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京料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京料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京料理读后感精选10篇

  《京料理》是一本由[日] 千澄子 / 后藤加寿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料理》读后感(一):还真有,料理研究家,这么一回事

  日文原版2015年由角川出版社发行,原版的封面很素净,更接近作者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审美偏好。

  中文版2016年,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可以说是跟的很跟了,算是借了日本旅游热的东风。

  本书是一部杂志专栏的编集,作者后藤家寿子,是生活在东京的京都料理研究家,开设有料理教室。本书的每篇作文,都是她每个季节往返京都,向同为京都料理研究家的妈妈千澄子讨教,切磋,记录结果。所以署名也成了, 千澄子 / 后藤加寿子联名。

  料理研究家,早先,我一直纳闷,这还算一种家,但在作者这里,只能说,确实。

  说起两人出生的宗家,在京都可属于于世时代代传承袭名宗家之一,茶道流派武者小路千家。

  但凡对日本茶道有点兴趣的,都听说日本茶圣“千利休”这个名字,1587年,因主办秀吉发起的北野大茶汤,成为了天下第一的茶匠。

  千澄子,如果GOOGLE的话,发现还是日本名人大辞典里的条目,就是承继了利休的千家之女;难怪,作者用来盛菜肴的食器,不是名家就是古董

  如果要细分的话,继承千利休的有三支,本家表千家、分家的武者小路千家,和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的宗家位以及室官休庵,就在京都市上京区武者小路通小川东入,也是这家得名的由来

  不过,千澄子先生在十几年前,82岁时的2004年,已经过世了,推算这本书中的文字,真正写作时间,其实比出版的时间要早的多。

  后藤加寿子,作为千澄子的长女,论年纪也是一位长者了。她在东京教授怀石料理的教室,也不过一个季节开一堂课,非常难得。

  《京料理》读后感(二):跟随季节变化的京都美食

  作为一名伴随川味美食长大的人,对日本料理其实不怎么感冒。但是翻看完这本《京料理》,依然看出了很多美食共通之处,也颇有趣味:

  1、京料理是讲京都地区的烹调方式,被认为最悠久和正宗(莫名想起梁思成在二战期间美军轰炸时把京都从地图上圈出来请求保护,他认为古建筑是属于全人类文化遗产)。

  《京料理》读后感(三):被褐怀玉—一本《京料理》带来的惊艳

  被封面上的“千面”字样触动,于是这本书,我是恶作剧一般故意先从封底处,像翻活动的纸页动画那样,让种种精致颜色图片眼底过了一遭,好像知道了“底牌”,就能让自己沉静地细细从头再看起似的。所以最后,会觉得这样看这本书竟是无意中碰对了,本书的精要正是封三处的那行小字“食之道,旬之味,器之美”,点睛扣题,韵味无穷。

  《京料理》读后感(四):喜欢这本书中关于美食与四季变化的描述

  由于平时一直要写文案关系,所以看的书比较多、比较杂。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这些书我都很喜欢,因为这些书都是描绘四季变化的美食。个人非常喜欢传统节日和任何时令性的文字,特别爱这类生活情趣书籍。该出版社另外的几本《和果子》、《和食十品》也都在接受食物的季节感。此外,最近也在读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一书,热爱生活的人也一定懂得欣赏美食、品味四季、珍惜时间、懂得感恩

  以下是我收集的本书中与四季、传统节日有关语句我会留作日后写文案用:

  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每个季节都有大自然赠与的美味食材整齐的接到像流淌的河川,教人懂得怎样与自然共生。

  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惠春天味道有如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味道充满大地力量,夏的余韵还未褪去,秋天就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浓缩万物精华,以备寒冬的到来。而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又饱含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难舍的独特魅力

  京料理的主角是食材。出汁是引出食材风味出色配角充分运用手边已有的新鲜蔬菜,只佐以出汁和少许调料突出它们的风味,便是正宗的京料理。

  淅淅沥沥的雨,让人们的心变得宁静,洗净万物,滋润大地,为作物丰收提供必不可少水分

  食材名和模样的不断变化正是季节流转的象征

  上一刻还在怀念逝去的夏天,下一刻寒冷就已经到来。

  这个季节又被称作“寄向”,援引怀石料理中招待宾客时所用的食器因人而异意思主人故意不用成套,或是缺了角的、修补过的器皿。搭配瓷陶有多种方法,并不是随便拿一只来用的。用什么碗盘必须事先设计好,才有搭配的乐趣。一般人家庭虽不会像料亭那样讲究,但从不成套的食器中发现美正是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所在。装盛的方法也随食器的不同而变化。

