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罪恶生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罪恶生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4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罪恶生涯》读后感精选10篇

  《罪恶生涯》是一本由[英] 罗伯特·加尔布雷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4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恶生涯》读后感(一):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拥有一片海洋

  JK·罗琳化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创作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故事背景是英国。

  那是一个有着深厚罪犯背景”和神奇侦探背景的国度——伦敦曾经有过举世震惊、至今没有破案的开膛手杰克连环杀人案;有过著名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出过惊才绝艳的侦探推理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斯蒂。

  在这样一个有无数优秀推理小说的国度创作推理小说,罗琳的勇气可见一斑。在创作上,她的确也走了一条与前人不太一样的路。传统推理小说讲究“推理”、“解谜”,“诡计”设计是一部小说的核心。但在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中,诡计和推理都不是最重要的(在第三部《罪恶生涯》中,推理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罗琳把重点放在了整个世界的营造上。

  这也是罗琳创作作品的最大特点,她的笔下不是只有故事,而是有无数丰盈细节,无数有血有肉人物,一个内核独特完整的世界。

  写给儿童看的哈利·波特系列,拥有无数成年粉丝,也是因为此魔法世界不只有魔法,不只有成年人渴望得到的特异功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里面每个人物、每个事件、每个家庭都有着前因后果,有着深厚的背景和独属性格,有血有肉。

  科莫兰系列也同样。

  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英国、伦敦,多雨、多雾、潮湿,所有人都傲娇且有礼,优雅又充满怀疑。罗琳笔下的伦敦不再是那个阴雨连绵、潮湿阴冷的雾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文化形形色色的人。

  科莫兰·斯特莱克系列第一部《布谷鸟的呼唤》写光怪陆离时尚圈,第二部《蚕》写作家圈,而第三部《罪恶生涯》,着眼点是人。

  有人说,《罪恶生涯》很黑暗、很重口,有很多隐秘变态。其实这正是“人”的复杂性。小说里每一个虚构的人物,都被罗琳一支妙笔塑造得活灵活现层次丰富

  小说一开始,斯特莱克和助手罗宾收到了一条人腿。没有任何线索可查的情况下,斯特莱克想到他过去认识的四个人有可能做出这种事。警方锁定其中一人为嫌疑人,斯特莱克觉得这个怀疑太过草率,另外三人也极有可能做这件事。

  斯特莱克和助手罗宾开始调查这三个人。

  在对这三个人的调查中,各色人物陆续登场。

  嫌疑人中的两个,是斯特莱克在军队接触过的人物,有战友还有纯粹的调查对象。他们与斯特莱克一样,上过战场,或者说是在保卫这个国家,但他们分别有着不同寻常童年内心阴暗,暴戾易怒。他们有的靠退休生活,在酒吧打零工。他们是恋童癖、暴力犯。

  嫌疑人中的另一个,是斯特莱克的继父,杀死他母亲的嫌疑犯,也是乐队主唱,贩毒,心理控制涉世不深的女子

  他们虽然都背负虐待甚至谋杀罪名,但每一个形象都是独特的,罗琳不因为他们是虚构而掉以轻心,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简历、癖好,行为习惯,说话方式。读后仿佛清晰看到过每一个人的形象、行为。

  这三个嫌疑人身边的人,涵盖伦敦甚至是英国各个阶层,即使只是酒吧服务生,在罗琳笔下,他们也不是龙套。他们有不同肤色、发色、思维习惯、口音。他们在光怪陆离的伦敦,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风景

  因为是系列故事,罗琳在这一本中,对斯特莱克和罗宾的故事进行挖掘。

  罗宾的未婚夫马修,会计师,代表了英国中产阶级的故事。他与罗宾大概就是最普通的那种英国人,从小认识,一起上大学,中间虽然有波折,还是选择结婚婚礼费用新娘家要承担一部分,新郞与新娘之间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隔膜……

  斯特莱克代表的是另一类人,他的母亲是与名人睡觉为他们生孩子而闻名的“骨肉皮”,一生都要依附在别人身上。他的父亲摇滚歌星,但他们几乎不交流。父与子的关系也不总是那么不可分割

  斯特莱克是个截肢的侦探,整天担心钱花完了、没有客户怎么办。他当过兵,上过前线,还在军中任督查职责,挖出了很多潜藏罪犯。外面强壮暴躁,内心坚定同时,也有着最不可触及的悲伤处——一个太真实的虚构人物。

  《罪恶生涯》里还有一边串只起补充作用女性角色,比如斯特莱克的妈妈,被凶手杀死的几个不同工作的女性,想砍掉自己一条腿的女孩,被斯特莱克继父心理控制的女孩……她们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倾向,不是经济独立,就是心理不独立。这大概是作者作为女性,对其他女性的悲悯。女主角罗宾是罗琳推崇的那类女人,即使受过伤害,还是会痊愈;即使赚不到太多钱,工作还有危险,但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做独立的女性。

  同样是写给女性的真诚建议

  前段时间,罗琳第一部编剧作品《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票房记录很好,但看片后感觉电影虽然有标准商业大片套路,却只是合格之作而已。

  罗琳作为小说家最优秀的那部分特质,用100多分钟的影像不足表现的,她笔下有丰富经历,有复杂内心,有各种牵绊和关系的人物组成的细致丰盈的世界,是她作品的精华。那些人物成长于她创建的独特世界里,古怪特别迷人,或许任何影像都表现不出。

