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转型革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转型革命》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转型革命》读后感10篇

  《转型革命》是一本由谢华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66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6-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转型革命》读后感(一):《转型革命》: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如何成为一只会飞的猪

  《转型革命》: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如何成为一只会飞的猪

  最近在读书市场上,有一个非常惹眼的现象,就是关于“互联网+”类的读物非常之多。令人觉得啼笑皆非的事是,纸媒所面对的最大的敌人,无疑就是“互联网”,但纸质书却以“自掘坟墓”的一往无前精神,拼命地推销“互联网+”时代的决胜宝典,这反映了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呢?是表现出纸媒的宽宏大量,只要能够把时代推举着向前,宁愿自己粉身碎骨,也愿意倾尽所有,施出“洪荒之力”呢?还是纸媒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从容空间与宽豁心态,能够与“互联网”一道共舞呢?

  其实,仔细追究一下,纸媒对自己对手套路的大加褒扬、全盘推广,正反映了出版业用一种壮士断腕的精神,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哪怕这种挑战,是更大程度上地张扬起对手已经强大无比的千钧之力,但,在一切尘埃未定之前,加入到“互联网+”的大潮中,这是一种必须的选择证明是否是必然的选择,这是事后的作为,现在一切都在进行中,投入“互联网+”的滚滚波涛,是当下的最现实任务。书界发起的对“互联网+”的不遗余力的追捧,正身体力行了对一个无可阻挡的潮汛的别无选择参与。这或许是一种超越本意义之外的“行为艺术”吧。

  《转型革命》的副题是“传统企业生死劫”,这也决定全书主题已经一目了然了,就是一家传统企业,如何超越“不转型等死、转型转死”的困境,成为那只站在风口,即使没有翅膀也能起飞的猪。

  书中提供的大背景结合我们自己的互联网体验,已经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看到,“十年之前,互联网的发展让PC端电商炙手可热,对传统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十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强势登场,无论是互联网新贵还是传统企业都需要面对新的形势。”(P10)

  十年时间,互联网发展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2001年买了一台电脑,是我三个月工资的钱,当时单位里有电脑的不超过三人,十五年后的2016年,我换了一个更新的手机价值是我工资的十分之一。我的个人体验,如果用大数据表现出来,就是互联网已经从电脑端,跃进到“移动互联网”了。两相比较,“在PC时代规模制胜,流量为王,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真正的用户为的时代。”这就是《转型革命》总结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这一特点,将是传统企业实现转型、重新发力、找回优势走向起点

  《转型革命》对传统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条分缕析面面俱到,结合生动的互联网案例,勾划出互联网时代的一幅明晰而简洁规划图,可以让我们各个行业的受众,各取所需,获得启发。从我个人的感触来说,我觉得互联网革命引发的转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连接连接”。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步,既然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积累数以亿计的客户群体,那么,对这巨大的受众群的任何一点分羮都能赚得盆肥钵满。

  因此,作为传统企业,你必须把你的产品连接到互联网,只要介入到巨大的互联网潮流总会能够触摸到大潮中的潮讯,哪怕是回流,也可能带来出人意料结果

  这一点,我个人感触颇深。我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十五年前,银行内部就有内部网,有自己的网站全国的各机构网点,可以共享内部的统一网络。其实,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银行网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财富,想一想,现在的京东都在全国各地建起了地面分支机构,就可以看到,电商是从线上走到线下,来不断拓展自己的物理网点,而银行天生地具备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处的网点终端,当时,我觉得如果利用这样的物理网络,把各地的经济资讯联通起来,由各地的营业网点提供富有当地经济特色的资源信息,这样就可以打造一个建立在银行基础上的物联网。然而,这一企划直到2016年才看到初步迹象,银行内部建立了一个移动购物平台,运用各地网点终端优势,建立起了一个销售合作的平台。这也说明,我们的大企业缺乏一种“连接”的意识,固守在原有的平台,对自己拥有的巨大的物理基础平台缺乏转化为“移动互联”的能力,这必然导致物质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无法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

  二是“流量流量”。接上互联网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去当“网红”。如何成为“网红”,这就是你必须有吸引人的与众不同处。《转型革命》从多重角度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之径,比如组织转型、绩效转型、文化转型、产品转型、服务转型、营销转型、信息系统转型等,都提出了非常有效战略设计方案,这一切最终带来的效果,就是社会消费者关注,也就是“流量”,流量为王,是互联网制胜的唯一法宝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互联网应用经过了“论坛时代”、“博客时代”,现在则是自媒体时代,就在无意识之间,我们感到了网络媒体在悄然地发生着“城头变幻霸王旗”的涛走云飞,诞生、湮灭及不断的整合,使得互联网时代始终处于一种过山车的高速运行中,不知不觉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站到了制高点,又在无法预知的瞬间,跌入疾速下行的低谷。像自媒体时代突袭而至的“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在创生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即拥有了数亿的用户,令人咋舌,这巨大的流量基础里拥有的商机,是一目了然的。即如“今日头条”号这一产品而言,它典型地反映了“客户至上”的理念,它把合适讯息,利用大数据的分发之手,送到合适的客户的手里,从而实现了信息的精准配送,而不是让用户大海捞针。所以,不同年龄的用户,会在不同的界面,看到不同的内容资讯,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使“今日头条”拥有了大量的用户群。而流量带来的是可观的商业效应,正是这种适应互联网思维转变,让一个崭新的自媒体破空出世,傲然屹立。