  在被装饰得如同新春的空间里端坐,品一杯新茶,你会发现,古人将生活的步调与四季调和、在大自然的变化中寻求幸福美好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对此深深的感恩,也渗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火焚祭时,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烤橘子。把橘子放在焚烧护摩木牌的余烬上,橘子皮烤得焦黑,但剥开后暖烘烘的果肉更甜了,非常好吃传说吃了烤橘子就不会感冒,因此这是每年火焚祭人们必吃的食物。

  就算是简单家庭料理,烹饪时也饱含情意,以季节或时令节日为主题,精心搭配食器,这样的料理吃进口中,感受必然丰盛的。

  民间传说南瓜胡萝卜、莲藕一起吃能交好运,南瓜便成了冬至必吃的一种食物。

  京都话里有“始末”这一词,意思和“别浪费”有点像,但不同于“小气”,指的是把一种食物吃干净

  全家人齐聚一堂,喝掉新年的第一杯大福茶——元旦就从这时开始

  有时,我们是在雪花纷飞、梅花绽放严寒柔美中迎来新春的。

  就这样,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尽情享受同一种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美味,这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京都人在四季轮回中学会的。

  《京料理》读后感(五):冬将至,饭约否?

  深夜的时候,窝在温暖被窝里,就着昏昏黄黄的柔和灯光,读完了“千面日本”系列中的《京料理》。这套书是极美的,手感也极其佳。我想,编辑定下“千面日本”的名字,定然是想通过这些书,向我们展示日本的不同文化。在这三本书中,饮食文化竟然有两本——《京料理》与《和果子》。果然无论在何地,饮食总是重于天的。

  京料理是用京都原产的食材和京都的水来制作,在京都品尝的料理;是京都的百姓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属于京都这个地方古老的味道。“春天到初夏”、“夏天到初秋”、“秋天到初冬”、“冬天到初春”……书的目录以四季命名,恰恰蕴含了京料理随季节变化的精髓

  春天,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欢喜;夏天,强烈日照增添了鱼和蔬菜的鲜味;秋天,一年中最具风雅的季节;冬天,热腾腾的美味饭菜温暖了疲倦身体。诚如《小森林》中四季更迭的美景和美食,京料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季节特色

  《京料理》一书将美食以季节划分,每个季节对应着各自的特色。春天的樱饼、淡竹、上豆,夏天的海鳗、毛豆、葛烧,秋天的柴渍、香橙、河虾,冬天的冰鱼、赤芋、蕨菜。每一道菜都配有一张精致的图片以及一段简介的文字,即使我们没有吃过,想来也可以在日后见到这道菜的时候,惊呼出它久违的名字。

  最喜欢的是书中每一部分结束后,都有一份季节性的食谱。简单,明了。虽然我们没有京都原产的食材和水,但照着食谱做出属于我们心中的“京料理”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冬将至,约二三好友,常坐家中,一份碎芝麻拌胡萝卜叶,一份百合根乳蛋饼,亦是完美的一天呢。

  《京料理》读后感(六):四季交替,人生百味

  京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是料理会随着季节变换。京都人也善于享受同一种食材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美味。作者在此基础上主要介绍京都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味道,是那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味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古早味”。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家乡的味道,是无论我们离家几万里,多少年都忘不了的味道。是我们午夜梦回总是在异乡寻找的味道。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同样的东西就是没有我们印象中家里的味道那么好吃。像我这种自从上学就离开家乡的人是最有体会的,当想念那个味道的时候,会去寻找一家又一家的饭店,也偶尔自己试着去做,但都不是记忆中的味道,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很是心酸与颓丧。这就是这本书「京料理」真正代表含义了。只有京都原产的食材和水来制作,在京都品尝的料理,这才是真正的“京料理”,才是我们念念不忘的熟悉的味道。

