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之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间之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6 21: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之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之书》是一本由余世存 / 老树著作,铁葫芦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之书》读后感(一):一生就像一天,一天也是一生,这就是时间的哲学

  小时候我听过一首儿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关于“节气”最初的印象。虽然从小就会背这首儿歌,可是对于“节气”一直并不敏感,就像,空气一直存在,一吸一呼已经给你成为自然,所以,反而不会去刻意观察周遭的环境

  直到看到了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了时间的纹理突然,对“二十四节气”又有了新的感触

  在余老师的书里,一年就像一生,一生就是一天。王阳明说,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

  一日变成一生,一生浓缩一日。古人讲,大道为自然。最自然的,乃是踩着时间的鼓点,做一个合乎“时间韵律”之人。也许就是明阳先生所说的“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以上人。”

  在《时间之书》里,“二十四节气”只是科普,比之更重要的是,做人道理,自然的领悟,以及,人的传统与现在,诗词考据,文化传承,所以《时间之书》,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出发点,一部真正关于时间的百科全书,至少,他贴近中国人心灵的一部关于时间的书。余老师本人,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我最早知道他,应该是某个编辑的书里,他提到了余世存的《大民小国》。

  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的读余老师的书,果然很符合曾经阅读他人谈他的文字。他的《时间之书》是科普文学讲究艺术性、文学性的,又是文化性书籍中讲究考据、科学的。余老师知识储备之之丰厚,可在自序中窥一斑,正文中更是灵光表达比比皆是。人到了一定年龄,是不喜欢华丽的文字里,可是余老师的文字,是丰富朴实美感诗意并存的。

  “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另一个对海德格尔引用过荷尔德林的名言心有戚戚焉的学者是萧春雷,一定是深爱这片土地,才会产生那样深切认同感,一定是对时间的纹理心有崇敬,才会把时间的故事写得美轮美奂

  人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海德格尔在《存在于时间》中说,其实何尝不是如此,生有时,死有时,一生是一天,一天也是一年。时间是个玄妙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时间概念。读了余世存老师的《时间之书》,至少,我们要尊重诚实对待时间。

  想一想,年轻人,晚上睡得太晚是不对的。该怎么样欣赏“时间的玫瑰”,还是让我们好好的、如实的面对二十四节气开始吧。话说,好多年,我在几个城市辗转生活,哪里都没有秋和冬的界限,也没有了春和夏的痕迹,一年好像变成了两个季节,对此,我们现代人麻木了,而像余老师这样的学者,是痛心的。

  尊重时间,也是尊重自己只有一天的一生,活成一个羲皇之人。

  《时间之书》读后感(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首先要说下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百度百科

  什么意思啊,说明白点?

  我们(我们就是说中国人,不包括国外的情况)是以农为本的国家,“民以食为天”,农作物生长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活

  所以先民记录时间,观察天时,契合物候,来耕种各种作物

  就是靠天吃饭,要了解天的运行,气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由此而生

  好了,总算扯清楚

  咱们可以佩服古人的智慧,现在都是21世纪了,农业虽然还是根本,但在大规模机械化以及各种高科技手段

  保障下,这些不是第一要务了,还有必要知道这些?

  有啊,这本《时间之书》以契合现在人的需求,重新解读了一番

  一、当物质极大发展,远远超过心灵成长人们内心外界的失衡,导致浮躁焦虑困惑

  种种情形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追求物质自由,也需要心灵的自由

  《时间之书》把每一个时节,和个人修养结合

  比如:

  雨水 -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小满 - 君子以饮食宴乐

  处暑 -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大雪 - 君子以自昭明德

  当每一个时节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去体会这种微妙之处,和自己的内心来一次浅谈

  把淤郁的所有情绪化作成长的能量,以饱满情感来表露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不伤己,不伤人,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

