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10篇

  《没有行李的旅行》是一本由[美]克拉拉·班森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一):向往的旅行

  以前是懒的缘故出门一趟不会带很多行李。记得和馨馨去涠洲岛旅行的那次,看到她拿出的一个像行李袋那么大的化妆包,我惊讶了,也很同情自己的不讲究。后来美其名曰是为了对自己好一点,也把化妆包塞的满满的,其实有时候可能连牙刷都用不到。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会回到当初的自己,甚至像克拉拉这样不带行李去旅行。

  不带行李,才是旅行最好的准备,就像没有工作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迎接。目前看到此类书我是最兴奋的,因为正好迎合我当下的心态,也一直在努力的寻找佐证和实例来支持自己完成这件事。所以读了之后觉得自己并不孤独

  克拉拉的老公杰夫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他们一直在实验自己的生活。我和陆先生没有这么自由,但在周围人看来也属异类。看到克拉拉吃醋那段,我不禁笑了出来。太像我们去西藏,我吃醋的样子了,而陆先生还浑然不知觉得我莫名其妙,而我一人嫉妒的都开始诅咒飞机失事。

  有趣的一对才会有这样有趣的旅行。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二):即刻出发

  说来也巧,两个在生命前半段路程中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竟然能完成一次如此刺激的旅行,简直是一场冒险。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互联网上,克拉拉刚从精神兔子洞爬出来,为了不再消沉下去,她决定探索这个世界,而她刚好缺一个在途中与之陪伴的人,于是她在相亲网站认识大学教授杰夫。

  杰夫在旅行方面可是专家了,克拉拉与他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亲密,直到有一天,杰夫提议来一场没有行李的旅行,于是两人踏上了有趣的旅途。他们没有任何计划,没有行李,只有一身衣服,相当于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两人穿着轻便就出发了,21天、8个国家,在途中两人留下了照片记忆,并且完成了梦寐以求的求婚,虽然看起来并不那么浪漫

  在途中,两人的性格差异明显地显现了出来,杰夫是个融入能力很强的人,而克拉拉却有很多心理障碍,总感觉她活得很累。自从有了杰夫,她被一点点改变,而杰夫也有所改变,克拉拉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经常在舒适范围来回拉扯。杰夫把她从安全的象牙塔拉到五光十色混乱世界,当场面失控时,她又能把杰夫拉回来。也正是这种彼此之间的需要,才促成了两人的不可分割情感平衡是两个人共同维持的,到后来他们终于发现了这点,这也是此次旅行的最大收获

  杰夫有着一段失败婚姻,这段经历使他变成了一个以自由为准则的超级行动派。然而,两个人都属于极端,并且两人的性格更是天差地别不敢相信这样的两个人竟然会走到一起。其实单把他们两个人的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个悲剧,而当两人在一起时,就组合出了一种幸福感。一段幸福的记忆值得被记住,它可能治愈其他受伤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当没有那些身外之物迷惑,就会使人看到生活本质,这类书还有一个问题是,它们大多是个人经历加心情感悟模式,而对于繁琐的行前准备、行中注意事项、必备物品坚决不能带物品等等等等内容避而不谈一笔带过。这样写当然没有错,人家三毛不就是这样写的吗?可是问题在于三毛那会儿不是谁都有一颗去远方的心,也不是谁都有去远方的条件,所以对于远方大家就是看个热闹,最主要的还是看她笔下人事,而在旅游文学挑逗起每个人出走慾望的今天,大家最想看到的当然是如果我也要去的话该准备些什么注意些什么的内容啦!再说啦,人家三毛文笔好,你有人家写的好吗?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三):敢不敢冒险

  不带行李去旅行更冒险,还是和不熟悉男人去旅行更冒险。两样都占了,不顾一切的克拉拉。

  说,怀疑自己的存在。说,找不到每天起床的强大动力。说,自己是发现真实世界脆弱残酷而精神崩溃的大学毕业生

  这世上当然没有感同身受。但是看到那些描述的时候,在想,是啊,找不到起床的动力。在想,是啊,为什么存在。

  没有计划的出游,不住旅馆没有肥皂二十一天穿同样的衣服。男主的行动力好强。女主的适应力也不错。看那样多风景,看各色的人,重要的是,旅伴如此与众不同。抛下一切的另一种生活,不可想象的,只能够迎上去接受的,另一种生活。所以,明明还在精神危机里的人,慢慢就治愈了吧。

  我期望如此。我拒绝如此。需要勇气啊。杰夫是个强大推动力,况且,有魅力。不能说克拉拉盲目吧,在他们旅行前的短暂相处中,她已经对这个并不熟悉的男人有了自己的判断了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了不是?

