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万没想到》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万没想到》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万没想到》经典读后感10篇

  《万万没想到》是一本由李天飞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88.00,页数:7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一):中国神仙观和宗教

  这解释了同样二郎神,为啥在不同导游嘴中有不同来源,除了地方差异年代差异,还有导游的自主加工甚至主观编造,民间信仰也是如此。所以,假如顺着导游词推导原始素材,只会越推越乱,但是,导游词虽然可能是编造的,但是编造总会自觉地带上身边或者时代痕迹,通过这蛛丝马迹,查找本源或者说无限接近本源倒是一件充满乐趣事情。许多公众号介绍神仙或者节日来源时,总是简简单单一个或多个起源,之间的联系或者变迁就省略不述,固然有篇幅限制,更多的还是功力不足,写好民间信仰或者节日确实不易。 比如一个有意思例子,大熊猫在四川民间又被称为“食铁兽”,恰巧《山海经》中记载黄帝骑着食铁兽打蚩尤,假如仅从字面认为黄帝骑的就是大熊猫。。。画风有点变,所以,民间信仰研究也如此,同一个名字,可能完全没有联系。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二):颠覆思维

  86版的《西游记》几乎能够串起我的所有童年记忆。我依然记得那年暑假,我独自走在解放路,突然听到《西游记》片头曲中“丢丢丢 登登等登 瞪登等登 登登等登 瞪登等登 丢丢丢 嘟嘟嘟 登登等登 瞪登等登 登登等登 瞪登等登”时飞奔回家,气喘吁吁的拿着遥控器一阵乱点时的情形。 我对电视剧里所呈现的《西游记》的作者,师徒四人的面貌观音菩萨性别,哪吒的排行,如来生死,红孩儿的亲妈,金箍棒的样子,唐僧的前世今生,九九八十一难,都无比笃定,认为电视剧里的一切就是原著。 然而,在看完《万万没想到》之后,我发觉自己被骗了,我心目中无比崇敬的悟空,悟静,悟能居然都是一群心怀鬼胎,尔虞我诈面目可憎的畜牲,我心目中那个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若干年前居然是个男性,我心目中那把13500斤重的神器金箍居然是件定海器具,我心目中的二师兄原本并不是八戒,我心目中的悟空的火眼金睛视力在1.0以下,我心目中的大作家吴承恩并不是《西游记》的原创作者,我心目中的大福建可能是孙悟空的诞生地。 这里,我没有抨击和质疑86版《西游记》的意图作为一个电视节目,收视率就是生命电视台要给出的一定是最大多数人都会喜欢东西。“该提供人们想看的东西,还是需要看的东西”这样的难题,在80年代电视台以保命为主,导演杨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将此剧搬上荧屏,而且在30年内经久不衰,更是表现出了当年的创作团队对于原著的一种崇敬与敬畏之情。 “思维定势”是我在学生时代里,老师们对我最为理性客观评价。而这四个字几乎成为了我考试不及格的借口,我笃信“思维”不能改变,人的本能就是拒绝承认甚至去理解和自己认知相反的事物,也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过:“人一到群体中,智商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归属感。” 因此,《万万没想到》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很罕见甚至不具备的能力批判。让我们跳出几近僵化的思维,颠覆它,并重新发现未知领域,犹如看到他人手上流血的伤口,突然感觉到自己早已麻木伤疤在不停跳动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三):古典文献,学得太好