  二、在一个不缺吃,吃得更好,几乎是每一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了

  市面上充斥着工业化的食品、反季节事物垃圾的事物

  讲真,如果真的好吃,不是很影响身体健康前提下,你偶尔尝下,我不反对

  我们的身体需要什么,它可能你自己更清楚,身体的状况表现出来的舒畅难受

  与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一一关联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有人会说,孔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挑剔,活得很累啊,我们就是要想吃就吃,不压抑自己

  身体不需要的东西,若是硬塞给它,这难道不压抑

  况且,吃的很可能是广告打得好,未必真的好吃

  读读《时间之书》,了解时令变化,记得吃当季蔬果

  心里有意识调整,身体自然反应,也谈不上什么难不难,很和谐

  三、说走就走的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当工作压力,生活的逼迫,扑向你的时候,旅游的广告也无孔不入的告诉你,各种的出走方式

  去看远方的诗与未来

  疲倦,我出去了,没有看到诗,也没有看到未来,只有疲倦伴着我继续干活

  人是需要偶尔外出的,但仅仅为了旅游而出门,结果是更疲惫

  万事万物,其实都没什么,当你赋予了一种情感之后,它就有了灵性

  每一个时节,有每一个时节的景象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放松身体,放飞心情,带着诗情画意,触碰各种时节景象

  《时间之书》读后感(三):金玉其外

  做数学题做的头痛,想去先锋书店找一本松浦弥太郎的《Hello Bonjour 你好》来看,没有找到,看到书架上的这本书,乍一见让人看不清名字,翻一翻,纸质暗黄,插画精美

  全书讲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从春分到冬至。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说过“必须破除主体思维和科技时空观,人才能真正成为“时间性”的”中国古代讲究农时,什么时候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界限规定。记得小时夏天晚上在房顶上乘凉的时候,爷爷教我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对于农耕经济和小农时代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芒种芒种,种瓜点豆。”……

  里面通过节气有很长的联想,比如掌管春分秋分的燕子,有“玄鸟司分”一说,“玄”这个颜色在古代人眼中不是简单黑色老子曾说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三月三的上巳节,是官府做媒的日子。《周礼·媒成》曾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

  在开始看的时候,在心中暗暗说道,这本书我一定买回家,每隔半旬看一个节气,可是翻到后面,发现无话可说的时候有生拼硬凑之嫌,最终决定放弃了。纸质书的装帧越来越精美,但是内容却跟不上他的包装

  《时间之书》读后感(四):因时而为,顺势而动

  “年轻人,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

  这本书可能单看书名我会觉得离我很远,能读这本书的契机也是源于无意中看到的上面这句话。幸福感是现在流行度很高的词,先于忧虑而后无患,这固然重要,但常惴惴于时景之变,处境之难,就略失生存的实感。

  二十四节气贯穿于一年的时间流转,也承载着几千年来人们累积的经验,我时常惊诧于每个节气所伴随的气候变化。在这本书中,我可以看到时间流逝改变,气候的更替,花木的变化,动物的生息奔走,养生的常识,如若只有这些或许不会被赞为“中国人的‘时间简史’”,通过引经据典地将自然与人格相辅,阐明人格,责任与使命。

  正如作者自序所言:“节气不仅跟农民、农业有关,不仅跟养生有关,也跟我们每个人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感受、认知有关。普通人只有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才能理解天人关系。”

  不同的时节来诵读对应的篇章,如今是冬至之节气,作者写以“冬至 君子以见天地之心”,开篇作者将“冬至”节气解释,再以时空引做人之道 ,处事之经“厚德载物,见天地之心”。在大时间里看世界看时间,从过去回到当下,找寻一个安身立命坐标。《时间之书》记录的二十四节气,不但记录了中国人的传统与文化,还传承了存在与时间感。

  还不得不提的就是老树的配图着实令人喜欢,淡淡的色韵,简单的笔意,契合着每个节气。春分的绿树殷菲,秋分的海上明月,处暑的落影桥头,寒露的关山客北……

  但大多数读者诟病的也是我所觉得的不足,余氏只大致诠释了每个节气的梗概,而毫无其由来演变之说明,我想这传承几千年的准确节气也经过许多曲折变换,读者也是想了解的。再其次,作者在有些与时空人性的连接说明上略显强征旁引,章节文笔略显冗沓。

