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方向》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方向》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1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方向》的读后感10篇

  《方向》是一本由[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方向》读后感(一):“箭头”侦探的方向哲学

  这是个关于侦探在黑白灰的世界里跟随箭头抵达真相故事

  起初,天地混沌

  茫茫然一片黑暗里,依稀见远处有一点星光

  光芒渐近,原来发光物是一个向上的箭头“↑”。

  这时,一只手握住箭头上方的门把——

  被门后未知世界流溢而出的光亮照出暧昧轮廓的,是一个神情模糊中年男人。有些邋遢的软礼帽,风尘仆仆大衣,加上看不清轮廓的硬皮箱,合起来就是男人的全部。

  事实上,男人是一个侦探。他正追踪一条若隐若现线索

  门后世界是一片荒漠,男人的足迹伴随身影留下长长的寂寞。这时,前方出现挂满箭头的立柱。

  箭头——这时,男人还未察觉——箭头是这个世界的全部。

  就在他举棋不定时,一块箭头从柱身掉落。侦探立即跟随这个“启示”向前。

  不一会儿,他被某物绊倒。定睛细看,沙中埋着个角。男人蹲下,开始挖掘。

  时间流逝,又快,又慢。

  男人退后一步,打量挖出的庞然大物——像一座金字塔,但是是另一种形状,箭头的形状。在这座建筑一侧壁上,男人轻微按压,打开一条神秘通道

  侦探抖擞精神,提起箱子走入其中……

  * * * * *

  继精妙诡异的《画的秘密》后,法国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在这本《方向》开头,用这般吊人胃口方式,无声展示着漫画所特有的简洁叙述力。全书只有一个面目模糊却执着向前的男人,以及男人遇到的各种各样形式的箭头。利用“箭头”这个饱含信息量的符号,侦探的故事悬念迭出。

  * * * * *

  走入隧道的男人遇到更多箭头——上、下、左、右。有些箭头明确清晰,刻在显而易见的拐角或墙壁,另一些晦涩隐秘需要细腻的眼与颇具洞察力的心。

  在疑似尽头的空间,侦探撞坏了自己的皮箱,里面蹦出数十个指南针。针尖旋转着慢慢静止,指向墙壁间一条狭窄的通道。男人侧身挤入,发现出口又是一个箭头形状。

  一些时候,男人爬上一堵墙,顺着墙行过巨大的转折,当墙顶渐渐没入沙土,男人察觉整堵墙围成的是一个箭头。

  另一些时候,男人踩上地板上一个偏平的箭头图标,图标突然下陷。侦探按兵不动,跟随图标一路坠落,落入新的空间。

  为何要追随?追随什么?

  为何是箭头?

  侦探面无表情思索着……

  * * * * *

  如今最常见的箭头符号类似简体字“个”,分为柄“—”与两翼“>”。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符号抽象自箭的头部形状,也可能出自古人类拉弓的造型,表示射出的箭前进的方向。仔细想,就会意识到这个符号的动态性大于静态性,表示正在运动着的箭。毕竟,静止的箭或弓可以有不同的放置方式。

  不过,考虑到使用弹弓时,石子与弹簧张成的角度与射击方向相反;再考虑人类制造的箭头不全是三角,也有刺状或菱形,于是有理由怀疑箭头符号具有更原始含义。现在试试指尖按压自己的腹部手指构成箭头的柄,而皮肤凹陷处的阴影成了箭头的双翼。这个符号也许是表明一类尖锐物进入另一物体状态,例如长矛扎入野兽身体,因而其本质是“聚焦于某物”。

  出土自南非的公元前71,000年的石刃,或许是人类使用弓与箭

  《方向》读后感(二):关于书中的“密码

  关于箭头、漫画的含义,其它评论已经说了很多了,但似乎没有见到对“密码”的解读,故在此依序整理如下

书腰前面

荒诞只有在我们接受它时才有意义。——Marc-Antoine Mathieu继《画的秘密》后又一部烧脑神作

书名

Marc-Antoane Mathaeu

  是的,这里把两个“i”(↓)都写成“a”(↑)了。

浪漫

正文

  折页

你在这里

  折页下一页的书背

荒诞就是有方向而没有意义

  这句话配和折页,应当可以认为是作者想要在这部作品表达观点

书腰后面

荒诞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不赞同它。——Albert CamusSens:1. 意义2. 方向……

