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通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10篇

2018-05-27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10篇

  《经济学通识》是一本由薛兆丰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6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一):谈房价之上涨的原因及征税政策

  近几年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对于现在仍在不断攀升的房价,政府采取了若干政策调控房价,不过这些有关房价的政策真的能起到调控房价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一、房价上涨的原因

  让我们从房价为什么会上涨这个问题说起,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购房者需求增长,需求旺盛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1.农民进城,数以亿计,绝后不敢说,但可以说是空前了;2.购房者的平均年龄提前;3.一部分人把买房当做储蓄保值的手段。需求旺盛有可能会造成短缺,进而造成价格的上涨。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二):理性盛宴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介绍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的书。并不是说之前我对经济学毫无兴趣疑惑,而是我本身读书甚少,说来也惭愧。如今捶胸顿足,随感枉活二十有一,但拯救无知书海为时不晚……

  该书为我展现了生活中经济学原理思想运用体现,让我对经济学这门陌生的学科有一个宏观认识;也让在下领略到了经济学之美——即理性客观的剖析事物本质,一种发自人类天性的对真相真理的求索精神。这一精神,在当今实在难能可贵

  本书关于剖析民主本质的章节,我读了以后,感触颇深,而且在读的时候,也时常仰面而叹。之所以有此感慨,正是因为这些年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文章所述不谋而合。反观现今的国内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趋势自由和民主的两个方向上,与前者渐行渐远,民意为王,也由此导致了这些年社会上的一些问题……

  总而言之,今遇此书,随感相见恨晚,但总体来说还是幸大于恨。

  最后,请允许我用作者拜访已逝经济学家阿尔钦一章的结尾,来结束此文:告辞时,93岁高龄老人显然已经累了。我劝他留步。他坚持要送:“我得确认你走了。”幽默不改,众人大笑。汽车缓缓加速,我回头望去,加州的落日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他依然站在那里,徐徐挥舞着双臂……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三):就一句话

  2016年看的第一本非小说

  基本上是在飞机上看完的。

  元旦加班,元旦过后就出差,一直来来回回事情完不了,事情难搞,甲方操蛋已经很让我和同事一起吐槽了。而且现在还没看到能完结的迹象

  去年年底那次,3点钟睡觉,5点起床去赶飞机。虽然还没成事,虽然也没人看到。但是在没人说话的夜晚,我确实还挺拼的。当然了,我也不唯心,我知道拼与成事并不成正比。就是有些事把自己这么赶着。上海和北京们自恋地推着地球旋转,我被裹挟着向前。如果我看起来很疲惫,可能是真的累了。以前导师说,坐车的时候是他补觉的最好时间。彼时不能理解,此刻深有体会。但是,我还是眯一会就起来看书,看起来是不是很装逼

  这本书:

  是我以前没有系统地看经济学的书,看的 宏观经济学分册 也始终转化不成生产力。看到这本书前几章就让我眼前一亮。其实我也是看的多,想的少。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很好的表达。但是在读到作者的某一个观点的时,我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感觉。以前的很多冥冥中觉得是那样的事,被作者理论清楚了为什么是那样。

  看的出来,作者是一个很自由主义学者兴奋劲过了以后 ,我开始想作者是不是太右了。但是,理论的事我也不好插嘴。

  很早以前,任志强还没那么出名。我在网上看到有媒体写他说,老百姓就该买不起房子开发商建房子是给富人建的。我搜索了一下,发现他是山东人年轻气盛的我想跟他划清界限,觉得他给山东人丢脸。想来很可笑,我这门子葱还要跟别人划清界限。现在想来,一是媒体的忽悠和断章取义的多,我也没有思考能力。二是如果认真看看他评论前因后果也许在经济学上我能早点开蒙了。是的,本书的作者就有这么一套理论。相信市场的作用,相信火车票不好买是因为太便宜。相信医患矛盾严重是因为挂号费太便宜。相信同工同酬是对女性的侵害。这些东西是可以举一反三的。能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什么事都不要那么愤青的考虑,这个社会的事事运转都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左右的微乎其微。当然是从大的维度和时间尺度上来说的。相信市场的力量

  我点五颗星的书很少,这本书是一个。就为刚翻开他时,他给我的那一亮。

  我知道很多科班出身的人会对这本书不屑。So what。你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经济学家,世界经济还是会走到今天的样子