  所以如若真得一本这书,装帧和插图值得细品。

  《时间之书》读后感(五):二十四节气——天人相印的存在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贡献。倘若以时下流行语来说,当然离不开诗意啊,最美啊之类的溢美之词。抛开浪漫不提,回归中国农业大国身份,这样的贡献是真正本色体面的。中国农民的古老智慧与生存哲学尽在其中。

  农民,是依赖大自然人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亘古有之。遵循天道,印证循环。《圣经•旧约》有云:“天下万物都有定期,凡事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究竟这个“有时”是在什么时分,讲求实证的西方人却破天荒地没有给出答案。中国农民,做到了。

  天气预报会有不准,节气却从来不曾闪失。为什么?我想,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天地时空最细腻感知体悟,并且,代代相传。顺天顺时,领悟天地造化。在雾霾污染成为大众关注热议话题的当下,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知人们作何感想

  捧读余世存先生的《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感慨不已。好题、好书、好时分。一书在手,天地人心尽在二十四个词语当中了。乾坤阴阳、诗词曲赋、论证悟道、安身立命,洋洋洒洒扩展开来,却不枝不蔓尽显自然。一个节气一个主题,皆在“天、地、君子”的命题下展开。正如余先生所言,节气、气节同理,“时空的本质一直在那里”,人与天地、时间的关系的确能够道出人的性情状态。包括族群、社会、国家。“保留中国元素怀抱人类情怀

  推演开来,二十四节气在某种程度上蕴藏着中国古人的存在主义价值观,是诚实以对地朝向天地时间,还是妄求逆悖去达到速成和扩张,时间的异化与人类的异化本质上同源同理,人们对时间的理解与支配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支配,人们与自然的相处也是与自身、同族乃至于后代的相处。这样的经验我们并不是没有,在古人的智慧中“确实有过天人相印、自然与人心相合的美好经验”,鲜明的体现就在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和运用之中。

  以“春分”一节为例,余先生以“君子以类族辨物”定调,他认为,在哲人观念里,“任何一种事物还原到极点,都能还原到时间、空间这一形式上来”,所以,中国人将“春秋”引申到了历史、时空和评判上来。从地球的维度、光照,南北半球的不同,谈到了北半球的春分,又从中国人常说的“思春”引出了徐铉的诗句,从上古的《周礼》牵出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说道元鸟,作者详述了燕子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候鸟的寓意,玄鸟的玄用以解说“天地玄黄”,而“燕”之一字又从小篆定型细细言说。在此处,燕子不仅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图腾,还是农民心中报春和好运的象征。有关燕子、春分的诗词又指向了人类的群聚劳作,流转自如,清晰明畅。谈古论今不离通篇主旨,引经据典不失个人主张,一部《时间之书》,可见作者功力。

  通览全书,更为打动我的居然是余先生收集的大量天气谚语,尤其是农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谷雨前,好种棉。”“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等等等等。因为,现在以及今后,会种田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真正的农民在快速地减少。和五十岁以上的农民聊起来,种田的手艺失传是他们最为痛惜的事情。也许下一个节点,我们的农谚又会成为申遗的项目了。想想,真不知是喜还是忧。

  “我在渺无人迹的山谷,不受污染,听从一只鸟的教导采花酿蜜,作成我的诗歌。美的口粮,精神的祭品,就象一些自由的野花,孤独生长,凋落。我在内心里等待日出,象老人的初恋……”读读书中引用的诗人方向的诗歌,深深喟叹。