  那么,那些孤独寂寞精神濒临崩溃的人啊,需要的是一个神助攻,还是,抛下一切寻求出路的勇气。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四):不带行李、不做计划、不订旅馆、不换衣服的旅行,你敢吗?

  未读21天伴读计划,选了这本,除了对旅行本就是真爱外,腰封上的说明也是重要原因

  “0背包、1套衣服、2个人、8个国家、21天,不带行李、不做计划、不订旅馆、不换衣服”,对于我这种旅行都得靠穷游清单收拾行李的人来说,前面那一串就已经够挑战极限了,竟然还有不换衣服这一条,21天不换衣服,真的不会熏死人么?!

  带着强烈好奇,开始读书。

  作者克拉拉是一个内向安静女生,在经历了两年的精神崩溃情绪低谷后,鬼使神差,她上了一个交友网站,在一堆奇怪的交友申请信息中,她发现了杰夫。

  杰夫是个特别又有趣的家伙,他长相斯文儒雅,职业是大学教授,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有一个和他一样古灵精怪的女儿。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挑战体制规矩的人,事实上,他的哲学是“无为”,不强求,不费力,世界怎样,我便怎样,好似流水,绝无形状限制,也并无任何叫做“不可能”的边框。

  杰夫走过七十多个国家,其中六十个都是独自旅行,对他来说,自由比一切都重要。可想而知,这一次的共同旅行,对他们俩都是一个挑战。

  嗯,挑战,对克拉拉来说,不只是不带行李去旅行的挑战,还有和杰夫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感到舒服却不会束缚的挑战。

  尤其,这是一个,刚从网络上认识不久的男人。

  伴随着空姐对两手空空的两人的震惊,他们的旅程从伊斯坦布尔开始了。

  读游记最特别之处,是读到那些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时,会勾起许多回忆。看到克拉拉写伊斯坦布尔的加拉塔大桥、圣索菲亚大教堂独立大街,以弗所的大剧院、图书馆,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当初自己去到这些地方的种种情景脑海中一一浮现,仿佛是在和他俩一起,再走一遍这些走过的路。

  没有行李的旅行,有不用拎行李的轻松,有大街上游荡时遇到沙发主的惊喜,也有第二天洗好的衣服没有干的尴尬是的,不换衣服不代表不洗衣服,是我想多了),当然,杰夫会把这种尴尬延续成在帕特农神庙晾自己红色内裤荒诞好笑的记忆,而最糟糕时刻莫过于搭便车横越巴尔干半岛,完全没有地方购买卫生巾或棉条时,克拉拉遇到了突如其来生理期。

  这当然不是必要的,可是,人生很多时候,或许就是需要丢掉我们紧抓不放的安全感。经历过不带行李的种种惊喜或惊吓,克拉拉发现,不带行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可接受。他们活了下来,完成了十八天七个国家的旅程,而在这段时间,不再需要害怕行李被盗、害怕赶不上既定行程、害怕错过订好的酒店,原来自己,可以活得如此随意而有弹性

  如果说,不带行李的不便,更多的是需要习惯,那么,与杰夫的相处,则占据了克拉拉大部分思索。杰夫是一个渴望亲密却又害怕太亲密的人,他的自由需要一定的距离边界来维护。而亲密本身就需要牺牲一部分的自由来换取。他和克拉拉有着诸如在同一个下午前后相隔几小时被同一条步道吸引,爬上了同一棵老橡树的默契缘分,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在旅途中一时兴起求婚之后的后悔犹豫。他们尝试开放性关系,却发现醋意会在期间弥漫。他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彼此相处的最佳距离,要如何,才能既亲密又自由?所幸的是,这次不同寻常的旅程,帮助他们找到了答案,当你可以接受一切的不确定,似乎一切就变得简单了起来。原来,我们看重的安全感,并没有那么不可或缺

