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效率手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10篇

2018-05-10 21: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10篇

  《超效率手册》是一本由[加]斯科特·扬(Scott H.Young)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一):99条灵感清单,我精选了18条。

  这么多灵感清单,按照30天习惯养成法,一次做好一件事,足矣。精华是第三部分

  一、

  1.周/日工作

  2.30~90min的大番茄工作法

  3.分解项目任务错误示范:我要追女神正确示范:打工赚钱存钱、买衣服、换发型、改造型、“偶然”聚会、加好友、“偶然”聚会、社交网络互动、“偶然”聚会。

  4.意志力daily小训练,加强自律。如:再下一次想停下工作前,再坚持10min/在放弃工作后,下一次坚持多做10%~20%。

  5.15min是你抵抗消沉需要时间

  二、

  6.把你的目标公开朋友老板同事家人监督会令你有压力感。我叫这个为[立flag,多多益善]。

  7.写出你的目标,这不仅帮你记住他们,笔头也会将模糊想法变成具体的目标。

  9.设定deadline(硬时限,客观主观设定),但是自己要给自己设定软时限。

  10.没有压力/目标/项目来逼迫你,你很难提高工作效率,很容易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11.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如保持桌面干净整洁电脑资料井井有条。除非你只有在乱糟糟的环境才能效率Max,否则还是做个乖宝宝吧。

  12.写笔记

  13.头重脚轻,把最难做/讨厌的工作最先完成,最后尽情玩耍。

  14.做完一件事后再去干另一件事,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人最多同时做6件事情。一般保持在3件事一下。

  三、改变思维的。

  15.先做样品,再做成品。如:在写一个完整软件程序前先写一个小型应用/给小说找出版社前先写一本小电子书。

  16.先行动,再思考。这个过程就是今年流行的[试错]。比如,先做个测试版的app投放到市场,得到的反馈越快越好,及时失败,对我也越好。

  17.有些事情花点钱外包/购买付费物品书籍,免费的东西都是最贵的。付费的质量一般大于免费的质量,不该在免费的东西上浪费珍贵生命时间,大量吞食免费的野菜,也许会食物中毒

  18.努力工作可能没那么重要。我要披荆斩棘,开辟成功道路,而不是没日没夜的清扫落叶。我要work smart,不要work hard.

  这本书其他的灵感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不亲自阅读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怎么样做……

  所以,不要再犹豫了,把这本小册子还有Scott Young写的另外两本小册子《如何改变习惯》、《在办公室外思考》买下来。

  外出逛街购物时,我碰巧进了家书店,翻了翻就花了75原价把这三小本顺回去。现在看,这钱花得很值。比起花费大把时间在知乎公众号上面看那些所谓大v小v写的大同小异,相互借鉴抄袭“干货”,不如试试Scott Young的高效率工作然后偷懒偷懒偷懒偷懒的方法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二):效率☞平衡努力工作和不努力工作两种能力

