越简练。此外,多用动词也不失为一个让语句更加大气的选择。

  “她长得不美,可是眉眼很媚;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老舍在《四世同堂》里的表述,堪称以动词代形容词的极致。当然,这种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来的。

  多用动词,多推敲字词句,最重要的是多写,慢慢自己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并延用了。所以大可不必心急。

  然而,精简字词,只能算第二重要的事。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到,第一重要的事是引用精准的例证。

  “公司利润下降了,因为成本增加了。”

  “公司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20%。具体来说,较高的薪水支出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这两句话,你对哪一句印象深刻?

  自然是后者。具体展开的描述使这句话信息程度紧实,并通过例证唤起了我们脑海中的印象。促进了我们对于书中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约瑟夫·普利策说:“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的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

  三、增加可读性 你一定发现了,各个自媒体平台所发布的文章,段和段之间一定有显眼的空白。标红、加粗、斜体、下划线。吸引眼球的方式千百种,哪怕一篇文章你懒得读下去,也能从各种加粗下划线中找到文章的重点。而这些,都是作者用来抓住读者的tips。

  事实表明,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可以增强可读性。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更轻松。

  突出关键性词句则能尽快的抓住读者的眼球,给读者一个“钩子”,吸引读者参与到文章中来。

  使用标题和提要,可以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迅速判断文章价值,就像商家往往把最好看的衣服摆在橱窗里,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最后的最后,终于将一篇文章写完了的你长舒一口气。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这只是开始。

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布兰登·罗伊尔坦言,修改文章是件折磨人的事。

  一篇文章,如果想要达到你期望的完美状态,其中一定会涉及到一些你不太擅长的部分。可能是例证,可能是哲思,通常人会选择先写自己擅长的部分,再写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布兰登·罗伊尔将擅长的部分比作花,不擅长的部分比作灰尘。修改,就是尽量除尘,并且逐渐升级自己的花的过程。

  常说作家需要解压,写作的压力,往往不在于下笔时的酣畅淋漓,更多是在于一遍遍修改、钻研、琢磨后的“江郎才尽”。不停的修缮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要心急。无论如何,更多的阅读积累会增添胸中更多笔墨,尤其是对初学写作者而言,输入和输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祝看到这里的你,能彻底学会并熟练运用这些写作方式,交出被市场认可的作品。

  个人微信公众号:Outofboxes盒子之外 简介:你一直走着一条路,这里是另一条。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九):高效人士的写作入门书

  关于写作,相信很多人一直不得其法,不知道如何才能精准的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只是有感而发,也不是那么让人明白,而这本红色的写作书,就从各个方面教你更好的写作,文件的书写和实用高效的书写,简单明了,条理清晰,更简单省力。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结构。在正式下笔之前,要好好组织你的框架,比如这个主题要分为几部分,又要怎样循序渐进的一一讲述,从而构成整个文章。而这里就讲了五个方面来处理结构。

  原则1,自上而下,就是平时大家习惯的,先写总结,开门见山,自上而下就是先拣最重要,然后依次递进,比如你要说这本书的好处,首先要把最突出最吸引的部分放在开始,抓人眼球,这样才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知名书籍总是有引言和序一样。这样层层渐弱,由总到分的顺序,更易于让人接受。

  原则2就是分解事物,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这样就适用于觉得内容不相上下,同时又有条理,一目了然,也能达到简洁的阅读目的。

  原则3使用转折词,转折词被称作语言的交通灯,他们有四大作用:对比,举例,接续和总结。而表明的这类词包括首先,其次,比如和譬如。而这些转折词也这是将各个信息串联在一起,从而表达文里的兼容并蓄的作用。

  原则4,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所有结构对观点的强调和侧重都很重要,某个观点或主题你写的越多,就会被认为越重要,顺序也很重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重点程度也不同,而这六大结构也不在一一叙说了。

