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海经全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0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精选10篇

  《山海经全译》是一本由袁珂 译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一):远古版我的世界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一锅炖不下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大 需要两个烧烤架 一个秘制 一个微辣。 ——《庄子》

  对于神秘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我相信这一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对于那些老猿猴古人们看过的,而又消失在历史犄角旮旯里的古怪生物,更是好奇害死猫的存在,因为神话传说里他们几乎都吃人,无论植物动物,当然我们的老祖先们上天遁地也是不含糊具体例子可以详见那个和铜头铁臂十指脚趾的怪物打架的黄帝,和那个什么都敢吃的神农。可这一切神话的起源都绕不开这本名叫山海经的书,请注意,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说它是这一类的绕不开的存在,那就真的很可怕了,当然,书很棒,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可能比我更清楚

  我看过很多关于山海经的演绎故事,树下野狐的《搜神记》,《蛮荒记》,西游记后传里怒撞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包括前一阵的电视剧《山海经之赤影传说》(很烂,不要看!!!)。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研究价值,我们无需多注,此版的翻译和解读作者袁珂,又是作为此领域中国研究学者里的领军人物,而之前看过宝木笑在豆瓣里写过此书的书评更是让我绝了从其他任何方面夸赞的必要想法

  内行看门道,而我看热闹。什么是热闹呢,《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而这么大而齐全的mod(英文单词modification(意为修改)的缩写,汉语音译作“模组”,也称游戏模组),难道不是我的世界里最原始版本吗。

  我们的老祖先用奇绝的想象力,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可能性不大,为我们铺展出一副到处是庄稼,遍地是野兽美丽人生

  当然受世面所限,他们所能理解到的可怕怪物一般都是组合拼装起来的,大多都是在原本动物上换个头,多加几个胳膊,然后安上鱼尾,牛尾,龙尾,猪尾(好吧,我不得不嘲笑这位仁兄的审美,模仿什么不好模仿猪,以后在家禽界,哦不,山海界里怎么混),最后就是奇异叫声就比如:zizi,heihei,honghong,wuwu,或者学人叫,我大胆猜测其实原来也有一种叫呵呵的,不过叫久了被别的怪物打死了。

  最后就是名字,真真是诡状殊形,类似于饕餮(我上学时候一直读taoti),白矖,猼訑,嘲风(自带技能的名字),豪彘等等,有些我花了半个小时搜狗没有打出来,只能作罢。这种起名风格是不是让你想起一位伟大作家,没错,我说的就是他,很像《幻城》里的罹天烬,芨笙,熵裂 (物理高材生的小四啊),潼燮吧,以后谁还敢说小四写书没内涵,都是向经典致敬好不好,只是你文化不够看不懂。当然也少不了可爱的名字,比如为西王母送信的三青鸟,那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很深入人心啊。

  说来轻松,也许哪天在你起床下楼准备上班的时候,就看到楼下蹲一只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响声的豹子,你就不会再开心了。“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老祖宗们写这些事的真正原因已经不了了之了,不过现在来看,无论这些古怪东西如何诡异,可站在食物顶端永远逃不开人类的模板,会吃人的妖怪总是长着人脸发出人声,山神们总是人的样子加点其他特效,更不提西王母这类角,几乎与人类无差。

  所有的神话归根结底,都是动物们在努力成人,人在努力变成统治人的人,其实无论它们多么可怕,多么神奇,多么强大,可最终能战胜人类的,必须也只能是人类,除此之外我们谁也怕,不敬上天不敬鬼神,人类也许会被打倒,但他永不会认输。也许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魅力吧。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二):中国文学的宝物级矿藏

  中国有神话,其名山海经。介绍历代的神话异志,地理,医药等等。这是我们国独有的,经典古老书籍。编者不一,是汇集了许多人的故事,有说尧舜禹时代便出,最终,却没有被证实。山海经中的部分故事,大都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属孩童最爱看,而后再出现,就是已人为的解读方式而来,但许多失去了原本内涵。

  书者,本身就是起到了记录作用,而山海经,则是中国神话的象征,但是,不仅仅只是神话,并且包含了我们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宗教,地理,药物等。作为涵盖如此之广的书,山海经赋予我们的,可以总结为中华文化。古希腊戏剧,衍生宗教等,都不如我们中国山海经所包含的精彩。关于对历史和神话的解读,这就是山海经赋予现实意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后有精卫衔枝填海,山海经神话,不是单纯的神话,还代表中华文化历史状态。神话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神话引申出的是宗教,鲲生鹏,鹏为佛教,而精卫则为神,此为中华宗教。期间产生神话,一曰神农,为百草,尝遍,乃为药物学。山海经赋予的就是多重的内涵。先是理解中山海经,大多数人人为,就是神话故事,尤其对于无知的人们来说。但是,读遍山海,却得知其间潜藏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一本神书,也是一本历史书,神话与历史的碰撞,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文明,更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发展脉络

