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运是我》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幸运是我》经典观后感集

2018-04-18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运是我》经典观后感集

  《幸运是我》是一部由罗耀辉执导,惠英红 / 陈家乐 / 刘雅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运是我》观后感(一):有些东西丢掉比承担更艰难,比如良心

  《北京人在纽约》有一个片段,姜文跟王姬说,这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从不做昧良心事的人, 一种是良心被狗吃了一半的人,还有一种是根本没有良心的人。头一种和后一种,都从来不受良心责备,只有良心被狗吃了一半的人,才会一辈子不得安生。然后王姬说,你是说你想让狗把你的另一半良心也舔干净了是吗? 《幸运是我》就是围绕着一个良心被狗吃了一半的人展开的。阿旭,一个港漂青年母亲去世父亲消失,一个人住在逼仄狭小出租屋里。气不过餐厅老板偷奸耍滑糊弄客人,与老板发生争执结果搞丢了工作,失业后无力支付房租,趁女友洗澡时偷拿对方的钱。就是这样一个生存在香港社会底层小人物因为一念之仁,结识了患了老年痴呆的芬姨。一个人没地方住,一个人常年独居,一个人失去母亲,一个人没有孩子,一个人年轻力壮,一个人糊里糊涂,两个人你帮帮我,我帮帮你,以房东和租客的身份开始了一段情谊。 阿旭刚开始是不知道芬姨得了老年痴呆的,虽然她会忘记自己买的鸡蛋放在哪里,进家门后会忘记拔下门上的钥匙,熬粥会忘记放米,记不住新电视视频道的台号,但是阿旭只是以为她不过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直到在爱心综合服务中心同事建议下,他才带芬姨去看医生。在芬姨被确诊为老年痴呆后,阿旭的朋友提醒他,你越早离开她越解脱,现在她还能走能动,往后大小便失禁,裤子都不会换。到时候有的烦,别没事找事。 别没事找事,这是很多人的人生原则之一。之后,阿旭就真的收拾了所有东西,离开了。他坐在朋友的车上,无心想宵夜吃什么,一直很沉默,直到他看到头顶着染发膏满大街找他的芬姨差点被车撞到,他跟朋友说,芬姨让他想到了小时候他跑出去玩,妈妈收工后四处找他的样子。 后来,阿旭又回去了,像没离开过一样衣服放进储物柜,佯装刚吃完宵夜回去的样子。他最终还是没办法丢掉芬姨这个拖油瓶,这世间有些东西就是丢掉比承担更艰难,比如良心。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绝对坏人,那种反社会反人类的坏人是极少的,绝对的好人,那种无私奉献完全忘我的雷锋也是极少的。我们,更多的普通人,是揣着一半良心和一半私心过日子的,很难说面临抉择时到底是什么左右着它,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花几秒钟做出一个决定,然后用余生承担。 阿旭用余生承担的是照顾芬姨的责任,他父亲则用余生承担愧疚。 阿旭的父亲,当年抛妻弃子,后来在香港又组建了新的家庭。阿旭查了很久终于查到他的电话,第一次打通了,阿旭告诉他母亲走了,希望他能去拜她,还发给了他母亲灵位的地址。之后再打不是没人接就是被转到语音信箱,直到有一次,阿旭又给他打电话,他终于回电话了。 “你谁啊,说话啊,打了又不说话,别再打给我了,别再搞恶作剧了。” 最伤心的不是对方故意不接你电话,而是对方压根没存你的号码,把你小心翼翼的来电当作骚扰电话。 阿旭后来找到了父亲的地址,隔着玻璃窗,他看到了自己的弟弟。怨怼的心情在看到弟弟单纯笑脸时瞬间消解了。他带着弟弟去游乐场,送给他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具,请他吃冰激凌。 谁料到,冰激凌引发了弟弟的过敏被送进了医院,分别多年的父子在这样的场合中重逢了。一对父子,隔着几米的距离,却依靠警察的传话完成了对话。 “对方不会控告你,但他要你永远不再去骚扰他的家人。” “我永远不会再去找他。” 后来,芬姨和阿旭去拜祭他母亲的时候,在灵位前发现了父亲送来的花。 内疚不会像决堤潮涌而出,它更像是梅雨天永远干不透的衣服,弄不死你,但会让你永远难受。阿旭的父亲也许希望狗能把自己剩的一半良心舔掉,但终究没做到。