  《罪恶生涯》读后感(二):罗宾,你是前行方向的一道光

  文/ 海蓝蒲雨

  在侦探界,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搭档CP,比如咱大中国的狄仁杰和元芳、包拯和公孙策、英国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等。而斯特莱克和罗宾这对男女搭档相比之下一点儿都不逊色,在调查和互助方面甚至更胜一筹,这样男女搭档让我想起尤·奈斯博《猎豹》中的哈利和卡翠娜,同样是男女搭档,同样是男主女主内的路子,但显然J.K.罗琳用更多的故事丰富了罗宾这个人物,让她在磨炼和成长中丰富立体起来。

  故事在主线和副线中交织展开。主线从罗宾收到一根白花花的大腿开始,斯特莱克和罗宾开始了漫长焦灼的查案过程,甚至还遭受到了恐吓、伤害和生命威胁,越是艰难险阻越是直立深入,他俩的倔强劲儿似乎同出一门。

  副线是作案凶手在喋喋不休的讲诉他跟踪和杀戮过程,每一次的杀戮都让他暗爽,他离得斯特莱克和罗宾很近,似乎近在咫尺,伴随着松弛有度紧张刺激节奏。从另一个侧面看过去,仿佛透过望远镜一样又亲近又清晰又让人心惊胆战不忍放弃。这种直面刺激的感官犹如大电影一样调动着读者的胃口

  经历过两次大案件后的斯特莱克名声大噪了,这也是让这次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凶手在谋划着让斯特莱克“身败名裂”的事情,他选中了斯特莱克身边的“小秘书”罗宾。斯特莱克一下子从他的“凶手档案库”中搜索到了四个名字——惠特克、马利、布罗克班克、莱恩,每个人都和斯特莱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案件的牵扯和个人恩怨夹杂其中,纷纷繁繁又欲盖弥彰。有时候真相近一点儿,但是很快有新线索将前面的推理推翻,这几个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嫌疑,让我们在这些嫌疑犯中不断徘徊。

  罗宾的塑造是出彩的,从她的过往性格、调查、推理中渐渐丰富起来。她从一个受害女学生转变成为雷厉风行的女侦探,从阴影中一步一步走出来,靠着倔强、细腻、亲和和不罢休的认真劲儿,帮助斯特莱克查询到了很多线索,甚至还以身试险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成功将罪犯“引诱”出来。然而这样一位聪慧、独立又有个性的罗宾不止一次吸引到我,包括斯特莱克,那颗蒙尘不敢释放的心在罗宾身上渐渐回归。

  老天爷似乎总是这样配对的,一个经历磨难身经百战的“受伤人”,一个相处舒服又聪慧过人的好女子。从罗宾出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不仅仅是斯特莱克最好的搭档,而且会成为他生命中前行方向的一道光。这两个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同时两个人身边还互有伴侣,一个高高在上有钱贵妇,一个受不了寂寞出轨的吐槽男,冥冥之中多次擦肩而过却还隐隐有根红绳。

  再阴暗的黑夜也有被光明刺破的那一刻,再周密的诡计也有露出马脚的时候,烟雾弹终于散去了,露出了他本来的面貌遗憾的是,调查和跟踪的过程铺垫较长,而真相来得又猛又急,一不留神就把犯罪者抓住了,看得实在不太过瘾,但又无可奈何

  故事还未结束,结尾还挂着一颗彩蛋,令人欲罢不能又心有戚戚焉。斯特莱克和罗宾何去何从?是继续成为普通搭档CP,还是成为会有感情纠葛情侣?这些答案只能到下一部小说去寻找了。故事还在继续,情节还在上演,等待着前行方向那一束最亮的光!

  《罪恶生涯》读后感(三):罪恶生涯终将被正义终结

  平凡幸福人们很难想象那些充满罪恶的人的生活和心理,那些生活在阴暗里的人们充满怨愤和不满,却逃不出自己制造牢笼,困在地狱里看不到希望,也许只有报复快感能够暂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却终将无法长久。《罪恶生涯》从小说的题目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充满恶的故事,虽然有着推理的外衣,但对人性之恶的描写却让人印象深刻

  《罪恶生涯》是罗伯特•加尔布雷思写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的第三个故事,提起加尔布雷思也许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提起她的另一个名字J.K.罗琳却很少有人不知道了。J.K.罗琳创造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加尔布雷思却另辟蹊径开始创造科莫兰的推理故事。从哈利波特不难看出J.K.罗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在推理之路上她对人物的刻画和伏笔的设计也都十分出色,虽然书很厚但看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罪恶生涯》由跛脚侦探斯特莱克的助理罗宾收到一个包裹,继而惊恐发现,包裹里是一条女人的断腿开始,在警方的追查之外,斯特莱克也开启了对自己生命中曾经出现三个的恶徒的追查。斯特莱克通过对自己怀疑的三人的调查向读者展示了三个恶贯满盈的人,也呼应了罪恶生涯的题目,这三个嫌疑人每个人都有着扭曲、暴力或是邪恶的过去,也都因为斯特莱克入狱或是受到了惩罚,所以他们三个人都有报复斯特莱克的可能。斯特莱克不停的追查三个人的行踪,也让他陷入了充满阴霾的过去。第一个嫌疑人杀了他母亲的继父,是一个很典型恶人,他追逐金钱脾气暴躁,却擅长欺骗女人,他带给斯特莱克的全部是痛苦回忆,也可以说是由于他的存在,才让斯特莱克选择现在这种人生。另外两个嫌疑人都来自军队,斯特莱克让他们两个人的军旅生涯以监狱告终,也将他们反社会、暴力、残忍一面揭露了出来。这三个人的故事都充满了罪恶,每个人都有一部分与罪犯相同,在抽丝剥茧的描述里,错过一个细节就将导致无法看破真相,作者巧妙安排着斯特莱克的调查方向和推理过程,像大多数推理小说一样一个小细节决定了罪犯的身份,很多人如果不仔细也会错过。总体来说这个推理小说框架严谨逻辑清晰,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很生动,但因为涉及的人物众多让故事读起来感觉有点松散。

