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篇

2018-04-22 20: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10篇

  《思辨与立场》是一本由理查德·保罗 / 琳达·埃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3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一):想嫁给鹿晗?拢共分几步?

  文 / 董小琳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甚至在熟睡中,我们的大脑仍会处于一种整合信息、梳理回路的状态

  那么,我们每天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呢?

今天会不会下雨? 下午几点开会? 昨天领导邮件好像还没回复。 ……等等

  大部分都是一些能很快得到答案问题。但除此之外,还会有:

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昨天和前天的相亲对象,哪一个更好? ……等等

  这些问题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答案,而一旦出现脑海里,也很难消除。即使你选择了昨天的男士,仍不能避免在未来和其他人去做比较

  实际上,这些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多多少少,它们都涉及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类本质主题上。很多人面对此类问题,要么回避,要么凭直觉,或者干脆交由他人代为思考决定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

  恐怕很难乐观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本大部头——《思辨与立场》,来深入学习下,如何通过提升思维品质,理清自我,洞悉他人。这本书的副标题叫:生活中无处不在批判性思维工具,因此书中不仅有理论推导的支撑,还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思维锻炼工具,用来帮助我们掌握提升方法

  可到底,我们为什么要提升思考能力呢?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会有哪些具体的帮助呢?

  不妨先来阅读下书中的原文——

片段一:

  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在以下三个方面与我们交流信息:

  (1)我们生活的变化趋势将是怎样的;

  (2)对这些事件所持的情感积极消极);

  (3)所要追求目标,应该把自己精力投放在哪里。

  简单来说,这段告诉了我们思维、情感与欲求三者的运行关系,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心灵的三个基本功能”。

思维,让我们弄懂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意义。包括与以往经验联系,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 情感,则让我们自己给予这些意义以名称。例如快乐悲伤沮丧焦虑等。 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量,让个体发起行动,并且在方向上与认定的意义保持一致

  还用刚才相亲的例子,如果你觉得对面的男士不错,是可以继续深入了解的对象时(思维),就会自然对方产生好感(情感),进而去主动沟通,了解对方(欲求)。这是一个先有因,后有果的顺序,没有人能跳过前两步,而直接到达第三步。

  因此,要想做出正确抉择行动,最根本的就是要:

觉察自己的思维,在任何情境中都能得到最恰当的思维判断

  而这,也正是今天书中提到的——批判式思维。

  其实,我们身边还真有一些人,总是对什么都看不惯,批评来批评去的。这是不是就是批判性思维呢?

  别急,请先看下今天的第二段原文片段——

片段二:

  批判性思维包含基本的智力技能。但是这些智力技能却可以为自我中心终极目标和公允无偏的终极目标两个截然不同的终极目标服务。批判性思维所必需的基本智力技能一旦形成,我们要么基于自利的立场运用它们,要么基于公允无偏的立场运用它们。换言之,我们既可以采用同时了解他人思维中的错误和自己思维中的错误这种方式进行思考,也可以采用另一种仅仅在贬低对手思维的一些方面变现得很精通的方式进行思考。

  “仅仅贬低对手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种人。在书中,作者给他们取了个名称叫“低境界的批判性思考者”,简称“诡辩家”。也就是说,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事实真相并不重要,他们更关心的是“输赢”,并且不惜用各种逻辑技巧来获得胜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无法得到有价值的判断,而进行正确的行动。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诡辩家”呢?

  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质疑过自己的观点? 你能否站在客观角度看待对方的观点? 你能否清晰界定出对方观点成立边界条件? 当出现自己的观点不合理时,你能否做到不考虑相关利益,而改变观点?

  如果这些问题,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高境界批判性思考者”了。具备了“高境界”的素质后,究竟我们该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呢?

  请继续阅读今天的第三段原文片段——

片段三:

  我们至少应该问以下三个问题:

  1.初步的事实是什么?对这一情景最中肯的描述是怎样的?

  2.我将自己的什么兴趣什么态度、什么欲望、怎样的关注带入了这一情境?

  3.根据我的观点,我怎样才能概念化或描述这一情境?而这一情境又该怎么解释

  简单来说,批判性思考的步骤可以概括为:

澄清现状 情感投入 确定假设

  貌似还是很抽象,下面我们一步步来详细说:

  第一步,澄清现状。

  比如说,你今天看电视发现鹿晗特别帅,是自己的菜,就发下毒誓:非他不嫁!

  可现状是鹿晗早就名草有主,而且远在电视屏幕的另一端。那么,经过梳理当下的情境条件,还是趁早放弃为妙。

  因此,在批判式思考的第一步,我们就可以避免掉相当一部分的错误抉择。

  第二步,情感投入。

  假如,鹿晗还没有女朋友,也有可能和你有交集。那么下一步就需要你来确认下自己,是否具有充分耐心,有锲而不舍宽大包容精神。毕竟,目前你只看到了对方的帅。而现实生活中,颜值只是一个方面,性格性生活习惯等等方面,在相处中,都会比颜值更重要、更有决定性。

  那么这些,你能做到吗?