  《幸运是我》观后感(二):哪有错的时间,只有错的人

  一个记性不好的老太太、一个流落街头的男青年、一个单纯善良女孩子、一个没正形的中年男人、一个…在每个或大或小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个这样的人出现。但是今天,他们相遇了。没有任何惊天动地事情发生,一如平常,只不过那些孤单的“一个”都不再孤独。记性不好的芬姨家里被贴满了提醒便条;流落街头的阿旭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单纯善良的小月离开了不爱自己的人,回到了外婆身边。至于那个没正形的阿甘,搭配一个同样没正形的女上司真是再好不过。这样简单而温暖的情节构成了这部电影——《幸运是我》。电影的情节甚至让人有点儿嫉妒,在陌生的城市、穿行的人流中,怎么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运呢?但其实幸运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电影的开头有一场戏引发了观众的哄笑,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阿旭坐在街头昏沉地睡着,晨跑的阿甘从他身边经过,跑了两步却又退了回来。阿甘蹲下身来悄悄系上了阿旭松开的鞋带,却被醒来的阿旭一脚踹飞。换作你是阿旭,你会不会踹得更狠呢?面对陌生人善意,我们总是充满了怀疑和戒备,我们拒绝接受,也不敢给予。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盔甲,面无表情地走在路上,生怕受到来自于外界的一丁点儿伤害。或许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本就脆弱的我们再也经不起任何雪上加霜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落下来的不一定是霜,而是融冰化雪的盐?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冰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拒绝接受阳光,冰冷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接受阳光、让自己变得温暖,他就能散发出更多的热量,把更多的人“解冻”出来。如此有效的阳光,就是每个人心底都存在的那份善良。但如何能让人一直保有善意的去生活呢?大概是自己释放的善意常常能得到善意的回应吧,这样的“善意传递链”便是收获幸运的必备法宝吧。芬姨、阿旭、小月,还有你或是我,不论是有什么背景,或是经历了什么,大家都是这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或许我们在到达同一个城市之前还依然陌生,但是当我们相聚在这里,怀揣着一份率真的善意,这份善意一定能让人把单调日子变成富足的生活。芬姨有一句话总是挂在嘴边上,“人活着,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嘛。”再回到电影,你说这里面幸运的到底是谁呢?我想,应该是每一个人吧。当然,还有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在陌生的城市中,遭遇一场熟悉的善意。你,是何其幸运。套用一句俗话,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The worldis full of good people. If you can’t find one ... be one!

  惠英红接拍《幸运是我》,是需要勇气的。她3岁在红灯区街头要饭,14岁在夜总会跳舞被导演张彻发掘,此后在张彻、李翰祥、刘家良的提携下成为一代打女。惠英红的人生经历了太多起起伏伏,甚至曾在人生低潮时吞安眠药自杀。我留意到惠英红的金像奖历程,第一届(1982年)获影后之后,再无耀眼,直到第29届(2010年)才凭借《心魔》一片再获影后。她当时哭道“以为不会再有人找我拍戏”。至此,年轻导演相继都找惠英红客串或主演一些高质量的电影,如麦浚龙《僵尸》,以及罗耀辉的《幸运是我》。可以说,惠英红在最坏的日子里,遇上了对的人。从影四十年,她接了这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既是一种淡然的回顾,也是历久弥坚的对表演热爱。《幸运是我》可看作是《桃姐》的姊妹篇,同样关注香港老人问题,中低层人民生活,并且引入港陆身份认同的一点遐思(这应该是现金部分港产片都会有意无意地渗透到影片里的色彩)。影片讲述香港出世的阿旭(陈家乐饰),父母离异后跟妈妈回到广州生活。数年后,母亲因病去世,阿旭只身返到香港,希望寻回爸爸这位唯一亲人,却没有得到父亲正面回应。独居女子芬姨(惠英红饰),为人糊涂,靠出租房屋维生,因一次在街边“掉水果”的巧合下遇上阿旭,二人由同屋住关系发展出一段仿如亲人的关系,各自温暖对方的孤寂。惠英红饰演的患老人痴呆的芬姨,虽不及叶德娴饰演的桃姐技惊四座,却仿佛把自己融进了整个老龄化体系环境中,滴水不漏,质朴自然地把人物可爱可怜一面呈现出来。而新人陈家乐,很多时候让人怀疑是否本色演出,把港男气质散发得淋漓尽致。但阿旭这个角色并非没有难度,在寻找父亲认同的这条暗线上,人物始终发生着微妙变化,由暴躁不安变为成熟耐心,对于父亲并没有保存他电话的这个细节耿耿于怀揪心之泪应该能为其提名下届金像奖最佳新人。不知道是惠英红成就了新人陈家乐,抑或陈家乐衬托出惠英红,还是两人都遇到了好导演。他们在如今并不景气的香港电影业下,依然真诚、心无旁骛奉献出一部没有埋怨、没有消极、没有戾气的纯港产电影,已经令人欣慰参考《五个小孩校长》,同样是港式温情文艺片,《幸运是我》的味道不及前者浓烈,但却是恰到好处。能在观众红着眼睛笑的电影,真的不多了,而如果能够让观众看完之后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老人,这已经达到了影片“软性宣教”的目的——我们都是幸运的,都该珍惜自己,以及眼前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末尾,电影的视角,从港男陈家乐,自然地转到了内地女孩刘雅瑟身上,由她来揭开她与阿旭两人的渊源,并且和谐地注入了新港人对香港的遐思和眷恋——但终究离开一个爱她的人以及可能不爱她的土地