  网络上有非常多讨论西游的帖子,脑洞开得极大,各种阴谋论乱飞,不少还特别容易让人相信。 不过,在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就冷静了很多,网络上的说法固然新奇,但是立论“地基”不稳,比如说李天飞在书中举了一例:某一篇帖子将86版电视剧里的对话作为论证依据,但这话在原著里根本没有! 本书封面虽然被出版社弄得“随意”了一点,但内容稳扎稳打有根有据,很是严谨,立足于原著(目前最早的世德堂本),辅以大量古籍参考:佛教典籍、道教典籍、《太平广记》等神怪集、笔记小说戏曲典籍、中医典籍以及诗词,可见作者考据功力深厚。 这与李天飞的专业(古典文献学)和从事工作有关(校勘、古籍整理),中华书局2014年西游校注版就是他完成的,他在本书后记说花费了6年时间逐字逐句勘误,“无一字无来历”。实际耗费时间更长,本书就是从其校注中的积累而来。 拜杨洁导演86版西游电视剧所赐,西游在国人应该是无人不晓的,但电影电视动画只是衍生品,完整读过原著的估计并不多,而影视在改编演绎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所改动,时间久了就离原著越来越远,差别越来越大,从而使追本溯源变成一件难事。西游原著我只看过半本左右,还是青少年版(即删掉了大量韵文并简化用词的版本)。 本书有一个基本观点:西游作者不大可能是吴承恩,其成书时间极其漫长,建立在元杂剧、取经诗话、大唐西域记基础之上,其间不断变化、增删、错讹,因此分析讨论书中疑点绝不能从一位作者的视角出发,认为其含有深意,更有可能是最终统稿人疏忽没能前后统一之故,这一点是和《红楼梦》完全不同的地方,红楼至少前80回是由曹雪芹一人完成的,因此红楼有含糊不清之处倒是能深挖意图。 总之,除去观点新颖外,古籍引用扎实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每每感觉自己是个文盲:啥子都不晓得。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四):我们不一样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听说歌手大壮火了,靠着一首《我们不一样》,成功洗脑大众,连台湾的小确幸都难以幸免。我觉得这本书也应该火,因为这是本不一样的书。

  书名路边摊的水平无疑,但内容顶级,既有深度内容,又有诙谐文笔。唯一遗憾的可能是这样的诙谐是通过网络语言表达出来的,就像书名中有“万万没想到”和“可以这样读”一样,对于想要点历史厚重感的读者来说,反差太大,有点接受不了。至于我,感觉都一样。厚重读来是一种享受,而幽默也让人轻松

  作者曾经花六年时间校注《西游记》 ,是专业人士,还曾经是中华书局文学室的编辑,从阅读中我还发现其深厚,不,简直可以算是深不可测的宗教道教知识。这些综合起来,就是恐怖的深度广度结合的解读《西游记》。章节的设置也颇具新意,一章对应西游记一回,一个妖怪一个妖怪的深挖其来源、内涵以及对应的当时社会习俗,全方位无死角就是这个意思了。

  撇开内容的文字载体方式不谈,本书对于《西游记》的解读,算是我读过的第一推荐空口无凭,还是来对比一下三本我读过的解读《西游记》的书吧。一本就是本书,以后简称《万万没想到》,一本是蔡铁鹰先生著的《<西游记>的诞生》,简称《诞生》,还有一本是林庚老先生些的《<西游记>漫话》,简称《漫话》。

  《诞生》是考证,追溯《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从《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开始,一直到世德堂本的《西游记》期间的脉络推演十分清晰,紧接着探源大圣和作者吴承恩,整个考证和结论我是十分信服,因为知识面覆盖住了我,毫无反驳之力。

  《漫话》是随心所欲感悟,是从全书出发写读后感。林老的文字功底当然是最深的,看问题角度也非常智慧。对于人物的剖析,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我读时兴趣盎然爱不释手,完全是美的享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对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位的人物分析,精准至极,自然我又是毫无反驳之力。

  《万万没想到》是以小见大。从《西游记》的人物、细节出发,引出他们背后的故事、历史和演变,颇有佛教”一花一世界“的感觉。最大的特色就像上面提到的,整本书中是无处不在的宗教知识与故事,甚至解读了”金丹派“在《西游记》中的线索,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曾经辉煌传统历史的大门——对于和中华民族共生的道教,我们有多久没有去触摸他了。就这一点的贡献意义来说,实在是超过了前两本书。