  书云:山海者,乃为地形也。作为一部地理之书,山海经是一本集合。其名暗含,其内说明。从《山海经》中,也可以看到古人大地活动的探测,这就是地理的元素。《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技术。《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山海经为什么会作为神书,那便是因为山海经赋予的东西太多,让我们认识更多,了解更多。

  最后,《山海经》作为神话塑造了不少文学的开始,使得人们产生一种感受,即神话与文学几乎是一体的两面,是具有了象征的、想象的,是叙事描绘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一种原始的文学形式。《山海经》的古神话,相较于古希腊,欧洲的神话传说,是显得有些零碎、简陋。这些显得简单且不是琳琅瑰奇的篇章,仔细研究起来,竟是一点一点积累的的美石,可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物级矿藏”。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三):《山海经》:给中国流行文化囤了一个大IP

  《山海经》:给中国流行文化囤了一个大IP

  ——九州小说鼻祖

  山海经是一部“90%的人都知道,但是90%的人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奇书,他可以说是古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现代人看多了吸血鬼、狼人、僵尸,以为精彩绝伦,但是忘记了中国人才是玩神话的老祖宗,现在流行的九州文学体系也多是参考山海经而来,可见其经典地位。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四):远古祖先的魔幻世界

  近些年来,大热的欧美魔幻影作品观众们着实过足了瘾,真爱粉们自觉地针对影视剧集、原著作品的各种细节不断地研磨比较,不断回味的同时也殷切的期盼更新的到来。相比之下国产剧集的热度远远逊色。我们难道就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好作品么?有!当然有!不但有,而且很早就有!我所说的,就是远古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山海经》。

  《山海经全译》袁珂译注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五):《山海经》的远古心理图式

  神话的创作者是人。远古的人。从每个地域流传的神话当中,总能溯源追踪捕捉到属于这个种族的祖先从遥远时空中寄于后人的神秘的馈赠,这也是我对各个地域的神话分外感兴趣缘由所在。我们的祖先究竟在想什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的? 神话归根结底是人话。 在神话中不经意间触到的或许就是祖先不自知的秘密。譬如希腊神话,那些胡作非为的大仙,将血缘关系搅得一塌糊涂,血腥、暴力、乱伦、勾心斗角,轮番上映!盖亚老母亲力亲为,和儿子延续后代。说到那么多的奇人诞生,也就顺理成章,近亲繁殖,百手怪啊、独眼巨人啊,就这么来了呗!赫拉与宙斯的关系既是夫妻,又是兄妹。他们共同的父亲克洛诺斯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们干掉老子,采取的绝妙办法是:把他们都吃了!有道是虎毒不食子,这简直凶残到一定境界了。可是话说回来,咱那些个封建王朝争夺皇位的父子兄弟们,上演的也无非是这一出。干掉和吃掉,本质没什么两样。 宙斯呢,做坏事不漏真容。有一次,他任性露了真身的结果是,对方被雷劈死了。啥也不说了,这个意思就是,坏事他可以做,但是,你不能戳破! 希腊的老祖宗也真是有趣,生生把自己心里的不能述说的暗黑全部转嫁到了神仙头上,为非作歹的都是神仙,老百姓就此心安理得,蒙头睡个安生大觉。没事还可以旁观品评神仙的绝杀技。而到了中国的上古神话《山海经》,则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最初知道《山海经》是拜鲁迅大人所赐——“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今日捧读袁珂先生的《山海经全译》,景象全然迥异。作为“译注”本。袁珂先生全然遵从了《山海经》本来的样貌,有校有译有注,并且采用了直白原文直译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原汁原味的《山海经》的模样。由《山经》和《海经》两大板快构成的《山海经》囊括了奇禽异兽怪蛇怪鱼奇花异草等等怪物,以及异形异秉的海外国度的怪人。 如果说将《山海经》仅仅视为一部神话,那是将其内涵大大压缩了,这是一部涉及了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器物、动物、植物等等的上古百科,鲁迅先生将之视为“巫书”是大有道理的。可惜的是,古时《山海经》是有图画的,现今古图佚失,真是莫大缺憾阅读《山海经》的过程,恍若是在奇繁幻象中行走。对山、对国、对物、对人的描绘和想象,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真的看到了这些景象,还是在头脑中幻化了这些景象,不得而知。但是,我认为仍然是想象的成分居多。那么,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远古的先人真是有着狂放不羁的想象和创造超越了所有的常规与道理,他们敢于驰骋想象并且全然相信自己的想象,仅就这一点,足以令千古之下的我们汗颜。局促一地的古人,他们的视角居然可以延伸到千山万水之间,在大江大海之中任意挥洒书写。自认视野开阔的今人,却再也没有如此的奔放恣意。在全然开放与不受限制的心理版图中,我们已经远逊先人。 同时,出于对未知恐惧,《山海经》描述画面中充斥了大量的慰藉期盼与灾难性想象,如“有草名祝余,食之不饥;有木曰迷毂,佩之不迷。”渴盼大自然庇佑的心愿随处可见,而在南方第二列山系开始的描绘中,徭役、大旱、水灾的征兆逐次出现,避之唯恐不及。对灾难的恐惧也源于先人对自然敬畏与无知,趋利避害无能为力构成了矛盾的心理交织。 既奔放,又无力;既能够冲破一切阻碍地想象,又在无力掌控中战栗畏惧,透过神话,先人的心境历历可见。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能与不能。古今同理。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六):历久弥新国学瑰宝