  原则5,整合相似事物,如果你的主题有很多个,就要先结束一个,然后把所有相似的一起说,比如关于文章的特性,关于正反双方,正的要放一起,不要一会儿正一会儿反,显得比较乱,而相互归类会比较清晰明了。

  而第二部分,是风格,这也有一系列技巧的,可以运用各种手法,明喻或暗喻,以及还有一系列主动语态啊,平行句式,恰当的语气啊,关于这些,我们平常自觉不自觉做到的事,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些,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关于如何高效简洁,都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和分类。

  而关于写作,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掌握方法,做好主题,之后做好结构,层层推进,由小及大,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同样,不论是一个短篇的文章,还是长篇的小说巨著,也在遵循着这一技巧。而相信这书中的一系列方法,也许会对你的写作有所裨益,不管你是入门前还是入门后,掌握好了写作技巧,才能让你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而这也需要你平时的不断学习和积累。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读后感(十):如何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下面是唐僧和悟空的一段日常对话,想一想从听者角度出发,你更加青睐哪种表达方式?

  版本一:

  “悟空,你去南海玩耍的时候帮师父个忙呗?

  你翻个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你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里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在清池里,盛开着一朵千年冰莲,据说吃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寿,永葆容颜不老呢。

  师父很想要,你快去帮为师取回来吧。”

  版本二:

  “悟空,你去南海玩耍的时候帮师父个忙呗?

  师父想吃千年冰莲,五百公里外的雪莲山就有。

  你翻个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

  这朵雪莲就盛开在水池的正中央。”

  听完唐僧和悟空的两段对话,作为一个旁听者,你的心理感受如何呢?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听到第一个版本后耐心快要磨光,像悟空这样的急性子,这时很可能已经抓狂了。

  从沟通效果看,第一个版本是比较低效的,它让人听后完全不知所云,既抓不住重点,也记不住细节。相比较而言,第二个版本则更加清晰明了一些,起码让悟空听后就知道自己该干啥,也不用再费心猜测师父你到底想说啥。

  E.B.怀特说过:“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

  同样的道理用在写作上也是如此。如果你正在读一篇说明文,读了半日,还是不知道作者想把你引向何处,没有逻辑章法可言,你可能也要郁闷坏了。俗话说:“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写作能力出众的人,也习惯从文字中判断一个人的为人。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呢?

  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提到,那些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

  这样说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习得这些重要原则,让写作变成一项信手拈来的简单任务。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入门考试必备读物,全书共有九万字,这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效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里面涵盖的写作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列出了13道写作练习题,便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来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任职于Kaplan期间,他潜心研究英文写作、语法与逻辑推理教学,并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了一整套教学体系,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一、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提到的第一条写作原则就是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告诉读者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玩“我有个秘密”的游戏,让读者猜来猜去。

  回到开头的对话,第二个版本对话中,运用的其实是第一条写作原则。先给出结论,“师父想吃千年冰莲,五百公里外的雪莲山就有。”然后再给出细节,“你翻筋上天,在空中飞行时,会看到一座被冰雪覆盖的大雪山,那就是雪莲山。走到雪莲山的尽头,你会看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清池。这朵雪莲就盛开在水池的正中央。”

  ”这就是“自上而下”写作法的现实应用,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开头,最不重要的部分放在结尾。

  在写作时,你想向读者传递最高效的信息,就需要先给读者一个目标,然后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这时的目标和方向就变成了一座“灯塔”。

  在结构部分,作者推荐我们可以把主题分解成“三”个主要类别,在思考时就可以围绕这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来构思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转折词起到语言交通灯的作用,恰当的使用,可以提示写作方向,转折词包括接续词、举例词、对比词、总结词四种类型。在正文写作部分,用好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会使观点顺序安排更得当。为了不让文章看起来像大杂烩,我们应该先结束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其他主题。

  为了便于理解,作者给到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写作方法,这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帮你写出任何东西的万全方法。