  这是一本谈论工作效率的书,它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一般我们认为提高效率是为了做更多的工作,把我们的时间填得更满,但作者却认为“努力工作并不重要”,“有创造力捷径,更好的技能或是重新审视问题能够省去一大部分工作。” “要想真正地提高生产效率,你需要平衡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一个是努力工作的能力,它很重要,但还不够。另外一个技能就是避免努力工作的能力。生产效率是一个不平衡的领域。有人每年的收入是你的几千倍。但没有人比你聪明1000 倍或努力工作1000 倍。平衡努力工作和不努力工作的能力是生产效率的本质。” 那么我们致力于提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呢?作者认为,“生产效率会帮你建立一些日后你引以为豪的事情。” 关于“努力工作的能力”和“不努力工作的能力”,我理解得还不透,初步感觉是要把最多的精力放在最重要、投入产出率最大的事情上。 这本小册子里,包含了99个关于提高效率的tips,虽然很多以前已经接触过,但读完之后还是感到有很多新鲜的东西。记录一下。 1 完成项目而不是任务 作者把自己的效率系统分为项目、任务和活动。项目是有共同目标的一系列任务,任务则是具体的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以及完成到什么程度。 作者不止一次强调,完成项目而不是任务,为了完成项目可以放弃一些任务。 写一本书是一个项目,写其中的一页就是任务。 完成项目而非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更加注重灵活性。 生产力不是由你做了多少工作来衡量,而是看你真正完成了多少。你不用每天都忙忙碌碌,而应该把每一件具体的事都归入一个更大的框架蓝图之中。否则,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忙碌,却没有成效。 作者就此推荐了一本书: 卡尔·纽波特的绝妙指南—《完成的艺术》。 (这本书我没有找到中译本) 一篇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变得更有成就知识,我建议阅读卡尔·纽波特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完成的艺术》: http://www.scotthyoung.com/blog/2007/10/18/the-art-of-the-finish-how-to-gofrom-busy-to-accomplished/ 2 把计划和工作时间分开 这里有两个要点: 一,事前做计划是必要的; 二,不要计划得过细、过于完美周密,因为: “第一,过度规划只是拖延的一个借口。有一个粗略的计划要比在意每个细节要好得多。第二,过度规划往往都是错误的。最初的想法往往并不正确,需要修正。过度规划只是给你一个胸有成竹幻觉。” 作者推荐只做“框架规划”: “框架规划意味着你只需要规划出在行动之前绝对必要的一些要素就可以了。只需要做那些一旦开始就无法更改的准确决策。那些有多个选项的灵活决策就留到后面来做吧。” “框架规划能帮助你完成整个项目,因为它给了你走捷径机会。” 3 如何走捷径 这里也有两个策略: 一、关注80/20原则 二、快速完成样品 作者认为,时刻关注80/20原则,可以提醒自己找出贡献率做最大的20%工作。如果觉得贡献率不好衡量,可以给一项工作估值,看它值多少钱。 “把80/20法则当作你工作上的过滤器。接到任何新的任务都可以通过这个过滤器,这样你既可以保证工作处理得过来,也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效率,作者建议可以“快速失败”,跟《反脆弱》的观点一样,认为失败给我们信息。 “早死早超生,但是许多人固执地认为只要不失败怎么都行。你得到反馈越快,就算是项目失败的反馈,对你也越好。” “项目样品制作指的是你的项目的第一个产品应该越简单越好。只需要一些必要的特征来展示你的想法。别在修改和展示上花时间。从一个样品开始,把它慢慢变成大的成品。每一步你都能更容易地纠正错误,也避免进入死胡同。” 4 把愿景具象化、可视化 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顾你的目标。 我用一些小纸条来细化我的项目。这些纸条概述了我理想结果和为了完成结果需要做的任务。 5 完成了既定目标还不停止工作就是破坏对自己的信任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要去办的事情,就会拖延。当你完成了列表上的所有事项,然后还要加一些的时候,就是在破坏信任。 6 30天习惯养成法 这个方法早有耳闻,但本书中依然有新的知识点: 一、习惯的角色生活里几乎没有什么是头脑意识处理的。我看过,有人估计称人每秒会将近11 000 个感觉输入大脑中,但大脑会有意识地处理其中的40 个,比例还不到1%。面对这么多信息,你的大脑必须依赖潜意识下的习惯来指导行为。不管你喜不喜欢,习惯无处不在。所以,你最好还是对这股力量加以控制。” 这里可以跟《象与骑象人》参考着看,你以为骑象人在做决定事实上腿长在大象身上,绝大多数决定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大象就已经做完了。但骑象人可以驯化大象,用新的习惯来代替旧习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每个人都依赖于习惯。没有人是自然而然地做某件事,也没有人做起事来像机器人。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的意识就是一个冰山,大部分都隐藏在水下。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习惯,而在于你是否改变了已有的习惯,并且让他们帮助你提高生产效率。” 二、30天养成法的要诀 一次一个习惯,一旦中断必须从新计数,这是我已经知道的。 每天的习惯流程应该保持一致,这是我不知道的。作者认为在培养习惯的30天里应该雷打不动执行它,结束后再做出取舍或调整,我理解这30天在着意培养自动化,而雷打不动地保持一致是效率最高办法。 7 双流理论 “大多数创作都有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建立足够的创意素材。这是一些工作中需要呈现的原始想法。第二个挑战就是把这个素材提炼、加工有用的东西。” 作者认为这两者是相反的心理过程,如果同时进行会相互抵消,产生创作阻塞,因此建议分开单独进行。 “创作阻塞经常发生原因就是人们常常在同一时间做这两件事情。创造的任务和提炼的任务需要两种截然不同心境。一个必须是自信热情、有表现力的;另外一个需要缄默、挑剔、有所限制的。当你试着同时进行这两种工作时,这两者会互相抵消。” 这也呼应了他另一个观点: “即便你想出了很多糟糕点子,也不要因为质量不好就停止去想。这些污水最终会从整个系统中抽出,然后你就能发现藏在底下的净水了。只有搅拌了足够的垃圾,你才会开始创造伟大作品。” 以上是我第一次读完全书的记录。以后遇到效率瓶颈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三):2个小时教你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越来越发觉“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了。同样是一天24小时,别人创造的价值为什么要比你高的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学会了时间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二八定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在对意大利地主层级的财富进行分配的时候,观察到80%的财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种不平等很快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印证。也就说将近80%的结果都来自20%的原因。可以这么说你80%的工作都是在20%的时间里完成的。

  运用这个定律,你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你可以将那些影响小,价值最低的工作和最重要的、价值最高的任务区分开来。把精力花在刀刃上。

  还有没有更多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当然有,最近我就在看这样一本书,书名是《超效率手册》。副标题是99个史上最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