  【我知道这么一本书,也不好吹牛逼的写很多。所以题目起了个 一句话。谁想到还是写了不止一句话。扯嘛,关于书的少 。】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四):本书用来讽刺政策经济的自我矛盾

  中国现在是政策经济,所谓政策经济,就是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一种状态,它既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思考甚至执行经济内容,也会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运作经济活动,那么在此状态中,就容易陷入一种矛盾,先按计划的思维设计好某种东西,运作的时候按照市场的方法运作,最后上下形成对抗矛盾关系,这矛盾把所有在局者的利益都消磨了一部分,比如本书一开始讲的出租车的问题,之后讲的工资门槛的问题、民间金融问题、土地问题、甚至歧视问题等等都是这种政策经济矛盾的自我反应,当你怀着好的心去用政策干预市场,亦或怀着不好的心去作弄市场,必会受到市场强烈副作用,这是因为经济是人性的集中地,是最现实的,用佛学语言说就是业,不要造业,否则是业海,也可以用道学来说,就是天苍万物刍狗,圣人不仁,否则将反受其乱,这就是人间事实,也是弗里德曼所说的:经济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用政策来制造出免费午餐,必然要有人来为这午餐的成本买单,那么谁会是那个为政策买单的人呢?是整个社会。

  本书前后讲了很多日常经济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几乎都离不开这种政策经济的矛盾,我想,这也是我们如今社会需要解决的一大矛盾。市场该怎么管?标准该怎么定?国有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是在市场制内还是在市场制外?能否用国有制来做一些超越市场的事情从而超越这个经济的现实?这是我们当前必须赶紧解决的哲学问题。

  本书看完学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能受到一些启发,正如书的封面附注所言: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五):毁三观利器

  在大学的时候也随大流儿学过一些宏观的、微观的经济学,当时觉得这学科距离生活太远,一点也不接地气老师们则是一派学究气质,张嘴闭嘴国家世界什么的,从此以后我就对经济两个字免疫了。

  转眼之间,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这些年职场打拼让我对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产生了一些兴趣,恰巧又成为了罗胖的粉丝,在罗辑思维推荐下开始阅读这本薛兆丰先生的《经济学通识》。

  首先,我喜欢本书的写作方式,将原来大部头的经济学原理化整为零写成短篇,利于平时工作繁忙上班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更重要的是,篇篇都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引,详细论述,引经据典应用原理,批驳不正确的思想和意识,等等。

  其次,真是毁三观的宝典啊!书中对很多概念解释透彻犀利,就像一瓶好酒,入口辛辣回味悠长。每篇短短几百字却让人获得思维上的愉悦,对现实的问题的看法深入了几分。

  再次,既然是通识,则是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并不是说书中的分析浅显,而是说这给像我这样的门外汉打开了一扇窥视经济学殿堂窗户,通过这扇窗可以顺藤摸瓜,不断深挖,通过不断学习可以塑造自己用经济学思维来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方向。

  最后,本书帮我理解了几个非常重要而又广泛被错误认知的概念:

  1. 短缺和稀缺区别

  2. 利息不确定性的关系

  3. 竞争合作的关系

  4. 穷人与富人的关系

  5. 选择与歧视的关系

  6. 价格理论

  7. 成本的定义

  8. 政府职能与市场自由的关系

  9. 民主与自由的关系

  总结:很久没有怕把一本书读完的感觉了,这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正像开篇序言所写: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却是积极学的强项。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六):偏激局部

  看完几章,个人觉得太偏激,太冷血,经济只是生活,或者社会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所有事情不可能单纯的都用经济去解决,可以去看看但要理性的分析和理解薛教授片面

  医院床位不够,经济解决,交通拥堵,经济解决,教育资源稀缺,经济解决,对于同样的1000元来讲,每个个体的经济价值一样,特别穷的人,1000元可能会治好刚出身小孩的病,或者够小孩几年的学费,可以改变他的命运是非昂贵的经济价值,但对于一个富人来说1000元还不够买一杯酒,可有可无。所以个人的需求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而单纯的去用提高价格来解决所谓伊人稀缺,从某些方面会造成更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因为,经济以经济财富基础,但是社会不是单纯的以经济财富来运行的,还有艺术,还有荣誉,还有梦想,还有爱,还有责任……无法用经济财富来衡量的东西。就想雇佣兵和军人的区别。任何的问题都不可能独立出来解决。它是有方方面面影响的。当然只是读了前两章的一个观点,希望读完所有后,我会改变我的观点。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七):书摘

  一、序言:

  事实上,形成利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的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换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