  不带行李的旅行,左手握住恐惧右手抓住惊喜的旅程,原来可以那么神奇!嗯,或许,偶尔,也可以试试呢!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五):人生所有的不确定都是不确定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既然我们都如那位黑人哲学家康奈尔•韦斯特所言“是一步步迈向死亡的生物,我们是用两脚站立,有语言能力的动物,在屎尿里出生,肉体终有一天会变成虫蛆的美味大餐”,那我们人生中所有喜怒哀乐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无论活成什么样子,你我千百年过后皆不过一抔黄土

  女主角克拉拉大学毕业后曾掉进精神兔子洞里两年之久,一度严重焦虑,精神崩溃得无法进食,甚至走上大街都会莫名嚎啕大哭,存在危机让她找不到每天起床的理由。她问自己的父亲,“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没有上帝守护孤单生物,只是盲目地在变幻无常的生命里挣扎,终有一天会面对死亡?”

  这是如今大多大学生的真实照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包括我自己。在上一年,我坐着硬卧独自去了一趟北京,走在陌生的天桥上,旁边是兀自弹唱着民谣的流浪歌手,底下车流永不停息,那一刻我什么也不敢想,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难过泪流满面

  克拉拉写道,“我甚至说不出自己对未来的明确期待,只觉得我应该像一直以来那样轻易达成目标。”但是,“人生不是直线前进、目标明确、最终会攻顶的过程,反而更像会随风滚动的风滚草,从溪谷悬崖滚落,最后卡在铁丝牛栏上的概率,跟一路平顺滚下小路一样高。”

  而在她终于爬出兔子洞后,她遇到了杰夫,一个热爱自由行走过六七十个国家的大学教授,一个计划住进垃圾箱的超级行动派,两人冥冥之间似是有引力般走到一起,然后开启了一段没有行李的旅行。

  没有行李意味着什么?

  没有安全感。

  克拉拉在一开始并不如经验丰富杰夫一样适应没有行李的旅行,她被杰夫被可能到来的惊喜刺激吸引而按下了这段旅行的开关,但她并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不止惊喜也可能有惊吓。不带行李,那就几乎没有换洗的衣物,甚至克拉拉临时来了月经都没办法找到买卫生棉条的地方。

  但是杰夫这个乐天派慢慢带领感受到了这种旅行独特神奇的另一面,他们和不同国度陌生人一起狂欢,因为不知道下一站会有什么样的风景,所以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着新鲜与惊喜。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欲望是一头永不满足消费怪兽”,当一个人拿掉了欲望,那生活中多出来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是一个“丰盛无比的小奇迹”,譬如一杯雀巢咖啡,一件保暖羊毛衫,一条干净的内裤。

  不过让克拉拉缺乏安全感的不止是没有行李,还有她和杰夫的关系。

  她也知道,这段旅行最极端的不是没有行李,而是杰夫选择了带上她。

  从一开始两人就没有明确对这段关系的定义或者是界限,只能说是“旅伴”,互相都不能限定自由,包括和第三者谈情说爱甚至是上床。这种自由的开放关系,克拉拉以为自己能承受,甚至觉得自己也是喜欢这样的人,但她没想到无论追求什么自由,可能要受到的界限会更多。就像多年前我妈拿衣架追着我到处跑的时候说的,“你以为自由是什么!杀人放火吗?你要想在马路上自由地走,你就要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一种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萨特说的没错,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因为自由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界限。

  最终,克拉拉的情绪也在这段患得患失的感情中,在最后他们遇到一个漂亮的法国画家时,选择了爆发。克拉拉对这个感情关系的实验不再选择坚持,她和杰夫坦承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她“虽然勇敢,但不是毫无界限”。

  杰夫曾在爱琴海边向克拉拉求婚,但那只是他喝了酒加上体内的表演因子作祟,因为他曾发过誓永不会再婚,所以醒来后的第二天两人都装聋作哑缩回了各自的驱壳中。对承诺的害怕,对求婚戒指象征意义的恐惧,前一晚的浪漫和惊喜似乎成了笑话