  “Sens”的这两个含义结合书中那句话,仿佛连它自身(包括这本书)也沾染上了荒诞的意味

  《方向》读后感(三):跟随我心

有时候,方向太大,置身其中看不到。

  有时候,方向太大,置身其中看不到。

有时候,方向模糊。

  有时候,方向模糊。

只是因为角度不对,转个身,也许就有方向。

  只是因为角度不对,转个身,也许就有方向。

大多数时候,方向是杂乱无章的。也许朝向任何方向都对,都不对。

  大多数时候,方向是杂乱无章的。也许朝向任何方向都对,都不对。

人的大脑其实就不是一个能弄清楚方向的机器

  人的大脑其实就不是一个能弄清楚方向的机器。

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也成了方向。

  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也成了方向。

原来这世上本无方向。事实如此,真教人沮丧

  原来这世上本无方向。事实如此,真教人沮丧。

  《方向》读后感(四):荒诞的艺术

  这本书,你用了几分钟看完?几秒钟?一分钟亦或是半个钟?这本“无字书”,我用了一个晚上才看完。也许你会认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的漫画,几幅画描绘了人物由生到死,找寻方向的旅途。细腻简单的结构,让人一目了然。在表现手法上,也许这本书最与众不同地方是中途出现的那方白纸,一张简单的图纸将微观扩大到宏观,将我们拉扯入书中世界,仿若化身为书里的人,陷入了白色的世界里。展开纸张的瞬间,我们也不自觉地开始寻找那标志性的箭头,看向远方。此刻,我们不是在看角色,我们也许是在看我们自己的命运

  这本不着一字的书,你看懂了多少?也许你认为这是一个人选择之旅——他可以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用一生时间探索着世界,寻找前进的方向。我们每走一步,都做着不一样的选择,这些选择引领我们走向不同的结局。选择,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身体里,所以书里才会出现那迷宫般的场景。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透过狭小的缝口,探寻着未知的大世界,这条路上,有契机、有挑战、有迷茫,但是我们都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看到那一个个仿若坟墓般的箭头,我们不禁停滞,疑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许是在无声地拷问我们:你,为何存在。但是换一个角度,你还能看到什么?此刻我看到了荒诞。

  这本不着一字的漫画,本身就是一部荒诞的杰作,而里面的生命历程更显荒诞色彩。书中的主人公渴望幸福,迫切寻找着至高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直到走到人生尽头才发现每个人的命运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当那指向着天空的箭头被击灭,希望在那一瞬间全部破灭。现实残酷,使人物之前的坚持在此刻突然被淋上了悲情的色彩——到底一直以来的坚持是为了什么?方向在此刻突然失去了任何意义。我们一路寻找,一路坚持,走到最后,却发现我们在世界留下的痕迹到最后都转变成了下一个人选择的方向,在此刻,世界突然变得荒谬可笑起来,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一直在寻找着至高的生命价值,却发现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多么地荒诞,生命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腐化成骨后才发现,一切根本没有丝毫的价值意义。人生,一定会是充满意义的吗?我们看着角色从坚持到挣扎,从迷茫到妥协,简单几笔,让我们感知到人物的渺小,人类的渺小,世界的荒诞。

  “当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却碰到了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荒谬就产生了。”

  但我们又能如何?我们就诞生在这个荒诞的世界,我们也许坚持过,反抗过,但最后却殊途同归。我们是何其渺小,何其可笑。也许诞生在这个荒诞的世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维持对它的自我反应,活下去,也许生命从来就不具有意义,但我们也只能走下去。

  《方向》读后感(五):面对「精准留白」时的体验

  分镜群里有人问有没有讲述「迷茫」的作品,太多了,但我首先就想到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方向》,正好正经补一篇观后感

  这本没有一字,且不怎么分格的漫画,初看起来像一本简约风的绘本,然而第二眼,由于一些画面与画面的衔接非常紧密,令人有了在看动画错觉。而连跳的画面电影感十足,表达准确,于是很快将我代入到这个荒诞的世界——

  「最初我谨小慎微,又怀揣着好奇本能,开启了新旅程。然而这里一片荒芜孤独迷茫,我急于寻求一个目标,这时出现了无数种指路标:小的、大的、飘浮着的、混乱的、有体积的,平面的……我只是看到了,就忍不住不加思考地追上去, 生怕到不了终点,更怕被这个世界里的各种方向抛弃只剩我一个。可墨菲定律总是那么准,即便是最大最权威的“方向”,也会经不住触碰,一瞬间灰飞烟灭!我绝望,垂头丧气,也正因如此,发现有个箭头一直跟着我,那是我的阴影!我抑郁得想逃进去,但没有人知道那个深邃狭窄的楼梯何时能结束,通向哪里……」

