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心深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心深处》读后感10篇

2018-04-24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心深处》读后感10篇

  《我心深处》是一本由[美] 伍迪·艾伦 / [瑞] 史提格·比约克曼著作,雅众文化/ 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心深处》读后感(一):当之无愧喜剧之王

  ”I don't want to achieve immortality through my work;

  I want to achieve immortality through not dying.”

  对于奥斯卡电影忠实追求者,伍迪·艾伦不可不说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喜剧之王,是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如果大家并不是执着于好莱坞小众影片,很少有人不去选择规模宏大的、视觉冲击力大的影片,而是喜剧甚至道德伦理。不可不说,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迷,不能以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评价伍迪·艾伦的影片所表达内容,他的表现内容的手法。而是作为一个书评人,来对他的电影的选材,他对电影的制作,和他对电影的态度三个角度对这本书进行分析

  每个电影人步入电影夜都大不相同。更多的,都是出于热爱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伍迪·艾伦也是如此。不得不说,伍迪·艾伦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喜剧演员知名编剧理想化的导演,并且拥有一个爵士乐队。作为读者可以看到这里,仿佛能看到在一个湖南的酒吧,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在晃动着酒杯……在伍迪艾伦选择的题材,大多是自己喜欢。他并不是很喜欢商业片,拍的内容也是自己无意间看到的、听到的,寻得一群伙伴开始进行写作,编剧,寻找电影公司出品。虽然高产,但每一部都蕴含着自己的情怀

  这本书的结构简单章节一目了然。访谈者采用了依照时间顺序,以不同的电影为题为一段访谈的标题。对于每一位熟悉或者不熟悉导演的人来说,一目了然。伍迪·艾伦回顾了这三十年的创作里程,涵盖了他包括《安妮·霍尔》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关于人生,处处透露着美国知识分子机智与辛辣。对于一个电影局外人,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渠道,更多的是了解伍迪·艾伦的故事,对他的是非曲直做一个自己的判断

  对于这本书,与普通的自传并不相同。自传大多是别人口描述是非由他人评说。而这本书则是用访谈的方式来进行对伍迪·艾伦的评说。无可厚非,访谈者是一个专业的影评人,他与伍迪·艾伦的交谈,更像是朋友间的交谈,对伍迪·艾伦的所有作品,做了充足功课。这本书不仅仅可以让电影人从中获得启示,对于记者,也可以学习到怎样可以通过访谈来从中获得之前不知道的、有趣事情

  《我心深处》读后感(二):总之我还是喜欢他的

  因为看不懂所以给四星,看得懂的话能给五星吧,他的电影看的不多,大概不过一手之数,但是都非常好看。而且通过这本书又种草了不少,所以为什么只给四星了,因为看不懂,还要我不大喜欢这个人的某些部分,这就是天才和凡人差距吧。说回这本书吧,大概可以看作对伍迪艾伦作品梳理和探讨吧,整本下来他给我这么一个印象:一个纯然的艺术家严肃,自律,刻板,强迫症,思考方式异于常人,有无尽的创意想象力,还对世界有很强洞察,比较悲观。不得不说导演们都是理解人生大师……通过了解他们怎么设计电影,有一种剖析命运和世界的感觉,或许艺术家的眼光就是这么了不起?表示服气,电影是好东西,就算不喜欢他,但是我喜欢他的电影啊,而且这个爱打响指的习惯和专注已极的态度实在可爱又让人敬佩呀……