  《时间之书》读后感(六):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今天我在自己的公众号转载了一篇名为《在重邮,我们从A走到Z》的文章(链接:http://mp.weixin.qq.com/s/STSFFfcPqcfy7bwWIBnKjw),这篇文章在我们学校传的很火,文字和配图都非常文艺,它借用26个英文字母来表达校园时光的流逝,很有创意。其实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收藏了一套“重邮二十四节气”的明信片(如图四),相较于英文字母,节气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时间哲学。而重邮虽然位于重庆这个气候变化异常诡异的地区,但是因为背靠南山,相较于山下的市区更容易感受到节气的转变,譬如柳树发芽,樱花绽放,枫叶飘零,每一个身在重邮的学子都能切身感受到。所以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叫《在重邮,我们从立春走到大寒》,但愿能够尽早完成吧。

  言归正传,之所以突然想看余世存先生这本《时间之书》,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经常在《锵锵三人行》上看到他,觉得他属于专心做学问的那一类学者。而且画家老树的插画也算是早有耳闻,他在某期《圆桌派》上讲的关于教育的几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二是因为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所以,2017年1月新出的这本“节气国民读本”让我很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时间之书》并非是“应景之作”,这本书的缘由是余世存先生应《国家人文历史》杂志之约开了一个专栏,前后写了整整一年,里面是作者一年来结合《易经》等中古哲学著作的研究成果,更是一种深刻的思索。在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很清楚什么时候是圣诞节、什么时候是“双十一”,但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说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情况下,人民网称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并不为过。因为《时间之书》的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天文、地理、农学、生物学等方面,古典诗词、现代诗也引用的非常多,如穆旦的诗、里尔克的诗等等,余世存先生表示:“如果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就是讲节气与我们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书,节气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如果借用霍金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是讲中国文化眼里的时间简史。”

  根据记载,我国在商周时代就已经知道太阳历的周期,《尚书》明确地指出太阳历是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由于我国古代是采用阴历记载年月的,而阴历和季节、气象没有严格固定的关系,用来掌握农时安排生产活动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根据测量日影的长短和黄昏时北斗星的位置来制定节气。大约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吕氏春秋》中已记载有八个节气,以后逐渐补充,到二千一百年前的秦、汉时代就完备起来,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一书就已经拥有和现在同样的二十四节气了。

  余世存先生在之前的《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中就已经对中国古人的时间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思索,而这一次的《时间之书》更是一种进一步的研究和印证。《易经》中的时间有两类观察角度,一类是后人抽象出的义理时间,如人们感慨的“豫之时义大矣哉”、“革之时大矣哉”、“随之时大矣哉”之类的,古人把时间分成豫时、随时、革时这样多维度的时间类型,可惜我们现在一般只知道泰时、否时等少数时间类型和否极泰来一类的现象。另一类观察角度就是余世存先生在《大时间》中曾详细论证过的,古人用现代阳历系统来划分的时间,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成64段,结合这种划分,《易经》分布了各种卦象。而《时间之书》中进一步指出古人若将一个太阳周期分为春夏秋冬四象,一年就会有四象时空,如分成八卦八节,一年就有八种时空,太极生分得越细,每一时空的功能就越具体,意义越明确,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和人提出了要求,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时有着超出时代的敏锐感和理解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祖先确实曾经雕刻过时光。

  余世存先生《时间之书》的序题叫“行夏之时”,孔子说他的为邦之道就是“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余世存先生从孔子的话生发开来,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孔子的“行夏之时”之说,就是采用公历时间,享用各国产品,保留中国元素,怀抱人类情怀,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之书》完成了从传统到现在的融合,这也是此书最令人感服的地方。余世存先生从《非常道》、《中国男》、《小民大国》等一路走来,后转向研究老子、易经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转变是从青春走向中年的必然,跟从热烈的生活退回宁静的书斋没有关系,他的文字不是学院的、书斋的,他的文字仍是战斗的、撄人心的。《时间之书》无疑是其背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知识或思想使命的外延,他在努力给社会提供有效的思想资源,校正、安顿世道人心,试图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自觉角度进行一次次呐喊。

  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余世存先生坚守着这样的常识:

  年轻人,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

  而非焦虑时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

  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时间之书》读后感(七):与四时合其序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书评

