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观红楼1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观红楼1读后感10篇

2018-05-17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观红楼1读后感10篇

  《大观红楼1》是一本由欧丽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5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观红楼1》读后感(一):重新看见

  小可对欧丽娟老师早已是仰慕已久,自研究生时代开始跟欧老师的课程;香港读书期间也搜罗能找到的台版书籍膜拜学习;现居北京期间有幸两次参加欧老师的讲座一睹芳容荣获签名幸得合照实在三生有幸

  小可大概是第一时间买到这套书的前两册,奈何尘事纠葛不能及早猝读,现也只是读完第一卷,勉强撰写短评一份,以作记录

  第一卷为综论卷,半数篇幅(章一至章四)是在探讨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心态,因此才有了腰封出“不哭,不笑,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一语,剩余五章也是在探讨红楼梦的独特性,从神话、谶、爱情、度脱等角度展开。这本书中不仅是对红楼梦本身的点评,也是作者对当下现世人生的体悟,更何况“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著书者如此,评书者如此,读书者更是如此。

  红楼梦的评点家或研究者可谓不计其数,弥漫成浩荡“红学”,其中小可略读过一点的有胡适、鲁迅、俞平伯、周汝昌等人的评点,每人有其时代特征或是独特的关注内容;然而在当下时代再来读红楼梦时,所需要思想见的有着新的要求,方法学上的更新可能需要融入更多西方视角,比如西方心理学的引入、西方文学评论的引入等等。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研究能够引人瞩目,除了细心的考究外,更重要的是西方分析方法的使用

  家族命运是红楼梦作者描述的主要内容,也是本书中讨论重点。然而可能真的是时代不同导致的思想差异,现代社会的大家族已是相当稀少,这一部分对小可的触动并不多。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然而富贵也不过三代,家族兴盛衰亡也宛如个人生老病死一般不可逆转,哪怕像林如海这样的佳子弟也只让林家多繁华一世而已,宝玉哪怕学了些仕途经济也很难扶大厦于将倾。我们大概都会赞叹老树开花、枯木逢春又焕新芽这种生命重生,然而生命的轮回不可逆转,终要走向衰亡,所以宝玉或者曹雪芹真的需要那么悲痛吗?在小可看来,与其祈求枯木逢春,不如另辟疆土,大树树荫之下很难再成长出大树,在新的领域落地生根,重新开始新的生命,可能会焕发出生命应有的活力~

  在本书中触动较多的是书中对爱情观和人生观(度脱)的阐释,尚未完成,下次补齐。

  《大观红楼1》读后感(二):于细微处观红楼

  社交媒体“知乎”上有一个热帖《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第一位》。一位网友推荐红学学者欧丽娟老师讲《红楼梦》的公开课”,获得最多点赞。这名网友的理由是,“欧丽娟是我少见的学者。少见在于她是用 读者 视角去鉴赏《红楼梦》,而不是用 信徒 脑袋瞻仰 天书 。《红楼梦》走下神坛,才能体现作为小说价值。”

  8月22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杭州晓风书屋主办的红学学者欧丽娟新书分享会在晓风书屋体育场路店举行,主题为“曹雪芹的塔罗牌——《红楼梦》到底有多少个预言?”作为一名“学术网红”,近年来她的红学公开课收获诸多好评和海内外粉丝,还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杰出教学者。她的新书名为《大观红楼》。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世家公子叙写世家大族的小说。”欧丽娟说,《红楼梦》是一部追忆之书,饱含对簪缨世家荣光不再的无尽伤感眷恋,加上作者对于无法挽救家业衰败的自我疚责,构成了《红楼梦》与众不同魅力。正因为它是一阕追悼失乐园的悲歌,阅读时是一个需要不断“无我”的过程,只有回到传统中国的世家文化之中,了解清代贵族世家的心理感受乃至精神高度,才能避免“庄农进京”式的解读,才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伟大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欧丽娟从曹雪芹出生贵族世家作为研究起点,探究他“十年辛苦寻常”的创作过程,成就了这部伟大小说的哀婉主调。在她看来,《红楼梦》的主旨青春生命之挽歌、贵族家庭之挽歌、尘世人生之挽歌。曹雪芹半生潦倒,仅剩手中之笔与心中之回忆,饱蘸血泪“哭成此书”,将个人、家族的失落扩大为整个宇宙本质性体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干净”,这让整部作品境界大为提升,臻及超越性的哲理层次,成就其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