  《我心深处》读后感(三):当之无愧的电影界传奇

  对于电影,我可能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聊的东西,因为一些原因电影看得比较少,看这本书也纯粹机缘巧合,这是一本关于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伍迪艾伦的访谈录,以问答访谈形式来使我们了解到艾伦的生平经历,可以说作者采访方面经验丰富,所提问题相当有水准,而且在编辑本书时,作者对访谈问答进行整理,除了一些问题放序章之外,基本上按照电影来划分章节,按照拍摄时间来编排顺序,使得我们可以透过问题来窥探艾伦在电影创作上的秘密,作者从1991年断断续续和艾伦进行访谈问答,到了2002年《好莱坞结局》拍摄完成时,本书才得以出版,10年写就这本书,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啊。如何用一本书来写一个人的一生(尽管他还活着)?这太困难了,作者在书中除了前言部分有自己的看法,其他完全是按照伍迪艾伦自己去发挥,他只是提问题罢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物写作方法,这样一来,没有了先入为主主观形象,我们对于伍迪艾伦这个人有什么了解都可以通过他本人的话来了解,而不是他人代述,至于大家心里对艾伦有什么印象,就不必细究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说回被访谈主体,这伍迪·艾伦可以说是美国影坛,不对,应该算是世界影坛中绝无仅有的传奇人物,他的电影别具一格,且拍摄速度之快、获奖数量之多,几乎无人能及。在他六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执导了五十多部电影,当然除了当导演,他还当过编剧、当过演员、还是个作家音乐家、剧作家,对音乐、文学和艺术都有着独到而深刻洞见。可以说,伍迪艾伦所创作的喜剧电影最大的特点并不在于搞笑,而是从搞笑中折射出来的他的世界观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他对文化、道德、宗教讽刺,一部高明的电影确实不是靠表面的搞笑与精彩来吸引人,因为那都只能是暂时的,而透过电影传达给我们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才是真正能够留在观众心里的。

  伍迪艾伦聊他的电影,可以说这本书无论是对电影从业人员还是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你们可以看到一位电影人的精彩故事,也可以了解到电影背后世界的精彩,至少我看完之后迫不及待地去看了那部《汉娜姐妹》,不得不说,奥斯卡评奖会对他的评价相当地到位——“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

  《我心深处》读后感(四):我,心深处。

伍迪艾伦进化论 :演员-编剧-导演

  之前看过伍迪艾伦的电影不多,大概印象最深的就是咖啡公社和独家新闻。然后里面一直叨叨不停的小老头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直以来都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关于伍迪艾伦的故事。虽然他跟宋宜的八卦让他声名在外,但还是想多看看他的作品。毕竟任何感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伦理和道德全部都是古人定下来的规矩,而现代人也只不过是根深蒂固的严格执行这套准则而已。一定会有那么一些违背这套准则的人,这也并不奇怪。毕竟,我们还不是乌托邦下的机器产物

  看过的传记其实还不算多,这种类型的也是头一个。伍迪艾伦也算作者之一,的确因为基本全书都是他一人在solo。但是通过史提格的问题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真的做了不少功课。

  单纯从传记角度来讲感觉一般般了,没有任何文笔的加工。但是这都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简单直接,更想要看人物说的话,有的人喜欢叙事性强的。对于这样作品高产的导演而言也许这是最好的方式。倘若真要一部一部电影娓娓道来估计厚度应该很可观了。觉得本书更注重的是展示作为导演对自己作品的一个更深层的阐述。

  然而不知是编辑还是其他问题,仍有内容重复地方。比如关于电影黑人角色很少的问题,还有是否会阅读外界评论的问题。

  很多地方觉得伍迪艾伦看的很透,也非常欣赏他早年从不参加颁奖典礼作风。正如其所言,颁奖典礼过后,还是要回到家,吃饭,看电视。所谓狂欢,大概就是一群人的孤单吧。

  如果伍迪艾伦在本书中所表达的感受,都是内心真实想法,那我真的要很佩服他。佩服他淡泊名利,佩服他对电影的热爱,佩服他打破传统道德框架,佩服他对创作的坚持不懈,佩服他忠于自己我。

  更欣赏他对合作过的每一个人的赞美。即便发生过不愉快,即便影片并没有播出,即便合作失败。全部都是赞美,最多只是一句风格不适合我。 他明白有些人演戏是为了赚钱,有些人演戏是为了证明自己。他信任他的每一个演员,任由他们自由发挥。这一点大概是最难做到的。

  对于电影而言,现在也是越来越喜欢欧洲电影,显然字幕真的很重要。相比好莱坞的各种视觉冲击,欧洲电影更能够戳中你的内心。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共鸣

  透过他对电影的态度,你能看到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随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宗教只不过是那些没有勇气活下去的人唯一的精神寄托

  你喜欢一件事情,你努力做到让自己满意,然后你坚持去做,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伍迪艾伦。