  《幸运是我》的画面充斥着暖意,即使是描述感情冲突记录生离死别,也有一种温情的人文关怀在里面;更像是《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笔墨着重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利用细腻内心描写,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幸运是我》并不是一味的煽情,而是利用一种柔和的基调,将剧中人物相处生活中点滴娓娓道来,将主人公情感性格转变顺其自然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所有角色变得鲜活起来,像亲友邻居一样真实。母亲去世后,阿旭想来香港投靠多年未见的父亲。无奈父亲已经成立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家人,不想再与他产生过多联系。寻父未果的阿旭不想在小餐馆干下去,辞工后他失去了经济来源,付不起房租,又与女友分手。他在街上闲逛时,碰到了独居老人芬姨,机缘巧合下他帮了芬姨,两个人的故事就此展开。因为拖欠房租,阿旭被人追打,露宿街头,也因此遇到了关爱中心的阿甘。阿甘介绍他来关爱中心做后厨,急需地方落脚注册工作的阿旭想到了芬姨。他略施计谋住进了芬姨的家,成了芬姨的租客,两个性格和经历都截然不同的人,一次次的矛盾中互相磨合,从剑拔弩张到彼此相依。经历了一系列波折的阿旭,从年轻气盛的刺头,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懂得付出与体谅的男子汉,也同父亲达成了和解。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性格的转变也极为自然。主角阿旭开始时经常暴怒大喊,在与芬姨的接触中,慢慢学会体谅他人。在目睹塑花姐遭遇意外和芬姨怕孤独终老失声痛哭后,逐渐动容,变得细心和善真心诚意地去对待每一个人。而芬姨也从开始自我封闭、戒备他人,慢慢打开心扉,恢复了往日的笑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爱中心的志愿者们,他们并不是其他电影塑造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圣母形象,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烦恼快乐。比如关爱中心的主厨阿甘,痞味十足的外形下,却有一颗热忱的心,貌似玩世不恭的处事态度,却一直真心付出,帮助每一个人。老实说,一开始知道片子是讲述阿兹海默症的题材,我有一点不敢看,也不敢让父母看。因为年初外婆被诊断出罹患早期阿兹海默症,我怕看到电影会触景生情,不自觉地代入其中。然而看过之后,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整部电影围绕阿兹海默症这样沉重话题展开,但却运用人物之间的温情和幽默推进剧情,动容处,让人不禁泪眼婆娑;而下一幕的温情与幽默,又让人破涕为笑触动人心同时,也让人凭添不少希望。罗耀辉导演的长片处女作,然而他处理镜头和情节的手法却非常娴熟,剧情上的呼应与伏笔也十分巧妙。红姐的演技自然没话说,将独居老人那种孤独与恐慌演绎活灵活现,不愧是影后。而年轻演员陈家乐演技也是了得,将男主从年轻气盛到沉稳自若的情绪变化,把握得相当精准。而阿甘的扮演者张继聪,也用俏皮的演技为片子增色不少。这部片子的英文名叫“Happiness”,幸福。整部片子就是一个寻找幸福、打开心结的过程,在片子的结尾,每个人都收获了自己幸福,或是亲情,或是爱情,或是友情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每一个人,因为每一次遇见,都是三生有幸

  《幸运是我》观后感(三):幸运是我丨人生没有错过只有珍惜!