  二、东西不够 (需求定律

  1 管制的愿望结果

  公用品(Public Goods):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用的物品典型例子音乐旋律故事情节科学定理;

  私用品(Private Goods):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物品。包括粮食电力、用水、医疗服务、教育设施、国家公园、交通工具公路航道等。

  市场机制为需求更高的穷人提供了随时战胜需求较低的富人的机会,而其他行政管制手法,则只会削弱穷人的这种机会,并巩固那些行政手段丰富的人的优势。5

  相比之下,只有“价高者得”的规则才能引导人们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用赚钱的钱去参与“价高者得”的竞争。当社会的大部分资源都按“价高者得”的方式分配时,整个社会竞争的成本就会下降,收益就会上升。一般而言,“价高者得”是最经济的竞争规则。

  ……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刚性的需求,人们不可能不惜任何代价追求某个目标。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毕竟,人是善于权衡取舍和寻找替代方案动物

  数量管制形成了专营权的垄断租金,使司机不得不缴纳较高的份子钱,乘客不得不缴纳较高的车资;而价格管制则导致了短缺,使即使租用了牌照的出租车司机,也不愿意在高峰投入营运。

  征税必然引发三个事与愿违的结果:一是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使本来就稀缺的商品进一步减少供应;二是商品供给减少,会使商品进一步提价,增加消费者负担;三是政府平添一个“揩油”的借口

  ……

  不管政府规定税赋是向哪一方征收的,都不影响买卖双方分担税负的比例。这被戏称为“法律无效定律”(The Law of the Irrelevance of the Laws ).

  要降低房价,就应该分清促使房价上升的正面和负面因素,从积极扩大土地供给和住房供应入手,而不是去限制那些恰恰帮助北京走向繁荣、恰恰提升了北京价值的人的权益,把他们驱逐出购房市场,甚至在边际上把他们推出这个城市

  要缓解房价的上涨压力,最好的办法还是政府首先放开土地使用交易的限制,撤销对土地统购统销的角色,解除无济于事的限价和限量政策,从卖地收入中拨出专款以住房补贴形式发放给被认定为应该得到补贴的人群,然后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让地产商人房屋中介私人业主,向需求者们——包括领取补贴者们——争相提供不同档次综合住房服务。

  价格是由对最终成品的供求决定的,决定了之后,再倒过来决定生产原料的价格。房价是完全由供求决定的,房价被供求决定后,才倒过来决定土地的拍卖价格和开发商的利润

  须知增进自由所带来的效率改进,是定质定量定向补贴所无法企及的。

  2 价格与市场

  直白地说,越是市场竞争激烈地方,商人就会“认钱不认人”;而即使在以寻求适配为特征的职场,处于竞争压力之下的雇主,也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歧视,做到“认才能而不认人。”

  由于人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资料,所以自然就会重视这些标签。有了这些标签,就有了势利眼。势利就是某种歧视标准,它提高了了解对方的效率。

  会计课里教的是“成本决定售价,售价影响供求”,而经济学的逻辑恰恰相反——是“供求决定售价,售价决定成本。”是供求关系首先确定了成交价,而成交价转而确定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而影响这些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用途之间的分配,而不是相反,不是生产要素先有了与生俱来的成本或原价,再汇总并加上“合理的利率”成为最终售价。

  这个世界的任何商品,其价值都是因为有人争夺才产生的。

  3 贸易与互惠

  成功的经济制度,并不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而在于激励人们的行动。

  4 反垄断的罪与罚

  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觅价)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经济现象。“垄断”(觅价)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产品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众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取消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业壁垒。

  三、生命有限

  1. 利率的原理和应用

  利率也是价格中的一种,它是由无数人的“不耐”(Impatience)共同决定的。由于不耐,也就是急躁,人们总想早点享受,于是出现了“现货”和“期货”的交换。

  文化品位的转变,取决于纯利率的下降,而那需要几代人对耐心的积累。

  2. 保险的机制与实践

  所谓保险机制,就是三个环环相扣的功能准确评估风险的或然率,对投保者提出合理的行为约束,并分摊个别投保者遭遇的损失。任何同时具有上述三项功能的社会机制,都是有形或者无形的保险机制。

  弗里德曼曾经列举过四种效率递减的花钱方式:一,花自己的钱替自己办事;二,花自己的钱替别人办事;三,花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四,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