  隐喻,是欧丽娟研究《红楼梦》的一个重要方向。她好奇小说开篇女娲补天”与“神英绛珠”两个神话系统,提出女娲补天所余的玉石,其象征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族阶层密切关系,并合理地突显贵族末世的悲哀与无才补天的自忏。她系统性地厘清了曹雪芹在小说中“谶”的制作运用,无论是探春的风筝,还是板儿的佛手,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还有在庆生喜宴拜神等喜庆场合出现的“戏谶”,往往是三剧联唱,唱出大观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在传统文学发展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作突破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篇中就认为,“谶”不但可以展现一种“神道阐幽,天命微显”的“天命神道”观,从艺术效果而言,还因“事丰奇伟,辞富膏腴”而有助文章。在欧丽娟看来,《红楼梦》第五回就是小说作者对谶语这一技巧近乎炉火纯青表达。这一回描写的是“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判词,每一则都有图画、有诗语。曹雪芹通过“谶”的运用,提供相关人物及其命运的线索,给予这些女性未来命运的终极暗示,比如有名词,云、雾、花、席、莲、藕、木、雪、金簪、弓等;比如有形容词,乌、浊、破、涸、枯、败等,从而令读者在阅读时即能预见到袭人、惜春、香菱等一众即将出场的人物命运。欧丽娟认为,在“谶”的运用中,曹雪芹于繁华叙事中多以“形容词+名词”的方式闪烁在小说各个角落,于悲欣交集处隐现人物命运微光

  “久而久之,直曰情书而已。”自清代起,爱情是红学研究绕不开的主题。回顾明清文学史,“才子佳人模式流行甚广,而在欧丽娟看来,曹雪芹的创作正是针对这种模式加以批判并有所超越。如果说才子佳人的爱情发生是“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那么《红楼梦》里的人物往往是日久生情的;如果说才子佳人的爱情道路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痴情观”,那么《红楼梦》里则是“两尽其道”的“痴理观”,爱情自有其深度厚度,还有超越了生死的“长度”,能够看到两人世界之外的无垠宇宙。而这份对无垠宇宙的看法,反过来使爱情更深刻,承受得起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消磨,历久弥坚。恰如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动人表述:“生命教给我们,爱并非存于相互的凝视,而是两个人一起望向外在的同一个方向。”那就是生活,如此而已。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红楼梦》为闺阁立传,追忆的除了大观园中的少女们,还有红楼世界里更坚定的女性温柔力量,这或许是欧丽娟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对红学研究注入的创新活力。《大观红楼》系列分两卷,欧丽娟将第二卷的所有篇幅转向大观园里的女性。在她看来,对于传统知识分子而言,“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人生实践最高理想的同心圆结构,“齐家”与“治国”分享了人生同等的意义,所以曹雪芹在第十三回以回末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衩一二可齐家”来赞美这些齐家的女性,表达了“齐家”这一女性的价值所在

  从“齐家”这扇窗望出去,大观园豁然打开一个新世界:女娲是创世与救世的复合之神,警幻仙姑是爱与美的悲剧命运之神,贾母是爱与美的幸运之神,王夫人是给予“第二次出生”的双重母亲,贾元春是大观天下的家国母神,刘姥姥是大地之母……每一位女性独立成章,辉映一种人格境界,皆为推动生命之轮的力量来源。这既是一家之见,亦是红学研究一个阶段性的新貌。