  除了以小见大和宗教,《万万没想到》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打脸。”明目张胆“的打脸社会上为了博人眼球创造出来的”阴谋论“,尤其是吴闲云的。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西游记》的阴谋论解读非常多,类似于佛教道教的斗争,唐僧杀死了亲爹,六耳猕猴打死了孙悟空等等等等,为的就要搞个大新闻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读出了不一样的西游记。就像我以前读吴闲云的解读,首先是好奇,以为发现了一篇新天地,接着就是想去显摆,让大家知道我的厉害。这样的心态可取放弃了探寻真理,而仅仅是为了出风头,最终就是要被虚荣心害死。

  最重要的一点,读完这些阴谋论的解读,你记住的只是哗众取宠的观点,而没有其他知识上的收获,更不会去仔细阅读原文体会原著的美。说到美,又有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出现了,作者说,《西游记》并不是都美。有些诗词做的极其差劲,甚至张冠李戴——佛祖讲经,讲的居然是道教的经。这是有原因的,西游记是民间故事汇,早在吴承恩之前,这些故事就通过戏剧、说书等方式流传了下来,吴承恩是吸收加工和创作,难免其中的诗词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在吴承恩创作以后,也有可能有别的作者再次加入自己的作品,这就更有可能鱼龙混杂了。

  至于张冠李戴,或许是故意的。

  与那些佛道相斗的阴谋论相反,作者恰恰认为《西游记》是宣传三教合一的,不仅体现在佛祖讲道教的经,连唐僧同志取回来的经书,也说不定是佛是道,因为佛教经典都不称”真经“的。如果以斗争的眼光看,处处都是斗争,而要是以三教合一的眼光看,其实《西游记》宣扬的恰恰是和谐。故事里面有坏和尚,也有坏道士,有佛祖劝人向善,也有道教神仙救苦救难,师徒四人千辛万苦来到灵山,进入的通道居然是一个道观的后面,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了吧。我们再追溯到孕育《西游记》的明朝社会,佛道两派的高僧宗师们,都毫无门户之见,饱含包容之心,甚至出现过”三一教“这样的融合三教的颇有影响力的教派,至今犹存。

  所以,书可以各抒己见不一样,人也可以是天空中不同的花火,但是,最总还是包容和谐才有前途,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现在想想我们的祖先,果然社会,社会。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五):万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西游记》

  一个中国孩子的书单里,至少要有“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最好能熟读。所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用专门找一本枯燥教材去啃,“四大名著”读熟一部,传统的血脉,就悄悄地打通了。

  “四大”选哪部,看孩子的喜好。我读得最多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让人疑窦丛生的书,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这些缺口,带来各式各样的解读。最腹黑的怕是吴闲云的《煮酒论西游》。

  吴闲云先生精熟《西游记》,发现了很多西游故事逻辑上的硬伤,推究出很多惊人的说法。例如:杀陈光蕊的水贼刘洪其实是唐僧的亲爹,沙僧是天庭派到取经队伍里的卧底,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等等。

  而这些年来,我读到最好的一本解读《西游记》的书,还得是李天飞的这本《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

  这本书是出差在火车上读完的,今年正月回家过年,我又读完了第二遍。

  在火车上读这本书时,邻座一位大姐一直在瞅我手里的书。我起身上厕所,回来时她正在捧读。看见我,她把书还给我,说:“《西游记》是本好书,读懂、读通了,中国的人情世故就都懂了。”

  我以为遇到了高人准备讨教,她随后的话瞬间把我击倒:“你看看,凡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走了。真正被打死的,都是没背景的。” 多么熟悉的网络段子人民群众是多喜欢这部小说啊!

