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2018-05-30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10篇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由毛姆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何为追求,追求难道就要舍弃一切?

  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犀利地解剖,混合看客讪笑的幽默残忍目光

  小说中的克兰德就是以法国印象画家高更原型塑造的,自己不满足现实生活,哪怕有自己的家庭,也会毅然追求,克兰德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妻子结交社会名流,看似安稳幸福富裕的家庭,却因为克兰德所谓的追求而支离破碎,这样的追求还有价值吗?

  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选择,因为内心的躁动,抛弃妻子,远离故乡,前往巴黎,在巴黎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不可否认,因为追求艺术,自己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灵魂带来的艺术,你的目的达到了,你在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娶了一名土著姑娘爱塔 ,并且生了三个孩子,度过了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 ,说是短暂,你的孩子都因为麻风病思路,你也随之离去,离去之后嘱咐妻子把创作的作品全部都销毁,我就不理解,你内心就是一个谜,永远没有人能解开,你追求的灵魂艺术也不会有后人体会得到,毕竟作品没了,你的灵魂也因此离去。

  我不是艺术工作者,所以没有那么深刻的艺术感慨,我尊重克兰德的追求,但是我不能理解抛弃妻子的行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二):2017.5-2017.6

  这个译本非常一般,前半部分译的不好,有些随意了。后半部分译的还可以。当然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经典的小说,而且它不同于19世纪那些大部头小说。这部小说行文流畅,叙事明快,而且总是在不经意间点出了一些时至今日仍令人反思真理。这部小说的核心就是探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每个人到底要如何侧重,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毛姆以高更为蓝本,描绘出了斯特里克兰德这个在中年才毅然决然抛弃一切生活杂念完全沉浸在艺术世界偏执狂和天才。这是一个极端的人,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会想,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有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抛弃一切私心杂念投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呢?想必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而这才是这本书恒久不衰的原因。读者只能在这个极端的人物身上,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无奈。摘抄几段话:

  1,我们因为人们尊重我们的意见,倍加珍重我们影响他们的力量,我们不喜欢那些我们无法施加影响的人。我以为这才是人类自尊的最溃烂的伤口

  2,有些人生来就生错了地方。偶然事件把他们抛进了特定环境中,但是他们总是怀有一种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乡愁。他们在他们的出生地陌生人,而他们孩提时代熟悉绿叶遮阴的小巷或者玩耍过的熙熙攘攘街道,也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他们在自己的亲朋中生活一辈子也形同陌路。也许就是这种陌生感,让人远走他乡,漂流四方,寻找某些永久性的东西。有时候,这些人突然来到一个地方,他会莫名其妙感觉自己属于这里,这就是他苦苦寻求的故乡,仿佛这里是他生来就似曾相识的,他最后会在这里找到宁静

  3,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在你喜欢的环境中生活,自己宁静致远,就是把生活糟蹋了吗?做一个闻名遐迩外科医生,一年一万镑收入,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这就是成功吗?我看这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予什么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三):你想要月亮还是六便士

  有人形容斯特里克兰徳:当别人都在低头寻找六便士的时候,他却抬头望着月亮。

  说实话,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我是抱着批判态度。他抛妻弃子,破坏人家庭,拖累无辜少女。他总是在吸引那些女子,但他本人却并不屑于与她们交往,肉欲只不过是偶尔抓住他身体魔鬼,等他清醒过来只会对发生的事情深恶痛绝,这对象也包括抓住了他偶尔脆弱的那个女子。

  在斯特里克兰德心中,良心道德观是多余的东西,这就如他年过四十突然抛弃正经的工作和家庭跑去巴黎做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甚至一度被人认为被魔鬼缠身。他的画作从不曾使人觉得好看,也不会让人觉得高明,但在生命的最终,换了麻风病失明的他用墙来作画,却让人感觉他是个天才。他出名后他的画作让人震惊,众人急忙收购他的好画,为自己拥有他的画而感到庆幸,或是为自己错过了他的画而觉得遗憾惋惜,但他们的潜意识只是因为他如今出名了,他的画作值钱了,而不是觉得他的画如何惊人与打动他们。他们要的是六便士。