  这本书可读的地方除了推理故事本身外,作者巧妙的利用三个人的过去讲述了斯特莱克童年和青年时期,让他的过去变得渐渐丰满,也这个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即使没有看过斯特莱克系列以往的作品,也很快能够了解这个跛脚侦探。同时虽然斯特莱克经历许多罪恶,但他仍然保持一颗正义的心,坚定的消除一切罪恶的决心,这是他的过去让他做出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另一个可读的地方就是作者对感情的处理和对女助手罗宾的刻画。书中的斯特莱克与罗宾都有各自的感情线,但由于两个人都有着令人叹息的过往,和对罪恶相同的态度,让他们在这个案子里变得越来越能够理解对方,这让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也开始变得暧昧,甚至连最后的结局安全都没有逃脱感情。

  这个故事里充满了人性的罪恶,人们可以保证自己不作恶,难得的是与罪恶作斗争的勇气,斯特莱克和助手罗宾,虽然都有着悲惨往事,但他们都坚定的站在了正义的一面,与邪恶战斗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就是希望。

  《罪恶生涯》读后感(四):感谢苍天没有狗血到‘抢婚’的地步

  作为一个资历年逾10载的HP fan,一个从小学开始对犯罪小说一往情深的读者,我在得知J.K.Rowling披了个马甲出来写侦探小说的时候,简直要喜极而泣了。不过大概对她寄望过高,以及自己从小积淀下来的‘阅’历过于重口,所致一般的thrillers已经很难再让我神经兴奋,所以之前的布谷鸟和蚕都让我有点失望。可是失望抵消不掉忠诚,在看到科莫兰系列第三本悄然问世的消息后,依旧第一时间就雀跃地来豆瓣做了标记,故此有幸获得99读书人赠书一本,心怀感激,认真看完。

  就我个人的体会,一本犯罪小说如果想要给读者带来起伏波澜又张弛有序体验,作者对章节安排和画面角度把握至关重要,优秀的作品能做到让人看完如同看了一场紧张的悬疑电影一般过瘾。要讲书中“掌镜”,迈克尔·康奈利的《诗人》以及尤·奈斯博的《猎豹》都是发挥超常的典范。而曾经罗琳在悉心编织哈利波特世界时,也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若平心评论迄今面世的科莫兰三部曲,我可能只能给出差强人意四字。在这三本书里面我没有感受到罗琳对情节严丝合缝的掌控,正如她自己所说,科莫兰可能是她玩乐的小世界,所以行文中难免会察觉到作者偶尔的走失,在故事主线之外刻画的笔墨过于显眼。

  女性作家在写犯罪题材的作品时,有一点共性就是怀着对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天生柔情。不论日本杰出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宫部美雪,还有冰岛水利工程师出身的作者Yrsa Sigurðardóttir(台湾译名:伊莎·西格朵蒂),她们都如同本能地善于发掘隐藏在“受害者”身份中无奈又必然的可悲要素,同时又借力于书中的女性角色,传达柔中带韧的勇敢和善良,最终给其他人带来救赎。罗琳在这个系列中塑造的女主角罗宾,从出场开始也散发着相似的讨喜气息,她的名字就自带英雄主义的浪漫,谁不知道Robinhood呢。然而纵观三部书中罗宾的感觉,虽然是同样独立又聪慧,却始终没有宫部笔下的前畑滋子和Yrsa创作的Thora律师一样让人有种值得信耐,靠得住的感觉。就是因为另外两位的女主都开启的是单线程模式,而罗琳的内心似乎还住着奥斯汀。她的罗宾更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

  “她不是贝内特家最美丽的姑娘,但她一定是最聪慧的那一个”。

  父性权威没有消失,罗宾的光芒之上还有一棵大树几乎能完全笼盖住她。那就是沉默别扭又一往情深的达西先生——科莫兰。

  即使大家都知道现代人的爱情早已没有那种农耕田园时代的正儿八经了,但英国人似乎不肯完全放弃这种怀旧式的憧憬。从早两年红遍全球的唐顿庄园就能可见一斑。

  在这一条闷骚得让人着急的爱情线里,罗琳也用了很多过来人的细节来暗示究竟谁才是Mr.Right。她写罗宾和马修吵架后,罗宾睡眠不足,是因为[可恶的沙发,她最近在那沙发上睡过太多次了……],吵过架的恋爱男女都知道谁去睡沙发是件家庭地位高下立判的事,让未婚妻连续几晚在沙发上凑合的马修,似乎毫无绅士品格,让凭收入说话的小家庭充斥着他脱不了职业属性的势利。而在罗宾收到残肢之后,科莫兰衣冠不整出现的画面却充满了自然流露的雄性荷尔蒙——[你尖叫时,我扯掉了两颗扣子。]试问作者究竟有多偏心?就算男一男二要搏击,也要稍微势均力敌一点才好看啊。

  诚然,虽然有瑕疵,但罗琳作为一个高明作者的节操没有掉,小说最后一章的揭底仍可谓酣畅淋漓,不但谜底自圆其说,也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一逞快意。看着科莫兰在解决掉反派后再次风光出发,最终临门一脚出现在教堂里目送罗宾把手交给马修,让人感到满足同时牵挂。So what’s the next?When will be the time?

