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2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是一本由萧红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一):快速认识《生死场》

  如果说,《呼兰河传》是以一个小孩子视角天真烂漫语气展示乡间的愁苦,那《生死场》则是用悲凉的笔调去记叙乡村浓得化不开的不幸故事背景应是抗日前夕,前半部分记叙的是乡村苦难生活——保守观念稀缺粮食……后半部分则及记叙了日本人对农村生活的进一步侵害。萧红的描写并不露骨,用了许多比兴的手法(她总将人和牲畜联系在一起,或许这就象征人们生活状态),但很真实,有许多生活片段(如描写月英的死)会让人觉得很残忍、想作呕。萧红没有用任何一句话言论中国目前的形势,但借村妇之口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以前恨男人,现在恨小日本子……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也不恨。”她着重描写的是一个人及一群人的生与死的问题(所有人都忙着生、忙着死)以一个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从她的笔调可见爱你,她并不乐观。我欣赏萧红,因为读出她是一个生于苦难的人,但是她远超于苦难,站在一个极高的高度去审视它,并用悲悯的心去关心同情身陷其中的人。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二):生死场

  在乡村,人和动物忙着生,忙着死!

  活着!

  他们是按照着祖祖辈辈千年流传下来的思想支撑他们活着,这种思想毫无精神可言。从本质来说,是本能地活着。

  金枝与成业的爱情,是本能活着地体现。成业爱金枝,仅仅因为性,本能的性。 (那样他不是想要接吻她,也不是想要热情的讲些情话,他只是被本能支使着想要动作一切) 金枝爱成业,也许是情窦初开,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本能地爱,也是本能地活着。他们结婚后,由于生活的压力,成业渐渐变得暴躁,对妻子又打又骂。金枝渐渐会诅咒丈夫,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类!她渐渐变的和别的村妇一样!也许他们是那个时代爱情,婚姻缩影,那个时代代表活着的缩影。

  李青山,带人闹革命。赵三,逢人便讲亡国,救国,义勇军,革命军。众人跪在枪口宣誓,去参加革命,为了人民国家。其实他们都是麻木的,以他们活着的本能,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革命,什么是爱国。本质就是,他们是在做垂死挣扎,为了活着的一线生机。只有他没曾宣誓,对于国亡,他似乎没什么伤心的。也许,二里半知道自己是看不见未来的人,他也不想垂死挣扎了,能活一天算一天吧。二里半也许和他们不一样,但本质是差不多的。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倒着,远了!模糊了!

  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母亲不注意女儿为什么不欢喜,她只跟了另一张票子想到另一张,在她想,许多票子不都可以到手了吗?她必须鼓励女儿。在他们眼中,菜,钱都是可以让人生存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比人类的爱,尊严还要重要。他们很坚强地活着,很坚强得活着。原始性的坚强。

  死着!

  他们对死毫无恐惧,在他们眼中,人的死亡与牲畜的死亡并无差别

  在描写月英的生病的身体,以一种病态似的描写,呈现出月英是还活着,但比死的鬼还凄凉。更可悲的是,她丈夫骂她,最后对她感到绝望,晚间他从城里卖完青菜从城里回来,烧饭自己吃,吃完便睡下,一夜睡到天明。坐在一边那个受罪女人一夜呼唤到天明。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她对她丈夫来说,她就是个累赘阻碍着他活下去,所以在活着的面前,死是如此的不重要,或许麻木了。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样活下去。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

  王婆在服毒后,还没断气,赵三的反应并不是救她,而是对她气息还未断绝,感到不耐烦。最后,他怕王婆死尸还魂,尽然用扁担压过去。当血直喷出来时,他毫无在意说了一句,快轻点压吧!弄得满身血。更戏剧性的是,王婆没死。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王婆赢了。活着赢了死着!当人面对死亡时,应该是恐惧才对的,赵三尽如此麻木,如此冷漠,不免让人颤抖。不止他是如此,起码其他人也是这样!