  四、互相依赖

  1.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的应对

  一个能在市场上靠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其他产品,来获取超额利润。换言之,任何卖家都能凭借其产品的优势赚钱,但不可能通过搭售来赚两次钱。

  阿克罗夫 困境 “信息不对称”

  1) 为他人担保。

  2) 签订“同舟共济”合约

  3) 企业的垂直整合

  4) 卖主替自己担保

  5) 请保险公司替商人担保

  2. 劳动力的权利与福利

  失业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矫正的过程。无论是寻找新的工作,还是重新培训自己,都需要时间和费用。

  市场的“供需”是劳动力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工人福利高低,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供求状况,单靠良好愿望和高喊口号无济于事。

  越是容易受剥削的工人,就越是应该期盼唯利是图的雇主,因为这些雇主之间对容易受剥削的工人的争夺,恰恰会使得所谓的剥削趋向于失。

  3. 收入与公平

  我们应该直接去反对不公,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不平。置不公于不顾,而去反对不平,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公和不平。

  “赢者通吃”现象的根源,在于竞争者们提供的服务是“共用品”……既然可以听最好的,看最好的,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呢?

  五、需要协调

  1. 汇率与通胀

  汇率是由甲国人民对乙国资源的需求,以及乙国人民对甲国资源的需求共同决定的。

  “管制汇率”:一国通过强行控制进出口商品量和外币兑换量,把本国货币的币值,硬性维持在某个先定的价位上。

  “自主汇率”:一国的货币当局只盯着本国的物价水平,以维持物价稳定为原则来控制货币流通量,而让本国货币与外币的兑换率自由浮动。

  “联系汇率”:本国货币与某国外币按固定汇率进行兑换。

  2. 中国经济改革的逻辑和命题

  普通人有四种方法增加收入:挣钱,借钱,卖家当,不然就是抢钱抢物;而政府增加收入的方式也有四种:挣钱,借钱,卖家当,不然就是征税和印钱。

  3. 民主与自由

  用投票的民主方式来解决“资源争用”的冲突,结果是妨碍了产权的实施和交易,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使馅饼越做越小,最终人人受到损害。

  价格有三个作用,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激励最有效的生产,三是分配产品。市场上每个人都根据价格所蕴含的信息,选择生产方式和调整生产节奏,并以社会成本最低的方式分配产品。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八):智慧才是终极武器

  读完罗辑思维推荐的《经济学通识》,又翻到封面,就是为了再看一眼那句吸引我读这本书的并印证我所见的作者自荐语“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改造世界观确实经济学的强项”。

  整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精准了,庆幸自己又在一个方面超过了别人;最大的担心,恐怕就是极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隔阂。

  当国人众口一词谴责帝都医院里的号贩子时,我一定不会跟着进行道德批判,因为现在我知道这就是需求曲线被人为干扰后的正常结果,是国人内心深处资源均等、人人有份的奢望养肥了号贩子;当大洋彼岸的黑人们又一次高高举起平权运动的大旗之时,我只能暗自替他们叫苦,正是他们一次次的运动、一部部的立法带来了更加不平等的就业机会、更大的收入差距;当网络舆论声讨茅于轼、张维迎等“右派分子”时,我只能默默向他们道歉,一旦思想被掐头去尾、断章取义,极端思想必然蔓延,情绪冲动势必取代理性思考,而我过去就曾如此为之。

  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自己能够触摸到自己的成长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读完了以后,感受更大的却是恐惧:自己原来一直很无知。理解世界需要知识与理性,可是我们总被无知与热情裹挟,在尚不能准确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群情激昂地叫嚣着要改变世界。社交场合里那些怀才不遇的牢骚、朋友圈里那些咒骂政府的控诉来源都是自身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不怎么样的人,深究起来,无非就是现实世界里的落败者找了一个可以吐槽的窗口。落败的原因,除了无知,我真的想不出其他了。

  现实世界里强者的特点就是能准确认识事物,并采取合适的行动,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起始点,就是准确的认识。金庸老先生说自己面对财富、美貌与智慧的选择时,一定会选择智慧,因为那才是解决人生许多问题的最终武器。

  真理不能自己改造世界,真理总是通过改造接受它的人进而改造世界。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九):经济学基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从罗胖的节目中知道这本书,一直对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找了一本来看。

  书中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点:**市场由供求关系决定,自由贸易才能解决供求问题。**

  书中通过多个社会问题,使用供求关系来分析现象以及提出解决方案。总体来说没什么新知识,但是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还是蛮颠覆普通人的思维的。

