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中海的衰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中海的衰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14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中海的衰落》经典读后感10篇

  《地中海的衰落》是一本由[美]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一):南北不同种族持续碰撞溅落的文明

  1、译者是位哲学博士。有些历史人名的翻译竟然不是通用的,例如哈德良、马略等。对于本来就不熟悉西方历史的人来说丈二摸不着头脑。2、本书成书于1935年,有些史料和结论成旧了。同时也透露着一股对东方蔑视和对西方的吹捧。那会西方中心论盛行于世。两河流域的一个小山包都能吹嘘成一个大都市的遗迹。就如同现在世人所论,希腊和罗马不过是两河流域的伴生文明而非像印度和中国那样的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本书的图片质量堪忧,基本看不出所以然。对地中海地理陌生的中国读者来说, 没有合适地图说明,真让人缺乏读下去的勇气。所以说出版社缺乏足够的诚意。3、地中海文明中所诞生国度不过是北方印欧初民(雅利安人)和南方闪米特族人不断碰撞的溅落的火花。在埃及和两河流域、以及迈锡尼等爱琴文明中还保留着拿着黑铁和骑着马呼啸而来的印欧游牧民族恐怖记录。而印度本土的文明在雅利安人冲击后,不仅文明荡然无存,子子孙孙无穷尽沦为贱民直至现在。4、后期文明蛰伏,先来的雅利安人吸收演化新的文明后,更高组织形态东西方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如波斯入侵希腊;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开启的300年希腊化时代,确实令人着迷,例如健陀罗例如西汉使者接触的大宛等中亚文明。国家上层贵族基本是希腊人。希腊文明不仅仅局促于当今希腊之一国。亚历山大是希腊族裔人却与当今马其顿人毫无相干(东罗马拜占庭,斯拉夫人南下)。5、罗马帝国篇幅占了本书的三分之一。拉丁人打败了闪米特族人的迦太基,征服了更文明的希腊世界,创制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国。我感兴趣的是罗马征服希腊世界与满清征服汉地的比较、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比较、罗马帝国后期帝国防线蛮族处置和东晋五胡乱华的比较。有些小细节如,罗马共和国末期贫富分化、土地兼并、东方商品入侵导致的社会阶级矛盾,在这之间涌现的人物言行与当今美国的川普之相似。罗马公民权和美国国籍。以血缘纽带宗教(犹太教)和政治(希腊城邦市民权)不敌以信仰认同超民族的宗教(基督教)和以文化认同的政治(罗马公民权)等等。6、在古代信息交流手段匮乏,罗马帝国如何统治如此广大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版图呢?帝国的神经末梢如何伸向基层呢?罗马对交通公路网的铺设,对地中海海盗的清理,对其他民族神灵的接纳等等,到后期财政崩溃时,税务沦落到原来的包税人,防务转移给边境蛮族、贸易乃至国家税收由货币倒退到实物。天朝缺乏地中海这样交通便利的地利,但同样统治着广大的疆域。秦朝的郡县制在汉又退回分封制。皇权不下郡县,基层乡绅自治,到明清中国乡村宗族自治。7、欧洲地区确实没法像中国那样产生自古以来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错觉感觉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如火一样从北方掠来又像风一样消散在历史长河里。如现在的罗马尼亚,先是达西亚人的王国后又被罗马图拉真灭亡(著名的图拉真柱就记载了)再后来被斯拉夫人、奥斯曼人等等征服。但罗马尼亚国名不就是罗马人的地方意思么。“尼亚”“利亚”跟“斯坦”差不多的意思,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中作为一个词的后缀表示什么什么的地方。8、人类的文明从来不会从无中诞生为有,而是有脉络可循。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总让你沉浸对各种古文明的追思中。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二):帝国的变迁

  看完本书的第一感想是:原来西方古文明曾经这么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在很久之前读过一本《古希腊简史》,对西方的古文明的认识模糊。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地中海周围的土地上所繁衍的文明是多么激动人心。本书通过对埃及帝国,波斯帝国,雅典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的描写,展示了地中海的变迁,或者说是令西方人值得骄傲的古代史。中间专门辟出一段讲述了西亚的发展变迁,后来链接到波斯帝国。