  鲁迅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欧丽娟却擎起哲学家黑格尔的一盏“灯”——“人们总是很容易把我们所熟悉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沿着这盏灯的光亮,潜入红楼,一梦十余年,打捞起沉甸甸的35万字,她告诉读者——“不笑,不哭,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这才是阅读《红楼梦》的至高境界。”

  来源:《杭州日报》8月27日

  《大观红楼1》读后感(三):贴个以前听欧老师课的短评上来

  还没听完,已经发现欧老师的整套红楼课程,一条重要线索就是花样式黑黛玉,而且还是手段高超高端黑。

  首先,欧老师一次次有意无意地向学生强调“林黛玉绝对不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而是贾府中受尽万千宠爱的宠儿,地位等同于宝玉”。并分别找出贾母疼爱黛玉,贾政、元春欣赏黛玉的证据。这一招釜底抽薪厉害。试想,抛离了这个人物背景,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该有多矫情

  其次,欧老师按照大观园中各位小姐住处格局延伸至人物性格,所以秋爽斋的舒朗开阔与探春的大气相得益彰,而对应地,潇湘馆的“两明一暗”正好印证了主人林黛玉内心阴暗和格局的狭窄。潇湘馆内林黛玉的书籍主要是抒情类的为主,同样让欧老师认为此视野狭窄,远不及宝钗开阔。进而解读出林黛玉总是局限于个人的狭小世界,毫无疑问,行事必须是偏激的。

  再次,欧老师紧扣文本细致地找出林黛玉与宝玉闹矛盾时“摔帘子”“啐一口”等行为肯定这些行为都是极端粗鲁,缺乏教养的。同时,她统计出,整部书的主要人物中,有这些行为的主人一级中,行为这么缺乏教养的除了黛玉,就一个王熙凤;仆人一级中,只有一个晴雯。而欧老师认为,相对于王熙凤,更有文化的林黛玉伤起人来更加地“杀人不见血”。

  然后,欧老师抓住黛玉打趣惜春画大观园要两年和刘姥姥“母蝗虫”两点,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长篇大论,细致地分析了林黛玉内心“深深恶意”,以及她在以得到快感目的随意侵犯伤害他人的恶毒行为背后,其实是深深深深的自卑。这一段分析非常精彩,讲一个恶女的内心分析地淋漓尽致

  接着,欧老师进一步分析黛玉的形象并不是一直这么不堪,而是在四十二回以后有所成长。为什么成长了呢?欧老师认为是受宝钗的影响,是在宝钗这位完美女春风化雨的影响下,后来,黛玉成长成了第二个宝钗。按此逻辑,黛玉这个人物从头到尾都是宝钗的陪衬。

  最后,欧老师将黑黛玉的锅除了甩给曹公自己的描写,也甩给脂砚斋。手头上没有脂砚斋点评本,还真不知道脂砚斋是不是真的“对袭人和宝钗是极力地赞美。对黛玉是尽力地宽容”。

  综上,虽然欧老师刻意忽视人物的年龄遭遇具体的语境,这一番解读,有弗洛伊德等大家理论的加持,有独特的解读角度,有紧扣文本深入分析,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物,真是极好的。只是曹公居然将这么一个女性角色当做女主,还让男主爱上,三观被毁成这样,会不会气地去找她聊聊人生呢?

  《大观红楼1》读后感(四):提供一个视角读红楼

  2018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基本是在路上读完的。作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不同于蒋勋一类文人式的闲扯,而是具备了学者的方法和视野,是明显经过学术训练的作品。对红楼梦一书思想观念的剖析和对人物(如林黛玉)的评价主流观点不同。

  此书细究文本,对中西方理论有大量引用,读来挺有启发,比如论述阅读的原则,比如论述贵族特性包衣非低等,比如论述神话涵义等等。

  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书缺点是有些啰嗦。另外,个别地方强词夺理以辞害意了,比如论述红楼梦一书无涉政治时给出的“证据”,比如论述曹雪芹潜意识的女性歧视时,以事实呈现作为了曹雪芹的意识(不过这一节写得很精彩)。