  我很喜欢克拉拉的一个说法,“孟加拉虎时刻”。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和一头孟加拉虎互相作伴,存活概率让人绝望,但“走投无路也会让你得到解脱”。不再选择对抗,和恐惧、焦虑、迷茫,和自己和解,不再纠结人生意义所在,那些你以为的黑暗时刻或许是让你重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的“孟加拉虎时刻”。

  生命的意义似乎无处可寻,但人活着,能感受到这世间万物难道不足以保持自己对世界、人生或者是生命的热爱吗?好比爱一个人,你可能无法理解自己对他的执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你继续爱TA。无论你们处在什么样的关系里,最需要学会的就是直面自己的脆弱。

  这段没有行李的旅行,克拉拉和杰夫还算顺利走到了终点。杰夫了解了克拉拉的需求也表示了尊重,两人的情感在巴士告白事件后升温不少,自由开放关系的实验也画上了句号。在著名地标小奥诺弗利奥喷泉换卫生棉的克拉拉和曾在帕特农神庙晾内裤的杰夫越来越像,或许爱上一个人就是变成他的样子。即便爱上一个人不一定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模样,但是日夜相处的人就像是以命换命,生活里的种种个人习惯最终因为对方而变成了两个人的日常。

  书的最终章标题是“所有的不确定都是不确定”,克拉拉依旧不确定人生的意义所在,她和杰夫的关系依旧不确定会不会一直圆满下去……人生的奇妙之处和这趟没有行李的旅行一样,处处充满不确定,所以才要好好活着,才需要梦想家的存在。无论科技发达到哪个地步,你都不可能通过除了亲身体验以外别的途径了解到人生和它的意义,颇有些“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甚至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生命无常未知的存在,无法保证人活着就一定会有意义,所谓“人生在世,无药可治”,但人生是一个过程啊,能无穷尽的探索才是我们热爱并投身这个世界最真实的原因。

  (此文首发于“书入法”)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六):还不是那点儿破事儿~

  比想象中好很多,还好没有只是简单的嘚啵嘚旅行中走马观花的那点破事儿,美国妞儿加入了一点自身早期忧郁症时的经历体会,也在男票头上按了个6岁的屁大点儿孩子,以及一个结婚6年又莫名不爱了离了婚的前妻。说实话,看完整个游记没有刺激我也疯狂地扔下书本立刻嘛都不带地蹦上一架飞机,嗖嗖嗖横跨7千多公里跑到欧洲去趿拉着越发磨脚的塑料凉鞋,以大姨妈弄得黏糊糊的单薄连衣裙裹身到处溜达。或许这不是勇气的问题,我相信对我这种偏执狂+强迫症爱好者来说,不带行李的不安全感和缺失远不如旅程中的脏乱差更让我抓狂。所谓失控,何为理智清醒?女作者的男票确实是个有趣之人,遗憾的是她最终收编他做了男人,丧失了太多原本会产生的更多激情,扼杀了也许更为持久的浪漫。点到即止的微妙远远美好过抓在手里的幸福。

  《没有行李的旅行》读后感(七):所谓人生,不过一场没有行李的旅行

  01

  “要不要来一场不带行李环游世界的旅行?”

  静静躺在OkCupid信箱里的这份提议,在克拉拉看来,生猛程度跟SM性邀约和求婚有得比。

  发来提议的是个认识没几天的陌生人,连她姓什么都还不知道。

  他们在OkCupid交友网站认识,通过电子邮件口无遮拦地打情骂俏。很快,自然而然就约了见面。

  2013年4月5日晚上7点52分,刚好是日落的时刻。除了时间,他还传来一组坐标(30.2747°N, 97.9406°W),还有一张嵌在水泥砖里的红土星星的照片。他写道:到星星这里找我。

  克拉拉输入坐标发现,他的红土星星嵌在奥斯汀天际中最壮观的一栋建筑前──得州议会大厦。

  晚上7点20分,克拉拉检查过口红,练习过微笑,便走出家门。她心里隐隐有种预感:有个超大星体正高速飞向议会大厦,即将把她从原来的轨道扫落。

  克拉拉站在巨大圆顶的正门阶梯下等他,一直等到议会街的街灯亮起来,他出现了。只见一条淡黄色裤子朝着她走过来,他直接走向星星,大胆地凑上前亲她的脸颊。

  一切就从那里开始。一个无所不包的小世界,有淡黄色的长裤、红土星星、呈现完美弧形的圆顶,甚至伴随着四月阳光的落日余晖。

  02

  杰夫·威尔逊是土生土长的得州人,热情又奔放,眼睛里时刻闪耀着狂野的光芒。他像个人肉导电体,每个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电到。