  从魔法学校毕业后的罗琳忠粉,依然期待和她的重逢。

  《罪恶生涯》读后感(五):血腥与蓝牡蛎,JK罗琳的私人游乐场

  在继承《蚕》的血腥程度的基础上,《罪恶生涯》在这一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分尸肢解、罪犯的作案过程都是JK罗琳笔下血腥的表现渠道,这才是JK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之余想要抒发的想要写的,这个血腥的主题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只能“隐忍地憋气”,但在罗伯特·加尔布雷斯这里却能“畅快地大口呼吸”,不需要考虑人们的抨击,让爱看的人更爱,让恨的人更恨。

  科莫兰系列中着重描写的从来不是复杂又奇特的作案手法,也不是科莫兰的聪明头脑,三本书里唯一提到科莫兰异于常人的地方应该就是他的记忆力惊人吧,系列中的科莫兰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可能又不是那么普通)的私人侦探,开了个侦探事务所,生意惨淡,因为两起知名案件而名声大噪,又因为一个案件导致生意回到起点,只能靠自己和罗宾单打独斗以重获名声,科莫兰不是那种接连依靠自己的过人智慧破获种种奇案的【大侦探】,而只是靠着接受调查别人出轨之类的委托维持生计的【私人侦探】(应该没有哪个侦探主人公在调查主线案件的时候还得为了赚钱而调查疑似出轨的人和跟踪限制监护权的父亲吧),平凡普通,这正是读者喜欢这个系列的原因,当然也是许多读者觉得这个系列并不精彩的主要原因,有时确实会觉得大量的探案过程如开车调查走访嫌疑人过于无聊,描写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尤其是每个章节的结尾往往都是平淡的收场,而不是留下悬念),但这恰恰是一种真实,解决案件的每一个过程,哪怕是碰壁的过程也要得以展现,这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案件的解决。

  书中JK罗琳第一次采用了在独立的章节中以罪犯为第一人称视角的描写方式(不由得想到了丹·布朗系列的经典写作手法),一方面以展现罪犯的心理活动和作案手法来丰富罪犯的性格,另一方面吸引读者每每读到这一章节都希望在字里行间透过罪犯的眼睛寻找周围环境的特征、罪犯及其身边人员的特征,因为这样的描写完全可以让读者进入上帝视角,身临其境,仿佛就站在罪犯的旁边观察他。

  系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感情线的描写,这又是一个让喜欢的人更喜欢,让不喜欢的人更不喜欢的点,对于科莫兰的感情、罗宾的感情的描写占了全书很多篇幅,个人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感情线既是情节即主人公的生活,也是凸显和补全主人公性格的最好描述方式。马修这个角色的树立就是影响罗宾一个重要因素,经常能影响到罗宾的行事,总是惹人讨厌,本书中在乞求罗宾原谅的时候,短信中那句“我也许觉得你值得拥有比我更好的对象,这才是我嫉妒的原因”刚刚让人有一点因为体会到马修嫉妒科莫兰的真实原因而为马修感到一些可怜时,马修又用短信威胁罗宾不要用和科莫兰的关系报复,让读者一下子明白,“马修还是老样子嘛”,根本没有悔改,而且在书中临近结尾描写到在服务站马修在罗宾去洗手间之际向柜台后的女孩“咧嘴一笑,眨了一下眼”,这一处着实令人讨厌,马修依旧是那个以自己为中心,极度虚荣的男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但不允许别人做他不希望别人做的事,哪怕是不允许别人有做这件事的可能(仅个人看法)

  埃琳的加入使科莫兰的感情问题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科莫兰的爱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书中提到“埃琳对他的工作感兴趣,但奇怪地缺乏想象力,她不像罗宾那样,对他人怀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和设身处地的同情”,这恐怕就是答案,科莫兰需要一个有着一定推理能力,又对侦探工作感兴趣性格上善良且会换位思考的人,这样的人带来的生活才不会无聊,才不会让他觉得吃饭聊天都是煎熬。

  罗宾每次坚持要去做科莫兰不让她做的事的时候,总是让人恼火,明明身边的人(可能除了马修)都是在担心她的安全,可她却总认为别人的关心是浇在她侦探事业上的冷水,是因为她之前的经历而对她产生了不应有的同情,每次读到这里都会感受到罗宾无比的执拗与偏执,但换位思考,作为一个有过惨痛经历的人,最能理解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尽管知道自己不能拯救所有人,却仍然希望哪怕冒险也要拯救一个只在电话里听过声音的小女孩,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冒失,也可以说是勇敢。

  读这个系列的时候,既希望罗宾和科莫兰在一起,因为他们的默契,因为他们的兴趣契合度,也怕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同事关系,因为马修(其实这方面也是罗宾纠结的地方,她对马修的感情到底是如何,《罪恶生涯》为我们揭露了罗宾当初选择马修的一方面原因便是马修是她的高中同学,这样的身份在那次经历后更能带给她安全感,而在得知萨拉的事情后这份安全感崩塌了)罗宾和科莫兰都了解,他们的关系有一条红线是绝不能跨越的,也正是这条红线让他们的关系稳定在默契的同事,而不是默契的情人或是冷漠的同事关系。