  这是《西游记》在网络时代的真实境遇,大家喜爱这部中国最具奇幻色彩、讲神魔故事的小说,通过各种戏说、戏仿,产生了诸如《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影视、文学作品。成功地把《西游记》变成众人的牙慧,借它来思考社会,说事、聊人生,这是一本书最美妙命运——完全融入人群琐碎生活,流淌在人们的口水间。

  李天飞的这本《万万没想到》,恰好是对这种肆意戏说的拨乱反正。这本书,好在既靠谱有趣

  很多解读《西游记》的人,容易得出荒诞不经的结论,根子都在一个点上,把《西游记》当作一本由吴承恩单独创作的,经过精细布局体系周密的小说。因此上,当故事前后逻辑不通的时候,不相信作者会犯这种幼稚错误,只觉得此中有深意。

  例如,很多人都在问,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法力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在这个逻辑的推动下,便产生了诸如500年没有修行,紧箍咒封印了孙悟空部分能力等等的解释。

  仅就这个问题,李天飞直指小说本身,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很简洁的答案:这本小说,就不是一个人一次性写成的,齐天大圣和孙行者,根本就是两个猴。好了,这会清楚了吧!

  李天飞的分析解读方法,是立足文献逐层抽丝剥茧式的,这是他靠谱的根源,来自于他在北大所受的几年古典文献学的训练。凡事都从文献入手,有文献的证据,才敢动手推论,得出结论。在当下这个学者轻浮、好发怪论的时代,这样的训练显得难能可贵。我一度生出一种偏见,没受过文献学训练的文史学者,一张嘴,就有骗人的嫌疑。

  按李天飞的分析,《西游记》里的两只猴,分别是来自福建等地的猴精大圣传说和玄奘西行取经故事中的神猴保镖。小说前七回讲齐天大圣出身,后九十多会说取经故事,原本就是两个故事被捏合在一起的。而后面这些孙行者不断被虐的故事设定,就是佛教和道教人士为了宣扬教义设定的,为传播宗教,孙猴子背负了很多责任。

  李天飞把今天大家能看到的《西游记》,比作一块抹了很多层奶油的蛋糕,在几百年的流传历史中,至少有三层叠加非常明显:

  第一层最古老,就是宣扬佛教故事。这一层中,唐僧最大的助手,其实是毗沙门天王送他的金环锡杖。危难之际,唐僧以锡杖指天,大叫“天王救难”,就会得到天王的襄助,锡杖甚至可以变幻出各种合用的东西,比孙悟空这只猴子好用多了。这里面,就由着佛教毗沙门的信仰在其中。

  第二层是全真教道士加入的内丹理论。例如孙悟空学艺时,须菩提祖师传给孙悟空的那套口诀,基本就是全真道内丹修炼的入门门径。由此深入,李天飞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个全真道士。

  ——大家不要慌张,现在打开脑洞想想,全真教王重阳厌倦江湖斗争,诈死之后,藏在活死人墓中,写了《西游记》。这个线索,突然有了可能性。我好想知道,孙悟空到底学没学过《九阴真经》中的功夫。

  第三层,则是一些与民间信仰有关的人士加入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会抵死钻到一个宗教的怀里去,哪家神仙管用就求哪家,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佛道放在一个院子里,一起受香火,大家团团坐、吃果果。

  这中间各种乱戴帽子,显得非常滑稽有趣。例如,托塔李天王是道教的神,但天王这个称号本来就是佛教神所有的。李靖本是唐代开国元勋,大伙喜欢他,让他受香火,给他脸上抹了好多粉。

  李靖最著名的儿子哪吒原本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让李靖拐走了。而孙悟空的征服者二郎神,原型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健,他才是哪吒的亲哥哥。二郎神之所以住在灌江口,是因为秦代李冰父子在蜀中治水有方,蜀中灌县奉祀李家二郎牌位,几位二郎在这里合流,杨戬就只能住在灌江口,无法到天宫的花花世界里去了。

  经李天飞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西游记》中的天宫,非佛非道,乃是民间自创的天宫,里面神佛杂处,像极了元明以后的中国宗教场所。这本小说,也就如这种神佛杂处的场子一样,是由佛、道和民间信仰一起堆出来的故事,个中复杂矛盾之处,只有用这种披沙拣金的方法,才能理得清楚。

  借由李天飞探出的这条路,再看今本《西游记》,会想到这样一个词——踵事增华。这是个《昭明文选》里的词,《〈文选〉序》里说:“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西游记》最初的故事,就像一个冰核,时移世异,岁月酷寒,积水成冰,不同时代的人都在这个故事上浇自家的口水,累积混合,竟然由一个冰核变成一座冰雕。《西游记》变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西游记》成形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耐人寻味。