  时空观念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易传·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处的大人也就是儒家的君子所被人赞颂的品性之一就是遵守时令节气,顺从天地的秩序。《黄帝内经·素问》更是详细论述了四时阴阳与人体运行的关系,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人要是想要养生保身则要遵循四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这种观念对中国人影响甚深。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时”的观念,甚至连史书直接命名为《春秋》,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着时节的变动以调整做我活动的总结。对这种时空观反应最直接的就是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可以看成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听上去很耳熟,但大多止于知道,二十四节气能说全的都不多,更何况是节气的来历、特性、农事。节气是农业文明下的产物,融合了中国的天文、历法、农业生产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代社会,人们依照四时规律生产生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对天气变化、时节更替感受直接,节气对人直接产生影响。现代社会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与大自然相隔甚远,夏日炎炎空调房里眠、隆冬时节暖气房里似春生,对气候变化感知不强,唯有少数几个像清明、冬至这样能放假、有美食吃的节气被大家熟知。在这种背景下,读一读余世存这本《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对我们来说既是一场知识的普及,也是我们经受一场传统文化的洗礼。

  本书主要全面地解释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囊括着地理、时间、自然物候、人们对它的赞美、意象等等。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如作者在立春这一章,不仅介绍了《月令》中所记载的立春节气的由来,还介绍了立春与春节的不同由来,缘由是中国古代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区分统合,立春时节的气候特征;古代立春时节的风俗,引用了《周礼》、《梦梁录》、《燕京岁时记》等文献资料;还借助古代传说,介绍古代乐理“律吕调阳”的由来;立春时节的物候特征,其中在介绍东风时又扩引了八风的介绍;还特别注重与农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民谚、民俗的介绍,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作者还特别注重节气的时空意义,将节气与易经联系在一起,立春节气在时空中的卦序是天雷无妄卦,引无妄卦《象》、系辞解释立春时空的意义。

  此外本书语言优美,特别是书中每一节气都引用大量的诗词,表明节气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如立春章,作者描绘立春气候时,直接引用古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将情景描绘的活灵活现;介绍立春“咬春”习俗时,引杜甫的《立春》诗,介绍“春游”习俗时,引张衡的《东京赋》、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文学气息浓厚。作者除引用古诗、古文外,外国诗歌甚至现代歌词都有引用,如立春里引用了雪莱的《西风颂》,现代歌曲《春之声》的歌词,读起来让人唇齿生香。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在烦躁的现代社会,能静下心来品味一本好书实属不易。匆匆忙忙,遍寻时间不易。阅读此书方感时间的功用与可贵。适当的放慢脚步,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作者在书中所描绘的节气对人的启示,就是以时令而作为,秋行夏令、春行冬令都会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损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才能风调雨顺、安康宜居。对于现代匆匆追赶着时光脚步的年轻人,作者在前言告诫到: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慢慢来,时间总会不负有心人。

  《时间之书》读后感(八):时光易逝永不回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节气歌大概是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会背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24节气是阳历还是阴历?估计大部分人都会说,当然是阴历呀!这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嘛,阳历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如果是阴历的话那为什么24节气跟阳历日期对应得那么好呢?比如清明一般都在4月5日,夏至在6月21日,立冬在11月7日,前后就算有差异也不会超过2天,为什么呢?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开阴历、阳历、和农历的区别。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阴历 就是“月亮历”,是依据月亮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月亮每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就是一个月。我国古人常把月亮叫做“太阴”,所以也叫“阴历”。

  《时间之书》读后感(九):【书评天下-《感知自然的气息》】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那样的意识,节气和农耕生活总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姥姥家在农村,妈妈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虽然妈妈是家里的小女儿,没有做过什么粗重的农活儿。但是每当看到下暴雨或者突然降温的天气时,妈妈总会看着窗外的天空说,地里的庄稼又该受苦了。

  我小时候会去舅舅家和姥爷家的田地里,但也都是玩玩闹闹搞点小破坏,然后就被被抱上苹果树坐在树杈上,或者坐在用树枝和竹篾搭成的小房子里吃糖。我对农作物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觉得在每个季节,舅舅都有要忙的事情。有时候要去撒种子,有时候要去除虫,还有时候要秋收,反正一年到头总是要忙着去田地里。