  杰夫是理科教授,在得州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他有过一段六年的婚姻,有个五岁的精灵可爱的女儿。离婚后他偷偷以大学办公室为家,并计划住进垃圾箱里——他跟一群学生、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团队,打算用一年的时间把一个三十六平方英尺的垃圾箱,改造成先进的迷你住家。改造期间,他都会住在垃圾箱里。

  如果你看到过“美国教授弃豪宅以垃圾箱为家”之类的新闻,没错,新闻里那个“垃圾箱教授”就是他。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wMjg2MQ==&mid=202311026&idx=4&sn=be081d6ae02ab254b9e39d7a9340f11f#rd

  杰夫从1996年就开始旅行,进出不同的国家,不住饭店,不订房间,从机场A到机场B也不订旅游行程。

  这种随性的旅行方式已经够刺激了,更刺激的是他登机时除了信用卡、iPhone充电器、护照(塞在裤子后口袋)之外,什么也不带,之后就听天由命了。

  他护照上有七十个国家的戳印,其中六十个都是单枪匹马闯荡。他非常看重这份自由。

  这一次,他却对克拉拉发出了邀请。这比他不带背包和行李独闯天涯的方式更为惊人。

  03

  克拉拉·班森也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内向到极点,盆栽和朋友的比例是十比一,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一口气听完长达三十三小时的有声书完全不打瞌睡。不过这都不是重点。

  她得过抑郁症。

  更准确地说,是被一出生即被灌输的“美国例外主义”价值观和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子、一屁股卡债等冰冷的现实来回拉扯,而深深地陷在“存在焦虑”的危机里,精神崩溃。

  换成大白话就是,完全找不到每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的理由。

  最严重的时候,她几乎吃不下东西,食物一进喉咙就马上吐出来;她会在大庭广众前突然泪流满面,发出粗哑的干号;她完全没办法出门,每天昏昏沉沉坐在爸妈家的后院,身上裹着毯子,两眼无神地盯着栅栏。

  她掉进了精神的兔子洞,独自在那混乱又疯狂的精神丛林里闯荡,跟正常社会脱节了两年。

  两年后,她爬出了精神泥潭,从爸妈家搬回德州奥斯汀。

  04

  奥斯汀这个城市,巴不得每个人都陷入爱河。在这里,半数人口都是单身,约会几乎就是个普通的休闲运动,开个网络交友账号是单身人士的必经过程,认真找对象的人会选择Match或eHarmony,赌小一点的人投奔OkCupid,玩家等级的就涌向Tinder或Grindr。

  克拉拉选择了OkCupid。不指望遇到灵魂伴侣,只想有一个让自己搽上口红走出家门的正当理由。

  填完个人档案后,她在几百个异性恋、单身、博士、年龄在三十二到五十岁之间的速配对象中选中了一位“一人帐篷”先生。

  “一人帐篷”看起来不像教授,反而比较像小丑。他的偶像是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闲来没事就在思考巧合、死亡和时空连续体的问题。“我喜欢奇特的人,”他写道,“自由的人,不落俗套的人,有独特过去的人,永远在寻觅新奇事物的人。”

  克拉拉发出了信息。

  亲爱的帐篷先生:真巧,第欧根尼刚好是我最喜欢的古希腊男人。

  第欧根尼,就是那位大名鼎鼎,住在木桶里,亚历山大大帝问他有什么愿望,而他回答:“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哲学家。

  “一人帐篷”先生隔天早上十一点零六分回信,说他名叫杰夫,有个类似第欧根尼的“居住处境”,还问她有没有兴趣搅一搅社会规范的大缸。

  05

  康复之后,克拉拉把里尔克《时间之书》里的一段诗当作箴言:“任凭一切在你身上发生,美丽的丑恶的都来者不拒。”