  一个有着自己标记的人。

  一个住在曼哈顿喜欢阴天的老头儿。

  一个每周一下午都会去吹管儿的艺术家。

  他与宋宜没有绝对的谁改变了谁,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彼此的人生里。

  看着他们的照片

  突然可以安静下来。

  另外伍迪艾伦对斯德哥尔摩的喜爱好感+1+1+1。

  《我心深处》读后感(五):美国电影史上一个逆潮流而动的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在电影圈里一直是个独行僧,他既是导演,又是编剧,还是演员,在其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共执导了40多部电影,执着地用影像展示他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他拍摄的电影对道德故事、爱情观、人生困境、宗教信仰、欲望等进行了思索和探讨,他的影片或多或少让人感觉出与主流文化的疏离。凭借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伍迪•艾伦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电影作者。

  《我心深处》是一部对伍迪•艾伦的采访集,在书中,他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涵盖了《傻瓜入狱记》《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最具代表性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电影和人生的真知灼见

  《我心深处》读后感(六):关于伍迪·艾伦的25条闲谈

  1.伍迪·艾伦认为《安妮·霍尔》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至此之后,伍迪变得更加有抱负,学着运用电影的手段,并把电影做得更加有深度,开始探索其他的价值,而不是将所有的一切都依赖幽默。私以为从《爱与死》时老头儿就摆脱了部分前期作品中的意气与戾气,台词开始充满哲思,从低俗喜剧转向高雅喜剧。

  2.谈戴安·基顿:她的影响毋庸置疑。首先她有着天生的直觉,她很幸运,生来就天赋不凡。她很美,会唱歌、跳舞、画画摄影,还会演戏,真的才华横溢,而且样样精通。她打扮个性风趣幽默、独树一帜。……我总是很依赖她,如果她在纽约,我能请她去看我的电影,那么她看的那一场对我而言就是最重要的。

  3.在回答拉塞尔、戴安·基顿、米亚法罗(同为伍迪·艾伦的前任)对伍迪的启发时,伍迪特意强调自己“从未和米亚同居过”,答非所问,不知是否是想表达对米亚并无很深的感情,为自己娶了米亚养女找借口

  4.作者与伍迪·艾伦都认为很多电影只需要前三分钟或者五分钟就能知道这个导演是否有能力吸引你。不过很多电影是缓缓引起观者兴趣的,比如《登堂入室》、《七武士》等,贝拉·塔尔的作品更是考验人的睡眠极限,不过依然很吸引眼球

  5.伍迪·艾伦说自己“对无声低俗喜剧无感,喜欢高雅喜剧,但欣赏卓别林这个人,觉得他非常滑稽,不觉得不觉得巴斯特·基顿有多滑稽。基顿的技巧很棒,作品也都是一流的,而卓别林重在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城市之光》比基顿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好。”个人认为两位都是默片时代真正的大师,难以较出高下

  6.在老头儿说对以往作品的态度时,他说对很多作品都不满意,只有对《开罗紫玫瑰》完全满意。毫无疑问,《开罗紫玫瑰》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但就艺术层面来讲,我也很喜欢《西立传》。总结来说,最喜欢的伍迪·艾伦的作品前五:《开罗紫玫瑰》、《西力传》、《赛末点》、《人人都说我爱你》、《午夜巴黎》。

  7.在伍迪·艾伦的缪斯女神中:戴安·基顿极具个性,米亚·法罗多变。

  8.欧洲评论家说伍迪·艾伦是折中主义典型的“西力综合症”。

  9.英格玛·伯格曼脑残粉,自认最接近伯格曼的一部作品是《影与雾》,并在“死亡”这一话题永远无法超过伯格曼,认为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中找到了一种终极的、戏剧性的方式来映射死亡。不得不说,我好多次看《第七封印》都没看下去,每次选择看伯格曼都要准备枕头

  10.“当我早晨起床,看到窗外是这样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很好(从伍迪客厅的全景落地窗望去,此刻的天空灰色,且多云),越阴沉越好。如果是阴雨天气,这一天就不错,而要是阳光明媚的话,对我个人来说,这一天就会过得比较艰难。天气与人的感受是完全相反的。”

  11.“我们一辈子都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不断的回溯到过去修正我们的问题。”

  12.不相信宗教,不可知论者,冷漠在老头儿看来等同于邪恶。

  13.马克斯兄弟脑残粉。

  14.“如果有一笔钱能保证我每年拍一部电影,无论票房好坏都不会影响我下一部电影的资金······我就会随心所欲地拍电影——就像我现在拍的电影一样——我不会在乎有没有人看,事实上我也没时间关心这个,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事情,除非我改变自己拍电影的初衷,我当然不会这么做。精神病院会让病人编竹篮或用手指画画,因为这些事情能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这也是我拍电影的目的。这些年来我发现各种奖项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成就感,真正快乐的是拍电影的过程。当我完成一部电影,在这个房间放给几个亲朋好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快乐。真正的快乐在于拍电影,在于创作,在于试探自己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这段话说得太棒,伯格曼也是在小岛上,不问世事,太多导演过于浮躁,摆脱不了俗尘和诱惑。