  在这本书里,我才真正明白节气对于农民的重要含义。对于农民来讲,节气应该就是他们的schedule,在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其实已经有了固定的安排。当然这种安排并不像我们的工作一样,是由人为制定好的,而是由自然天气决定的。在某个时刻,气温回升,在某个时刻,雨水降临,在某个时刻,春雷惊醒。农民们就在自然的日历中实现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书里说,时空的本质一直都在那里。在很多历史当中,都有这样的印记。甚至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节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

  公司有一个同事特别有意思。说他迷信也好像不是,但是总是神神叨叨跟我们讲,今天是什么节气,一定要早点回家,老天会在这种时候收人,所以很容易得病,生重病的人也很容易在节气去世。还说他的某个亲戚就是生在节气,死在节气之类的。搞得我现在看到每逢节气都要刻意穿厚一点,以防真的生病。他说的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到节气的时候,天地自然总是处在一种相对特殊的状态当中,所以在这个时候人更应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这样细腻地感受过天地时空,以至于现在我出门的时候,总是想看看天空,或者感受一下泥土,但是一阵西北风吹来,我就又回到现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变成这样,高楼林立,雾霾漫天,我们可能再也无法回到那种人和自然无比合拍的时代当中。我们只能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远离自然,并最终与自然并分两立。想想这真是一件让人感觉糟糕的事情。

  书里说,自然节气的变化总是会影响到人心的变化。听起来这么自然的事情我们却好像一直都忽视了。天气爽朗的时候,出门心情都觉得舒畅;天气闷热的时候,便觉得胸口一口郁气;天气寒冷的时候,总想着躲在一个地方。这些其实都是自然界给我们的活动启示,按照自然的规律,我们就应该这样活着。

  我其实已经有些模糊,在现代城市当中,节气对于我们还有什么价值。当一个节气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问一句“这个节气吃什么”之外,似乎真的没有更多关于节气的话题。可能再也没有人像妈妈一样,站在窗前,担心家里的粮食。因为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在我的家庭里,姥爷因为年事已高,已经不再种地,舅舅也跟着哥哥们住到大城市里,田地自然都荒废了。会不会以后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节气,更不知道什么是农村?

  我想节气的文化,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拯救,这本书的出现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机会。

  另外,老树的作品绝对是这本书的添彩之笔,我一拿到书,立刻就把老树所有的插图和小诗都读了一遍。他的画总是用一种相似的色彩,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就好像我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好像真的经历了四季的变化。

  《时间之书》读后感(十):废话啰嗦

  这个月的读书计划是这本书,我发现应该用不一样的方式对待这本书,这是一本时间之书,就应该跟着这一年走上一遍,带上心,流转于世。P.S.这本书写的不是很好,有一种忽悠人、糅杂的感觉。看CCTV出的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发现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只能靠自己去感受这一年的变化了。

  夏至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倒是很好的描述了最近的日子。最近的日子胃口忽好忽差,已经进入了潮湿黏腻的梅雨季节,之前又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又有忽来的暴雨,年久未修的房子,屋檐滴下渗水,辛苦了胳膊酸疼的奶奶。空气的湿度很不适宜,气温不高却无比闷热,这比酷暑还难过吧。城市里已经陆续的开起了空调,窗户大门紧闭,倒也听不见蝉鸣,甚是想念小时候,落雨时,老人家扇着蒲扇,带着蚊帐的床。我们总是享受着科技美的同时,思忆着儿时笨拙简单的快乐。