  第三,确定假设。

  好,下一步就是要将你和鹿晗相识、相恋的条件列举出来。

一个见面的机会 一个让他注意到你的事件 一个彼此互相欣赏过程 一个双方家长都能接受的事实

  相信在列出这些假设前提时候,你会感到每一步都异常困难。通过对每一个假定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能够让我们得到客观、正确、理性的判断。

  那就是——嫁给鹿晗,基本没可能。

作为普通人,我们思考; 作为批判性思考者,我们分析自己的思考。

  只有掌握了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思考问题,产生情绪执行活动

  虽然今天的内容相比技能类文章来说,有些抽象。但思考能力,是人类最具代表性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愿今天读过文章的你,能将批判性思维真实地用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而不再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了。

  陈寅洛先生曾说过:独立之精神,自由思想

  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不要停止,我们一起加油!

  —END—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二):Think About Thinking

  自从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就开始系统学习各类知识,也开始被不断教授训练思维能力。而我们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学术问题和应对考试面试。对于人的思维和由此衍生出来的行为处事方式,则主要依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言传身教

  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在学校很少会接触到如“换位思考”的思想,甚至许多学生未曾听说过换位思考这样的词语。只有当我们犯错,父母长辈才会告诉我们,我们最初的想法有问题,我们应该为了某人考虑,要为他人着想。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没有父母和长辈来给予指导的人怎么办?父母和长辈没有能力或者意愿来指导的人怎么办?于是还有一部分认知,来自于同周围的人接触过程中,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和做过正确的事情感受后果。基于这个来源,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事情会让自己开心,什么样的做法会让周围的人开心。

  这种由他人传授和自我积累经验的方法,是一种普遍的思维训练方法,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和价值。但是,由于我们在走入大学开始正式开始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之前,都鲜少有机会和有需求来对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进行评估和系统提升,我们所掌握到的,关于思维的技能,都停留在杂乱琐碎层面。这些经验在我们的大脑中,就像是书桌散乱书籍,而缺乏整理和规整,将其按逻辑排列在书架之上内化成我们真正的思想。否则,我们能够做到的,就只是可能在遇到某种情况场合我们知道要如何思考和行动,但不知道我们行动背后的真正原因和价值,也就无从判断我们的行为究其根本(而非从事后结果来看)是否正确。

  而当我们意识到,需要关注思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需要了解自己的思维处于何种水平,以及希望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以提升思维水平的“零基础思考者”来说,本书就是一本极好的“思维入门指南”。

  作者以训练引导者的身份,从世界变革与思维谬误开始,通过案例展示思维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每一章中穿插案例与问题,以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展开自身思维训练。

  私以为本书有两大亮点。其一在于清晰客观地给出了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和评判标准;其二在于从个人中心主义的角度,对于“利己”这一人之常情进行了视角独特的阐述和科学的规避方式。

  第一大亮点,本书给出了中肯客观,甚至可以大致度量的思维水平衡量标准和层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时跟随这些用以参考指标对自己的思维水平进行衡量,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高。第三章中,作者给出了公允无偏思考者的要素与美德(即:认知谦逊、认知正当、认知坚毅、认知公平、信赖推理、认知勇气、换位思考、思维自主、认知一致),并依次介绍了每一个思维美德与其对立的思维问题,并且通过多个案例与“自我检测”题目,给读者提供多角度评估自我思维的方式。跟随作者进行评估和练习对于“意识到思维问题”和“逐步改进”有很大的价值。此部分结合理论,主要为思维训练的实际操作方法,由于整体性较强,此处不再过多说明。

  第二大亮点在于作者以思维方式的角度阐述了一个全世界人类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自我中心主义。

  相比较于自我中心主义,另一个词也许更为大众所知,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许多人在这个词汇的基础上,写出心灵鸡汤与类反思文字,以对当代社会人们多关汪于自身利益而不顾甚至是损害他人利益进行批判。然而这样的批判往往不够深入,而是停留在行为层面,其中也不乏一些公众号为了博人眼球或引起共鸣的过度发挥。而本书作者以一个不偏颇的视角展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思维逻辑模式,并逐步揭示需要如何改善思维的公正和客观性。许多人总是把思维和行为本末倒置,忽略了利己主义的源头,因而也无法对症下药

  作者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何为自我中心主义。第一个层面是个人。作者举了一种常见的个人中心思想的小事。甲与乙同在一个有空调办公室。甲怕热、乙怕冷。冬天,办公室开了空调。甲总是把窗户打开,宣称对方怕冷可以多穿一件衣服。这就是典型的利己主义思维,而甲甚至觉得自已的想法毫无破绽。但事实是,她完全没有站在乙的立场来看。如果乙也采用甲的思维,那么乙会说,甲如果热可脱下外套,又凭什么开窗?第二个层面是民族、社会、种族。这里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一个文化都一定会或多或少存在此种现象。最典型莫过于纳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第三个层面是全人类。书中举了一个伦理道德中一个难以辩论的例子一一一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对动物的残忍伤害,人类却至始至终在采取相关行为,莫约是自我中心主义最为广泛的体现