  年轻妈妈过了三天她到乱岗子去看孩子。但那能看到什么呢?被狗扯得什么也没有。小金枝的死……

  “我恨中国人呢!除外我什么人也不恨。”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三):萧红:我不是作,写作是为了全人类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不同浪漫悲壮的爱国颂歌,萧红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真实质朴的口吻呈现出真实的受难的中国农民。许鞍华说:“虽然萧红和我们的时代相差了70年,在我看来,两者却有一种古怪相似。我们这个时代,又轻松残酷,这与萧红所写东西又暗合起来,不仅吸引我,也是如今大家又重读她作品原因。”

  1934年10月萧红和萧军从东北来到上海。按萧军自己的叙述“像土拨鼠似的来到了上海”,没有做“卖文章美梦”。上海和哈尔滨很不同,两人在这里没有名气,囊中羞涩的二萧挤在上海法租界的拉都路(Rue dela Tour)一栋砖房的二楼,也就是上海特有的亭子间。无依的二萧投稿石沉大海,从青岛来时带的四十元也快用完。

  1934年12月19日,鲁迅在上海梁园豫菜馆请客吃河南菜,特意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

  1934年二萧合影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四):重读萧红

  最近又开始重读萧红的作品。

  由萧红的散文读起,《欧罗巴旅馆》《黑列巴和白盐》都是她散文集子里的作品。在这些散文里,她赤裸裸地写饥饿寒冷,写自己在流荡中破败不堪的生活,写自己如何抗拒着饥饿的逼迫,而忍住不去偷旅馆里对面房客的列巴圈。我读过很多描写苦难生活的文章,却没有谁像她,落笔如此平静深刻,仿佛对面正坐着那个躲在旅馆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姑娘。你只会心疼和怜惜她,却绝不会觉得她轻贱。

  萧红8岁丧母,父亲吝啬和冷漠,让她无法在家里体会到任何的爱和温暖。20岁那年,她义无反顾选择离家漂泊。贫困无助疾病饥寒交迫,所有这些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她都在经历,并在此过程笔耕不辍笔尖在纸上摩擦出的沙沙声,像是她的生命寂寞苦闷中放声唱出的歌。

  鲁迅之于萧红,有知遇之恩。并且他们的文学追求相近,生命气质相同,这让他们很容易地便生出深厚感情来。这种感情里有怜惜,有敬重,有赞赏,亦有期许,更有外人所不能够了解默契。以至于在鲁迅去世后,萧红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中,篇篇都能让人读出泣血滴泪的滋味

  萧红笔下的鲁迅,由许多的细节构成。她写他抽烟,听到好笑笑话,会一边吃烟一边笑,有时候手抖得连烟都拿不稳了。他虽然身体一直有病,走路却麻利得很,常常话还没说完呢,一条腿已经迈出门去。在外人的视野里,鲁迅先生是挥笔如剑的斗士,他与恶势力作斗争毫不手软,他不只将敌对势力骂得厉害,连同着麻木不仁的国人,他落笔也是毫不留情面的,有种挥斥方遒的大将军的虎胆与威武。但萧红笔下的鲁迅先生,却是另一副模样,他会与她谈美,讲红上衣与黑裙子搭配到底合适不合适,他还会与她讲感情,规劝她把感情看得太重不是好事情,他当然更欣赏她的才华,在为她的《生死场》连夜赶写出来的序里,他这样写道:这稿子的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为其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那个时候的鲁迅已是文坛泰斗,萧红还是汲汲无名小辈。

  萧红自小没有得到父爱,在鲁迅先生那里她得到了一种如父如兄的情感慰藉。因此,当她在日本听到鲁迅先生过世的消息时,那种悲伤便愈是剧烈,携泪裹伤,若心之依傍丧失。她还在文中记录这样一个细节,是鲁迅先生在重病沉屙生命力极其微弱时,仍对前来探病的萧红说,你这样瘦是不行的。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萧红是一个有天分的女作家。在她短短的被贫困、疾病、痛苦充满的一生中,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著作,创作惊人的。自成年后,她的身体大多数时间都在忍受着疾病的摧折,但她的生命,却又是浩荡开阔的,在那个兵荒马乱人人自保不暇的时代,她像一枚不与人同的火炬,在才华和热情的支撑下,自顾地发着光,散着热。