  夏至南方吃馄饨,夏至那天,公司供应商请客吃小龙虾,在此之前,爷爷买过一次了,不过可谓是迷你虾,请客那晚的龙虾实在是太贵,也算是有口福了,他们为什么偏爱咸菜的,我倒是更喜欢冰镇和蒜泥的,个头好大的龙虾,不过没吃饱,他们消灭的太快了。夏至晚上,婶婶拿来包好的馄饨,我吃了几个,也算是吃上了,我挺喜欢吃馄饨。不知道是不是小龙虾的原因,还是这恼人的天气,我的身上又长出了好几个小包子,我中毒了,哈哈哈。除了馄饨可提之外,倒还有样东西,冷劲面,今年爷爷换了购买的店,变成在卜岩餐厅的牛肉冷劲面,少了很多的姜和蒜,成为了很适宜的午餐。水果的话,今年还是吃到了很不错杨梅,桃子也开始在上市了,爷爷说不再买西瓜了,开始下雨,西瓜开始不好了。

  夏季比赛多多,NBA的季后赛结束了,这是我完整关注NBA季后赛的第一年,虽然去年我也看了勇士和骑士的抢七大赛,但当时还没有成为库里的迷妹,哈哈,今年依然是骑士和勇士打,本以为勇士会以4-0登顶,可他们偏要回到主场,也算是一雪前耻了。今年的法网也很好看,以为在走下坡路的纳达尔,依然在红土强势回归,除了最后纳达尔和瓦林卡的决赛,还看了德约科维奇和蒂姆的四分之一赛,蒂姆此前和德约交手从来就没有赢过,这次他打赢了,也算是这个巨大的进步了,而且时间打得很长,我有点忘记了,但是比赛很精彩。纳达尔获得了第十个法网冠军,真替他高兴,因为我看过他太多失败,差点以为我恰好错过了他的巅峰期。。。

  夏至这些天,在那片树林听见了蝉鸣,在我家听见了嘻嘻麻雀声~~~

  ————————————————————————————————————写于2017年06月24日

  小暑

  夏至之后没有任何比赛,真是无聊透顶。。。这应该是我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感受了。

  今年小暑,如期而至的黄梅天,也没有绵绵细雨,倒是下了两三场酣畅淋漓的大暴雨,几乎都是在晚上,有一天晚上还加上电闪雷鸣,屋里的灯,电扇和屋外的路灯都吓得失了魂,倒是第一次看到这无生机的东西透露出的恐惧,心里倒是喜欢着大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甚至消得也快,过了三四十分钟,地面就干了,想象着那片太湖广场的小树林,终于是解了渴,心里也是相当的开心。鸣叫的原来不只是知了,还有蝈蝈。如果wifi和空调,只能选一种的话,wifi是什么,哈哈哈。出公司办事的路上,想着这个天没有空调怎么活下去的时候,路过我的不过是送啤酒送水的师傅,还有带袖套的外面小哥,爷爷真心心疼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总是像是欠了他们多大的人情似的~就算是苦了自己,也绝不愿意苦了小哥们。

  小暑,脾气倒是现在为止最差的,老是动不动心烦,沉不下心,燥热的,现在突然好想吃绿豆粥~这个 我在叙丰里经常能吃到的夏日冰饮,好是怀念~。向来知道夏吃黄鳝冬吃萝卜。

  小暑,脾气倒是现在为止最差的,老是动不动心烦,沉不下心,燥热的,现在突然好想吃绿豆粥~这个我在叙丰里经常能吃到的夏日冰饮,好是怀念~

  小暑,又迎来了一大波相亲,想想真是醉了,我应该是不会忘记这三个中两个奇葩的,啊哈,或者我应该才是最奇葩的,不然为什么剩到现在,昨天出去,倒是让我深刻的觉得我还是不喜欢巨大的改变,陪着爷爷奶奶,安静有计划的生活真的好舒服,好幸福~

  工作上,不得不学起做标书~(如此浪费时间)

  工作上,不得不学起做标书~(如此浪费时间)阵突入袭来装逼的絮叨以后,下班,和鱼打电话知道她看见彩虹以后,在桥上回头那瞬间,也看到了那难得的彩虹,那天是暴雨以后,天上的云是深蓝色的,但是天很清澈,惠山的塔也很清晰,难得的清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