  15.每当完成六到七部电影后,都会对独自写作这件事情产生一种孤独感,会考虑找一个朋友一起来创作。

  16.“很多人在看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后进行了诸多深刻的解读,我并不认同,我不认为希区柯克本人追求那些宏大的东西,他的电影无疑是讨人喜欢的,但绝不是意味深长的。”

  17.老头儿说大多数观众都将老头儿的每部电影都看作是他的自传,但这不是真的,在报纸上读到任何消息之前就已经写完了《丈夫、太太与情人》。不过伍迪的这部电影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当时真实的情况,跳切手法和手持镜头更像伍迪是当时心态的展现。

  18.永远不会用电脑。

  19.在与米亚分手后,戴安·基顿临时救场拍了《曼哈顿谋杀疑案》。

  20.通过试镜来决定谁才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而不在乎他在演艺圈的地位,他名声大噪还是默默无闻对伍迪来说都没关系。

  21.自认不是个通常意义的演员,只是某种特定风格的喜剧演员。

  22.“我一直认为,对于电影来说,你永远都处于创作的状态。写剧本的时候、修改剧本的时候、拍摄的时候、勘景的时候等等,你一直在改变它。”

  23.伍迪更喜欢米高梅产出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过时歌舞片”,而我更喜欢他不怎么看重的雅克·德米的歌舞片,《爱乐之城》更是将欧洲与美国的歌舞片融合了,拍出来的效果太棒。

  24.“不接受任何需要我出席的奖项。”

  25.奥斯卡奖充斥着勾心斗角、名利勾结和金钱交易。得奖不是荣誉的象征,只能说明宣传工作做得好罢了。

  《我心深处》读后感(七):电影界的文艺青年

  在这之前通过一部《赛末点》使我彻底喜欢上了这位导演,他导演的作品数量算不上多,但是部部都是精品。然而他的作品也是备受争议,我身边的朋友不是特别喜欢他就是对他的作品特别反感,但毕竟没有能力的人是没资格成为话题的。如果你不喜欢他的作品,那么没关系,翻开这本书,了解一下这个人吧,没准当你了解了他的创作初衷,你就会爱上的的作品。

  1971年时,他还不过是一个电影中的菜鸟,仅仅是写过几部百老汇作品和剧本,也少有亲自指导的经验。他是个幽默亲切的人,事实上,本名艾伦.史都华.康尼斯堡(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的伍迪.艾伦从小就展露出喜居天分,他在就学时便以写笑话维生,那时他的收入甚至超越父母收入的总和。无庸置疑,伍迪.艾伦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人。

  后来,他也靠著这等天分成为喜居演员,同时也兼写居本,喜居可说是开启他人生光荣扉页的重要敲门砖,如今他也以喜居为人所熟知。然而伍迪.艾伦却一直想写些较为严肃的命题,在他心中,「喜居确实并没有戏居来得有份量」,主要原因在于「喜居的影响力比较小」。近年来,包括《爱情抉胜点》(Match Point,2005)、《命运抉胜点》(Cassandra's Dream,2007)和《情遇巴塞隆纳》(Vicky Cristina Barcelona,2008)在内,伍迪.艾伦创作出不少杰出的戏居类电影,相信这是他长期经营之后所收穫的成果。

  热爱工作,也享受工作的伍迪.艾伦,电影职业生涯迄今已逾50年,执导的作品近50部,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稳定出产。在这数量庞大的电影作品中,当然偶尔会出现失败之作,但那都无法使他的大师地位蒙尘。不过备受尊崇的伍迪.艾伦却十分谦虚,他从不自视为艺术家,也认为自己尚未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就是不会拍出伟大电影的那种人,我没有那种远见与深度可以达成这件事,」他如是自述。不仅如此,曾数次在自己执导的电影裡参与演出的伍迪.艾伦,也对自己的演技很没信心。因此与其让自己演出,倒不如找个演技好的演员来诠释角色,而这正是拍出好电影的方法之一。