  读到片尾的“致谢”发现了巴罗那两名女警察有意思的来历(把生活中有趣的经历写进书里想必对于JK罗琳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也看到了JK罗琳为了保证那一段篇幅不长的描写的真实性而特别去英国皇家警察特别调查局探访。

  结尾的“我愿意”令人浮想联翩(但是个人还是希望作者在此能给一些更多的交代,因为个人的想法是一方面,但还是希望作者即官方给出一个答案供人阅读参考),罗宾和科莫兰已经不用沟通便互相达成了谅解,而令人期待的是如果罗宾发现马修在她手机上删除通话记录、将科莫兰加入黑名单的种种行为,会有怎样的反应?科莫兰的分手会是怎样的结果?下一本书的开篇会是婚礼后?蜜月旅行后?婚礼应该会顺利进行,而罗宾马修的婚后生活想必也会因科莫兰再现波澜,期待~

  《罪恶生涯》读后感(六):当代开膛手与复苏的侦探神话

  罗琳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第三部中文版如愿到来,正如事先所预料,故事逐渐深入黑暗地带,开头即惊悚意味十足:斯特莱克的女助手罗宾意外收到一个包裹,包裹里竟然是一条女人的断腿……

  罗琳甚至放弃了前两部书名沿袭的某种诗意风格——《布谷鸟的呼唤》、《蚕》,而代之以直抒胸臆的书名《罪恶生涯》。这种有意识的改变是否表明,罗琳决心更加彻底地贯彻写这个侦探小说系列的初衷——为此她不惜最早以化名出版这个系列——创造出描写残酷的现实的崭新侦探小说风格,与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那部分自我彻底斩断联系?

  如果这的确是罗琳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的努力是成功的。《罪恶生涯》贯彻了从第二部《蚕》以来的重口味,细致描绘出那位二十一世纪开膛手的犯罪心理与犯罪经历。与此同时,斯特莱克与罗宾追寻着细微线索,穿插于不同的犯罪嫌疑人之间,直至最后锁定真凶。虽然整体而言推理的成分不多,但结尾的逆转带来的意外相当让人愉悦。从悬疑推理的角度来看,正如知名悬疑作家哈兰·科本所言:

  “罗伯特·加尔布雷思(J·K·罗琳)可能会骄傲地加入塔娜·法兰琪(Tana French)、伊恩·兰金(Ian Rankin)、薇儿·麦克德米德(Val McDermid)、约翰·康诺利(John Connolly)、凯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和彼得·罗宾森(Peter Robinson)等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犯罪小说作家的行列,但她不会超越他们。不过,能跻身这些作家的行列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然而,仅仅从侦探小说的角度来评论罗琳的侦探小说是不公允的——虽然这样说像是个悖论。正如博尔赫斯大师所指出的,把某本书简单归于某种类别来评价是不妥当的,就像仅仅说这本书封面是黄色的,放在书架倒数第三层上。罗琳的小说更像是描绘侦探本人生活的小说,以《罪恶生涯》而论,读者更多了解到侦探斯特莱克的早期黑暗生活,这些黑暗往事与案情本身息息相关。同时,读者也了解到女助手罗宾早期生活的阴暗面,这些虽然与案情并无直接联系,但对于理解罗宾的性格形成与情感选择却非常重要。

  这种情形让我们想起侦探之王福尔摩斯,时至今日,促使我们再次去阅读柯南·道尔原作以及无数续作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故事中的悬疑推理元素,很大程度上是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吸引着我们,去了解有关他生平的点滴新元素。在罗琳的笔下,侦探斯特莱克与他的女助手罗宾的人生故事同样吸引着读者,在下一部书里,他们的情感线将会如何发展?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读者早已了然的事实——他们才是天生一对呢?到整个系列结束时,他们还会如同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吗?(似乎不大可能)……

  或许,我们仍然误解了罗琳的初衷,尽管题材相近,但她显然不是想写一个类似《沉默的羔羊》那样的惊悚故事。

  按照切斯特顿最初的定义,侦探小说充分表达了现代人生活的诗意,雾气弥漫的伦敦城幽深如迷宫,街道、路灯、烟囱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真相与奥秘的森林,侦探们奔走于纵横交错的城市街道,具有了“神话中王子所有的孤独和自由”。遗憾的是,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却与这种诗意与神话渐行渐远。

  在罗琳所着力描绘的侦探斯特莱克身上,却拥有这种难得的骑士气质,让我们回忆起雾气伦敦里的那些前辈侦探。尽管今时不同往日,故事题材也大异其趣,但私人侦探斯特莱克追击连环杀手的故事,体现出往昔侦探神话的复苏,从而让读者有理由抱有期待。

  《罪恶生涯》读后感(七):女性的献祭

  读到这本书非常偶然——年中的时候听说HP系列要出新故事于是去维基看介绍,才发现原来JK也写侦探小说并且已经写了三部,而且前两部已经有中文引进版,遂在kindle上迅速读完。第三本原本去年年底就有消息传出要引进,也放出了试读的两章,但对我来说英语长篇阅读还是苦手。

  没想到因为给第一本《布谷鸟的呼唤》写的书评,收到了99编辑的赠书,让我得以优先读到,实在是幸运。17号收到书,500页大开本厚厚的一本和字典似的,我就在这一周的上班下班路上读完了。

  这三本故事里,论事件的机巧,当属第一本《布谷鸟的呼唤》,当时作为化名出版的小说。很多人说第三本很重口,因为涉及到很多病态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反而是第二本更重口——《蚕》的故事充斥着「邪」,而《罪恶生涯》的故事则只是「恶」。