  “《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 , 乃亦神话之渊府。”这是袁珂先生在1963年的《海经新释•序》中对山海经做出的评价,《山海经》全书共18卷,分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约31000字,里面记载了多国山水、奇人异兽、风土物产,包含着历史、地理、神话、动物、植物、天文、气象、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等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对古代文化研究宝贵的素材库。《山海经》从汉代起就多被诗赋引以为典故 , 说明该书很早就被广泛阅读,在《孔子家语•执辔篇》中已承认 《山海经》 是一部地理书,后来的《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也列史部地理类,直到清朝编《四库全书》,才改列子部小说家类。古代文言文行文简洁韵味悠长,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山海经里格式一致的简单文风,寥寥数语,却栩栩如生。虽然并没有很多人能完全读过全书,为大众所熟知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故事都是其中的内容,它对中国文化的重要程度不容质疑。《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作品,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始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自晋代郭璞起, 到清代为止,主要有如下几种注本[1] :

  晋代郭璞撰《山海经传》18 卷。

  明代王崇庆撰《山海经释义》18 卷,图 1 卷。

  明代杨慎撰《山海经补注》1 卷 ,收入《百子全书》。

  清代吴任臣撰《山海经广注》18 卷,图 5 卷。 5 卷图画共 144 幅 ,是根据古图制成的 。

  清代汪绂撰《山海经存》9 卷(附图)。

  清代毕沅撰《山海经新校正》1 卷,《古今篇目考》1 卷。

  清代郝懿行撰《山海经笺疏》18 卷,《图赞》1 卷、《订伪》1 卷 ,自称“计创通大义百余事 ,正伪

  文三百余事”( 《山海经笺疏•序》)。

  清代吴承志撰《山海经地理今释》6 卷。

  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傅斯年等人也曾在山海经研究中做出不少贡献。作为当代《山海经》研究的泰斗,袁珂先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对其进行校注研究,有《山海经校注》、《山海经校译》、《山海经全译》等名作,现今这个版本,在保持了专业学术的译注基础上,增加了全文的白话翻译版本,大众也能轻松而生动理解到这些较为晦涩的古文,这对于国学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袁先生作为神话学家,严谨治学,以弘扬国学文化为己任的学者精神,令人敬叹。

  [1] 胡远鹏. 纵观海内外《山海经》研究五十年[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3(s1):45-52.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七):山海经的艺术魅力

  读《山海经全译》

  作者:苏术

  《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期就对《山海经》爱不释手。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可见《山海经》对其的影响。

  我并没有如鲁迅先生一般少时就有对《山海经》的憧憬。可能是我为女子,对书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那些志怪之物并无甚喜欢,但是你要说真正接触确是在少时。少年时除了课本外没什么非常正规的书,一是条件有限,二是家里也没有经济。那时候课间常传阅的就是大人手掌那么大的连环画,《山海经》就是其中传阅过的一本。虽然至今已经对内容没什么印象,但是对于其他《水浒传》等等还是有些许画面在的。