  作者认为,我们阅读红楼梦,应该追求“不笑,不哭,也不痛骂,而只是理解”的境界。无我,慈悲智慧。共勉吧。

  《大观红楼1》读后感(五):《大观红楼》的得与失

  在浙大图书馆看到欧丽娟老师的《大观红楼》,很惊奇两本新新的似乎没有被借过,之前读蒋勋、白先勇、刘心武,多是从个人感悟和理解上解读《红楼梦》,各有优劣。对于以往的红楼名家,胡适之、王国维、冯其庸等人,由于有一定的年代感,而且专于考据,过于学术,所以还没有勇气去细读。看到欧丽娟老师用文学研究的专业方法来解读《红楼梦》,理论性强但门槛不是很高,于是欣然借来读。

  首先说收获,欧老师是中国文学研究出身接受的是系统、专业的文学研究训练,因而对《红楼梦》进行文学上的审美研究,体例和方式上十分规范,十分理性,这种学术性是近来热门的红学作品中没有的(白先勇、蒋勋的解读只能说是红楼感受,不能说是研究,当然这并不是说其没有价值)。

  第一章《总论》欧老师非常认真地论述了阅读经典与诠释经典的原则,指出普通读者的困难和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独立性,文献方面非常扎实。

  我认为,读《大观红楼》最大的收获,在于它将作品代入切实具体的时代、家族背景,以贵族世家、道德礼法作为背景,去解读《红楼梦》,更加注重作者本身的思想、经历谱系,而不是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对作品进行评论,简单归纳《红楼梦》的进步性。

  在此基础上,欧老师提出曹雪芹并没有像一般研究者认为那样对传统礼法进行反叛,事实上他对传统道德持一种肯定态度,而曹雪芹的痛苦,更多不在于纲常的逼迫,而是家道衰落,“无力补天”的自责。这样的观点,其实将传统认为《红楼梦》是所谓“反封建”、弘扬爱情自由的观点完全推翻。

  在论述观点的过程中,欧老师从作品的主旨、脂砚斋批语的价值、神话的破译、谶语的运用、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批判、爱情观、贾宝玉的启蒙历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虽然结论方面有很多我并不认同,但是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学术研究者和文学评论者在进行研究中“言必有据”的学术品格。

  下面来说我认为《大观红楼》的一些不足。

  首先,我觉得作者对曹雪芹对传统理教态度的分析发人深省,但细细想来仍觉得有可以延伸的地方。曹雪芹固然在贵族世家、纲常教化之下,难以完全拜托理教的规范,但这并不表示他对传统完全没有反叛。说曹雪芹是彻底的反叛者是言过其实,说他是维护者也抹杀了《红楼梦》的进步之处。在我看来,曹雪芹,抑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反叛,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汲汲于名利”的反感,这和儒家传统并没有背离,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对于一心钻营、长袖善舞、醉心名利无疑也持有一种反对态度。贾宝玉反对的,是套着儒家外衣,但一心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的“仁义之道”,是对社会风尚的一种厌恶。第二种,是对传统纲常中的僵化的礼教,贾宝玉并不反对传统纲常之中的孝道,他的反叛在于“情”的自由,对礼的反感。曹雪芹对女性的看法,虽然如欧老师所言,难以避免潜意识的歧视,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然有石破天惊的进步。

  在对于脂砚斋的批语运用上,我觉得欧老师犯了一个不小的失误,即把脂批有意无意看作曹雪芹个人的观点。脂砚斋和作者关系密切毋庸置疑,但是脂砚斋的思想和对人物的评判不必然是曹雪芹的判断。而将脂批看作曹雪芹的所思所想,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林黛玉的判断,认为她并不代表作者的理想女性,而佳人的标准应该是宝钗。有这样认识的原因,窃以为和脂砚斋的原型有很大关系,其实从脂批的价值判断来看,以及《红楼梦》相关考证来看,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可能性极大,而在作品中,史湘云也是肯定宝钗批评黛玉的,如果我们把曹雪芹看作贾宝玉的原型,那么曹雪芹和脂砚斋虽然关系极为密切,但是对一些事情、价值的判断肯定是不一样的,史湘云偏向宝钗,贾宝玉偏向黛玉,这是没有争议的。因此,在对脂批引用的过程中,欧老师似乎犯了把评论者和作者混淆,以及没有考虑评论者可能的特殊背景的错误。