  接下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在众多帝国之中,希腊和罗马占据了最长的篇幅。有趣的是,对于希腊,作者着重描写了它的文化,而对于罗马,作者看重的是它的政治体制。这里便体现出了希腊人和罗马人最大的不同:前者浪漫富有创造力,后者务实且看重现实物质。希腊与罗马这种民族性格上的差异也许正是这两大帝国不同走向原因所在。希腊创造辉煌的文明,却始终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各个城邦分散为政,缺乏强有力领导,最终走向衰落。罗马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创造了流传至今的公民法和万民法,而它的文化,如作者所惋惜的那样,只是希腊的复制品,没有创造出新的东西。最终罗马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而走向腐化,无可挽回的灭亡。(这两个帝国的互补性好强)我个人认为,这两个帝国的命运揭示了一个定律适当的集权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的国家),在有效的政治体制之上,还需要具有活力的民族精神引导才能使民族长盛不衰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三):“诸神”的车轮-地中海

  人类的由来已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就可以发现,我们,不仅仅仅在现在存在,我们已经在这条时间轮上跑了太久,太久…

  有幸,能够拜读《地中海的衰落》这本书,因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尤其在欧洲文明这一充满传奇色彩阶段,这其中包括了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见证了诸神的迟暮和英雄梦想,正如我们所知,文明的衰落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在沉寂中孕育新的开始,史前文明,古希腊与罗马文化,基督教的发展,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可以拯救它,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那是只有征战沙场才能体现价值的时代。古希腊创造了民主政治的原型(不同于现代的代议民主),而后罗马发展出了共和。罗马帝国变成基督教的天下教会变为罗马人的教会,基督教将希腊与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而后就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到混杂了民族主义的浪漫主义。

  文明的复兴与交替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充满着偶然,如果没有那一次次的气候变化,也就没有这时的文化,罗马帝国曾经被三次大规模侵略(日耳曼、穆斯林、北欧人),结果就是西罗马灭亡,但是罗马文化没有灭亡,日耳曼人在基督教的大旗下继承与发扬了欧洲文化(英国例外,英国人来自北欧人的后代)。民主来自于古希腊,但是直接民主在古希腊就被质疑,其中一个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付出生命代价。罗马人创建了罗马共和国,它建立在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共和国美德基础上,创建共和的伟大人物是布鲁图斯,而共和来自于历史纪录的第一起坑爹事件。而日耳曼人的混乱统治导致了封建社会,对个人财产权的尊重国民大会决定税收),直到法国把他推向极致(《人权宣言》)。而英国在光荣革命中不流血的把国王关进了笼子(《大宪章》)。宗教在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教皇与皇帝之间不停在博弈,直到后来出现了路德教与新教,基督教分裂(东正教在君士坦丁东迁的时候就分裂了)

  再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文明不断发展,不断扩张,远远超出了西北大扇区的范围,文明的传播让其他地区的野蛮民族不断开化,逐渐发展成为文明民族,这时,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能够完全战胜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其他任何生命形式

  虽然历史学家不是预言家,但是在探讨了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文明人的出现是地球文明的巅峰,文明人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高生命形式。在这部书籍中,记录着一切你所想要知道的地中海文明,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四):地中海

  我以为是本新书,其实是本老书,一百多年前的书被出版社找出来重新翻译了。

  主题讲的是地中海沿岸各大文明的兴衰史,篇幅的关系,都比较简略。最早的文明自然是埃及,法老们在埃及大陆统治了几千年,直到帝国时期,外来民族带来了第一匹战马,他们才逐渐走出非洲。后来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征服了他们,文明转向了两河流域。

  曾经有人做了个简易动画,在巴勒斯坦弹丸之地上,苏美尔人,闪米特人,赫梯人,希伯来人,迦南人,亚述人,迦勒底人互相厮杀争斗

  闪米特人有很多分支,有汉莫拉比的巴比伦人,也有建造空中花园的迦勒底人,后来又有一支成为腓尼基人,腓尼基人的一部分又成为迦太基人。迦勒底帝国被印欧民族所灭,印欧民族是后来美国人,德国人的先祖。雅利安人的波斯统一了西亚,地中海的文明又转向了希腊。

  希腊和罗马的故事读的太多,并没有什么新意,随着野蛮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作者眼中的古代文明就此终结了。我觉得不能说地中海就此衰弱了。只是人类文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五):用无数个“没落”换历史翻新——纪念文明的前赴后继

  拿到这本书,看到目录的瞬间,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得肃然起来,虔诚起来。从古人类到古埃及,到巴比伦、亚述、波斯、希伯来,到地中海世界、爱琴海世界,再到各大帝国的繁荣、征服与衰落……最终归于“野蛮人的胜利与古代的结束”,俨然一部广义的欧洲古代史,并穿插着相关的亚洲史。