  也刚好,我这段时间在读一套亚马逊特惠时买入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助眠,因此有了将两者做比较的机会。

  侦探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中相当受欢迎的一个分类,但我读的并不多。以避不开的福尔摩斯来说,作为奠定了大众对侦探形象认知的作品,影响力的确是巨大的。但受限于一百多年前的时代背景,柯南道尔更多的亮点在于案件的奇特设计和对(强行)推理的特写,有着明显的男性理性风格。而JK目前的这三本小说,答案揭晓后都不复杂,但对环境、对人物的侧写都非常细腻,而这本罪恶生涯因为主题的关系,特点尤其鲜明。

  福尔摩斯的案件读起来会酣畅淋漓非常过瘾,各种机巧转折的确是上乘(而机巧在经过100多年的穷举之后,已经很难作为侦探小说的特点了);但弊端就是非常的干,连续读几篇下来就会犯困走神,遇到大长篇更是彻底失控——前半部分的案件和后半部分的涉案人物背景完全是分离的。

  反过来看《罪恶生涯》,恰好相反:随着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仿佛是进入了冥想盆,地点、人物背景、心理、行动被事无巨细地展现出来。因此,如果你追求的是阅读快感的话,这本书不会是你的好选择——我可以在通勤路上一段段读完而不觉得百抓挠心,可以作为抓力的说明。

  这是属于JK的特点。

  在HP整个系列中,罗琳其实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人们是如何被一个男孩点燃了希望和勇气,最终合力战胜了邪恶。预言里HP所拥有的伏地魔所拥有的力量,也并不是爱的能指,而是其所指:HP只是作为一颗引线、一声号角,点亮了人们原本拥有的力量,因为心怀爱意、所以诞生了超越自己的力量,而这力量摧枯拉朽,任何古老的咒语、任何渊博的知识都无可比拟。

  这也是为什么JK说,即使预言被解读为纳威,最终也一定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因为力量原本就在人们心中,只是需要一个标志来引导他们相信。这是JK对这世界的爱意和信心。

  而《罪恶生涯》的故事,则是JK对女性、以及她自己本身身为女性的温柔。结局揭晓的时候其实是侦探小说的cliche,但我读到这里却并没有失望——这一路的观察与陪伴,我已经明白了JK隐藏在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东西,至于结局如何,对我来说就不重要了。

  这也是我给了四星的原因:作为侦探小说分类,案件设定本身仍然是重要的考察对象,就像米其林三星的评定也一定少不了食材的档次一样。但总的来说,我读得非常满足,并且非常期待重新再读一次。

  这本书的故事并没有向前推进,而是回溯,回到两名角色相遇之前的过去。斯特莱克作为凶手和三名嫌犯的直接关系人,进一步被打开了组成成分,读者得以(更清楚地)知晓硬汉是怎样炼成的;而罗宾,则因为其女性身份,被凶手和案件的性质被动裹挟,成为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过去纠缠着现在,受害者和破案人捆绑到一起,所有的角色、设定、行动、动因成为一个内部连接紧密的整体,也就成了这个故事本身。从这一点上说,《罪恶生涯》比福尔摩斯的长篇优秀太多了。

  在上一部,JK对罗宾的过去半遮半掩还让我有些不满,而在这一部中,那些欲说还休都得到了理解和解答:罗宾的过去,和罗宾成为现在这个美丽而坚强的独立女性、和整个故事成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一部中,三个嫌犯以不同的方式,对女性造成不同的伤害:一个是恋童癖,犯过多起强奸未成年人的案件;一个是暴力犯,以物理的方式伤害女性身体;还有一个,则将女性当作生存和自我成功的宿主。这三个嫌犯的共同点,并不是有切割人体的案底或可能,而是都将女性作为物品、作为工具,而非作为独立个体、作为拥有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人。

  原谅我在这里不剧透——因为尽管案件本身并不机巧,但追寻谜底仍是推进情节的巨大动力,我不舍得剥夺其他读者的这种阅读乐趣。我能提醒读者的是,请务必注意,科莫兰作为男性,以及罗宾作为女性,对于案件的不同视角和态度(实际上也不用提醒,两者在交叉对比之下非常明显)。作为两个正面角色,他们展现了两种分歧相当巨大的行动,而这一定会让你在阅读中逐渐成长。

  我搜索了一些评论,很多人说本书重口,我个人的感觉是,一点也不——这的确就是真真实实、在现实世界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和第二部那些充满邪典和宗教的臆想完全不同。罗琳所作的是,将这个故事以尽可能完整和生动的姿态呈现给读者,就像给身体注射疫苗——同样会引起机体的反应,但这些灭活的病毒是可控的、安全的,而读者也能在可控、安全的状态下(因为只是故事)产生抗体,得到成长。这是罗琳身为女性,对女性给予的温柔。这一点,在其他的侦探小说中你几乎不可能读到。

  特别要说一下的是本书的翻译,原本是定的第二本的译者马爱农(试译也是她出的),但最终成书换成了李天奇。从成书来看,整本书的叙述充满了一种诚恳的味道,这虽然损失了相当多原作中凶手的变态美感(即使以我磕磕绊绊读完的原版前两章来说),但也让故事进一步柔和和中性了很多。全书我能够察觉到的错误和不妥大概在三四处,没有第二部时对翻译的失望。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的夫妻搭档译者,他们的成品相比本书更少让人意识到作者、意识到读者的存在,因此更容易享受阅读的快感。