  说来也巧,我前几天偶得一本北京联合出版社10月出的《山海经全译》(后文全以《山海经》代),袁珂大师的译文,非常经典。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源,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神话最为出名,有古代小说萌芽之说,被称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说之祖”。

  我手上这本《山海经全译》乃神话大师袁珂先生晚年的编订本。书里不仅精炼了繁琐的注释,还增加了全文的白话翻译,更加方便了读者阅读。唯一不足点即:生僻字体并没有明确的标音。如果想精细阅读,则必然得备上一本词典,用于查询。当然,如果不求精细的读者,后面的全文译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山海经》是一本很杂的书,它的杂不同于《齐民要术》,确也堪比《齐民要术》。

  书里神话故事,如熟悉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也有“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的带着宗教味道的文字。《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都是反应当时农业生产的文字;《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乃为手工;《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乃为天文、历法。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

  《山海经》中神话故事多为奇诡,其意象为文学作品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

  鲁迅先生说:“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可见神话故事对于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地位。

  庄子书《庄子》:“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与神话的“以已观物、以已感悟”的表达方式可谓异曲同工。文学创作不是单一的写字,除了理性,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感性。在想象和虚构的世界中去寻找灵感和启示,你可以浮想联翩,可以疯狂可以浪漫。最后将这种情感达到更深层的艺术境界形成风格。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多是虚构的情节,有妖魔鬼怪,也有幽冥幻境。孔子曰过:“不语怪、力、乱、神。”后来清代学者袁枚集奇闻逸事、奇人鬼怪为书作《子不语》,书名正源于此。

  常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怪书,却被《汉书·艺文志》列入形法家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小说之最古者尔”。由此可见《山海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富有魅力的宝藏。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八):标点准确 注释精当

  以了解《山海经》皮毛的身份,去评价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的这本《山海经全译》,我的内心是惶恐的。这种惶恐一是对《山海经》的敬畏,一是对袁珂先生的敬畏。

  《山海经》存世几千年,其文多有增减,后人注释无数,然何人所作、何时完结,终有所惑。这一点,袁珂先生在《前言》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袁珂先生的《前言》对《山海经》的成文史、研究史做了严谨的论述,读来颇是受启发,当年自己讲授古代汉语时,教材中选自《山海经》的文章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阐释,一是基于《山海经》的深奥,二是基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故今日得见袁珂先生的这本《山海经全译》内心充满了敬畏。

  《山海经》绝不仅仅只是普通人眼中的神话,因为所有的神话都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不能解释事物的幻想,即《山海经》中描述的一切是有据可依的,若是有神话,那也是对客观事实的夸大。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部当时的地理、人文等著作。从书中袁珂先生对山海经的翻译中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他的翻译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词语存在,类似于对译即直译的方式,虽然我们读起来觉得没什么文采,但面对《山海经》这样深奥的古代作品,这样的翻译方式却是最好的。

  《山海经全译》是一本学术性非常强的著作,它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普及读物,在注释和翻译方面迎合大众口味,它的每一条注释都有出处,引经据典,即是说袁珂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神话大师,而用自己的话语和理解随意对《山海经》进行注释,而是从严谨和尊重的态度出发,每一条注释都力求做到简洁精当中又见出处,这种态度还体现在他对异文的处理上。注释中,袁珂先生并没有武断地说哪个字应该怎么写,而是将其他版本中的不同的用字列出,让读者自己斟酌。即是说,读《山海经全译》既能享受到《山海经》本身的魅力,又能够体味到袁珂先生严谨的研究态度。对专业研究人员而言,那就是提供了一种校勘的方法,对非专业读者而言,则是能够体味到《山海经》的厚重。

  在缺少电子书的上个世纪,从故纸堆中扒拉出一条有用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从袁珂先生的前言中、从他做的每一条注释中,都能感觉到困难在他炽热的学术研究态度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所以,尽管袁珂先生已经逝去,但是他留下的这本《山海经》却令人敬畏,更是令我这种所谓学古代汉语出身的人汗颜,竟是做了碌碌无用之辈了!所以,读《山海经全译》我是以研究的态度去读的,这种读,不仅仅是全面学习了《山海经》,更是从袁先生的注释中学到了诸多有用的知识。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九):万物皆有灵