  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又一部讲述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故事。《幸运是我》本身关注的是带有煽情色 彩的老年痴呆症群体,但本片并没有重点煽情。剧中代表老年痴呆症群体的芬姨,和一无所成游荡不羁少年阿旭,他们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不堪,影片用戏剧的手法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群体,他们的相遇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温暖,就像夕阳照射在身上,亦或是像看到日出穿透黎明前黑暗的喜悦。

  本片我最想说道一二的是少年阿旭。影片中展现的他,是一个立体的“我们”。

  一无所有的阿旭带着母亲的骨灰重返儿时生活的香港。厨艺是他唯一的谋生技巧。混迹在小饭馆内,看不惯吝啬老板娘的嘴脸,一气之下把老板娘的镇店之宝——催菜响铃,给扔掉了,并再次陷入无业游民的状态。

  回家路上偶遇买菜丢了鸡蛋的芬姨,看芬姨孤身一 人,阿旭帮忙找回了鸡蛋,还送芬姨到家,帮芬姨 换了厕所的灯,结果阿旭手机摔了、自行车被盗。人倒霉的时候,做好人也没好报。此处也为日后二人相遇埋下伏笔。

  所幸长的俊俏,还能俘虏几枚美女,上了人家,揩点油,还把人给赶出去,看到这里真的就是渣男一枚。最终交不起房租的阿旭,被人赶了出来,还挨了顿狠揍。否极泰来,露宿街头的阿旭,被福利所的阿杰领到了福利所,和芬姨的几个战斗回合下,被芬姨收留,人生开始转运。

  这一老一小,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一天,阿旭把芬姨的老古董太师椅给卖了,换了一 台超薄3D液晶电视机,原来亚视台按键的2,换成了11。不习惯的芬姨大闹要原来的古董箱装电视机,要2键的亚视。为此两人大吵一架,阿旭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蠢,1+1不就是2么,这么简单的都记不住”,芬姨被气哭说“你以为是我不想记住吗?我记不住就是记不住呀?”有时候也能为遥控器找不着而吵架,两个人总是能因为很小的事情吵架,就这样在吵闹中,芬姨也越来越依赖阿旭。在家无聊的芬姨,开始跟着阿旭到福利所活动,经验丰富的福利所主任看出了芬姨的异状,并写推荐信,让阿旭带芬姨去看医生。

  医生告诉阿旭,芬姨有认知障碍,就是老年痴呆症,现在还不严重,但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直到不能自理、六亲不认。这才揭秘了,为什么芬姨总是能把菜煮糊,每次上街都要买鸡蛋,为什么连简单的1+1等于2都记不住,连阿旭把她的太师椅卖了都不知觉.....

  面对这样的尴尬情况,阿旭犹豫了,要不要一走了之?老年痴呆症患者不能自理?六亲不认?照顾患者对家人都是一种挑战,何况阿旭和芬姨非亲非故。这一天晚上,阿旭出逃了,在朋友那边,他朋友也是劝他不要多管闲事。这一天晚上,芬姨在找阿旭,电话打爆了没有接。芬姨不知道找了几条街,正巧阿旭坐在车内,看到了窗外四处张望的芬姨,目睹芬姨差点被车撞到的那一幕,即使这样,阿旭还是没有接芬姨的电话。最后芬姨失望的回家,进门看到阿旭从浴室出来的那瞬间,喜出望外,说着孩子气的话,“你没有离开?你不要离开,我不想到时候死了都没人发现。”

  看到这里,作为旁观者,面对这样的情况也的三思后行,所幸阿旭最后并没有抛弃芬姨。芬姨开始尾随着阿旭,到福利所活动,到菜市场,开始了两个人相依相伴的日子,两个人还是会因为遥控器找不到这样的小事吵架,阿旭还是老粗鲁,芬姨煮粥还是老忘记放米,但是日子就这样平淡幸福。

  另外,阿旭的父亲又失联了。打电话没人接,其实阿旭重返香港就是寻亲来的,为了让父亲为过世的母亲上香。几经波折,阿旭得知他父亲的地址。不甘的阿旭还是打算去瞧瞧父亲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也许出于好奇,也许出于恶作剧,也许血溶于情,阿旭私自带着弟弟在电玩城逛了一圈,最后还吃了饮品,本打算送他回去,意外出现了,弟弟昏倒了。

  不得不说香港的治安很好,到医院的时候警察也跟过来了,好像是怀疑阿旭拐卖儿童。他的父亲接到电话赶到医院,一上来就给了阿旭一个耳光。然后看到坐着轮椅出来的弟弟,嘘寒问暖,眼里的痛爱要出水了。然而当警方询问他父亲和阿旭的关系时,他父亲否认了阿旭作为他大儿子存在的事实。看到这里泪奔了。身体留的都是你的血?这......?芬姨听到后,大声说道:“自己的儿子都不认,你还是人吗?”幸而这个时候芬姨在身边,这也进一步推进了二者“母子”的关系。