  下面是本书的摘记。

  # 贸易自由是财富源泉

  生产资料分布不同,导致生产成本不同,通过自由贸易获得低成本的产品。

  每个人的资源时间有限,所以相对优势永远存在。

  从怎么减少违法,民族主义,韩农跳海等现象解释政策保护改变的自由贸易,会出现问题。

  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并不是资本流动。

  # 市场是如何显灵

  市场失灵是因为经济学者无法使用供求原理来解释现象,而不是真正“失灵”。

  炒房是因为供求不平衡。重税只会减少交易,减少供应,提高价格。

  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成本。

  卖家与卖家竞争,买家与买家竞争。

  # 政府管制事与愿违

  最低工资导致增加了劳动强度,其他行业的资源短缺。

  减少干预才能减少腐化,由市场来调节资源分配而不是政府,这样才能解决腐败问题(市场的竞争标准为“价高者的”,而行政权力的标准含糊不清)。

  从医药,机票,年夜饭,电力紧张等现象解释政府管制的问题。

  如何调控:保持宏观政策明确和稳定,尽量不去操心日常的经济波动。

  # 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黄牛党挣的是票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

  提高票价,可以减少黄牛,提高铁路部门的运输服务供给。

  # 刺激经济是拔苗助长

  被刺激的经济,人们并不知道该买什么,该投资什么。而刺激了消费,最后迟早要加税。

  刺激经济需要明确开支来源,去处。

  “破窗理论”的谬论:一个顽童打破了邻居的窗户,更换窗户会带动玻璃工人,木匠工人的就业,进一步带动原材料的就业。

  # 失业不是浪费

  失业是自愿的,因为工作太多了而且计较报酬。失业是果而不是因。

  失业是一个矫正过程,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 贫富与再分配

  基尼系数信不过。

  因为人的赌性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做到平均。

  赢者通吃:竞争者提供的服务是共用品(可以让很多人共同享受,而不会相互排斥的物品,服务),其内部收入分配会出现严重不均。

  # 法规不能创造福利

  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从经济学看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会形成对策的。

  #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必须造福他人,才能挣钱;企业家必须挣钱才能生存。

  环保问题中,不是市场失灵,而是市场缺席。因为环境问题没有私有产权。

  # 反对反垄断政策

  任何企业都是某种程度的垄断。(相对优势)

  捆绑式降低交易费用的必然选择。(任何商品都有各自附件组成)

  # 中国产权改革

  一份资产究竟归谁所有,不能只看文字上的规定,而必须考察其“使用权”,“收入支配权“,“转让权”。

  有价值的资产其产权肯定被某个人掌控。

  经济改革就是要落实转让权。

  # 教育市场化

  用人单位缺乏真正的人力竞争机制,只要论考排辈。

  教育有双重功能:1. 让学生读书识字;2. 将学生分出高下。

  # 利率的原理

  利率是微观交易的宏观结果。

  # 人民币问题

  汇率是有两国之间的物价决定的。

  守住汇率,引入了通胀。

  加息是通胀的结果。

  # 经济谬误

  “价值”观的谬误。

  商品的价值无法评估,而价格可以。

  同一种商品,价格越高,需求越低。

  如果只知数据,不去了解情况,就会得出荒谬的臆测。

  # 民意与经济规律的冲突

  资源争用不应靠民主解决。

  人们参与公共选择时,他们不是在选择自己最喜欢什么,而仅仅能选择自己最不喜欢什么。

  # 经济学之能与不能

  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

  经济学一开始就建立在人们对事物的个人估值的概念上,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人们为了实现最大个人估值,是如何根据均衡边际的原则不断做出选择的。

  成本就是你所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通识》读后感(十):不明所以

  本来想看一本经济学的入门读物,结果差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一开始就在公用品与私用品上故弄玄虚,既然说到公用、私用,为什么不说说公用品私有化和私用品共有化?救护车里的穷孕妇这是个突发事件,送女儿上舞蹈课这是个常规事件,用这样的事件做比较合乎逻辑吗?只身做美容的家庭妇女?有没有拥堵费我想她也不会在交通堵塞的时候出门做美容。除非她有非去不可的理由时才会在车辆拥堵时出门,这个时候她还会在乎拥堵费吗?拥堵费如果真的收取,富人又多了一个炫富的手段,有关单位又多了一个增收的项目,很可能还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提出这样观点的人居心何在?薛大师的话让我想起了葛红兵事件。喊好的人,你们让猪油蒙了心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