  时下,“一带一路”是国策,当我在李天飞这里读到,孙悟空渡海学艺的路线和师徒西行取经的路线,暗合着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时,不由得感慨,一部小说里,可能不仅仅诞生了几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可能更藏着历史深入的变迁。

  李天飞这本书的有趣,来自他的秉性与学术背景。当今中国,有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社科文史专业的人士,在文史的推广传播中全然不敌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前有那么多明史专家,没玩过一个海关公务员当年明月,今天又遇到一个李天飞。

  借由这本书,我们有机会感慨一下,探究知识的乐趣,是在是可以和福尔摩斯勘破迷案的快乐相提并论。

  只看李天飞的简介,他好像是个中文科班出身的,北大文献学硕士毕业,中华书局的编辑。但细究一下就知道并非如此,他中学是理科生,大学学航海,最终实在是架不住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才回过头来读了古典文献的研究生。

  读研期间,李天飞逐词逐条校注了《西游记》,遂有了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非常棒的《西游记》校注本。整部小说烂熟于胸后,生出条分缕析、重新认识这部自小喜爱的小说的心思,才能有这本靠谱有趣的解读来。

  我跟家师读书的时候,甫入门,除了句读《资治通鉴》,一项重要的功课就是先找来一本诗集,逐词校注,认真校注、细读过一位诗人、作家的作品,又有了历史的背景,才敢品评一位作家。虽然最终因为自己性情浮华,这个苦功夫没下到家,学问荒疏,不敢跟同门论学,但这种治学的门径,自己总算是知道的。

  及至后来,在人世间混饭,能辨识出哪些人是欺世盗名之辈;见到那些满嘴大词、鼻子里面爱喷时新理论的所谓学者专家,心里竟然不慌张,还会微微一笑。

  文献学的训练,持久的热爱,真正让人能靠近一部伟大的小说。没有中文科班训练的桎梏,能在网络世界畅游,又有畅达有趣的表述方式。这一切,都造就了今天这个扎实、可爱、可读的李天飞。

  一本聊古代文学的书,能把扎实的考据、分析,有趣的语言和深深的喜爱烩在一起,真的是一锅好菜。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装帧设计。不知道是急着出书,还是出版方太不用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硬生生把这样一本有趣的书,设计出一个盗版书的效果。我是在出版界混饭吃的,很知道,想要做到这么low,没有一定功力是很难办到的。我考虑,在这里,是不是要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点个奇怪的赞。

  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尤其是那些从小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人,那些和我一样,一听到《西游记》电视剧的主题曲,就不由自主开始激动的人。我儿子最近正在迷《西游记》电视剧,我也准备好等着他一点点长大,把李天飞梳理出的故事,一点点讲给他。

  同时,我也在等待,一个更好的版本问世。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六):长见识了

  强烈推荐。 就像书名,真的是万万没想到,长见识了: 1、西游记有很多版本,流传了很多年,不仅仅是明朝,而且很多故事还很接地气。 2、作者十有八九不是吴承恩,而且可能是多个人,很长时间汇总出来的。 3、西游记也是随着时间进化的,到成书的时候进化成了孙悟空是主角。 4、书中道不是道,佛不是佛,只是老百姓心中的道,心中的佛。

  5、大部分的诗的水平很差。

  6、网上的大多数的西游的解读不可信,所谓的阴谋论更是瞎扯。

  7、大闹天宫的猴子的故事来源是东南沿海的大圣传说,后面取经的猴子的原型是取经故事的猴行者。

  .......