  以上这段梦境一般的呓语,就是我看这本书时看到的东西,仿佛能听见在那个荒芜世界里空洞风声。如果你来看的也许完全不同的故事。

  马修画面处理值得一提,与矛盾空间创造者埃舍尔一样巧妙他喜欢通过打破统一纬度,不仅在愚弄画中男人的命运,也在调戏观者——上一个箭头是简笔画一样单纯平面的,下一个就是完全不同材质、不同空间、甚至是有体积的构成。除了明显的维度变化带来的趣味感,还有构图安排上的匠心独运:极简风尺规作图般,精准的设计感,任何单独一幅画拿出来放大,扔在美术馆里都有足够说服力。留白处也正是这种画面控制力,使得他的画面很容易代入,甚至比 VR 游戏还容易代入,更有沉浸感。VR 就是现实中的迷路,晕眩,而看漫画的时候,你会一边有理智的抽离,一边有被画面震撼得共情。

  书本给了更多想象空间,触感、听觉、味觉,你过往经验回去填补这些东西,最终每个人酿出的酒就会不一样~就像他的画面精准的留白一样,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想象和思考。也许让你回想起自己最为孤独迷茫的时刻,也许会思考自己现在在哪儿?要去哪儿?

  《方向》读后感(六):在《方向》的迷宫中找到方向 ——读一本无字书40遍有感

  楔子:

  肖邦的作品,让人相信有些音乐不通钢琴是表达不出来的(笔者认为千真万确)。 与之类似的,在法语漫画的鼎盛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以莫比斯(Moebius,原名Jean Giraud,被誉为《丁丁历险记》的作者Hergé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漫画家,费里尼称其与毕加索和马蒂斯同样伟大,宫崎骏和漫威画家Stan Lee也对其极为推崇)为代表的一批漫画大师;《雪国列车》、《Arzach》等巅峰之作让人们意识到漫画/绘本别具一格、无法被替代的魅力(图像之美和叙事手法之美)。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建筑等并列的“第九艺术”),漫画/绘本的脱俗地位也是在那个时期树立起来的(可惜,现在搜索“第九艺术”蹦出来的都是“电子游戏”,不知“漫画/绘本”会不会有一种“失乐园”的酸楚——不过,搜“Ninth Art”或者“Neuvième art”就会发现漫画/绘本还在乐园里呢)。

  而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向人们证明了没有什么音乐是钢琴表现不了的(笔者认为有点儿言过其实)。与之类似的,法国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Marc-Antoine Mathieu)以其标志性的黑白灰色调和冷峻的画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探索漫画极限实验(他的漫画都有很强的实验性,且每次实验的关注点都不相同)。他的新作Sens(中译本译作《方向》,由后浪出版社引进,2017年5月出版)消解了漫画与推理小说、游戏攻关指南、超现实主义画册、电影分镜头脚本、荒诞哲学寓言故事边界,展示了漫画/绘本抛开文字之后,仅依靠图像的力量在叙事、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叙事节奏掌控,以及情绪制造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极限。书中丰富想象力深刻寓意无处不在象征和隐喻,与日常经验错位的超现实世界,以及用漫画触碰哲学问题所能达到的深度,都让读者拥有前所未有阅读体验,证明了好像没有什么题材是漫画/绘本应付不了的(笔者认为千真万确)。

  《方向》读后感(七):天书无言

  法国漫画《方向》没有一个字,也没有故事。

  全书从一个男人推开门开始。男人跟随着箭头的方向,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有时拐弯、有时折返、有时掉头,直到最后箭头的方向指向了大地(坟墓),全书就结束了。

  这本漫画很多人说看不懂,恰恰正因为此,又有许多人解读出了无数的可能。他们谈论着: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蒙得里安的风格派、巴赫的赋格、勋伯格的无调性、艾略特的《荒原》、特朗斯特罗姆的十七首诗、林风眠的仕女、郎静山的隐士、贝克特在卡夫卡的城堡里等待戈多、罗伯格里耶去年在阿伦雷奈的马里昂巴德、米诺斯的迷宫、隋炀帝的迷楼、莫比乌斯带、佛教的轮回、人子的复活、哥德尔的定理、埃舍尔的建筑、艾柯的清单、符号学、图像学、心理学、纪念碑谷APP、庄生梦蝶、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左岸派、海德格尔、德里达、存在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卍字不到头、缘生缘灭、缘起性空、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同样,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是皇帝的新装。

  至于我嘛,借用法国艺术史家阿拉斯(Daniel Arasse)的话,就是: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天书在前,这大概是我最多能达到的自由吧。

  《方向》读后感(八):千种思考,千种滋味

  《方向》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全书都是一位穿风衣的主角和各种箭头的图像,组成了一连串奇妙的情节,是故事?是小品?是哲思?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又好像说了无穷无尽。真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可是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完全相反的理解,每个人都能悟出自己的真味。没有关系,这里没有任何对错,全在个人的感悟。看这本书,不要设限,也没有条条框框的规则,它只是给人一种引导,其他的任由思想放飞。《方向》这本奇书,应该时不时的翻开,不同的时候,又会有不同的理解,思考无限。而这正是这本书的妙趣之处。

  在这本书里,方向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穿风衣的主角——暂且称呼他为风衣男吧——在全书中展开了一次漫长的旅途,他也在不停的寻找方向、遵循方向、创造方向。

(一)偶然

  《方向》读后感(九):着什么急,为了找个“方向”??