  伍迪.艾伦很谦逊,但也很自我。他在完成一部作品后,就会直接进行下一部电影的创作,「当我拍完电影后就跨过去了,」他说道。拍过的电影就留在电影院,让观众和媒体去评判,而他也不会回头去看过这些作品,更不会理会或在意外界的评论与奖项。原因很简单,伍迪.艾伦幽默地说:「所有的奖项放在家裡也只会积灰尘而已,这些奖项不会改变你的人生,也不会正面提升你的健康状况,也不会让你活得更久,也不会增加你的心境上的快乐。」伍迪.艾伦的想法让我想起台湾导演侯孝贤,他有句名言是:「背对观众,你的创作才开始。」创作者应看清并坚持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轻易被市场或观众所迷惑。这显然是所有大师级创作者共同的理念。正因为如此,侯孝贤才会是侯孝贤,而伍迪.艾伦才会是伍迪.艾伦。

  《我心深处》读后感(八):【我心深处】--纽约客·都市生活·言语交流·小说电影/编剧·演员·导演·爵士乐/‘为何生活’是无解的·他的实用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

  我心深处--纽约客·都市生活·言语交流·小说电影/编剧·演员·导演·爵士乐/‘为何生活’是无解的·他的实用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

  小说电影·每年拍一部电影·每周一晚上乐队表演

  目标很清晰:工作。重要的事作品,只有创作才能让生命完整。

  ‘为何生活’是无解的·他的实用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乐观主义

  城市人类边走边说,用自嘲的方式,来消解对人生的各种质疑。

  现实与幻想的落差:讨厌现实

  ====如何创作出这些电影?开头源于灵感,生活中的一个好问题

  --安妮·霍尔:想跳脱出淡出的喜剧片,尝试深度的剧情

  --曼哈顿:妥协是一枚难以吞咽的药丸

  --星尘往事:一个失意者的或者,一个享乐者的或者,最终都停在了垃圾堆里

  --西力传:变色龙人生

  --汉娜姐妹:源于不同人交织在一起,多线性叙事

  --无线电时代:源于童年的歌曲,对电台的记忆

  --另一个女人:源于隔壁传来的女病人的心理秘密,发现还是个美女,于是想认识她

  --曼哈顿谋杀疑案:一直以来都想做的尝试,一部完整的谋杀

  --业余小偷:源于一则新闻,一群在珠宝店隔壁开店的人计划一场完美的犯罪。开了一个饼干店却一举成名,比原计划更成功

  ====如何发展情节

  依靠直觉,确定一个大概的走向,确保十几页不会枯竭。然后再把握有足够的后续空间,就可以开始写手稿了

  灵感都来自偶然发生,或者坐在这里想出来的

  ‘有什么好主意吗’,然后从草稿开始。

  ====================

  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我们都在忙于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

  宇宙正在膨胀,世界都要毁灭了,我还做作业干什么

  艺术不是他们的救赎,终究只是知识分子的娱乐方式,所以‘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心深处》读后感(九):一本书读懂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一个美国电影史上的另类人物,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我也是小时候偶然看过他的电影才知道这个人,那是一部非常幽默的喜剧“傻瓜大闹科学城”,至此我的心里就住着这么一个带着黑色粗框眼镜,一头乱糟糟黄发的大鼻子。因为当时年纪小,只是看电影里的笑话直到后来又断断续续看过他其他作品后,才深深的被伍迪艾伦所折服。

  伍迪艾伦的电影别具一格,范畴横跨戏剧、脱线性喜剧。而且很多作品在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格格不入,在创作上不走寻常路,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当其他电影导演都在描绘希望的时候,他敢于创作死亡;当大部分人谈“性”色变的时候,他敢于创作性和不道德行为的作品。虽然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导演,他善于吸取无声喜剧的优点,配合自己一套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机智对白,让你看他的电影时会莫名的会心一笑,体会那种隐藏在最深处的幽默智慧。

  伍迪艾伦的作品可以说是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电影、电视、犹太人习俗等等都是其讽刺对象,而且这种讽刺还很犀利。就像“子弹横飞百老汇”中,大卫说的那样“我是艺术家,我绝不该任何一句台词”。然而在电影中,大卫要将自己的这部剧本搬上百老汇舞台,必须安排投资者钟情的夜总会歌妓扮演剧中的重要角色,可是这个歌姬却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演员。如果安排了不仅是自己的作品能在百老汇公演而且还得到两位著名演员肯首演出,然而……就像是伍迪艾伦在接受史提格比约克曼采访时说的那样,他说自己看不惯电影公司为了迎合明星随意删改角色,或者用资金和创作者讨价还价的事情。“子弹横飞”不就是对这些现象的讽刺么?