  作者是斯科特·扬,经营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这本书很薄,我看的是电子版,只有211页。2个小时就可以阅读完。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技巧的合集。这就导致讲述每一个技巧的时候只能是泛泛而谈,要想深入的了解,必须重新找书阅读。不过这倒是给我们这边初步对时间管理感兴趣的人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分七个章节来讲,分别是:第一章:克服拖延症、第二章:做事更有条理、第三章:保持活力、第四章:把事情完成、第五章: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进行、第六章:生存效率黑洞、第七章,做对的工作。包含99个时间管理的技巧,既有操作简便的小窍门,也有思路清晰的理论法则,还有培养习惯的日常行为。

  这本书我觉得最有用的是第一章内容:克服拖延症。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拖延,就比如我写的这篇书评本应该上个星期就完成的,我一直拖到现在。而拖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事情越积越多,导致最后事情无法完成。拖延对个人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呢?书中给出了几点方法,我觉得可以借鉴下。

  方法一:列出周/日目标

  列周/日目标是对抗懒惰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

  1、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2、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3、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周/日目标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把你要办的数不完的事分解开来了。你不是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而是要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通过将大量任务拆分成每天的任务量,你会更容易说服自己投入工作。

  我自己也有很深的体验,我现在去公司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上20分钟的时间列出今日要完成的事,这样我一整天都是比较充实和有目的的,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这样的工作效率会特别的高。

  方法二:限定时间

  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这就是限制时间的本质,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考验。

  限定时间可以从两方面击退你内心的拖延恶魔:

  1、时间短(30-90分钟最为理想):这比好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让人更容易接受。

  2、紧迫感:想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做完你接到的任务,限定时间会刺激你加快速度。

  限定时间的真正好处在于你会一直工作到超过设定的时间。一旦你为一个任务或项目注入动力,你就会更易持续工作。限定时间是你开始工作的第一推动力。

  下一次你不想工作的时候,就设一个90分钟的“时间盒子。”清理你的桌子,关掉收信箱,专心工作90分钟。

  方法一和方法二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用。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后,然后在给目标限定完成时间。这样工作效率会更高。

  方法三:分解任务

  不明确的大型任务是滋生拖延症的温床。为了尽快开始,你需要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将大的任务分解成易于行动的小任务。

  分解任务会让你更快的开始,比如你讨厌写文章,却需要完成一份学期论文,那么只在任务表上“写文章”这三个字绝对不会激励你完场这件事。反而是将这个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才更容易完成,如“选题”——“找研究材料”——“作注释”——“写论点”,类似的任务也可以这样来拆分。

  拖延有部分的原因就是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太过于庞大,一下子无法完成,内心比较抵触。那么如果把它拆分为很小的任务,这样内心就比较容易接受。就更容易开始。

  很多人会觉得这本书写的泛而空洞。在我看来,一本书好不好,关键还是看人,如果自己觉得看完有价值,有学到东西,那就是好的。

  如果你的工作没有效率,这本书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方法,看完以后或许会对你有些启发。

  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时间管理,这本书可能对你来说价值就不是很大。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四):超效率手册笔记

  超效率手册

  设定咒语:零秒思考、立即行动

  工作6天,休息1天

  早晨做一些仪式感的东西,固定内容,会更容易养成习惯

  先做周计划,每日抽取安排到日计划

  每天先处理最难的工作(不一定,可以先做自己的喜欢的,进入工作状态)

  任何想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多做15分钟

  完成项目,而不是完成任务,避免自己陷入具体的事项

  每周回顾:

  在周日用90分钟独立思考

  评估计划完成情况

  错误和弱点

  决定下周的目标

  在截止日期前,设定机动时间,并督促自己完成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任务就会无限制扩展,直至用完所有时间

  霍夫施塔特定律:你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想象得要多

  过度自信,把最坏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乘以2,是理想的截止时间

  那些预估准确的人,所以预判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强的人,往往能超越大部分人,做出事情,

  以项目的价值设定截止时间,而不是你预估的时间,避免无限拖延,或者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的结果比预期少

  规定框架,而不是复杂细致的计划

  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用最小代价换取结果,在前人的成果上迭代,而不是坚决用自己的一套从零开始

  每日检查标记:

  早起

  自律

  避免拖延

  把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朝着一个重要目标努力

  工作不分心

  完成每日工作

  把重要的事放在紧急的事前面

  运动

  投资自己:

  运动

  阅读

  写日记

  与家人共处(关系)

  学习

  双流理论

  创意(素材收集)和提炼总结的工作需要两种不同的环境,分开进行

  Q明确你想要什么

  管理:忍受大家的不理解和距离

  推进项目发展、公司发展:做更重要的事,制定标准,外包流程化工作

  把工作压缩到9:00~14:00会怎么样?

  停止清单:

  完成这个任务在5年内有影响吗?

  作者推荐阅读:

  《全力以赴》

  《完成的艺术》成就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五):懂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正如书名一样,这是一本2个小时能看完的书。效率、实用、有操作性是本书的最大特点。其实书中所讲的,80%大家都知道,问题是真正能实践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去的有多少呢?