  《京料理》读后感(七):季节限定 四季美食

  不知道是不是喜欢看日剧的习惯。看到日系料理就会倍感亲切以至于自己现在吃饭前,也会不自觉的拿着筷子双手合十的说“我开动了”。感谢赐予我们食物的人们。 封面设计是很有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和风设计。32开的开本很适合随手翻阅,纸张滑顺的彩色印刷,真是个适合阅读和收藏的书籍。翻开书的扉页是暗黄色花纹的纸张,很有质感。 料理,就是“料想”并“合乎”食物之道理。而只有用京都的菜、京都的水烹饪出的料理,才能叫做“京料理”。四季流转,尊重自然的京都人顺应季节的转变而烹煮。春天竹笋的味道如同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蔬果和鱼虾吸足了雨水,充满了大地的力量;秋天硕果累累,浓缩万物进化,松茸和柚子倾向耐人回味;冬天的美味犹如佳酿,让大家对来年的春天有了期待。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京都市的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这其实也是我对京都不深刻了解,但是因为传统文化保护得好,所以在京都,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活动,而只要有人和节日的空间里,就少不了吃喝食物。这本书就是按照季节和节庆活动来做的各式料理的图文,让读者也感受到京都四季之美。 第一章春天到初夏(4、5、6月份) 让大家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这个时节是京都最美、最清爽的时节。所以在做料理的时候不需要做得太过于口重,偏淡的口味加上简单的工序,就可以做出一道完美的春天料理。

  《京料理》读后感(八):四季京料理

  吃料理讲究的是品尝食物的原滋原味,原滋原味的来源在于应季食物。正如序言中说: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恩惠。春天的味道有如嫩芽萌发般细腻,夏天的味道充满大地的力量,夏余韵还未褪去,秋天就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浓缩万物精华,以备寒冬的到来。而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又饱含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故此,按照季节,本书分为四章,讲这一年四季中在京都最为常见的料理。

  我第一次知道日本的料理文化来自于《一日江户人》一书,这里提到江户美食——三白。“三白”分别指白萝卜、白米饭和白豆腐。为了去品尝食物本身的味道,所以做法上不加作料,考验的是江户人的舌头。吃的时候需要仔细品尝,品尝什么呢?比如:米的品牌差异,豆腐的豆香,萝卜产地的差异……这真是不可思议。这也是品尝料理与为了填饱肚子区别,如果为了饱腹当然不能是这样的吃法,吃料理讲究一种趣味,同插花,茶道是一样的。

  再回来说这京料理,本书写道:料理,就是“料想”并“合乎”食物之道理。而只有用京都的菜、京都的水烹饪出的料理,才能叫做“京料理”。可见与江户人说的品尝食物的原味是一样的。下面来看看本书主要写了那些食物,格外说一下,本书的食物都对应了非常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依我看绝对不忍动筷呀。

  先从春天到初夏说起:有山椒花、樱饼、烤年糕、新姜等,这烤年糕我是很熟悉的,日本的动画与影视剧里教常见,这里写道:白味增和酱油裹着黄豆粉,是京都特有的味道。京都有两家铺子卖这种烤年糕,那家好吃全看个人口味。这里的介绍是非简短的,有点不很尽兴啊!

  再来看夏天到秋天介绍了什么,这里提到海鳗、芥末豆腐、海鳗挂面、毛豆、老黄瓜、红紫苏等。日本人对豆腐的做法有几百种之多(其实在我国,豆腐的做法也很繁多),就来看看这京都的芥末豆腐吧:大多数京都家庭夏天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也是夏季独有的美味。用海苔卷上芥末,塞到豆腐中间。一般会将海苔卷成球状。吃的时候中间的芥末要蘸上一点酱油。麻酥酥的辣不知不觉便席卷全身温和的豆腐和芥末的风味相得益彰,是夏天难得的好味道。

  下面再看看秋天到初冬,这里介绍的有:香橙、腌菜、河虾、辣味萝卜、海老芋等。我对这香橙很有兴趣,很想知道它的味道是如何制作后被品尝的。这里写道:在刚煮好的米饭上滴几滴酱油,再挤上橙汁,这道“香橙饭”只有用水尾香橙做才好吃,算是一道几乎只有当地独享的美味。

  最后再来看看这冬天到初春都有什么食物。本书介绍了胡萝卜菜、什锦饭、百合根、冰鱼、笔头菜等。冰鱼是什么呢?不禁翻到了164页,这里写着:冰鱼是琵琶湖中鲇鱼的幼鱼,样子和白鱼很像,但比白鱼更有嚼劲,它名字美,味道也妙,但能吃到的时间非常短暂。稍微晚一些就长成小鲇鱼了。夏天过后,鲇鱼又抱卵成为落鲇。虽然是同一种鱼,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赏味方式。