  三是“直面直面”。以往的企业,只有最后的后道,即产品推销一环面向客户,这使得企业在大部分环节中与市场脱节,难以直接接受客户的反馈意见,即使装模作样接受客户的意见,也是消极被动,既扼杀了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性,也让企业的员工千人一面生硬冷漠,而无法焕发出每一个人主动解决问题能动性。因此,互联网的最主要功能是能消除企业与客户对接的冗余的障碍,在《转型革命》中所提出的转型战略,无一关涉到这一点。比如,从组织结构来看,着重从纵向型组织向横向型组织结构转变,目的提高面对客户的下属部门的主权与灵动性,绩效转型上,提出了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在文化转型上,倡导简单直接的文化,产品转型上,实行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设计,可以说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是强调要激发员工的能动作用,在与客户的直接面对中,感受客户的需求,改进服务工作,从而实现手中操作的服务质量能够真正体现“客户至上”的原则

  《转型革命》一书用简洁的文字丰富的案例以及意到言到的方略,打造出了一条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出奇制胜之路,书中相当程度上肯定了传统企业的优势所在,这使得全书提出的方策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互联网+”一类的书籍,所探讨的仅仅是基于已经发生的现状而展开的对未来的猜想,它就像吹着猪飞上天的那阵风,飘忽无定,来去无踪,要真正把握它的发展走向,找准风中的力点,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怎么说,面对“互联网+”的这股强劲的风,我们必须迎上去,做出自我的尝试,否则就是坐以待毙。一本书,即使可能只告诉我们一点有价值的飞翔的办法,也有着它的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

  《转型革命》读后感(二):转型革命

  这是一本对传统行业转型的分析,以一双犀利眼光来看待传统行业的问题,以及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业的诟病。不仅有企业转型的战略布局,还有企业转型的各种方法

  不得不说,我们所处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对我们个人或者企业都是如此。有句话说得好,落后就要挨打。不想被挨打,就必须摒弃那些落后的思想学习新的市场规则。有些企业过度自信,不肯改变,导致最后一步步没落。中国的企业生长期很短,一般很多企业挺不过5年就会出现问题,最开始发展得很好,导致用力过猛,没有对企业有一系列策略应对,也没有大的格局观。生存或者毁灭,也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世界未来的方向,全球化3.0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的方式。不论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社会部门,各行各业管理者、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概莫能免。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工业4.0,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联接,“数字化,智能化”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的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马化腾曾经说过“移动互联网不止是延伸,而是颠覆。移动互联网正在颠覆我们的产业结构,在逐步颠覆我们的业态,颠覆我们的生活”传统行业的经营法则是做加法:不断增加生产线,增加产品分类,增加销售渠道,增加员工,在对待顾客上面,又不断做减法,不断精简成本。而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法则却是在做减法:减少产品,减少销售渠道,精简人员。在服务上,又不断追求加法,将服务做到极致。做顾客眼中的良心企业,让顾客对你企业产生忠诚度,那么你就赢了。顾客是上帝没错,现在的企业不把顾客放在首位,企业怕是也难以维持太久。以用户为中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宗旨,也是产品设计研发指导思想。

  攘外必先安内,企业要找出自己的问题,针对性的在品牌塑造,销售方式,企业文化,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自己。传统企业要改变以往纯粹利益为重的核心驱动力观念,不但要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核心优势,还要善于与其他企业协调,整合资源,创造共同价值。

  《转型革命》读后感(三):【百味书屋】转型瓶颈的难点到底在哪?

  如今的时代被称作“互联网时代”。而“转型升级”也成为时髦话题频频见诸于媒体。企业的发展似乎有意无意都要和转型搭上一些联系感觉“转型发展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特别是在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府报告指引下,众多属于转型发展范畴的书籍也应运而生。而我手边最近翻阅的就是其中一本——《转型革命传统企业生死劫》

  作者简介名头众多,这里不想赘述。全书三大块内容,九个篇章严谨的论调、清晰逻辑。较好的梳理了当前市场形势和传统企业所面临的困境。该书罗列众多问题直止当前企业的病灶,但同时该书又犯了所有关于管理学书类的通病。更多的去泛泛谈概念和困难。可如何解决则是寥寥几笔带过,如同告诉一个身患疾病患者,疾病的成因与危害,却没有告知如何进行治疗。有隔靴搔痒的感觉。