  正如书中所讲,“预备、射击、瞄准”,先行动起来!唯有行动起来,你才能知道方向是否正确,选择是否错误,计划是否完美……

  顺便讲一下作者。斯科特•扬,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他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可谓是现在国内学习类、自我成长类、知识传播类的公众号、博客、网站的鼻祖。

  附该书的完全摘记。

  第1章 克服拖延症

  1、周/日目标。

  (1)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2)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3)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2、限定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

  3、分解任务。将大的任务分解成易于行动的小任务。

  4、短跑理论。通过鼓励你专注完成时间表上的事情来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些事情需要一定的纪律和约束才能完成。比如起床、习惯

  5、日程校对。如果日程上显示有很多工作要做,你就把它们全部完成。如果已经完成,你就停下。有了这种信任,你就会避免过度工作,也不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6、加强自律。

  (1)下一次你想停下工作的时候,再坚持10分钟。过了想放弃的那个门槛,就锻炼了肌肉。

  (2)在思想不集中之前,搞清楚你能持续工作的时间。下一次工作的时候,坚持多做10%~20%。

  (3)你的心思会在不同项目之间跳来跳去吗?给下个月设定一个目标,专注于一件事情。

  7、使用咒语。选择一个好地方,能让你一眼看见这些语录,从而刺激你提高生产效率。

  8、根除潜在的绊脚石。

  9、动力催化剂。

  下面是一些催化剂的例子:(1)把你的目标列成一个表。我经常把我的目标列表放在电脑桌面上,在需要的时候,它总是会给我带来动力。(2)做出公开承诺。当你计划要做成某事时,把它告诉你的老板、同事或者一个朋友,产生的压力会让你保持动力。(3)便利贴。把你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放在你的家里。它们会提醒你需要做的事。

  10、搅拌。你要接受在你搅拌的时候,你不得不扔掉大部分质量不好的作品。

  11、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

  12、拒绝“应该”。如果一个任务属于“应该做”的行列,但跟你的主要目标没有什么联系,那你就直接把它归入“不去做”的行列吧。

  13、预备、射击、瞄准。它意味着先采取行动,然后纠正方法。在筹划提升之前先专注完成初步计划。

  14、摒弃拖延恶习。

  第2章 做事更有条理

  15、条理性是一种技能。

  条理性要靠专门的设计和保持。如果你有一个设计精良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散乱的人无法做出来),你就能花很少的力气把一切保持得井井有条。定期的维护是必要的,因为就算有几乎完美的系统,也会有偶尔的突发事件打乱它。

  16、少点儿混乱,少点儿压力。

  17、捕捉装置。解除记忆压力的首要方法。

  18、给所有东西规定放置的地方。

  19-22、简单的组织系统。

  (1)项目。项目可以帮助你规划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活。

  (2)任务。任务有三个部分,总体待办事项、周目标和日目标。

  (3)活动。一些只能在特定时间干的事。

  23、写出你的目标。让目标不被遗忘;给你动力去完成目标;可以让你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并把它们变成具体的目标。

  24、分支法。要定期检查你的组织系统。

  25、通信记录。

  26、做你承诺过的事。

  27、整齐VS有条理。

  28、写阅读笔记。

  29、数字条理性。

  第3章 保持活力

  30、晨礼。晨礼是你醒来后30~60分钟内持续不断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你可以在每天醒来后花同样的时间重复同样的动作来进行它。我建议每天增加一些锻炼。俯卧撑、跑步或是去健身房会比冲个澡更有效。我还发现,早晨应该避免过度的脑力活动。阅读和看电视就比写作和其他创造性活动轻松多了。

  31、休一天假。

  32、日常运动

  33、为体能进食

  34、让你的时间头重脚轻。最难办、最花时间、最令人头疼的任务往往最先处理。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先解决最难的工作,从而让你的精力保持旺盛。

  35、按周期工作。

  36、关闭开环。开环是指一个没有明确停止点的任务。

  37、多任务处理。第八宗罪。如果你把注意力投入到多个地方,你就会崩溃,而专注于一个任务会让你的精力沉浸为“心流”。

  38、15分钟法则。15分钟法则是说在任何你想放弃的时候,再多做15分钟。

  39、多喝水。

  40、给你的动力再次充电。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顾你的目标。看看你的进步,阅读一下你当初设立这些目标的原因。重新想起自己原本的目标能够对抗任何暂时的挫折。

  41、保持敏锐。

  42、工作/娱乐时间表。按照你的每日和每周目标列表来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什么时候停止。放任自流不会让你更有效率,它只会让你变得懒惰。

  43、平衡创造力。如果注意到我做某项特殊任务时体能很低,我就试着平衡创造力。我不会全部放弃不做(尤其是我的每日目标没有完成时),而是查看我的任务列表,找一些使用不同“肌肉”的任务来做。

  第4章 把事情完成

  44、完成项目,而不是完成任务。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完成整个项目上。你的目标应该贯穿于项目的始终,而不仅仅围绕项目中一个个小的任务上。