  中午时间快速的看完了法国作家的2本漫画。

  《方向》完全没有一个字,所以就看着主人问一直跟着代表方向的箭头一直走呀走,走过高山沙漠和海洋,真的好想知道终点哪儿,最后的终点就是主角最后变成了箭头方向的“墓碑”,一排一排的。谁都没有逃过。

  《画的秘密》字多了很多,至少有点介绍,不过看完也毫不费力。

  主角也是一直找朋友死前留下的“秘密”,一直想破解答案。但是在不断破解中时光流逝,最后老了,最后的最后找出来的答案是朋友的画像,然后死去了。

  作者说这样是为了表达友情。

  为了研究好作者的意图不断深究每个画的细节,花很多时间得到很多完美的解读。

  那和画里的主角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执着某个目标,旁如无物,真正的日子确放过了。

  好的漫画,也不仅仅只有“细节”的精彩吧?快速的翻过,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别具匠心的风格,你从中得到的解读。

  我一点也不想为了研究懂作者真正的寓意,浪费掉散步的时光,看花的时光,甚至白日梦的时光。

  这样那些时光才是真正的“我的“时光””。

  《方向》读后感(十):《方向》不仅仅是一本存在主义漫画

  翻完前十页的时候我就had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一路上都在担心这种完全抽象的漫画又会被解读成诸如“人生的方向”“车到山前必有路”blabla之类的存在主义鸡汤。因为封面上就写着一句非常著名的但我却完全反对的名言:

  The absurd has meaning only in so far as it is not agreed to.

  荒诞只有在我们接受它时才有意义。

  而我的观点则完全站在加缪的对立面:不管你承不承认接不接受,荒诞都在那里,而且它毫不在乎你接不接受它,因为你不得不接受。

  作为一个虚无主义者,我向来是对存在主义嗤之以鼻的,在我眼里那无非是人类无法摆脱理性束缚和对意义的追求而在荒诞的真实面前自欺欺人。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在我看来完全是屁话。羊酱西勒努斯的箴言应和者倒是寥寥,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来说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死去。

  不过《方向》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强加给你任何解释,你完全可以不接受作者和编辑的存在主义观点,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这本作品。阅读本书的过程非常像打3A-RPG游戏,书中许多情节都让我想起坐在PS4前苦熬的那一个个夜晚。每一页画面都是一个关卡,其中调整视角组成完整图像的情节与《神秘海域3》中Nathan Drake拼凑油画的关卡简直一模一样。

  我一直认为纸质印刷的文字作品在媒介体裁上有先天的劣势,无法达到一个简单的游戏就能带来的浸入感和共情能力。《方向》多多少少改变了一点我的偏见,很久没有文学作品能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像打游戏一般对主角感同身受,充满好奇,手不释卷的阅读接下来的情节。单从叙事的层面评价,《方向》已经足够算是一本杰作了。

  用游戏进行类比的话,《方向》整体的风格始终让我想到上田文人。无论是《ICO》、《旺达与巨像》还是《最后的守护者》,上天文人的作品让我在游戏时总是带有一种无缘由的恐惧,可能就是因为它的故事发生在nowhere,而对环境和未来的未知正是人类最大的恐惧来源。《方向》也是这样,它发生在特别干净的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由特别简单的动作触发下一个画面,甚至通过三维破壁二维的方式让读者实实在在wear了一回主角的shoes。漫画专注于情节的铺陈,将解读与阐释完全留给了读者去发挥,这与BVS之流故作深沉的垃圾形成的极其鲜明的对比,真正做到了“阅读8分钟思考两小时”。

  以虚无主义的视角解读《方向》,我认为故事想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在地球上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环境、生存模式和由之催生的人体生理结构——使人类的思维方式无法摆脱线性和理性的束缚,遇到箭头就一定要跟着箭头走,终生都无法逃脱对“意义”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奴役了。人类缺乏认识真理的器官。你怎么知道最后一页就是(防剧透)那个意思呢?说不定另一名又是一个世界而作者只是没再画下去呢?

  主角西装革履公文包的造型正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的象征。相似的情节我在《克隆战争》动画片中看到过,第五季中的加斯孔上校是旧共和国高级官员中第一个领悟虚无主义的人,而他躺在nowhere中的那一段台词,我觉得是对《方向》这本漫画最符合我价值观的诠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