  也不乏在斯特里克兰德还没有出名之时就觉得他是个天才而对他机遇有加,即使被拆散家庭也还是惦记着他的画作的斯特克罗伊夫,好心的让人发笑的胖子,他经常被斯特里克兰徳伤害着,但即使在最愤怒的时候他仍旧下不了手去毁坏他的创作,即使画上是他赤身裸体不顾一切爱上斯特里克兰徳的妻子,他对艺术的追求显得可笑可敬。也从侧面描写出斯特里克兰德的奇怪性子,再与他流落马赛,塔西提岛的时候的风评与境遇对比,他像楔子找到了自己的孔,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一看见就知道这是我一直找寻的地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四):我完全理解她了

  这本书是好友最喜欢的书,一直推荐我读。断断续续用了很久把这本不算厚的小说看完。我完全理解她了。

  好友与我相识多年,可以说是同我最契合的人,完全的志同道合三观无比相像。我们都曾是中国高考体制下的苦海学子,后来她选择出国读书。可我们还是一同奋斗的,她学习雅思,我为了数学苦恼。她曾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按部就班申请大学,做个翻译。我也是,我钟爱历史话剧,也以为会考上一个心仪的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或者戏剧文学

  人生的转机就是那么突然,早已离开学校的她有一天突然告诉我她最后选择学美术了,并且已经在进行画画练习了。我知道她一直以来对画画的喜爱,却没想到她能这样果断地选择出国学习美术。她和我说了很多,觉得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真的觉得开心。现在的她已经在大洋彼岸为了她爱的东西艰难地奋斗学习着。

  最开始的时候,我的唯一感想就是震惊,其次便是无条件支持。现在想来,一定还有嫉妒吧,她抬头朝着月亮去了。而我却向六便士屈服,没能学历史而是选择了法律

  其实我们都不后悔,希望有一天,我们都不用担心六便士,也能触到属于我们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五):《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今天耐着性子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并不是因为他的词藻多华丽特别,而在于塑造了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一个本可以平常之中获得成功的人突然离经叛道地去追求梦想

  这很自然地让我们认识到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而这也方便当我们提及类似的人时,可以言简意赅地说“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的人。”

  这种“人”文中是这样写的“有些人生来就生错了地方……他们在他们出生地是陌生人,而他们孩提时代就熟悉的绿叶遮阴的小巷或者玩耍过的熙熙攘攘的街道,也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站。他们在自己的亲朋中生活一辈子也形同陌路,在他们唯一熟悉的场景落落寡合。也许就是这种陌生感,让人远走他乡,漂流四方,寻找某些永久性的东西,让他们可以牢牢地依附在上面。也许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督使这种彷徨者回到他祖先在历史上的懵懂混沌时代离去的故土。有时,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他莫名其妙地感觉他属于这里。这里就是他苦苦寻求的故乡,他愿意在他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环境里安居下来,仿佛这种环境是他们生来就似曾相识的。他最后会在这里寻找到宁静。”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六):月亮上的凡人

  翻译的颠三倒四,好多地方都让人读的不通顺,作者对斯特里克兰德表面上以社会大众角度批判他的毫无人性的作为,实际内心里却又对他挣脱束缚回归本性的赞叹,但我却认为追随本心澄净固然是好,但脱离现实社会,被本能支配就过于显露兽性缺乏理智了。所以所谓天才总是孤独的,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创造世界,也被世界抛弃!遵从内心,尊重理想并不代表要践踏别人吧?我理解不了这种所谓追求理想的伟大,妄想脱离尘世,却忘记自己不过是个凡人,肉体欲望怎么不见超脱?提上裤子就不认人,假惺惺的为此痛苦不堪,怎么那么琼瑶呢?如果真的为了理想那就更应该努力生活,最起码会愿意为了艺术而去赚钱买材料吧,可书中说的他连最简单的都懒得去做,只等着别人施舍,然后要饭还嫌馊,这样的人自私成性,不值得被赞誉,他的理想是天边的月亮,甚至他把自己也当做月亮上的人,俯视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自觉超脱,但却忘了没有便士他也是和众生一样会饿肚子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七):没有谁的梦想更崇高