  45、设定最后期限。

  46、每周回顾。每7天给自己90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评估一下你所做工作与最后期限的相符情况,还要评估一下你的错误和弱点有哪些。回顾完成后,顺便决定下一周将要完成哪些计划和任务。

  47、避免硬时限。硬时限是他人强加的期限,是任务的到期日,是老板制定的时间表,是填表格的最后时间。软时限则是自己设定的期限。你可以在正式期限之前设定一个自己的期限,将硬时限变成软时限。

  48、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给你两个小时完成一项任务,你就会花将近两个小时。而如果给你30分钟,你只会花30分钟。这说明,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做的工作可以是灵活的。

  49、霍夫施塔特定律。“即使将霍夫施塔特定律考虑在内,你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想象得要多。” 我建议你使用这两种定律:①给一个项目制定严格的最后期限,要看这个项目的价值,而不是你预期的时间。②你要清楚,你雄心勃勃将要完成的事情,搭配这样的截止日期,是不现实的。你可以设定一个严格的最后期限,但是别期望你的项目会按计划全部完成,结果只能是比理想预期完成得少。

  50、感激懒惰。不要做一些没有价值的大任务。简化复杂的项目,让它更容易操作。用头脑挽救你的时间和精力。

  51、框架规划。不要过度规划,制定一个框架规划意味着你只需要规划出在行动之前绝对必要的一些要素就可以了。

  52、不要重新发明轮子。通过预先做的解决方案,外包或移除一个特征,你可以省去一大部分工作。

  53、快速样品制作。

  54、别按照时间来获得报酬。我按照自己的每日待办事项来做。列表上的事都完成了,我就停下来。

  55、被逼出来的生产效率。

  56、每日标记。你可以列一份你希望自己每天关注的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好习惯清单。每天你做到哪一点,就把哪一点划掉。

  57、制定一个出口策略。出口策略就是当你完成一个项目,为接下来做什么而制订的一份计划。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你会再次回到拖延的状态中,工作起来很容易,但是完成很难。

  第5章 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进行

  58、注意:习惯的角色。面对这么多信息,你的大脑必须依赖潜意识下的习惯来指导行为。不管你喜不喜欢,习惯无处不在。所以,你最好还是对这股力量加以控制。

  59、30天试验。

  (1)专注于一个月内连续培养一个习惯。

  (2)如果你忘记了或是出错了,重新设定时间,回到开始的第一天。

  (3)到第30天的时候,你的行为会被自动调节,不再需要费脑力。现在你可以在继续或是放弃中做选择了。

  60、日常VS非日常工作。理想情况下,你的心力应该花费在非日常工作上。日常工作就算你当时不做,也应该放在日程表上,按照惯例执行,完全不用思考。

  61、触发物。

  62、替换理论。破坏已有习惯,建立新的习惯会打破满足这些需求的平衡。没有满足这些需求是大部分长期习惯无法改变的原因之一。

  63、操作性条件反射。在培养习惯时,把操作性条件反射考虑进去,意味着我们要确保对一个新习惯的反馈的平衡度是积极的。这里有一些方法能保持这个平衡:(1)一旦不遵守这个习惯就进行负面强化。一旦拖延或者睡过头都要惩罚自己。(2)遵守这个习惯就进行正面强化。对好的习惯要进行奖励。(3)坚持不好的习惯要给负面反馈。惩罚自己。(4)避免不好的习惯要给正面反馈。奖励自律。

  64、一次培养一个习惯。

  65、始终如一

  66、先投资自己

  67、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标准。无论如何,你都要坚持到30天的最后一天。就算你最后决定放弃这个习惯,你也要坚持到底,不能放弃。

  68、齿轮理论。如果一个习惯改变起来特别难,用这种齿轮方法会更有效。通过把它分割成好几个30天试验期,你也会有更多的能量来改变。

  69、建设性恶习?

  70、互联网仪式。我用过的一个互联网仪式的例子就是每日查看我所有大的信息来源。我把大的来源放在优先的位置,所以从最重要的信息开始,到最后就是最不重要的。这样的话,就算时间短促,我也可以先处理最重要的信息。

  71、用习惯做实验。别满足于现状,强迫自己找到做事情的新方式。30天试验很好,因为它从不承诺一个永久的改变,它只承诺一个月。这个月过后,你就可以自由抛弃那些失败的试验,保留那些成功的。

  第6章 生产效率黑洞

  72、外包。

  73、关闭自动消息。

  74、双流理论?