  还有好多好多,作者太牛,调查的很细,大部分的人物、故事都找到了原型或出处。而且对道教和佛教的研究很深,改变了之前的固有看法,有合适的机会也想去研究,去皈依,去信奉。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七):我们不知道的西游记

  我把这本书看完之后,做了一遍后面的题,大部分都没做对,这让我有点沮丧,看来我这本书是白看了,我看书除了专业的书,从来只看热闹,不细究过去,特别是对于小说,网上对于西游记各种乱七八糟的解读,看起来似乎有点意思,但也只能当热闹看。李天飞这本书不一样,那是实在地给你讲西游记背后的故事,而且还能说得那么有趣。

  上来第一篇就如同当头棒喝,西游记不是吴承恩写的,吴承恩的《西游记》很可能是一部户外旅游书。真正的西游记在当时很可能就是一个网文,而且是大家共同创作的网文。李天飞老师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把那些背后的故事一个一个扒给你看。

  让你看看西游记的创作过程,让你看看作者那点小心思,他说的有趣但不荒诞,他只摆事实,不说大道理,恩,也说道理,最后借灵山的景物讲佛道的和谐,讽刺了下当下狭隘的宗教心理。

  作者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八):万万没想到 西游记

  流行网文,作为书本阅读还有很大的欠缺。

  现在的牛人太多了,作者李天飞是一名硕士生,都写出内容这么丰富的书来,让人佩服,想我们这些人,真是没法比,本科之前不知道世界为何物,然后又馄饨摸索几年,到二十多岁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观,真是让人尴尬,嗨,不说这让人悲伤的话题了。

  大话西游记,但说的都有根有据,内容从作者开始,首先就摧毁我们对西游记的基础认知,奠定一个明代老百姓逐渐完善西游记的基础,而且西游记全书是南方大闹天宫和北方西游取经故事的整合,全文分为100回,和西游记一样,没回挖几个点,作者问题,猴子问题等等,取经故事里则主要是考察故事/各种名词/兵器的来源,虽说如此,但李天飞讲的很有意思,或许是因为和他本人对西游记莫大的兴趣相关吧。

  作为一本名著,值得我们八一八他背后的故事,最后四本世德堂本西游记都在日本发现,而且三本在日本收藏(另一本在台湾,大陆竟然一本都没有)值得我们深思啊。

  《万万没想到》读后感(九):最靠谱的西游记解读

  虽然起了一个三流地摊文学的书名,但本书极有可能是目前市面所有西游记通俗解读里最靠谱的一本。

  和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走了两个极端,后者奉原文为圭臬,视每一个情节漏洞为作者有意为之,并用脑洞流逻辑推理,把西游记解读成阴谋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当然很有意思,但如果把它当了真,反而会限制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而本书建立在浩如烟海的研究资料和严谨的文献考据基础上,对诸多情节从源头加以考证,试图还原西游记这本小说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在“拨乱反正”。

  本书的前提是“西游记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经几百年无数个故事互相吸收融合,一代代作者读者加工润色,最终在明末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版本”。作者打了一个比方:“今天的西游记故事就像抹了层层奶油的蛋糕,最古老的一层是宣扬佛教的故事,第二层是全真道为了讲内丹加入的,第三层是经过民间信仰的改造,甚至以讹传讹。”所有的考据都是遵循并不断印证这个思路。比如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西天取经的猴行者本来是两个猴,被西游记揉在了一起;杨戬历史上是一名太监,二郎神最初是哪吒的二哥,后来被民间混淆成二郎神杨戬;《西游记》并非崇佛抑道,而是崇道(内丹)抑术(外丹),因为全真教特别崇尚三教合一和金丹大道。

  几个冷知识:七十二变是指一天能变化七十二次,而非能变七十二种;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辨识率并不高,更多是遥感功能;佛祖唯一一次讲经,比丘国唐僧和道士辩论,讲的其实都是道教的内容;乌鸡国孙悟空变的“立地货”是redeemer的音译,指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的耶稣像;牛魔王入赘玉面狐狸符合外地商人傍富寡妇的明朝风气,并非包小三;唐僧和孤直公等树精吟诗作赋,互相吹捧的诗大部分都是抄的;平顶山孙悟空变的妖怪都是不穿衣服的;第九十九回观音菩萨记载的八十一难和前文有些情节对不上。

  2017-6-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