  我一贯喜欢速读,在纠于细节之前,拉框扯线,抓取有用信息。但是,对于此书,我不忍也不敢速读,这历史这文明太厚重神圣,我要慢慢消化,慢慢呼吸那个时代那些文明的气息

  文明的兴衰与交替,总让人唏嘘心疼。就像一个大英雄,要牺牲自己才能换取历史的不灭,那份慷概就义的胸怀格局,让人不得不由衷敬畏

  不同于通俗类历史读物单薄,本书颇具深度笔墨庄重却不枯燥学术,却不沉重严谨的考据,透彻叙述清晰线索真实丰满的史实再现,无一不诠释着作者治史的功底

  就内容而言,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文字学、人类学、建筑学、美学,乃至文学……

  过去只知商博良破解了埃及古文字这个事实,但不知如何破解的,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在此书中,作者用了一段文字,并配之以图,细致地讲清楚了“为什么”这个问题

  书写,几乎出现在每个文明中,作者总会在论史的过程中为其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书写”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正如在巴比伦校舍遗址中发现的一块书板上写着:“擅长书写的人,会散发太阳一般的光芒。”泥板、土板、莎草纸等,书写的载体在不断进步。

  看尽了诸多文明的繁盛与衰落,我们能感受到一个真理:吸纳外来文明,是自身发展的筹码。比如,亚述皇帝们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利用一切外国资源借鉴一切外国成就开促进本国发展。

  历史学家移情的素养,在本书中随处可见。在写汉莫拉比时,作者基于史实,设想了这样的场景:在巴比伦宫廷行政办公室,他向身边的苏美尔秘书传达口令,秘书从皮带中抽出一支芦苇尖笔,讲国王的口令用楔形线记录在泥板上……

  在内容的架构上,作者在每一小节的节前都配有一小段introduction,简要概括此段历史的要义,线索清晰。“希腊的势力在贵族时代从黑海沿地中海北岸延伸,最终几乎到达了大西洋地区。一个伟大的地中海世界在希腊和腓尼基人的扩张下诞生了”,这是在说贵族时代的希腊扩张。

  再读历史著作,心有澎湃,回忆上心头。记得第一次读外国史学家的著作是那本经典的《全球通史》,那真是一种震撼,一种颠覆,颠覆了一直以来跟着历史教材走的一贯思维。读外国的学术著作,最大的感受就是更客观。国人治史,难免带着炎黄子孙的自豪,写出的东西,也能字里行间闻出那股中国中心观的浓香,有些甚至腻到刺鼻。

  读研期间看过大量的国外汉学家的著作,多少领略过人家做学术的扎实精细,本书的思路算不上极具创新与趣味,但字里行间的那种思维与考究,着实能感受到作者极高的史学功底与认真、较真、精准的治史态度。个人认为,本书完全可以作为自学世界史的权威教材。

  最后,稍有遗憾之处:鉴于中英思维的差异及语言转换的两难尴尬,造成有些句子读起来难免生涩,需要我们反复读,耐心揣摩。静下心,专注地,做一次纯粹读书人,才不枉作者心血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六):地中海的衰落

  看历史,确实很长知识,了解到很多有关于古人的发展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类公认的古代四大文明分别是古巴比伦(亚洲西部)、古埃及(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古印度(亚洲南部)和中国(亚洲东部)。关于历史的书籍《地中海的衰落》就是从古埃及开始说起。

  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地中海沿岸的历史其实和中国的历史差不多,都是多个民族混战,政局动乱,只是唯一的不同就是中国的历史最后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民族之间最终是互相帮助,共同走到今天,而地中海的文明经过先后的战争,各个民族都有掌握政权强大的时候,但是最终都是走向衰落,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

  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历史的发展中,地中海国家的文明和科技一直落后于我们中国,但是最近的200年却飞速的发展,远远超越我们的国家,也印证了一点那就是一点那就是文明的衰落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在沉寂中孕育新的开始。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

  虽然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但是正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还是思想文化,我不去考虑地中海,单单考虑我们国家的封建王朝,为了慢慢的走向衰落,就是因为最后政府对民众的思想控制,而地中海长期的战争,使得的人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文明史是倒退了,反而思想和物质得到了沉寂,孕育新的开始。

  《地中海的衰落》这本书对于欧洲这些古典国家历史深度的总结和陈述,读者如果很喜欢历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段历史原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是很有韵味,让人百看不厌。欧洲人毕竟和我们中国人不同,他们的发展也是经过战争的洗礼,使得优秀的文化和科技在历史的战乱中更加的泥足珍贵。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有多少的兴衰和融入,见证诸神的迟暮与英雄的梦想。我们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我们有幸可以品读历史,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发扬光大,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更加的顺利。人类从自然界的竞争中逐渐的走向统治的地位,人类有自己的方式发展和生存,历史将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七):人类是地球上的一大传奇——“西式”珍宝