  买这本书很久啦,但一直不想看它。直到去听了省图一场关于印象画的讲座,美院老师讲到了梵高,不能不提高更,对高更有所了解后,想想是看这本书的时候啦。

  1.“月亮”和“六便士”的理解和追求

  很多人肯定会一定要讨论出“月亮”和“六便士”的涵义来,我觉得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不一定要理解成“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赖以维生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样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聊以温饱的六便士”。个人觉得这些理解太过于矫情,斯特里克兰德追月的梦想遥不可及但并没有很崇高,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的转变。斯特里克兰德口袋里有六便士,而不用“低头追逐聊以温饱的六便士”,本身对金钱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就是满足于口袋里的六便士,疲惫的时候抬头看看空中的月亮,沐浴皎洁的月亮,而不是去摘那遥远的月亮。我有责任心,安于现在的细水长流,你追求你的月亮,没有谁的梦想比谁崇高。

  2.作家毛姆对斯特里克兰德的态度

  “毛姆始终没有使用美这个词来描绘斯特里克兰德的绘画”。而且作者没有词来赞赏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而是一副不应该与我相关,但又对其好奇的态度。“我因为这次不期而遇感到十分兴奋”,“我的兴趣更浓啦。我说不清他们如何相处。”“他所说的话,的确有一种令人讨厌的真实,而其性格的另一个毛病我喜欢有人作陪,不管他们多么缺德,只要能与我旗鼓相当地较劲就行。”

  3.故事思维导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八):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说实话,看完前言就觉得没什么兴趣了,因为完全被剧透,本以为是一部平凡人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位名人的,事实上,关于名人,会有很多的逸闻趣事,多少会减少了读书探索故事的乐趣,尤其在男主人公离开马赛前的部分,都觉得像读一部啰嗦版的前言,好在书不长,强迫症要求我把书读下去。

  当斯特里克兰德来到塔希提岛,遇到生命最后的一些朋友,他最后的“妻子”、家庭,以及宽容的原始环境,我由衷地替他感到高兴,也逐渐的理解了他前半生,也就是城市生活,是多么严重的扭曲了他本人。

  毛姆写作有意思,他自己承认,为了凸显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他将周围的人写的多少有点不正常,比如热情善良的斯特罗伊夫和他为爱献身的妻子布兰卡,一个过分的失去了自我,一个深藏着苦难的内心。然而,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本人的妻子家庭,作者一句坏话都没说,甚至一直在说她优雅时尚、不显老……却在最后几段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常人世界看来,这个家庭再正常不过,带着文明刻板礼仪有加、作为一位名人家人的各种得体,然而同时却伴着虚伪。这样,起初所有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位普通的证券投资人非要毅然决然地抛弃自己的家庭?为什么伤害善待他的人而不感到一丝愧疚?正是因为他早已看透了文明社会中的虚假,也正因为如此,他从不在意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灵至死保持着澄澈平静原野才是真正可以滋养他的栖息地,他的艺术也最终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九):幸福是在月亮之上的广寒宫,还是高老庄的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于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伦敦的一名作家,认识了斯特里克兰德一家。这个家庭看上去美满幸福,总是缺乏活力的兰德先生却毫无征兆离家出走了,留言盛传他是被一个年轻女子勾走了。主人公受托寻找并说服兰德先生,却发现兰德在夜校学习一年绘画后,决意摆脱家庭的羁绊和妻子的不理解,只身前往巴黎继续学画,去寻找自己的“艺术理想”。此时,兰德先生已经年届四十了。

  五年后主人公在巴黎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他过得穷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从未觉得后悔。主人公在巴黎的朋友斯特罗伊夫非常欣赏兰德的画作,并经常帮助兰德。兰德却拐走了他的爱妻,并始乱终弃。爱妻最后喝毒药自杀,斯特罗伊夫充当了农夫与蛇中的可悲角色,却依然热爱兰德这个天才,理解这个天才。而兰德的画作在主人公看来根本就是一文不值。