  如果你不明白伍迪艾伦拍摄电影时的环境,或者是影片中的人物环境,你永远没不会明白他那种只有内行才会发笑的笑话,以及隐藏在幽默搞怪下的讽刺!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他的作品虽然产量大,但是很多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因为无法了解其中的内涵)。也许只有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法国才能理解他吧。一向对电影极为挑剔的法国人也称他为“美国电影界惟一的知识分子”。

  伍迪艾伦不仅仅对自己的剧本虔诚,而且对自己拍出来的电影也很虔诚,在史提格对他的采访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伍迪艾伦在创作电影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编写剧本,连选角、剪辑、配乐、宣传等每一个过程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自己的心思,即使是路人甲匪兵乙的小角色他也自行挑选。通过“我心深处”你还会知道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充满了伍迪艾伦的执着。对于他的作品,人们已经找不到可以形容他风格的话了。“伍迪艾伦”已经成为他作品的专属招牌,大凡对他的电影都以典型的“伍迪艾伦”或者是不那么“伍迪艾伦”来评价。

  伍迪艾伦身上有很多标签,导演、编剧、演员、作家、音乐家与剧作家。可是在这么多标签中我我还是忘不了那个带着黑边粗框眼镜的大鼻子!

  《我心深处》读后感(十):访谈式自传

  在看这本《我心深处》之前,我对与伍迪.艾伦所知甚少,对于他电影作品的了解也仅限于当年购买的《看电影》杂志上所介绍的一些内容,我甚至连一部他导演的电影都没有完整的看过。

  第一, 他是个带着黑边眼镜的美国小个子;

  第二, 他是一位电影导演,曾经荣获过奥斯卡奖;

  第三, 他娶了他的养女宋宜,这让他的婚姻饱受争议。

  以上三条,是我对伍迪.艾伦了解的全部内容,与他的电影作品几乎完全无关。

  而这本《我心深处》或许能够让我认识一个真实的伍迪.艾伦

  《我心深处》是史提格.比约克曼对伍迪艾伦所做访谈的一本集成。该书的名字取自伍迪艾伦所导演的电影《我心深处》。在此拍摄此剧之前,他一直是创作喜剧电影的,并且在每一部自己导演的作品中都有参演,而《我心深处》是他的第一部剧情片,也是他第一次没有演出自己导演的影片。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喜剧演员,害怕不能够出演剧情片,担心观众一见到他就会发笑。(在这一点上伍迪艾伦的确比冯导和葛大爷有自知之明,当年葛大爷穿上龙袍戴上冕旒,口中一本正经的讲出“泱泱大国, 诚信为本”时,的确让人不由的喷饭。)他用他的实际经历来告诉你,好的导演并不是会如何指导演员去演戏,而是会巧妙的发现演员自身的潜能,为其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也许这就是伍迪.艾伦创作的秘密所在,也是他身为一个导演最大的魅力。

  伍迪艾伦在好莱坞可以算的上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从1969年其这老头就几乎以每年一部电影的效率在制作拍摄电影。从这本书的目录中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全书一共收录了史提格.比约克曼对伍迪.艾伦三十五部作品相关内容的访谈。从最初执导的《傻瓜入狱记》到获得奥斯卡的《安妮.霍尔》,再到后来的《玉蝎子的诅咒》以及《好莱坞是结局》,通过这三十多部电影的访谈介绍,你会看到伍迪.艾伦是如何从一个犹太穷小子历尽段子手、编剧、喜剧演员等多种职业逐步成为今天享誉世界的喜剧导演的。书中的内容也包括他对诸多电影合作的认识与看法,以及他在电影创作时的突发灵感和即兴创作。

  在我看来,《我心深处》与其说是一部伍迪艾伦的访谈录,其实更像是一本以问答形式所写的自传,当然也以看作是一本伍迪艾伦电影作品花絮介绍大全。看过此书之后,尽可从这些介绍中找出其中几部感兴趣去一窥究竟。

  此时正值2016年年底,我的2017年观影计划,首先就从这部《我心深处》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