  在一个国企职工眼中,企业转型程度的难易程度和企业的规模与性质极大联系。中小民营企业好转型,大型企业难转型,国营企业转型难上加难。商业本是逐利行业。选择利润率高的行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没有问题。因为现实中企业的转型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

  中小民营企业好转型在于只要资金在手即可,如果所在行业发展不好,只需变卖厂房、设备,把往来账目厘清,用手头资金重新开始二次创业即可。只有信誉良好,之前所积攒的人脉业务客户都是潜在的资源。

  而大型企业涉及到的问题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曹德旺是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前段时间一句中国税负比美国税负重,就引起了众多争议。他在美国设厂的行为,更被世人关注。有论调表示不要让曹德旺跑了。如果从市场经济层面将曹德旺愿意去哪里设厂都没有问题。也是转型升级的体现,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不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理论模型。有太多的现实因素所制约。而这些现实因素不是单单一句应该克服所能解决的。知名的民营企业的决策都被掣肘。更遑论企业性质是国有性质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转型或者说是改革,更是经济账和政治账的博弈。

  所在的企业前几年曾朝着多元化产业发展。涵盖在当前转型发展的范畴。但这次尝试属于书中提及战术勤奋掩盖不了战略的失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又身背众多贷款无可奈何下重新回归到主营业务,利用自身的多年的技术积累重新走上了企业发展的正规。但是多元化产业的规模却成了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从市场经济上讲应该当断则断、轻装上阵。但实际操作中只能持续输血,维持其运营,这样反而制约着主营业务的规模。因为其中涉及方方面面不能言述的因素。

  今年有一期《南方周末》报道武钢破产的长文《武钢,逃不脱的重组宿命》,文中言辞闪烁提到了兼并武钢另一方的宝钢的无奈。行政大棒的指挥下,市场经济就变得不那么市场经济了。

  左一榔头西一棒。我想说的是理论下的转型药方很好开。但是实践中的药效却未必管用。对于经济放缓、企业增长乏力的今天。我更希望能看到一本,站的角度更高一点、视角更宏观一点、问题考虑的更周详一点的管理类书籍。真的能打开传统企业的“生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转型理念。也许这恰恰是《转型革命》书中尚欠缺的那一点。

  《转型革命》读后感(四):传统企业破茧成蝶——《转型革命》

  quot;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止存在于达尔文进化论中,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上也遵循这一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工业4.0时代,互联网走向物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崛起,互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博取红利,还是为了让互联网思维成为企业的基础设施?

  《转型革命》读后感(五):转型还是死亡,这不是个问题

  机械化代替了手工劳作,电气化代替了机械化,信息化代替了电气化,移动化强化了信息化。工业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让人类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每一次革命都让传统产业遭受到致命的打击,给我们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更写下了新的商业规则。纵观历次工业革命,每次变革的强度、范围、深度都呈现几何增长的态势。淘宝、微信、余额宝等等新型互联网模式已经深深触动了传统行业的根基。对于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而言,对企业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企业管理链条的每个环节。以客户为中心、以合作为基调、以产品为突破,以体验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背景和科技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思路。对传统企业而言,转型成为摆在面前的重大抉择:不转等死、转型转死,如何破解这种两难危局?三创明道咨询集团创始人谢华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著作《转型革命——传统企业生死劫》中,条分缕析得介绍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思路及应对措施。

  《转型革命》读后感(六):山鸡,难成凤凰;涅槃,才可重生

  你最近有没有看过央视的天气预报?不知从何开始,原本一脸正经的天气预报播音员,竟然也在打各种比喻,说起了俏皮话。两分钟播报结束,还提醒你扫描右上角的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我靠,画风不对啊。央央国企,中国最权威的天气预报节目,都是开始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不转型,板着脸,还播报的不准,谁看你啊。

  互联网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塑造了诸多的财富神话。在2009年中国胡富豪榜,前10名中的一半是房地产企业主,排名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主马化腾,仅仅排到第16名;而到了7年后的2016年,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夫妇、网易的丁磊,以及小米的雷军都跻身前十,占据半壁江山。这项数据特别说明问题,资本运作,一头独大的经济时代,已经走上末路,工业4.0,已经开启。

  《转型革命》读后感(七):择日死亡OR 向死而生?且看“转型革命”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1999年那个夏天的北京:当时的保利大厦酒店宾馆的房间,正在进行一场叫做“互联网生存挑战”的挑战实验。

  挑战时间期限是72小时,地点是酒店的封闭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一张没有床单被褥的光板床,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卫生间,没有日用品、食品、饮用水。

  实验进行时正处盛夏,酒店房间空调开得很足,但被褥、食品、饮用水、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需要参加实验的人通过网络解决。

  挑战的最终结果,以一名代号5077的16岁测试者在坚持了10多个小时后,困于不会拨号上网,最终在实验第二天选择认输离场而告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