  其实整个剧情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G点,都是水到渠成。随后鸡蛋君再一次上线了,推动剧情。这次芬姨去买鸡蛋,老板娘说她没给钱,其实确实没给钱,最后阿旭给化解了,回到家的芬姨,独自数着口袋里的零钱,看着散落一桌的蔬菜,怎么都算不清花了多少钱?最后看到被鸡蛋塞满的冰箱,终于明白自己得病了。在清醒的状态下,把自己的遗产留给了阿旭。这也算顺理成章了。

  这是一部呼吁关爱老年痴呆症群体的影片,他们不容易,希望我们能多关注身边的老人,早发现早治疗。生活没有错过只有珍惜,珍惜正好遇到的那个我和你。

  《幸运是我》观后感(四):幸运是我 幸运是你

  一个记性不好的老太太、一个流落街头的男青年、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一个没正形的中年男人、一个……在每个或大或小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无数个这样的人出现。但是今天,他们相遇了。

  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一如平常,只不过那些孤单的“一个”都不再孤独。记性不好的芬姨家里被贴满了提醒便条;流落街头的阿旭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单纯善良的小月离开了不爱自己的人,回到了外婆身边。至于那个没正形的阿甘,搭配一个同样没正形的女上司真是再好不过。这样简单而温暖的情节构成了这部电影——《幸运是我》。

  电影的情节甚至让人有点儿嫉妒,在陌生的城市、穿行的人流中,怎么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运呢?但其实幸运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电影的开头有一场戏引发了观众的哄笑,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阿旭坐在街头昏沉地睡着,晨跑的阿甘从他身边经过,跑了两步却又退了回来。阿甘蹲下身来悄悄系上了阿旭松开的鞋带,却被醒来的阿旭一脚踹飞。

  换作你是阿旭,你会不会踹得更狠呢?

  面对陌生人的善意,我们总是充满了怀疑和戒备,我们拒绝接受,也不敢给予。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盔甲,面无表情地走在路上,生怕受到来自于外界的一丁点儿伤害。或许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本就脆弱的我们再也经不起任何雪上加霜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落下来的不一定是霜,而是融冰化雪的盐?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冰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拒绝接受阳光,冰冷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接受阳光、让自己变得温暖,他就能散发出更多的热量,把更多的人“解冻”出来。如此有效的阳光,就是每个人心底都存在的那份善良。

  但如何能让人一直保有善意的去生活呢?大概是自己释放的善意常常能得到善意的回应吧,这样的“善意传递链”便是收获幸运的必备法宝吧。

  芬姨、阿旭、小月,还有你或是我,不论是有什么背景,或是经历了什么,大家都是这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或许我们在到达同一个城市之前还依然陌生,但是当我们相聚在这里,怀揣着一份率真的善意,这份善意一定能让人把单调的日子变成富足的生活。芬姨有一句话总是挂在嘴边上,“人活着,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嘛。”

  再回到电影,你说这里面幸运的到底是谁呢?

  我想,应该是每一个人吧。当然,还有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在陌生的城市中,遭遇一场熟悉的善意。你,是何其幸运。

  套用一句俗话,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The world is full of good people. If you can’t find one ... be one!

  《幸运是我》观后感(五):比《忠犬八公》更让人落泪: 《幸运是我》影评

  文章首发自:飞行者号

  《幸运是我》(2016)是去年上映的一部香港的温情电影。

  最近香港电影不景气是现实,不少以前的大导都北上来拍合拍片。但是也还有一些香港导演在坚守阵地,拍真真反映本土人生活状态的电影。

  像《一念无明》,是关注躁郁症患者,或者说问题青年的电影,收获了不少好评,还拿了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和最佳男女配角多个奖项。