  此外,在对黛玉和宝玉关系的分析中,欧老师强调那是一种“施恩与报恩”的不平等,而忽视了施恩之人与报恩之人“恩”的出发点,其实也是爱的表达。

  最后,欧老师在对《红楼梦》伟大性上,更多强调其是“唯一一部真正叙写贵族世家的小说”,这固然是《红楼梦》的特点之一,但笔者私以为,《红楼梦》之伟大,除了文字情节上的精彩绝伦,还是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对众生的平等态度与包容,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在以礼为一切标准的道德社会里,强调情的重要,强调“诚”与“真情”的彰显。

  《大观红楼1》读后感(六):看一看也还行

  读完这本书,我比较赞同的地方主要是:

  1、她的一些角度比较新颖。

  在书中她经常引用国外的文学理论来解释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主旨、人物性格,我认为角度还是蛮新颖的,而且在一些地方确实有自己的脑洞。

  2、在书的开头,她所强调的读者的角度问题,对于“如何做一个读者”比较有启发。

  3、在梳理、归纳和总结上,她做得也算比较全面。

  但是不同意的地方好像更多一些,为什么我会对她的这些地方这么不同意呢,可能是因为我听过她的网易公开课中的人物论,已经给她定了“黛玉晴雯黑”和无脑“宝钗粉”的原因。

  首先,她对人物经常有一些并不客观的论断

  1、她在书中大概有这么一句话概括林黛玉和薛宝钗:世人多喜欢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林黛玉而不喜欢更接近于一般人的薛宝钗

  为什么说黛玉是“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我认为是没有依据的,她初入荣国府便行事妥帖;宝玉的丫鬟佳蕙给她送茶叶,她就随手抓了两把钱给她;再到香菱向她请教作诗;闲暇时还替贾府算一算开销……这些怎么会是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呢?她只是比较率真、敏感又没有安全感而已。

  而说到薛宝钗“更接近于一般人”,也是有点说不通,正常人真的会像她这样,在滴翠亭听到个声音就知道那是宝玉房里的小红,要知道宝玉都记不得小红这号人;在金钏和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家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冷淡,我只能说她是一个非常有家教,天性很守礼,再加上“冷香丸”克制热毒的等等综合下形成的一位比“一般人”更“贵族”的大家闺秀。

  2、她对于脂批,甚至所有批语都很看重,所以对于人物的批语在她书中看来也几乎是对人物的定论。但她在引用的时候好像有点断章取义的。她说脂砚斋在“来了一个宝钗,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句话后的评语是“此句定评”,说得好像把宝钗黛玉分出了高低一样。

  然而我们看脂批究竟是什么呢?

  脂批也是认为薛林各有其美,不可一概而论。欧教授这么理解好像有点欺负没看过书的读者哦。

  3、在对晴雯的看法上,她就更让我觉得她简直就是为黑而黑。首先我们看看晴雯在死前到底说了什么:

  而你看欧教授的解释是晴雯本来就有不稳定因素,她未必不会勾引宝玉,所以如果她坐实了勾引的名声,就不会这么后悔。

  我真的觉得不可理喻啊,晴雯那样说根本就是因为她默认自己是准姨娘,根本不需要和宝玉偷偷摸摸什么,但却被人冤枉,非常委屈而说的气话。欧教授的逻辑我就根本不懂啊。

  其次,她有时会为了印证自己对人物的喜爱而过度解读曹雪芹的描述

  1、她认为宝钗是“新佳人”的典范,我认为她这个论断实在是太主观了,既然她认为曹雪芹没有在褒贬,曹雪芹对不讨喜的“赵姨娘”都没有什么刻薄的话语,那么曹雪芹又怎么会判定她是“新佳人”呢。我认为红楼梦中的女子都是各有各的无奈、心事以及无法掌控的命运,因此形成各式各样的性格,互相映衬下才更显示出这些女子的美好和悲剧,才更加深了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曹雪芹并非是在通过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评点而表达自己的“新佳人”人选,他只是在叙述。至于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评点,与其像欧教授所说的那样是曹雪芹佳人观、爱情观的体现,我觉得不如说这是曹雪芹这样一位作家对无聊作品的吐槽,就像看亦舒的吐槽琼瑶一样。

  2、曹雪芹真的实在批判一见钟情吗?欧教授认为冯渊被薛蟠打死是因为他和香菱一见钟情,这个逻辑我真的不太懂哎,难道他被打死不是因为薛蟠这个人设是冲动,而香菱的人设是悲惨吗?和一见钟情有什么关系。再说她认为尤三姐和柳湘莲也是因为一见钟情所以才会产生悲剧,悲剧的根源好像是因为宁府的淫乱和尤三姐之前行为不端吧,虽然尤三姐很刚烈,但柳湘莲得到的讯息也不算全错,这和一见钟情有什么关系?

  3、贾母对宝钗的态度也被她认为是宝钗非常讨喜的证据

  你读了前后文就会发现,这根本就是家常闲话啊,譬如你们家聚会,你表哥说你聪明,你外婆是该接嘴说对啊对啊我外孙女最聪明,还是该客气客气“怎么会怎么会,我看谁谁谁家女孩也很聪明哎”这样呢?贾母那么精明的老太太会像那些和客人炫耀自己小孩的无聊家长一样吗?宝钗确实不错,但这边基本算是客套话嘛。

  5、她对王夫人的很多论断也让我觉得她实在是不够客观,在她看来王夫人是很才能的,很慈悲的,但真的是这么简单吗?如果你认真看过书,你就会发现王夫人确实心眼不坏,但为人却有点容易头脑发热,然后又后悔,再自责,可是下一次继续头脑发热……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贵族夫人而已。

  6、刘姥姥她说得就更神乎其神了,可以说整个描述刘姥姥的章节我都持怀疑态度,如果大家愿意读一读的话,就会发现她说得其实挺天马行空的。

  第三,她有些常识性错误,又有些前后不符

  1、不绝如缕,她认为的意思是不会断绝,而实际上意思是情势危急。

  2、雀屏中选,她认为意思是“贾宝玉被选为继承人”,而实际上是选中女婿的意思。

  还有人要为她辩解说成语本来就是人用的多了就是可以变成那个意思,台湾这样用大陆不知道,有点搞笑,你用的多就要字典跟着你变???出版到大陆来还要按台湾的意思解释???

  3、前文说贾源贾演是国公,后面在解读贾母和道士在清虚观的对话时又说贾代善贾代化是国公,欧教授有时为了印证自己的理论,是不是有点牵强了。

  第四、我感觉她很喜欢用西方的宗教来解释红楼梦,这样是否合适我不讨论,但会觉得她有点像在写散文,而不是专业的学术研究。

  虽然以上我在吐槽

  但是,欧教授确实是一个研究了很多,读了很多的一位钻研型的研究者,文艺理论上的造诣很深,确实为红楼梦的理解开了一个新的角度。但她时不时冒出来的主观性,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还有一点书生气息的浪漫,让她这本书并不能称为严谨的学术研究,当然如果是那样销路也会是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一读,但是必须建立在你已经熟读了原著,对每个人物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这不仅仅是针对红楼梦,而是对于每一本书而言,在没有读过原文的时候,我建议不要看这些个人主观色彩太浓的研究成果,这会妨碍你对作品的理解。当然在你已经熟读后,各家的言论多听听也蛮好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