  流浪巴黎街头和救济所的兰德,搭乘开往南太平洋的轮船,来到了接近原始社会的塔希提岛,找到了自由自在的美妙感觉和佳的感觉。兰德在这里娶了一名“三从四德”的土著姑娘,在这三年短暂的幸福时光中,灵感如泉喷涌,即使后来得了麻风病依然不知疲倦的画画。没有画布时他把整个屋子的墙壁都画满了。最后失明后在墙上完成的一幅画作,为兰德赢得了身后名。

  故事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为我们讲述兰德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一次次冲出世俗的藩篱,最终走向了艺术的至境,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实现了灵魂的自由和理想。

  兰德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贤妻良母,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忠厚老实的证券经纪人。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她完全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丈夫的理想。她热衷与文人墨客打交道,频频举办宴请沙龙,对自己丈夫的评价是“他一点文学修养也没有,是个十足的小市民。”她认为丈夫的出走是因为有了新欢,根本不能想象,更不能接受丈夫为了心中一个神圣的理想——我必须画画——而离开她。不过,她聪明的意识到,如果是私奔,他早晚都会厌倦,她也能原谅他;但如果是为了理想,一切就都完了。她可以是一个女人的对手,却不是理想的对手。

  那么什么是理想?小说中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兰德四十岁在夜校学习画画,表现得很笨拙。一生中只有斯特罗伊夫和第三任妻子认可兰德的理想和天才。即使兰德拐走了自己的老婆,斯特罗伊夫依然坚信这一点。第三任妻子则是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土著想法,以及对丈夫的一种仰望和崇拜。

  穷苦潦倒的现实并没有打败理想。虽然兰德生前几乎没让人看过他的画作,但是却在不停的画画。我们都习惯给实现后的理想献上鲜花、掌声和膝盖,却忘了理想实现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与泪水。通俗点说,就是光看到贼吃肉,却忘了贼挨打;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前真理等于放屁,成功后放屁等于真理。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和西游记很像,都是一个为了理想不懈追求的故事。困难和挫折是理想最好的试金石。人生九九八十一难,少年得志的是先成功后磨难,大器晚成的是先磨难后成功。“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当我们为理想而动心,在现实中忍性时,我们的能力才能提升,性格才能成熟,人格才能健全。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他的理想就是月亮之上广寒宫中的嫦娥。一头猪居然惦记嫦娥,不怕被师父师兄嘲笑,还敢让嫦娥也知道,甚至还有脸当面去向嫦娥表白,被嫦娥当面喷了一脸的口水之后还是继续喜欢。这就是经受各种挫折之后依然对远大理想的执着。猪八戒从来不会想追不到怎么办,他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当然猪八戒还有个高老庄。每当取经事业要崩盘,团队要散伙的时候,猪八戒就会想到自己还有个高老庄可以安身立命,先图生存,再谋发展。没有远大理想的务实叫平庸,没有务实的远大理想叫空想。年轻人有广寒宫容易,有高老庄难。中年人有高老庄易,有广寒宫难。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成功之路。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天赋、性格、资源、环境等因素,在残酷的现实中摸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面对月亮和广寒宫,我们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面对六便士和高老庄,我们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十):书评

  对于取什么题目我是真的真的无能为力,回想起以前写作文,每每给作文命名的时候真是要命,所以这个书评我依然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看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但是现在才能静下心来写写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主人公抛妻弃子只为追逐画画这一梦想,他行动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是否会成为知名画家,只是想脱离现在丈夫父亲这一身份的束缚全身心的投入画画这一伟大的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和接受中去,不是说画画无法让人理解,而是以中年这一年纪并且抛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追寻一个在众人看来看不见希望并且无比艰难的路途,这可能就是梦想的力量吧,作者将它描绘成主人公体内不受其控制的魔鬼。但是这种梦想的力量又是那么的难得,似乎只有上帝的宠儿才能获得这份殊荣,被授予这种力量,很多很多的人是没有梦想的,或者想拥有梦想,但是不知道怎么确定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梦想,很多梦想是被亲人朋友或者仅仅是陌生人确定的,我现在就属于这种状态。I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dream, but I don't know what is my own dream.

  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本书,很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