  但是飞行者看《一念无明》看到一半,就关掉了,因为电影是好电影,但是情节和风格实在太过阴郁。

  与之相比,《幸运是我》的风格和故事更加让人舒服,于困境中见希望,愁苦中又添欢乐,可谓是泪中带笑。

  这部电影是最近国庆期间,放假回家,在中央六台电影频道看的。

  当时整个人也很放松,看了介绍之后,就记下了播出时间,准时观看了。

  说实话,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预告。

  没找到那个预告,截了几张图,gif预警。

  芬姨在街上找阿旭

  可以说这样的片段在电影中很多,都是很平实,但同时也很感人的,让人印象深刻的。

  因为这种体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一些老人的接触中很可能就遇到了。

  比如,谁没和家里老人一起看过电视,家里亲人谁又没上街找过贪玩的自己。

  另外,电影中也是金句频出,让你不得不感叹,这电影编剧人生阅历丰富,至少是懂得的年长人才懂的道理一点都不少。并且很用心。

  放一张老人的教导。

  做人 不是你帮帮我 就是我帮帮你

  还有类似于——“人生是有不同阶段的,没有可惜,只有珍惜”,让人不得不产生感慨和思考。

  但还好电影中不止这些,还加入了年轻人感情线的情节,加入了一些搞怪的朋友,给电影增添了更多颜色。

  阿旭和房东的相处模式也是相当写实有趣。

  每次阿旭和房东芬姨发生争执的时候,一开始他总是想放手不管的,显得脾气特别臭,但最后,总是房东示弱,阿旭又反过来安慰关心。

  作为一个漂在香港的年轻人,这个角色的设定是相当靠谱的。

  相比于一些偶像剧里高大上,完美无缺的总裁设定,阿旭这种普通人更显真实,珍贵。

  阿旭是一个很有同理心,懂得责任的人,有时候看着街上的人对老人的关心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

  而且这个相处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引起观众的共鸣的。

  毕竟是年轻人和老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所不同,两人也会发生争吵。

  而在得知芬姨有认知障碍的时候,阿旭并没有就决定照顾芬姨的,朋友也劝了他。

  朋友劝阿旭放手不管

  但是看到芬姨在大街上找他,又于心不忍,决定留下来帮助她。

  而芬姨在知道阿旭的爸爸不肯认他之后,安慰他:“你还有我这个妈”。

  芬姨安慰阿旭

  以此,两个人互相安慰,扶持。

  而阿旭的感情戏,虽然最后没有结果,但是结尾处暗藏的第一次相遇的情节,还有小月对阿旭的告别语,也是显得相当温情。

  整个来说,这个过程也是拍的相当曲折的,观众可能都以为有希望了,但最后还是告别。

  其实对于当前的阿旭和小月,这未必不是一个好结果。配上这个结尾,也显得不那么悲伤,反倒是治愈。

  作为一个之前写喜剧的编剧,导演也加入了一些笑料,梗,创意剪辑。

  主要是由下面这位大哥担当的,具体就不剧透了,大家记得欣赏他的表演就行了。

  搞笑担当张继聪

  可惜的是电影在内地上映后票房只有96万,实在让人遗憾,可谓是一颗遗珠。或许不提及认知障碍,而将重点放在当代年轻人生活,以及和老人的相处会更好点。

  最后,请耐心地教家里有认知障碍或者不懂怎么用的老人,如果想看的电视台是11号台,请按两次1。

  亚视请按1+1

  片源:爱奇艺(需会员)

  2017.10.12

  公众号:

  《幸运是我》观后感(六):诚意和关怀,还有我们渐渐失去的互助精神

  电影第一个镜头是广州的海珠桥,然后慢慢看到主角陈介旭(陈家乐)坐在江边望着海珠桥对岸,介旭手里拿着亲人的骨灰盅,紧接着剪接入一个室内场景,旧式的录音机十分显眼,然后我们看到惠英红饰演一位独居长者。

  说实话就看开头这几个镜头,我以为影片说的是一个中港家庭故事,慢慢看下去,原来介旭是要离开广州落香港,母亲去世后他在广州已经没有亲人,于是落香港找父亲,接下来的故事都是发生在香港,惠英红(她的角色原来叫芬姨)开始的室内戏并非广州,而介旭和芬姨本是两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却因介旭在街上帮了芬姨一把,于是他们的故事才展开。

  开头处理稍显欠缺

  我这么详细描述《幸运是我》开场正是想说明一点,影片开头的处理并不理想,尤其介旭在广州的室外戏和芬姨的室内戏剪在一起容易对观众理解角色产生误导,以为惠英红和陈家乐戏中是母子,尽管后来叙事展开两人的确发展成一种母子关系,但这是后话。片首的剪接或许导演希望暗示两人之后的关系,但如此处理实无必要,也削弱了后来观众对惠英红出场的期待。

  记得在金像奖颁奖礼现场第一次看到《幸运是我》的预告片就让人感觉演员上一定是主打惠英红的角色,事实上惠英红在片中的演绎稍显过火,创作者也明白这部影片在演技和感染力上要靠惠英红来传达,所以片中有太多芬姨对陌生人和环境的不安表现,就以她遇到介旭,介旭送她回家,还有后来介旭希望租芬姨的房间住,几场戏芬姨的一些举动是显得比较突然,比如一些无缘无故的动怒。