  初看此书,只是想从中穿越到西方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之前不曾知道的知识,以此可以掌握一些原本陈旧却让人新奇的事情。其次,当初抱着读历史的心态去读的,为了获得营养(知识),我也不在乎这书是否写的合乎口味,只要里面有内容,便字字句句的通读下去。

  可喜的是,在我读第一章的时候,对书中最初的人类细致的描写,配上收集来的大量历史图画(日常生活+各种技术+整个社会的阶层)以及最原始人类自己创作的自然画幅并结合一系列的远古事件都在此书中刊印着,我觉得这本书真是一座瑰丽的宝库。它突出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懵懂和各种尝试及满满积累的常识,又展现了人类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识的以人或者以个人的状态去拥有东西。产生权利或者说产生了最初的拥有权。

  在读书当中,在我脑中出现了极度的渴望,渴望从历史中窥探人类发展至今的巨大能量和延续的要点。被一页页的解说和图画的完整展现吸引着,人类智慧的初现到后面为了更好的生存尝试各种新事物,通过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让让生活变的更好也让这个社会因为人类这个族群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以致再到后面的各人类“大部落”的侵犯、捍卫土地所有权,证实了人类发展至今的偶然和必然。偶然的是这个宇宙或者说这个星球偶然的出现各种动物、植物,而人类偶然的从最弱小无力的状态发展成最强大的一个物种,必然的是人类每一步的向前迈进都是不得不进行的转折和改变。

  书中从最古老的人类开始描绘,到后面帝国的形成,还有帝国的分合局势和和平局势,满载着人类的大千世界。我们生在中国,自幼对华夏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为其庞大的河山和无以计数的珍宝、各种农业、手工业等等的精美和使用而倾慕不已,我们生在此中,时间长河孕育了我们5000多年的文明。这些我们都很熟悉。熟悉我们东方的历史和行程,然而,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的文明,在他们漫长的时间河流中,时间也赋予了西方各种让人惊叹的智慧和财富,他们的金字塔、他们的木乃伊等等,都是智慧的捷径,通过此书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在历史长河中徜徉,自不论其中的杀戮和血腥,也非常值得一读!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八):野蛮人的入侵和帝国的灭亡

  中国的古代历史印证了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也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而中国古代的变更,从春秋五霸到秦国统一天下出现新王朝,是一个轮回。而三国时期汉朝分裂成三国鼎立之势,又是一个轮回。新中国统一前也是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之势……这样想着便有些后怕,现在的安宁团结统一大局,真是何其幸福安好,只盼历史不要再演义了,也不要再分裂了。于是翻开地中海历史,看看世界史中的古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古罗马帝国灭亡于野蛮人日耳曼人之手。那时候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国家一直处在这些野蛮人的威胁之中。从历史上看,野蛮生长有时候也代表着强大,野心和力量就需要这样野蛮的方式来彰显出来。就拿今天来说,踏踏实实的干工作的员工固然好,会被老板喜欢,也会被老板轻视,小机会也能会有一些,大机会永远是无缘的。那些有野心有梦想的员工才是真正代表一个公司的实力的。虽然这样的实力存在着风险,但是它能帮助老板攻城略地,拿到更多的业绩,扩大领域和影响。风险永远与收益并存,也许某一天这些野蛮人就会吞下老板,或分裂或蚕食掉,但发展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由不得半点犹豫,就算被蚕食掉老板们也无话可说吧。王石手下的万科的今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创始人老大王石似乎看得更开,他早已做好准备吧,所以今天的他仍然光鲜。因为他从来没有高枕无忧,没有躺在万科的功劳薄上,梦想和远方一直在他左右后。

  可是古罗马不是这样。早期的古罗马还能够制服野蛮人,到了后期野蛮人开始在古罗马的边疆永久居住,两百年中日耳曼人蚕食掉了整个地中海世界。野蛮人从小小的部落发展壮大,也不过是两百年的时间,就吞下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不由得想起央视的一句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野蛮人来说,野蛮生成的力量可以支撑一个大舞台。也许不必笑话五九年的浮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果野蛮人有足够的实力,改变历史还是必然的。

  古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狄奥多西乌斯上位时,野蛮人已经在帝国中身居要位,可以帝国血统通婚。皇帝狄奥多西乌斯还将自己的两个幼子交给日耳曼人,这两个孩子一个统治东方,一个统治西方,帝国于是一分为二。然后帝国后来的继承人继续分裂,最后被入侵者蚕食,古罗马帝国就这样走向了灭亡。