  她开始对大多数事物抱持开放的心态,一心只想把对浩瀚内在世界的探索转移到外在世界,而杰夫就是她的入场券。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杰夫正式邀她跟他一起踏上不带行李的旅行。“旅行的事我是认真的,你应该跟我一起去。”

  他的诚恳邀约让克拉拉想起《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一幕。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向挚爱费尔米娜·达萨求婚时,费尔米娜举棋不定地跑去问埃斯科拉斯蒂卡阿姨,阿姨豪迈地说:“跟他说好。即使你怕得要死,即使你日后会后悔,都跟他说好。因为无论如何,如果你拒绝了他,下半辈子你一定会后悔不已。”

  克拉拉有的是拒绝他的理由,比如她跟他还不熟,她的收入常在贫穷边缘游走,她还得呵护羽翼未丰的理智。可是,答案就这样从她口中蹿出,飞向温暖的水岸空气,仿佛自有一对翅膀。

  “好,我加入。”

  06

  既然准备不带行李环游世界,何不用让人跌破眼镜的优雅,让这趟旅行的荒诞里程表飙到最高?

  克拉拉选了一件深绿色、全扣式、长度约到膝盖、裙摆还有一圈精致刺绣的棉质洋装,陪她度过这场二十一天不换衣服的旅行。

  一件绿色洋装、三件内裤、一条棉质围巾、一件黑色胸罩、一瓶薰衣草体香剂、一整条牙膏、从十六岁就开始戴的固齿器、一个隐形眼镜盒、一副备用眼镜、两个卫生棉条、一部iPhone、一个iPad Mini、一本笔记本、一支圆珠笔、护照、一个小小的黑色斜背皮包、一叠用来当得州纪念品送人的牛仔磁铁、一条樱桃口味的护唇膏,就是克拉拉的全部装备。

  花了八分钟就为环游世界之旅穿戴完毕。

  杰夫的更是简单:一件樱桃红卡其裤、一顶牛仔帽、一件内裤、一双袜子、一件棉质条纹衬衫、一部iPhone、一对耳塞、一个充电器、半条牙膏、半张东欧地图、他的笔记本、一枝自动铅笔、两百美元现金、一张信用卡,还有他的护照。所有东西都收进他的口袋。

  他只用了两分钟又三十一秒就整装完毕。他的裤子鲜艳又显眼,要是他躺在整齐的草皮上,谷歌地图的卫星应该会在墨西哥湾以北的不远处,拍到一个火红色的小V。

  两个人就这样走进乔治布什洲际机场,飞到伊斯坦布尔,开始了不带行李浪迹天涯的大冒险。

  07

  他们在伊斯坦布尔遇见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十年,在四十个国家种了九百五十七棵树的穆罕默德,他说如果你愿意冒险,朝着吸引你的方向前进,那么全宇宙都会来帮助你;

  他们在伊兹密尔的爱琴海岸边上演单膝跪地的求婚戏码,隔天又默契地闭口不提;

  他们在艾菲索斯大剧场,杰夫站在舞台正中央,对着两万五千个多半空着的座位大吼:“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讨论城市内部悬浮微粒污染的空间变异性!”

  他们在帕特农神庙,杰夫把铁丝扳成临时的晒衣绳,把樱桃红内裤大剌剌地晾在帕特农神庙的宏伟入口前,惹来警卫的追赶和克拉拉的三观教育;

  他们在阿波罗神庙,向特尔斐先知请益,体悟那句名言gnothi seauton,“认识你自己”;

  他们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温泉浴场为自己“施洗”,经历惊天动地的暴风雨;

  他们搭车去萨拉热窝,与车主进行迷之对话,把从事地雷(mines)方面的工作听成葡萄酒(wines),还参观了地雷禁区;

  他们在克罗地亚偶遇气质独特的女孩,一度陷入决裂的危机,又终于迎来赤诚的告白;

  他们一起走过八国二十一天,也迎来了爱情的圆满。

  正如杰夫所说,“当你右手抓住惊喜,左手握住恐惧,勇敢踏上未知的旅程,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人生本就是一场没有行李的旅行。

  我们居住的星球已经四十六亿岁,而且只是宇宙一千亿个银河中的一个。

  既然我们抽到了地球游乐园的入场券,何不勇敢去冒险,狠狠给它玩个痛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