  75、批量处理。把相似的任务在同一时间一起处理的艺术。

  76、避免接触懒惰的人。

  77、信息节食。选择性的注意力就是要完全忽略某些信息流,并且严格限制另外的一些。

  78、习惯现在就做。

  79、寻找指数报酬。

  80、速读

  81、整体学习。给你的笔记标星号;2.使用比喻;形象化。

  82、用书写来解决问题。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写出你克服困难的方法。

  83、学习清单。只要我碰到一个有趣或是有潜在价值的想法,我就会把它写到清单上。然后,当我不读书或是有时间做另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会给学习清单做一个补充。

  84、忠言逆耳

  85、感官剥夺。如果你无法长时间保持专心,试试感官剥夺。在你工作的时候,排除一切可能的感官干扰。

  第7章 做对的工作

  86、六步走。每天在一张纸上写下1~6的数字。然后写下这一天第一重要的,第二重要的,直到第六重要的事情。从第一件事开始做。就算一整天都在做第一个任务,也没有一个方法能比这个方法更有效率。

  87、知道你想要什么

  88、将计划和实施分开。在该行动的时候进行计划会导致拖延和缺乏动力,而该计划的时候采取行动则会导致做无用功而浪费时间

  89、测量。没有定期测量,就不会有反馈,就无法知道你的行动是否能取得进步。

  90、实验。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常规模式。一个是理论法,这个方法要求你查看每个细节并开启复杂的心理模式来解释发生的事情;另外一个是反复试错法,它要求你不去思考,而是采取行动,做有用的事情。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结合。

  91、日程记录。时间日志会告诉你,你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你最频繁花时间做什么以及你是否花足够的时间在重要的项目上。

  92、帕累托定律。利用80/20法则来节省时间

  93、停止清单。当重要工作被那些紧急但并不重要的工作排挤的时候,停止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94、迅速失败。你得到反馈越快,就算是项目失败的反馈,对你也越好。

  95、条理VS成就。

  96、做一只刺猬。一个人应该精通一个领域(T的垂直线),然后在更多的领域里有其他的小的技能(T的平行线)。专注一个领域,你可以跟精通其他领域的人展开合作。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中心的领域,你就会失去与那些分清自己的长处优势的人为伍的资本。

  97、努力工作并不重要

  98、计算你的附加值。避免你低估那些对现在收入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未来收入有大的影响的一些任务。

  99、有目的地提高生产效率。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六):99位名医帮你治疗“人脑低效症”

  前几年,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挺贵的一台电脑买回家里,却发现不太好用,总是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做电子产品导购的那些人,有一个普遍的手段,就是夸耀笔记本电脑的各种大:内存大,硬盘容量大,屏幕也大,哪哪都大。就是不说最关键的中央处理器性能大不大。而我们都知道,在电脑的实际使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啊?是速度啊。从硬件技术角度来讲,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工作效率要快啊。

  这个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这样的。早些年的电脑,用的都是单核处理器,只有一个核心,一次就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就像是在医院里看病,一名医生看完一个再叫下一个,实际使用中经常是一堆的病号在后面排队,不慢不卡才怪了。

  假如把人比作一台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工作效率就是人脑的运行效率。如果人脑的效率低了,就是患上了“人脑低效症”,咱们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病,那怎么治呢?

  只能是增加医生的数量呗,我最近去了一家“脑科医院”,里面有99名医术高超的大夫,专治各种“人脑低效症”,这家医院的院长是来自加拿大的斯科特·扬。

  话说这个斯科特·扬,是一个西方传奇人物。年轻时毕业于马尼托巴大学商科院。主要牛X经历是这样的: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好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超级学霸斯科特·扬开的这家脑科医院名字叫《超效率手册》,里面共设立了7章科室,入驻了99小节名医,目的就是治好人们的“人脑低效症”。

  科室一:克服拖延症:这里的大夫就会老生常谈,定目标,做计划,加强自律,增加动力。目的就是一个,动起来,不要停。

  科室二:做事更有条理:面前这些老学究的观点就是,想干成一件事,得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工程项目,里面有很多的子任务。要重视项目的完成进度,而忽略一两个任务的得失。

  科室三:保持活力:这里的医生就干一件事,给你充电、充电、再充电。

  科室四:把事情做完:这里有一群惹不起的老中医,讲究得是说学逗唱。把事情做完的意思就是,你自己约的中药,再苦,也得喝完它。

  科室五: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进行:我最讨厌这里的大夫,因为他们的爱好是研究小白鼠,首先给小白鼠的脑子里面按上电极,然后给小白鼠一个按钮,一按按钮就电它,最后让它养成好习惯。这群禽兽天天笑嘻嘻的问我,要不要试试,老爽了?我呸。

  科室六:生产效率黑洞,还是这里的医生最会偷懒,玩速读,列清单,关手机,砸电脑,就是给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你说讨厌不讨厌?