  关注自我利益,不论是从生物学还是从历史学上,都是存在于任何物种中的天性从古至今,在人类还没有发展出正规的社会体系只是,所有活动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获得食物、获得住所,以存活下去。从植物生长方向、到动物的狩猎杀戮,再到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自出生以来的天性。甚至在文明发展许久之后,这也不能算是一种错误,就如同经济学绝对理性假设一样,有其意义。但由此思想带来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一个可以接受的利己主义者,是在自我利益实现(这是人之必然)的同时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与需求,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而作者也给出了改善自我中心主义的方式,即对自我主义思想的剖析。例如个人层面中的,想要开窗的甲,就可以逐步培养自我剖析的习惯,分析出自己想要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考虑到对方,如果是对方,对方又会有何反应……

  本书对于许多常见的思维倾向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思维上的改变举措,虽然算不上句句精华,也有许多值得质疑的说法(尤其在后半部分)。但不得不说,作为一本入门级的思维训练读物,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三):做一个有温度的思辨者-思辨与立场书评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那本大名鼎鼎的《乌合之众》一书中,曾经生动而深刻的对作为社会群体的个体思维过程进行过淋漓尽致的描述,即群体自觉个性的丧失,群体化的冲动、偏执和专横,因此特别容易被简单粗暴的口号或者形象所煽动;群体只接受最简单的概念,只进行形象化的感性思考,因此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思辨活动。这些观点在我们审视那些群体性癫狂的历史时,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视角。实际上,无论是作为群体的个体存在,还是作为个人的个体存在,在许多方面都具备勒庞所说的那些典型特征,即自我蒙蔽(主动或被动将思维限定在自我的框架中)、偏见(无论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狂妄自大(很多时候是潜意识里我们并不曾意识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无法有效进行换位思考)等,这导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并不能有效的认识到事情的真相或者有效的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便是《思辨与立场》这本书探讨的主旨,它在如何启发读者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方面做了细致的阐述,发人深省。

  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在具体的思维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古代先贤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这一句话从欧洲文明的源头以降,响彻两千五百年。它之所以成为名言,潜在的含义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其实是未经过审视的,更进一步的讲,是未经过理性审视的。鉴于人自身存在着强烈的自私、利己、自我中心的正确感、思维的短视或视盲等天然的病理化倾向,我们其实绝大部分人只是在感性的活着,并没有真正的用理性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本身的问题。这便是古人所言需要日省三身的道理。我们人类有趣的一点就是,可以用训练有素的思维去监控思维本身的思考过程。这便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好的批判性思维。本书给出的答案是:清晰、精确、逻辑、深度、广度、公平六大要素。一个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即是将我们思维所思考的每一个过程放入以上六大要素中检视,这就好比是一杯牛奶从生产到消费者的手上,需要经过很多道检疫检查才可以放行一样。更进一步的讲,每一个思维的指标都对应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公平。我们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思维时,可以扪心问自己一些问题:

  比如我是否在对待别人和自己的标准上是公平的?

  比如我在思考问题时的预设是否公平?

  比如我提问的方式或私人利益有没有让我忽略掉不同意见或者问题的不同点?

  比如我所使用的概念是否公平?

  …….

  仅仅其中一个指标,我们就可以衍生出如此之多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普通人,倘若要进行批判性思考,是需要经历如此艰辛的自我审视过程。这大概也是我们普通人更容易被简单的感性思维所打动的原因吧。

  鉴于此,倘若下定决心要过苏格拉底所说“经过审视”的生活,则需要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承认自己的弱点、跳出自己的思维舒适区对任何人都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重新回到固有思维当中,陷入到认知惰性里。因此,认知坚毅是我们能够最终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动力。

  本文的主旨是要我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因此对待书本身,我们也打算采用批判性思维对书中的观点重新进行检视。勒庞在《乌合之众》固然对群体性的表现描述的相当精彩,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来审视时,也不得不承认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偏见,比如对群体自我净化的无视,比如对群策群力智慧的偏见,比如对形成群体性癫狂的过分夸大等。这是勒庞自身思维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所导致。因此对于《思辨与立场》这本书来讲,过分的强调理性导致我们不禁会想到,作者是否在暗示禁欲主义的观点?一个完完全全的用理性包装起来的个体,是否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对于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考量,对于好和坏的考量,倘若仅仅用理性的方式思考,这种界限的模糊是否会导致我们陷入不可知论中?因此,我对待该书的观点是:做一个有温度的批判思维者。既要有苏格拉底式的思辨和批判,也要有酒神巴克斯式的崇拜。

  《思辨与立场》读后感(四):思辨与立场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叙事为重塑自己的世界观。我们需用一些识别方法改变我们的思维,定期得重新审视自己无知程度的需要,并加以练习。我们将会懂得智慧发展,社会变化及个人成长和转变的长期性。

  为了让我们的思维处于更好的表现,我们需经常反思自己的思维,并将作者给定的思维要素与思维标准深度内化。我们需成为自己思维的批判者,因思维存在着一个结构体系。我们必须整合三个方向的思维,我们必须变得理想主义(如此才能够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必须变得现实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事物本来的面貌),同时我们还必须变得实用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朝我们的理想前景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