  由于前两本我是在kindle上读的,因此没法在这上面做比较。但是久违了的阅读纸质小说,这种感觉很棒。不过如果是像我这样的外国人名混淆症患者,电子书的xray和查找功能还是非常重要啊……

  综上,如果你喜欢侦探故事/小说但以前多关注案件设计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试,它也许会让你觉得耳目一新;如果你是女性主义者又喜欢冒险故事,这本书同样是个好选择,你会发现罗琳像写HP一样,把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主题慢慢地研磨开来铺散在各个角落;如果你是HP粉的话,这本书大概会让你失望,因为里面很少有让想象力得到满足的瑰丽设定。

  另外,本系列美剧已经开拍,但单从这本书来看,我真的不认为会改编得很好——JK强大的世界系构,让阅读的时候非常满足,不需要经由影像化来增加观感刺激(其实是我对男女角色的人选非常不满……)。

  以上。

  《罪恶生涯》读后感(八):这是我的罪恶生涯

  今年对于我这个罗琳粉来说,真的是最幸福的一年,先是《哈利波特与诅咒之子》对哈利波特的续写,再是《神奇动物》首部曲的完美揭幕,当然还有科科莫兰系列的第三作简体中文的问世。作为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的第三弹,本书和师出同门的哈利波特系列一样一步步走向更黑暗,走向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罗琳曾说过“我从没在写哪部小说时像写罪恶生涯时这么不开心”,看来罗琳阿姨的暗黑小宇宙真的是在一系列面向粗口(偶发空缺真是一次粗个够)成人世界的作品的磨砺下迎来了爆发。故事在罗宾(科莫兰的女助手+未来老婆?)收到一条断腿(货真价实的人腿)后拉开序幕,虽然警方锁定了嫌疑人,但是斯特莱克显然推测出凶手另有其人,他和罗宾围绕另外三个嫌疑人(前科极其恶劣,凶手应该没跑儿了)展开了调查,找线人,买线索,旁敲侧击,以身犯险,深入虎穴,该用的破案手段一个不少,相较于日本推理中常见的IQ极高名侦探,科莫兰和罗宾明显属于实干派,而且相比一般推理小说中主要是对犯罪手法和动机的推测,罪恶生涯更着墨于二人的刑侦过程与描绘牵扯出的背后隐情,除了大家感兴趣的重口味,还包括斯特莱克以及罗宾的神秘晦暗的过去。 在侦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罗宾如何由一个受害的女学生成长为坚强的女侦探,伤害之后的恢复是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了解到斯特莱克的家庭以及他的军队生涯,除了痛苦就是暗黑了(这么狂躁的别扭性格都是有原因的),他们二者也在对彼此的越发了解之下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羁绊,还有暧昧情愫(二者的互动与关系很真实,书中最讨喜的存在)。 这本书中描绘的嫌犯们,与其说重口味,不如说是反认知的变态人格。恋童癖,伤害女性为乐,折辱欺骗女性,种种特殊嗜好的详述令阅读过程充满挑战,尤其是慕残圈子的描写,没听说过的人一定可以大开眼界,最早之前在贴吧里看到过慕残族,没想到在这部小说中又碰到了。结局的抓捕过程进入得快准狠,够反转,看完恍然大悟,原来除了书中凶手视角的邪恶心理独白之外,早就见过他了,但是连斯特莱克都被他当面欺骗过去了,最后的一刻还在想着怎么为自己脱罪,阴暗又难缠,所以说斯特莱克对凶手最后说的那句话实在是太解恨了,也印证了没有爱的人很容易走向偏执极端,这句老话不假! 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每一章最前头都是对蓝牡蛎崇拜乐队歌词的引用,而且和书中的剧情融合得很巧妙,这也算是罗琳阿姨一次爱好与炫技的完美融合,给阅读过程增加了很多乐趣。新闻里说罗琳已经开始动笔第四作了,保质又保量,实乃粉丝们的福音,不知道下一次故事又会走进哪一个社会圈子人群。本书最后结尾的那句“我愿意”,阿姨也应该给咱们个交代吧! PS.作为我的私心来讲,斯特莱克真的是男性荷尔蒙爆棚,不能更爱,尤其是罗宾收到白花花的大腿时斯特莱克出场的那段描写,“身高六尺三英寸的斯特莱克紧皱眉头,衬衫的扣子没系好,露出猩猩似的黑色胸毛”,太帅了~同名电视剧已经开始筹拍,男演员就是下面这位,还还挺符合口味的,期待!

  《罪恶生涯》读后感(九):这个结尾真是让我抓狂啊!到底好没有好啊!

  算是最近看的比较吸引人的小说了,基本上是连续看完的。没有看过前两本,直接看这本也没问题。(但是看了这本就不太想退回去看第一二本了。单腿的斯特莱克和可爱的罗宾都还算塑造得成功,看见过最好笑的评论是说他们是杨过和小龙女哈哈哈。罗宾中间段蛮讨厌的,但是最后就还好。

  罗琳阿姨这次的感情戏写得有点别扭啊,一开始我以为是《基本演绎法》里福尔摩斯和华生那种,我是非常喜欢美剧里那种感情的,非恋情,但是比恋情更为深入的牵绊,一种人与人之间伟大的友谊。本来以为斯特莱克和罗宾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看有些伏笔,中间各种烘托两个人有男女之情。就还是说两个人明明相爱又不要在一起,有点别扭啊。尤其是中间出现了斯特莱克的心里话:“我就是出路!”这应该还算是挑明了吧。(中间有一整章都是斯特莱克承认在心中对罗宾有情),而且罗宾也明显不爱马修啊,结婚很勉强。

  但是结尾那里又很讨厌,出发前他说”忘了和女友分手“,但又向尚克儿表明自己不是去婚礼砸场子。最后,他终于出现在了婚礼现场,撞到了花瓶。牧师问罗宾愿意嫁给马修吗,看到了斯特莱克的罗宾——从婚礼开始就没笑过的漂亮新娘突然笑逐颜开。”我愿意。“罗宾嗓音清脆地说,没看脸色铁青的丈夫,而是凝望着门口那个衣冠不整、鼻青脸肿,刚刚撞倒她摆花的男人。

  然后就结束了!!!!!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不过我还是理解的就是两个人好上了!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本?