  1.选择立场。

  2.写下结论。

  3.陈述“有如下几个原因”。

  4.使用转折词。

  举个例子: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XXXXXX。其次,XXXXXX.再次,XXXXXX。例如,XXXXXX。此外,XXXXXX。最后,XXXXXX。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基础框架,对于已经熟练掌握写作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感觉到兴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却是比较清晰且实用的结构。当你打开笔记本无从下笔时,不妨先试着列出这样一个大纲,有了结构,剩下的就是填充细节内容了。

二、如何使用恰当的例证

  约瑟夫.普利策说过:“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地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

  如果把结构比作一个动物的骨骼,那么例证则相当于这个动物的血肉。判断一篇文章是否丰盈,准确具体的例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怎样的例证才算是准确的为观点提供支撑了呢?

  举个例子:你正在参加一场面试,面试官要你先来个1分钟自我介绍。你是这样陈述的:“我是一个认真、勤奋、自律、友好、进取、有责任心的人。”

  说完这些,面试官可能会皱一下眉头,接着问:“你能否就其中某项品质,用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下呢?”

  虽然你觉得这些品质已经代表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作为面试官,他更感兴趣的是某项品质背后的事例和细节。与其罗列品质清单,不如从中选取两到三个逐一进行阐述更加真实。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就可以补充一下自律的具体事例。比如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一小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至今已经跑步1000天。如果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就可以说曾经为公司利益挽回多少损失等等。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适的论证,作者也给到了一个好建议,那就是在你写完草稿之后立刻加上“例如”来强调你想表达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支撑自己的陈述了,当然,在发布之前,你要决定“例如”二字的去留与否。

  在风格部分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你的例证个性化。作者提到了电影《危险时代》的例子,阐述了增加个性化事例后,你的文章何以变得更令人难忘。

  陈述:“人们正在挨饿。”

  一般支撑论点:“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中看出来。”

  详细支撑论点:“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身陷的眼睛毫无生气,批复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有一句历史悠久的作家格言:“呈现,而不诉说。”这个详细支撑论点,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就这么明晃晃的呈现出来,让你瞬间回到20世纪60年的印度尼西亚,让你清晰看到那时人们的生存现状。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说到:“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例证,的确会给你的文章增添无限魅力。

三、如何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一篇文章既有了条理清晰的结构,也有了准确具体的例证,那么草稿部分基本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回顾和修改,让你的文章增加可读性了。

  在写作入门阶段,曾用自由写作开启每天的生活,那时的心情,可以用自在来形容。写过的日志,发过的感想,两千多字大多都是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就结束了,从来没想过要修改。

  初稿就是一堆“垃圾”,这句话形容的那叫贴切,再翻看原来的文字,就是随性、自嗨、独乐乐,自己都读不下去,何况观者。

  朱利安.巴恩斯说:“第一稿的愉悦感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比起改稿子,你可能更乐意写新稿子。“未经修饰润色的文章就像沙尘暴中移动的沙子,当风暴最终停止,沙子也就停止了。”虽然不愿意做这件事,但你不得不承认,经过精雕细琢的打磨,当你再也不愿意添加或删减任何东西时,你的文章也就“天成”了。

  写作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它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在创造过程中,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把“垃圾”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作者在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把创造中喜欢的部分比作“花儿”,把不喜欢的部分比作“灰尘”。当你集中精力专注于“灰尘”时会发现,它们也变得像“花儿”一样了。

  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创造“花儿”和塑造“灰尘”的过程。人们常说的妙笔生花就是这个道理吧。

  修改完毕,要想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需要你做好这几件事。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排版和设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其次是要突出关键词和短语,可以用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来装饰。最后是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档文章,标题的作用是区分章节内容,提要的作用是概述或转述下文。

  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读书和写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廉价的奢侈品了,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信息输入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个反复思考和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感染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为一本长销20多年的经典读物,看起来像是一本薄薄的写作操作手册,里面没有一丝冗余的信息,对每一条写作规则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还配有大量的鲜活事例讲解,对提笔写作就烦扰的朋友来说,通过对这些规则的熟练掌握使用,可能会让你在写到路上越走越轻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