  科室七:做对的工作:最后一个科室由老专家斯科特·扬亲自坐诊,用他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指着你的脑门说,年轻人别蛮干,先选好方向,迷路的时候,要先看看太阳。

  后来电视采访我,我是这么回答的:原来的我啊,有病,而且病的不轻呢。懒癌晚期,深度回笼教,离不开手机综综合症......等等一堆的膏肓之病。后来我看到一篇书评,叫《99位名医帮你治疗“人脑低效症”》,里面介绍了《超效率手册》这家医院。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这家医院的七个科室走了一遍,发现我的病居然全被治好了。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连走路都有劲了。好像脱胎换骨,扒了一层皮一样。不得不感慨,老中医的药确实好使啊。

  还是回到最开始谈到的关于笔记本的话题。最近这两年计算机技术爆炸,原来的单核处理器现在只能放在博物馆里接灰了。现在市面上双核、四核、八盒的处理器很常见,而且在售的处理器中,最高核心数已经达到了16个,而在实验室里没有量产的处理器,核心数还要更多。

  这些最新的中央处理器,原理上都是把多个核心融合在一个芯片里,这样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就好比《超效率手册》里有99位专家坐诊,一个诊室前面有人了,咱就换另外一个,只要你愿意参与,最终都能把病看好。

  最后,欢迎各位病友,对号入座!!!

  注: 解释一下TEDx,它是基于传播有价值想法的初衷,TED 创办了其旗下的组织 TEDx。TEDx 是非官方,自发性的活动项目——及在全球任何地方,只要当地团队申请得到批准,便可以以TEDx的名义来组织活动。其形式与 TED 基本一致——邀请一些有趣、想法奇特的人来做18分钟以内的演讲。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七):时间总是不够用事情经常做不完?试试这些方法

  斯科特·扬是一位学习高手,效率达人。他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也是一位创业者,经营着自己的学习类博客和网站。除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与学习任务,还能偷偷懒,发展一下个人爱好。 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他在书籍《超效率手册》中讲述了许多简单易行的高效策略,分享几个自己尝试后有效的方法。 1.周/日目标 定目标,列清单并不稀奇,但是作者的这套方法却不一样,具体操作如下: ①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②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③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 周目标能让你有一个全局观,可以纳入一些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周目标做指导,列每日目标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便于调整次日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更容易上手操作。 2.限定时间 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 人的注意力毕竟有限,这个时长最好设定在30~90分钟。时间太短很难进入状态,时间太长,容易疲倦。 一般而言,一则信息或一封邮件甚至是电脑屏幕上弹出来的广告都会打断思绪。要想在这个时间段高效做事,你必须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具体怎么做呢? 电脑上:电脑屏幕上只出现工作文件或是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必要时断网; 书桌上:清理掉任何在你工作时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 尽量独处,屏蔽噪音。关掉手机里的消息提示音以及新闻推送,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处理。 让人们知道你的“专注”时间,他们就会选择在更合适的时间给你打电话或者跟你见面。(当然这一小点要酌情考虑,毕竟如果你的上司临时找你,你不可能让ta先等等。) 3.预备、射击、瞄准 大家对“预备、瞄准、射击”这个过程很熟悉,它的意思是开始准备获取资源,列出计划定好方向然后采取行动。 这种模式看着连贯,但是人们容易在瞄准阶段踌躇犹豫,完全搞不清楚努力的方向。 因为找不到方向,许多人要么浑浑噩噩在原地转圈,要么一直执着于找准方向再行动。 作者提出的“预备、射击、瞄准”则是完全相反的过程,它意味着先采取行动,然后纠正方向。 先行动,哪怕做得不好,也能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如果能收到反馈,就会瞄得更准,即方向更清晰。 别迷茫犹豫了,先行动,然后在行动中找方向,你不试试怎么知道那条路是否适合自己。 4.给动力充电 确定了目标,也开始行动了,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容易因为遭遇挫折或者自身惰性而松懈。 这个时候不要批判自己意志不坚定或是否定自己,你该做的是给你的动力充充电。 斯科特·扬在书中提到,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顾你的目标。看看你的进步,思索一下你当初设立这些目标的原因。 回忆你设定目标的原因,能帮你对抗暂时的挫折,重新激发斗志。 如果回想目标并不能激励你,那说明你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或是经过行动后发现这个目标对自己并不重要。万一是这种情况,你得回到第一步重新设定目标了。 当然,有时候你不是没有动力,而是没有精力,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精力充沛的时候,更容易集中精神,也许两小时就能处理半天的工作。疲惫的时候,处理工作会花上更多时间。 每天运动30分钟至一小时,工作1到2小时后后休息10分钟,多喝水补充水分等都能提升精力。 5.设定截止时间 给任务设定完成的截止时间,能督促你有效分配与运用时间,避免无意识地浪费时间。 以每日目标为例,如果你没有设定最后期限,就相当于默认完成时间为一整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 想想看,如果你的任务完成截止时间为临睡前,你是不是觉得时间特别充足。当你准备着手做一件事时,一想到还有大把的时间,就容易变得松懈,于是刷刷手机、追个剧、聊会天。 不知不觉,两小时偷偷溜走了…… 设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时间,无论是下午5点、晚上8点还是其他你认为合适的时间点。 如果是周期长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设定最后的截止时间,还需要给每一个阶段设定最后期限。 如此一来,你既能有意识地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做事效率,还能预留一部分时间以防出现突发状况。 了解了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践行。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了多少。 2017年还剩下一个多月了,希望我们都能高效做事同时不忘享受生活,让自己在2017年不虚此行!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八):效率就是生命,要慢慢实践