  刻意强求戏剧化安排设计

  编导是想把片中芬姨和介旭的关系处理成像《桃姐》当中的桃姐与少爷那样,两人本无亲无故,发展到后辈对长者的关怀照顾。但《桃姐》中两人虽然没血缘关系,但多年的主仆关系令少爷对桃姐的照顾都来得自然和合理。反观《幸运是我》当中,介旭和芬姨的关系要联系起来就刻意得多,她帮完芬姨并送她回家,两人关系正常可以到此为止,但后来却安排他回头找芬姨希望租她的房间,原因是他找到社区中心的工作需要住址证明。可先是介旭没钱交租搬离原来的劏房(搬走也是很牵强和幼稚,自己一气之下炒老板),后找到死党发仔希望能收留,他找到工作需要住址证明也非必需要找回芬姨租房(他其实还是没钱交租,既然只是填个证明,让发仔短暂收留再找过房子不行?),两人的关系编剧一厢情愿要把他们联系起来安排。

  如果说影片的前段在手法上不当和叙事安排刻意,那结尾同样是强求戏剧化和些许矫情。内地来香港的社工女孩和介旭关系硬是要“扭桥”扭到两人曾经有缘见过,女孩最后回到广州,她那段独白的感概也是单薄无力,看不出和影片整体主题和情感的联系。

  诚意和关怀,还有我们渐渐失去的互助精神

  不过尽管影片不足明显,但作为新导演作品依然是看得出足够的真诚、诚意,只要首先拍出了真诚(这点有时比技艺更重要),影片就值得我们去支持。其实影片除了开头结尾并不如意,中间部分还是拍得不错。尤其看出导演对社区的关心,社区中心的日常,还有流浪者花胶姐的描写不仅是透过影像表达社区关怀,而且在叙事上推进介旭对芬姨态度的变化,介旭在社区中心工作过程体会到关心帮助和理解,通过和社工女孩、方姑娘等人工作认识社区(有意思一点是介旭严格上算新移民,而他却透过一个过客来认识社区街坊味),还有精神失常的花胶姐最后惨死街头更是给了介旭很大打击。

  芬姨有句话“做人嘅野唔係你帮下我,就我帮下你。”这就是影片传达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慢慢失去的精神。介旭母亲过世,在香港没有亲人,芬姨是独居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两个角色却最终幸运联系在一起。介旭在芬姨身上看到母亲的影子,特别是他看到芬姨满大街在找他的情景。芬姨渐渐把介旭当成儿子,特别看到他在医院被亲生父亲拒绝相认,更加强了她对介旭的同情。结尾两人真的如母子般,芬姨在家作画等待介旭收工回家,原来片名“幸运是我”,这个“我”既是独居的芬姨,也是被生父拒绝的介旭,他们互补了各自的人生缺憾(缺失)。

  :无论长发短发,吴日言再次扮演社工姑娘这类角色真係好鬼正啊。

  《幸运是我》观后感(七):刚刚好

  很幸运,在8.26电影上映前,有幸作为观影团成员之一,参与了电影的点映。

  在这之前,从不知道什么是点映。我的坐标是苏州,我很幸运,能在呆在苏州剩下的不多时光里体验了一把点映的“快感”。喜欢体验,证明我还年轻吧,也正是大城市相对而言的更多体验性,更多包容性,让我觉得舍不得离开。

  《幸运是我》是一部情感题材挺浓的电影,有点类似飞越老人院的性质,都是从社会弱势群体角度出发,呼吁大家给与更多的关爱。芬姨的那句好有正能量:“生活嘛,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喽”。

  情节一:男主角路过爸爸的店门口,看到了他爸爸,他往窗玻璃吐了一口痰,准备离开。但是,当他认出里面做作业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他动了他善良的真心,把弟弟带去游乐场玩,请他吃冰淇淋,像哥哥一样爱护他。没想到弟弟对花生过敏,吃冰激凌进了医院,爸爸赶来的时候,什么都没问却给了他一记耳光。他眼里噙着泪,什么也不说。后来芬姨和小悦赶到,芬姨骂他爸爸,还是不是人,自己儿子也不认,这一刻他爸爸有点触动,但还是什么也没说走了。后来收到一条信息,是儿子发给他的他妈骨灰安置点,那个他爸一直没去的地方。这是他发给他爸爸的最后一条信息,也是和他爸爸的最后一刻联系,因为发完,他含着泪,删掉了他爸爸的联系方式。熟悉的场景,含着泪,忍着巨大的痛苦,却不能也不想再联系了。芬姨来安慰他,这个世界,不是谁离了谁就不行的,而且你还有我这个妈。