  (冯娟)

  《生死场:萧红小说精选集》读后感(五):读萧红

  读萧红

  ——读《生死场》有感

  读过萧红两本书,看了一部电影,似乎对于这个人,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在看过《生死场》之后。

  这是她的成名之作,也是更为人称赞的一部作品,书中除了生死场更有其他零碎的故事,也是她对于生活的记录。萧红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作家,同卡尔维诺或是马尔克斯不能同比,但却是一个能将文字写入内心的人。她家境不算贫苦,中道没落罢了,能读上书,能摆脱农民的命运,但却能把农村的苦与哀,写得如此真实,让人觉得那就是她自己的生活吧。萧红本来也不是意识流作家,更不能靠想象创作,她就是写着感受到的故事,叙述着她自己的人生。正因如此,她有她感人地方

  “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充实她们。”贫苦的人,从小就贫苦着,他们的命运似乎从呱呱坠地便注定了。正是如此,病重的萧红遗述了王大妈的故事,她笔下第一个认清命运的女人。王大妈的男人去黑河挖金子一去就没了音讯,她只身一人拉扯大一双儿女,女儿嫁到别村也有了七岁的女儿,小儿子跟在身边还得照顾。男人般粗壮的王大妈是屯子最愉快的老婆子,日子从没好过,倒也能凑付过下去。愉快的过了多半辈子的人,透过孙女玩的红玻璃的花筒,竟然悟出了生命的轨道,那是一条重复的齿轮,年幼的王大妈愉快的玩着花筒,刚出嫁的王大妈孤独的带孩子守着没有男人的家,而此刻的她看着女儿孙女重蹈苦路。孤独和忧郁不会因为他们努力生活而变得好一些,更不会因为最愉快而变得好过一些。所以她失了对生活的欢喜,萧红也是这样窥破了命运的奥秘吧,才在反反复复的消磨中,最终抛弃了亲生的孩子。

  还未当过妈妈的我,都十分难以理解她这样坚毅女子,是何等理由促使她抛弃亲生的小婴儿。直到看过“弃子”中芹将艰难生下的孩子送于他人,看到“生死场”中成业亲手摔死了小金枝,看到“红玻璃的故事”中玩着花筒的王大妈的孙女......一切似乎都是萧红走的路,难道不是她生下的孩子即将踏上的路吗?而这孩子,小小的生命,那样不禁风雨,生活多么大的苦难,大人都受不起,更何况这小小的婴儿呢!她是体会到了生活的怕,她是怕了命运的折磨

  金枝不就是萧红,萧红就是金枝,那样天真可爱女孩儿,却没被安排有个好男人呵护,注定触摸到爱情,却始终得不到,这一路也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可就是这样,命运也不给他一条通畅的路走走。经历过一切的金枝,最终想要出家,可就连庙宇都不剩一人,那种走投无路却不得不继续走的感觉,不知道用绝望来形容是否不够分量。萧红也是芹,“广告副手”里那个带病画广告画的女子,同样坚毅的讨生活,虽然身边有蓓力那么爱她,却总感觉她依旧是孤独的,两个人艰难的生活,是爱也是恨。恨这生活难过,恨不能给所爱的人以安稳,恨不能好好照顾,而这一切难道不也正是因为爱嘛。

  萧红这一生所经历的痛苦与感动,她所看到过的那个时代所给人们的精神状态,她用简单的文字,给我们讲述那个时代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也为我们敞开了她真诚的心。《生死场》确实是一本带着感情的书,一本证实萧红真实存在的书,一本有血有肉的那个时代的书。

  2016年12月6日 周二

  于 大井中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