  《京料理》读后感(九):让你了解不一样的日本食物

  一直喜欢日本料理,谁又不喜欢呢?鱼片刺身、寿司、大阪烧、乌冬面、天妇罗、纳豆……再来几杯清酒,每次吃都好满足。年轻时总觉得吃饭时要杯杯碗碗碟碟伺候不胜繁琐,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却愈发喜欢起日本料理的这种仪式感。这些年,吃了无数次日本料理,也有些情有独钟的食物。

  今年是我和先生结婚15周年,结婚纪念日那天也是我家女儿3岁的生日,我们计划去日本旅行来纪念这有意思的一年。2016年10月带小朋友去瑞士和罗马玩了一圈,但由于牛奶过敏,小朋友不能吃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们想还是去周边国家吧。日本当然是首选啦。去之前我想做些功课,更好地去品尝日本料理,特地买了这本《京料理》看看有什么历史悠久的食物。一看吓一跳啊,许多名字简直是听都没听说过:淡烧、樱饼、水无月、初雁……许多食物要在特定的时节才有,而这许多美好的食物“就这样,一年四季回转交替”。

  期待着在日本,享受这些美丽和美味的食物。

  《京料理》读后感(十):我的胃口不大,却能吞下“四季”

  跟着bilibili上blahblah吐槽bridgebooklove脸长和肩宽的弹幕,看完豆瓣上吵了好久的《小森林》,我居然哭了……是饿了?眼疲劳了?还是想家了?原因不明……也许瞪着眼睛看别人吃吃吃,本来就是一件容易让人哭的事情!感觉哭起来反而很痛快的某人,又手贱地翻开了另一个“大森林”——《京料理》

  《京料理》的作者有两人,千澄子和后藤加寿子,复杂点说的话,光说这两个人就要说好久好久,千澄子是茶道世家——武者小路千家第十二代宗守愈好斋的长女、第十三代宗守有邻斋的妻子、现任宗守不徹斋的母亲,而后藤加寿子则是武者小路千家第十三代宗守有邻斋与千澄子的长女,现任宗守不徹斋的姐姐。看书认真,可脑子不灵光的我,光研究作者就花去半天,武者小路千家是啥?宗守是啥?这些斋都是什么意思?而且怎么会有这么多代?为什么茶道世家的人要关心料理?顿时感觉real炫酷,也real眩晕……

  其实,简单点说的话, 这两人就是一对母女,就跟小森林里那对母女似的,对话常常围绕着吃的喝的,女儿在厨房里、饭桌上、餐馆里慢慢学着妈妈的样子,有一天也会慢慢变成自己女儿的妈妈。就这样用心做饭、吃饭,走过一个一个春、夏、秋、冬。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独有的味道,每种味道依仗每种味道独有的故事,每个故事得用每个故事独有的盘碗承装,这就是《京料理》这本书的调调。

  春天的味道有如嫩芽萌发般细腻。无需复杂的工艺,竹笋、上豆、莼菜全部都是自然的恩赐;不用浓烈的口味,烤牛里脊山椒花、照烧诸子鱼、新姜饭全部都有本来的香味;再带上方便的七厘炭炉、配上恬淡的备前手付钵、源氏车莳绘椀,让人觉得樱花飘落太快,好像都不够吃完一顿饭。

  夏天的味道充满大地的力量,七月的祗园祭、八月的盂兰盆节,京都总有凑不完的热闹;水无月、海鳗寿司,京都总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晒足太阳的贺茂茄子炸了吃,喝饱了雨水的鲇鱼烤来吃;自家做的胡枝子饭、店里卖的芥末豆腐,总有一样会让人吃到顿感人生圆满。

  秋天的味道浓缩了万物的精华,食器也人人不同。同一份生鱼,用砧青磁钵、定窯小钵、黄濑户缘钵、仁清织部模、鲁山人伊贺片口、还有只有十月才能用的割山椒分别承装,这就是京料理的讲究。吃了侘寂十月里的“初雁”、奢华十一月里的“鸡肉火锅”,好像人生也能从萧然走向温暖。

  冬天的美味有如佳酿,又饱含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期待,北野天满宫的梅花祭,伏见稻禾大社的初午,捧着萌黄小钵吃香橙饭、捧着椿绘小钵尝古泽庵煮菜,这时候的人们,总会许下最美好的愿望、也总在遇见最美好的人。

  这就好像在用吃的方式重念着《枕草子》: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的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很辉煌的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便三只一起,四只或两只一起的飞着,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的飞去,随后变得看去很小了,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也都是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的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的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致容易变成了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对的。

  好像在用吃的方式重温着《细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