  抛开阿姨写的矛盾重重玩弄读者的感情戏。主线剧情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本身就比较喜欢氛围性的侦探小说,不是以推理为主,而是以社会小说为主,或者准确地说是犯罪小说。这个故事里有好多个嫌疑犯,每个人都犯下了重重的罪恶,非常黑暗和残忍。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些和欧洲社会真实案件对应的,主角也一度让我想起“白银案”。但是因为书太厚了,看到后面我也有点忘记前面的人干了什么,还是会出现往前翻的情况。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猜了一下,结果最后猜错了……不过案件结局不能算写得很精致。故事里有一段是关于慕残的。里面有个假装残疾人的“暴风雨”。我一向觉得阿姨写这些人物是写的最好的,那些冠冕堂皇、假模假式的普通人,最令人恶心的人,像是波特系列里的乌姆里奇。这样的恶有时候比纯粹的恶更难写,他们让我更感到生活的无力。

  《罪恶生涯》读后感(十):在灰暗的世界中前行

  JK罗琳曾经说过:“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虽然“哈利·波特”系列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但她曾直言,她最喜欢并且最想写的并不是这种虚拟想象的奇幻小说,而是趋于残酷现实的侦探推理小说。

  所以,在结束了“哈利波特”系列之后,罗妈又写了《偶发空缺》,你可以看到她试图超越自己,但显然还不是很过瘾。她希望自己的侦探推理小说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因为她的实力而非名气。于是她和自己的编辑共谋,煞有其事地编造出一个男性作者,虽然后来被发现,但她以这个身份写下了“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布谷鸟的呼唤》《蚕》《罪恶生涯》。

  《罪恶生涯》是这个推理系列的最新作品,但这一次的案情显然更加危急,矛头直指科莫兰自己。故事以他的助手罗宾收到一条断腿的包裹为威胁开始,两人认真分析以前和科莫兰有过过节的变态杀人魔,最终确定了三个犯罪嫌疑人,而剧情也随着调查这三个人后来黑暗无常的生活而缓缓展开……

  而那三个犯罪嫌疑人,无疑是心理变态中的极品,罗妈采取了“双镜头”进行心理活动的分解:一方面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对他们内心深处的黑暗进行细致的解剖,这样写除了能平添深刻直观的感受以外,还能让读者根据其心理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细节,推断出真凶到底是谁;另一方面又通过传统的侦探小说模式缓缓推进,即从科莫兰和罗宾调查思考的角度,形成一条完整的推理线。

  与前两部相比,《罪恶生涯》的叙事线索更加多元化,逻辑分析也更缜密细腻,男主人公科莫兰·斯特莱克和他的女助手罗宾之间的感情互动也变得频繁,在冰冷黑暗的案情背后,人情味浓郁,可以说是对整个“科莫兰”系列剧情的一次推进。

  不得不说,罗妈的小说真的是越写越重口味,越写越灰暗。在《罪恶生涯》里,已经让人挺难接受的分尸、恋童癖可能都算是小儿科,科莫兰和罗宾根据一条断腿,发现了“慕残者”群体的存在。所谓“慕残者”,又被称为身体完整性认知失调。当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渴望拥有完整的身体时,这些人却渴望着缺胳膊少腿。其中有些人即使做不到真的截肢,也依然会对着电脑前的残疾者打飞机。而即使是算小儿科的恋童癖,罗妈也将其变态程度放大到最大,比如三个嫌疑人中的布罗克班克就是一个典型的恋童癖,表面上他人还不错,但往往会娶一个有女儿的单身母亲,然后对她的女儿进行性侵犯,而其母亲可能毫不知情,发展到后来,布罗克班克甚至连抱在怀里的小孙女儿都不放过,尺度之大,令人咂舌。引用《偶发空缺》中的一句话就是:“人性是多面的,每一张平凡的脸孔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片郁郁生长、独一无二的原野。”

  其实这种暗黑系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就初见端倪,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部《密室》,书可能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电影则完全拍成了一部悬疑片,阴森可怖的密室,来无影去无踪的蛇王,黑漆漆的禁林。当然,黑魔头伏地魔也是不可错过的黑暗组成,所谓的“魂器”,将灵魂分解成七个部分,在我看来更像是罗琳对于人格分裂的一种抽象化解读。

  有人说:“提灯夜行,不是因为惧怕黑暗,而是为了在黑暗中前进。”在如此灰暗绝望的世界中,却往往又会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罗琳对于爱的痴迷也延续到了《罪恶生涯》中,科莫兰和罗宾都经历过千疮百孔的人生,但他们相互信任,彼此取暖,收获真心,一同前行。而这也许正是灰暗世界里的一丝光亮,正是希望的明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