  我们对《山海经》中的一些故事并不陌生,不管是苗阜王声的相声《满腹经纶》中,“娘娘,风浪太大了”,对精卫填海和哪吒闹海的调侃,还是影视剧《山海经之赤影传说》雷人的造型,或者是可蕊的小说《都市妖奇谈》中的地狼刘地、九尾狐林睿、山鬼瑰儿等等人物形象,还有现在比较火热的漫画《非人哉》,山海经中很多东西,或是化为成语,或是变为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对于这本“古之巫书”,又有多少人完整地读过呢?大多数人不过是略知其中的故事,更狭隘的会认为这是一本写妖怪的书,其实不然。

  《山海经》是一部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性质非常奇特的古书。它大约成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这一长时期中,作者并非一人,作地是以楚为中心西及巴、东及齐:这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学者们研讨大致得出的结论。这是译注者袁珂在前言中开篇提及。可见《山海经》在学术研究中虽有定论,但还尚存在一些争议。《山海经》分为十八卷,分别是五臧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读过之后,才能体会到古人的脑洞有多么大。《山海经》每部分的篇幅并不大,也就几页纸,其中词语也不华丽,常用“其名曰”“又东XX里”“又西XX里”等表示名称和方位的词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你能体会到古人的想象力,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测。

  当然,古人也是吃货,我们真是舌尖上的中国。如果西红柿这种植物产于中国,相比没什么“狼桃”的故事,早被国民开发上桌了。网络有段时间调侃庄子的《逍遥游》时,说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秘制,一个麻辣。《山海经》也是吃货的天下,作者打开脑洞,想象食材,像素菜:“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青色的花朵,名字叫祝余,吃了它可以不饥饿;像荤菜:“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有一种鱼,形状像牛,声音像牛,有蛇一样的尾巴,长有翅膀,吃了它可以不患痈肿病;还有一些动物,吃了会让人精神兴奋,睡不着觉。由此推想,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也有可能是要下厨的。

  袁珂先生对《山海经》的研究,对神话的思索,值得我们敬佩。这本书全译简体排版,译注准确,读起来也通俗易懂,值得收藏。

  《山海经全译》读后感(十):永不枯竭的神话古书°

  ——评《山海经全译》

  文/蓦烟如雪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袁老的作品了,起初缘起于一本《中国神话传说》,内容丰富,富有深意,而第二本是《中国民间传说》,它区别于神话,却也带有神乎其神的杜撰感,重要是内容容易吸引读者,而第三本就是这本《山海经全译》,早在之前,我看过不少版本,从古文版本,到前阵子看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都会有实质性的不同。

  怎么说呢?我家最早买的是万卷出版社的《山海经》内容偏一般,只有粗浅的翻译,而且也并不标准,而会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是因为这里图文并茂,但确实实质如袁老所说,不免出现散漫和疏略。绘本般多数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所以在感官上会比较直接,但在理解上会比较生涩。

  《山海经》是一本大约成书于从春秋末年到汉代初年的作品,其作者并非一人,也并不能考据,但不管怎么说,它作为“上古第一奇书”就自带着传奇色彩。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曾说:“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山海经》特色并非能一言道尽,但它的与众不同,早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就有显露,想到躺成大字的阿长妈妈,想到那些鬼魅的故事,都会觉得这些并非杜撰,而是似乎存在过一样。当然,这些并不能证明什么,袁老的研究,就像拨开云雾一般,他对这本书考证、编校、整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贡献。他研究这本书快五十年,一直未停滞,从研究神话到到全译,这都是一种深入的剖析。

  《山海经》分为四卷,从《武臧山经》中五篇又二十六小篇来看,《海外经》的四篇也独具特色,前者是山川地理、奇异动植物,甚至宗教等等,而后者是海外各国异人。而《海内经》写的是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等,而本书中我最为喜欢的是《荒经》,里面的神话保留得最多,而且在看桐华作品的时候,就会深度发掘,她前期作品《曾许诺》《长相思》就非常深受《山海经》中《荒经》的影响,从皇帝战蚩尤,到共工打相柳这些,都是能捕捉得到的。

  据说《山海经》记载了40多个国家,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兽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资料,其中列举的药物达130 种以上,为后世研究古代地形地貌和生物种类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它虽然只有31000字,却被称为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百科。而且这本书也是一本神话性质的地理书,甚至在《海经》中出现的女子国、夸父国、轩辕国、君子国这些独特的名字的国家民族也给作者创作,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素材,比如《镜花缘》《西游记》都能看到其影响力。

  而书中出现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都是富有哲理的存在,虽然《山海经》中死亡的画面偏多,但作者用神话的艺术改变了其悲剧色彩,又给每一个读者带来了遐想。

  对我来说,山海经不仅仅是一本神话,它更是一本永不枯竭的传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