  1.关于拖延症的处理,把自己置身于完全无打扰空间,随时提醒,想到就做,制定月/周/日来巩固,加强自己的自律

  2.关于读书的效率提高,在读到有所思的时候立刻在书上贴读书笔记,复习的时候只看读书笔记,就能复习一次,不用再去看整本书

  3.关于工作的效率提高,能外包给别人做的尽量外包,保证自己的核心价值,把重心留在20%能提高自己附加值的地方,努力工作并不是对的,要看努力的方向

  4.日常生活的效率提高,保持条理性,东西随用随放,合理划分区域,方便寻找。

  可行性方法:30天实验法,一次只执行一个实验

  1.目的,用惯性代替无组织的意识思维形态,节省时间精力

  2.方法,制定一个为期30天的重复实验,一天中断就必须重新开始,直至30天完美结束。

  3.后续,建立触发器,由两部分组成:1.信号,触发身体感官,提醒自我意识。2.仪式,惯性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直至目标完成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九):个人整理出来的笔记

  ● 写出目标

  ● 周/日目标

  1.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2.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3.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 限定时间

  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

  1.时间短(30~90分钟最为理想):这比好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让人更容易接受。

  2.紧迫感:想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做完你接到的任务,限定时间会刺激你加快速度。

  ● 分解任务(将任务分解成小步骤)

  ● 每周回顾

  每7天给自己90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不放音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收发电子邮件。就你自己。每周回顾能确保你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不仅仅是让自己忙碌。评估一下你所做工作与最后期限的相符情况,还要评估一下你的错误和弱点有哪些。这样你就有机会在即将到来的一周内提升自己。如果你觉得最近几天没有动力,那就试着改正错误,别让坏习惯生根发芽。

  ● 保持动力

  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顾你的目标。看看你的进步,阅读一下你当初设立这些目标的原因。重新想起自己原本的目标能够对抗任何暂时的挫折。

  ● 脑力训练

  我把经常性地投入到某种形式的学习作为一个习惯。它可以是上舞蹈课,学习一种新的程序语言或者在网上学习麻省理工学院的免费课程。别把你的工作当成学习。就算你在工作中可能会学到一些新东西,但这个关注点太过狭窄,无法体会到脑力训练的益处。

  ● 简单的组织系统:项目——任务(总体待办事项、周目标、日目标)——活动

  ● 短跑理论(意志力像电池,会用完但也可以充电)

  ● 加强自律(自律就像练肌肉,要慢慢增加)

  ● 阅读笔记

  ● 数字条理性(数字存储)

  《超效率手册》读后感(十):总结了四点

  第一件事 习惯 为什么一个习惯不容易改变? 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旧的习惯一旦想要改变,大脑就会抗拒。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习惯代替旧的需求。 问 自己养成某个坏习惯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 只有清晰的看到自己的需求,才能明白如何改变。 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守什么原则? 主要有三个原则 一次一个习惯 始终如一,保持习惯一模一样 一旦开始,无论多难都要坚持 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要知道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意识的帮助,而意识在一天中只能用到百分之一,而潜意识占到百分之九十九,我们改变坏习惯就像蚂蚁推一个粪球一样费劲,但一旦滚动起来,接下来就会很容易了。 第二件事 了解内外价值 价值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现在的情况,还要看他这个的性格,梦想等,一件事情也要从内在评价,那才是事情最真实的东西。 看电视的价值有多少? 刷手机的价值有多少? 如果你很难评价做一件事的价值,那就问自己 做这件事两年后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件事 学习的小技巧 学习的方法有两个 比喻 类比 寻求批评 把学习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东西替代,比如效率黑洞 ,就是一个比喻 ,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上,如果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不去做,或者陷入恶性循环中,就是黑洞。黑洞可以让你无法摆脱,最终被它吞噬。 我们要避免把时光浪费在没有内外价值,只能满足暂时的需求上。 学习要间隔重复 学完一个概念,立马开始回想,回想一遍胜过阅读三遍,而且记忆更牢。 要知道大脑在学习刚结束,印象还能清晰留在大脑中,这时复习会让工作记忆慢慢转化,如果不复习,记忆痕迹慢慢会淡化,学习付出的努力也就打了水漂,没有人想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就及时复习吧。 第四件事 法则 项目 最重要的法则,8-2法则,一天中重要的事有百分之二十,最重要的事可以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完成,把注意力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列出一天中最重要的六件事,会让一天变得简洁。 项目 项目是一个大的目标,比如学好英语,通过六级,是你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任务在分解成几个行动,行动是最小的目标,它是可见的,可测量的,能够快速反馈的。 把行动分解到周目标,根据周目标再写出每天的目标。 最重要的事 对自己诚实,自己对自己做出的承诺,要严格遵守。 如果你许下承诺,今天阅读十页书,那在读完十页后,就停下来,不要再加五页。如果你不守承诺,下次大脑就不再相信自己的话,自己对自己不相信,是最恐怖的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