  读了《地中海的衰落》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放下尊严做个野蛮人。

  巴黎铁塔,帝国大厦,万千道黑影全速往上爬,抱歉我没有收敛它一下,刚才太潇洒甩了甩头发,从拉萨到华沙日内瓦,马尼拉绕道蒙大拿,瞬间穿越欧美亚,只因忘了修指甲,你受不了吗,我惊扰天下,你看不惯吗,明年再看吧,萌芽到开花,舞爪又张牙,春要来等不到夏,太压抑干嘛,推倒最高的围墙,坚持野蛮的生长,他们都歌颂玫瑰香,我偏开出仙人掌,超越平庸的想象,不按逻辑的闪亮,我用我喜欢的模样登场……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九):“诸神”的车轮-地中海

  人类的由来已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就可以发现,我们,不仅仅仅在现在存在,我们已经在这条时间轮上跑了太久,太久…

  有幸,能够拜读《地中海的衰落》这本书,因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尤其在欧洲文明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阶段,这其中包括了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见证了诸神的迟暮和英雄的梦想,正如我们所知,文明的衰落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在沉寂中孕育新的开始,史前文明,古希腊与罗马文化,基督教的发展,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可以拯救它,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那是只有征战沙场才能体现价值的时代。古希腊创造了民主政治的原型(不同于现代的代议民主),而后罗马发展出了共和。罗马帝国变成基督教的天下,教会变为罗马人的教会,基督教将希腊与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而后就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到混杂了民族主义的浪漫主义。

  文明的复兴与交替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充满着偶然,如果没有那一次次的气候变化,也就没有这时的文化,罗马帝国曾经被三次大规模侵略(日耳曼、穆斯林、北欧人),结果就是西罗马灭亡,但是罗马文化没有灭亡,日耳曼人在基督教的大旗下继承与发扬了欧洲文化(英国例外,英国人来自北欧人的后代)。民主来自于古希腊,但是直接民主在古希腊就被质疑,其中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罗马人创建了罗马共和国,它建立在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共和国美德基础上,创建共和的伟大人物是布鲁图斯,而共和来自于历史纪录的第一起坑爹事件。而日耳曼人的混乱统治导致了封建社会,对个人财产权的尊重,国民大会(决定税收),直到法国把他推向极致(《人权宣言》)。而英国在光荣革命中不流血的把国王关进了笼子(《大宪章》)。宗教在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教皇与皇帝之间不停在博弈,直到后来出现了路德教与新教,基督教分裂(东正教在君士坦丁东迁的时候就分裂了)

  再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文明不断发展,不断扩张,远远超出了西北大扇区的范围,文明的传播让其他地区的野蛮民族不断开化,逐渐发展成为文明民族,这时,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能够完全战胜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其他任何生命形式。

  虽然历史学家不是预言家,但是在探讨了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文明人的出现是地球文明的巅峰,文明人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最高生命形式。在这部书籍中,记录着一切你所想要知道的地中海文明,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

  《地中海的衰落》读后感(十):读懂世界文明发展历程的“钥匙” ——读《地中海的衰落》

  文/岸晓风

  当我们在回望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历程时,很显然,面面俱到的去理解或者细枝末叶的去理解都是“事倍功半”的。在这种浩如烟海的史料和汗牛充栋的资料中,能够抓住重点,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提纲契领的把握历史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而这把钥匙就握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探险家J·H·布雷斯特德的手中。虽然他已经去世80年,但是他的不朽巨著《地中海的衰落》再次出版,依然显示了强大的号召力,就如同雾霾中的一束光,格外熠熠生辉。

  J·H·布雷斯特德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把钥匙,就是因为他找准的地方,找到了关键——地中海。地中海是欧洲、非洲和亚洲大陆之间的一块海域,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更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家园和战场。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古希腊文明)以及公元世纪时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可以说,地中海沿岸是众多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圣地。

  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欧洲的古人类就已经造就了众多的奇迹。后来,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更是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这里不再也不需要赘述,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的基本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中就强调了“衰落”二字。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另一方面,若干次的战争、压迫、破坏、毁灭,也不免让人有“历史悲观主义”的感叹。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衰落”是贯穿于历史的一根主线,文明到极盛,难免要走下坡路,同时,历史曾经的兴盛也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和有识之士的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地中海的衰落》又是一部激发读者的思考,值得大家常读的一本书。(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