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流年物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流年物语》读后感10篇

2018-05-06 21: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流年物语》读后感10篇

  《流年物语》是一本由张翎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4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年物语》读后感(一):层次多,颜色好,耐看

  张翎的长篇《流年物语》,和她的其它小说一样,是个文字活泼犀利情节扣人心弦故事。许多平凡的人和事在作者的妙笔下,变得使人难忘。另外,在这部长篇和中篇《死着》里,我还看到张翎文学创作方式重要突破。《死着》用主角的第一人称方式开头,然后从其他次要人物眼光角度来讲故事。张翎自如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路思铨爆光:车祸、婚外恋、盲女、死神来临。难怪那篇小说一下就得到名导冯小刚青睐

  《流年物语》也采用各种视角来写刘年和全力夫妇以及双方父母的故事,但作者利用的是各种事物动物。比如:塞纳河,钱包手表戒指,以及麻雀老鼠和苍鹰。在文学创作中,把动物拟人话的故事不足为奇,但是张翎这种写作方式却是鲜见的。在同一个故事里,各种事和物用自叙方式来描述不同的人物。《流年物语》中的每一个事或者物不仅具备人的灵性,而且还反映出一个个特定的社会时代。麻雀掉进全力母亲採草药的竹蓝中,终于死里逃生。在麻雀的故事里,读者读到了全力的童年和她母亲的生活片段,而且看到五十年代“除四害”的玚景。意大利沛纳海手表讲了自己的家史和全力父亲全崇武的经历,也把读者带到抗美援朝的年代。

  刘年经历了贫困富裕。两者都在他的生命中划下了很深的印记。贫困使他景仰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也使他对全崇武一家感恩戴德。富裕使他有机会养“小三”及自己的私生儿,他还可以把他们藏身在巴黎。

  这部小说写了人的贫穷苦难理想努力失败成功,以及爱情背叛。《流年物语》也让我看到了一幅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图画。层次多,颜色好,耐看!

  《流年物语》读后感(二):被遮蔽的“痛点 首发《燕赵都市报》

  被遮蔽的“痛点”

  ——写在张翎长篇小说《流年物语》阅读之后

  张翎,众所周知是一位优秀的海外华人作家,这么多年长期表达底层人群生活状态,剥离人物内心生活的机理,总能纤毫毕现。一个异域游走的作家,她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她用脚丈量着被遮蔽乡村城市,这种专注与深情,不是听力康复师能带给她的道义,也不是西方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而是内心深处诉求

  她小说语言质感,包括她叙述尺度,都能体现出她的关注早已超出小女人式的哀怨与悲悯,从海外根植的“乡愁故土”,到“他乡寻根”,张翎的表达,总是站在一个民族高度去书写,虽然她的视角总是投放在温州,这样的一个南方小城,不光是出生地的一个情感寄托关键是她投射着中国一个个城镇的广度与深度记录着怀乡人的“心电图”,跨越几代人,贯通中西,都成了张翎笔下“拙朴的诗意”。

  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流年物语》,就是中国式家庭伦理镜头下的“大特写”,她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人性纠葛与爱恨演义。这部作品仍然是她家族背景下创作的延续。很有意思的是张翎的这种家族写作,并不是把矛头直指苦难、人性的黑暗,她所喜欢的是这些影子背后那一丝丝的光芒。虽然微弱,但是很温暖,我想这是作者小说的魅力之处。

  关于这个局外人,关于中国故事,张翎天生就带着这种本能的感情思考,在她构建的世界里,似乎这种文本语言里,总能布满某种阵痛,她对“痛”的体验与表达,总是如此深入人心。这种“痛点”是一种社会环境下的宿命,在这一点上海外作家哈金有着同样的笔触。也有不同,张翎毕竟是女人,她对女人命运的把握总能看出一种不卑俗的生活方式。写女人以小见大,甚至指涉中有着某种传奇味道。朱静芬的伟大,在于她的俗不可耐之中,却也有惊人的爆发力(关键的时刻舍命搭救丈夫危难之中)。

  在婚姻关系之中,尤其是底层女人的婚姻,总能挖掘出关于女性在人性方面真实生命状态。有时候她们的愚昧、寡言,或是强忍的心,或是决绝的爱,她们对个人生命意义选择总是比男人更有某种担当与勇气。譬如,玩世不恭的叶知秋,在一段命运之中婚外恋下,断然为爱赴死。这种形式其实颇有张爱玲小说中对女性的解读与启发

  这种女人身上的“痛”,其实是女人在生活中被遮蔽的一种表达,她们的表象只会是一种强撑的形象,关于那部分“痛”才是生活的内容,至少,在张翎的小说世界里能切实体会到这种真实的感觉。说到“痛点”,张翎的工作性质,便会经常与病人打交道,“痛”的问题让张翎最有感触,对生命疼痛认识也愈发强烈。长篇小说《流年物语》,并不是简单的一种乡愁的体验,而是触及的另一群人生活的现状,直抵人性。

  在人生丰富的经历当中,女性的心智成熟、忍性 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中国命运,压抑的刘年,本能的在性格沉稳的逼迫下也会有突变,这是一种很真实的表达。女性在婚姻之下那种忍让与不屈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笔者认为这是张翎所要表达的,她所表达的那个“痛点”,其实就是女性成长关节中的一段一段的颠簸与不甘,关于婚姻,关于爱,关于在大时代下的自我选择,都体现了女人不屈的生命形象。长篇小说《流年物语》就是这样揭破一个大时代下的“痛点”。

  《流年物语》读后感(三):流年物语

  翻看第一章河流物语的时候把这本书理解为一个个以物件语气讲述的小散文。丢了几天后翻看到瓶子物语后的小说情节,被简单的吸引。说实话,这部分并不精彩。慢慢看下去才明白作者的写作手法。把物件以全知的视觉来讲述这个三代人的家庭。相对于张翎的《阵痛》,这本书我更喜欢,阵痛虽细腻,却有头重脚轻匆忙首位的感觉。这本书也非常细腻,有很多语句让人吃惊。每个人鲜明特点,让我一向记不住书本人物姓名的我,在合上书的时候还能年初叶知秋的名字,我更好奇全知去了哪里?

  似乎作者每本书中叙写的三代女性中,中间那一代总是让人感觉死气沉沉冷冰冰,冷冰冰的背后又对她充满了怜悯。如同书中写女儿妈妈的那个眼神:那是一个洞悉一切的女人对另一个无知甚至愚蠢的女人的怜悯。还有嫌恶。

  《流年物语》读后感(四):流年中自有说法

  一开始看到这部书的时候,其实是被“物语”两字吸引的。打开书之后有意略过了目录,直奔第一章《河流物语》直至篇末的那两句:”我是塞纳河。我孕育的那个城市叫巴黎。”这时才明白这是一部以物串人事的小说,叙事视角的切换让时空转换得更为自然,实为有创意的写法。小说中不同章节写尽了不同时间段中的人与事,或喜或悲,滔滔流年中的个中曲折交代清楚明白,人物一生中的犄角旮旯自成一体,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像那些“物”一样的全知者,天地之间的人的一生也就这样被洪流推到各个角落,找到各自的归处。

  全文读来“流年感”更甚“物语感”,如果脱离了“物”,故事就不那么精彩了吧。

  “猫魂物语”很有日剧中风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