  情节二:小悦走了,带着对香港的眷恋和不舍,但是外婆年纪大了,她更想回家去陪外婆。走的时候没有和他告别,留下了一个包裹。装着的衣服原来是他妈死的那天在医院,他给一个感冒的小姑娘披上的,那个小姑娘就是小悦。我觉得这个情节设计的很好,她说,人和人之间是讲缘分的,她和JEFF之间有缘无分。人生每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没有可惜,只有珍惜。没说出的话是可惜遇到你的时候我有JEFF,和JEFF分开,没有勇气告诉你我要回广州了。如果再有机会,我会好好珍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最后的时候感动到泪流满面,想起了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感动的点来自于这部影片,故事情节很好,传达出的理念很好,除了配音和前面剧情转化的有点生硬之外,是一部诚意之作。我在想,因为和这部电影的其妙缘分,冥冥之中是在指引着什么,妈妈有点像电影里的芬姨,年级慢慢大了,记性真的慢慢变差,她一个人在家,真的怕她出什么事,还有爷爷奶奶亲婆,年纪都大了,我觉得我应该像小悦一样,回家去陪她们了。

  遇到一部电影,是缘分;电影中有很多讲到心坎里的话,是缘分;因为这些话做出的改变,都是缘分。愿我能整理好我自己,等到风景都看透,你能陪我看细水长流。

  8/26,推荐你们走进影院,给自己一点感动。

  《幸运是我》观后感(八):幸运是你

  人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我想这句话应该贯穿了整个电影。

  患有“认知障碍”的芬姨一直照顾着落寞少年阿旭,阿旭也一直搀扶照顾着芬姨,从中产生了亲情。

  电影里面把芬姨描写得很苦逼,但是后面又写芬姨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怎么到老了落到那种地步,(却只是为了一个男人?)不解。

  电影开头有在写她住的房子里面的东西不能乱动很珍贵,然后男主角卖了之后,电影后面也没有再提起那些东西,我还以为会从中引出关于芬姨以前的故事。

  要到结尾的时候,突然女配角来了一段内心表白,我的天我还以为她马上要劲升女主角了。。

  总体还是不错了,一个小成本的亲情类电影,就像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股清泉温暖人心,幸运是你,能够陪伴在我身边。(第一次写,渣渣)

  《幸运是我》观后感(九):幸运是我因为有你

  更愿意说这是个都市暖心童话吧,在真实的世界中,很少再有这样温情脉脉的故事了。就如主创们所说,正因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冰凉,才促使他们更想拍这样的一部影片。

  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身边真实地存在过患有片中芬姐一样认知障碍的亲人。所以这也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有年迈的父母,当面对年老的他们或是我们自己,究竟该如何自处?

  看片的过程中,哭了三次,想爹娘想自己。很多画面觉得熟悉又陌生,也不断地反问如果是自己要怎么办?

  也是因为有太多的代入感,所以当结局呈现,并不觉得烂俗,反倒舒了口气,大概人性本就如此,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完满与幸福吧。

  《幸运是我》观后感(十):如果我們都會覺得「幸運是我」,或許會快樂很多

  我是一個寧願去電影院看念念聶隱娘我們誕生在中國也不願去看大片的人。

  所以,一早就決定了要去看《幸運是我》。

  這種低成本小品在電影院存活片單存活時間不長是常識,只是沒有想到《幸運是我》排片會那麼慘淡,上座率會那麼低。

  我喜歡看港產小品,喜歡看港劇,因為裡面的人物有血有肉,他們會有普通人身上的自私、貪婪,但他們同樣會有普通人身上的善良、感恩,所以會在看的時候能夠產生共鳴。

  《幸運是我》是一部溫情小品,我喜歡在電影裡傳遞出來的「家」的概念——不一定是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能成為家人,彼此接納包容的兩個「陌生人」也可以在日益加深的相處中變成「家人」。

  或許,在我們形成這個念頭後,會學著不對家人提那麼多要求,然後學著尋找比血緣更深刻的「家人」關係。

  芬姨告訴阿旭,她有兩個願望,其中一個就是希望自己有個兒子,她看著阿旭,說「宜家都差唔多了」,然後滿足地笑了出來。

  這是全片最最最觸動我的地方。有可以依賴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如果可以成為別人願意依賴的人,卻是一件更加幸福而又不容易的事。

  嗯,去影院支持這部電影吧,相信你不會失望的。

  :看完電影就收到了之前轉發微博中的電影周邊福袋,幸運是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